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8日星期一

2009 健康新聞回顧

2009/12/28

(一) pH1N1 流感

pH1N1 的流感疫潮﹐自四月份開始在本省持續擴散﹐直至疫苗運抵開始防疫注射之後﹐才受到控制。 東南亞的防疫注射開始較遲﹐流感的個案仍然持續上升。
本國的統計顯示 15 歲以下的兒童和青少年最容易受到感染﹐而年幼的兒童病情更加嚴重﹐所以建議 6 個月大至 3 歲的幼兒﹐與及 3 歲至 10 歲以下患有長期疾病的兒童需要接受兩次疫苗注射﹐其他人士只需要注射一次﹐而含有加強劑的疫苗﹐保護功能較強。 幼年的兒童感染後可能再受到肺癌球菌侵襲﹐所以亦需要注射預防肺炎球菌的疫苗。 一旦出現細菌感染的症狀﹐要儘快開始適當的抗生素療程。 患有哮喘症狀的兒童亦需要及早醫治﹐才可以減少併發症狀。

(二) 幹細胞的研究

美國總統在三月份撤消了對人類胚胎幹細胞研究的限制﹐因為使用幹細胞來治療一些受到損毀的身體器官組織方面的研究﹐有許多新的突破。 嚴重的燒傷﹐治療需要倚靠皮膚移植。 捐贈的皮膚﹐供應有限﹐而且可能受到排斥。 使用胚胎幹細胞培植皮膚﹐已經取得初步的成果。 胚胎幹細胞亦可以應用於癌症的治療和修補脊椎神經﹐但因為有致癌的風險﹐所以修補脊椎神經的研究暫時被擱置。 其他幹細胞的治療研究包括修補受損的心臟肌肉﹐損毀的眼角膜﹐和老化的面孔皮膚﹐都得到初步的成果。

(三) 自閉症的遺傳基因

患有自閉症的兒童﹐對週遭的人和事物都缺乏關注﹔語言發展遲滯﹑溝通出現困難﹔說話不斷重覆﹐與及經常表現一些異常的行為﹐例如過於專注於一些偏陜的智識領域﹐或重覆做一些無意義的動作。 自閉症的成因有許多不同的推論﹐包括曾經懷疑是因為疫苗中含有的微量水銀防腐劑。 自閉症有遺傳的傾向﹐自閉兒童的孿生兄弟姐妹﹔10 至 20% 亦有自閉的症狀。 最新的發現是自閉人士的第 5 對染色體出現遺傳基因的轉變﹐所以自閉症在成胎之後已經奠定。 下一步的研究是要找出導致基因轉變的原因和時間﹐與及是否能夠憑藉基因測試來作診斷。

(四) Alzheimer 老人痴呆症的遺傳基因

老人痴呆症通常在 65 歲以後出現﹐85 歲以上的年長人士﹐半數呈現症狀。 因為大腦功能持續退化﹐病人變得健忘﹐逐漸一些剛發生和剛做過的事亦會被忘記﹐思考和智能衰退﹐再不能夠照顧自己的日常起居生活﹐以致產生惶恐和無助的感覺﹐性格亦會變得暴燥和多疑。
老人痴呆症主要的病變是大腦內積聚澱粉質狀的蛋白塊﹐神經纖維糾結成團而被破壞。 最近研究發現除卻 APOE4 基因之外﹐尚有兩個遺傳基因 CLU 和 PICALM 和老人痴呆症有關連。 CLU 的功能是生產 Clusterin 蛋白質﹐有保護大腦細胞的作用。 PICALM 則影響大腦神經細胞的銜接﹐幫助蛋白分子進入神經細胞形成記憶體。 其他與老人痴呆症有關連的遺傳基因亦陸續被發現。

(五) 預防癌症

11 月份美國一個研究醫療預防服務的小組﹐建議女性例行的乳房篩檢可以延遲 10 年到 50 歲才開始﹐而且只需要每兩年做一次檢查﹐到 74 歲停止。 建議主要是顧及篩檢的經濟效益﹐剔除了風險較低的女性。 報告發表後引起大部份醫生和乳癌組織的強烈反對﹐結果美國參議院在 12 月通過議案﹐確保乳癌篩檢可以維持在 40 歲開始﹐而且費用可以報銷。 男性前列腺癌的篩檢亦備受爭議。 研究數據顯示在 75 歲前做例行的前列腺探肛檢查和驗血測試﹐並沒有減少前列腺癌導致的死亡率﹐反而因為要提早治療而導致出現男性不舉和小便失禁的後遺症狀。

(六) 再見三聚氰氨

2008 年最觸目的食物污染事件﹐是中國三鹿牌嬰兒奶粉滲入了三聚氰氨﹐導致多個嬰兒和兒童出現多量腎結石的症狀。 其他多家奶粉生產公司亦同樣發現污染的狀況﹐但只有三鹿集團的主腦受到懲處。難以置信是陜西金橋乳業公司在 2008 年 11 月可以成功將一批有問題的奶粉解封﹐在本年底重新包裝成為全脂淡奶粉準備再度銷售﹐幸而及時檢獲沒有流入市場。 即使沒有三聚氰氨的污染﹐中國牛奶業仍舊收取個別奶農飼養的乳牛所供應的牛奶﹐而缺乏一個全面妥善監管的牛奶牧場體系。 乳牛即使患上口蹄症和瘋牛症亦可能未被發現。 我們要慶幸加拿大有安全和新鮮的牛奶供應。

2009年12月15日星期二

汽車意外

2009/12/21

由 2010 年一月一日開始﹐本省將會禁止在駕駛時使用手機﹑使用黑莓傳送電郵﹐與及 IPOD 類需要用手調教的電子媒體和遊戲機﹐但仍然容許使用免提裝置﹐希望駕駛人士可以用雙手駕駛和將視線集中在道路上。 違規者罰款 $167 另加扣 3 分﹐ICBC 亦會另加保金。 駕駛期間使用手機﹐發生碰撞的機會增加 4 倍﹐傳遞短訊和電郵則更加危險。
其他導致車禍的原因包括﹕駕駛者的行為和習慣﹐年輕人反應迅速﹐但卻有冒險和拼搏的傾向﹐尤其是年輕的男性。 年長人士反應較為緩慢﹐幸而駕駛的時間亦相應減少。 許多危險的路段﹐發生的意外反而不多﹐因為駕駛人士會特別小心注意道路的情況和減低速度。
道路上汽車的流量﹐和汽車的速度﹐都會影響意外發生的機會。 超速駕駛﹐意外發生的機會和嚴重程度都會隨速度增加。 但突然需要減速﹐或速度過慢亦會導致意外。
道路的設計和狀況﹐例如在彎曲的路段設置警告和減速的路牌﹐與及在陡峭崖岸的邊緣裝置堅固的圍欄﹐都可以減少一些嚴重的車禍。 去年聖誕期間連續低溫下雪﹐而市政府捨棄清除較小街道的積雪﹐許多必需要上班的人士都陷入困境。
汽車的設計﹐煞摯系統﹑車身高度和重心﹐與及汽車的負重量﹐都會影響駕駛的安全﹐太小型的汽車﹐和電單車﹐都缺乏承受碰撞的能力。
車禍是導致 10 至 19 歲青少年死亡的首要原因﹐而許多意外都可以避免。 加拿大的統計﹐33.8% 的車禍死亡個案都和飲酒有關﹐而 21 歲的年青人最容易犯上酒後駕駛的錯誤。 即使只喝少量的酒﹐但如果加上服用大麻﹐駕駛的能力都會大受影響。 處方藥物﹐如果混合不同種類的藥物同時服用﹐例如止痛藥﹑抗敏感藥和抗抑鬱藥物﹐亦會產生神智不清的現象﹐容易發生意外。
最近一份報導﹐部份年輕的駕車人士﹐承認有自毀的傾向﹐包括曾經嘗試割脈﹑服毒﹑自縊﹑和刻意傷害自己。 承認有自毀傾向的年輕人﹐特別容易發生汽車意外﹐而且大部份會釀成多車碰撞的意外。 48% 的嚴重創傷都是來自車禍。 有自毀傾向的年青人﹐只有少數會向醫生求助。 曾經有一些電影將飆車美化成為一種浪漫的行為﹐而飆車其實是冒險的行徑﹐時速愈高﹐危險愈大﹐兼且違法。 駕駛汽車﹐如果不嚴格遵守交通規則﹐做成的損害和傷亡﹐比其他槍械和武器更加嚴重。
考取車牌的程序﹐並不包括心理評估。 醫生亦只能夠在發生車禍以後﹐才能夠作出檢討和跟進。 如果發現年輕人有酗酒濫藥的陋習﹐與及因患有精神病而難以控制情緒﹐醫生亦需要父母的合作﹐儘快安排輔導和治療。 但對於一些非常反叛的年青人﹐往往亦無法干預﹐只能夠建議不適宜駕駛。
本省有近六百萬人口﹐每年交通意外超過 25,000 宗﹐而交通意外最常發生在人口和車輛密集的地區﹐包括停車場。 統計顯示﹐車禍較多出現在上班的日子﹐尤其是星期五下午的下班時候。 在繁忙的時間駕車﹐必須忍耐和容讓﹐戒之在燥。 大部份的交通意外﹐都存在有人為的因素。
為了減少人為意外發生﹐一些駕駛人士在申請延續駕駛執照時都要接受健康和心理評估。 75 歲的年長人士需要接受例行體檢﹐如果一切正常﹐可以等待 80 歲時再次重覆檢查﹐之後每兩年一次。 過度疲勞﹑患有瞌睡症﹑和睡眠窒息症﹐都必需接受治療﹐減少駕駛時候瞌睡的危險。 駕駛普通汽車﹐視力不能低於 20/50﹐公共汽車和貨車要求更高。 患有嚴重心臟病﹑心跳韻律不穩定﹐有心臟病猝發的風險﹐血管栓塞和有短暫中風症狀的病人﹐都不適宜駕駛。 血壓過高或過低﹐亦都需要適當控制後才可以安全駕駛。 患有糖尿病的病人﹐如果要駕駛重型貨車或長程運送貨物﹐必需接受嚴格的評估﹐肯定血糖能夠維持穩定和不會出現低血糖症狀。 患有痙攣症狀的病人﹐接受治療後﹐六個月內不再出現症狀才可以再次開始駕駛。 心理病症狀是最難評估的一個項目﹐因為許多病人的症狀並不明顯﹐而且並沒有一定的準則。 醫生更要考慮治療所構成的影響﹐例如藥物的麻醉作用。
配戴安全帶是最有效的保障﹐但前後座的乘客﹐都需要配戴﹐才可以減少乘客互相碰撞的危險。

2009年11月28日星期六

骨質疏鬆症

2009/12/14

隨著年歲轉變﹐骨骼的鈣質逐漸流失﹐如果補充不足﹐骨骼就會呈現中空疏鬆的現象﹐增加骨折的機會。 嚴重的骨質疏鬆﹐即使沒有碰撞或跌倒受傷﹐脊骨亦可能出現壓碎的現象﹐導致劇痛。 世界衛生組織的指引﹐如果女性骨質密度低於 20 歲巔峰時期的 2.5 個 T 標準差值﹐相等於骨質密度下降超過 25% 至 30%﹐就屬於患有骨質疏鬆。 大部份女性在 40 歲以後骨質密度就會逐漸下降﹐停經之後骨質流失的速度更加大幅增加。 男性亦會患上骨質疏鬆﹐但機會比女性少一倍﹐而且比女性遲十年才出現變化。 荷爾蒙不調 ﹑長期疾病導致營養不良﹐與及長期服用影響骨骼的藥物﹐都會令到骨質疏鬆症狀提早出現。
預防骨質疏鬆症狀﹐先要從日常生活習慣開始改變﹐加上藥物的輔助﹔與及減少跌倒受傷的機會。 保持均衡的飲食﹐和經常做運動﹐從年輕時候開始鞏固骨骼。 婦女到了 35 歲﹐就要注意攝取足夠的鈣質和營養。 年長人士﹐更需要注意飲食和繼續做運動﹐保持肌肉和骨骼的健康。 運動要包括承擔體重的運動﹐例如步行﹑上梯級﹑跳舞﹑太極和做一些園藝﹔並且要加上抗阻力的運動﹐例如拉橡筋和舉重。 訓練平衡﹐舒展筋骨和肌肉﹐協調動作和增加肢體變換位置的感覺﹐都可以減少跌倒的機會。 行動不穩定的長者﹐可以配備安全的助行器材﹐穿著保護盤骨的護墊﹐裝置扶手﹐增加照明和清除通道之間絆腳的障礙。
確定骨質疏鬆的嚴重程度﹐最常採用是雙光能 X 光吸收圖譜﹐來計算脊骨和髖較骨質的流失量。 BC 省衛生局定下的指引﹐規定骨質疏鬆的篩檢只適用於女性。 50 至 55 歲的婦女﹐即使開始有骨質疏鬆的症狀﹐但因為骨質疏鬆而導致的骨折率仍然偏低﹐所以必需有特別的原因使到骨質疏鬆的風險增加﹐而量度的結果有助於治療才可以免費接受檢查。 65 歲以上的婦女則屬於骨質疏鬆的高危人士。 除卻年歲外﹐增加骨質疏鬆風險的主要原因包括因為輕度創傷而導致脊骨壓碎或其他骨折的病歷。 母親曾經因為骨質疏鬆而導致髖骨斷裂。 持續服用糖質類固醇超過三個月。 導致營養吸收不足的多種病症和手術。 副甲狀腺過度活躍﹑性腺荷爾蒙分泌不足和 45 歲之前提早停經。
導致骨質疏鬆的次要原因則包括過去曾經有副甲狀腺過度活躍的病歷﹑長期服用醫治痙攣的藥物和抗胃酸的藥物﹑長期注射肝素﹑鈣質攝取量不足﹑吸煙﹑酗酒﹑每天喝多過 4 杯咖啡﹑身體重量低於 57 公斤﹑短期之內體重下降超過標準體重的 10%﹑患有類風濕關節炎。 病人亦可以選擇自費檢查﹐則不受政府的規限。
MRI 磁力共振造影使用磁力電波檢測﹐可以避免 X 光輻射。 使用 MRI 檢查脊骨﹐除卻可以清楚顯示骨骼的狀況之外﹐兼且可以顯示軟組織和脊椎神經的狀態和病變﹐但必需有特別的症狀和原因才可以獲得醫療保險認可﹐否則亦需要自費。
維他命 ADEK 同屬於溶解在脂肪內的維他命﹐近年維他命 D 大受推崇﹐除卻輔助吸收鈣質之外﹐更被認為有多方面調節身體的功能。 如果兒童缺乏維他命 D﹐就會出現軟骨症。 成年人缺乏維他命 D﹐骨骼則會變得脆弱。 一些報導顯示維他命 D 可以壓抑癌細胞生長的速度﹔減輕糖尿病﹑心臟血管疾病﹑和肺部感染導致的病變﹔減慢染色體衰退﹐有延長壽命的功能﹔但尚需要更多的實驗來證實。
因為母乳內維他命 D 的含量每公斤只有 25IU﹐所以用母乳餵飼的嬰兒﹐每天要補給 400IU 的維他命 D 添加劑。 加拿大防癌協會則建議成年人在秋冬缺乏陽光的季節﹐每天服用 1000IU 的維他命 D﹔而皮膚黑和年長的人士則需要長期服用。 過量的維他命 D 可以導致噁心嘔吐等急性中毒症狀。 長期服食超過 2000IU 份量的維他命 D﹐血液中鈣質含量變得偏高﹐可以導致軟組織鈣化和腎結石等症狀。
維他命 D 可以經由食物和添加劑中吸取﹐例如魚肝油﹑牛肝﹑雞蛋﹑紫外光照射過的草菰﹐與及加進維他命 D 的牛奶製品。 皮膚受到紫外光 UVB 照射﹐將皮膚層內的膽固醇轉變成為維他命 D3﹐再先後經過肝臟和腎臟的分化﹐成為有效能的維他命 D 分子。 患有嚴重肝病和腎病的人士﹐可能會出現維他命 D 短缺的症狀。 皮膚經光合作用產生的維他命 D﹐有自我調節的功能﹐不會造成過量。

防癌指引

2009/12/07

癌症和心臟血管疾病是北美洲兩個最大的健康問題﹐而且隨著第二次世界後嬰兒潮時代誕生的人士逐漸老化﹐因患上癌症而死亡的人數越來越多﹐有凌駕於因心臟血管疾病而死亡的趨勢。 幸而預防癌症和心臟血管疾病有許多共通點﹕主要是改善生活習慣﹐而且要從年輕時候開始。
2007 年世界癌病研究基金會發表了一份專家報告﹐列舉了十項防癌的建議﹐重點是針對改善飲食習慣﹐增加整體的活動量和戒除煙酒。 60% 因癌症而死亡的案例都發生在 70 歲以後﹐細胞老化﹑免疫功能衰退﹑營養欠佳﹑荷爾蒙分泌不協調﹑環境和空氣污染﹑病毒和細菌感染﹑都會增加癌病發生和惡化的機會。
防癌的第一步是從年輕時候開始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保持活動量﹑戒除煙酒的陋習。 第二步是及早察覺和開始治療。 留意身體的變化和一些癌病的徵狀﹕例如異常的出血﹑包括咳血﹑大便有血﹑停經之後陰道再度見血﹑血尿﹑無故多次流鼻血﹑單邊耳鳴和聽覺減弱﹑淋巴腺和乳房出現腫瘤﹑吞咽困難﹑大便習慣驟然改變﹑經久不癒的黏膜或皮膚潰瘍﹑皮膚疣和痣出現明顯的變化。 患有長期肝炎﹑子宮頸細胞呈現不正常蛻變﹐近親患有癌病的人士﹐都需要找醫生檢查﹑診治和跟進。 按時做合乎年歲的篩檢﹐例如 50 歲之後開的始檢查大腸﹐都有助於預防癌症。
世界癌病研究基金會建議的十大防癌要訣包括﹕(1) 維持正常的體重﹐但要偏向於較為輕盈的一端﹐身體重量指數要保持在 21 至 23 之間﹐以一個身高 175cm 的人計算﹐理想的體重應該是 65 至 77 公斤之間。 從小就要開始注意體重﹐21 歲達到理想的體重之後﹐就要儘量避免體重和腰圍繼續增加。 (2) 將運動納入為生活的一部份﹐每天要保持活躍﹐和做適量的運動﹐例如速行 30 分鐘﹐逐漸遞增至一小時。 (3) 減少食用高能量和高糖份的食物和飲品﹐尤其是快餐食品。 (4) 選擇非澱粉質類的蔬果作為主要食糧﹐每天最少 600 克 ( 21 oz)﹐加上最少 25 克未經製鍊過的殼麥和荳類來增加食物中的纖維。 (5) 每週不要進食超過 500 克 (18 oz) 的紅肉。 摒除醃製﹑煙燻﹑燒烤過的肉類食品。 (6) 減少喝酒﹑男士每天以兩杯為限﹐一杯相等於 10 至 15 克純酒精﹐女士只能喝一杯﹐孕婦則要奉行零酒精的規限。 (7) 食鹽每天以 6 克為限﹐避免進食用鹽醃製過的食品﹐因為會損害胃壁﹔與及避免進食發酵過的殼麥和荳類﹐發酵產生的黃曲霉毒素會增加肝癌出現的機會。 (8) 從均衡的食物中攝取足夠的營養﹐不需要倚靠維他命和其他添加劑。 (9) 首六個月用純母乳哺育嬰兒﹐六個月後才引進其他食物。 (10) 曾經患過癌症的人士﹐更加要遵守以上的建議﹐如果有疑問可以請教營養師。 這些建議亦曾引起一些爭議﹐例如維他命補充劑和肉類製成品方面的限制﹐但亦不失為合理的守則。
除卻改善飲食和活動的習慣之外﹐戒除吸煙亦可以防癌。 每吸一枝煙就會縮減 5 分鐘的壽命﹐二手煙亦同樣有害。 90% 的肺癌都是吸煙所導致﹐而越年輕開始吸煙和吸煙的時間越長﹐肺癌出現的機會越大。 吸煙人士死於肺癌的機會比非吸煙人士高 15 至 20 倍﹐吸煙亦是導致咽喉癌﹑食道癌﹑口腔癌和膀胱癌的重要成因。 戒煙可以減少癌症出現的機會﹐戒煙 5 年後患肺癌的風險減少一倍。 戒煙十年後則可以回復跟正常人一樣的風險。 吸食大麻亦有同等致癌的危險。
皮膚受到紫外光照射﹐可以製造維他命 D﹐有保護骨骼的作用。 但是過度的暴曬﹐皮膚被灼傷﹐細胞 DNA 受損﹐都會增加彌患皮膚癌的機會。 照太陽燈亦有同樣的風險。 為求準確診斷﹐我們經常會選擇電腦斷層素描作為檢測的工具。 大腸的CT 造影﹐ X 光輻射量比舊有的鋇灌腸造影高出 50 倍﹐但影象較為清晰﹐而且是 3D 立體化﹐兼且可以顯示其他的內臟的狀況。 MRI 沒有輻射的危險﹐但每次檢查需時超過 30 分鐘﹐所以不適用於急症﹐而且每天只能夠做有限數目的檢查。
雖然沒有確切的數據證明精神壓力可以致癌﹐但長期承受壓力﹐身體的適應能力﹐免疫功能和正常運作都會被擾亂﹔癌症生長和擴散的速度亦相應增加。 醫生可以幫助病人認識所患的癌症﹐明白治療的過程和副作用﹐與及給與支持和輔導﹐減少病人的恐懼和心理壓力。

2009年11月24日星期二

醫療雙軌制

2009/11/30

加拿大推行普及全國的醫療制度﹐反對用者自付的模式。 但除卻加拿大以外﹐只有古巴和北韓奉行相約的醫療制度。 其他的國家﹐都有並行的公立和私營兩種制度﹕政府提供基本的醫療服務﹐確保民眾生病時能夠得到護理﹐但亦容許比較富裕的民眾﹐支付一些較為快速和適合他們的醫療服務。
醫療保健計劃的費用非常昂貴﹐而且醫院的營運和藥物的價格更加與日俱增。 須然本年度的經濟遲滯不前﹐但加拿大 2009 年的醫療開支卻可能增加達到 1831 億﹐佔國內生產總值的 11.9%﹐每年為每一個國民支出的平均費用是 $5452。 即使個人暫時並沒有接受醫療服務的需要﹐但醫療體系仍要繼續運作﹐在有需要時可以提供服務。 因為要削減開支﹐許多手術和檢查程序的輪候時間都變得更加漫長。 2005 年高等法院判決﹐如果輪候時間太長﹐民眾可以獲得轉介到私人開設的醫療中心接受診斷和治療。
醫療保險並不容許醫生向病人額外收費﹐但醫生可以選擇脫離醫療保險的管轄﹐向病人收取全部的費用。 在醫療保險的制度之下﹐一個剛開始行醫的醫生﹐與及一個資深和技術精湛的醫生﹐所獲得的回饋並無分別﹔所以每 9 個在加拿大畢業的醫生當中﹐就有一個選擇離開﹐包括一些特別優秀的人材。 反而在香港﹐許多專科醫生都會選擇留在大學醫院內任職十數年﹐到有所建樹之後才開設自己的診所。
美國許多民眾都需要購買私人的醫療保險﹐而許多治療程序亦要經過審批才可以進行﹐ 一些預防性的檢測更會受到保險公司的支配。
最近美國一個專責研究預防性醫療服務的組織作出建議﹐認為女性乳癌的篩檢不需要自 40 歲開始﹐可以延遲到 50 歲﹐直至 74 歲停止﹐而且只需要每兩年做一次。 報告的理據是女性乳癌的高峰期是 55 至 59 歲﹐如果在 50 至 79 歲期間每一年做一次乳房的篩檢﹐可以減少因乳癌導致的死亡率 37%﹐每兩年做一次則可以減少 30%。 由 40 歲開始篩檢﹐死亡率只能再減低 5%﹐所以認為得益不大﹐但花費卻過多。 加拿大仍然支持婦女由 40 歲開始做乳房 X 光檢查。 停經前年紀較輕的婦女﹐雌激素的分泌仍然旺盛﹐一旦出現乳癌的病變﹐癌細胞生長和擴散的時間都比年長的婦女迅速。 如果近親曾經患有乳癌﹐更要提早檢查。 即使 X 光檢查的報告顯示完全正常﹐如果乳房突然出現腫塊﹑異常的分泌或皮膚的變化﹐亦應要儘快複檢。
男性前列腺癌的高峰期是 70 至 74 歲﹔因為前列腺癌生長緩慢﹐如果沒有症狀﹐我們並不建議太早開始篩檢。 前列腺的篩檢程序是探肛觸診﹐如果發現有病變才做 PSA 的驗血測試。 如果過早開始檢查﹐而發現一些初期或局部的病變﹐反而要決定是否要立即進行輻射或手術治療﹐並且要承受治療後可能出現的後遺症﹐包括男性不舉和小便失禁。
本省的醫療保險計劃﹐對許多病症都設下指引和限制﹐減少不必要的檢測程序。 篩檢要針對有患病風險的人士﹐而篩檢的結果應該可以幫助決定治療的取向。 許多病人每年都要求做例行的身體檢查﹔特別是實驗室的測試。 如果病人並沒有患病的徵狀﹐大部份檢驗結果都會屬於正常。 即使發現膽固醇持續偏高﹔增加心臟血管栓塞和中風的機會﹐許多人仍然抗拒服藥治療﹐而只是要求複檢。 檢查的花費相當昂貴﹐以香港一家著名的私立醫院為例﹐香港醫院的體格檢查計劃﹐包括查詢病歷﹑體檢﹑驗血和小便﹐心電圖﹑肺 X 光檢查﹑腹部和盆腔超聲波檢驗﹐與及營養師的專業指導﹐收費是港幣 $4680﹐約 $700 加幣。所以我們希望病人能夠聽取醫生的建議﹐有需要才做適當的實驗室測試。
雖然我們並不贊同不必要的實驗室測試﹐但卻鼓勵病人定期找醫生檢討病歷﹐複核服用的藥物和做身體檢查。 量度血壓﹑身高﹑體重和腰圍﹐與及尿液和血糖的測試﹐可以衡量心臟血管疾病的風險。 為老人家量度身高﹐更可以反映脊骨彎曲的狀況和骨質疏鬆的風險。 女性的病人﹐要定期做子宮頸抹片檢查。在做乳房 X 光檢查的間格期間﹐請醫生做觸診的檢驗。 男士則要做探肛指驗﹐察看前列腺和直腸的狀況﹐與及檢查睾丸。 50 歲以上的病人﹐檢查大便是否有匿藏的血﹐作為大腸癌篩檢的第一步。 檢查須然簡單﹐但已包括最常見的病變。

2009年11月16日星期一

自體免疫疾病

2009/11/23

pH1N1 流感病毒﹐可以侵襲肺部﹐導致嚴重的肺炎。 少數的病人﹐更出現連串發炎反應現象﹐病況變得更加凶險。 近期急症室更有病人在患上感冒之後﹐自體免疫疾病乘時併發﹐導致溶血性的貧血﹐出現缺氧的現象。 免疫系統如果調節不當﹐身體失去保護﹐就會出現許多病狀。
自體免疫疾病﹐成因是體內的免疫系統出現異常的轉變﹐攻擊自己身體内正常的細胞組織。 正常的免疫系統﹐包括分泌免疫球蛋白抗體的 B 淋巴細胞和 T 細胞﹐通常都會協調一致﹐對抗和消滅外來的細菌﹑病毒和其他抗原。 監控和清除體內不正常的細胞組織﹐例如受到損毀和出現癌症病變的細胞組織﹐維持身體健康。 異常的免疫轉變﹐產生對抗體內正常細胞的抗體和 T 細胞﹐導致連串的發炎反應﹐對身體不同的器官造成嚴重的損害。 自體的抗體可以攻擊細胞核﹑染色體﹑DNA﹑RNA﹑和構成細胞內外的其他元素。 同一種的異常抗體﹐可以導致多種病變﹔而單一種病症﹐例如紅斑狼瘡症﹐可能是基於多種異常的抗體。 因為自體免疫疾病之中﹐許多都涉及軟組織和關節﹐出現發炎和腫痛﹐所以有結締組織和類風濕病症等不同名稱﹐更涉及 80 多種病症﹐亦成為內科醫學中的一個專門學科。 自體免疫病症亦是導致 65 歲以下婦女死亡的十大致命原因之一。
最常見的自體免疫疾病﹐包括一型糖尿病﹑紅斑狼瘡症﹑類風濕關節炎﹑多發性硬化症﹑乳糜瀉﹑和一些導致貧血和血小板缺乏的症狀。 形成自體免疫疾病的原因有許多不同的揣測﹕正常的免疫系統應該能夠析別自己身體細胞組織的特性﹐視之為友﹐不加干擾。 外來的抗原﹑細菌﹑病毒﹐則應要視之為敵﹐攻擊和排斥。 如果免疫系統出現混淆﹐敵友不分﹐就可能出現病變。 許多微生物都有模仿人體細胞抗原的適應功能﹐能夠干擾和躲避免疫系統的排斥。 人體的免疫系統亦需要包容一些異常的變動﹐例如懷孕期間﹐胎兒的遺傳基因和母體的基因有顯著的分別。 免疫系統會自動下調﹐不會排斥胎兒。 亦因為免疫系統受到抑制﹐懷孕期間一旦受到病毒或細菌感染﹐抵抗力不足﹐病況便會變得嚴重。 異常的遺傳基因亦會增加患上自體免疫疾病的機會﹐但可能涉及多個基因﹐再加上其他的引發因素才會發病。 75% 患上自體免疫疾病的病人都是女性﹐例如紅斑狼瘡症﹐女性彌患的機會比男性多 8 倍﹔但男性的症狀卻較女性嚴重。 一型糖尿病﹑牛皮癬﹑強直性脊椎炎的彌患率﹐則屬男女均等。 環境的影響卻顯示一個強烈的對比﹕疫症較多﹐特別是經常出現寄生蟲感染的地區﹐自體免疫疾病反而較少出現。 做成分別的原因﹐可能是熱帶溫暖的天氣﹐與及寄生蟲感染﹐都有助於增進免疫系統的正常運作。
自體免疫病症大致可以劃分為影響全身多個系統和單一器官兩大類。 影響全身的類別包括紅斑狼瘡症﹑類風濕﹑乾燥症候群等症狀。 單一器官受影響的類別則包括一型糖尿病﹐胰臟分泌胰島素的Beta 細胞受到侵襲﹑橋本氏甲狀腺炎﹑自體溶血性貧血﹑和血小板缺乏等病狀。 須然是單一個官或細胞組織受到抗體排斥﹐但導致的病變卻會影響整個身體。 自體免疫疾病尚未有完全根治的方法﹐治療的方針是壓抑症狀﹑抒緩身體的不適﹐和減少對身體造成的損害。
診治必需憑藉聽取病情的演變和觀察身體呈現的病徵﹐加上適當的實驗室檢驗來確定。 治療包括服用抑制免疫功能的藥物﹐例如高劑量的類固醇﹐與及壓抑淋巴細胞生長的藥物﹐包括一些在器官移植後使用的抗排斥藥物。 非類固醇的消炎藥物﹐有消腫止痛和減輕關節炎症狀的功用。 這幾種藥物都有許多副作用﹐而且因為免疫功能受到壓抑﹐病人缺乏抵抗力﹐特別容易受到感染。
血液置換技術﹐可以去除血液中的異常抗體和一些導致連串發炎反應的化學物質﹐再輸進正常人的血漿﹔適用於治療嚴重的紅斑狼瘡症。 一些學者認為寄生蟲感染有保護免疫系統的功能﹐所以製造一些線蟲和鉤蟲的製劑﹐模擬感染。 患有紅斑狼瘡症的懷孕婦女則需要特別的監護﹐因為懷孕期間﹐症狀可能會加重﹐而且容易受到感染。 血液凝結功能上升﹐血管和靜脈栓塞的機會亦會比較大。

