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8日星期三

慢性阻塞性肺病

2010/05/03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種長期持續惡化的呼吸道疾病。 在空氣污染﹑人多擠迫﹑仍然時尚吸煙的地區﹑發病率有不斷上升的趨勢。 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在未來的 10 年期間﹐慢性阻塞性肺病將會躍升至全球最常見疾病的第五位﹐成為繼心臟病和癌症之後的第三號殺手。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特徵是呼吸不暢順﹐吸氣和呼氣都感覺到阻塞。 症狀包括長期哮喘﹑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 病人的旁支氣管變得陜窄﹐空氣難以進出肺部﹐而且肺部組織受到破壞﹐缺乏膨脹和收縮的彈性﹐與及逐漸纖維硬化﹐再不能夠吸納氧氣。
如果在過去數年間﹐每年 3 個月以上﹐每天都出現痰多咳嗽的症狀﹔而且在患上傷風感冒症狀時﹐咳嗽變得更加頻密﹐進行一些日常生活的基本活動亦覺得氣促﹐晚間或運動後氣喘加劇﹐加上有吸煙的習慣﹐可能已經患上這種肺病。 90% 患上長期阻塞性肺病的人士都曾經或繼續吸煙﹐吸煙刺激氣管和肺部的黏膜﹐導致發炎反應﹐逐漸破壞氣管和肺部的組織。 空氣污染亦有相同的害處﹐而且這兩個病因都會增加肺部出現癌症病變的機會。 2% 的個案是因為病人帶有一個有缺陷的遺傳基因﹐缺乏了一種保護氣管和肺部黏膜的蛋白分泌﹐以致肺部容易受到損害。 預防肺病必需戒除吸煙和減少空氣污染。
慢性阻塞性肺病可以分為 3 個階段﹕初期的病徵﹐病人如果要快速地登上一層梯級或斜坡﹐才會感覺到氣促。 中期的症狀是在平地上步行數分鐘或一百碼後要停止歇息﹐抒緩呼吸。 嚴重的症狀﹐病人再不能夠外出﹐即使穿著衣服和日常生活上的活動亦導致氣促。 患有肺病的人士﹐如果能夠在剛發病時妥善處理﹐可以防止病情惡化和減少入住醫院的需要﹐但許多病人卻忽視了自己身體的變動。 初期和中期的病人﹐在病情穩定的時候﹐呼吸可以維持暢順﹐睡得安穩﹐醒來後可以隨意進行日常的生活程序和做適量的運動﹐痰涎可以輕易吐出。 當發病時﹐呼吸會變得緊促﹐痰涎增加﹐變得濃稠和帶有顏色﹐情緒不安穩和感覺到非常困倦。 我們建議病人嘗試增加使用擴張氣管噴劑 Ventolin 的次數﹐每 4 至 6 小時吸 2 至 4 次噴劑。 如果症狀仍然末見好轉﹐就要開始服用抗生素和口服的類固醇。 若果病人出現缺氧的症狀﹐例如面色淤藍﹑頭暈﹑神智昏亂﹐氣促和胸口有壓迫感﹐就要儘快送院治療。 嚴重的呼吸衰竭症狀﹐可能需要使用氧氣和機器輔助呼吸。
病情穩定的病人﹐通常要繼續使用吸入的噴霧或藥粉劑來控制症狀﹐但必須學懂正確的吸納和使用方法。 醫生﹐藥劑師和物理治療師都可以給與指導。
近年省政府著重於推行胸肺疾病的教育和康復計劃﹐在醫院內設立肺病康復治療部門﹐成員包括醫生﹑護士﹑物理和職業治療師﹐營養師和社工。 首先要鼓勵病人戒煙。在戒煙的初期﹐病人可能會感覺到不適﹐而且身體需要適應變動﹐醫生可以提供藥物輔助。 戒煙之後咳嗽和痰多的症狀都會顯著改善﹐而且可以減慢肺部呼吸功能衰退的速度。 戒煙五年後肺部功能會逐漸提升。
呼吸需要胸肺和橫隔膜的肌肉協調輔助﹐患有胸肺疾病的人士﹐呼吸消耗的能量可能比普通人高 10 倍。 若果病人營養不良﹐體重下降 10 磅以上﹐所有肌肉都會萎縮和變得軟弱。 肺部的呼吸量下降﹐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發病和死亡率都會增加。 我們建議病人少食多餐﹐減少腹部鼓脹。 選擇容易預備和容易吸收的營養食品﹐加上維他命添加劑。 病人要減少鹽﹑咖啡因﹑和其他刺激性的食品。 選擇食物可以參照加拿大食物指南。 運動可以幫助病人改善和維持日常生活上的活動功能﹐增加體能和自信﹐保持胸部和其他呼吸肌肉組織的能力﹐可以更有效地吸納氧氣。 運動更有助於控制體重﹐改善睡眠的質素和患病者的情緒﹐減少發病和住院的機會。 在家裡可以嘗試用一磅重的啞鈴或罐頭做舉重和擴張胸部的動作﹐與及按著桌面﹐從坐下至起立﹐到只是用腳尖觸地的重覆動作﹐循步漸進。

