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06
(一)疼痛感覺
疼痛是一種神經感覺。有些人很怕痛,也有是些人能夠承受高度痛楚。疼痛包括很多種不同的感覺,例如針刺刀割的尖銳痛楚、也可以是抽搐、捏夾、灼痛或酸痛。疼痛可以是突發和短暫,也可以逐漸增加,間歇或持續。疼痛可以局限在一個部位,也可以遍及全身。有一些疼痛的原因很明顯,可以自己護理。但是痛的特性、位置、和檢查的發現,可以幫助醫護人員診斷症狀,或者安排進一步的檢查和治療。常見的痛楚,包括頭痛、牙痛、胃痛、肌肉和關節痛、手術或者創傷導致的骨折疼痛。
疼痛是很多常見疾病的主要症狀,例如冠心病引發的胸口疼痛,心絞痛會因為活動而增加,休息後減少。腦內有腫瘤會引發頭痛和其他神經故障。晚期癌症患者因為癌細胞擴散到身體的不同部位,例如骨骼,可以導致劇烈的痛楚。帶狀皰疹的後遺神經痛,可以持續幾個月。頭部三叉神經痛,痛楚時發時止,很難承受。疼痛影響患者的身體和心態,中樞神經,血液循環,呼吸系統,和內分泌。服用藥物也有很多副作用。長期疼痛會對生活和工作造成很大的影響,患者會感覺到憂鬱,沮喪,傍徨,和焦慮,因為要逃避而產生自毀的意念。難以忍受的痛楚也是尋求安樂死的一個主要原因。
(二)痛感的傳遞
疼痛是神經系統一種重要的保護功能,讓身體可以覺察到潛在或者實際的傷害, 可以逃避或者作出適當的應變反應,減少對身體的損害。痛感包括身體的感覮,心理反應,和過去疼痛的經歷,恐懼和憂慮。痛感的形成分為幾個階段。先要有接觸到的刺激,神經末梢的感受體受到刺激之後作出反應,周邊神經將痛的信息傳遞到脊髓神經,再傳遞到中央神經系統。大腦接受到疼痛的信息之後,就需要處理和作出反應行動。例如手被割傷,破損的細胞組織釋出鉀,免疫細胞也釋出發炎反應的化學物,增加感受體的刺激,將刺激的感覺轉化成為電訊,傳遞到脊髓。脊髓的灰質背角神經元被激活,將訊息上傅。另外一組白質脊髓丘腦束,可以快速傳遞信息到丘腦,大腦的傳輸中心。丘腦將訊息傳遞到大腦皮層多個區域, 因為大腦裡面沒有特定的一個疼痛中樞。
為了避免大腦受到過度刺激,脊髓有局部和下行阻礙信息傳遞的機制,與及分泌自然的鎮痛劑,內啡肽和腦啡肽。生理和心理因素也可以影響痛感的傳遞。 隨著年歲,大腦退化,承受痛楚的能力減低,但痛症出現的機會卻增加。女性對痛楚較為敏感,也比較怕痛,但女性可以承受分娩的痛苦生孩子。男性可能因為自尊不肯承認疼痛。過去疼痛的經歷,也會影響對疼痛的反應。
(三)診斷痛症
要抒解疼痛,先要找出引發疼痛的原因。疼痛是一種主觀的感覺,只有感受到疼痛的人才能夠真正體會到疼痛的程度和對他們的影響。醫護人員都希望能夠正確的診斷和評估,為病人提供理想的治療方案。診斷過程跟一般的病症同樣是從問診開始。了解疼痛開始和演變的過程。導致疼痛增加或者減少的因素。可能引發疼痛的創傷或病症。曾經接受過的治療和服用的藥物。過往的病歷和身體狀況。再做臨床的檢查和評估。有些症狀很明顯,例如手術創傷後的疼痛。有些痛症很難找出引發疼痛的原因,例如纖維肌痛。