2009年11月14日星期六

2009 甲型流感

2009/11/16
H1N1 的疫苗供應出現阻滯﹐但政府保證有足夠數量的疫苗為全民注射防疫﹐屬於高危容易受到感染和容易患重病的人士﹐則可以優先接受注射。 以往的統計顯示﹐每年只有 30% 民眾接受流感防疫注射﹐而醫護人員亦只有半數願意接受注射。 面對 H1N1 豬流感的威脅﹐注射防疫針的態度應該有所改變。對抗 H1N1 的疫苗有兩種﹐加上增效劑和不含增效劑的疫苗﹐兩種疫苗都有足夠的安全測試數據﹐而兒童注射含有增效劑的疫苗會更加有效。
在注射疫苗之前如果染上感冒﹐應該留在家中休息﹔但 70% 患上輕微感冒症狀的醫護人員仍然選擇繼續工作。 如果沒有戴上口罩和經常洗手﹐很可能會將病毒散播﹐傳染給其他工作人員和病人。 95% 的感染都是因為吸入感冒病人咳嗽或打噴嚏時散播在空氣中的水滴微粒﹐而咳嗽和打噴嚏可以將病毒散播到兩米的範圍。 病毒可以留存在光滑的金屬和塑膠器皿上達到 24 小時﹐在衣物和紙巾上可以存活 8 至 12 小時。 時常清潔和洗手可以減少傳播感冒﹑其他病毒和細菌的機會。
醫護人員拒絕注射疫苗的藉口是認為自己身體健康﹐習慣接觸不同的病毒和細菌﹐有足夠的免疫能力﹐而不承認自己屬於高危的一族﹐兼且會特別注意到疫苗的不良效應和懷疑疫苗的成效。 為了提高醫護人員的接種率﹐院方已經在當眼處張貼海報和經電郵傳遞訊息﹐強調防疫的重要性﹐使用賞罰的方法來推行﹐和鼓勵醫護人員互相提醒大家接收注射。
H1N1 的出現是因為醫學界忽視了感冒病毒可以在不同動物之間互傳的危險性。 人類流感病毒主要有 A, B, C 三大類。 C 型流感的症狀輕微﹔兒童可能受到感染﹐但不會做成疫潮。 B 型流感可以導致嚴重的感冒症狀﹐但病毒只限於感染人類﹐而且病毒相當穩定﹐預期不會出現重大的轉變。 A 型流感有許多不同的品種﹐病毒中 H 部份有 16 種﹐N 部份有 9 種。 H 主宰病毒侵襲的動物種類﹐N 則幫助病毒成長﹑脫離細胞和擴散感染。 A 型流感屬於 RNA 類的病毒﹐病毒有 8 個分段﹐每個分段都可以和同類的病毒交換和轉移基因﹐而且可以感染人類﹑雞﹑豬﹑鯨魚多種不同的動物。 病毒每年都呈現輕微的轉變﹐所以每年要生產新的疫苗。 但 pH1N1 卻出現了重大的轉變﹐揉合了北美豬流感﹑北美雞﹑北美人類與及歐亞豬流感等病毒的因子﹐成為一種嶄新的病毒。 在 1940 至1950 年期間出生的人士﹐可能接觸過近似 pH1N1 的流感病毒﹐所以受到感染的機會較低﹔但較年輕的病人﹐則缺乏抵抗 pH1N1 的免疫能力。 A 型流感病毒可以在動物之間互傳﹐亦可以直接由動物傳染給人類﹐或由人類傳給動物。 更大的憂慮是人和雞的流感病毒都傳染給豬﹐在豬隻內不同的病毒可以重組和交換基因﹐產生一種新的流感病毒。 患有感冒症狀的病人﹐不但要避免和其他人近距離接觸﹐亦要避免接觸豬﹑雞﹑和其他動物。 患有流感的豬和雞亦要分別隔離﹐或屠宰消毀。
自從一個身體健康的 13 歲男孩子因感染 pH1N1 而死亡﹐許多父母都感覺到恐慌。 季節性流感主要侵襲老少多病的人士﹐例如 65 歲以上的長者﹐與及 5 歲以下的兒童﹐尤其是兩歲以下﹐患有哮喘﹑腦部神經受損導致癱瘓或經常痙攣﹐長期患有腎病﹑肺病和心臟病的病人。 本省每年都有 400 至 800 宗因染上季節性流感而死亡的案例﹐大部份是老年人。 致命的原因是感冒誘發長期的病症﹐例如阻塞性呼吸道疾病﹑心臟衰竭﹑和細菌乘時入侵導致肺炎。 pH1N1 病毒有截然不同的特性﹐死亡的個案當中﹐88% 在 65 歲以下﹐而 1/4 更是 25 歲以下的年輕人。 高危人士包括孕婦﹑65 歲以下患有哮喘﹑糖尿病﹑心臟病與及其他長期病症的人士﹑幼年兒童﹑醫護人員﹑與及居住在偏遠地區和貧困環境的人士。
80% 的死亡原因是病毒感染導致的肺炎。 季節性流感病毒通常只會侵襲上呼吸道﹐但 pH1N1 卻可以直達肺部的深層組織﹐導致肺炎。 更有學者認為 pH1N1 會導致少數病人產生異常和過度的連串免疫反應﹑細胞激素過於活躍﹐損害肺部内的組織和擴大受影響的面積﹐最後因肺積水﹑缺氧而死亡。 病毒導致的肺炎並沒有特效的藥物可以治療。
患上感冒後如果出現持續高燒和發冷﹐影響神智﹑胸口痛楚﹑呼吸緊促﹐和呼吸感覺困難﹑劇烈的嘔吐﹐都需要儘快找醫生診治。 輕微的發燒感冒症狀﹐只需要在家休息﹐多喝水﹐服食一點退燒止痛的藥物。 大部份都會在 3 至 4 天後自動好轉。

2009年11月3日星期二

冬奧濫藥測試

2009/11/09

十月中旬烈治文市的高科技藥物測試中心落成啟用﹐在東奧期間﹐將會為參賽者做藥物抽樣測試﹐與及檢驗一些被舉報的個案。 抽取的尿液和血液樣本亦會在嚴格監管之下運送到設有多重保安的實驗室化驗﹐防止作弊。 東奧結束後藥物測試中心將會改建成為一個運動醫學中心。
為了超越自己的極限﹐一些運動員會採用違禁的方法或藥物來增強體能﹐以冀能夠達到更出色的表現﹔包括服用合成類固醇﹐借助雄性激素的功能﹐刺激肌肉發展。 使用血液回輸的程序﹐增加帶氧量﹔與及借助興奮劑和其他藥物來增加衝勁和速度。
許多動物睾丸﹐例如海豹﹐都含有豐富的雄性激素。 而人工合成的同化和雄性激素﹐更在 1940 年期間被一些東歐國家用來增強運動員的體能﹐與及肌肉的負重能力和持久力。 同化激素有兩方面的效能﹐刺激新陳代謝﹐和促進雄性的特徵。 在合成和刺激生長方面﹐可以刺激肌肉細胞增長﹐肌肉變得更加發達﹐負重和耐力亦相應增加﹐特別適合一些舉重的運動員和用來增進女性運動員的體能。 其他的效能包括促進食慾﹐增加吸收和製造蛋白質﹐促進骨骼的蛻變和成長﹔與及刺激骨髓﹐生產更多的紅血球。 雄性的作用﹐令到女性變得男性化﹕聲音變得低沉﹑毛髮增加﹑乳房收縮﹑陰蒂脹大﹐和壓抑經期時間荷爾蒙的交替變動。
未成年的男童服用雄性激素﹐會提早發育﹐性器官加速成長和出現其他男性的特徵。 如果骨骼過早開始增長﹐亦可能會提早鈣化和停止發育﹐而不能夠達到理想的長度﹐變得矮少
成年的男性如果缺乏雄性激素﹐可以適量補充﹐增加活力和體力。 但如果過度服用﹐則適得其反。 過多的睾丸酮會被轉化成為女性荷爾蒙﹐導致男性胸部脹大﹑睾丸萎縮﹑出現不舉和不育的現象。
長期服食雄性激素﹐心臟亦會受到影響。 左心房肌肉發大﹐增加心臟病突發和死亡的機會﹐對於從事劇烈運動的人士﹐更加危險。
血液回輸的方法﹐是在參賽前預先抽取一定數量的血液﹐儲藏備用。 抽取血液之後開始注射紅血球生成激素﹐刺激骨髓產生紅血球﹐在短期之內恢復正常的紅血球數量。 在參賽前的一至七天﹐將儲藏的血液回輸體內。 因為血液內的紅血球數量驟升﹐可以提高血液的帶氧量﹐延長運動的極限時間和能耐。 曾經有一些單車參賽者因為使用血液回輸的方法而被取消資格。 紅血球過多和血液儲藏過久都會增加血液凝結的機會﹐在睡夢中出現血管栓塞﹑心臟病猝發和中風的症狀。 而且在抽取﹑儲藏和回輸的過程當中﹐血液可能受到污染。
運動員服用安非他明類的興奮劑﹐可以減少長時間練習和比賽後的疲勞。 服食低劑量的安非他明亦有增加專注力和爆破力的功效。 以自由搏擊為例﹐服食興奮劑之後﹐選手會變得勇悍和更具有侵略性﹔但卻失去了冷靜﹐沉著和運用思考策略的優點。 如果遇到頑強的對手﹐雙方發生意外和受傷的機會都會增加。 安非他明刺激心臟﹐提高血壓和心跳速度。 過量服用可能會導致脫水﹑增加腦出血﹑和心臟病猝發的風險。 咖啡因亦經常被濫用﹐藉以恢復疲勞和增進運動的持久力﹐但效果並不理想。 奧運規定血液內咖啡因濃度不能超越 12 至 15 mcg/ml﹐相等於在檢驗前 2 至 3 小時內喝下 6 至 8 杯咖啡。 過量的咖啡因可以導致煩燥不安﹑失眠﹑緊張﹑顫抖﹑和不穩定的心跳韻律。

2009年10月29日星期四

中風和腦部短暫缺血

2009/11/02

中風是繼癌症和心臟病之後的第三號致命病症。 加拿大有 30 多萬人因中風後導致殘障﹐而每年都有 5 萬宗新的中風案例﹐14,000 人因中風而死亡。 中風可以分為腦部血管栓塞和腦部血管爆裂出血兩大類﹐但大部份都是基於血管栓塞。 腦部血管流注的範圍﹐因栓塞以致缺血缺氧而受到損害﹐嚴重的可以導致死亡﹐和不同程度的殘障。 病人失去行動和語言能力﹐吞嚥困難﹐再不能夠獨立生活。
心臟病發﹐有特定的拯救和治療指引﹐和跟進的康復計劃。 PHC 屬下的醫院﹐亦希望能夠成立專科部門﹐接收中風和短暫性腦部缺血症狀的病人。 由急症室開始﹐儘快為病人診斷和治療﹐將中風導致的損害減至最低。 在中風後的 3 至 4 個半小時之內﹐仍然可以借助藥物疏通栓塞的血管﹐回復正常的腦部血液供應。
析別中風症狀﹐先要認識增加中風機會的風險。 55 歲以後﹐中風的機會增加一倍﹐男性比女性多。 肥胖﹑患有糖尿病﹑血壓高都會增加中風的機會。 七成中風的病人都患有血壓高的症狀﹐如果早上起床時的血壓偏高﹐或上壓高於 150 mmHg﹐則風險更大﹔高血壓亦是導致腦部血管破裂出血的主要原因。 心臟病患者﹐尤其是患有類風濕心臟病﹐和心跳韻律不穩定的病人﹐都可能增加血栓塊形成的機會。 家族遺傳﹑吸煙﹑酗酒﹑精神壓力和寒冷的天氣﹐都會增加中風的機會。
不論是中風﹑短暫性腦部缺血﹑或心臟病猝發﹐如果能夠認識病發時的症狀﹐及早求助﹐將病人送到醫院救治﹐可以減少腦部細胞組織受到的損害﹐而且康復的機會和速度亦相應增加。 中風的症狀包括突發的半邊臉龐﹑手腳和身軀痲痺﹑刺痛和癱瘓﹐行動出現困難和不能夠保持身體平衡﹐舌頭的活動和吞嚥都難以協調﹐說話含糊﹐眩暈﹐理解力退減﹐意識變得模糊﹐視覺出現障礙﹐與及突發的劇烈頭痛﹐都可能是中風的警兆。 如果家人或朋友察覺病人出現這些症狀﹐要儘快致電救護中心求助。 病人情況不穩定﹐不要試圖自己將病人運送到醫院。
短暫性腦部缺血的症狀和中風相仿﹐腦部的血管短暫蔽塞。 症狀通常在數分鐘至數小時後退減﹐逐漸回復正常。 短暫性腦部缺血是中風的先兆﹐5% 的病人在兩天內演變成為中風﹔90 天之內中風人數增加至 10%。 如果症狀維持超過一小時﹐中風的機會更大。 在急症室﹐我們會為病人做詳細的身體﹑血液和心臟檢查﹐腦部的電腦斷層素描﹔與及頸部動脈的超聲波素描﹐察看是否有嚴重的栓塞。 如果導致腦部缺血的原因並非源於心臟﹐而病人並沒有敏感或出血的危險﹐就要立即開始服用阿斯匹靈或較昂貴的 Plavix﹐防止血小板凝聚導致血管蔽塞﹐與及安排入院觀察或轉介給腦科醫生跟進。
確定病人有中風的症狀之後﹐就要分辨中風是因為腦部血管蔽塞﹐還是腦部血管破裂出血﹐兩者的症狀近似但治療方法完全不同。 “爆血管”比較多出現頭痛和嘔吐症狀﹐而且死亡率較高﹐可能需要動手術開腦止血﹐幸而大部份中風都是因為血管蔽塞。 如果中風症狀發生在三至四個半小時之內﹐而電腦斷層素描確定為腦部血管蔽塞所致﹐可以嘗試注射 tPA﹐將導致栓塞的血栓塊溶解。 大腦血液灌注成像可以進一步決定血管蔽塞所影響的範圍,與及周邊腦部細胞組織受損害的程度﹐預測回復生機的可能性﹔但需要耽擱多一些檢查時間。 疏導血管可以減少腦部受損的程度﹐減少殘障﹔但注射 tPA 亦可能導致受損害的部位出血﹐轉變成為出血性中風﹐使到病情變得更加危險。 注射 tPA 溶解血塊有許多限制﹔不適用於有內出血症狀的病人﹑大動脈內壁破裂﹑血壓高於 180/110﹑腦部曾經受創和有出血的風險﹑剛進行過心肺後甦的拯救程序﹑兩週內曾經做過大手術﹑懷孕﹑和患有其他增加出血機會的病症﹐都不適宜注射 tPA。
預防勝於治療﹐減少中風機會先要從健康的生活習慣開始﹕心平氣和﹐減輕精神壓力﹑作息有定時﹑每星期最少運動三次﹐每次 30 分鐘以上﹐例如速行或游泳﹑戒除煙酒﹑減少高糖和高熱能食物﹑定期檢查﹑控制體重﹑將血壓﹐血脂肪﹐和血糖調節至安全點﹑與及按照醫生指示服藥和複檢。

2009年10月24日星期六

心理病症狀

2009/10/26

溫哥華沿岸衛生局近年推行家庭醫生的培訓﹐為家庭醫生提供心理病症診斷和治療方面的進修。 加拿大人有 20% 以上在一生之中會出現心理病的症狀﹐而且不分種族﹑貧富和教育程度﹔大部份都在年輕時開始呈現病徵。 4% 留院醫治的病人是基於患上心理病症﹐例如焦慮﹑狂躁抑鬱﹑嚴重的抑鬱加上自殺傾向﹑精神分裂﹑進食失調和人格障礙等症狀。 如果加上酗酒濫藥導致的精神病症﹐則患心理的人數更多。
患有狂躁﹑妄想型精神分裂症﹐或濫用興奮劑的病人﹐一旦失控﹐可能會變得非常暴力﹑威脅自己和其他人的安全。 醫護人員絕對不能夠使用攻擊性的器械﹐例如電擊槍之類制伏病人﹔如果要穩定病人的狀況﹐最少要有 6 個人幫助。 4 個人控制手腳﹐一個控制頭部﹐另一個進行診斷和治療﹐才可以減少雙方受到傷害的機會。 即使病人在注射針藥之後穩定下來﹐仍然需要安排入住特別設計的安全病房﹐和一對一的護理。 前線醫護人員如果能夠儘早診斷到病人患上的心理病症﹐開始治療或轉介給精神病的專科醫生﹐將病況穩定和定期跟進﹐就可以減少病情惡化以致失控。 其他的心理病症﹐即使不會危及生命﹐但卻可以影響病人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學業﹐與及家庭﹑朋友﹑同事之間的人際關係﹐必須及早開始輔導和治療。
心理病症和生理病症須然症狀不同﹐但要減少損害﹐都需要著重於預防﹐及早診斷和治療。 焦慮和情緒病是最常見的心理病﹐而抑鬱症狀對生活各方面都會造成嚴重的影響。 評估病人的抑鬱狀況﹐先要詢問病人是否經常感覺到抑鬱﹐情緒低落和感覺到失去希望。 對大部份的活動﹑人和事都缺乏興趣和喜好。 睡眠失調﹐失眠或喝睡﹐經常覺得疲倦和無精打采。 厭食或嗜食﹐體重驟升驟降。 感覺到挫敗和罪咎。 難以集中精神﹐思考遲鈍和猶疑不決。 行為和言語變得緩慢﹐但亦可能顯得坐立不安和為小事操心。 持續有自殺和自毀的想法。 如果抑鬱症狀影響到工作﹐和處理家務﹐跟別人無法相處﹐就要儘快求助。
在急症室評估患有抑鬱症狀的病人﹐必需決定病人是否有自殺和損害他人的傾向。 有一些指標可以幫助我們找出有高風險自殺的病人﹐及早安排治療。 自殺的指標包括病人的心理狀態﹐是否有抑鬱﹑焦慮﹑煩燥﹑犯錯感到罪咎﹐羞愧和對現實產生錯覺等等症狀。 缺乏朋友和家人的支持﹐獨自居住。 遭遇到誘發抑鬱的事故﹐例如嚴重的打擊和變動。 患有嚴重的長期病症或精神病症。 如果曾經有家人自殺﹐病人不斷有自殺的思想﹐加上有具體的自殺計劃和自殺的方法﹐並且預作安排﹐留下遺囑和遺書﹐則自殺的風險極高﹐不能忽視。
抑鬱的感覺可以剝奪病人的精力﹐興趣和進取求變的幹勁。 控制症狀必須要得到病人配合﹐定下目標﹐確認負面情緒已經影響到日常生活﹐和肯定求取康復的重要性﹐不能夠再推卸責任和逃避。
大部份抑鬱的病人﹐都需要綜合服用抗抑鬱藥物和心理治療才能夠康復。 心理治療可以分作 3 個階段進行。 ( 1 ) 重新開始正常的生活 - 許多抑鬱的病人﹐都忽略了照顧自己﹐和停止參與往常喜好的活動﹐生活變得沉悶和缺乏意義。 推動自己﹐恢復與家人和朋友的交往﹐照顧好自己的衣食住行﹐參與有益的活動﹐例如運動和興趣班﹐與及處理好日常瑣碎的事務。 選擇其中一兩項作為開始的目標﹐逐步完成和繼續做餘下的項目﹐並且要定期檢討。 ( 2 ) 認識和改變負面的思想- 找出負面和錯誤的思想﹐並且要瞭解這種想法為何導致抑鬱的情緒﹐記錄下來﹐用較踏實和合理的想法取代﹐逐漸屏除負面的觀念。 ( 3 ) 有效地解決問題 - 將導致煩惱的問題列出﹐先選擇其中一個比較容易和有合理方法解決的問題開始﹐再解決其他較困難的問題。 考慮各種應付的方法﹐包括求助﹐記錄下來。 選擇其中較妥善而自己可以應付的方法﹐付諸行動和儘快實行。
藥物可以幫助減輕症狀﹐但必須持續服用﹐與及定期和醫生檢討功效和副作用﹐不要因為情緒稍有好轉而驟然停止。

附錄﹕ 抑鬱自我護理手冊

下載: 抒緩壓力聲帶

2009年10月20日星期二

酗酒

2009/10/19

近日有一則新聞報導﹐香港兩位男歌手在酒吧遣興之後發生衝突﹐互相推撞和鬥毆﹐其中一位更試圖襲擊對方﹐可能會被起訴。 朋友聚會小飲慶祝本屬快意之事﹐但酒後失控以致觸犯法律和導致形像受損則屬不智。 香港的調查統計發現﹐ 14.4% 受訪的男性有一次喝多過 5 杯酒的習慣﹐5.3% 慣常濫用酒精﹐而 2.3% 長期倚賴酒精。 加拿大 75% 的人有飲酒的嗜好﹐6% 每次喝多過 5 杯酒。 中國隨著經濟增長﹐許多富裕人士都喜愛喝酒﹐而且盛行豪飲﹐不醉無歸。
長期酗酒會逐漸變成倚賴酒精﹐再無法自我節制。 認知和思考能力﹑情緒﹑人際關係﹑學業和工作都大受影響。 加拿大的法例﹐如果血液內酒精濃度超過0.08% ( 即每 100 毫升血液內含有超過 0.08 克的酒精 )﹐駕駛則屬違法。但醫學的觀察﹐酒精濃度達到 0.05%﹐神智已經受到干擾﹐血液酒精濃度在 0.03 至 0.12 之間﹐會覺得興奮愉悅和變得多說話﹐減少拘束和自信增加﹐但專注力﹑判斷力﹑小巧動作和自制能力都已經受到影響。 酒精濃度在 0.09 至 0.25 之間﹑情緒﹑理解和判斷力﹐感官和視覺﹑平衡動作都變得不協調﹐意識亦變得模糊。 當達到 0.25 至 0.4﹐酒醉已屬非常嚴重﹐再不能站立和行動﹐而且出現嘔吐和失禁﹐陷入昏迷。 酒精濃度達到 0.35 至 0.5 ﹐ 大部份人會處於昏迷狀態。 血液循環﹑呼吸和體溫的調節再難以維繫﹐如果沒有適當的治療﹐可能會因為呼吸停頓而死亡。
血液酒精濃度的測試﹐可以用作治療的指引。 但許多人剛剛開始喝酒﹐行為已經有顯著的改變﹐而血液內的酒精尚未凝聚上升。 喝酒的處境和心態可以影響酒精的效應。 如果每天喝超過三杯標準的份量的酒﹐已經屬於酗酒 ( 一杯酒的標準份量相等於半安士的純酒精 )。 若果每週最少有一次喝酒超過 5 杯﹐亦屬於過度濫用酒精。
長期酗酒可以損害身體多個器官。 大腦受損會導致記憶力衰退﹔如果驟然停止喝酒﹐更會出現斷癮的症狀﹐產生幻覺和被迫害的感覺﹔而部份酗酒人士更會患上抑鬱症狀。 酒精刺激胃部﹐導致胃炎﹐再不能夠吸收足夠的維生素 B 和其他養份。 胰臟發炎﹐幫助消化糖﹑蛋白質和脂肪的酵素功能亦變得不足。 國內豪飲的風氣﹐加上肝炎肆虐﹐預期肝臟衰竭的個案將會越來越多。 肝臟儲藏和釋放糖的功能受損﹔就會出現低血糖症狀。 喝酒更會令到血壓升高﹐影響心臟和增加中風的機會。 酗酒會導致男性不舉和女性不育。 在懷孕期間喝酒﹐胎兒會嚴重受損。 酗酒亦會導致骨質疏鬆﹔影響神經系統的運作﹐例如會出現手腳痲痺的症狀﹔更會增加患上口腔﹑咽喉﹑食道﹑聲帶﹑肝﹑大腸和乳癌的機會。 在北美洲﹐半數車禍和酗酒濫藥有關連。 酗酒更會導致其他各種意外﹑家庭暴力﹑自殺和謀殺﹐與及影響工作和學業﹐一旦觸犯刑法﹐前途可能盡毀。
急症室接收的個案﹐許多都和酗酒濫藥有關﹐而且經常出現在晚上和週末。 病人以男性居多﹐大部份都在 40 歲以下。 救護車運送到急症室的酒醉病人﹐除卻酒精的影響之外﹐更會因為車禍﹑跌倒﹑打鬥而受傷。 當處理好創傷之後﹐仍然需要等待醉酒的病人醒覺﹐走路穩定才可以出院。 血液酒精濃度達到 0.2% 以上﹐許多人都已經陷入昏睡狀態。 正常人每小時可以分解和排泄 10 克純酒精﹐血液酒精濃度的自然下降速度約為每小時 0.015 至 0.02%﹐從 0.2% 下降至零﹐需要 10 個小時。 經常喝酒的人分化酒精比較迅速﹐但如果肝臟嚴重受損﹐則變得更慢。
如果病人醉至昏迷﹐呼吸微弱﹐初步的急救是供應氧氣﹑維持呼吸道暢順﹑與及輔助呼吸。 為了預防嘔吐物阻塞氣管﹐醫生可能會選擇插入氣管喉﹐直至病人醒覺。 血壓和血糖下降﹐需要經靜脈輸液和注射葡萄糖。 如果缺乏維生素 B1﹐病人會呈現動作不協調﹑眼球震顫﹑失憶﹑說話虛假倘塞等症狀﹐嚴重的可能出現痙攣和昏迷﹐必需立即補充維生素 B1。 如果缺乏鎂﹐亦需要經靜脈注射來補充﹐保護心臟和神經系統。 酒精濃度下降過於快速﹐酗酒人士可能會出現突發的酒精戒斷症狀﹐變得煩燥不安﹑顫抖﹑言語荒誕﹑產生幻覺和引發癲癇症狀﹐需要服用鎮靜劑抒解。 急症室亦是一個提供戒酒輔導的起點﹐如果病人願意﹐社會工作人員可以提供資訊和轉介到一些幫助戒酒的治療中心。

2009年10月13日星期二

水痘和帶狀皰疹

2009/10/12

水痘是兒童經常感染的急性傳染病﹐在未引進水痘疫苗之前﹐北美洲 85% 的兒童都會在 12 歲前受到感染﹐亦只有 5% 至 10% 的成年人沒有患過水痘。 在水痘出現的前一天﹐通常都有發熱的症狀﹐跟著出現皮膚病變﹐從胸背開始﹐逐漸漫延至四肢和頭部﹐包括口腔。 水痘皰疹有四個形態﹐剛開始是凸出的紅疹﹐演變成為水庖﹑膿庖﹑接著結痂。 在五天之內﹐各個階段的皮膚變化都會並存﹐如果抓破﹐很容易會導致細菌感染﹐留下永久的疤印。 大部份水痘在結痂後的兩週﹐都會自動脫落﹐皮膚逐漸回復正常。
出水痘通常都會自動痊癒﹐但亦可能出現併發症狀﹐甚至導致死亡。 包括皮膚受到細菌感染﹐導致發炎和貫膿。 如果兒童患有濕疹﹐受感染的機會更大﹐而且症狀更加嚴重。 如果受到 A 型鏈球菌侵襲﹐病情便會更加危殆。 出水痘期間﹐如果出現高燒﹑昏睡﹑痙攣等症狀﹐必須儘快就醫﹐因為水痘可以導致腦炎和腦膜炎。 眼角膜發炎﹐需要服用抗病毒的藥物和局部治療﹐減少對眼角膜的損害。 肺炎是較罕見的併發症狀﹐通常以成年人居多。
曾經患過水痘的孕婦﹐有足夠的抗體保護自己和胎兒。 但未曾受過水痘感染的孕婦﹐如果在懷孕後 28 週之內受到感染﹐病毒可以透過胎盤達到成長中的胎兒﹐做成不同程度的損害。 在分娩前一週受到感染﹐初生的嬰兒可能出現水痘症狀﹐而且可能導致肺炎和其他嚴重的併發症狀。
曾經感染過水痘的病人才會出現帶狀皰疹的症狀。 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在水痘病癒後仍然潛伏在病人皮膚下的神經節內。 隨著年歲增長﹐整體的免疫功能下降﹐而對抗水痘病毒的免疫反應亦逐漸消失﹐再加上疾病﹑飲食不調或過於勞累而身體變得虛弱﹐就可能會出現帶狀皰疹﹐俗稱 “ 生蛇 ”的症狀。 總人口的20% 至 30% 會患上帶狀皰疹﹐特別在 50 歲之後﹐而且 4% 會復發。 年長的人士患上帶狀皰疹之後﹐比較多會出現持續的神經痛後遺症。
在帶狀皰疹呈現皮膚病變的前數天﹐75% 的病患者都會感覺到局部間歇性的神經痛﹐覺得灼熱﹑抽搐和刺痛。 沿著神經線的分佈區域﹐皮膚會出現凸出的皮膚丘疹﹐匯合蛻變成為較大的水庖和膿庖﹐7 至 10 日後結痂﹐收乾和逐漸脫落。神經痛大部份都會在一個月之內逐漸減輕﹐但 60 歲 以上的病人﹐有 5% 至 20% 會演變成為長期的痛症﹐特別是80 歲以上的長者。
帶狀皰疹最常出現在胸部和腰背﹐如果出現在額和面的上部﹐可能會侵襲眼皮和眼睛﹐如果治療不當﹐更會嚴重影響視力。 頭部主聽覺和平衡的聽覺前庭耳蝸神經受到感染﹐可能導致失聰和嚴重的眩暈﹐兼且會影響味覺。 免疫功能失調的人士﹐病毒漫延的幅度更廣﹐甚至可能侵襲內臟。 如果能夠在病發後 72 小時之內開始服用或注射抗病毒的藥物﹐可以減輕病情和神經痛的嚴重程度。
自從 2005 年一月開始﹐省政府提供免費的預防水痘疫苗給與 12 個月以上的幼兒﹐並且列入為兒童需要定期注射的其中一個項目。 12 個月以上至 12 歲的兒童只需要注射一次﹐但 13 歲以上的青少年則需要在一至兩個月的間隔期間注射兩次。 接種疫苗可以減少 87% 受到水痘病毒感染的機會﹐而即使受到感染﹐症狀亦會比較輕微。許多父母都擔心兒童書需要注射的預防針越多越多﹐例如在 13 個月大時需要注射痲疹﹑肺炎﹑C 型腦膜炎和水痘的預防針。 現存的疫苗都要經過嚴格的安全測試﹐比舊有的疫苗安全而且雜質較少﹐保護效能更佳。 除卻局部腫痛和輕微的發燒反應之外﹐很少會有嚴重的副作用。 水痘疫苗在 1995 年面世﹐2005 年開始在本省廣泛應用﹐尚存的疑問是日後是否需要注射加強劑。 當大部份兒童都接種過疫苗而不再會出現水痘之後﹐曾經患過水痘的成年人便再沒有機會接觸水痘病毒﹐亦失去了刺激和喚醒體內對抗水痘病毒免疫功能的機會﹐患上帶狀皰疹的機會則可能會相應增加。 沒有患過水痘和自小接種疫苗的新一代應該不會有帶狀皰疹的煩惱。
一種能夠對抗帶狀皰疹的疫苗在去年推出﹐對象是 60 歲以上的人士﹐可以減少 51% 的彌患率﹐如果在 61 至 69 歲期間接種﹐保護效能更達到 64%。 疫苗的結構和兒童水痘疫苗相近﹐但含有的有效成份高十多倍。 售價是 $150 一劑﹐另加診所收取的 $40 服務費。 疫苗要在攝氏負15 度低溫之下儲藏﹐所以運送比較困難。

2009年10月6日星期二

預防感冒 2009

2009/10/05

自從今年的 4 月份開始﹐BC 省陸續出現 pH1N1 的感染個案﹐有 53 宗嚴重的病情﹐其中 21 人需要深切治療﹐6 個病人死亡。 須然大部份病情嚴重的病人都先患有長期病症﹐例如心肺疾病和糖尿病﹐但身體健康正常的人士亦受到嚴重的感染。 pH1N1 流感病毒可以侵襲肺部﹐導致急性呼吸困厄症狀﹐肺炎﹑和多個器官功能衰竭﹔但大部份的感染都只導致輕微的感冒症狀。
在過去的夏天﹐本省患上流感的人數持續上升﹐ 比去年高出五倍﹐出現症狀的大部份是 20 至 50 歲的人士﹐年長人士反而較少發病。 以往受到季節性流感侵襲的有 1/4 是 65 歲以上的人士。 做成這個現象可能是因為在 1957 年期間曾經出現過近似 pH1N1 的病毒﹐當時受過這種病毒感染的人士都會產生抵抗力﹐能夠抵禦相近的病毒。
在墨西哥出現的死亡案例之中﹐超過 80% 是 5 至 59 歲的人士﹐半數以上是在 13 至 47 歲之間﹐而且大部份在發病前健康正常。 接觸和照顧病人的醫護人員亦受到感染﹐但因為能夠及早服食特敏福﹐都能夠在治療之後康復﹐而至今對特敏福有抗藥性的 pH1N1 個案仍然不多。
季節性流感每年在本省都會導致 400 至 800 宗的死亡案例﹐大部份都是年長的人士﹐ 只有 1/3 在 5 至 59 歲之間。 因此為年長人士注射預防季節性流感疫苗仍然可以減少許多嚴重的感染﹐不應耽擱延遲。
因為最近一項未經考證而流出的報告顯示﹐去年接受過流感防疫注射的人士﹐染上 pH1N1 流感的機會﹐比沒有接種疫苗的人士高近一倍。 做成這個現象有許多可能性﹐但卻已經導致許多人對接受防疫注射的安全性產生疑慮。 因此省政府建議將預防流感注射分為 3 個階段。 預期在未來的數個月﹐pH1N1 將會成為最常見的流感病毒﹐所以預防 pH1N1 感染將會成為防疫的重點。 但年長人士如果受到季節性流感感染﹐仍然會導致嚴重的病症和出現許多併發症狀﹐而在 1957 年之前出生的人士﹐受到 pH1N1 感染的機會比較低﹔所以在十月中將會為 65 歲以上的人士注射預防季節性流感疫苗﹐特別是居住在護老院和其他院舍的年長病人。
11 月 pH1N1 的疫苗運到之後﹐6 個月以上的幼年和成年人都可以接受注射。注射疫苗主要是為了減少患上感冒的機會﹐和減輕感冒的嚴重程度和併發症狀。 對象是容易受感染的高危人士﹐與及可能傳播病毒的醫護和經常接觸社群在職人員。 高風險的人士包括 65 歲以下患有長期病症或免疫失調的病人﹐孕婦 (特別是臨近分娩的孕婦)﹐6 個月大至 5 歲的幼兒﹐照顧 6 個月以下嬰兒的親屬和工作人員﹐與及居住在荒僻地區的居民。 在學的兒童特別容易散播病毒﹐亦應接受注射。接受過 pH1N1 疫苗注射之後﹐兩至四週後就會有足夠對抗 pH1N1 的免疫抗體﹐可以安心接受季節性流感疫苗注射。
預防染上 pH1N1 感冒﹐最有效的方法是接受防疫注射。 如果不幸染上感冒﹐病況嚴重或患有長期病症的人士﹐要儘快開始服用抗流感病毒的藥物。 特敏福適用於一歲以上的兒童和成年人﹐有藥丸和藥水兩種製劑﹐早晚服用一次。 樂感清適用於七歲以上的兒童﹐是經口吸入呼吸道的藥末﹐但因為可能刺激氣管﹐所以不適用於患有哮喘和長期阻塞性肺病的人士。 兩種藥物都可以減少病毒複製和阻礙病毒脫離和感染其他細胞組織﹔但必須在發病後 48 小時之內服用。
如果孩子染上感冒﹐不要讓他們上學﹐要等待至完全退燒﹑咳嗽和打噴嚏的症狀受到控制為止。 其他家人受到感染的機會是 10% 至 20%﹐通常會在 7 天之內發病。 要減少病毒傳播的機會﹔讓孩子留在自己房間之內﹐不要同桌進食。 病人噴出帶有病毒的飛沫﹐可以持續在體外的環境生存達到 8 小時﹐所以每天要用稀釋的清潔液清潔經常碰觸的物件﹑器具和桌面。 保持空氣流通。 避免和患病的孩子親密接觸﹔孕婦﹑幼年兒童和患有嚴重病症的親屬要減少接觸病人﹐勤加洗手。 病人咳嗽和打噴嚏時要用衣袖或紙巾遮掩﹐或戴上口罩﹐之後要妥善將紙巾棄置和洗手。 如果要防止吸入病毒的微粒﹐必須要戴上合尺碼的 N95 口罩﹐但配戴和除下時要特別小心﹐不要做成污染。 在學校之內發現有學生生病和發燒﹐要儘量和其他學生保持 6 尺以上的距離 ﹐與及儘快讓患病的學生回家。

