2024/11/25
(一) 懷孕過程
正常的懷孕,是由懷孕之前最後一次經期的第一天開始計算,平均歷時 40 週,直至分娩。 真正排卵受精的時間通常在經期開始兩週之後。 嬰兒在 37 週前出生屬於早產,41 週以後是逾期,需要考慮催生。 懷孕期可以分為 3 個階段,第 1 至 12 週是第一期,卵子受精後沿輸卵管下行,黏附在子宮內壁繼續成長,形成胚胎和胎盤。 胎盤和臍帶將胎兒和母體連結,供應氧氣和養份。 懷孕初期流產的風險較高,10% 至 20% 的孕婦可能流產,近 80% 在懷孕初期發生。 第二期懷孕由第 13 至 28 週,醫護人員會為高風險的孕婦安排產前基因篩檢,在 18 至 20 週做詳盡的超聲波檢查,評估胎兒的發育成長,通常可以鑒定胎兒的性別。 部份孕婦在 20 週時會開始感覺到胎動。 到 24 週,胎兒的掌紋和足印出現,而且有醒和睡的狀態,超過 23 至 24 週的胎兒,早產的生存率約 50%,28 週以後,就達到 92%,但呼吸和神經系統發育尚未健全。 後期懷孕是由 29 至 40 週,32 週的胎兒,骨骼架構已經成形,但尚未有足夠鈣化。 在 37 週前誕生的嬰兒,可能需要深切護理和輔助餵飼。 因為內臟器官尚未完成發育,可能會有視、聽和腦部問題。 39 至 40 週是足月出生,若果分娩過程順利,大部份嬰兒都會健康成長。
(二) 準備懷孕
孕婦的健康護理需要在懷孕前開始,包括生理和心理狀態。 準母親必須清楚考慮懷孕的意慾,是為了自己母性的渴求,還是滿足家人的意願。 懷孕不能夠彌補破裂的婚姻。養育孩子需要有愛心、耐性和長時間的無私奉獻,若果感覺焦慮、惶恐、抑鬱、憂傷、必需儘早求助和接受治療,情況穩定後才適宜懷孕。 計劃嬰兒出生後生活和工作的調整,衡量自己能否一力承擔照顧孩子的責任和配偶的支持。安排親屬或聘請保姆幫助照顧孩子。 若果感受到壓力和苛待,尋求社工援助。 檢討過往或家族遺傳的病歷,醫生可以安排遺傳學的專家提供輔導。
若果患有長期病症,請醫生評估是否適宜懷孕。 調整藥物,包括配方藥和成藥,與及其他補充劑。 懷孕期間要避免服用 Ibuprofen 類的消炎止痛藥。 若果接種疫苗有遺缺,在成孕前補足,接種綜合痲疹疫苗後要相隔一個月才適宜懷孕。 戒除煙酒、大麻和其他消閒藥物,與及避免接觸有害的化學物質,例如殺蟲劑、重金屬、污染的環境和廢氣、貓和老鼠的排泄物,都可能損害成長中的胚胎。 改善飲食和生活習慣、控制體重、和定期做運動。 跟有養育孩子經驗的朋友和親屬交流,增添育嬰的智識。 懷孕前可以開始服用含有 1 毫克葉酸的產前維他命補充劑。
(三) 自然流產
自然流產是胚胎或胎兒未能夠發育到可以獨立生存前的自然死亡,以懷孕 20 週為分界, 20 週之前稱為流產。 80% 流產發生在懷孕初期的 12 週,若果在驗孕之前發生,可能被認為是經期來得較遲和流量較多。 在已知道懷孕的孕婦當中,流產的發生率約為 10 至 20%。 流產的風險隨著年歲增加,35 歲以下約有 10%,40 歲以後 45%。 其他增加流產的因素包括曾經流產、酗酒、吸煙、濫用藥物、肥胖、患有糖尿病、甲狀腺和其他荷爾蒙失調、感染、子宮和子宮頸的結構異常。