高山症

請踴躍捐款﹐資助青海玉樹縣地震救援和重建
中國和加拿大紅十字會捐款網頁

2010/04/26

青海玉樹縣在 4 月 14 日發生 7.1 級地震﹐造成多人死亡和受傷。 玉樹縣城位於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頭﹐平均海拔高度在 4200 米以上﹐而且天氣寒冷﹐搜救工作非常困難。 因為拯救行動不能夠耽擱﹔外來的工作人員沒有充足的時間適應﹐所以許多都出現了高山症狀。
高山症狀通常在海拔 2400 米以上才會出現﹐但一些身體健康的人士﹐到了海拔 1500 米高度已經感覺到不適﹔高山症最容易出現在急速攀升的爬山運動。 登山的速度﹐到達的高度﹐個人的體能訓練和適應程度﹐和不同的體質﹐是決定是否會出現高山症和症狀嚴重程度的主要原因。
沿海平地的氣壓是 760 毫米的水銀柱高度﹐但到了海拔 2500 米﹐就會下降至 560 毫米。 享利定律闡釋在常溫之下﹐溶解在液體內的氣體與在同一空間内和液體達到平衡的氣體壓力成正比例。 氣壓愈低﹐血液的含氧量相應下降。 長期在高地生活的人士﹐紅血球的數量會逐漸增加﹐ 增進血液傳遞氧氣的功能。 玉山縣地高而且天氣尚在雨雪之間﹐心肺負荷增加﹐而且手腳更容易凍傷。 患有長期疾病﹐例如營養不良﹑缺水﹑長期心肺疾病﹑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不足﹑和雷諾氏症狀的人士﹐更難適應高地的天氣和環境。
波音 767 客機在飛行時﹐通常會將機艙內的氣壓調教至與海拔 2100 米高度相仿﹐大部份人士都不會受到影響。 本地兩個著名的滑雪場地﹐Whister 和 Blackcomb , 都在海拔 2200 米之間。 一些特別敏感的人士﹐可能在海拔 2000 米高度出現症狀。 急性的高山症狀﹐通常在上山後 6 至 10 小時出現。 如果能夠逐漸適應﹐症狀會在一至兩天內退減﹐但亦可能會繼續惡化。 初期的症狀是頭痛﹑眩暈﹑頭腦昏亂﹑渾身乏力和覺得不適﹑噁心嘔吐﹑略為吃力的活動都會導致氣促和心跳加快﹑兼且可能出現流鼻血和手腳腫脹的現象。