2009年9月29日星期二

運動的選擇

2009/09/28

保持身體健康必須經常做運動﹐注意飲食﹐與及有適當的休息。 加拿大健康生活運動指南中建議如果要減少肥胖的趨勢﹐缺乏運動的兒童和青少年﹐每天要增加 30 分鐘以上的運動量﹔而且要逐漸遞增至 90 分鐘﹐來代替耽擱在看電視﹑上網和玩電子遊戲的時間。 年長的人士﹐亦應要維持每天 30 至 60 分鐘的運動時間﹐如果擔心身體狀況不能適應﹐可以先請醫生檢查和評估。 運動並不需要挑戰難度較高的種類﹐步行到鄰近的商店購物﹐上落樓梯代替電梯﹐已經是好的開始。 運動最好能夠多源化﹕包括帶氧運動﹐例如緩步跑﹑游泳﹑跳舞﹑柔軟體操。 著重於促進血液循環﹑強化心肺功能﹑消耗熱能來減輕體重﹑增加身體的免疫和抗病功能。 伸展的運動﹐有助於維持關節和肌肉的柔韌度﹐協調動作和保持平衡﹐通常用作熱身運動﹐可以減少運動受傷的機會﹔例如基本的瑜珈姿勢。 負重和抗阻力運動﹐例如舉重﹑拉橡筋﹑俯臥撐﹑仰臥起坐和一些器械操﹐可以強化肌肉﹐減少骨質疏鬆﹑增強活動的能力。 站得穩自然可以減少跌倒受傷的機會。 但必須先熱身和注意姿勢﹐以免脊骨和關節因承受過多壓力而受傷。 長者做運動時必須量力而為﹐循步漸進﹐由每天 10 分鐘起逐漸遞增﹐開始時最好能夠找專人指導。
運動包括日常生活中一些消耗體力的活動﹐例如走路﹑清潔家居﹑園藝﹐與及有系統的運動種類。 一些長者擔心自己年紀大身體脆弱﹐而且體能不足﹐運動容易受傷。 但如果能夠先檢查身體﹐跟隨指導做適當的熱身運動﹐再循步漸進做適合個人的運動﹐就不會導致損害。 運動對長者有許多益處﹐可以增進健康和信心﹐保持頭腦清醒和手腳靈活﹑保持體重適中﹑睡眠安穩﹐和減少生病。 許多社區﹑日托和物理治療中心﹐都可以為長者提供運動的指導和訓練。
許多患有風濕關節炎的長者﹐起因都是因為退化﹑過度勞損﹑與及身體過重增加關節的負荷。 適當的運動可以減慢關節退化的速度﹑維持關節的活動機能﹑增加肌肉和骨骼支撐身體的力量﹐協調動作和增加反應﹐減少跌倒的機會。 但如果髖關節和膝關節因發炎而變得腫脹和疼痛﹐則要減少蹲下和上落梯級﹐治療妥當後才再開始下肢的抗阻力運動。 肥胖的人士不能單靠節食減肥﹐必須選擇適量均衡的飲食﹐配合適當的運動才能達到目標。 肥胖的人士開始做運動時會感到吃力﹐但只要有恆心和耐心﹐自然可以慢慢適應。 近日天氣開始變冷和下雨較多﹐可以做一些室內的運動﹐例如原地跑步和屈伸動作﹐最重要的持之以恆﹐不要找藉口躲懶或放棄。
理想的運動應該揉合帶氧﹑屈伸動作﹑活動關節和承擔重力。 一個小規模的研究﹐對象是患有髖骨節和膝關節風濕症狀的患者﹐在經過 12 週﹐每週 4 次﹐每次 20 分鐘的 12 式簡易太極拳訓練之後﹐走路的速度﹑屈伸的能力﹑痛楚和僵硬程度都有顯著的改善。 在學習期間﹐學員要量力而為﹐如果動作導致痛楚就要減低幅度和放緩。 練習過後兩小時如果痛楚增加而未能退減﹐就要停止。 12 式之中亦簡化了較為困難的摟膝和跨闊馬步等動作。 許多年長人士都擔心太極拳的招式繁複﹐難以記憶。 其實太極拳的難度在於姿勢要正確﹐但同時亦要能夠放鬆﹐動作協調與呼吸配合﹐身體轉動升沉﹐與及重心的左右和前後轉移﹐所以必需有好的導師指導學習。
長者做運動前必須要先作準備﹐注意天氣的變化﹐太冷或太熱﹑大風或大雨的時間要避免在戶外活動﹐以免受寒或中暑。 穿著適當的衣物﹐足夠保暖但不要做成束搏﹔尺碼合適和有防震和防止滑倒的鞋。 避免空腹做運動﹐以免體力不支血糖下降﹐但亦不可以吃得太飽﹐以免血液凝聚在腸臟﹐不足夠應付運動時心臟和肌肉的額外需要。 如果有正確的熱身和運動的指導﹐自然可以減少損傷和得益更多。

2009年9月22日星期二

醫療制度

2009/09/21

美國奧巴馬總統提倡醫療改革﹐因為美國並沒有一個普及全民的醫療保險計劃。 只有 65 歲以上的年長人士﹐曾經有工作的殘障人士﹐低收入家庭的兒童﹐現役和退役軍人﹐才可以獲得醫療補助。 估計有四千六百萬個美國人沒有醫療保險﹐而二千二百萬人保險並不足夠﹔但現存的醫療制度已經挪用了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 16%。 奧巴馬總統希望推行醫療保健涵蓋 97% 的人民﹐估計需要耗費 9000 億元﹐因此引發大規模的示威反對。 美國在金融海嘯後要大量注資來支持銀行和汽車業﹐兼且要維持中東駐軍的軍費﹐已經入不敷支。 除非大幅加稅﹐否則以現在的經濟狀況是無法支持改革。
香港歷經 SARS 和禽流感的考驗﹐居民的平均壽命仍然位居全世界的第二位﹐僅次於日本﹐而且是成年人肝臟移植手術的先驅。 醫療制度奉行雙軌制﹐有44 間政府醫院和 12 間私立醫院。 隨著新移民的人數增加與及大量的孕婦試圖到香港分娩﹐許多公立醫院都出現病人過多的壓力﹔近來更屢次發生醫療事故。 當需要增加資源和醫護人員期間﹐政府卻要削減開支﹐以致做成衝激。
如果有香港身份證﹐入住政府醫院每天只需要繳付一百港元﹐而政府開設的門診收費是 $45 至 $100﹐另加 $10 配藥費。 但非居民卻要支付多幾倍的費用﹐到私立醫院或外間診所求診反而比較平宜。 遊客必需購買旅遊期間的醫療保險才能確保安全。
BC 省的居民大部份享有醫療保險的福利﹐只需要是移民﹑公民或有合法居留資格的人士﹐在本省居住超過一年﹐而每年的收入低於 $28,000﹐就可以獲得 20% 至 100% 的保費折扣。 但從 2010 年一月開始﹐保費將會提升 6%﹐每個家庭每月要多付 $6 的保費。 BC 省醫療保險承擔的醫療服務包括﹕醫生提供的醫療服務﹐懷孕和分娩的護理﹐18 歲以下和 65 歲以上的例行眼睛檢查﹐與及眼疾需要的診治﹐例如發炎﹑創傷﹑或因其他病症而視力受到影響﹐ 醫院內進行的牙齒和口腔手術﹐嚴重的遺傳性骨骼和牙齒矯形手術﹐足部的手術﹐例如矯正大趾內側骨骼過度增生﹐亦列入受保的範圍。 低收入家庭的兒童可以申請基本的牙齒護理和配眼鏡的補助﹐詳情可致電 1-866-8660800 查詢。
醫療保險並不承擔美容手術﹐和成年人的牙齒護理。 考車牌﹑人壽保險﹑入學﹑運動﹑移民和工作所需要的身體檢查亦要自付費用。 醫療保險亦不支付整脊﹑按摩治療﹑物理治療﹑針灸和自然治療法等服務﹐但低收入人士可以申請部份的補助。
醫生認可需要做的實驗室和 X 光檢查﹐病人亦無需付費﹔但並不包括非醫療需要的全身電腦斷層素描﹐和沒有症狀的前列腺 PSA 血液檢查。 醫療保險已經承包的服務﹐醫生不能向病人額外收費﹐但只限於接受 BC 醫療保險管轄的醫生﹔醫生可以收取醫療保險不包括的服務費用。
本省現存的醫療制度仍然相當理想﹐但自從 2002 年至今﹐開支已經上升 45%﹐估計到 2011 年每年的支出會達到 158 億元。 面臨財政赤字和經濟衰退﹐預期省民將要接受削減服務。 醫療的費用與日俱增﹐就以治療癌症為例﹐化療用的藥物相當昂貴。 每次用的藥劑﹐平均價格是 $153﹐四至六個月的療程﹐約需 $260 至 $5400 之間。 如果引進較先進的藥物﹐一個療程可能耗費兩萬至三萬元﹐即使有 80% 的輔助﹐亦難以負擔。 香港的公立醫院和診所﹐只提供基本的藥物治療﹐如果病人要選用較昂貴的藥物和器材﹐就要自付額外的費用。 化療引致的併發症狀﹐許多都需要入院治療。
醫生和病人必須互相合作減省不必要的醫療開支﹐確保醫療体系能夠繼續運作。 如果每一個人都能夠注意飲食﹑增加運動﹑作息有秩序﹑戒除煙酒﹑定期檢查﹐患病的機會自然會大幅減少﹔醫生亦負有推行健康教育的責任。 病人和醫生亦需要有足夠的共識﹐充份瞭解一些測試﹑治療程序和服藥的目標。 例如檢查大腸前必須做足準備﹐兩天前開始禁食高纖維的食品﹐和遵從指示服用瀉劑將腸道內的渣滓完全排出﹐才能清楚顯示大腸內的病變﹐不需要因有渣滓掩蔽而需要重覆檢查。 服食降膽固醇或其他藥物後做的血液複檢﹐是要量度藥物的療效和副作用﹐是否對肝臟和肌肉做成損害。 如果病人沒有按時服藥或停止服食﹐測試便變得毫無意義。病人如果有任何疑問﹐應該直接向醫生查詢。

2009年9月15日星期二

懷胎十月

2009/09/14

暑假是結婚的大旺季﹐隨著小家庭的成立﹐許多夫婦都開始計劃生育。 由懷孕至分娩的時間平均是四十週﹐約九個半月﹐而計算日子是從懷孕前最後一次經期的首日開始﹐成孕的一天通常已經進入第三週。 以下將懷孕的時期分作十個月﹐介紹每個月需要注意的一些要點。
第一個月的月底﹐亦即成孕兩週之後﹔荷爾蒙的驟變﹐可能會導致噁心嘔吐的症狀。 減輕症狀的方法﹐是保持不要飢餓﹐選擇喜歡吃的食物﹐和少食多餐﹔進餐後休息一會才喝水。 避免強烈的氣味﹑煙﹑酒和咖啡因﹐多點呼吸新鮮空氣。 如果食慾不振﹐可以嗅吸檸檬的香味。
第二個月﹐隨著胎兒的成長﹐孕婦要繼續吸納足夠的鈣和維他命 D﹐供應嬰兒所需和保護孕婦的牙齒和骨骼﹐例如多喝一杯奶或加鈣的荳漿﹐與及進食貝殼類海產。
第三個月﹐胎兒的內臟器官已經開始成形﹐孕婦必須小心飲食﹐減少不必要的藥物和草藥製劑﹐並且每天不要飲用超過兩杯咖啡。 許多安胎的草藥都沒有經過詳盡的臨床安全測試﹐所以不適宜服用。 酒可以迅速經血液傳送到胎兒﹐而並未有研究能夠釐定懷孕時酒精的安全度數﹐所以懷孕期間要避免喝酒。 吸煙會減少血液內的氧氣﹐而且更加會吸入多種有毒的化學物質﹐傷害胎兒。 孕婦不應抽煙﹐兼且要避免吸入二手煙。
過了 12 週﹐胎兒已經比較安穩。 子宮和胎囊的體積變大﹐溢出盤腔的範圍。荷爾蒙的轉變﹐令到腸道的蠕動變得較為緩慢﹔讓食物可以停留較久增加攝取養份的時間。 但腸道蠕動放緩﹐加上大腸受到脹大的子宮擠壓﹐可能導致排便不暢順。 如果嘔吐的感覺已經消退﹐可以多喝水﹐選擇溫熱的飲品﹐多進食蔬菜﹑水果和高纖維的食物﹐例如穀麥和荳類食品。 孕婦不要濫用瀉藥﹐因為劇烈的腹瀉可以導致子宮不正常的抽搐。
踏入第五個月﹐部份孕婦已經能夠感覺到胎兒的活動。 孕婦如果能夠增加吸收鐵質﹐有助於嬰兒神經系統的發育和成長。 在第 17 和 18 週﹐醫生會為孕婦安排超聲波素描和驗血﹐察看嬰兒的成長狀況。 正常的孕婦﹐只需要繼續服食產前維他命﹔但如果出現貧血﹐就要找出原因和補充鐵質。 多些進食含有豐富鐵質的食品﹐例如每天 2 至 3 安士的紅肉﹑蛋﹑雞﹑鴨和加進鐵質的殼麥和荳類食品。
到了第六個月﹐懷孕的變化已經十分明顯﹐孕婦要換上較為寬鬆的衣服。 好的食物並不一定是昂貴﹐參照加拿大食物指南的建議﹐保持營養均衡。 孕婦如果能夠保持適當的輕量運動﹐例如步行或游泳﹐逐漸遞增至每天半小時﹐有助於控制體重﹐增加體能和肌肉的控制﹐減壓和調節睡眠。
到了第七個月﹐許多孕婦都開始有輕微積水腫脹的現象﹐尤其是下肢。 減少食鹽量至每天 6 克 (一茶匙) 以下﹐但要保持吸收充足的水份。 在 24 至 28 週期間測試血糖﹐可以及早預防和治療妊娠期糖尿病的症狀。 北美洲的原住民﹐妊娠期糖尿病的彌患率高達 8 - 18%﹐非原住民約為 4%。 測試的方法是先抽取血液量度空腹的血糖高度﹐再喝下含有 50 克葡萄糖的飲品﹐一小時後如果血糖值高於 10.3﹐就要進一步測試﹐和開始食療和治療。 加拿大的法例﹐24 週是早產嬰兒能夠生存的起點。
到了第八個月﹐胎兒身體達到兩公升的重量﹐而大部份的器官已經具備功能。 荷爾蒙的轉變加上腹腔壓力增加﹐許多孕婦都會有胃酸逆流的症狀。 少食多餐﹐慢慢嘴嚼。避免進食油膩煎炸的食物﹐含有咖啡因的飲品與及煙酒。 進餐之後不要立即坐下或躺下﹐餐後步行可以增進腸道的蠕動。
第九個月﹐孕婦要注意補充水份﹐尤其是天氣炎熱的日子。 足夠的水份可以維持血液循環﹐供應養份和幫助腎臟清除廢物﹐亦有助於暢通大便﹐減少痔瘡的煩惱。
如果預產期準確﹐大部份正常的嬰兒都會在 38 至 42 週之內誕生。 到了第十個月﹐準備好到醫院分娩的隨身物品和家內的育嬰設施﹐安排作動後到醫院的運送方法。 初次懷孕的婦女﹐可以參加中僑互助會和婦產科醫院合辦的產前講座和參觀醫院設施的安排﹐登記參加的電話是﹕604 - 6841628。

2009年9月8日星期二

濫用配方藥物

2009/09/07

近日法醫官對米高積遜的死因﹐發表了初步的報告﹐認為是因為經靜脈注射的麻醉劑﹐丙泊酚 ( Propofol ) 再加上安眠藥而變得過量﹐導致呼吸停頓。在醫院內進行一些小手術和檢查程序﹐經常都會選擇經靜脈注射鎮靜劑和止痛藥﹐如果劑量適當﹐可以達到鬆弛和無痛的效果﹐而且可以減少病人對手術過程的恐懼和記憶。 在接受麻醉前 4 至 6 小時不能進飲食﹐而且要預先評估病人接受麻醉的風險。 病人大致可以分為五級﹕(一) 健康狀況正常﹐(二) 患有輕微的病症﹐例如輕度的血壓高﹐(三) 患有較嚴重的病症但情況穩定﹐(四) 患有重病而且時常發病﹐(五) 病情危險或垂死的病人。 前三類的病人可以接受輕量麻醉﹐後兩類的病人必須經由麻醉師評估利弊才能進行麻醉和動手術。
丙泊酚和嗎啡是進行輕度麻醉時經常使用的組合﹐注射後 3 至 5 分鐘見效﹐效用可以維持 10 至 120 分鐘。 如果要使用較高的劑量﹐必須有專人監察病人的呼吸﹑心跳﹑血壓和血液的含氧量﹐而且要配備進一步急救的器材。 使用輕度麻醉的程序包括乳房細胞組織的切片檢查﹐結扎輸精管﹑穿刺抽取細胞組織﹑美容和牙科手術﹑內窺鏡檢查。 在急症室進行接駁斷骨和放膿﹑電擊調節心跳﹐或在深切治療部用來減少病人對插入氣管喉的排斥。 病人在接受麻醉後﹐必須繼續小心監察直至完全醒覺。
輕度麻醉並不適用於日常的止痛和安眠。 除卻米高積遜的事例之外﹐亦有其他藝人因為濫用配方藥物而導致成癮和死亡﹐包括已故的貓王皮禮士利﹔更有病人認為醫生是導致他們對藥物成癮的原因。 一位亞省的汽車修理技工﹐因為跌倒而脊骨嚴重受傷﹐需要多次動手術去除碎裂的軟骨﹐穩定和鞏固脊骨。 在手術後的復原期間﹐每天的嗎啡使用量高達 300 至 400 毫克。 出院後家庭醫生認為嗎啡的使用量過高﹐將每日的用量限制在 90 毫克﹐但病人覺得並不足夠抒解痛楚。 在偶然的機會之下遇上毒販﹐讓他嘗試經靜脈注射嗎啡﹐發現效用遠勝於口服。 從此便開始注射非法毒品﹐以致逐漸沉淪﹐失去工作和家庭﹐當醒覺需要求助時卻要長時間輪候。
在急症室我們經常要診治一些正在服用美沙酮戒毒的人士﹐但卻以各種痛症的理由要求注射嗎啡﹐例如腎結石﹑胰臟炎﹑牙肉貫膿等不同症狀。 醫生並不會為病人提供藥物止癮﹐但卻要考慮病人可能真正有病﹐痛楚不能忽視。 在為病人處方配服止痛或鎮靜藥物之前﹐應該先評估病人過去的病歷﹐如果曾經濫用藥物﹑酗酒﹑有家族遺傳容易成癮的傾向﹐或患有精神病症﹐對藥物成癮的機會亦比較大。 如果能夠準確診斷症狀﹐配給適當的劑量﹐可以減少濫用的機會。 提供其他的治療方法﹐例如物理治療﹑按摩﹑針灸和適當的運動﹐亦可以減少使用藥物。
根據美國的統計數字﹐12 歲以上的人士﹐高達 20% 曾經服用精神科藥物作為消閑用途﹐而且有 2.8% 經常使用。 最常被濫用的配方藥物有三大類﹕ (一) 鴉片類止痛劑﹐例如嗎啡和可待因。 (二) 中央神經壓抑劑﹐包括多種常用的安眠藥﹐例如巴比妥 ( Barbiturates ) 和苯二氮平 ( Benzodiazepines ) 類藥物。 (三) 興奮劑﹐例如經常用以治療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的安非他明類藥物﹔而年青人會較多使用興奮劑。
服用過量的止痛藥物和鎮靜劑﹐可以導致昏迷﹐影響呼吸和心跳﹐甚至休克和死亡。 過量的興奮劑﹐可以導致體溫升高﹑血壓和心跳率上升﹑血管收縮﹐甚至出現心臟衰竭和持續的癲癇症狀。
幫助濫用配方藥物的人士戒除毒癮﹐必須循步漸進﹐因應濫用的藥物而安排治療的程序。 服食或注射嗎啡的人士﹐可以考慮接受美沙酮療程﹐加上行為的認知和改善行為的輔導。 長期服用鎮靜劑的人士﹐會產生耐藥性﹐如果驟然減少劑量﹐會導致痙攣﹑惶恐﹑情緒失控等多種脫癮症狀﹔可能需要用兩年時間逐漸降低服用的劑量。 停止服食興奮劑﹐亦可以引發抑鬱﹑疲倦﹑渾身不適﹑失眠﹑甚至出現妄想﹑精神分裂的症狀和自殺傾向。 戒除濫藥﹐必需要長時間的監察和輔導。 本省輔助戒毒的治療中心﹐大部份都是私營。 政府提供的治療通常是要經過社區的精神病治療中心轉介﹐輪候的時間亦相當長。

2009年9月1日星期二

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

2009/08/31
本省有 4% 至 12% 的兒童和 4% 的成年人患有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行為衝動和魯莽的症狀 ( ADHD )。 如果有適當的輔導和治療﹐半數的兒童﹐症狀會隨著年歲而改善。 經常使到父母擔心的行為是孩子容易發脾氣﹑不服從﹑頑皮搗蛋﹑性情衝動以致時常與其他人發生衝突和打架。 容易分心﹐不能安靜下來學習。成績差﹑在學校缺乏朋友﹐甚至不肯上學。
診斷專注力不足通常要有多過 6 個以上的症狀﹕包括不能夠循步跟從指示﹑在學校和家中玩耍和作業都不能夠集中投入﹑不肯用心聆聽﹑忽視微細的事物和較詳盡的解釋﹑不能夠預先計劃而且缺乏部署和組織能力﹑時常忘記需要攜帶的事物和需要做的事﹑與及很容易分心。 過度活躍的症狀包括不能夠安靜坐穩﹑在不適當的場合到處亂跑和攀爬﹑不能夠安定下來玩耍而且不停動作﹐對他人做成滋擾﹑不懂得等候發言﹐搶答問題但答案多數錯誤﹑說話過多。 主要是行動過度活躍﹐不能收斂和騷擾別人。 診斷 ADHD 症狀﹐必須倚靠學校的老師﹑同學﹑父母和熟識孩子的親屬供給資料﹐再安排身體檢查﹑觀察行為和做心理的測試和評估﹐並且要兼顧其他相關的健康和心理故障。 因為並沒有其他實驗室和科學儀器可以幫助確診﹐所以必須憑藉多方面供給的資料﹑觀察和測試﹐才能夠正確診斷。
本省有 3 萬多人患有 ADHD 的症狀﹐僅次於彌患惶恐症狀的數目﹐而只有半數以下能夠適時獲得診斷和治療。 本年二月初 BC 醫學協會向省政府建議﹐增加撥款擴展兒童醫院內本省唯一的 ADHD 治療中心﹐與及延伸兒童長大成年之後的跟進和治療﹐將輪候診治的時間降低至 3 個月﹐ 呼籲推行心理健康計劃包括提供治療 ADHD 症狀的服務﹔可惜撥款可能不增反減
如果學校方面對孩子的行為表示關注而父母亦認同﹐可以和家庭醫生商討。 但必需提供足夠的資料﹐例如請學校的老師或輔導員撰寫一份紀錄﹐描述學童不當的行為﹐或填寫一份評估行為的表格﹐與及引起他們關注的原因。 小學的學童最好能夠附上學業的進度和成績。 家庭醫生因為受到時間所限﹐通常都會轉介給熟悉 ADHD 症狀的兒科醫生﹐和安排做心理測試。 兒童醫院內的 ADHD 治療中心﹐可以提供多元化的診治和輔導﹐包括兒科醫生﹑臨床心理學家﹑視聽測試﹑言語治療﹑物理治療﹑職業治療和社工服務﹐但輪候時間需要四至六個月。如果不能夠適當治理和改善 ADHD 的症狀﹐學業和工作的進度都會受到影響﹐因為缺乏自信和進取心﹐可能會輟學。 沒有朋友的支持﹐加上傍惶和抑鬱的情緒﹐與及家庭內人際關係惡劣﹐兒童和青少年很容易會誤入歧途。 但從好一方面看﹐ADHD 的治療成果許多都是相當理想。
治療 ADHD 的症狀和改善孩子的行為﹐必須結合藥物﹑家庭和老師相互合作為孩子提供輔導﹐對行為的認知和矯正﹐與及培訓待人處事的技巧。 治療用的主要藥物是改良後的安非他命類中央神經刺激劑﹐作用是活化和刺激腦部控制行為和專注力的部位﹐與及延長腦部神經傳遞訊息的時間。 希望可以維持較長時間的注意力﹐提高警覺性﹐和增進動作的協調和反應。 如果能夠按照劑量服用﹐副作用並不多﹐而且很少導致成癮。 但服藥是一個重要的決定﹐而且要繼續服用多年﹐兼且要長時間跟進。
介紹 ADHD 的構思﹐是因為一位家長帶同兒子來求助﹐因為老師認為孩子過度活躍和經常騷擾同學。 孩子的祖父母則不贊同老師的判斷﹐並且列舉了幾個實例。 在教導孩子學習中文時﹐孩子可以舉一反三﹐例如書寫 “口” 字﹐他認為最直接和最有效率的方法是逆時鐘一筆寫成﹐而不需要分開三個筆劃。 學計算﹐老師教用數手指的方法﹐5 加 4 等如 9﹐但孩子認為太慢﹐不肯跟從﹐因為他已懂得用 10 減 1 更為快捷。 在酷熱的一週﹐祖母希望孩子回到自己房間睡覺﹐而不要再跟祖父母一起睡﹔並且告訴他每人都有自己的空間。 孩子在車房內取得一個舊的出售標記﹐掛在自己房間之外﹐告知祖父母他再沒有自己的房間。 相信如果學校的老師能夠明白孩子的行為是因為缺乏新的智識灌輸而感到厭煩﹐應該對孩子有所改觀。

2009年8月25日星期二

青少年濫藥問題

2009/08/24

近年青少年濫藥的情況日趨嚴重﹐在北美洲﹐酒精和大麻是最常被濫用的化學物品﹐但在香港﹐吸服氯胺胴 Ketamine ( 俗稱 K 仔 ) 卻成為最大的問題。 在過去四年﹐21 歲以下青少年濫用 K 仔的人數增幅達 57% ﹐而最年輕求助的個案﹐是一位 11 歲的兒童﹐但已經吸毒超過一年。
K 仔屬於全身的麻醉劑類﹐經靜脈注射﹐可以用於短暫的小手術和診斷治療程序﹐通常不需要輔助呼吸。 K 仔可以經口服﹑注射﹑加進香煙吸服﹐和用鼻吸入 ( 直接嗅索﹐或用吸管吸入鼻腔 )。 因為價格比較平宜﹐加上搖頭丸和冰毒﹐已經取代鴉片﹐海洛英和可加因等傳統毒品。
吸服 K 仔之後的兩小時﹐會陷入半醒半睡﹑醉生夢死的狀態﹔但藥物影響全身的感官﹑協調和判斷能力長達 16 至 24 小時﹐而且會導致短暫失憶﹑噁心和嘔吐等症狀。 因為行動不穩定﹐疼痛的感覺變得遲鈍﹐對周遭環境的觀察力亦變得模糊﹐很容易會發生嚴重的意外﹐或受到侮辱。 長期吸服會對藥物產生耐藥性和心理的倚賴﹐記憶力和智能衰退﹑情緒不穩定。 停止吸服後雖然沒有嚴重的脫癮症狀﹐但因為心理的倚賴和喝求﹐要戒除毒癮非常困難。 因為藥物含有雜質﹑長期用鼻吸索會導致黏膜破損﹑經常流鼻血﹐而且影響膀胱﹐導致尿頻的症狀。 這些藥物經常在一些娛樂場所兜售﹐但已伸延到經電話和網絡買賣。
香港計劃在新學年推行在校園驗毒﹐曾特首認為驗毒計劃可以幫助一些沒有吸毒的學生繼續抗拒吸毒﹔已經開始吸毒的學生﹐可以為他們提供專業輔助。天主教一位副主教﹐認為推行驗毒之前先要增加與驗毒並行的教育和跟進服務。將禁毒的訊息納入課程﹐向學生灌輸正面的思想﹐並且要訓練老師和社工如何輔導和跟進濫用藥物的學生﹔避免濫藥的學生被析別後不再為學校接納﹐而產生對立。 家庭醫生亦要參加培訓﹑加強對青少年濫藥的診斷﹑治療和輔導方面的智識。 吸服 K 仔之後﹐ 3 天之內尿液測試都會呈現陽性反應﹔但如果過了 5 天﹐大部份的藥物都已經排出體外﹐但毛髮仍然會保留少許剩餘的藥物。 檢驗小便必須提防作弊﹐例如用其他人的小便代替﹑檢驗前喝一至兩公升的水來稀釋小便﹐或加進一些漂白水和白醋。 正確的檢查方法是首先確定身份和將資料和記認標籤在盛載尿液的容器之上。 病人要換上罩袍或清除口袋內的所有物件。 廁所內的水加進藍色的清潔劑。 在近距離監督下先清潔下體﹐再用容器承接小便中段的尿液﹐約需 30 至 60 毫升。 剛承接尿液的濕度應該接近體溫。 因為服用一些草藥﹑配方藥物和治療傷風鼻塞的藥物都可能導致陽性反應﹐呈現陽性反應的樣本要進一步測試﹐用氣體﹑色譜質量分析儀 ( gas-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 ) 確定是哪一類藥物。
要幫助兒女抗拒吸毒的誘感﹐和戒除毒癮﹐父母必需要瞭解青少年的心態。 女孩子比男孩子早兩年進入青春期﹑身體發育﹑成長和外觀都出現急劇的轉變﹐而生理和心理的變化亦都需要支持和認同。 隨著心智的成長﹐許多青少年都希望能夠擺脫父母的護蔭﹐選擇自己的路向﹐往往變得很反叛和許多行為和決定都顯得不合邏輯。 青少年亦開始有自己的朋友圈子﹐而朋輩的認同和壓力更會影響青少年的行為和喜好﹐包括酗酒和濫藥。 父母要教育兒女必須從幼年開始﹐為他們奠定一個道德的標準﹐認識染上不良嗜好可能導致的後果﹐幫助兒女建立自信﹐對能夠保持潔身自愛感到驕傲。 父母要為兒女樹立一個好榜樣﹐作為他們永久的良師益友﹐最重要是能夠保持溝通和接受兒女成長後的轉變。
青少年有一些轉變是需要特別關注﹐例如成績特然退步﹑逃學﹑體重驟然增減﹑精神萎靡﹑眼睛失去光采和瞳孔過度收縮或擴張﹑對外觀和以往喜好的事物再不著重﹑整天將自己關閉在房內﹑言詞閃鑠﹑容易惱怒和變得暴躁﹑屏棄以前的好朋友而不願父母認識新結交的朋友﹑經常需要額外金錢﹑自己擁有和和家裡的貴重的物品無故消失﹑衣服帶有藥物的污積和藏有吸毒的工具。 父母必須保持冷靜﹐坦率地和子女傾談聽取他們的解釋﹐避免批判和嚴厲責備﹐但要鼓勵他們正視問題和接受輔導和治療。

2009年8月18日星期二

台灣風雨成災﹐希望各界踴躍捐輸

2009/08/17

台灣南部因颱風引發的八八水災﹐死亡人數超過 120 人﹐而高雄小林村估計有近 400 人被活埋。 公路﹑橋樑﹑農田﹑漁業和個人財物都被嚴重破壞。 大量雨水被土石阻塞形成的堰塞湖﹐一旦崩缺更會出現再度淹沒的危險。 中國自古以來多次因黃河改道和缺堤導致死傷無數。 加拿大緬省亦受到紅河氾濫的威脅﹐需要興建堤壩﹑分水道和排洪渠來疏導﹐減少災害。
救災需要面對許多嚴峻的考驗﹐堵塞的道路﹐傾盆大雨和湍急的水流﹐一旦失足或船隻傾覆就可能被淹沒。 洪水將垃圾和廢物沖出做成污染﹐如果區內有化工業的生產設施﹐危險的化學毒素亦可能滲進水裡。 漂浮的雜物可能撞擊救援人員。災場可能有漏電﹑煤氣和毒氣宣泄的危險﹐救護人員必須有充足的安全配備。
地球暖化﹐北極的冰塊亦開始溶化﹐影響海洋內水流的循環。 溫度提升﹐大量海水蒸發﹐更容易引發風暴。 增加綠化﹐減少污染﹐和將高危區列出﹐及早開始預防措施﹐都可以減少災害發生和可能導致的損害。 全世界各個地區都有機會出現天災﹐而收復和重建台灣災區必需要用大量的人力﹐物資和金錢。 救災是大眾的責任﹐希望大家能夠發揮互助互愛的精神﹐踴躍捐輸幫助台灣的同胞。
洪水氾濫之後﹐如果災民需要遷徙至臨時避難所﹐多人聚集就會增加疫症傳播的機會。 食水污染是最大的危險﹐可以引發霍亂﹑傷寒﹑細螺旋體病( Leptospirosis ) 和甲型肝炎。 細螺旋菌活在老鼠體內﹐如果災區內老鼠大量繁殖﹐細菌就可以經老鼠的尿液排進水裡。 如果皮膚或黏膜有破損﹐而浸泡在污染的水裡﹐或喝下污水﹐就會造成感染。 初期的症狀近似感冒﹐及後可能出現腦膜炎﹐和肝臟﹑腎臟嚴重損毀的症狀。 積水會導致大量的蚊蟲滋生﹐幸而台灣並不屬於虐疾疫區﹐但卻可以傳播登革熱和日本腦炎等病毒。 如果要在外間露宿﹐更加會受到蚊蟲螫咬。
如果死難者沒有患上傳染病﹐屍體通常不會傳染病症。 但需要搬移和處理遺體的工作人員﹐可能接觸到呼吸道的痰涎和分泌物﹐感染肺結核菌。 接觸血液和糞便﹐亦可能沾染細菌和病毒而受到傳染。 所以台灣政府已經準備入殮的膠袋﹐減少屍體暴露和直接碰觸的機會。
如果要到災區視察或探親﹐建議在出發兩星期前注射預防傷寒病的疫苗 Typhim Vi﹐與及甲型肝炎疫苗。 在出發前一至兩星期服食第一劑 Dukoral 疫苗﹐7 天後再重覆﹐可以預防大腸桿菌和霍亂菌的感染。例行的防疫注射﹐例如破傷風和預防流感疫苗﹐亦應加強注射。 兼且要帶備防蚊液﹐預先噴灑。
地震的災害﹐傷者可能受到硬物撞擊或壓埋﹐但如果頭面有足夠的空間可以呼吸﹐仍然有生存的機會。 如果被泥石和水淹沒﹐除非能夠立即拯救﹐否則大部份都會被水溺斃。人類遇溺﹐初時會感到極度驚恐﹐當透不過氣時就會將水吸入咽喉。 咽喉聲帶會反射性封閉﹐有 15% 更加會出現痙攣的狀態﹐空氣和水都再不能夠進入。 其餘 85%﹐水被吸入肺部。 通常只要吸入每公斤 4 毫升的水﹐已經足以致命。 這兩個情況都會導致缺氧﹐心臟停頓和腦部死亡。 不論是吸入海水或淡水﹐缺氧超過 3 分鐘﹐心臟就會停頓﹐六分鐘後大腦亦告死亡。 唯一的例外是年幼的兒童﹐如果在攝氏 20 度以下的冷水遇溺﹐可能會出現龜息反應﹕適時閉氣﹐心跳下降﹐週邊血管收縮﹐將血液循環凝聚中央供應心臟和腦部的需要﹐生命可以延長較久。 但一般遇溺的人士﹐如果超過六分鐘﹐生存的機會便會隨著時間下降。
許多人都會試圖按壓遇溺者的胸部﹐希望將呼吸道和肺部吸入的水擠壓出來。但按壓胸部並不能夠去除吸入的水﹔反而會導致嘔吐﹐讓更多的異物吸進氣管和肺部。 如果遇溺者尚未呈現肌肉僵硬的變化﹐正確的急救是立刻清理呼吸道﹐開始人工呼吸﹐供給 100% 純氧氣﹐儘快插入氣管喉﹐與及開始心臟按摩。 視乎遇溺者的反應﹐再決定是否繼續急救。 天災難以預測﹐但如果能夠預先關注高危的地區﹐在災難發生前將居民疏散﹐就可以減少傷亡和不需要冒險搶救。