流產的症狀包括陰道出血,盤腔和下背部疼痛,有羊水、血塊或細胞組織由陰道排出。若果下腹部非常疼痛,而且偏在一側,血壓下降,就需要排除宮外孕的病變。 診斷包括驗血測試 betaHCG 的指數,產科超聲波檢查,和收集排出的細胞組織作病理和染色體化驗。 若果病人沒有嚴重失血或劇烈痛楚,可以小心觀察待胚胎和胎盤組織自然排出。 定期檢查 bHCG 指數和紅血球數量。 若果剩餘的細胞組織不能夠完全排出,就需要使用藥物刺激子宮收縮,或安排真空抽吸或刮宮手術來清除子宮內的剩餘細胞組織和血塊。 經歷流產的婦女可能感覺到悲傷、抑鬱和自責,需要心理輔導和家人配偶的支持。
(四) 後期流產
在懷孕初期 12 週內發生的流產,超過半數的胚胎染色體結構或數目異常。 年歲較長的孕婦較多會出現胚胎基因病變。 即使懷孕沒有受到影響,亦建議在懷孕後期 10 至 13 週期間做胎兒的基因篩檢。 在第二孕期及以後出現的流產,則大多數是由於母親的因素,例如子宮結構不正常、肌瘤、子宮頸鬆馳。 懷孕後期的早產和流產,可能因為感染,例如泌尿道或陰道炎症。
胎死腹中是懷孕 20 週之後發現胎兒失去生命的跡象。 孕婦感覺不到胎動,胎兒停止成長,或出現腹痛和陰道見血。 超聲波檢查可以確定胎兒沒有心跳。 胎死腹中對孕婦、配偶和家屬都會做成嚴重的打擊,醫生在確診之後必須為孕婦提供資訊、輔導、和支持。 發現胎死腹中後可以讓孕婦選擇等待自然作動,或使用藥物催生,將胎兒排出。 導致胎死腹中的原因並不明確,增加風險的因素包括發炎感染,胎盤和臍帶出現變化,例如胎盤脫落或臍帶扭轉阻塞、胎兒基因病變、或孕婦出現子癇症狀、胎膜破裂漏出羊水、或孕婦肝臟膽汁分泌阻塞。 醫生通常會建議排除感染,驗血測試,胎盤和胎兒的解剖和基因檢測。 大部份女性可以在一年後嘗試再次懷孕,讓身體和心理有足夠的復原時間。 再次出現胎死腹中的風險約 3%。
(五) 難產
難產是在分娩期間,子宮須然持續收縮,但因為不同的障礙,無法順利將胎兒推出誕生。 有遺傳學家認為因為人類用雙腿站立和走路,盆骨隨著進化收窄,女性的產道亦變得較為狹窄和彎曲。 而且因為人類智能增長,嬰兒的腦部和頭顱骨體積比例增加,所以人類比動物較多出現難產。
導致難產的生理因素包括胎兒重量較高、胎位不正確例如臀部朝下,骨盆腔狹窄和產道異常。 子宮收縮乏力可能是因為分娩過程較長,產婦太過疲勞不能夠再發力幫助推出胎兒。 羊水破裂漏出或使用催生素,以致子宮過度收縮,引發劇烈痛楚。 肩難產是頭部推出後前肩部不能夠從恥骨下通過。 臍帶纏擾胎兒頸項。 難產可能導致胎兒缺氧,母體感染,子宮破裂和產後出血。 若果有適當的產前檢查和護理,大部份可能導致難產的風險都可以預知和預防。 有經驗的產科醫護人員,都會在分娩過程中小心監察和跟進,若果有突發的變化,可以作出適當的應變處理。
近年剖腹分娩的比例有上升的趨勢,部份原因是醫護人員擔心為高風險的孕婦嘗試自然分娩要承受法律責任,而且孕婦的平均產齡上升。 產婦、配偶和家屬在分娩過程中不能夠承受痛楚和恐懼,亦會要求醫生進行剖腹分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