嚴重的高山症狀﹐可能危及生命。 在 3000 米以上的高度﹐2% 人士會出現肺積水的症狀﹐症狀可能和患上氣管炎混淆﹐持續的乾咳﹑發燒﹑坐下亦覺得氣促﹐如果不能夠立即下山和開始治療﹐可能會惡化至心肺衰竭。 在海拔 2700 米的高度﹐1% 的人會出現腦水腫的症狀。 腦部因氧氣不足而導致血管膨脹﹐流入腦部的血量增加﹐微絲血管亦過度充血。 症狀包括劇烈的頭痛﹐止痛藥亦無效﹑走路搖擺不穩定和不能夠循著直線前進﹐手腳動作不協調﹑視力模糊﹑眼睛色膜的血管破裂﹑甚至半身癱瘓﹔必須儘快供應氧氣和運送至較低高度的營地救治。 如果症狀繼續惡化﹐可能陷入休克和死亡。 在登山之後﹐開始的 24 小時要避免過度的體能消耗﹐讓身體休息和逐漸適應。
預防高山症發生和惡化﹐必須瞭解高山症的症狀和及早預防。 攀山隊伍和救援團隊往往因為同伴的壓力﹐和擔心阻礙其他人的進程﹐強忍和勉強繼續攀升或留在高地上工作﹐以致出現嚴重的症狀。 治療高山症的首要目標﹐是要避免不必要的損害和死亡。 即使有輕微的症狀﹐亦要立即停止攀升。 如果休息後症狀沒有改善﹐就要下山回到較低的地段休息﹐復原後再嘗試攀爬。 在海拔 3000 米以上﹐必須遵從安全的戒律﹐可以挑戰高度爬高一些﹐但必須回到較低的地點紮營休息。 紮營點的高度每天不要上升超過 300 米。
許多要登高的人士都會預先服食 Acetazolamide 125 - 250mg, 每日兩次來預防和抒緩高山症狀﹐藥物的作用是增加血液的酸性﹐刺激呼吸神經中心﹔加快呼吸的頻率和深度﹐來吸納更多的氧氣。 紅血球從肺部攝取氧氣﹐在較酸性的環境﹐紅血球會比較容易釋放出吸納的氧氣﹐幫助需要氧氣的細胞組織。 亦都有嚼食古柯葉和銀杏葉來預防高山症的成功例子。 如果運送病人困難和需時﹐可以供應氧氣和將高山症患者放進一個圓桶型的塑膠袋 ( Gamow Bag ) 之內﹐再用腳泵將空氣輸入﹐相等於將病人移低 1500 米的海拔高度﹔與及容許時間將病人運送下山接受更徹底的治療。 青海玉樹縣災情嚴峻﹐救援人員都甘冒地震﹐種種意外﹐高山症和凍傷的危險﹐希望各位聽眾能夠踴躍捐輸﹐支持救災和重建。