2009年8月12日星期三

中毒

2009/08/10

每年 BC 省都有近 3 萬宗的中毒個案,包括意圖服毒和意外中毒。 受害者超過一半是兒童,一至三歲的幼年兒童風險最高。 年幼的兒童對週遭的環境充滿好奇心,探索時喜愛將不同的事物放進嘴裏。 75% 兒童中毒的來源是基於家中藥物或化學物品沒有妥善收藏,而嚴重的中毒多數是因爲誤服了成年人的藥物或家人重覆多次餵服藥物。 如果家中出現特變,例如家人患上重病,搬遷,旅遊,或有客人探訪暫住,則更加容易發生意外。 青少年中毒個案的數目較少,但近半數是因為意圖自殺或濫用藥物,許多時候都需要送院急救,而且死亡率偏高。 青少年意外中毒通常是因爲沒有看清楚藥物標籤的指示,胡亂服用;或誤服一些放置在水樽或罐内的有毒化學物品。
成年人中毒 70% 是出於意外,例如錯誤服藥,劑量混淆,或將有毒的化學劑胡亂擺防,以致錯誤吞服。 視力不良的長者,服用多種藥物與及酗酒濫藥的人士,更容易出錯。 成年人中毒而導致死亡的案例,卻有大部份是基於自毀的意圖。 經常被過量服用的藥劑包括止痛藥,安眠藥,精神科藥物,興奮劑,酒精,和各種配方和非配方的常用藥物。 我們時常勸喻長者不要擅自將藥物瓶更換,以致失去標籤和服藥指示。 若果能夠將每星期需要服用的藥物用定格包裝,每次服藥時將藥丸按出,亦可以減少服藥出錯的機會。
七月中香港的報導,一個 3 歲的小童,因爲誤飲母親用礦泉水樽裝載含有山埃的電鍍水,陷入昏迷,經搶救後在醫院渡過多日,病情才逐漸穩定。 嘗試回家後又再度昏迷,送院時已告不治。 山埃毒性猛烈,但經常在實驗室中用作測試劑,而且常用於電鍍和治金等化學工業。 苦杏仁亦含有能夠釋放出山埃的毒素 ( Amygdalin ),每天不能食用多過 3 粒,甜杏仁則沒有這種毒素。
山埃可以化爲氣體,或粉狀的山埃鹽。 可以經過呼吸道吸入,飲食中毒,或從眼睛和皮膚吸收。 山埃在人體内迅速和細胞色素酶 P450 的鐵離子結合,將細胞吸納氧氣生産能量的機能完全阻隔,以致細胞組織因缺氧而死亡。 中央神經系統和心臟肌肉因爲缺氧而嚴重受損。 即使中毒後能夠維持呼吸,氧氣仍然不能夠被細胞取用。 輕微中毒會出現眩暈,頭腦昏亂和噁心的感覺。 嚴重的中毒會導致痙攣,昏迷和皮膚呈現粉紅色,繼而呼吸和心臟停頓。 視乎吸收的途徑,如果吸納的份量超越每公斤 1.5 毫克,在數分鐘至一小時内可以致命。
救治中山埃毒的病人有特定的急救程序,供給純氧氣,嗅吸硝酸戊脂 ( Amylnitrite ),將血紅素内的鐵質氧化,增加吸納山埃的功能,再注射解毒劑將山埃中和,溶解和排泄。 維他命 B12 亦有中和山埃的功效。
Tylenol 是大部份家庭都備有的成藥,用來退燒和止痛,在東南亞亦相當普及,最流行的品種是必理痛。 除卻有衆多的品種和不同劑量的產品之外,許多用以治療傷風感冒,和合成的止痛藥物,都含有Tylenol 的成份。 如果按照安全劑量服用,即使長期服食,亦不會出現中毒的徵狀。 但如果服食過量,則可能對肝臟做成嚴重的損害。
Tylenol 主要經由肝臟處理分化,如果服用過多,肝臟不能負荷,就會出現中毒的徵象。 如果病人患有重病,需要服食多種藥物,或患有肝炎,和長期酗酒濫藥,肝功能大幅退減,中毒的機會亦相應增加。
即使服食過量的 Tylenol,24 小時之内並沒有明顯的症狀。 24 小時後才會出現食慾不振,混身不適,噁心嘔吐和腹部絞痛的症狀。 如果不能夠及時治療,肝臟可能嚴重受損,甚至出現肝臟衰竭的現象。 如果病情惡化,移植肝臟是唯一的挽救方法。 治療 Tylenol 急性中毒主要是清除胃腸道内尚未吸收的藥物和解毒。 服食過量的初期可以考慮洗胃和注入活性碳,與及連續 3 天服食或注射解毒的藥物 N-acetyl-L-cysteine (NAC),增強肝臟分化 Tylenol 的功能,直至血液内 Tylenol 的含量下降回復至正常。
美國的 FDA 今年六月宣佈,將成年人每天服食 Tylenol 的安全劑量下調至 2600 毫克,即每天不能夠多於 8 粒普通裝 325 毫克的 Tylenol。 兒童的服用份量是每公斤 12 毫克,每四至六小時一次。 0 – 4 個月的嬰兒則以每劑 40 毫克爲限。

2009年8月5日星期三

中暑

2009/08/03

今年的天氣異常反覆,冬天大雪酷寒,但近日卻出現創新高的炎熱。 如果人體不能夠適應外界氣溫的轉變,就會出現中暑和體溫過低等症狀。 身體吸收或產生過多熱力,例如在高溫之下做劇烈的運動,而不能夠調節和將熱力散發,體溫就會持續攀升至危險點。 人體主要依靠出汗來散熱,藉汗液的分泌將熱能排出體外,再將熱能揮發。 如果身體的水份不足,或發汗的功能出現障礙,就不能夠降溫。 幼兒,年長的人士,患有長期病症,心肺功能衰退,廣泛的皮膚病症,服用多種藥物的病人,都要避免在高溫環境之下逗留過久。 因爲高溫症狀而死亡的病人,44% 屬於 65 歲以上的長者。 如果家中有不良於行的年長親屬,幼兒,和其他高危的人士,必需保持空氣流通和調低室内的氣溫;例如使用電風扇或裝置空調系統;或暫時遷移到較爲涼快的居所。 千萬不要將人或寵物留在車内,如果溫度上升至超過攝氏 42 度,很快就會死亡。
預防勝於治療,認識中暑的徵象和儘早開始治療。 避免在高溫天氣之下外出暴曬和長時間活動,多喝水來補充失去的水份,但要避免飲用含有酒精或咖啡因成份的飲品,以免增加水份排泄。 如果必需在高溫環境至下長時間工作或運動,一週前就要開始適應天氣的訓練,和在勞動時每 15 分鐘補充水份一次,如果體重下降超過 7%,就要立即停止所有活動,降溫和補充水份。
中暑的症狀可以是突發或逐漸演進。 輕微的中暑,病人會覺得渾身不適,疲倦和大量出汗。 如果身體的水份和鹽份過度流失,就會出現肌肉抽搐和疼痛的感覺。 如果能夠儘早休息,降溫,補充水份和鹽份,症狀就不會惡化。 人體的正常溫度是攝氏 37 度,如果超越 41 度,腦部細胞和多個器官都會受到損害。 如果體溫上升至 45 度,很少能夠生存。
嚴重的中暑可以分爲兩大類:勞動形的中暑,通常受影響者是在高溫環境之下工作或運動過久的年輕人士,例如準備參賽的運動員,受訓中的消防員或軍人。 如果過於肥胖,患有感冒,體力過度透支,缺水,睡眠不足,以往缺乏運動和適應的訓練,中暑的機會更大。 開始的症狀是頭痛,眩暈,腹部絞痛,肌肉抽搐,噁心嘔吐,隨著陷入昏迷和體溫驟升。 因爲病人尚可以出汗散熱,所以體溫通常不會超越攝氏 41 度,但必需及時救治。
傳統的嚴重中暑症狀,受影響的多數是年紀幼小或老弱的病人,不能夠避開高溫的環境,調節體溫和維持身體水份的吸收。 加上血液循環不足,或因長期病症或服食的藥物,壓抑出汗的反應。 開始的症狀是神智昏亂,語言含糊和行動失控,出現幻覺和錯覺,痙攣和陷入昏迷。 後期更失去出汗的功能,以致體溫持續上升至攝氏 41 度以上。 救治非常困難而且死亡率偏高;兼且病人患有長期的病症,引發症狀和併發症狀都會相繼出現。 在高溫的日子,應該為他們預作安排,避免出現中暑的症狀。
中暑的初步救護,是將病人轉移到陰涼的環境,脫去衣物,與及用冷水抹身,風扇吹拂來降低體溫,但不能夠用冰水,否則會導致血管收縮和顫抖,反而會提升體溫。 仍舊清醒的病人可以喝水補充水份。 情況嚴重的病人則需要儘快送到醫院。 在急症室接收中暑的病人,醫生必須探討病人的病歷和做詳細的檢查,分析症狀。 因爲高體溫可能是受到嚴重感染,惡性高溫,服食過量的亢奮藥物和甲狀腺過度活躍的共同症狀。 並且要立即開始治療, 維護病人的生命,降溫,補充水份和恢復身體器官的功能。 首先供應氧氣,保持呼吸道暢通,和觀察心跳韻律。 量度體溫之後開始靜脈輸液和降溫的程序。 體外的降溫方法是用冷水噴灑和抹身,保持空氣流通。 體内降溫是以攝氏 4 度的冷水洗胃,灌洗腹腔和膀胱,儘快將體溫降至 40 度以下;當體溫下降至攝氏 39 度以下就可以停止降溫程序。 患有長期病症的人士,中暑可能會引發其他的併發症狀,需要繼續留院觀察和進一步接受治療。
本省許多年青人都喜愛在夏日到沙灘或湖畔曬日光浴。 如果喝酒過多或濫用藥物,在高溫烈日之下陷入昏睡,可能導致高溫症狀和嚴重灼傷。 高溫加上空氣受到廢氣污染,空氣質素下降,長者和患有心肺疾病的人士最好避免外出,但要和家人和朋友保持聯絡,如果出現中暑的症狀,就要儘快求助。 東南亞許多大城市的氣溫都超過攝氏 30 度,而且人煙稠密,長期患病的人士不適宜在這段時間到炎熱的地方旅遊。

2009年7月29日星期三

昆蟲螫咬

2009/07/27

蚊的螫咬,可以傳播多種病症。 例如傳播過濾性病毒,可以導致日本腦炎,西尼羅病症,黃熱症和的登革熱。 其中幾種,有預防的疫苗,可以在到疫區旅遊前接受注射。 但登革熱並沒有疫苗可以預防,一旦染病,症狀包括發燒和内外出血,病況非常嚴重。 瘧疾亦是經毒蚊傳播,在加拿大所見的個案,多數是在旅遊時受到感染,蘊釀至回來後才發病。 在熱帶地區,每年仍然有超過有一百萬人因感染瘧疾而死亡。 曾經有報導航空貨運可能會將毒蚊引進,在機場和卸貨的鄰近地區導致瘧疾感染,但只屬罕見的案例。
減少蚊蟲滋生,先要將污水清除,例如溝渠,水澗,戶外的盛水器皿,和舊輪肽的積水。 在水池中養魚,可以消滅浮游的代孵幼蟲。 避免使用殺蟲劑, 因為許多都含有毒性,可能對環境造成污染。 較爲安全的滅蚊方法是藉燃燒丙烷氣,產生熱力,二氧化碳和水蒸氣,吸引蚊蟲凝聚接近火焰,再將蚊撲滅。 最有效的防蚊製劑,俗稱 “蚊怕水”,是含有 DEET 的產品。 濃度愈高,防蚊的時間越長。 濃度低的產品,就要經常重覆搽或噴曬。 2 至 12 歲的兒童,可以用含有 10% DEET 的製劑,效用可以維持約兩小時。 青年人和成年人,可以用 20% 濃度以上的DEET產品,保護效能達到五小時。 自然的防蚊製品,只有 2% 的豆油較爲有效,但效能只能夠維持 90 分鐘。
昆蟲螫咬,大部份都只會導致局部紅腫,痕癢和輕微的刺痛,通常兩至三日後就會自動消退。 蜜蜂,黃蜂和火蟻的毒液,注入人體之後卻可能出現嚴重的過敏反應。 0.5% 的人士,免疫系統對昆蟲的毒液反應特別強。 但是如果被螫刺超過 10 次,即使非過敏的人士亦可能出現過敏反應,甚至影響到肌肉和腎臟。 如果兒童被螫刺近口腔和咽喉部位,過度的腫脹可能會封閉呼吸道和氣管。 眼球亦是非常脆弱的部位。 幼年兒童,年長人士或身體有長期疾病的病人,昆蟲螫咬可能導致嚴重的併發症狀,包括肌肉發炎和腎臟衰竭。 螫刺的部位,如果皮膚破損,可能會受到細菌的侵襲。
過敏反應的症狀包括:風疹,混身痕癢;頭臉,口腔,咽喉部位的皮膚浮腫,呼吸困難,氣促,哮喘,胸部和咽喉部位有壓迫感,出汗,血壓驟降,眩暈和嘔吐。重覆的過敏反應,症狀會變得更加嚴重。 治療包括服用抗敏感藥物和注射麻黃素。 局部可以用冷敷和將蜂針拔出。 如果症狀持續,就要儘快致電救助。 過敏的人士要儘量避開昆蟲聚集的環境,不要胡亂怕打昆蟲和騷擾蜂巢。 預先噴曬防蚊蟲的藥物。 甜的水果,食物和飲品都會吸引昆蟲,要妥善放置。 避免使用有花香味的辟汗劑和香水。 昆蟲會被鮮豔的顔色和圖案吸引,選擇白色或較素淡的衣服,遮蓋四肢和頸部。 對蜂毒過敏的人士,可以考慮接受減少敏感反應的免疫注射療程。
萊姆病是一種人畜都能夠感染的傳染病,傳播的媒介是帶有伯氏疏螺旋菌 ( Borrelia Burgdorferi ) 的壁蝨 ( Ticks ),美國每年都有超過一萬宗的確診案例。 本省並不屬於高危地區,大部份個案都是在外間旅遊時受到傳染。壁蝨初期依附在貓,狗,鼠和鹿等動物的身體,繼而散播在草叢和灌木之間,人體經過接觸到壁蝨,壁蝨就會轉移吸附在人體皮膚之上,吸取血液。 因爲體積細小和沒有特殊感覺,不容易被察覺。 被帶菌的壁蝨叮咬之後,螺旋菌進入血液,平均在一至兩週後出現游走性紅斑,被螫咬的部位出現 5 至 30 公分的環狀紅斑,環内的色素略淡,但中央有箭靶紅心狀的紅疹。 60% 至 80% 受感染的病人會有這個典型的病徵;並且有類似感冒症狀,頭痛,發燒,和渾身不適。 如果不能夠及早治療,在數週或數月後感染就會彌漫至關節,導致關節發炎和痛楚。 侵襲神經系統,導致劇裂頭痛,腦膜炎,週邊神經痛,肌肉痛與及顔面神經麻痹。 心臟受到感染,會引致心肌發炎和影響心跳韻律。 如果缺乏適當的治療,可以演變成為長期的關節炎和損害中央和週邊神經。 如果症狀不明顯,可以做抗體測試來確定。
如果能夠在壁蝨依附在身體的 24 小時内將壁蝨去除,通常不會再發病。 在急性感染期間,可以服用新一代的四環素類抗生素或盤尼西林。 心肌炎和腦膜炎則需要注射高劑量的頭孢菌素類抗生素。

2009年7月22日星期三

愛滋病 2009

2009/07/20

愛滋病在 1983 年正式被確認,在過去的 25 年,全球約計有二千五百萬人因為感染愛滋病而死亡,0.6% 人口受到感染。 1995 至 2005 年期間,加拿大有六萬多宗愛滋病檢驗呈陽性反應的個案,之後每年的升幅約為 2500 人,其中 40% 以上屬於男性同性戀者。 傳播愛滋病的媒介是血液,精液,陰道分泌物和母乳。 主要的傳播途徑是經過缺乏保護的性接觸,共用注射針具,餵飼人奶,和在懷孕和分娩期間嬰兒受到患病的母親感染。 在一些買賣血液的地區,未經篩檢的血液仍然是傳染病毒的媒介。 如果皮膚沒有破損,即使接觸汗液,社交式的短暫接吻,和共用坐廁,都不會傳染愛滋病毒。
愛滋病毒的攻擊對象是免疫系統内的多種細胞,特別是 CD4 輔助 T 細胞,巨噬細胞,和樹突狀白血球細胞。 病毒進入細胞後就會重整,大量複製後再釋出,感染其他細胞。 來自歐洲的白人當中,有 1% 至 3% 對愛滋病有自然的免疫功能, CD4 免疫細胞有抗拒病毒入侵的特質。 近來更有報道,一位 42 歲患有白血球癌和愛滋病的病人,在接受過來自對愛滋病有特殊免疫功能的捐贈者所捐贈的骨髓移植之後,愛滋病和白血球癌都暫時受到控制。 但在進行幹細胞和骨髓移植之前先要摧毀患癌者的免疫系統;因爲缺乏抵抗力,可能出現嚴重的感染,死亡率高達 1/3,所以移植骨髓並不是治療愛滋病的好方法。
愛滋病感染可以分爲四個階段:蘊釀期,急性感染,潛伏期和發病期。 病毒入侵之後,開始的 2 至 4 週通常沒有症狀,平均在 28 天後才會出現急性感染的症狀:發燒,咽喉發炎,淋巴腺腫脹,紅疹,肌肉痠痛,疲倦,口腔和食道潰瘍,與及混身不適;症狀通常持續一週以上,但許多傳染病都有相近症狀,所以經常會被誤診。 在急性感染期間,病毒數量激增,病人的傳染力特別強。 大量的 CD4 T 細胞被病毒摧毀,直至 CD8 T 免疫細胞出現,才能夠將受病毒感染的細胞消滅,暫時將感染壓抑,而血液内亦出現抗體,血液對愛滋病測試呈陽性反應。 如果體質良好,免疫系統可以將病毒的數量減少,進入潛伏期,但病人的血液仍然有足夠的病毒可以傳染給別人。 在潛伏期間,病人可能有長期腹瀉,或偶然出現嚴重細菌感染的症狀,肺癆病亦可能復發。 潛伏期可以維持兩週至 20 年。 當 CD4 T 細胞受病毒侵襲下降至 200/UL 以下時,免疫能力變得蕩然無存,任何可以導致感染的微生物都可以乘虛而入,機會性的感染亦相繼出現。 病人體重下降,呼吸道和其他器官都會受到感染,口腔粘膜受到連珠菌侵襲,而帶狀泡疹,一型泡疹與及肺癆病亦會復發。 B 淋巴細胞出現癌症病變,而皮膚,口腔粘膜,消化道和氣管都會出現不同形狀的肉瘤。 幸而自從引進 HAART 高效能抗病毒藥物的治之後,許多愛滋病人的壽命都得以延長。
自從去年的七月開始,本省衛生廳要進一步推廣為愛滋病人提供藥物治療的計劃。 本省有 12,000 至 15,000 個愛滋病人,估計半數要接受治療。 如果能夠在適當的時間開始服食藥物,將病毒的數量壓制,不但可以減少病發的機會,而且可以減少傳播病毒的危險。 綜合治療通常會採用 3 種或以上的抗病毒藥物,壓抑病毒複製和釋放出的過程。 至今尚未有任何藥物可以根治愛滋病,所以預防受到感染才是最安全的措施。 但是如果能夠在剛接觸病毒之後立刻服用抗病毒藥物,可以減少受到感染的機會。 受到感染之後,如果 CD4 T 細胞下降至 200/UL,應該立刻開始治療。 沒有症狀的愛滋病患者,在CD4 T 細胞下降至 350 之前,亦應該考慮接受治療。 所有出現愛滋病徵狀的病人,藥物治療亦可以減輕症狀和防止病情惡化。 但估計要治療一個愛滋病人,一生之中所需要的費用高達加幣 $ 250,000 至 $ 750,000。 但如果一個 20 歲的年輕病人能夠及早開始治療,壽命可以延長多達 50 年。
在非洲和一些貧窮的國家,愛滋病患者根本不能夠承擔治療的費用, 唯有寄望發展預防愛滋病的疫苗。 Western Ontario 大學經 20 年 研究的一種預防愛滋病疫苗,已經通過動物安全測試的階段,下一步將會在美國進行小組的人類藥物安全測試。 研製疫苗最大的困難是愛滋病毒有許多不同的品種,而且擅於蛻變,逃避身體的免疫系統排斥。 疫苗必須能夠預防不同的新舊病毒品種。

2009年7月15日星期三

糖尿病 2009

加拿大的醫療制度相當完善,但民衆的健康並未如理想。 青少年酗酒濫藥的問題日趨嚴重,兼且導致許多駕駛意外。 18 歲以上的人士,23.1% 身體重量指數超過 30,屬於肥胖。 200 萬人患有糖尿病,佔人口總數的 6%。 學校和家長必須合力向兒童灌輸健康生活的知識,不要養成陋習。
糖尿病可以劃分為一型和二型兩大類。 一型糖尿病通常在 30 歲前開始,胰臟不能夠分泌足夠的胰島素來調節身體的糖份,必須注射胰島素才能夠維持血糖的穩定。 二型糖尿病患者有 80 % 至 90% 屬於超重 ( BMI > 25 ),亦是因爲胰島素分泌減少,或身體細胞組織對胰島素失去正常的反應。 初期症狀並不明顯,但卻會逐漸損害心臟血管,腎臟,神經系統和眼睛。
40 歲以上的人士,每 3 年要檢查 一次血糖。 如果有其他導致糖尿病的風險,則要提早複檢和跟進。 原住民和肥胖的人士,患上糖尿病的機會比一般人高。曾經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婦女,在預備再次懷孕前先要檢查血糖高度,如果偏高就要儘早開始適當的治療。糖尿病的定義是空腹血糖值超過 7.0 mmol/L,若果有糖尿病的症狀和隨時做的血糖值 > 11.1, 亦都已經患上糖尿病。 如果空腹血糖值在 6.1 至 6.9 之間,可以服用 75 克葡萄糖之後再做血糖測試,兩小時後血糖 >11.1,亦可以確認為糖尿病。
糖尿病是導致心臟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再加上其它的風險,心臟病猝發的機會就會增加。 年歲是導致心臟病變的最大原因,而患有糖尿病相等於提早老化15 年。 45 歲以上的男性和 50 歲以上的女性糖尿病患者,都已經屬於高危。 一型糖尿病患者到了 30 歲以後,或患有糖尿病超過 15 年的人士,心臟血管可能已經受到影響。 如果糖尿病導致神經系統,眼睛,血管和腎臟的損害,尿液中漏出的微蛋白增加,心臟病發的風險亦會提升。 如果已經出現血管栓塞的症狀,包括頸部和四肢的動脈;曾經中風或出現心絞痛;血壓上壓升至 180 mmHg, LDL > 5.0,都屬於高風險的狀況。
要減少糖尿病和其他風險因素對心臟造成的損害,先要從生活的模式開始改變;包括減輕體重,經常運動,節制飲食和配合適當的藥物治療。 肥胖的人士,體重只需要減輕 5% 至 10%,血糖,膽固醇和血壓的控制自然會相應改善。 極端的肥胖,可能要借助藥物和手術才能減輕體重。 糖尿病的飲食治療方法,是要維持均衡的飲食,但要將熱能,糖份和澱粉質的份量限制,定時和定量進食。 每星期要做 150 分鐘的中量至劇烈運動,包括負重的運動,運動的時間不要相隔超過二天。 如果已經患有心臓病,先要作詳細的身體檢查,在導師監督下才可以進行劇烈的運動。 將血壓降至 130/80 以下,糖化血紅素 A1C < 7.0,和戒煙都可以減少心臟病發的危險。
在住院的病人當中,估計有 25% 至 40% 患有糖尿病,其中 1/3 可能在入院後才被發現。 許多治療的程序,包括手術,化療和類固醇藥物,都會導致血糖標升。 病人在康復期間,亦會因爲飲食方面的改變,和缺少運動,影響血糖的控制。 研究顯示心臟病猝發和需要深切治療的高危病人,如果能夠嚴格控制血糖和血壓,可以增加病人生存的機會。 心臟病猝發的糖尿病人,如果能夠用胰島素妥善控制血糖,一年内的死亡率可以減少 30%。 但同時亦發現,如果在心臟病發時將血糖降至 6.4 以下;首 3 天的死亡率反而上升;原因可能是因爲出現低血糖的症狀。 修訂後的建議是在開始 24 小時内將血糖控制在 7 至 10 之間,之後轉用多次注射胰島素的方法繼續將血糖穩定 3 個月。
一些已經在家注射胰島素的糖尿病人,或因爲患病期間腎臟功能衰退而不能再服食降血糖的藥物, 特別是 Metformin,通常在住院期間都會改為注射胰島素。 注射的劑量是將計算每日所需的胰島素分爲 5 份。 早晚注射 ¼ 的劑量,其他的用來控制進餐後的血糖升幅。 通常經靜脈注射會較爲妥善,避免注射在肌肉的胰島素會因爲缺乏活動而吸收的份量變得不穩定。 如果血糖未如理想,可以在睡前再添加一次注射。 但使用多次注射的方法亦有一定的風險,包括劑量的混淆,注射未能配合進食時間,忘記注射,和未能適當調整胰島素的劑量。

2009年7月9日星期四

放射性元素

2009/07/06
安大略省一個生產放射性元素的核子工廠因為年久失修﹐漏出有輻射性的重水﹐所以要關閉維修。 多年以來﹐該工廠供應醫學用途的鎝 99 ( Technetium 99 )﹐生產量佔全球的 1/3 ﹐所以擔心關閉後會造成短缺的現象。 放射性元素有兩個主要的醫學用途﹕可以應用於檢查和探測程序﹐與及輻射治療。 聯邦衛生部長建議暫時採用其他的檢測方法取代﹐例如 MRI 磁力共振造影和電腦斷層素描 CT SCAN﹔並且將現存的放射性元素妥善分配﹐供應有需要使用的醫院和社區。 McMaster 大學則建議將校內的核反應設施更新和改變成為生產放射性元素的工具。
本省的醫學協會建議先衡量檢測程序的重要性﹐來決定提供服務的次序。 經常使用輻射性元素的檢查程序包括測試肺部和心臟的血液供應﹐察看血管是否出現阻塞。 捐贈腎臟前的腎臟排泄功能檢查。 全身骨骼的素描﹐可以察看骨骼是否受到癌細胞侵襲﹐與及癌症的擴散程度。 骨骼放射素描亦可以用來顯示隱藏的骨折和骨骼發炎。 初次乳癌手術和黑色素皮膚癌動手術前的檢測﹐察看鄰近的淋巴組織有否受到癌細胞侵襲。 使用帶有放射性元素的白血球﹐可以鎖定發炎的部位﹔而帶有輻射的紅血球﹐亦可以幫助找出內出血的位置。 隨著科技的進步﹐CT 和 MRI 的顯影技術已經可以取代許多以往必須使用放射性元素才能進行的檢查程序。
放射性元素是泛指一些不穩定的化學元素﹐能夠釋放出輻射能量﹐例如伽瑪射線或帶能量的粒子。 這些帶有輻射性的元素可以用於診斷和治療。 因為射線可以穿透身體﹐所以放射性元素注射進入體內之後可以顯示血液循環的狀況﹐例如測量心臟或肺部動脈是否有栓塞的現象。 體內一些器官有吸納特定化學元素的功能﹐例如甲狀腺會凝聚碘﹐所以可以利用碘 131 來測試甲狀腺的吸收功能﹐和顯示不能夠吸收碘的甲狀腺腫瘤。 鎝 99 則適用於檢查心臟﹑骨骼和其他內臟的病變﹐而鎝的輻射能量在一兩天之內就會消失﹐所以病人在檢驗後不需要特別隔離。
治療方面﹐放射性元素的射線﹐可以破壞癌細胞的 DNA﹐阻止癌細胞繼續繁殖。 但輻射對於其他持續更新替接換的細胞亦會做成損害﹐例如皮膚和黏膜﹐與及骨髓的造血細胞。 放射性元素可以放置在身體外發放射線﹐聚焦在腫瘤生長的部位﹐但穿透過的身體組織都會受到影響。 放射性元素亦可以經注射到達患病的器官組織﹐例如碘 131 可以用來治療過度活躍的甲狀腺和甲狀腺腫瘤。放射性元素亦可以經穿刺手術放置在腫瘤之內﹐例如用來治療前列腺癌﹔或放置在體腔之內﹐用以治療子宮頸癌和耳鼻喉癌。 最新的研究是使用帶有輻射性的抗體﹐搜尋和攻擊目標癌細胞﹐與及其他出現病變的細胞組織。
放射性元素須然可以消滅癌細胞﹐但如果使用的劑量過高﹐或照射的範圍太廣﹐可以對身體造成嚴重的損害。 輻射能量低而維持能量短暫的元素﹐可以容許元素自然排出體外。 輻射量較強而能量維持較久的元素﹐治療完結後就要移除。 放射性元素必須妥善處理﹐避免對環境做成污染。
治療癌症的傳統方法是手術切除﹐化療和輻射治療﹐但近年亦有許多新的進展﹐可以取代或輔助傳統的治療方法。 原發的肝癌或經大腸擴散到肝臟的腫瘤﹐以前多數要動手術切除或使用化療方法控制﹔肝臟受損的範圍相當大而且治療會導致許多併發症狀。 隨著顯影的科技愈來愈進步﹐可以借助超聲波﹑CT 或 MRI 造影來鎖定腫瘤目標﹐麻醉後用針穿刺進入腫瘤部位﹐再將電極的一端導入﹐計算過腫瘤的大小和病人身體狀況後﹐將適量的無線電波輸入﹐在電極的末端產生和發放熱能。 如果計算準確﹐腫瘤在高熱下會被燒燬﹐剩下的細胞組織殘骸會被免疫細胞清除。 燒灼過的位置可能出現結痂反應﹐但週遭正常的細胞組織受到的損害可以減至最低。 因為不需要做腹腔的切割手術﹐所以病人一兩天內就可以復原。 但如果腫瘤太大和太多﹐則不適宜使用這個治療方法。 新的抗癌藥物﹐例如單株抗體﹐結合化學治療﹐可以將難以切割的腫瘤縮小﹐再動手術切除﹔但藥物價格非常昂貴。