身體和神經系統的檢查是診斷痛症的第一步。 測試活動幅度、神經反射、協調和平衡能力。觀察身體有沒有骨骼、關節發炎腫脹的變化。皮膚的變化。四肢有沒有出現血液循環阻塞或者供應不足。實驗室檢查包括測試血液、尿液、腦脊髓液、關節液,幫助排除感染、其他炎症、代謝問題、荷爾蒙不調、癌症、膠原血管疾病。安排造影檢查,按需要使用超聲波、電腦斷層素描、核磁共振成像,檢查身體內部的器官組織。按病人的症狀,可能要安排內窺鏡檢查。如果有周邊神經傳遞的變化,需要量度神經傳導和肌電圖。心理評估可以找出痛症是否受到心理影響,提供應對的策略。
(四)止痛藥
止痛藥可以減輕不同類型的疼痛,例如頭痛,手術後,創傷和發炎等疼痛症狀。若果能夠知道引發痛楚的原因,改善和控制,痛感自然會消退。難以平息的痛楚,先要了解是急性還是慢性,突發或是長期持續,才能夠決定用藥。市面上有許多不同品種的止痛藥,包括需要配方,和自己可以購買的製劑。但必須要按照建議的安全分量服用。最常用的非配方止痛藥有 Tylenol, 布洛芬,和萘普生。阿司匹林因為可能引發嚴重的副作用,已經很少使用。抗發炎止痛藥可以減輕炎症和痛楚,但可能傷害胃腸,留鹽積水,提升血壓,增加心臟的負荷。鴉片類止痛藥抑制疼痛的知覺,例如可待因,嗎啡,芬太尼,很容易使用過量,長期服用會成癮。輔助止痛藥物,可以減輕疼痛, 通常用來治療中樞神經系統受損,和周邊神經病變引發的疼痛,包括抗癲癇的藥物,和用來治療抑鬱症的藥物。
處理嚴重的長期疼痛症狀,除卻止痛藥之外,可能需要採取綜合的治療方法。加上物理治療,冷敷和熱敷、按摩、水療、和運動。心理治療,包括認知行為治療、鬆弛神經的技巧、和冥想。傳統的針灸、指壓和氣功。輔導和參與社區支持團體。長期難以承受的痛症,影響病人生存的意慾,醫護人員處方時需要考慮病人是否有目殺的傾向。
(五)三叉神經痛
三叉神經將面部的神經感覺傳遞到中樞神經系統。有上、中、下面孔的三條分支。三叉神經痛被認為是嚴重的痛症。典型的三叉神經痛是突發的一側面孔劇烈疼痛,可以維持數秒到數分鐘。少部分的患者疼痛會維持幾個小時。非典型的三必神經痛,除卻突發的劇痛,還有持續的疼痛和痲痹感覺。三叉神經痛通常在50歲後出現,但可以影響任何年歲。引發症狀的原因,可能是因為腦幹部位的三必神經被血管壓迫,導致神經的髓鞘缺損。也可能是其他的病變引發,例如多發性硬化症,外傷,腫瘤,腦動靜脈血管畸形壓迫神經。診斷的方法通常是詳細的腦神經檢查,加上MRI磁振造影,排除異常的血管結構和其他導致面部疼痛的原因。
治療三叉神經疼痛通常是採用抗癲癇的藥物,阻止神經傳遞疼痛的訊息,可能需要超過一種藥物。也可以嘗試使用鬆弛肌肉的藥物和注射肉毒桿菌素。鴉片類止痛藥用於三必神經痛的療效並不理想。其他的輔助治療,包括輕量的運動、瑜伽、按摩、針灸也可以幫助舒緩痛楚。如果藥物治療無效, 就要考慮動腦科手術。微血管減壓手術最有效,但是要開腦。切斷或溶解神經纖維的手術,會令到局部面孔痲痹和失去感覺。也可以嘗試將輻射聚焦在三叉神經跟腦幹的連接點來摧毀神經纖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