2010年4月23日星期五

院內感染


2010/04/19

自從 3 月底 Nanaimo 地區醫院陸續出現腸道困難梭狀桿菌感染的案例﹐大部份屬於醫院內的感染﹐但亦有數宗來自社區。 醫院內的感染可能和清潔程序不足有關。 困難梭菌生長在低氧氣的環境﹐2 至 5% 的人腸道內帶有這種細菌﹐但因為有免疫功能的保護和受到其他正常細菌的壓抑﹐數量不多。 在醫院內居住超過兩週的病人﹐13% 會受到感染﹐如果居住超過四週﹐則增加至 50%。 帶菌者大部份都沒有症狀﹐ 但當病人接受抗生素治療之後﹐特別是氟哇諾胴和克林霉素﹐腸道內正常的細菌大量被消滅﹐而且因為病人的免疫能力下降﹐困難梭菌乘時大量繁殖。 在蘊釀期間﹐病人可能只有輕微的感冒和腸胃不適症狀﹐如果能夠及時停止抗生素﹐可能不會繼續惡化。 細菌繼續滋生﹐分泌毒素﹐就會出現發燒﹑噁心﹑腹痛和嚴重水瀉的症狀。 細菌進一步侵襲腸道演變成為偽膜性大腸炎﹐大腸失去吸收水份和蠕動的功能﹐做成阻塞和腸道腫脹﹐若果腸道穿破﹐就會出現腹腔炎﹐血液感染﹐ 和休克症狀。
困難梭菌感染的途徑是環境和器具被糞便污染。 再經手接觸傳至口。 控制的方法是適當的隔離﹐妥善的消毒﹐與及減少使用抗生素。 接觸病人後必須要洗手。
2007 年 BC 省發表的抗藥性微生物監察報告﹐顯示自 2002 年開始﹐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和抗藥性腸球菌的感染個案都大幅增加。 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 MRSA 以前主要在醫院內肆虐﹐因為病人免疫系統變得薄弱﹐而且因為有傷口﹐或治療需要插入喉管和插針輸液﹐讓細菌有途徑入侵。 但逐漸社區內亦出現 MRSA 的感染案例﹐尤其是經常注射毒品的人士﹐而細菌變得更具破壞力。 1/3 的人口都帶有普通的金黃葡萄球菌﹐通常不會有感染的症狀。 但如果皮膚破損﹐卻可能會從傷口入侵﹐導致發炎和貫膿。 醫院內經常使用高劑量的抗生素﹐而且可能超過一種﹐以致金黃葡萄球菌逐漸產生抗藥性﹐能夠抗衡青黴素和先鋒霉素。 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 MRSA 可以做成嚴重的感染﹐包括皮膚下的組織和肌肉﹐壞死性筋膜炎﹐與及經血液和淋巴腺擴散至肺部﹑心臟﹑骨骼和關節。 社區出現的 MRSA 更加危險﹐即使皮膚沒有破損亦可以經接觸而傳染。 能夠治療 MRSA 感染的藥物不多﹐萬古霉素需要經靜脈注射﹐早晚一劑﹐但亦開始有能夠對抗萬古霉素的金黃葡萄球菌出現﹔新的藥物 Linzolid 非常昂貴。 用肥皂和水﹐或酒精洗手都可以消滅手沾染上的細菌。 帶菌者可以嘗試用 Bactroban 2% 藥膏搽鼻腔與及稀釋的漂白水泡浴﹐連續五天﹐來消除細菌﹐份量是將半杯漂白水加進 1/4 浴缸的水。
抗萬古霉素的腸球菌 VRE﹐存活在消化道﹑腸和尿道﹐有高度的抗藥性。 健康正常的人士不會受影響。 醫院內的病人﹐因為免疫功能下降和受到抗生素影響﹐可能出現腸道和尿道感染﹐細菌更會侵入血液引發心內膜炎和敗血病。 VRE 亦出現在一些農場飼養的雞隻﹐可能亦是因為過度使用抗生素。 抗藥性的腸球菌 VRE 是糞便內的細菌﹐正常人接觸後亦可能成為帶菌者。感染 VRE 最大的風險是 VRE 可以將抗藥的基因傳遞給其他細菌﹐以致萬古霉素亦失去功效。
大部份超級細菌都來自醫院﹐所以醫院亦採取了多項預防措施﹐例如為入住醫院的病人作細菌篩檢﹐選擇來自其他護理院﹑接觸過或曾經受過 VRE 或 MRSA 感染的病人和其他高危人士﹐在鼻孔和肛門抽取細菌樣本。 將帶有病菌的病人隔離和使用特定的洗手間。 照顧病人的醫護人員和家屬都要穿著罩衫和經常洗手﹐避免沾染細菌。 最重要仍然是要改變使用抗生素的習慣﹐對症下藥。
本年初的一個報導﹐在 42 個願意接受檢查的醫生當中﹐有半數的領帶上帶有高度感染力的細菌和病毒。 長時間在醫院內工作的醫護人員﹐在工作期間應要更換上容易清洗和乾淨的工作制服。 醫院亦改用更有效的清潔劑﹐每天清潔容易碰觸的範圍兩次。