2009年7月2日星期四

癌症篩檢

2009/06/29
加拿大統計局今年發表的數據顯示﹐因為心臟和血管疾病而死亡的人數比率持續下降﹐但因癌症而死的數目卻持續上升﹐兩者數目已經相當接近。 在男性之中﹐因癌症致死的數目更凌駕於心臟和血管疾病。 每年因感冒和肝炎致死的數目亦略有增加。 但整體而言﹐加拿大人的平均壽命已經延長至 80.4 歲﹐因此對醫療制度的需求亦愈來愈高﹐已經達到政府總開支的 10% 以上。 如果能夠在癌症出現前先作出預防﹐或儘早發現和開始治療﹐病人患病後的痛苦與及醫療制度的負荷都可以減輕。
預防癌症發生﹐可以為有較高風險患上癌症的人士﹐在適當的時候做例行檢測。 尤其是最常見的四類癌症﹕乳癌﹑大腸﹑前列腺和子宮頸癌。 肺癌是致命癌症的第一位﹐確診後 85% 不能完全切除﹐只有 16% 可以存活多過 5 年﹔而且多數在病人出現症狀後才被發現﹐例如持續的嚴重咳嗽和咳血﹐發現時癌症有些已經屬於晚期。 溫哥華亦有參與自去年開始的全國性肺癌研究﹔研究對象是 50 歲以上﹐沒有症狀但曾經抽煙超過 30 年的人士﹐為他們做例行檢查﹐包括胸肺的電腦斷層素描。 研究預期如果吸煙是唯一的風險﹐發現肺癌的機會可能低於 1%。 如果加上身體重量指數偏低﹐有家族的遺傳病歷﹐患有長期的肺病﹐和居住在貧困的環境﹐肺癌的發現率可能達到 4%。
乳癌的高峰期是 45 至 65 歲﹐9 個女性之中就有一個會患上乳癌﹐其中 1/3 會導致死亡。 從 20 歲開始﹐女性應該開始在經期前後自我檢查乳房﹐如果懷疑有腫瘤存在﹐可以找醫生做詳細的檢查。 年輕的婦女﹐如果發現乳房有可疑的硬塊﹐除卻乳房觸診之外,可以做超聲波素描。 40 歲以上的婦女﹐每年要做例行的乳房 X 光造影檢查﹐可以探測到 80 至 90% 的乳癌。 如果近親患有乳癌﹐更需要及早開始檢驗。
大腸癌的篩檢﹐通常建議自 50 歲開始。 若果近親患有大腸癌﹐風險會增加 3 倍﹐如果近親在 50 歲前發病﹐風險更增加至 5 倍。 篩檢更要參照近親發病的年歲推前 10 年開始。 最簡單的篩檢是探肛和測試糞便內是否有匿藏的血﹐但胃腸失血量要達到每天 10 cc 以上才會呈現陽性反應﹐而且檢驗前後不能進食紅肉﹑多種蔬果和維他命 C。 新一代使用抗體化學反應原理的測試則更加準確。 乙狀結腸窺鏡檢查加上灌注空氣的鋇灌腸造影﹔亦可以顯示到大部份的大腸病變﹐包括腫瘤﹑息肉﹑和憩室性疾病 (Diverticular disease)。 最準確的篩檢方法是做大腸窺鏡檢查﹐可以同時去除息肉和抽取樣本做切片檢查。 大腸窺鏡在檢查﹐去除息肉和抽取細胞組織樣本時﹐可能會導致嚴重出血﹐甚至穿破大腸﹐發生意外的機會約為 1/1500。 而且要加上因麻醉而出現的風險﹐例如對呼吸和心臟的影響。 在檢查的前兩天﹐就要停止進食固體食物﹐而在檢查前一天的晚間﹐更要服用強力瀉劑﹐將腸道內的渣滓穢物全部排出。 如果檢查完全正常而沒有家族遺傳的風險﹐可以等待 5 至 10 年後再重覆檢查。 近親患有大腸癌﹐檢查發現高風險的黏膜息肉病變﹐或患有長期大腸炎症的人士﹐都需要提早重覆大腸窺鏡檢查。
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見的癌病﹐但很少會在 50 歲前出現。 從 50 歲開始﹐ 可以做探肛指檢﹐和 PSA 血液測試﹐希望能夠在前列腺癌的初期發現病變和開始治療。 但局限在前列腺內的細小腫瘤﹐通常生長緩慢﹐在數年內不會有重大的轉變。 如果沒有症狀而過早開始檢查,反而會因為發現少許病變﹐就要進一步做超聲波素描和抽取細胞檢驗﹐兼且要考慮是否需要動手術切割或接受輻射治療。 PSA 血液測試並不能夠減少前列腺癌導致的死亡率。 屬於非洲裔或近親患有前列腺癌的人士﹐則要考慮在 40 至 50 歲期間開始篩檢和治療。
子宮頸癌以往曾經是導致最多女性死亡的癌症﹐ 但自從引入定期的子宮頸抹片檢查之後﹐死亡率已經減少 90% 以上。 年輕女性應該在開始性行為之後的第三年或 21 歲時開始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 30 歲之後﹐如果連續 3 次子宮頸抹片檢查都維持正常﹐就可以減少至每兩至三年做一次檢查。 HPV 人類乳突狀病毒 16﹑18﹑31 和 45 型是導致子宮頸出現病變的主要原因﹐所以加國政府在去年開始推行為第六和第九班的女學生注射 Gardasil 疫苗。 21 歲以下的少女即使受到 HPV 病毒感染﹐大部份都能夠在一至兩年內自動清除病毒﹐不會導致子宮頸的病變。 重複和持續的 HPV 病毒感染﹐才會導致癌症病變。 HPV DNA 測試﹐亦可以釐定是否有患上子宮頸癌的風險﹐但本省政府尚未開始承擔 HPV DNA 的測試費用。
肝癌影響男性較多﹐通常在 30 至 50 歲期間出現。 中國人患上肝癌的案例比其他族裔多﹐可能是基於長期受到乙型和丙型肝炎感染﹐逐漸出現肝硬化的變化﹐繼而演變成為肝癌。 酗酒是另一個導致肝硬化的原因。 長期的肝炎病患者﹐要定期檢查﹐驗血和做肝臟的超聲波素描﹐觀察肝臟的變化﹐與及接受藥物治療﹐ 減少病毒的數量和病毒對肝臟的損害﹐治療甚至可以促使肝臟細胞組織回復正常。 電腦斷層素描和磁力共振素描亦都適用于檢查肝臟﹐但費用比較昂貴。

2009年6月23日星期二

不育

每六對配偶之中﹐就有一對出現不育的困難。 超過 39 歲以後更達到 50%。 不育的原因﹐40% 來自女方﹐40% 來自男方﹐其餘的 20% 大部份都屬於原因未明。 年輕的夫婦﹐如果有正常的交配次數﹐每一個排卵週期﹐都有 20% 至 25% 的成孕機會﹐但 35 歲以後﹐婦女的懷孕機會就會退減。 如果持續嘗試 18 個月都不能夠成孕﹐就應該找醫生診治。
女性方面﹐最常導致不育的原因是排卵的故障。 年歲﹑荷爾蒙分泌不協調﹑多囊性卵巢綜合症﹐都會影響卵子的成長和質素﹐和排卵時間不穩定。 輸卵管蔽塞以致卵子和精子不能匯合。 子宮的病變﹐包括子宮肌瘤﹑息肉﹑子宮內膜發炎和結痂﹐與及先天性結構異常﹐都會阻礙胚胎的植入和成長。 子宮內膜異位﹐侵襲子宮以外的週邊器官﹑輸卵管﹑卵巢和腹腔﹐導致發炎﹑出血和黏結﹐以致不能懷孕。
男性方面﹐不育的原因主要是精子不足或變得異常。 原因包括荷爾蒙分泌不足﹐輸精管蔽塞或切斷﹑睾丸的病變。 年歲﹑遺傳基因﹑病毒或細菌感染﹑異常的抗體﹑藥物和輻射﹑都會影響到精子的數量和質素。 男性不舉和不能射精﹐亦是導致不育的原因。
輔助生育的方法包括刺激排卵﹑子宮內人工受精﹑體外人工受精 ( 試管嬰兒 )﹐但必須詳細檢查找出導致不育的原因﹐才能有效地改善。
體外人工受精 ( IVF )﹐是提取卵子和精子﹐在體外結合成為胚胎﹐甚至可以將精子直接注射進入卵泡之內﹔成胎後再將胚胎植進子宮之內。 在試管內培植的時間只有兩至六天。 選擇做體外人工受精的原因﹐包括輸卵管蔽塞﹐嚴重的子宮內膜異位﹐排卵不正常﹐與及男性不育的問題。 35 歲以上急於懷孕的婦女﹐和曾經嘗試過 3 至 6 次人工受精都未能夠懷孕﹐都可以選擇用這個方法。
體外人工受精共有六個步驟﹐目標是促使多個卵泡同時成熟﹐抽取出來受精。 第一步驟是憑藉注射或經鼻吸入的藥物﹐壓抑腦下垂腺分泌的激素﹐避免過早排卵。 第二步驟是連續在 10 至 14 天內注射促卵激素 ( FSH ) 和黃體激素 ( LH )﹐刺激卵巢產生較多的卵泡﹔並且要定期做超聲波檢查和驗血跟進。 第三步驟是當卵泡的數量和大小達到預期的需要﹐就可以注射 HCG 激素促使卵泡進一步成熟﹐34 至 36 小時後就可以安排在超聲波導引下從陰道頂端穿刺進入卵巢內提取卵子。 第四步驟是在收集卵子的同一天﹐收集男方的精子﹐清洗和濃縮後﹐和卵子結合。 一天後再檢查決定是否能結合成為胚胎。 第五步驟是等待 3 至 5 天後﹐如果胚胎順利成長﹐就可以選擇較為優質的幾個胚胎﹐移植進入子宮之內﹔其餘剩下的胚胎可以急凍儲藏。 胚胎移植後通常會建議休息數天﹐在移植後第 17 天驗孕和做超聲波檢查﹐決定是否成功懷孕。
體外人工受精 ( IVF ) 的方法須然可以幫助不育的夫婦懷孕﹐但亦有一些風險。 因為每次都會植入數個胚胎﹐所以多胞胎的情況經常出現。 懷有多胞胎的孕婦﹐流產﹑早產與及分娩時的風險都比較大。 注射激素亦可能過度刺激卵巢﹐出現囊腫﹑荷爾蒙不調﹑腹部和胸腔積水的症狀。 經體外人工受精方法誕生的嬰兒﹐出現心漏﹑兔脣﹑食道﹑直腸和肛門結構缺憾的機會亦略有增加﹐可能要動手術彌補。
德國一個小規模的臨床報告﹐發現在體外人工受精的過程之中﹐如果能夠在將胚胎植入子宮之前和後各做一次針灸治療﹐受孕的成功機會顯著增加。 傳統的針灸治療﹐有刺激下丘腦﹑腦下垂腺和調節荷爾蒙分泌的功能﹔增強細胞組織之間的訊息聯繫﹔促進子宮﹑卵巢和盤腔內的血液循環﹔兼且有安撫神經和減壓的作用。 針灸的費用遠比人工受精的收費平宜﹐而且在懷孕前進行針灸﹐副作用並不多。 選擇針灸醫師﹐最好是找持有省政府認可證書的傳統中醫師或針灸師。 進行針灸時必須採用無菌用後即棄的針具。 但針灸並不能改變結構上的病變﹐例如堵塞的輸卵管和子宮的異常缺陷。 附上針灸治療不育的網頁連結。
如果能夠將身體重量指數 ( BMI ) 維持在標準度數﹐減少或戒除吸煙﹐與及經常服用含有 0.4 至 1.0 mg 葉酸的多種維他命﹐對成孕亦有裨益。

2009年6月18日星期四

血壓與心臟

2009/06/15
在北美洲﹐最常見的健康問題是因為缺乏運動﹐營養過甚而導致肥胖。 加上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高尿酸﹑凝血功能異常﹐形成代謝症候群﹐導致多種的併發病症。
近來英國有報導﹐認為不管血壓是高或低﹐服食降血壓藥物將血壓再調低﹐可以減少心臟病發和中風的機會。 而且服食降血壓藥物對於患有心臟血管疾病和正常的人士都有同樣的保護功能﹐即使血壓屬於正常或偏低亦都有效。 以上的建議引起許多反對的意見﹐認為治療高血壓必須有準確的度數作為指標﹐血壓超越 150/90 的人士應該受惠最大。 心臟衰竭血壓偏低的人士﹐如果血壓再下降可能會導致血液供應不足。
另外一個研究選擇一組 60 至 69 歲的人士﹐開始時血壓都超越 150/90。 研究發現病人如果同時服食三種降血壓藥物﹐劑量即使是正常的一半﹐心臟血管疾病的病發率可以減少 46%﹐中風率下降 62%。 如果剛是服用一種血壓藥﹐即使劑量足夠﹐保護的功能亦只能達到一半。
印度亦進行一項 5 合 1 的藥物研究﹐包括 3 種降血壓藥﹐一種降膽固醇藥﹐和阿斯匹靈。 藥物之間並沒有出現互相抵觸﹐而且副作用亦未超越任何的單一成份﹐只是降膽固醇的效能稍為下降。 藥物已經進入大幅試用的階段。 但要維持健康﹐除卻服藥之外﹐改善生活和飲食習慣亦非常重要。
近來到過香港﹐發現部分食肆調味太鹹﹐據說是要投合一些外來客人的口味。 食鹽過多會導致血壓升高﹐加拿大 1/4 成年人血壓偏高﹐80 歲以上的人士則有 90% 患有高血壓。 加拿大心臟和中風協會的報導﹐認為如果加拿大人能夠減少食鹽量一半﹐血壓高的症狀就可以減輕一倍。 80% 進食的鹽是來自製成食品和餐館食物﹐10 至 20% 是來自額外加進的鹽。 平均每人每天食用的鹽達到兩茶匙的份量﹐比需要攝取的上限高出一倍。 兒童亦受到影響﹐一至三歲的兒童 70% 以上食鹽量過多﹐因為許多兒童食品亦含有過多鹽份﹐甚至含有高糖和逆式脂肪。
我們的身體每天需要攝取少量的鹽幫助調節水份的吸收和排放﹐維持血量和血壓﹐與及支持神經傳遞和肌肉的運作。 但正常人每天只需要 6 克或一茶匙的鹽﹐過多就會增加心臟和腎臟的負荷。 44 歲以上患有高血壓的人士﹐更加需要著重控制鹽的攝取量。
要減少吸收鹽份﹐儘量避免在外間進食﹐與及減少食用罐頭和高鹽的製成食品﹐例如火腿﹑煙肉﹑香腸﹑燒臘﹑腐乳﹑鹹魚﹑薯片﹑即食麵和乾果零食。 注意包裝上註明的含鹽份量﹐選擇低鹽的產品。 不要在家內設置鹽瓶﹐烹調時不要加進味精﹑醬油和豉油﹔減少使用醃﹑燻﹑滷水和煎炸等煮食方法。
保健除卻要注意飲食和運動之外﹐尚需要有足夠的休息和睡眠。 美國最近有一個報導﹐在 1740 多個 49 歲以上的人士當中﹐如果每晚睡眠時間低於 6 小時﹐在 14 年的跟進期間﹐死亡率增加 4 倍。 睡眠不足會增加患上血壓高﹑心臟病﹑和中風的機會。 睡眠不足或過多都會增加患上糖尿病的機會。 而長期缺乏睡眠的人士﹐較多屬於肥胖﹐而且嗜食高糖和高熱能的食物。
睡眠並不是代表身體暫時休止﹐在睡眠期間﹐大腦其實相當活躍﹐而且出現週期性的變化。 睡眠有助於鬆弛神經﹑安撫情緒﹑促進新陳代謝和恢復體力。 在睡眠期間﹐大腦能夠將接收的訊息和經歷歸納﹑分析﹑儲藏成為記憶。 睡眠亦有調節荷爾蒙分泌的功能。
如果睡眠不足﹐醒來後會感覺到煩燥﹐思考能力和注意力都難以集中﹐直接影響到工作的效率。 如果駕駛時候覺得睏倦﹑視覺變得模糊﹑開始忘記駕駛經過的路途和不斷打呵欠﹐就要立即找安全的地方停下﹐休息 15 至 20 分鐘﹐睏倦的感覺過去後才再開始駕駛﹐不要倚賴咖啡因提神。 睡眠的時間因人而異﹐而且隨著年歲轉變﹐初生嬰兒需要 16 至 18 小時的睡眠時間﹐學前兒童需要 10 至 12 小時﹐兒童和青少年需要 9 小時﹐成年人亦需要 7 至 8 個小時﹐老人家體力衰退﹐ 需要睡眠的時間更長﹐但往往因為在日間曾經入睡﹐以致在晚間睡眠出現困難。

2009年6月12日星期五

環境與健康

2009/06/09
根據 2009 年的馬賽生活環境質素調查所得﹐維也納﹑蘇黎世﹑日內瓦佔全世界最佳居住環境的頭三位﹐溫哥華排第四位。 但以人口的平均壽數比較﹐日本人最長壽﹐平均達到 83 歲﹐而澳洲﹑冰島﹑意大利居次﹐亦達到 82 歲。 非洲一些小市鎮和阿富汗位居於末﹐平均壽數只有 41 至 42 歲。 相差幾近一倍。 即使在發達的工業國家之內﹐不但民生出現貧富懸殊﹐壽命亦有同樣趨向。 貧窮的民眾壽命比富裕的相差 10 數年。
科技和醫學的進展﹐可以及早發現心臟血管疾病的病變﹐和多種癌症的先兆﹐及早預防和治療。 富裕和學識較高的人士﹐可以經過電腦和多個渠道取得資訊﹐充份利用這些醫療設施和科技﹐對錯誤的生活模式亦有所警惕。 貧窮和教育水平較低的人士﹐居住環境衛生欠佳﹐不懂得選擇適當的飲食。 吸煙﹑酗酒﹑濫藥的人數亦較多。 更可能會從事較高風險的工作﹑行為和生活模式﹔患上傳染病的機會亦較大。 本市東端的形像與排行世界第四的美譽實在有很大的差距﹐政府曾經屢次大量注資﹐力求改善﹐但並未能夠取得成效。 要預防新一代誤入歧途而淪落至困境﹐必需從成長的環境和教育開始。 反觀華人的社會﹐雖然許多人都出身寒微﹐但因為父母具有遠見﹐和憑藉自己不斷的努力﹐都能夠得到驕人的成就。
在一些貧困的地區﹐5 歲以下兒童的夭折率達到死亡總數的 20%﹐而兒童的死亡數目直接影響到所在地區平均壽數的統計。 聯合國發表的報導﹐70% 的兒童死亡個案都出現在屬於發展中的國家內。 導致死亡的原因﹐主要是呼吸道感染﹕例如肺炎和肺癆﹑嚴重腹瀉﹑痲疹﹑瘧疾和營養不良。 5% 的死亡原因是缺乏食物和能夠飲用的水。 一些研究認為只需要供應疫苗﹑藥物﹑清潔的水和防蚊帳﹐補充營養﹔與及推廣家庭﹑衛生﹑哺乳方面的輔導﹐就可以減少兒童的死亡率。 自從 2000 年開始為非洲兒童注射疫苗之後﹐因為患上痲疹而死亡的數目下降 94%。 而美國一些富豪亦捐款支持減少非洲兒童患上肺炎方面的研究。 隨著兒童的死亡率下降﹐糧食供應的需求大幅增加。 2006 年美國的富豪亦資助推進印度和非洲等地的農業改革﹐供應改良的種子﹐肥田料和殺蟲劑。 改良的種子生長較為迅速﹐而且能夠適應較乾旱的地區﹐兼且有抗蟲蚊的特性。 但計劃備受批評﹐認為未見其利先見其害。 因為以往負困的農人仍然可以繼續種植生產﹐勉強做到自給自足﹐不需要倚賴外援。 自從改用新法種植之後﹐大部份的農產品都被較富裕的農民操控﹐而且將產品外銷。 因為產品價格下降﹐貧困的農民再不能夠套取足夠的金錢添置種子和器材﹐加上水源被截取和大量農藥流入生態環境之内﹐週邊的土地變得更加貧瘠﹐生活更加艱苦。

2009年6月4日星期四

創傷急救

2009/06/01
自從四月開始﹐本省的救護車工作人員開始工業行動﹐要求改善薪酬和福利。 救護車工作人員隸屬於加拿大公共僱員工會﹐本省約莫有 450 部救護車﹐3600 位救護人員。 BC 省的救護車服務一向以來都有良好的效率﹐專責入院前的急救護理和運送病人﹐包括救護車和空中的運送。
要投入救護車的服務行列﹐首先要考取一個急救牌照﹐和基本心肺復甦程序的証書。 如果要駕駛救護車﹐必須有良好的駕駛紀錄和具備第四級的 BC 省駕駛執照。 申請人要年滿 19 歲﹐有十二班或相約的畢業証書﹐體能和品格都適合做救護人員。 符合需求的申請者還需要通過一個一小時的面試﹐基本救護常識的筆試﹐與及體能測試和健康檢查。 有些病人對醫護人員身體帶有紋身感到不安﹐紋身純屬個人喜好﹐醫護人員必須經過犯罪紀錄的審查才可以為病人提供服務。 救護車工作人員受聘後尚需要繼續接受培訓﹐而且可以憑藉考取更高級的急救證書而進昇。 高級的救護人員﹐薪酬和醫院的護士相約。
救護車工作人員需要承擔相當大的工作壓力﹐包括要迅速抵達發生嚴重車禍﹑工業和其他意外﹑與及各種災禍的現場﹔救護心臟病猝發的病人﹐與及吸毒過量﹐神智不清﹐甚至有暴力傾向的病患者。他們的服務值得我們嘉許和尊重。
近日槍擊的案件持續增加﹐而且許多導致死亡。 槍傷是嚴重的創傷﹐必須盡快開始急救和運送到醫院﹐才有生還和康復的機會。 槍傷做成的損害程度﹐有幾個因素可以參照。 槍的種類﹐例如長槍比手槍的破壞力強。 但北美州最常見的是 .22 口徑小手槍做成的槍傷﹐如果在十尺之內發射﹐大部份都會致命。 美國醫院的急症室﹐將星期六晚名為刀槍之夜。 槍的口徑越大﹐傷口自然越大。 頂端扁平或受壓力之後變形的子彈﹐比尖銳的子彈做成的傷害更大。 子彈的重量和速度越高﹐散發的能量越大﹐穿透身體的深度和導致的創傷幅度亦越為嚴重。 距離越遠﹐子彈速度減弱﹐做成的傷害亦較輕。 散彈槍射程不遠﹐但如果在近距離被多粒鉛彈擊中﹐尤其是頭部﹐通常都會導致爆破性的損傷。
救護車在運送受槍傷的傷者時﹐如果情況嚴重﹐通常都會立刻知會急症室﹐召集創傷急救組準備接收病人。初步的評估﹐是要衡量槍傷可能導致的損害﹐和立刻開始急救。 如果槍彈先擊中肋骨﹐碎骨會四散而飛穿破多處內臟。 擊中頭部和脊骨﹐神經系統會嚴重受損﹐很可能導致嚴重的殘障。 胸腹中槍﹐肺部會出現氣胸﹐腸道破裂和胸腹之內大量出血。 嚴重的創傷﹐要立刻在手術室內搶救。 致命的原因通常是基於失血過多﹐缺氧﹐心臟衰竭﹐和腦部受損。如果發現有人中槍受傷﹐在施以援手之前﹐必須衡量自己的安全﹐以免成為被槍擊的對象。 察看傷者之後﹐首先致電 911 求助﹐和聽取建議。 救護車通常會在十分鐘之內抵達。 如果懂得急救﹐最好能夠戴上手套﹐減少接觸傷者血液的危險。 除非傷者處身的地點有存在的危險﹐否則儘量不要移動傷者。 如果頭部中槍或倒下時受到踫撞﹐頸骨亦可能受損﹐不適當的移動會破壞脊椎神經。 即使傷者陷入昏迷﹐如果能夠維持呼吸﹐只需要保持呼吸道暢順﹐例如清除口腔和咽喉的積血和分泌物。 若果呼吸停頓﹐就要立即開始心肺復甦程序。 大量出血的傷口﹐可以用紗布或棉布局部擠壓和包紮﹐如果被血濕透﹐不要更換﹐在上面加上一層。 胸部中槍﹐空氣經傷口進入胸腔做成氣胸﹐以致肺部不能在吸氣時擴張。 可以嘗試用膠布或保鮮紙遮蓋傷口﹐如果封閉傷口之後呼吸變得更加困難﹐就要立刻去除封閉。 容許清醒的傷者選擇較舒適的坐或臥姿勢。 如果傷者陷入昏迷﹐則需要轉至側臥﹐以免分泌物阻塞呼吸道。 即使傷者覺得口喝﹐通常都是嚴重失血的症狀之一﹐不能給與飲食﹐ 以免在進行麻醉動手術時出現嘔吐。 槍傷的傷口可能並不顯眼﹐但造成的內部損傷﹐可能比子彈的口徑大三十倍﹐絕對不能忽視﹔而且不要試圖自己運送傷者到醫院。

2009年5月28日星期四

亢奮藥物

2009/05/25
上個月底香港報導﹐一位 22 歲的年青人﹐在豪飲威士忌加綠茶之後﹐突然暈倒﹐須經搶救仍然終告不治。 北美洲亦有許多年青人﹐將一些標榜為可以增加精力的強態飲品﹐混合伏特加酒飲用。 這些飲品通常含有咖啡因﹑維他命 B 和人參類的草藥﹐有提神和亢奮的作用。 飲酒過多﹐通常會因為酒精的麻醉作用而醉倒﹐不能再繼續喝酒。 但若果同時飲用含咖啡因的飲品而保持醒覺﹐喝下的酒精更多﹐便會導致酒精中毒。 酒精大部份經過肝臟分化﹐一個 75 公斤的男士﹐平均每小時可以消化 10 毫升的純酒精。 當肝臟忙於分化酒精時﹐咖啡因就會被擱置而留存體內。 酒精加上咖啡因﹑可以導致心跳加速和變得紊亂﹐再加上酒精令到大量水份經尿液流失﹐以致血壓下降﹐血液供應不足﹐而心臟不勝負荷﹐可能會導致心臟病猝發而死。
除卻咖啡因外﹐香煙中的尼古丁亦是慣常被吸服的興奮劑。 尼古丁兼具亢奮和鬆弛神經的功能﹐刺激大腦分泌多種的化學物質﹔比起可加因和海洛英更加容易成癮﹔幸而脫癮的症狀並不太過難受。 尼古丁會導致血壓上升﹑血管收縮﹑增加脂肪層釋放出的膽固醇﹑和血液凝結成塊的風險。 影響所及﹐心臟﹑供應腦部的血管和週邊血管栓塞的機會亦大幅增加。 尼古丁最大的藥用用途是減少戒煙時的不適感覺和對吸煙的喝求﹐但戒煙必需具備決心才能夠成功。
較強的興奮劑﹐包括了配方藥物和一些違禁藥物。 大部份興奮劑的作用都是刺激中央和交感神經﹐產生興奮愉悅的感覺。 安非他明類的藥物﹐經常用於治療患有注意力不足和過動症的兒童﹐幫助他們集中注意力﹔與及用于治療嗜睡病﹐和作為抑鬱症的輔助治療。 但隨著兒童成長﹐如果監察不足﹐很容易會出現濫用的狀況。 安非他明類藥物亦曾用於減肥﹐但因為容易成癮﹐已經被取締。 在第二次世界期間﹐甲基安非他明曾被用於戰場﹐增強士兵的體能和持久作戰能力﹐但藥力過後﹐則需要長時間休息才能恢復體能。
因為青少年患有過動症的個案相當多﹐所以安非他明類藥物的配方甚為普遍﹐往往會被其他同學借用﹐在考試期間延長時間溫習﹐增強考試時的反應和表現。 一些運動員亦借助興奮劑來增加衝勁。 安非他明有提升血壓和心跳的副作用﹐加上劇烈運動﹐可能會損害心臟。 安非他明對大腦的刺激作用再加上失眠﹐可以導致情緒不穩定﹐煩燥不安和焦慮﹐甚至出現妄想和精神分裂的症狀。
可加因亦是慣常被濫用的興奮劑﹐因為吸收迅速﹐短暫興奮和愉悅的感覺更加強烈﹐但興奮感覺只能夠維持一小時﹐以致要不斷服用。 本地大部份可加因都是從墨西哥流入﹐每一克約值 $70 至 $100﹐因為墨西哥前一段時間曾經嚴厲掃毒﹐毒品減少而價格上升﹐可能做成本地幫派互相殘殺和眾多的開槍事件。
冰毒有超過 100 年的歷史﹐最初是由麻黃﹑碘和紅磷煉製而成。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亦成為提升士兵戰鬥能力的藥物﹐積存的藥物在戰後流入民間。 冰毒刺激大腦的作用比安非他明和可加因更強﹐但價錢平宜﹐每次只需要吸服價值約 $10 的份量﹐所以逐漸取代較昂貴的可加因。 但冰毒的毒性更強烈﹐損害大腦和心臟。 急性中毒可以導致高燒﹑呼吸緊促﹑心肌缺血和心率失常﹐以致虛脫甚至死亡。 長期吸服可能導致牙齒脫落﹑體重下降﹐和因為大腦受損以致思考能力和智力退減﹐更可能出現嚴重的精神病症狀。
冰毒在南加州一帶比較流行。 而在北美洲﹐冰毒有兩個主要的來源﹐天然的是來自美國德州西部的一種相思樹葉﹐與及經人工合成的產品。 製造冰毒的主要成份是麻黃或含有高量偽麻黃素的通鼻塞成藥﹐再加上一些家居或汽車用的化學劑﹐就可以憑藉氧化還原反應﹐提煉出冰毒。 整個製作過程並不需要很大的空間﹐所以許多製毒工場都匿藏在民居或多戶房屋的單位之內。 因為採用的材料﹐例如紅磷﹐很容易會著火焚燒﹐而且製造過程中可能產生有毒氣體﹐例如磷酸氣和硫酸氣﹐所以往往是因為發生火警﹑爆炸﹑或吸入有毒氣體中毒而被發現。 廢料傾倒進入家居的排污系統﹐更會導致嚴重污染。 如果出租屋宇不幸被利用來製毒﹐查封後即使獲得發還﹐仍然需要按照城市規例徹底清毒。 被嚴重污染的房屋﹐更要面臨拆卸的命運。

2009年5月20日星期三

污染問題

2009/05/18

一 生物污染
H1N1 甲型流感的案例持續增加﹐而亞畢打省受過病毒感染的 500 隻豬亦終於要被宰殺﹐希望藉此可以解除隔離檢疫﹐與及其他國家對加國豬肉入口的封鎖。 豬流感病毒自1930 年已經在美國出現﹐而且是導致豬隻呼吸道疾病的主要原因。
豬的感冒症狀和人類相似﹐包括發燒﹑倦怠﹑咳嗽和食慾欠佳。 豬流感病毒可以在豬之間互相傳染﹐部份病毒品種更可以和人類互相傳染﹐通常是經過近距離接觸﹐例如在養豬場或屠房。 豬更有機會同時受到人類和禽鳥的流感病毒感染﹔而且病毒可以逐漸蛻變﹐或在豬體內交換基因﹐產生能夠感染人類的新流感病毒。 1957 和 1968 年 的流感疫潮﹐病毒就揉合了人和禽鳥的病毒基因。 野生水鳥和鴨可以攜帶多種甲型流感病毒﹐而病毒寄生在消化道之內﹐不會立即發病﹐ 但卻可以經過糞便將病毒散佈進入湖泊和土壤之中。 即使家禽或家畜沒有近距離接觸過野生雀鳥﹐但糞便內的病毒可以隨風播散﹐或經老鼠或人類踐踏沾染而傳染。 本年度一月分﹐BC 省繼孟加拉之後發現有火雞受到 H5N2 病毒感染﹐須然屬於較低風險的病毒﹐但全數火雞亦被消毀。 本市政府卻打算放寬後園養雞的禁例﹐認為可以作為寵物或食物﹐甚至糞便亦可用作肥料。 相反所有養雞農場都要在室內飼養﹐減少接觸野生鳥類的機會。

二 食水污染
食水污染對人類和生態環境的影響更加嚴重﹐ 水源可以受到化學物質﹑微生物﹑泥沙和大量垃圾的污染。 化學物質包括對人體有害的有機和無機化學成份。 微生物則包括細菌﹑病毒﹑單細胞類寄生蟲。 污染物部份來自大自然的變化﹐例如暴雨沖洗帶出的污垢﹑山泥傾瀉﹑火山爆發。 採礦和工農業發展亦會導致多種的污染情況﹐包括採礦﹑生產和製造工業排出的廢料﹐農業所用的農藥和化肥﹐高溫的廢水﹐都會嚴重影響生態平衡。2006 年的評估﹐溫哥華是繼瑞士之後全世界最適宜居住城市的第三位﹐ 商貿﹑工作﹑教育﹑居住環境﹑醫療制度﹑消閒活動都相當理想。 我們更可以享受到藍天和潔淨的水。
要保持清潔的食水供應﹐就要確保垃圾和廢料不會污染水源。 先要有妥善的規劃﹐處理家居﹑工業和農業排放的污水。 食水更要定期檢查測試﹐包括水溫﹑清潔度和沉澱物。化學測試包括酸鹼度﹑氧氣含量和化學物質的成份。 生物測試是要決定水內是否有過多的微生物﹐通常是以大腸桿菌和綠膿桿菌的數量作為指標。
我們必須教育下一代珍惜使用清潔的食水﹐不要浪費。 例如刷牙和搽肥皂時可以暫時關上水掣。 當調校水溫時﹐可以將冷水盛載﹐用來澆花或沖廁。 裝置省水的花灑和水龍頭。 漏水的水喉要盡快修妥。 縮斷洗澡的時間。 按需要為草地灑水﹐在下雨時將自動灑水系統關上。

三 空氣污染
空氣污染是泛指空氣中的污染物達到危險水平﹐對環境和身體構成威脅。 北美洲的死亡病例有 4% 和空氣污染有關。 構成空氣污染的成份包括多種化學氣體和物質﹐例如二氧化碳﹑硝酸和硫酸氣。 固體和液體的懸浮粒子﹐尤其是直徑低於 2.5 微米的微塵﹐更可以直達肺部﹐穿過肺氣囊進入血液。 生物污染則包括各種對人體有害的微生物﹐例如霉菌和花粉微粒。 空氣污染﹐包括室內的污染﹐尤其是抽煙﹐可以增加患上哮喘﹑氣管炎﹑肺炎﹑肺氣腫﹑敏感反應﹐和其他心肺併發症的機會。 兒童患上呼吸道液病的機會亦相應增加﹔更會影響懷孕期間胎兒的發育和成長。
作為一個良好公民﹐我們可以採取一些減少空氣污染的辦法。 首先要戒煙。 減少獨自駕車﹐轉乘公共的交通工具。 停車後要盡快關掉引擎。 裝置轉化器將一氧化碳和碳氫化合物轉化成為水和二氧化碳。 選用節省汽油的車輛或混合動力車輛。
本市政府再次倡議注資一百五十萬將 Burrard 橋部份行車線闢作單車線﹐鼓勵上班人士使用單車代替汽車。 Burrard 橋可以直達本市商業和財經的心臟地帶﹐在 1996 年亦曾經嘗試開闢橋上單車線﹐但瞬即出現交通混亂和不協調的狀況。 如果出現嚴重擠塞﹐汽車會排放大量廢氣﹐對駕車和踏單車人士都會有不良的影嚮。 如果要繞道而行﹐更加浪費汽油和能源。 計劃預算在明年四月開始﹐上班一族可以開始鍛練﹐預備日後有足夠的體能踏單車上班。 如果能夠將 Burrard 橋改在假日開放﹐供踏單車人士專用﹐則可以鼓勵運動。

2009年5月13日星期三

應付考試

2009/05/11
每年的五月初﹐加拿大醫科學生都要應付註冊考試﹐通常大部份考生都能夠順利完成第一部份的手寫試卷﹐但第二部份口試﹐不合格的比率則相當高﹐尤其是在外地畢業的考生。 應付口試﹐如果能夠預先瞭解考試的模式和評分的標準﹐參與模擬練習﹐自然可以減少臨場因為過度緊張而犯的錯誤。 加拿大的中小學教育制度比較寬鬆﹐但從大學開始便變得嚴格﹐特別是專業的學科。 許多新移民亦都要再度入學﹐經過考試來釐定學歷。 希望能夠和大家分享一些應付考試的心得。
一個需要繼續工作和照顧家庭的成年人﹐必需能夠妥善計劃和分配時間﹐才能夠投入學習。 先做一個提示的時間表﹐註明考試和交功課的日期。 每週要定下一個工作和學習的大綱﹐保留足夠的休息和睡眠時間。 需要閱讀和完成的功課﹐必需按時做妥。 利用課堂之間的空餘時間﹐作備課和溫習。 上課之後因為記憶尤新﹐如果能夠立即將筆記和資料抄寫和整理妥當﹐日後溫習時便更見效率。 每次閱讀不要超過兩小時﹐以免過於疲勞而影響到注意力和記憶力。 稍作休息﹐鬆弛神經後再開始。 學習最重要是有耐心﹑肯多花時間﹐和多次的重覆。 如果能夠參與一些勤奮的學習小組﹐互補不足﹐獲益更大。 今天的事今天做﹐不要拖延累積﹐以免產生逃避的心理。
許多人都懼怕考試和感覺到壓力﹐要得到好的成績﹐就要能夠在考試期間保持思想清晰﹑自信﹑鎮靜和進取的心態。 預備考試前﹐先要知道考試的形式﹐例如是多項選擇題或寫作題。 儘量找尋類似的考試題目練習﹐或參與一些有口碑的預備考試課程。 找出自己的弱點和常犯的錯誤﹐加強溫習來彌補。 應付考試必需有足夠的精神和體力﹐考試前兩晚要有足夠的睡眠。 學習一些鬆弛神經的方法﹐例如瑜珈﹑冥想和游泳。 考試前不要吃得過飽﹐和避免高糖份和高咖啡因的飲品和食物﹐以免身體內的糖份和咖啡因下降時覺得疲怠。 進試場前不要再作討論﹐以免混淆視聽﹐影響信心。 完成試卷後仔細閱讀一次﹐肯定答案合理和沒有遺留。
如果已經熟讀和充份理解﹐解答試題當然不會構成任何困難。 對於不熟習多項選擇題的人士﹐有幾項建議。 先閱讀問題部份﹐清楚明白後再擬定答案﹐然後察看答案選擇部份﹐是否與其中之一或多項吻合。 如果問題模稜兩可﹐答案難以肯定﹐暫時擱置不要浪費時間。 先完成容易作答的問題﹐剩餘的時間才再解決較困難的問題。 如果對問題的答案一無所知﹐試從膳寫試題的作者方面著眼﹐剔除一些文理不通﹐與及故作混淆的選擇。 只要能夠剔除一至兩個選擇﹐命中的機會已經大幅增加。
因為大部份移民的母語都並不是英語﹐所以要應付英語口試和臨場演講﹐許多人都會顯得怯場。 出現心跳加速﹐手心出汗和非常緊張的徵狀。 過度緊張當然會容易影響到表現﹐但輕度的緊張﹐則有助於集中注意力和加速反應。 要減少臨場的恐懼﹐最重要是熟習和妥善準備﹐與及重覆多次的排練。 要成功演繹一個專題﹐就要儘早選擇題材。 如果能夠選擇自己感到有興趣的話題﹐而又符合導師定下的標準﹐並且預期聽眾可以接受﹐已經相當理想。 首先定下內容的要點﹐必須特顯出主題﹐和順暢合理的演繹程序﹐再加上開始的介紹和簡潔的結論﹐一篇專題講義已經大致準備妥當。 完成後就要口語化讀出﹐和重覆練習。 請朋友或家人權充聽眾﹐增加臨場演講的感覺。 演講時更要顧及與現場聽眾的眼神交流﹐增強語氣的一些身體語言﹐聲調的抑揚頓挫﹐與及快慢調控﹐才不會變得沉悶。
應付考口試則略有不同﹐因為所有問題都有預先擬定的得分要點﹐只需要按照問題需要做足或答案正確﹐已經可以得分。 臨場表現的姿態得分不會超過 10%。 如果時間許可﹐無妨速寫下所做過的程序和答問﹐以免遺漏﹐或方向錯誤。 最重要是保持鎮定和思路明晰。 每年加拿大中文電臺都會在暑期舉辦後浪 DJ 訓練班﹐並不是預期每一個學員都能夠成為講播界的新秀﹐但肯定對日後應付各種面試﹑口試﹑演講都有極大的幫助﹐非常值得參與。

2009年5月8日星期五

H1N1 甲型流感

2009/05/04
世界衛生組織將 H1N1 甲型流感的警戒程度提升至第 5 級﹐而加拿大的確診個案亦陸續上升。 幸而在本土發生的個案﹐症狀都比較溫和﹐大部份和普通的流感相近。 症狀包括發燒﹑傷風咳嗽﹑頭痛﹑肌肉酸痛和疲倦﹐間中亦有噁心嘔吐的症狀。 但在墨西哥則出現病情嚴重的多個案例﹐而且受影響者多屬 25 至 44 歲較年輕的人士。 由感冒症狀開始﹐在 5 天之內演變成為呼吸困厄的症狀﹐需要倚賴氧氣和輔助呼吸的機器來維持生命﹐死亡率達到 15%﹐醫護人員亦受到感染。
如果病人在出現流感症狀前 7 日內曾經到過墨西哥﹐或接觸過從墨西哥帶病回來的人士﹐而症狀比較嚴重﹐除卻按病情需要做適當的檢查和診斷之外﹐我們會從鼻後咽喉部位抽取黏液樣本化驗。 快速的測試可以在 15 分鐘內鑒別是否有 A 型或 B 型流感﹐準確程度在 60 至 90% 之間。 如果要肯定是否患上 H1N1 甲型流感﹐則需要將樣本遞送到疾病控制中心的實驗室測試﹐與及培植病毒﹐需時最少兩天﹐而且每天能夠處理的樣本亦受到限制。 H1N1 甲型流感病毒有六個遺傳基因﹐混合了豬﹑禽和人類的流感病毒基因。 病毒的 HA 部份與 1999 年的美國豬流感病毒近似﹐而 NA 部份則近似歐洲的豬流感﹐現有的流感疫苗並沒有保護患上新流感的功效。
2008 至 2009 的季節性流行感冒﹐大部份對特敏福呈現抗藥性﹐但樂感清 Zanamivir 則仍然有效。 反而在對抗新的 H1N1 甲型流感方面﹐兩種藥物都有壓抑病毒的功效。 如果能夠先作測試﹐肯定流感的品種﹐用藥就會更加準確。 輕微的流感﹐通常都會不藥而癒﹐不需要服用昂貴的抗病毒藥物。 患有長期病症和抵抗力薄弱的人士﹐流感可能引發嚴重的併發症狀和肺炎。 省政府已經批准﹐將抗感冒病毒的兩種藥物暫時列入為藥物補助計劃內的項目﹐可以用來治療較嚴重的 H1N1 甲型流感。
特敏福和樂感清的共同作用是能夠阻礙流感病毒擴散。 當流感病毒侵入人體細胞之後﹐就會在細胞內大量複製。 病毒表面的神經氨酸酶﹐可以幫助病毒粒子脫離細胞﹐分散侵襲其他的細胞組織。 特敏福和樂感清的功效在於能夠封閉神經氨酸酶的作用﹐阻止病毒脫離細胞。 如果病毒已經大幅擴散﹐做成嚴重感染﹐即使服藥亦未必有效。 因此必須在感冒初發的 12 至 48 小時內服用﹐才能夠壓抑病毒擴散。 樂感清是噴鼻劑﹐早晚噴一次﹐療程是五天﹐適用於 7 歲以上的兒童和成年人。 特敏福有液體製劑和藥丸﹐早晚服用一次﹐可以用來治療一歲以上的兒童和成年人。 用白老鼠做的研究﹐如果白老鼠在感染禽流感之後 24 小時內服用特敏福﹐生存率達到 100%。
直至現在﹐尚未能解釋為何同一種流感病毒﹐在墨西哥市會導致百多人死亡﹐而在加拿大出現的個案則只屬普通感冒症狀。 其中一個可能性是病毒經過多次傳染過渡之後﹐逐漸變得溫馴。 令人擔憂的傾向是加拿大受到 H1N1 甲型流感感染的人士﹐大部份是 17 歲以上或以下的年輕人﹐與季節性流感截然不同。 因為最容易受到季節性流感侵襲的病者﹐ 是年幼兒童和耆英。 近日亞畢打省發現 200 多豬隻受到新的流感感染﹐源頭可能是一個自墨西哥歸來的農場工人。 目前加國政府因為發現豬隻的流感症狀已經逐漸痊癒﹐所以並未主張燒毀受感染的豬隻﹐而只是採取更嚴格的隔離措施﹐和加快研製新的 H1N1 疫苗。 在豬體內﹐流感病毒可能會再出現蛻變﹐變得更容易侵襲人類﹐所以必須繼續監察。
BC 省的衛生局﹐建議染上 H1N1 流感的人士﹐如果症狀不太嚴重﹐可以留在家內自我隔離。 患病的人士最好能夠逗留在一個獨立的房間之內﹐和減少進出房間的人數。 咳嗽或打噴嚏時﹐儘量用前臂衣袖遮掩﹐之後洗手和更換衣服。 流感病毒能夠在外界環境生存二至五個小時﹐病人接觸過的區域和器皿﹐可以用稀釋的漂白水揩抹消毒。 如果必須要到人多擠迫的地區﹐可以考慮配戴口罩。 須然尚未有確切的數據可以肯定配戴口罩的預防功效﹐但一個大小合適的口罩﹐可以減少空氣中的水滴傳染﹐和用手接觸到口﹑眼和鼻的機會。

2009年5月4日星期一

母乳哺育

2009/04/27
四至五月加拿大的嬰兒出生率都比其他月份高﹐嬰兒出生後的半小時﹐吸吮和需要餵飼的反應特別強烈﹐而且有跟隨和依附母體的需要。 醫護人員通常需要 5 至 10 分鐘來穩定嬰兒的健康狀況﹐再將身體抹乾和保溫﹐然後就會鼓勵母親開始哺乳。 其他檢查﹐量度和眼睛消毒程序可以押後再做。
母乳是嬰兒的最佳食品﹐溫度適中﹐營養豐富和均衡﹐容易消化和吸收﹐而且質量會隨著嬰兒的需要而改變。 母乳中的抗體﹐多種營養成份和酵素﹐可以保護嬰兒的腸胃﹐減少受到感染的機會﹐與及便秘和腹瀉的症狀。 用母乳哺育的嬰兒﹐超重﹑過敏反應的症狀都比較少。 而母乳中的 Omega 3 和 6﹐有助於腦部的早期發育。
母親哺乳時和嬰兒的親密聯繫﹐可說達到水乳交融﹐ 每天哺乳﹐母親要消耗 500 至 600 卡路里的熱能﹐可以幫助減去懷孕期間激增的體重。 持續哺乳超過七個月, 可以減少日後患上糖尿病和心臟血管疾病的機會。 母親哺乳時腦下垂腺會分泌催產素( Oxytocin ) 和催乳素 ( Prolactin )﹐除卻增加乳汁分泌之外﹐可以加速子宮收縮﹐回復正常。 長期哺乳﹐有調節荷爾蒙的功能﹐減少經血量﹐與及日後患上子宮﹑卵巢和乳癌的機會。 哺乳期間﹐排卵受到壓抑﹐首六個月的避孕功能達到 90% 以上﹐但六個月後則需要採用其他更有效的避孕方法。 哺乳是一種自然反應﹐如果能夠在產前學懂哺乳的基本方法和知識﹐成功率會更高。
大部份母親都可以成功哺育嬰孩﹐而最常導致放棄的原因是以為自己乳汁分泌不足﹐與及因為哺乳方法錯誤﹐引起乳房局部的痛楚。 如果母親患有愛滋病﹑急性肺癆病﹑需要服食對影兒有害處的藥物﹐都不適宜哺乳。 哺乳期間母親要避免吸煙﹑酗酒和濫藥﹐減少喝咖啡和濃茶。 許多母親都擔心乳汁分泌不足﹐其實因為母乳容易消化﹐所以嬰兒可能很快又再需要餵奶。 初生嬰兒需要哺乳的次數比較頻密﹐24 小時內可能達到 8 至 12 次。 但隨著時間﹐嬰兒吸吮的能力增加﹐次數可以逐漸減少。 每次哺乳的時間通常是 15 至 20 分鐘﹐初生嬰兒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 如果方法正確﹐應該不會損害乳房。
若果嬰兒在哺乳之後顯得安靜和滿足﹐停止吮吸和不再啼哭﹐通常表示已經足夠。 首數天因為乳汁較濃﹐換片次數會比較少。 3 至 4 天後﹐如果哺乳足夠﹐每天換濕尿片次數應該在 6 次或以上﹐尿液顏色清淡。 排大便的次數約為 4 次﹐通常會在哺乳之後排便﹐但滿月後排大便次數便會大幅減少。 哺母乳的嬰兒﹐最好能夠在出生後第三天檢查一次﹐確定沒有欠缺水份和營養。 最可靠的指標是嬰兒體重的增長﹐由出生之後第十天到 4 個月大﹐每週約增加 170 克﹐4 至 6 個月﹐每週約 110 - 140 克﹐6 至 12 個月﹐每週 60 至 110 克。 平均嬰兒的重量會在 5 至 6 個月時增加一倍﹐週歲時增至 2.5 倍﹐但北美洲的兒童﹐近 20% 屬於超重。
哺乳的婦女﹐要注意乳房的護理﹐如果脹痛過甚﹐可以將乳汁擠出﹐減少壓力。 不要用肥皂或皂液清洗﹐以免刺激皮膚﹐可以用溫暖的清水沖洗。 哺乳後抹乾再加上乳墊保持乾爽。 導致乳頭皮膚破裂的原因通常是因為吮吸的位置錯誤﹐如果有破損﹐可以用稀釋的鹽水浸泡乳房﹐再點上少許乳汁來潤澤破裂部位。 如果有局部發炎現象﹐就要請醫生檢查和用適當的藥膏敷治。
急症室最常見的哺乳症狀是乳腺炎和貫膿。 乳腺管阻塞可能導致局部出現硬塊﹐如果沒有發炎﹐只需要局部按摩和暖敷﹐乳汁流出後﹐硬塊就會消退。 乳腺炎是因為乳腺管阻塞後受到細菌感染﹐初期會覺得局部疼痛﹑灼熱和紅腫﹐繼而出現發燒發冷的症狀。 大部份是受到鏈球菌﹑金黃葡萄菌和大腸桿菌感染。 母親可以繼續哺乳﹐因為可以消除壓力和脹痛的感覺。 導致感染的細菌通常是皮膚上的正常菌類﹐不會感染嬰兒。 如果有細菌存在﹐就要持續服用 14 天抗生素﹐以免細菌呈現抗藥性的轉變。 乳腺炎可以演變成為乳腺膿腫﹐局部貫膿。 以往治療的方法是在乳暈之外切開皮膚引導放膿﹐但會留下明顯的疤印。 近期通常會嘗試在超聲波導引之下﹐用針筒將膿抽出﹐或經穿刺置入導管﹐將膿液吸取和疏導﹐疤印不會太明顯。 年歲較長的母親﹐則需要跟進檢查確定沒有阻塞乳腺的病變和腫瘤。

2009年4月22日星期三

深層靜脈栓塞

2009/04/20
近期曾經報導過一位 40 歲的女性因為深層靜脈栓塞﹐腿部嚴重腫脹﹐差點導致壞死而需要截肢。 這位女士有多個導致靜脈栓塞的危險因素﹐包括肥胖﹑靜脈收窄﹑駕長途車﹑服用避孕藥﹑而且經常食用西柚﹐所以懷疑是因為西柚增加女性荷爾蒙的吸收量而導致血液的凝結速度增加﹐以致靜脈栓塞。
深層靜脈栓塞﹐大部份出現在下肢的靜脈﹐但盤腔內的靜脈﹐與及上肢的靜脈亦會出現栓塞。 除卻肢體的血液循環受阻之外﹐更大的憂慮是凝結的血塊脫落﹐流進心臟和肺部動脈而導致肺動脈阻塞﹐深層靜脈栓塞導致的死亡率達到 3%。
導致深層靜脈栓塞有三大主因﹕(1) 血液的流動減慢﹐(2) 靜脈內壁受損﹐出現發炎反應﹐(3) 血液容易凝結。 高風險的人士包括需要長期臥床的人士﹐例如中風﹑患有重病﹑動過大手術﹑特別是盤腔和下肢手術﹐如果需要用石膏模固定肢體則危險更大。 長時間缺乏活動﹐例如超過 4 小時的航空或乘車旅程﹐再加上空氣乾燥和缺水則更加危險。 患有癌症﹑發炎症狀﹑心臟衰竭﹑腎病的人士﹐亦屬高危。 懷孕期間﹑服食避孕藥或荷爾蒙補充劑﹐都會增加血液凝結的速度。 北美洲有 5% 的人遺傳有萊登第五因子 ( Factor V Leiden )﹐影響凝血功能。 年長﹑肥胖﹑抽煙﹐與及曾經出現過靜脈栓塞症狀的人士﹐再次發生的機會亦大幅增加。
半數患有深層靜脈栓塞病變的人士並沒有明顯的症狀。 輕微的栓塞﹐肢體會出現腫脹和灼熱的感覺﹐表層靜脈擴張﹐和肌肉疼痛。 嚴重的栓塞﹐血液經動脈流注入肢體之內﹐但卻不能循靜脈疏導回歸心臟﹐腫脹變得更加嚴重。 肌肉﹑筋膜和骨骼之間的壓力驟升﹐如果凌駕於血壓﹐就會阻礙血液的流通﹐栓塞會迅速漫延。 肢體的細胞因為缺血缺氧而受到破壞﹐如果不能及時疏導﹐就會壞死而需要截除。
如果靜脈內凝結的血塊脫落而流進肺動脈﹐沉積下來就會導致更多血小板凝聚。 身體的血液必須經肺動脈流注入肺部吸納氧氣﹐如果肺動脈栓塞﹐除卻肺部因為局部缺乏血液供應而壞死之外﹐更會導致缺氧﹐心臟衰竭和死亡。 高風險的病人﹐如果突然出現呼吸困厄﹑心跳加速﹑噁心﹑胸口劇痛而深呼吸和咳嗽時疼痛更甚﹑血壓驟降﹑暈眩和神智不清﹐就要儘快診斷和開始急救治療。 診斷深層靜脈栓塞﹐先要驗血。 凝結的血塊被分解後會產生一些血蛋白纖維的分解物質 d-Dimer﹐如果 d-Dimer 度數正常﹐則靜脈栓塞的機會低於 1%。 d-Dimer 上升﹐就要用超聲波檢查靜脈來確定栓塞的位置。 在急症的情況下診斷肺動脈栓塞﹐電腦斷層素描可以提供肺動脈栓塞的可能性﹐如果要準確肯定﹐就需要做肺血管的造影檢查。
治療深層靜脈栓塞﹐首先要提供氧氣﹐輸液增加血液的流量﹐和開始抗凝血的治療。 在開始的數天﹐每天注射低分子肝素 ( LMW Heparin )﹐同時開始服食可邁丁 ( Coumadin )﹐直至血凝結的速度 ( INR ) 下降至正常的 2 至 2.5 倍﹐而維持穩定﹐就可以停止注射肝素。 可邁丁要繼續服用 6 個月﹐直至栓塞的靜脈回服正常。 如果是重複的靜脈栓塞﹐就要長期服食可邁丁。
肺動脈栓塞﹐則需要儘快開始注射分解凝結血塊的藥物﹐但藥物的副作用甚多﹐包括過敏反應和增加出血的機會﹐治療前必需作審慎的風險評估。 在下腔靜脈內暫時置放過濾格﹐可以預防血塊流進肺動脈﹐但卻會增加靜脈局部栓塞的機會。 預防深層靜脈栓塞﹐我們會為動過大手術或長期臥床的病人注射預防性的肝素和鼓勵他們儘快開始活動。 長程駕車或飛行旅程的人士﹐可以穿著彈性襪。 每半小時做兩分鐘腿部肌肉鬆緊屈伸運動﹐與及每隔兩至三小時走動一次和活動四肢。 減少喝酒和咖啡因飲品﹐以免水份排泄過多﹐多喝清水。 服食安眠藥和喝酒﹐可以導致昏睡﹐在緊迫的空間之中以不正常的姿態入睡﹐局部肢體受到壓迫﹐亦可能增加靜脈栓塞的危險。 服食 ASA 可以預防動脈栓塞﹐但對預防靜脈栓塞卻未能見效。 多做運動﹐維持正常體重和戒煙﹐可以增進血液循環﹐減少靜脈栓塞的機會。

濫用藥物和成癮

2009/04/13
BC 醫藥協會最近發表一份建議書﹐列舉 BC 省多種成癮的問題﹐並且向省政府提供多項應付的方案。 在眾多成癮的病態之中﹐酗酒居於首位﹐賭博居次﹐隨著是吸服違禁藥物。 估計 1/10 的 BC 省民染有不同程度的成癮陋習﹐而且已經摒除吸煙的問題。 中央醫院 2008 年的統計﹐急症室診治的個案之中﹐1/10 和濫藥或吸毒有關。 但與市中心的醫院相比﹐可能低估了問題的嚴重性。 菲沙衛生部門估計到了 2010 年﹐將會有 20 多萬吸毒濫藥的病人﹐需要接受診治。 所以希望政府能夠在短期內提供撥款﹐發展和興建更多的治療中心﹐推廣治療計劃﹐與及培訓更多對治療酗酒濫藥問題有興趣的醫護人員。 BCMA 更建議將成癮的病態納入為長期病症之一。 因為本省有多達 40 萬人受到影響﹐前線的醫護人員必須分擔治理的責任。
吸毒和濫藥的習慣近年已經有所改變﹐由違禁藥物例如海洛英﹑可加因﹑延伸到處方的藥物。 因為處方藥物質量純正﹐所以吸收的份量比違禁藥物更高,更容易服用過量。 其實最容易導致成癮的化學物質是咖啡因﹑煙草中的尼古丁與及酒精﹐受影響的人數更多。 加拿大最近禁止電子煙的進口和銷售﹐是因為電子煙含有相當高成份的尼古丁﹐經肺部可以迅速吸收進入血液﹐長期吸服比香煙更加容易成癮。 尼古丁刺激中央神經系統﹐而且導致血管收縮和血壓升高﹐增加患上心臟血管疾病的風險。
最常被濫用的藥物可以區分為三大類﹕興奮劑﹑安眠鎮靜劑﹑和鴉片類。 興奮劑包括安非他命﹑甲基安非他命 ( 冰毒 )﹑可加因和尼古丁。 安眠鎮靜劑包括巴比妥類﹑酒精和常用的安眠藥。 鴉片類止痛劑包括嗎啡﹑海洛英﹑可待因和多種配方止痛藥。
藥物會否導致成癮除卻藥物本身的特性之外﹐其他因素包括使用的次數和劑量﹑吸服的途徑﹑藥物能夠產生的興奮﹑愉悅﹑鬆弛和滿足感覺﹑個人的遺傳基因﹑精神狀況與及面對壓力的應變能力。 吸服海洛英和可加因比較容易成癮﹐如果持續吸服 3 至 6 週﹐就會構成生理方面的倚賴。 酒精和可待因則需要較久時間的濫用才會成癮。 LSD 和菇菌類迷幻劑﹐因為會產生驚恐的幻覺﹐所以已經被其他藥物取代。
慣常濫用藥物會導致對藥物的渴求﹐初期或可短暫成功地戒除﹐但大部份人都會再次吸服﹐愈陷愈深。 成癮後逐漸對其他事物不感興趣﹐除卻吸服毒品之外﹐再不能夠感覺到愉悅和滿足﹐吸毒成為每天生活的最大目標﹐一旦停止就會出現脫癮的症狀。
心理倚賴是基於藥物產生的快感﹐刺激腦部的多巴胺分泌系統﹐影響個人的情緒﹑情慾﹑內心感受﹑興奮和愉悅等等的感覺訊息﹐一旦停止吸服﹐ 就會出現極度渴求﹑煩燥不安﹑抑鬱﹑失眠和惶恐的症狀。
治療濫藥成癮必需有多方面的配合﹐醫藥﹑心理輔導﹑社會福利﹑職業培訓和居住的安排﹐嚴重的個案可能要長時間入院治療﹔而目前最欠缺是專為戒毒而設的治療中心。 不同的國家對戒毒有不同的理念。 美國訂下的目標是要達到完全戒除吸服毒品和濫藥的習慣﹐但成功率偏低。 歐洲國家大部份採取較溫和的策略﹐試圖將吸毒和濫藥的程度和害處減輕﹐希望能夠不妨礙到日常生活和工作﹐與及減少對家庭的影響。 例如用口服的藥物代替注射毒品﹐減少吸毒人士因爲需要賺錢購買毒品所犯的罪案﹐與及兼顧其他的病症﹐控制愛滋病和肝炎的傳播﹐和治療精神病症。 目標是減輕而並不是完全戒絕毒癮。 一些傳統人士認為這種治療模式會變相鼓勵和允許繼續吸毒﹐最終可能導致更大的損害。
加拿大比較偏向於歐洲的治療模式﹐美沙胴是最常用以代替鴉片類毒品的藥物。 美沙胴可以減輕停止吸服海洛英和嗎啡的斷癮症狀﹐藥物的效能可以維持較長的時間﹐而且不會產生注射毒品後驟然興奮和迷醉的感覺。 美沙胴必需由持有特許牌照的醫生處方﹐而且要經由政府認可的藥房配藥分發。 每次派發足夠一天的份量。 病人要定期接受檢驗﹐測試小便內的藥物含量。 治療濫用興奮劑則比較困難﹐因為尚未有適當和安全的藥物可以取代濫用的興奮劑類藥物。

2009年4月10日星期五

手機的安全性

2009/04/06
2005 年的統計﹐全世界超過 24 億人擁有流動電話或手機﹐而且數目繼續標升。 本市的統計﹐80% 的青少年擁有手機﹐即使尚未擁有﹐餘下的 20% 亦會經常使用手機。 新的手機不但有視訊的功能﹐更兼具上網﹑傳遞短訊和電郵﹑收看電視﹑聽音樂﹑照相﹑錄影和錄音的功能。 除卻追上潮流之外﹐新的手機對於喜愛高科技用品的人士確實有莫大的誘感。
最近一些科學家報導﹐認為如果在 20 歲前開始使用手機﹐日後患上惡性腦癌的機會會增加 5.2 倍﹐勸喻家長要節制子女使用手機。 年輕人患癌症的數目﹐近年有上升的趨勢﹐特別是 20 至 24 歲的年青人。 癌症的種類包括淋巴癌﹑皮膚黑色素癌﹑生殖細胞蛻變成的癌種﹑與及腦癌。 原因是遺傳基因加上外來的影響。 在成長期間﹐快速分化的細胞﹐特別容易受到環境中致癌因素的影響。 手機是最時尚的隨身用品﹐兼且要貼近頭部使用﹐自然被列入為導致腦癌的因素﹐但仍然要考慮其他電子媒體發放的輻射﹐與及年青人酗酒和濫藥的問題。
2007 年歐洲發表的研究結果﹐並未能夠肯定正常使用手機的習慣是否會導致腦癌﹐但為了確保安全﹐所以建議使用藍牙耳筒接聽﹐不要貼身攜帶手機﹐與及避免在沒有接收天線的密封空間之內使用手機。
手機使用微波的波段來傳達訊息。 北美洲訂有規限﹐頭部細胞組織吸收來自手機的輻射量平均每公斤不能超越 1.6 watt﹐舊式的 Analog 手機輻射量較高﹐達到 3.6 watt﹐已經被取締。 輻射輸出量通常會在手機說明書上註明。 青少年使用手機﹐加上其他的功能﹐可以動輒數小時。 曾經有病人因為傾談過久以致頸部肌肉抽搐而不能伸直。
北美洲有 8% 的駕駛者會在駕駛時候繼續使用手機通話。 模擬駕駛的實驗顯示﹐使用手機會分散注意力。 駕駛人士與及車輛因為碰撞受損的機會增加 4 倍﹔風險幾近於醉酒駕駛。 醉酒駕駛的人士會比較魯莽和衝動﹐與前車太過貼近﹐而且會用力煞車。 使用手機傾談的人士反應較慢﹐可能來不及緊急煞車。 即使使用耳筒接聽仍然會因為要思索和理解對方談話而不能夠集中精神駕駛和觀察路面的情況。 與車內其他乘客談話時﹐乘客會注意到路面交通狀況的變化而有所節制﹐但切忌發生爭執或衝突。
當使用手機談話的時候﹐視野會向中間收窄﹐兩側的事物可能不能兼顧﹐例如橫過馬路的兒童﹐可能會被忽略而發生意外。 如果要按鍵輸入數碼﹐發放或觀看短訊﹐則更加危險。
安大略省已經頒佈法例﹐禁止在駕駛時使用手機﹑電子遊戲機和觀看 DVD ﹐但仍然准許用耳筒接聽和交談﹐與及致電 911 求助。
今年的一月底﹐廣州一位青年人因為手機電池爆炸﹐碎片割破頸部大動脈而致死亡。 鈾電池比較環保﹐但因為鈾元素比較容易發生變化﹐經常在充電時會出現燃燒和爆裂的現象。 鎳鎘電池設計比較安全﹐頂端通常有減壓的排氣孔。 所以要選擇合乎安全標準的電池﹐和充電時間不要過久
長期使用手機﹐可能會導致精神上的幻覺。 長期感受到手機的震蕩和鈴聲﹐腦部會產生慣性反應﹔ 逐漸手機被誤認為身體的一部份﹐因為腦部已經存有手機震動和聲響的烙印。 即使沒有攜帶手機﹐亦會感覺到手機的震蕩和聲音。
人類很容易會養生慣性行為﹐當習慣了接收電話和觀看短訊後﹐漸漸會形成一種自動的反應。 少許震動或近似的鈴聲﹐都以為是手機的訊息而需要立即接收。 當忘記攜帶時就會像缺少了身體的一部份而感覺到非常不適。 要去除手機導致的幻覺﹐就要停止使用手機和改用其他方法通訊。
在急症室內有許多病人和訪客會繼續使用手機﹐而且更高聲談話旁若無人。 手機的開關訊號和發放的訊息﹐在近距離內可能會干擾一些靈敏度高的儀器﹐例如心跳起搏器和輔助呼吸的機器。 談話的聲浪和鈴聲﹐亦會對醫護人員和病人構成干擾。 顧及他人的福利﹐請不要在病房或急症室內使用手機。

2009年4月4日星期六

保護腎臟

2009/03/30
三月是關注腎臟的月份﹐希望能夠推廣對腎病的認識。 本省有高達 145,000 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腎病﹐與二型糖尿病患者的數目相近﹐但只有少部份人的腎病得到確切的診斷。 患有長期腎病的人士﹐心臟病發率和死亡率比常人高 10 倍。 接受洗腎的病人﹐5 年後的生存機會只略勝於肺癌﹐但卻低於所有其他的癌症。 許多患有腎病的人士﹐都要在腎臟出現衰竭的變化時才被發現。 如果能夠及早診斷﹐可以儘早改變生活和飲食的習慣﹐與及開始適當的護理﹐抒減腎臟的病變。 並且可以為病人提供資訊﹐及早預備和安排洗腎和換腎。
糖尿病患者﹑高血壓﹑有家族遺傳﹑與及屬於原住民﹑亞洲和非洲族裔的人士﹐患上腎病的機會較高。 初期腎病並沒有明顯的病徵﹐但小便可能有泡沫﹐帶血或漏出蛋白﹑夜尿頻密﹑頭痛﹑眼皮和腳跟水腫。 當病症加深時﹐就會覺得疲倦﹑食慾退減﹑噁心﹑手腳抽搐﹑渾身痕癢和多尿。 測試的程序很簡單﹐包括驗尿察看是否有發炎﹑漏糖和漏蛋白的變化﹔與及驗血確定腎臟功能。
中國人認為腎為先天之本﹐精氣之所在。 西醫理論則認為腎臟的功能是將血液過濾﹑排出雜質﹑維持身體酸鹼度的平衡﹑與及血液內的水份﹑ 控制體液的鹽份和維持血壓﹑分泌紅血球生成素刺激骨髓生血﹑與及提升維他命 D 的功能﹑幫助身體吸收鈣質和減少鈣的流失。
尿液中有血﹐可能是來自腎臟﹐泌尿系統和前列腺。 首先要確定色素形成是否基於紅血球﹑血紅素﹑還是因為來自植物或藥物的色素 (例如進食紅肉火龍果)。 最常導致血尿的原因是細菌感染﹑腎結石﹑腎臟﹐膀胱和前列腺的腫瘤﹑前列腺過度增生﹑泌尿系統受到創傷﹑鏈球菌感染咽喉之後出現的絲球腎炎﹐和其他抗體與抗原對峙導致的腎臟病症﹐與及凝血功能受到壓抑。
診斷通常要檢驗尿液﹐新的試紙可以測試紅血球﹑白血球﹑糖﹑酸鹼度﹑和蛋白。 顯微鏡下可以顯示血球的數目﹑腎石的結晶體﹑與及凝結的蛋白沉積。 超聲波檢驗可以用來觀察腎臟和膀胱的變化﹐泌尿道是否有阻塞和腎臟內的腫瘤。 螺旋式電腦斷層素描﹐可以更加準確地顯示腎臟和泌尿道的病變。 泌尿道的窺鏡檢查﹐可以觀察到泌尿道和腎臟內部的情況﹐是否有結石和黏膜內壁的癌症病變﹐同時可以抽取細胞樣本做切片檢查。
CT Scan 電腦斷層素描是診斷腎臟病變的重要工具。 但需要先注射顯影劑才能清楚顯示。 對碘質敏感的人士可能會出現過敏反應。 嚴重的過敏反應可以導致急性腎臟衰竭。 如果病人有糖尿病和長期服用 Metformin ﹐注射顯影劑會增加乳酸中毒的危險。 因為輻射量頗高﹐懷孕的婦女要避免接受例行的 X 光檢查。
許多人都會關注到小便起泡﹐而起泡的原因大多數是因為尿液中的蛋白質增加。 一般人每天都會排出小量的蛋白質﹐尤其是在劇烈運動之後﹐但通常每天不會超越 150 毫克。 糖尿病﹑高血壓﹑一些遺傳性的腎病﹑與及服用過傷害腎臟的藥物﹐都會損害到腎小球的過濾功能﹐再不能夠阻隔蛋白流失。 患有腎病綜合症的病人﹐排出的蛋白量特別高﹐蛋白流失過多會導致身體出現水腫。
尿液衝擊水面過急亦會因激蕩而出現泡沫。 一些細菌感染﹐可以將尿素分解﹐產生氣體。 膀胱內尿液出現泡沫的案例並不多﹐通常是因為病變出現在膀胱和大腸的隔層﹐例如嚴重的感染﹐手術創傷﹑大腸﹑膀胱和陰道的腫瘤﹐穿破隔層產生屢管 ( Fistula )﹐以致空氣能夠從大腸或陰道進入膀胱。
預防腎臟受損﹐血壓要降至 130/80 以下﹐調節血壓兼且可以減少心臟病發和心臟衰竭的機會。 避免服用可能損害腎臟的藥物﹐例如非類固醇的消炎劑﹑大環內酯類的抗生素。 避免注射含碘質的顯影劑。 如果腎臟功能下降﹐而服用的藥物需要經腎臟排泄﹐就要將劑量調低。 患有長期腎病的人士要避免缺水﹐如果出現痾嘔肚瀉的現象﹐就要儘快補充水份。 身體健康的人士﹐每天需要 2 公升的水份來補充。 患有腎病的人士﹐需要小心保護腎臟﹐和定期檢查腎臟功能。