2010年4月11日星期日

空氣污染

2010/04/12

3 月 22 日香港受到南下的沙塵暴吹襲﹐空氣污染指數達到 500 的最高水平。幸而沙塵暴帶來的懸浮粒子體積較大﹐須然遮蔽天日﹐能見度偏低﹐但很快便沉降消失。 香港人煙稠密﹐地小車多﹐所以必須控制空氣污染才能夠確保民眾的健康。 香港的空氣污染指數幅度是由 0 至 500﹐0 - 50 對公眾不會有影響。 51 - 100 短期內亦不會有影響﹐但長期處於這個污染水平﹐可能會影響到健康狀況。 銅鑼灣和旺角區經常達到這個空氣水平。 101 - 200 已經超出能夠接受的安全指標﹐患有心臟病和呼吸道疾病的人士﹐病情可能惡化﹐其他人亦會稍感不適。 201 - 500 是嚴重的空氣污染程度﹐患有心臟病和呼吸道疾病的人士會明顯受到影響﹐引發症狀﹔正常人亦會出現眼睛痕癢不適﹑喉嚨痛﹑咳嗽﹑多痰和氣喘等症狀。 中國自從 2008 年開始亦採用近似的準則﹐監察 86 個主要城市的空氣質素。
本省用來量度空氣質素的水平略有不同﹐將空氣質素定為 1 至 10 度﹐度數越高影響身體健康的風險愈大。 1 - 3 度屬於低危﹐4 - 6 度是中度風險﹐7 - 10 度是高風險﹐很少會超過 10 度。 而一般市區內的指數﹐除卻上﹑下班繁忙時間之外﹐大多數徘徊在 3 度水平﹐只需要量力而為﹐可以安心在戶外進行活動和做運動。
受到空氣污染影響最大的包括患有長期呼吸道疾病的人士﹐例如哮喘﹐阻塞性肺病和肺癌。 如果污染程度增加﹐可能會引發哮喘﹑咳嗽﹑痰多﹑氣速﹑甚至缺氧的症狀。 心臟病患者﹐例如曾經心臟病發﹑有心絞痛症狀﹑心韻律不規則﹑與及心臟衰竭的人士﹐亦可能會因為空氣污染而病情惡化。
年幼的兒童﹐新陳代謝迅速﹐身體需要的氧氣量比例較成年人高﹐但免疫系統尚在成長的階段﹐空氣污染可能導致的損害亦比較大。 年長人士﹐心肺功能和免疫能力逐漸退減﹐對環境轉變的適應能力較為低﹐而且許多患有心肺疾病﹐空氣污染可能會使到長期病症惡化。 經常在戶外工作或運動的人士﹐接觸外界空氣的時間長而且體力消耗較大﹐如果空氣質素欠佳﹐身體自然會受到影響。
空氣污染影響健康﹐而最嚴重的人為空氣污染是抽煙﹑對自己和他人都會造成損害。 要減少室內的空氣污染﹐必須禁煙和戒煙。 如果外間空氣質素欠佳﹐高危的人士要減少外出和不要在戶外逗留太久﹐而且要避免過度體力消耗﹐減輕對氧氣的需求。 普通的手術口罩只能夠防止自己噴出的分泌物污染環境﹐如果要減少吸入污染空氣的懸浮微粒﹐就要配戴緊貼臉龐的呼吸過濾口罩﹐例如尺碼合適的 N95 類型口罩。
污染空氣的物質有氣體﹐和懸浮在空氣中的液體或固體微粒。 自然界的污染可以來自火山爆發﹑沙漠和乾干地區被刮起的風沙﹑山火冒出的濃煙﹑與及挖掘地面釋出的沼氣。 人為的空氣污染主要是因為使用不同燃料而產生廢氣﹐例如二氧化碳和氟氯碳化氣體。 大部份是來自汽車的排放﹑工業和生產能源所產生的廢氣﹑揮發的化學物質﹑油漆和各種噴霧﹑與及焚燒時產生的氣體。 污染空氣的懸浮粒子亦有 10% 是人為所致﹐通常是以微粒的大小作為區分。 直徑在 10 微米以下的微粒﹐可以直達肺部﹐刺激呼吸道和肺部的黏膜細胞組織。 2.5 微米以下的微粒﹐更可以穿透肺的氣泡進入微絲血管內的血液﹐擴散至身體其他部位。 較大的灰塵則會沉積在肺部﹔含有矽的微粒和石棉纖維﹐更加會侵入肺的氣囊之內﹐引致嚴重的發炎反應﹐做成永久的損害。
減少空氣污染﹐政府需要立例限制和監管工業和生產能源所排放出的廢氣﹐與及汽車的排放量。 每個人都可以幫助減少空氣污染﹐首先要戒煙﹑其次是儘量減少消耗能源。 冬奧進行期間﹐許多人都改用公共交通工具﹐成功地減少汽車擠塞的情況。 儘量減少獨自駕車﹐停車後儘快關掉引擎﹐選用節能汽車或混合動力車與及裝置氣體轉化器。除卻維護個人健康﹐減少空氣污染更加可以減少破壞臭氧層﹐保護生態環境。

2010年4月7日星期三

預防心臟血管疾病

2010/04/05

在過去的 10 年﹐加拿大肥胖人士的數目持續上升﹐兒童亦跟隨著同樣的趨勢。 身體質量指數 BMI 超過 24 已經是過重﹐如果超越 27 則屬於肥胖。 估計加拿大有 25% 的成年人身體質量指數超過 30﹐屬於病態的肥胖。 肥胖人士較多會患上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心臟和血管疾病﹐肝病﹑乳癌﹑肝癌﹑大腸和前列腺癌。 近期統計數字更顯示有 41% 的成年人膽固醇過高。 人體需要少量的膽固醇幫助細胞生長﹐製造維他命 D 和 荷爾蒙。 好的膽固醇 HDL 可以減少心臟血管疾病的病變﹐但壞的膽固醇 LDL 和三酸甘油脂卻會導致血管栓塞。 膽固醇會隨著年歲而積聚。
大約 5% 的成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心臟血管疾病﹐到了 80 歲則增加至 28%。 改善生活習慣和及早治療﹐可以減少患上心臟血管疾病和中風的機會。 奉行健康的飲食習慣﹐每天都要做運動﹐保持有充足的睡眠﹑正常的體重﹑戒煙酒﹑調節血壓﹑血糖和膽固醇﹑減輕心理壓力﹑與及做定期檢查﹐都有助於減少發病。 如果能夠借助藥物將高血壓和高血脂降低至標準﹐心臟病發和中風導致的死亡率會下降 20%﹐而發病率則減少 44%。 自從開始量度高敏感度 C 反應蛋白 ( hsCRP ) 作為心臟病的指標之後﹐更加增加了診斷的可靠程度﹔但嚴重的感染﹐和發炎都可以導致 ( hsCRP ) 大幅上升。
阿斯匹靈 ASA﹐可以在心臟病猝發時候用來做急救﹔而患有心臟血管疾病﹐或屬於高風險的人士﹐都可以長期服用低劑量的 ( ASA )﹐防止血管突然栓塞。 阿斯匹靈可以防止血少板黏附在損毀的血管內壁之上﹐與及減少血少板凝聚成為血栓塊﹐有保護和防止血管栓塞的功能﹐每天服用的劑量是 81 至 162 mg。 長期服用阿斯匹靈可能會損害胃壁﹐甚至釀成胃潰瘍和出血性胃炎﹐增加流鼻血﹑碰撞疹傷和出血的機會。 須然血管栓塞做成的中風症狀可以減少﹐但出血性中風的機會卻會增加。 如果要動手術﹐最好停止服用 ASA 五天﹐但要衡量血管栓塞的風險。 如果身體健康﹐並沒有心臟血管疾病的風險﹔服食阿斯匹靈亦未必能夠防止發病。 即使患有糖尿病﹐但若果沒有其他心臟血管疾病的病變﹐服用阿斯匹靈亦不會減少心臟病發和中風的機會。 阿斯匹靈只可以減少男性心臟病猝發的風險﹐但對女性卻沒有足夠的保護作用。
服食可邁丁﹐同樣有防止血液凝結成為血栓塊的功能﹐但副作用更大﹐適用於上心房顫抖等心韻律不規則的症狀﹐和治療深層靜脈栓塞。 Omega 3 可以改善血脂的比例﹐保護血管內壁和擴張血管。 動物的實驗顯示 Omega 3 有預防心臟病發時出現心室纖顫類致命韻律的機會﹐可能減少心臟病發猝死的危險。
加拿大血脂過高的人數目亦相當多﹐20 歲至 39 歲的年青和壯年人士﹐27% 血脂偏高。 可能是基於社會的轉變﹐商業取代了農業﹐而機器亦取代了人力。 辦公室的工作﹐體力消耗有限﹐而且大部份人駕駛汽車代步。 青少年則將大部份課餘時間耽擱在電視和電腦之上﹐減少了戶外活動和運動。 要預防心臟血管疾病﹐必須傳達健康的理念﹐改變生活習慣﹐注意飲食和運動。
大部份北美洲的人士﹐在 25 至 55 歲期間﹐每年體重都會上升 1.5 磅﹐尤其是女性。 如果要維持正常的體重﹐必須節制飲食和多做運動。 女性的體重因為荷爾蒙的轉變﹐特別容易增加。 如果不願意節食而要維持體重適中﹐每天就要做 60 分鐘運動﹐不能間斷﹐而且要做中量至劇烈的運動﹐例如速行﹑跑步﹑登山﹑踏單車﹑健康舞或拉丁舞﹑使用運動器材﹑瑜珈和太極。 男性則只需要每天運動 30 分鐘。 可惜許多人運動後食量增加﹐而且因為覺得疲倦﹐其他時間活動量大幅下降。
如果身體不能夠負荷較為劇烈和長達一小時的運動。 要控制體重就必須要節食。 減少每一餐進食的份量﹐早餐可以多吃一點﹐午餐和晚餐則要減少份量。 參照加拿大食物指南的建議﹐以蔬菜﹐水果和殼麥為主﹐減少鹽﹑糖﹑和高能量的快餐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