2009年3月26日星期四

補充營養

2009/03/23
服用維生素和其他營養素的潮流隨著時間轉變﹐以前流行的維生素 A C E﹐已經因為缺乏效能和過量所產生的副作用而被取締。 Omega 3 是現今最流行的營養素﹐因為實驗數據顯示 Omega 3 有保護心臟和血管的功能。 Omega 3 是一組不飽和脂肪酸﹐人體不能夠生產 Omega 3﹐必須從食物中攝取。 Omega 3 之中最有效的成份是從魚油中提取的 EPA 和 DHA﹔相反比較流行的亞麻子油所包含的 ALA﹐經人體吸收後只有 5% 可以轉化成為 EPA。 攝取 DHA 和 EPA﹐最理想的方法是進食多油的魚類和海產﹐其次是服用魚油丸。 三文魚﹑沙甸魚﹑鱒魚﹑青魚﹑蝦和蠔都有豐富的 Omega 3﹐水銀含量亦不會太多。 但馬鮫魚﹑鯊魚﹑劍魚和方頭魚的水銀含量則比較高﹐ 孕婦和兒童不宜進食。 甲基水銀屬於水溶化學物﹐大部份被魚肉吸納﹐魚油中的含量不會太高。
DHA 和 EPA 可以增添細胞表層的磷脂﹐有保護血管和心臟內壁﹐減少心率不調﹑降低血壓﹑減少血小板凝聚﹑穩定自主神經系統﹐和減低血液內三酸甘油脂的功能。 Omega 3 可以在任何時間服用﹐很少和其他藥物發生抵觸。 作為保健營養劑﹐每天服用 300 至 600 毫克的 DHA 和 EPA 已經足夠﹐相等於一粒魚油丸。 高風險的病人﹐用以減少心臟病猝發和中風的機會﹐每天服用的劑量是 900 至 1200 毫克﹐約兩粒的份量。 要治療高三酸甘油脂的症狀﹐就要每天服用 4 克相等於 6 至 7 粒魚油丸的數量。 加拿大食物指南﹐建議成年人每週最少進食 150 克的魚肉。
每日飲用 3 至 4 杯綠茶﹐有擴張心臟血管的功能。 綠茶內的兒茶素﹐有抗氧化的功效﹐減少細胞組織內的發炎反應﹐能夠保護血管內壁﹐減少血管出現硬化和栓塞的危險。 動物實驗中綠茶有降低膽固醇﹐改善膽固醇的比例﹐與及減低進食後血糖的升幅。 去年的報導﹐從觀察所得的數據﹐飲用咖啡亦有近似的功效﹐兼且可以增進體內胰島素的功能﹐改善患有二型糖尿病人士血糖的波動。 飲用黑茶亦有降低 C 反應蛋白﹐減少血小板凝聚的功能。 所以認為每天飲用茶或咖啡﹐可以減少中風的機會。
一個長達 13 年的研究數據顯示﹐每天飲用多過 2 杯茶或咖啡的人士﹐血管栓塞而導致中風的現象減少 21%。 即使已經患有心臟病或糖尿病的高風險人士﹐亦能夠發揮保護的作用。 但對於出血性的中風症狀 ( 俗稱爆血管 )﹐則並沒有影響。 如果喝茶或咖啡時加進大量的奶和糖﹐額外的熱能可能會抵消茶和咖啡的保護功能。
一杯茶的咖啡因含量約為 45 至 55 毫克﹐咖啡近 80 毫克﹐而且不會愈沖愈淡。 咖啡因有刺激大腦的亢奮作用﹐睡前 5 小時不要飲用﹔咖啡因亦可能會引發偏頭痛﹑腸胃不適﹑心跳加速﹑手顫和煩燥等症狀。 高量的咖啡因可能會壓抑造骨細胞的分化成長﹐增加骨質的流失量。 如果每天飲用的咖啡因量不超過 200 毫克﹐很少會造成損害﹐但孕婦﹑兒童和有腸胃病的人士則要酌量減少。
雖然維他命 A C E 的防癌和保護心臟功能已經被否定﹐但維他命 D 卻在近年備受推崇﹐皮膚受到紫外光 UVB 照射﹐就會生產維生素 D3。 維他命 D 幫助腸臟吸收食物中的鈣質﹐和幫助腎臟回收排出的鈣﹐調節血液內鈣和磷質的含量﹐保持骨骼的密度。 如果缺乏維他命 D﹐長期陽光不足﹐或患有肝腎病症﹐不能夠將維他命 D 轉化成為有效的成份﹐兒童就會出現軟骨症﹐而成年人骨質流失量增加﹐逐漸會導致骨質疏鬆和增加骨折的機會。 維他命 D 亦會影響免疫系統﹐增進白血球吞噬細胞的活動能力﹐調節免疫和抗癌的功能。
加拿大癌症協會建議成年人在秋冬季節缺乏陽光的日子﹐每天服用 1000 IU 的維他命 D﹐即 2 至 3 粒 400 IU 的維他命 D 丸。 因為發現補充維他命 D 可以減少患上大腸癌﹑乳癌﹑卵巢﹑前列腺和胰臟癌的機會。 維他命 D 能夠促使癌細胞加速死亡﹐可能是基於調節免疫系統和細胞基因的功能。 研究更顯示在陽光充足的地區﹐除卻皮膚癌外﹐其他癌症的發生率都比較低。 在夏天接受癌症手術和治療的人士﹐生存的機會稍勝於在冬天開始治療。 如果血液內維他命 D 的含量可以保持在 80 nmol/L 以上﹐罹患大腸癌的機會下降 72%。 陽光不會導致維他命 D 過多﹐因為身體會自動調節。 但是服用4 萬 IU 以上超高量的維他命 D﹐可以導致鈣質過多﹑高血壓﹑噁心嘔吐﹑多飲﹑多尿﹑痕癢﹑疲倦和腎臟衰竭的現象﹐如果身體同時間缺乏 Vitamin K , 可以導致軟組織鈣化。

2009年3月20日星期五

精神分裂症

2009/03/16
精神分裂症是一種嚴重的精神病症﹐多數在 20 至 30 歲期間發病。 主要的症狀是持續的幻覺﹐與現實不符的怪誕思想﹐懷疑受到迫害﹐以致行為和情緒都受到影響。 0.4% 至 0.6% 人口患有這種症狀。 近期一個患有精神病的中國移民﹐在旅遊巴士上斬殺一個青年人﹐以為是神的指示﹐需要消滅魔障﹐最後因為患有精神病的理由而獲判無罪﹐但需要長期接受監管和治療。 患有精神分裂症狀的人士犯上暴力罪案的機會比普通人高﹐但與酗酒和濫藥的人士相比則較低﹔而且往往會成為暴力的受害者。
要瞭解一個患有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心態﹐2001 年一部獲得奧斯卡金像獎的電影 “美麗心靈 ” 有非常細膩的描述。 一位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數學家﹐John Nash﹐長期受到幻覺支配﹐認為美國國防部要憑藉他的數學天份﹐在報章和雜誌上解讀一些用密碼撰寫的訊息﹐並且要定期匯報。 期間屢次感覺被人追殺﹐兼且荒廢了正常的學術工作。 當家人發現他的病況後﹐強迫他就醫﹐但他卻將藥物暗中棄置﹐因為擔心藥物會壓抑他的思想。 有一次當他為小兒子沐浴時特然病發而逕自離開﹐差點發生意外﹐所以妻子決定離開。 John Nash 幸而終於醒覺﹐接受電痙攣治療﹐並且憑藉決心壓抑幻覺﹐再從事研究﹐最後以平衡定點和搏奕論的學說﹐獲得諾貝爾獎的殊榮。 雖然病況不能夠根治﹐但卻可以充份控制﹐而且能夠重新投入社會和工作。
生理方面的病態﹐可以憑藉詳細的檢查來找出病源。 但診斷精神分裂症﹐則要倚賴病人﹑親屬﹑朋友和工作夥伴提供的資料﹐與及為病人做一個心理評估﹔並沒有其他的實驗室測試程序可以幫助確定診斷。 精神分裂症的症狀可以劃分為正面和負面兩種。 正面的症狀是基於病人將現實過度扭曲﹐出現幻覺﹑多疑﹑妄想﹑思想和行為的謬誤﹔負面的症狀是患病導致的結果﹐失去正常的工作和應變能力﹐思想內容貧乏﹑情緒淡漠﹑沒有歡欣的感覺﹐對週遭的人與事都缺乏興趣和動力。
治療精神分裂症主要是倚靠藥物和心理輔導﹔但要避免對病人構成壓力﹐或讓病人產生過度的倚賴。 傳統的精神病藥物已經有近 50 年的歷史﹐例如 CPZ 和 Haldol﹐作用是壓抑中央神經系統內多巴胺的協調作用﹐這些藥物可以減輕正面的症狀﹐但有許多不良的副作用。 新一代的藥物例如 Risperidone 和 Olanzaprine ( 得普樂 )﹐對兩類症狀都有幫助﹐副作用較輕﹔但新舊兩種藥物都會影響身體的代謝功能。
電痙攣治療法是在全身麻醉狀況下﹐用電流刺激腦部引起痙攣。 對於有自殺傾向和嚴重抑鬱症狀的病人﹐與及思想﹑情緒﹑言行完全失控﹐或呈現渾身僵硬不言不動的症狀﹐如果服用藥物和心理輔導都完全沒有進展﹐才會嘗試用電擊方法。 除卻為病人做心理輔導之外﹐家庭輔導亦非常重要﹐可以為家庭成員減壓和幫助他們瞭解病人的症狀和需要。
精神分裂症的病人許多都不願意接受治療和服藥﹐甚至認為是一種迫害﹐所以病況嚴重的病人﹐可能要強制入院治療。 但近年的趨勢是要減少用藥﹐鼓勵病人融入社會﹐與及安排長期的心理治療﹐改善病人的自信﹐認知能力和行為﹔並且要讓病人的朋友和親屬參與。
治療精神分裂症的藥物有許多副作用﹐尤其是傳統的一類﹐可以導致面部和四肢的肌肉抽搐和僵硬﹑手腳顫抖﹑動作遲鈍﹑口乾﹑頭暈﹑視力退減﹑與及性功能出現障礙。 近日備受關注的發現﹐是許多精神病患者都同時患有代謝症候群的症狀﹐包括腹部肥胖﹑HDL 膽固醇不足﹑三酸甘油脂﹑血糖和血壓過高。 患有精神分裂症的病人﹐有 15% 患有二型糖尿病﹐64% 血脂肪過高﹐ 而 18% 至 20% 會因心臟血管疾病而死亡。 體重激增﹐運動不足亦是精神病患者常見的問題。 長期服食治療精神病的藥物﹐包括新舊的兩代﹐都會增加代謝後群出現的機會。 但是﹐勸喻精神病患者接受治療已經相當困難﹐再要推行運動和節食則更加是百上加斤。
家族遺傳﹐酗酒﹐濫藥都會增加患上精神分裂症的機會﹐但除卻病歷和生活習慣之外﹐並沒有可靠的篩檢方法﹐可以及早發現和預防精神分裂症出現。 只有推行認識精神病的資訊教育﹐讓大家能夠察覺到精神病患者的症狀﹐及早鼓勵他們接受治療﹐才可以減少對家庭﹐工作的損害﹐和避免症狀惡化加深。

2009年3月12日星期四

機會性感染

2009/03/09
近日香港有數間醫院﹐發現病人受到毛霉菌感染而致死亡﹐而且懷疑毛霉菌是來自食物或污染的藥物。 受到感染的病人免疫能力都是非常薄弱﹐包括接受骨髓移植和患有血癌的病人。 毛霉菌屬於真菌類﹐形狀近似棉絮﹐而且可以長出孢子。 毛霉菌通常是經鼻和咽喉吸入﹐再進入肺部或漫延至鼻竇﹑眼眶和腦部﹐亦可以侵襲消化道。 毛霉菌繼續侵入血管﹐導致血管栓塞﹔局部組織因為缺血缺氧而致壞死﹐發炎﹐潰爛﹐ 和出血。 因為病人缺乏抵抗力﹐所以感染漫延迅速﹐死亡率高達 50%。 真菌感染通常局限於皮膚和黏膜﹐例如香港腳﹑頭癬﹑念珠菌感染陰道。 當病人的免疫功能極度衰退時﹐才會侵入身體之內。
治療毛霉菌感染相當困難﹐必需要在早期發現和開始治療﹐與及改善病人的體質。 最常用的藥物是兩性霉素 B ( Amphotericin B )﹐作用可以破壞霉菌的細胞膜﹐令到霉菌細胞破裂和死亡。 藥物通常要經靜脈注射﹐療程是 4 至 12 週。 兩性霉素 B 具有高度的毒性﹐除非是致命的霉菌感染﹐ 否則不應使用。 藥物可能損害心臟﹑肝臟和腎臟﹐影響骨髓的做血功能﹐而且會導致高燒和發冷﹐與感染的症狀混淆。 香港的醫院已經改為訂購一種對抗毛霉菌的新藥 Posaconazole。 壞死的腸道可能需要動手術切除﹐與及局部用藥物灌洗才能徹底消除霉菌。
當身體的防預和免疫系統受到損害和壓抑﹐一些對健康人士不會做成感染的微生物就會藉機會入侵﹔包括細菌﹑真菌﹑單細胞﹑病毒和其他的微生物。 老年人﹑早產嬰兒﹑孕婦和糖尿病患者都比較容易受到感染。 免疫失調的原因包括營養不良﹑長期感染和過度使用抗生素﹑骨髓和器官移植後需要服食壓抑排斥功能的藥物﹑輻射治療和化療﹐與及愛滋病毒感染。 嚴重燒傷﹐與及多種治療程序﹐例如插入中央靜脈導管﹑食道﹑尿道﹑氣管等輔助器材﹐如果處理不當﹐亦會變成微生物入侵的渠道。
治療機會性感染﹐首先要作出正確的診斷﹐這亦是最困難的第一步。 許多構成機會性感染的微生物﹐都屬於人體內常見的寄生品種。 要抽取樣本化驗﹐可能要做內窺鏡﹐穿刺或外科手術。 當確定做成感染的微生物品種之後﹐就要選擇適當的藥物組合來開始治療﹐與及改善病人的身體狀況和免疫功能﹐去除和封閉微生物入侵的渠道。
治療機會性的感染亦有相當多的制肘﹐要消滅導致感染的微生物﹐可能需要使用多種的抗菌素組合﹐更加會擾亂身體內微生物的生態平衡。 益生菌可以改善因為服食抗生素導致的腸胃不適和肚瀉﹐但如果免疫功能不足﹐可能會出現過度增生和感染的危險。 免疫功能不足的人士﹐食物必須徹底煮熟。 護理人員必須清潔雙手和保持週遭環境清潔衛生。
愛滋病病毒嚴重破壞人體的免疫系統﹐削弱病人的抵抗力。 當 CD4 細胞數量下降至 200 以下時﹐多種不會影響健康人士的微生物﹐就會乘時入侵。 一些隱藏在身體內的細菌﹐亦會再度變得活躍﹐例如肺結核菌。 經常危害愛滋病患者的機會性感染包括侵入呼吸道和肺部的肺囊蟲肺炎菌 ( PCP )﹐ 導致視網膜炎的巨噬細胞病毒 ( CMV )﹐和導致腦膜炎的囊球菌。 藏匿在神經線内的單純泡疹和帶狀泡疹病毒亦都會再度肆虐﹐導致皮膚和身體的感染症狀。 口腔內的念珠菌感染﹐亦都會變得持續和難以清除。
肺囊蟲並不是寄生蟲﹐而是一種單細胞生物﹐經常侵襲愛滋病人的呼吸道和肺部﹐導致肺炎。 初期的症狀並不明顯﹐可能會開始發燒和乾咳。 症狀持續惡化﹐出現氣促和呼吸困難的現象。 預防肺囊蟲肺炎﹐CD4 低於 200 的病人﹐可以每天服用一次抗生素 Septra﹐ 或每週服用 3 次﹔或每週吸入 Pentamidine 一次。 一旦病徵出現﹐必需儘快找醫生診治。 CMV 巨噬細胞病毒在 CD4 低於 100 時會做成感染﹐侵襲視網膜造成發炎﹐如果沒有藥物控制﹐發炎擴散可能會導致失明。 醫治 CMV 病毒感染﹐可以經口服或靜脈注射抗病毒的藥物﹐例如 Ganciclovir﹐亦可以將藥物直接注射入眼睛之內。
近年因為採用了高效能的抗愛滋病毒治療方法 Haart﹐使用 3 至 4 種藥物來壓抑愛滋病毒的數量﹐愛滋病人的生命得以延長﹐但必須定期覆診﹐和按照醫生的建議服藥。 如果出現併發症﹐就要儘早治療。

2009年3月6日星期五

2009 感冒資訊

2009/03/02
根據疾病控制中心的統計﹐北美洲流行性感冒在一月至二月期間有持續上升的現象﹐但尚未超越流感高峰的基本線範圍。 自從一月份開始﹐在幾個鄰近的校區﹐學生因患上流感而缺課的數目超越 10%﹐所以要通知學生家長和教職員﹐有病的不要上學﹐而且要徹底清潔雙手﹐但本國尚未流行戴口罩的習慣。 由上週開始﹐在我任職的急症室﹐就診的人數驟然上升﹐包括因感冒導致的高燒﹑呼吸道和心肺病症﹐但尚未超越 2008 的最高峰期。
二月份的監察報告﹐大部份致病的流感病毒﹐都屬於 H1N1 的 A 型感冒與及 H3N2 的品種﹐與今年推行注射的流感疫苗中的病毒相仿﹔注射過疫苗的人士可以得到保護。 B 型感冒則出現兩種流行的病毒﹐其中 33 個樣本中的病毒與流感疫苗中的相近﹐但有 87 個病毒樣本則屬於疫苗以外的品種﹐所以疫苗並不足以預防 B 型感冒。 幸而 B 型感冒的疫情通常都比 A 型感冒輕微﹐但兒童受到感染後發病的機會卻較多。 雖然流感的個案大幅上升﹐但因為感冒肺炎﹐與及兒童因嚴重感染以致死亡的數目尚未超越基本線。
在醫院之內﹐醫護人員是傳播病毒和細菌的一個媒介﹐所以本市的各大醫院﹐都強制醫護人員接受洗手的訓練﹐才能延續服務醫院的合約。 所以在我的網頁之中﹐附上一個網頁連結示範正確的洗手方法﹐以供大家參考。
感冒的初期症狀﹐包括突發的高燒﹑發冷﹑頭痛﹑鼻塞﹑喉痛和咳嗽等症狀。 流感病毒是致病的原因。 嚴重的感染可以引發許多併發的病症﹐例如鼻竇炎﹑肺炎﹑腦炎﹑與及影響心﹑肺和腎臟功能。 患有長期病症﹐例如哮喘﹑糖尿病﹐心﹑肺和腎臟疾病﹑免疫功能不足的人士﹑兩歲以下的兒童﹑65 歲以上的長者﹑感冒的症狀都會比較嚴重。 平均每年 5% 至 15% 的人口會染上感冒﹐大部份都會在兩個星期內痊癒。 嚴重的感冒﹐則需要入院治療﹐而且死亡率高達 5% 至 10%。 今年選取的疫苗﹐對預防 A 型感冒相當有效﹐現在尚有少量的疫苗可供未接受注射的人士使用。 年長的人士﹐接種疫苗後的抗體反應可能未如理想﹐照顧和經常探訪長者的人士應該注射疫苗﹐才能夠減少長者患上感冒的機會。
如果注射疫苗之後仍然染上流感﹐而且病情嚴重﹐除卻基本的護理之外﹐可以考慮服用對抗流感的藥物。 2008 年 10 月份的統計﹐98.5% 的 H1N1 A 型流感病毒﹐對特敏福產生抗藥性﹐但服用金剛胺則仍然有效。 H3N2 和 B 型流感則仍然可以用特敏福控制。
特敏福要在發病前或發病後兩天之內服用﹐每天早晚服用一粒 75mg 的藥丸﹐可以阻止病毒繁殖﹐減少病毒的數量。 服藥後 30% 的病人會感覺到症狀減輕﹐而且復原的時間可以減少 1.3 日。 一歲以上的兒童才可以服用特敏福﹐而且因為有報導認為特敏福可能導致一些青少年精神和行為失常﹐所以必須衡量利弊才可服用。
自從 1996 至 1997 年期間﹐在香港首次爆發疫潮之後﹐禽流感一直受到各國防疫專家的關注。 今年初持續有新的人類感染禽流感的個案﹐在中國﹑越南﹑印尼等國家出現。 H5N1 屬於 A 型流感類的病毒﹐可以劃分為高感染力和低感染力兩種。 高感染力的 H5N1 病毒﹐偶然會在禽鳥爆發疫症時人類因為直接接觸到帶病毒的禽鳥而受到感染。 人傳人的個案仍屬於罕見。 但人類一旦受到 H5N1 病毒感染﹐症狀非常嚴重﹐超過半數死亡。 因為人類感染 H5N1 病毒的數目並不多﹐所以帶有保護性抗體的人士亦很少﹐如果病毒進化至人傳人的階段﹐可能導致可怕的疫潮。
H5N1 病毒尚未做成廣泛的人類感染是基於幾個原因﹐H5N1 病毒習慣存活在雀鳥的腸臟之中﹐溫度約為攝氏 37 度。 人類上呼吸道的溫度是攝氏 33 至 34 度﹐並不適宜病毒生存。 除非病從口入﹐直達腸臟﹐才能夠找到適當的生長環境。 只需要將食物煮熟才進食﹐就不會受到感染。 鳥類呼吸道黏膜細胞帶有纖毛﹐容許病毒滲透進入細胞。 人類的黏膜細胞表面並沒有纖毛﹐並不適宜 H5N1 病毒成長。 H5N1 病毒表面的 HA ( Hemaglutein ) 蛋白﹐可以幫助病毒黏附和進入禽鳥的細胞。 目前大部份 H5N1 病毒尚未能夠與人類細胞結合。 但如果病毒能夠先感染豬﹐病毒的基因在豬體內只要略作改變﹐就有可能蛻變成為能夠感染人類的品種﹔所以不能夠將禽鳥和豬一同飼養。 注射人類流感疫苗﹐並不能夠預防禽流感﹐但是如果容許人流和禽流病毒在體內同時存在﹐病毒可能會交換基因﹐出現新的人類 H5N1 品種。 所以到疫區旅遊之前﹐ 最好先注射疫苗。

2009年2月27日星期五

乙型肝炎

2009/02/23
肝炎是泛指肝臟受到病毒,細菌,酒精,藥物,毒素,和抗體侵襲而導致的發炎症狀。 肝炎大致可以劃分為急性與及長久性兩大類;病毒感染是致病的最大原因。 常見的肝炎病毒有 A, B, C, D, E, G 和尚未確定的 F 七種。 肝炎病毒侵襲肝臟細胞組織做成損害,在癒合的過程之中,出現結痂和纖維硬化的變化。 分化中的細胞受到發炎反應產生的毒素所影響,可能會出現癌症病變。 乙型肝炎是最常見的長期肝炎。 肝炎病毒存活在血液和體液之内,包括精液,陰道分泌物,淚水,唾液和汗液。 最常見的傳染模式是母親在懷孕時傳染給嬰兒,與及經性接觸,共用針具,使用污染的器械穿刺身體和紋身,共用牙刷和鬚刨傳染病毒。
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之後,大部份的成年人都能夠憑藉自己的免疫功能清除病毒,產生保護性的乙型 C 抗體 (anti-HBC),但體内仍然可能遺留下少許潛伏的病毒,所以不適宜捐血。 有 5% 至 10% 的成年人和 70% 至 90% 受到感染的嬰兒,因爲未能夠清除病毒,會成爲長期的帶病毒者,其中 ¼ 會演變成為長期肝炎。 加拿大本地出生的人士帶有肝炎病毒的只有 1%,原住民卻有 4%,而來自中國和韓國的新移民,則高達 15%,估計加拿大人口中有六十萬人受到感染。 受到肝炎病毒感染的人士,患上肝癌的機會比其他人增加 30 至 40 倍。
要預防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方法是注射預防針。 如果母親帶有病毒,嬰兒出生後要在 48 小時内注射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並且繼續接受例行的嬰兒注射,在六個月内再注射三次乙肝疫苗才能免疫。 9 至 13 歲未曾接受乙肝疫苗注射的兒童亦要補上三次疫苗注射。 其他高危人士,例如患有其他肝病,免疫功能不足,醫護人員和長期接觸乙肝帶病毒者的家屬和工作人員,有多個性伴侶和男性同性戀者,如果未曾感染到病毒,亦應接受防疫注射。 注射後 90% 至 95% 的人士可以產生長期的免疫力。
已經感染到乙型肝炎的人士,要小心保護肝臟,減少肝臟受到其他的損害。 如果沒有感染過甲型肝炎,就要接受甲肝疫苗的防疫注射,與及補上其他的預防針,減少病毒和細菌侵襲身體和肝臟的機會。 和醫生商討,減少服食不必要的配方藥物和成藥,包括可能刺激肝臟的食物添加劑,超量的維他命,草藥和灌洗腸臓的化學劑。 須然少量紅酒有保護血管的功能,但酒精仍然會損害肝臟和嬰兒。 戒除抽煙的習慣,因爲香煙含有多種的致癌物質。 減少進食煎炸,高脂肪與及高糖份的食品,因爲肥胖亦會增加患上肝癌的機會。 多進食蔬菜和水果,與及高纖維的榖麥類食物。 每三至六個月定期跟進,檢驗身體,血液,和做超聲波肝臟素描,如果發現病變,可以儘早治療。
乙型肝炎的治療方法,在過去數年内有重大的改進,主要是因爲藥物方面的發展,血液測試比以前更加精確,與及更多採用抽取肝臟細胞組織來鑑定肝炎病變的狀況。 治療的目標是要減少發炎導致的損害,預防肝臟出現硬化,肝功能衰竭和肝癌的病變。 30 歲以下的肝炎患者,即使肝炎病毒數量偏高,如果肝酵素正常,通常肝臟都沒有受到嚴重的損害,可以容許時間,等待身體的免疫系統清除病毒。 年紀較大的病人,如果肝臟細胞組織呈現病變,肝酵素 ALT 持續提升超過 3 至6個月,乙型 e 抗原 (HBeAg)屬於陽性,而乙肝病毒數量高於二萬份,就要考慮開始治療。 乙肝 e 抗原屬於陰性的肝炎病人,通常肝臟的病變會更加嚴重, 而且難以完全壓制,如果肝酵素上升,病毒數量超過二千份,就要長期服藥壓抑病毒,而且最好選用新一代的藥物。
Alpha 干擾素有 25% 至 40% 的成效,不會出現抗藥的現象,但每個星期最少要注射三次,而且副作用甚多。 賀普丁 (Heptovir) 是最常用的口服藥物,成效接近 40%,但如果服用超過 4 年,近七成的病毒會產生抗藥性,而且類似的藥物亦會變得無效;但賀普丁的價錢比第二代的藥物平宜, 每年藥費約需 $1800。 經中僑互助會和一眾專科醫生的努力,省政府在 2008 年已經將舊和新一代的抗肝炎藥物納入藥物補助範圍,例如阿德福韋 (Adefovir),恩替卡韋 (Entecavir) 和即將推出的泰諾福韋 (Tenofovir),新一代抑制肝炎病毒藥物的功能都比舊的優勝,而且病毒出現抗藥性的機會亦較少;但藥物非常昂貴,如果沒有補助,每年藥費高達六至八千元。

2009年2月19日星期四

放射治療

2006/02/16
BC 癌症中心最近發表的報導,在治療一組屬於低危險程度,早期發現而未擴散的攝護腺腫瘤案例之中,用近接放射的方法治療,得到相當理想的成果。 95% 的病人接受治療後, 攝護腺癌指數 PSA 持續正常,並沒有復發的徵象。 自 1998 年至 2003 年期間,有1006 位病人接受這項治療,只有一個病人在治療五年之後癌病復發,需要進一步治療。
攝護腺位於膀胱頸的下方,圍繞著膀胱出口與尿道的接合部位。 功能是分泌攝護腺液,有保護和潤澤尿道的作用,並且與精子結合成爲精液。 隨著年歲老化,攝護腺細胞數量增加,體積變得肥大,可能擠壓和阻塞尿道。 50 歲至 77 歲的男性,1/10 可能出現攝護腺癌的病變。
攝護腺癌的危險程度,可以從 3 方面釐定。 PSA 指數的高度,細胞的蛻變形態,與及腫瘤的生長和擴散程度。 T1 第一期是探肛觸診不能察覺的腫瘤,通常是在做攝護腺刮削手術時的病理化驗顯示,或因為 PSA 上升而做細胞抽查時發現。 T2 第二期腫瘤較大,可以分佈在攝護腺左右兩端,但仍然局限在攝護腺之内。 T3 第三期腫瘤穿破包裹攝護腺的外囊;而且漫延至輸精管。 T4 第四期癌細胞擴散到鄰近器官,盤腔和脊骨。
近接輻射治療適用於局限在攝護腺内的初期腫瘤,與及未曾動過攝護腺切割手術的病人,較晚期的病變,就需要選用動手術切割,體外輻射,荷爾蒙壓抑或化療等治療方法。
放射性治療是使用放射綫的能量,破壞細胞内的染色體,歇止細胞的生長;可以用來對抗快速分裂成長中的癌細胞,但亦會損害身體内正常更替的細胞組織。 放射性治療可以用作主要的治療模式,亦可以用作輔助性的治療。 乳癌,子宮頸癌,陰道,攝護腺,淋巴細胞,耳鼻喉癌,血骨癌和大部份的腦癌細胞,都可以借助防射性治療來控制。 在進行骨髓移植之前,病人亦需要接受全身的放射線照射,消滅體内的癌細胞和做血細胞,再注入健康的骨髓。
傳統的放射治療,是在體外不同的角度使用放射綫照射,而最大的限制是會損害到鄰近的器官。 進一步的改進是使用 3D 立體聚焦的方法。 自從發展電腦斷層素描的科技之後,可以更準確地將腫瘤定位和衡量所需要的輻射劑量,配合腫瘤的大小和分佈形態,減少損害到週邊的細胞組織和器官。
一些放射性原素,因爲原素本身化學成份的特點,會凝聚在身體的一些特別器官組織之内,例如 碘-131 放射原素,可以用來治療過度活躍的甲狀腺。 一些凝聚在骨骼的放射性原素,例如 Strontium-89,可以用來消滅擴散到骨骼的癌細胞。 最新的發展是將放射性原素與單一類的抗體結合,例如 anti-CD20,可以跟蹤和黏附著淋巴癌的細胞,將癌細胞破壞,而不會攻擊其他正常的細胞。
近接放射治療是在腫瘤近距離内放置放射性的微粒或種子,適用於治療初期未擴散的攝護線癌;可以減少做切割手術的風險,副作用亦比較輕微。 治療前必須詳細評估和計劃,計算放置種子的部位和劑量。 本省癌症中心是採用永久植入低輻射量原素種子的治療方法。 輻射能量隨著距離減弱,距離增加一倍,能量就會減弱 4 倍。 將放射性的種子植入腫瘤的近距離之内,可以將能量集中在腫瘤,而減少對週邊組織的損害。 治療時病人先要接受麻醉,再將超聲波探測棒經肛門插入直腸,顯示攝護腺的體積和輪廓,和腫瘤的目標部位。 種子是經過用針穿刺會陰部位,注射進入攝護腺的目標範圍。 會陰是陰囊之後肛門之前的部位。 為了讓種子能夠平均分配,注射點是依據一塊放置在會陰部位的網格設定,將 70 至 150 粒米狀的種子分別注射進入攝護腺腫瘤的目標範圍。 種子注入後會逐漸釋放能量,摧毀癌細胞。 病人在植入放射性種子之後,通常休息數天便可以回復正常活動。 開始首兩個月要避免近距離接觸兒童和孕婦,一個月後可以開始性行爲。 因爲種子初期偶然會脫落經精液排出,所以在剛回復性行爲時要使用避孕套。 副作用包括小便困難或失禁,但數月後會逐漸回復正常。 陽痿是接受攝護腺癌治療之後經常出現的現象,使用近接治療,60 歲以下的正常男性,陽痿的症狀可以減低至 10% 至 30%,比其他治療方法優勝。

2009年2月13日星期五

預防心臟血管疾病

2009/02/09
在過去的 10 年,心臟血管疾病的研究,有相當重大的突破。 其中有三個研究報導,對預防和治療心臟血管疾病,更有深遠的影響。 Framingham 心臟研究,從 1948 年開始,致力要找出導致心臟血管疾病的成因和估計在未來 10 年之内心臟病發的風險。 如果病人已經確診患有心臟病,中央或週邊血管栓塞,曾經中風或患有糖尿病,都列入為高風險的類別。 其他的病人,可以就心臟血管風險評估的結果,安排適當的診斷和治療,希望能夠及早預防,減少發病的機會。
Framingham 心臟研究,選擇了幾個增加心臟血管疾病風險的因素作爲指標,包括年歲,膽固醇的總量,抽煙,高密度脂肪蛋白 HDL-C 和血壓。 從 45 歲開始,風險逐漸遞增,女性停經之後患上心臟血管疾病的風險更超越男性。 膽固醇的總量以 4.14 m.mole 為分界。 高密度脂肪蛋白不要低於 1.30,而血壓的上壓則以 130 mmHg 為上限。 代謝症候群在北美洲的定義是男性腰圍超過 102 公分,女性超過 88公分, 三酸甘油脂多過 1.7,高密度脂肪蛋白 HDL-C 少過 1.30 m.mole。 血壓超過 130/85,空腹血糖值 > 6.2;主要是反映肥胖導致的風險。 如果患有這些綜合症狀,心臟病,中風,腎臟衰竭和其他病症都會相繼出現。 預防的方法是憑藉節制飲食和增加運動來減輕體重,服食藥物來降低血壓,膽固醇和血糖。
另外一個重要的研究 Hope Study,由 1996 年開始,在 19 個國家多個研究中心同時進行,經費由藥廠贊助,共有近 9300 人參與。 研究主要是分別測試服用一種 ACE 類的降血壓藥物 Ramipril,和維生素 E,能否改善心臟血管疾病的趨勢。 接受測試的人士年歲都在 55 歲以上,都屬於高風險的病人,包括已經患有心臓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的人士 ,而患有糖尿病的一組,更加上有另一個導致心臟病的風險,例如心血管蔽塞,高血壓,高膽固醇,和抽煙。 其中部份病人已經開始服用降膽固醇藥物,亞斯匹靈,和其他品種的降血壓藥物。 研究開始時 50% 的病人血壓屬於正常,在雙盲測試的安排下,半數病人每天服食 Ramipril 10 mg,半數服食安慰劑。
研究本來預期在 5 年之内完成,但在 1999 年提早結束,因爲當時的數據已經清楚顯示服食藥物的療效。 服食 Ramipril 的一組,須然開始時半數血壓屬於正常,而血壓下降的幅度只有 3 至4 度,但心臟病發率卻減少 20%,中風率減少 32%,死亡率下降 16%,心臟衰竭和需要做疏導血管手術的個案亦顯著減少。 而且在患有綜合糖尿病和心臟血管疾病的一組之中,防病的成效更加顯著。 Ramipril 的療效並不局限於調節血壓,更可能是基於保護血管的作用,減少血管收窄的變化,與及保護血管和心房的内壁,穩定呈現粥狀硬化的血管,減少血管内壁破裂,脫落,凝聚血小板而導致栓塞的趨勢。
2008 年底發表的 Jupiter 研究報導,是另一個在預防心臓血管疾病方面的突破。 研究亦是由藥廠贊助,有 26 個國家參與,人數高達 17800 人。 研究的對象是身體健康的中年人士:2/3 是 50 歲以上的男性,1/3 是 60 歲以上的女性。 所有人都沒有患過心臟血管疾病或糖尿病,亦沒有其他心臟血管疾病的風險,並不需要服藥。 研究開始時量度的低密度脂肪蛋白 LDL 全部都低於 3.4,大部份在 2.8 以下,但 C 反應蛋白 (hs-CRP) 則在 2.0 mg/L 以上。 根據 Framingham 研究的標準,接受研究的人士並不需要改善 LDL 膽固醇的含量。 在雙盲測試的安排下,半數人士每天服用 Rosuvasatin 20 mg,半數服用安慰劑,服藥的目標示將 LDL 降低 50%。
研究本來預期需要 5 年時間,但在開始後 1.9 年已經出現明顯的分別。 服藥的一組,綜合所有心臟病發,中風,心血管蔽塞需要疏導,心臟病導致的死亡個案,總結的人數比服食安慰劑的一組減少了 44%,單以死亡率計算則減少 20%。 如果將療效引伸到 5 年時間,每 25 個接受治療的人士當中,就有一個可以避免發病。這個研究指出以現行膽固醇檢查的標準,即使屬於正常,但如果 hs-CRP 超過 2,須然病人沒有心臟血管的風險或徵狀,服食藥物將 LDL 降低 50%,仍然可以大幅減少心臟血管疾病出現的機會,或許我們要重新訂定膽固醇的安全標準。hs-CRP 是用來量度血管内的發炎反應,配合 LDL 和三酸甘油脂,可以更準確地衡量患上心臟血管疾病的風險,決定治療的需要。

2009年2月6日星期五

預防癌病

2009/02/02
隨著人口老化,患上癌症與及因為癌症而死亡的個案愈來愈多,與心臟血管疾病並行。 1/3 以上的癌症都和生活習慣上的弊病有關,例如體重過高,運動不足,和抽煙。 如果能夠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維持正常的體重,經常運動,和戒煙,自然可以卻病延年。 減少環境污染,包括空氣,水源和土壤,亦可以減少癌症的發生率。
北美洲有六成人口體重偏高,肥胖的人士,患上乳癌,大腸癌,子宮癌,食道癌,腎癌和前列腺癌的機會比體重正常的人士高 25% 至 33%。 近年的研究,發現最有效的防癌措施,是回復標準的體重。 肥胖不但增加患上癌症的機會,如果癌症發生時體重過高,接受治療時出現併發症狀的機會比較大,而治療的成功率則較低。 所以擔心患上癌症和已經患上癌症的人士,都要努力將體重保持在身體重量指數 BMI 18.5 至 24.9 之間。 控制體重最有效的方法是結合節食和運動。
防癌的餐單是以蔬菜和水果爲主,但要提供足夠的營養和身體每天需要消耗的熱能。 例如水果每天三至四份,一份相等於一個橙,蘋果或香蕉;四至五份蔬菜,一份相等於一碗未煮熟的綠葉蔬菜,或半碗已經煮熟或切碎的菜。 六至八份榖麥類食品,例如一塊麵飽,或半碗飯相等於一份,紅肉每天以 2.5 安士爲限,患有糖尿病的人士則要酌量增減。
觀察所得的數據,增加運動量可以減少患上大腸癌和乳癌的風險。 曾經患過癌症的病人,經常運動亦可以減少癌症復發的機會。 運動可以改善個人體質和體能,促進消化功能和臟腑的運作,增強心肺的功能,減輕體重,減少心臟血管疾病的病變,改善整體的活力和穩定情緒,提升生活質素。 但許多癌症患者,經過手術,輻射或化療後,心臟,神經和免疫系統都會受到影響,必須容許足夠時間休息和補充營養,才能夠開始運動。
健康良好的人士,如果要防癌,每個星期最少要做五天運動,每次 30 分鐘中量或劇烈的鍛煉。 中量運動包括步行,踏單車,跳舞,哥爾夫球,剪草,和一般清理家居的工作。 較劇烈的運動包括速行,跑步,循迴舉重,跳健康舞,踢足球,越野滑雪,和鏟雪等工作,肌肉因爲要負重,所以消耗能量較大。
乳癌是女性的第一號致命癌症,減輕體重和運動都有防癌的功效;但必須做劇烈的運動,而體重正常或體重較輕的女性會受惠較大。 運動有助於減少雌激素的刺激和增強免疫功能。 大腸癌居所有癌症的第二位,運動可以增進大腸的蠕動,加速排洩穢物和毒素,減少大腸出現色肉和癌症的病變,和治療後癌症復發的機會,男性受惠較大,但每週要做六小時的劇烈運動才能奏效。
吸煙危害健康,吸煙更加是導致肺癌的最大原因,接近 90% 致命的肺癌都是吸煙引致。許多青少年開始嘗試吸煙,逐漸養成陋習,以致在 20 至 30 歲期間已經出現肺癌病變。 吸煙的男性,因肺癌而死的機會比其他人增加 22 倍,女性多 12 倍。 每日吸半包煙以下,肺癌死亡率增加 15 倍,如果吸煙一至兩包,則增加 42 倍。 香煙内的化學物質會損毀肺部和氣管内的細胞,長期的刺激逐漸導致癌症病變。 即使標榜為低尼古丁和焦油含量的香煙,危險性亦沒有減少。 吸入二手煙同樣會增加患上肺癌的機會。 吸煙更會增加患上聲帶,口腔,咽喉,食道和膀胱癌的機會,而且會增加患上心臟血管疾病和中風的風險。
空氣污染亦會增加患上肺癌的機會,空氣中的污染微粒,多環芳香化合物和重金屬粒子,都會損害肺部細胞,導致氧化自由基出現,加速癌細胞的蛻變。 東南亞一些迅速發展的國家,工業和汽車的廢氣排放量都經常達到危險程度。 北京奧運期間曾經成功改善空氣的質素,可惜政府呼籲人民減少使用汽車的宣傳,卻未能取得成效。 美國 Obama 總統剛簽署備忘錄,要求汽車製造商改善汽車的設計,減低耗油量,和減少廢氣排放,亦遭受到評擊,認爲會對式微的汽車業構成壓力。 氫氣車和混合動力的汽車比較環保,但價錢和維修費用都較爲昂貴;環保亦要付出相當的代價。

2009年1月29日星期四

衣食住行

2009/01/26
中國的飲食文化著重於調和臟腑,除夕夜家庭團聚,一起吃團年飯,通常都會比較豐盛。 到了年初一,就會改食素,減輕腸胃的負擔。 豐衣足食是眾人的願望,但健康飲食則要兼顧質和量。 在動物的實驗中,發現最有效的延長壽命方法,是長期限制熱能的攝取量,要避免吃得過飽。 細胞組織在飢餓狀況下,一組遺傳基因 SIR2 會變得活躍,增加白藜蘆醇的分泌來保護細胞。 白藜蘆醇更可以改善血脂肪的比例和擴張血管。 每天喝小量紅酒 (5oz 以下),亦有少許近似的功效。 少吃多餐,早餐可以多吃一點,應付工作期間需要消耗的能量。 午餐和晚餐維持在七至八分飽,就不會因爲吃得過飽而產生懨懨欲睡的感覺,而抗拒活動。 如果能夠控制飲食到七至八分飽,和在餐後步行一會,血糖和血脂肪的升幅就不會過高。 飢餓能夠引發動物的覓食本能,活動量相應增加而且會變得較爲積極。
每週不要吃多於 18 安士的紅肉,避免加工的熟食肉類,例如熱狗,香腸,與及腌,燻和臘製的肉類,可以減少彌患大腸和乳癌的機會。 多吃不同顔色的蔬菜和水果,例如葡萄,藍莓,蕃茄,紅蘿蔔,西蘭花,椰菜和枸杞子等。 飲品則建議飲用新鮮沖泡的綠茶。 儘量不要喝汽水和加糖的果汁,而且避免在快餐店進食高熱能和含有逆式脂肪的食品。
近日天氣比較冷,東部更陷入嚴寒大雪,兼且曾經停電;必須要有適當的衣物禦寒。 許多老人家都特別怕冷,穿著多層的衣服。 衣服和毯被只能夠減少熱量流失,阻隔風寒;但要維持體溫,身體必須能夠吸收和將食物轉化成爲熱能,而運動是提升體溫的最佳方法。 如果衣服穿得太厚太重,影響到身體和四肢的活動,反而會做成束縛。 年長人士上半身衣服穿得太過厚重,更會阻礙肺部呼吸擴張,導致痰涎淤塞,增加肺部感染的機會。 活動量不足亦會導致筋骨退化。
穿衣服必須要舒適和切合天氣的需要,最佳的保溫效果是一層衣服夾一層空氣,因爲空氣的隔熱功能較佳。 貼身的内衣要能夠容許汗液揮發和容易收乾,不會黏貼著皮膚。 内衣和外套中間可以加上一層夾衣,選用棉質或羊毛,能夠保暖和容易乾,厚薄要配合運動量。 外衣的作用是保暖,防風和防濕,禦寒功能則要適合天氣。 衣服一旦濕透,就會失去保溫的作用。 禦寒要兼顧頭頸和手腳,配戴帽,圍巾和手套。
老一輩的人士仍然喜愛穿著棉襖,如果收藏在衣箱内受到擠壓,就要先將棉花抛鬆後才能回復保暖的功能,但棉襖不能防濕。 棉花吸收了樟腦的氣味,最好先讓樟腦揮發,否則吸入呼吸道,可以做成刺激,增加分泌和導致過敏反應。
新春期間,我們仍然未能夠擺脫風雪的威脅。 而且在 2009 年初因清理積雪過勞而遺留下的肌肉酸痛;在冰上滑到導致的創傷,至今尚未完全平復。 市政府放棄清理非主要街道的積雪,要由市民自己負責,但雪鏟,鐵鏟和工業用鹽卻銷售一空。 照顧老人家的護理和送餐服務亦因街道阻塞而中斷。 學生上學道路難行,商戶的生意亦大受影響。 市政府有責任確保市民可以出入平安。
65 歲以上的年長人士,即使沒有風雪,每年仍然有 30% 會跌倒受傷。 跌倒可以導致淤傷,骨折,影響活動功能與及產生恐懼,駭怕再摔倒。 有部分傷者更需要留院治療,如果傷勢嚴重或出現併發症狀,甚至可能致命。
跌倒的風險隨著年歲遞增,可以改善的情況包括血壓不穩定,突然站
起來時血壓會驟然下降,導致暈眩。 服用超過 4 種藥物,尤其是包含有麻醉和止痛的藥物,都會影響神智。 手腳乏力和活動減少,不能支撐身體,協調動作和保持平衡,亦會較爲容易摔倒。 如果能夠檢討藥物的劑量和做出修訂;提醒病人站立前先要活動手腳和動作不要太過急速,指導他們起立和轉移位置的正確姿勢和方法,使用輔助器材,和開始物理治療,每天做一些抗阻力和負重的運動,增強肌肉的控制和力量,與及改善營養,對病人整體和防止跌倒都有幫助。 家居的安全措施可以將通道清理,減少絆腳的物件和設置扶手,增強照明,都可以減少跌倒的機會。

2009年1月24日星期六

急救程序

2009/01/19
一個成年人如果心臟病猝發倒下,失去脈搏和停止呼吸, 生存的機會就端賴於是否有人能夠立即開始心肺復甦 CPR 的急救程序。 在醫院以外心臟病猝發的病人,能夠及時開始救治的是低於 1/3。 許多旁觀者都恐怕沒有足夠的訓練和急救經驗,會損害到病人。 其實病人如果不能夠獲得即時的 CPR 救治,大部份的結果是死亡。
以往進行 CPR 急救,如果只有一個救護人員,在致電 911 要求協助之後,就會先為病人做兩次人工呼吸,然後開始擠壓胸部進行心臟按摩。 因爲許多人都抗拒做口對口的人工呼吸,擔心感染病菌,所以新的指引:在外間進行的單人CPR,可以省卻人工呼吸的一部份,而集中在心臟按摩的正確技術。 病人剛倒下時血液内尚有充足的氧氣餘下,急救主要是恢復血液循環,將氧氣運送到重要的器官和腦部。 成年人胸部需要按壓的深度是 2 吋,每分鐘 100 次,按壓之後讓胸部反彈,產生負壓力,將血液吸進心肺之内,再憑藉按壓將血液運行。 如果心跳韻律不規則,過速或呈現心室顫動,除卻 CPR 外還要儘快使用電擊除顫。 若果可以在 6 分鐘内使用電擊除顫,有 40% 病人可以恢復正常心跳。 若果拖延到 11 分鐘,就只有 25% 的成功率。在醫院内 80% 心臟病猝發的病人,病發數小時前都有心絞痛,心跳,血壓和呼吸不穩定的先兆,如果能夠及早診治,就不會惡化至需要急救。
在醫院内,如果醫護人員發現病人心臟病猝發,就會立刻傳召急救組,開始 CPR 和供應氧氣。 急救組抵達後首先測試病人的心跳韻律,如果發現是心室顫動,就會立即使用電擊除顫。 如果不能夠成功恢復正常心跳,就要繼續 CPR 和注射麻黃素,將血壓和心跳提升,再嘗試使用電擊除顫。 急救組在進行心臟按摩時,可以同時使用氧氣面罩和泵氣袋供應氧氣和輔助呼吸。 使用氧氣面罩和泵氣袋的弊端是陽壓會導致胃脹和嘔吐,如果嘔吐物清理不及,吸進肺部,病人情況便會更加惡化。 最妥善的輸送氧氣方法是插入氣管喉,將氣管封閉保護,兼且可以將氧氣直接輸入肺部,和準確控制氧氣的濃度和壓力。 插氣管喉是急救的基本技術。
以往插氣管喉的方法,是使用有照明裝置的喉頭鏡,將舌頭壓下顯露出聲帶和氣管,再將氣管喉插入氣管的上端。 如果病人的嘴巴太小,牙齒突出,舌頭肥厚,牙關太緊,咽喉太窄或太深,頸部不能屈伸,再加上黏膜腫脹,插氣管喉便會相當困難,很容易會插進食道。 新的輔助儀器可以幫助應付這類困難的情況,特別是光纖導管和窺鏡的設備,可以在窺視鏡的清楚顯示之下,將光纖導管伸延至咽喉和氣管内,再將氣管喉套上,順著光纖導管納入正確的位置,並且可以確定咽喉和氣管沒有受到阻塞。
急救的首要任務是暢通呼吸道,輔助呼吸和增進血液循環。 嚴重失血,如果不能及時救治,血壓急速下降就會導致休克。 急症室最常見的失血狀況,包括嚴重創傷,血液外流,與及内出血,例如肺出血,肝、脾和腎臟破裂,大動脈腫瘤破裂,與及心包膜内積血。 其他症狀例如胃壁穿破,宮外孕等亦會導致大量失血。 如果不能夠儘快診斷和治療,可以危及生命。 以前要診斷隱蔽在腹腔内的出血症狀,需要動手術灌洗腹腔,察看是否有血液或腸道内的渣滓溢出,作爲決定動手術的參考指引。 如果病人情況急轉直下,當然要立刻供給氧氣,輸液,輸血和轉送到手術室動手術急救。 情況較爲穩定的病人,可以使用流動的超聲波機在急症室内進行檢查,確定是否有内出血的狀況,再決定是否需要立刻動手術。 超聲波素描亦可以鑒別宮内懷孕和宮外孕,亦可以輔助我們在頸部做穿刺手術,插入靜脈導管,輸液急救,量度中央靜脈的血壓,與及導入心臟起搏器的電線。 腦部出血雖然危險,但失血量通常不會太多。 進一步的檢查是在注射顯影劑後做電腦斷層素描,顯影度更高,但病人要離開急症室搬移到 X 光部門的檢查地區。磁力共振素描 MRI 並不適用於危急的情況,因爲檢查需時較長,而且病人身上不能藏有金屬物件。

2009年1月16日星期五

凍傷的症狀

2009/01/12
今年剛開始我們就經歷了連場的風雪,加上局部地區停電,相信許多人對寒冷的天氣尤有餘悸。 失溫和凍傷的症狀可以同時發生,如果體溫降至攝氏 30 度以下,肌肉就會變得僵硬,不能行動,而且逐漸陷入昏迷狀態。 如果發現有人倒臥在寒冷的外間,必需代為致電求救。 如果手腳拉直後仍然能夠反彈回縮,即表示尚未凍僵,要儘快搬移到溫暖的地點救治。
即使穿著足夠的衣物,暴露的部位,包括手,腳,耳,鼻和眼角膜,如果受到風寒侵襲,仍然會凍傷。 氣溫愈低和暴露的時間愈長,凍傷的程度就愈加嚴重。 如果皮膚直接接觸冰雪或冷凍的金屬,則更容易凍傷。 在冬天從事戶外活動或工作,必需有妥善的準備。 衣服和鞋襪都要能夠防濕保暖,覆蓋全身包括手腳,頸和頭部,再加上眼罩的保護。
寒冷的溫度,風速和潮濕是導致凍傷的外在原因,如果身體有病,例如缺乏營養,水份,或患有糖尿病,心臟血管疾病,甲狀腺功能不足,創傷失血,感染,酗酒和濫藥,都會增加凍傷的機會。 吸煙亦會導致手腳末梢血管收縮。 患有雷諾氏症狀的人士,手和腳趾一旦受寒,震動或突然的驚恐,末梢血管就會突然痙攣收縮,截斷血液的的供應。 手指和腳趾會變得蒼白,跟著淤藍,繼而血液回歸導致充血紅腫,患有這種症狀的人士手腳特別容易凍傷。
凍傷是泛指身體局部受到低溫的損害;損害的程度決定於外界的溫度,與及血液循環能否保持肢體的溫暖。 在寒冷的環境中,體溫流失加速,四肢血管會反射性地收縮,將血液集中在身軀中部和内臟。 如果手腳繼續受寒,就會被凍傷。 細胞組織暴露在冰點以下,就會逐漸冷卻,細胞内出現冰的結晶體,開始吸取細胞週遭的水份而導致細胞膨脹。 冰粒和細胞過度膨脹都會導致細胞破裂。 如果加上摩擦,損害更大。 當冰粒溶解時,就會吸納細胞外的鹽份,加快細胞膜的損毀。 因爲體液帶有鹽份,所以通常要在攝氏零下2度以下才會凍結,但如果長期浸泡在接近零度的冷水之中,因爲寒冷導致肢體的血管收縮,皮膚和表層的組織長期缺氧,亦會造成永久的損害。 手指,腳趾,耳朵,鼻和臉頰,與及眼角膜經常暴露於外,而且面積比例較大,所以特別容易凍傷。
凍傷的程度可以約略區分為表層的受損和深層的凍傷。剛開始的表層凍傷,皮膚會覺得刺痛,接著變得蒼白和麻木僵硬,如果能夠立刻回復正常溫度,大部份都可以完全康復。 進一步的冷凍,就會惡化成爲表層的凍瘡,皮膚變得冰冷蒼白,但深層的組織仍然保持柔軟。 解凍後會變得紅腫疼痛,形成類似二度灼傷的水泡和結痂反應。 護理時需要保持清潔和保護凍傷的部位,預防感染,才能減少疤痕和永久的損害。
深層的凍傷,除卻皮膚以外,會擴展到皮下的脂肪層,肌肉,血管,神經,甚至骨骼。 未解凍時病人只會有麻痹和針刺的感覺。 受損的部位變得瘀黑浮腫和像木頭般僵硬,皮膚與深層組織黏結一起,不能再在骨骼上滑動。 回暖後變得深褐色和出現血泡。 若果有壞死的組織或肢體因内部腫脹而壓迫到血管和神經,導致肢體缺乏血液供應,就要動手術減低肢體内的壓力,和截除壞死的部位,以免造成嚴重的細菌感染。 深層被凍傷,即使痊愈後仍然會留下永久的疤痕,肌肉萎縮,和長期的疼痛感覺。 表皮則感覺麻木,而且很容易會再度受損。 凍傷的護理程序,首先要回復正常的體溫,由内至外,以免冰冷的血液從四肢回歸心臟。 將傷者運送到安全,溫暖,有熱水供應的地方才可以開始解凍,如果在解凍後再次凍傷,損害會更加嚴重。 將凍傷的部位浸泡在攝氏 40 度的溫水之中約 30 分鐘,其間水溫不能低於正常人體溫度 37 度,亦不能超越 43 度;直至皮膚恢復血液循環和變得柔軟。 乾熱的溫度難以控制,並不適合用來解凍,而且更加要避免摩擦皮膚。 受傷的肢體必需完全康復後才能夠恢復正常的活動。
預防勝於治療,如果天氣嚴寒,進行戶外活動前,必須要考慮是否有被困在外間的危險。 穿著適當的衣服和鞋襪,保持溫暖乾燥,避免喝酒和濫藥以致失去保護自己的本能。 時常要帶備一些高熱能的食物和求救的設施。

2009年1月10日星期六

低溫病症

2009/01/05
聖誕前一週天氣驟然變得寒冷,而且連續下大雪,加拿大大部份的城市都渡過一個白色的聖誕。 因爲路面結冰,許多汽車因爲滑行失控而發生意外。 過去的數天,許多老人家在冰上滑倒摔跤而受傷,手腕,上臂骨,髖較,盤骨,腰椎,足踝的骨折個案大幅增加,而且大部份都需要接駁糾正。 預防勝於治療,如果地面結冰,最好避免外出。 本省法例,商業和多住戶樓宇外的行人路,要在早上十時前清理積雪,但私人的單戶房屋外的行人路,則純屬戶主的決定。 如果有年紀老邁的親屬,朋友或鄰居;儘量幫助他們購買食物和確保有足夠的暖氣系統供應;以免他們要冒險外出。
在積雪的路面行走,必須穿著適當的鞋,能夠防濕和減少滑跌的機會。 如果鞋底太厚,年長人士因爲不能感覺腳接觸到地面,反而會失去平衡。女士喜愛的時髦高跟靴鞋,偶一不慎就會扭傷足踝,更不適宜在雪地上行走。 如果準備在假期駕車出外旅遊,必須妥善檢查車輛和添加安全的設施,特別是防冷卻劑,發電池和適合氣候的車胎。 預先計劃添加汽油的地點,準備足夠的食物,水和禦寒衣物,配備急救的用品和剷雪的工具。 旅行前要配備足夠個人所需的藥物。知會朋友或親人抵達的時間和行車路綫;準備求救的通訊系統和標示。駕車時一旦覺得睏倦就要儘快找適當的地點停下休息。
今年溫哥華紀錄得零下 15 度的低溫,亦有年長人士在屋外凍斃的報導。低溫加上寒風吹襲,如果衣服潮濕,失熱更快。 人類的正常體溫是攝氏 36.8 度,上升或下跌超過一度都會影響身體的正常運作。 當體溫下降一至兩度達到攝氏 35 至 36 度時,就會開始全身發抖,四肢的血管收縮,皮膚變得雞皮疙瘩;身體試圖產生熱能和減少熱力流失。 手腳覺得麻痹和肌肉開始失控,呼吸變得緊促。 如果體溫繼續下降至 33 至 35 度,渾身顫抖加劇,肌肉和動作再難以協調,變得緩慢和笨拙。 病人雖然是清醒,但開始覺得頭腦昏亂。 皮膚表層血管收縮,面色變得蒼白,嘴唇,耳朵和指尖都變得淤藍。 當體溫下降至攝氏 32 度以下,顫抖反而會停止,但思考,記憶,和語言能力都會出現困難。手腳的動作再不能夠控制,如果起來行動就會很容易絆倒;内臟功能亦開始停頓。 體溫下降至攝氏 30 度以下時皮膚會變得淤藍腫脹,再不能夠起來走動,而且會做出一些怪異行爲,例如自己將頭部埋藏在縫隙之内,而且逐漸陷入昏迷,心跳和呼吸變得緩慢,内臟功能喪失。嚴重的個案,心跳變得紊亂,病人陷入休克狀態而致死亡。 在低溫水中遇溺,尤其是兒童,心跳和呼吸會迅速減慢至近乎動物冬眠狀態,而且腦細胞在低溫下可以承受較久的缺氧時間,如果能夠及時搶救,康復的機會反而比在正常溫度下遇溺稍勝。
預防低溫症狀出現,先要儘快離開寒冷的環境,找尋溫暖的地點避寒。 我在多倫多就讀時就以地鐵站作為避寒地點。 酗酒,吸毒和老年癡呆的人士,都有暴露在寒冷環境的危險。 加拿大政府須然設立了緊急的避寒居所,但仍然需要露宿者願意接受庇護,合作和遵守紀律。 在寒冷的天氣環境内,必需穿著適當的禦寒衣物。 棉質衣物容易吸水吸汗,一旦濕透便會失去禦寒作用。 人造纖維例如 GORE-TEX 和羊毛,保溫程度較好而且容易收乾。 20% 至 40% 的體溫可以經由頸部和頭部流失,所以要加上頸巾和帽覆蓋保護。 酒精會增加四肢的血液循環和擴張血管,做成身體發熱的感覺,如果脫去衣服,體溫揮發更快。 在冬季從事水上的活動或工作,必須穿上救生衣,一旦掉進水裡才能夠保持生命和等待救援。
救護低溫的病者,首先要搬移到溫暖的地點,將濕衣脫去,蓋上毯被。 但毯被只能夠保溫而不能提升身體的溫度,必須供應熱能才能提升體溫。 在野外可以用人體取暖,或飲用熱的甜飲品。 較嚴重的個案,必須送院救治。 不要揉捏手腳,以免冰冷和帶酸性的血液回歸心臟。 提升體溫要由内之外,在醫院内我們會給與加熱的氧氣,從不同的途徑輸送暖和的液體進入體内,例如經靜脈,食道,膀胱和腹腔輸液。 一個低溫的病人,即使心跳難以感覺,仍然需要等待體溫回復正常後才能決定是否已經死亡。

2009年1月1日星期四

2008 健康新聞回顧

2008/12/29

(一)沙門氏菌和李斯特菌的食物污染

2008 年不斷有食物污染的報導,美國發現蕃茄和辣椒受到沙門氏菌污染,導致 1400 多人感染發病,幸而大部份個案都只是腹瀉,嘔吐,肚痛和發燒。 沖洗蔬菜並不足以去除細菌,用洗潔精浸泡亦未必有效,而且殘餘的洗潔精並不適宜食用。 最安全的消毒方法是將蔬菜徹底煮熟。 生肉,牛奶產品,蛋和海產亦可能受到沙門氏菌污染,如果將污染的食品和其他食物一併存放,就會容許病菌傳播。
加拿大的楓葉食品公司,一些凍肉產品亦被李斯特菌污染。李斯特菌普遍存活在週遭環境之内,必須採取嚴格的清潔消毒程序,才能避免肉類產品受到污染。 調查結果發現病源是來自多倫多一間廠房的切肉機,内部藏有細菌,必須將機器拆卸開來才能夠清洗消毒。 一般經食物傳播的細菌,主要症狀都是因爲腸胃受到侵襲。 李斯特菌卻會侵入血液,經血液傳播和影響中央神經系統;特別會侵襲孕婦,初生嬰兒和幼兒,年長人士和免疫功能不足的病人。 一種能夠清除李斯特菌的病毒噴劑,已經研製成功。 選擇即食的凍肉產品,仍然需要信賴生産的公司能夠採取適當的安全措施,和政府的監管。 徹底煮熟仍然是最有效的消毒方法。 購買肉食時要確定熱的熟食保存在攝氏 63 度以上,冷凍的食品則需要保存在攝氏 4 度以下。 預備食物之前必需將雙手洗乾淨。

(二)三聚氰氨的污染和雙酚 A 的爭論

今年最受華人關注的食物污染事件, 是中國三鹿牌嬰兒奶粉滲入了三聚氰氨。 2007 年美國已經發現一些寵物飼料内的蛋白粉含有三聚氰氨,導致寵物生病和死亡。 中國衛生署估計有近 30 萬個兒童受到影響,6 個嬰兒死亡。 嬰兒飲用含有三聚氰氨的奶, 可以導致腎結石, 如果阻塞泌尿道而無法排尿,可以導致腎臟衰竭,發炎, 甚至死亡;目前尚未有妥善的方法為嬰兒去除結石。 除卻三鹿公司的奶粉之外,伊利和蒙牛集團生産的牛奶產品,亦曾經有部份含有超過法定上限一百萬份之 2.5 的三聚氰氨。 影響所及,在本地銷售的 Mr. Brown 三合一咖啡和一些進口的夾心餅乾,亦可能受到三聚氰氨污染。 據報導中國的牛奶業容許個別奶農畜養牛隻,定期將乳牛帶到牛奶收集站擠取牛奶。 本地的牛奶牧場全部都受到政府監管,可以穩定牛奶的生産量和價格。 平均一個牧場飼養 50 頭乳牛,每年生産約 326,000 公升的牛奶。 一旦發現有瘋牛症或口蹄症,全部牛隻都要消毀,不能流入食物市場。
另外一個備受爭議的話題是一種塑膠添加化學物品雙酚 A ( Bisphenol A) 的安全性。雙酚 A 可以用來製造嬰兒奶瓶和水樽,令到產品更加堅固耐用,目前並沒有規限使用雙酚 A。 有些科學家認爲雙酚 A 可能對身體有害, 影響大腦,前列腺,幼兒的心智和行爲,但動物的實驗並沒有確切的證據。 美國的 FDA 將會在 2009 年二月發表進一步的指引。

(三)關於心臟血管疾病的健康新聞

今年三月份發表的一份報導,每天服食一種降膽固醇藥物 Rosuvastatn 20 毫克,兩年後血液内的低密度脂肪蛋白 LDL 和 C 反應蛋白 CRP 都大幅下降。 CRP 和 LDL 下降,心臟病發,中風, 和因心臟血管疾病死亡的機會亦隨之減低。 即使心臟病風險並不列入高危的人士亦同樣受惠,但服藥的一組之中,糖尿病的趨勢卻略有增加。 另一家藥廠試驗的一種新藥 Vytorin,綜合了兩種降膽固醇藥物,須然有效地降低膽固醇,但防止血管粥狀硬化的效能與單獨服用 Statin 成份的藥物並沒有多大的分別。 控制膽固醇可以減少心臟病發的風險, 如果 CRP 偏高,更應儘早開始服用 Statin 類的藥物。
另一份報導,選擇 80 歲以上的老人家作爲實驗對象,發覺在兩年内如果能夠改善高血壓;心臟衰竭,中風和死亡率亦隨著下降。 所以醫生不能夠因年紀老邁而不給與老人家適當的藥物,手術和醫療器材。
糖尿病二型,以往的治療目標是將血糖降低至近於 6,糖化血紅素低於 7.0。 實驗顯示 60 歲以上,或有其他長期疾病,和身體較弱的糖尿病患者,血糖降至太低反而會增加心臟病發和中風的機會。 血糖只需要維持在 6 至 8 之間,但要兼顧血壓和血脂肪的控制。 即使體重不算太高,但如果男性腰圍超過 40 吋,女性超過 35 吋,心臟病發,中風,甚至死亡的機會亦會大幅增加。 腰圍每增加 2 吋,風險就會上升超過 10%。 所以要維持健康,必須節制飲食,多做運動和減輕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