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4日星期五

消化道病症 Digestive Tract (繁體)

2023/11/20 

() 消化道的運作 

人體的消化系統包括嘴唇開始到肛門的消化道,加上肝臟分泌的膽汁,胰臟的消化酶,幫助將食物分解,提取其中的營養,再將剩餘的渣滓排出。 食物從進入口腔開始,經咀嚼將食物咬碎,口腔分泌的唾液就開始將食物分解,然後吞嚥。 整個消化過程就自然繼續進行。 不同部位消化道的不如意肌肉收縮和蠕動,將食物推進。 食物在胃坑內會滯留 2  8 小時,經過胃的收縮絞扭,與及胃酸和酶素的分解作用,將蛋白質和脂肪消化,和將食物變成糜狀,再排入小腸。 胃壁神經更會產生饑餓和飽脹的感覺,提示進食的需要。 

胃將食物排空進入小腸,小腸是消化和吸收的最主要部份,初段的 12 指腸接受來自胰腺的消化酶和肝臟的膽汁,繼續將食物分解和消化,後兩段的空腸和回腸負責吸收脂肪和其他營養物質。 當大部份的營養成份都經過小腸吸收之後,剩下的部份就經腸道的蠕動進入大腸。 大腸主要負責將食物渣滓中的水份和電解質吸收,糞便形成固體狀。 大腸內的微生物分解和消化腸內的剩餘營養物質,而且可以生產維生素 K 正常的微生物組合有助於維持腸道的健康,但若果服食抗生素或因為感染而破壞平衡, 發炎反應增加黏液和水份分泌,就可能出現腹瀉。 

() 嘔吐症狀 

噁心嘔吐是我們急症部門經常要處理的症狀,近期有許多兒童和青年人出現症狀。 導致嘔吐的原因會因為年歲而變異。 兒童嘔吐通常是因為病毒或其他感染導致腸胃炎、食物不潔或過敏、飲食過量、咳嗽、和胃腸阻塞引發。 若果進食不久就開始嘔吐,通常是因為食物刺激、食得過量、或胃部不適例如有胃炎或潰瘍。 相隔數小時後開始的症狀,可能是病毒或細菌感染。 成年人引發嘔吐症狀的病因較多,需要詳細詢問病歷,排除頭部創傷、腦膜炎、腦部腫瘤、胃腸道阻塞、盲腸炎、腎絞痛、酗酒濫藥、或心理因素。 大麻有止嘔吐的功效,但過度吸服亦可以引發重覆的嘔吐症狀。 懷孕初期,亦有少數孕婦出現嚴重的嘔吐。  

治療嘔吐症狀,主要是排除嚴重的病因,例如小腸阻塞,必須儘快正,否則腸道可能壞死。 兒童則較容易出現缺水症狀,尤其是嘔吐加上腹瀉。 6 歲以下的兒童,若果嘔吐加上發燒,持續超過幾小時,排尿減少,就需要儘快找醫生診治。 在嘔吐期間,不要嘗試食用固體食物,逐漸少量補充水份,例如 Pedialyte 或稀釋的果汁和椰子水。 止嘔吐的藥物不適宜給與年幼的兒童,因為可能導致昏睡。  

() 幽門螺旋菌 

幽門螺旋菌存活在消化道內,而且經常侵襲胃壁的黏膜。 估計全球有 44% 的人受到感染,大部份人都沒有症狀,但少數會導致胃腸潰瘍。 螺旋形狀幫助細菌侵進胃壁,可以到胃壁黏膜分泌的黏液層保護,不會被胃酸或免疫細胞消滅。 許多人都在年幼時受到感染,在發展中國家,人多擠逼,衛生環境和食水供應欠佳,和多人感染的地區,細菌更容易傳播。 細菌通常是經接觸唾液、嘔吐物和糞便傳播。 少數受到感染的人士,幽門螺旋菌可以導致胃潰瘍。 症狀包括空腹時胃部不適、脹悶、體重無故下降、胃口欠佳和經常打嗝。 須然較少發生,但幽門螺旋菌感染會增加患上胃癌的風險。 除卻近似胃潰瘍的症狀,胃癌後期可能出現腹部脹痛、非常疲乏、體重驟降、和大便有血等變化。 

測試幽門螺旋菌可以在飲用尿素藥液前後量度呼出的碳酸氣濃度,測試血液或糞便的抗體和抗原。 若果不能夠確定症狀的成因,可以轉介給胃腸病專科醫生安排胃腸窺鏡。 沒有症狀或腸胃不受到影響的感染,因為胃壁沒有受到損害,不需要治療。 若果有胃炎或胃潰瘍的變化和症狀,綜合抗生素和抑壓胃酸分泌的藥物療程,可以幫助胃壁康復和減少患上胃癌的風險。 

() 腸激躁症狀 

腸激躁症狀是一種影響腸道功能和運作的病況,腸道的結構正常,並沒有明顯的損害或破壞。 症狀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困擾,但不會危害生命。 進食後會感覺脹悶不適,必須排便才能夠抒解。 其他症狀包括腹部經常感覺脹悶絞痛、排便習慣改變、經常有便意和感覺排便不清,可能出現腹瀉或便秘,部份人更會感覺疲乏和煩燥不適。 北美洲估計 20% 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腸激躁症狀。 診斷通常是經過詳細問症和檢查,和排除其他危險的病變。  

除卻例行的體檢,實驗室檢驗包括血液、糞便、幽門螺旋菌篩檢,醫生可能建議造影檢查,或轉介胃腸專科醫生做胃和大腸窺鏡檢查,排除發炎、潰瘍、和腫瘤等病變。 近年引入一個新的糞便測試 Calprotectin,可以顯示胃腸道內是否有發炎或感染的變化,有助於分辨腸激躁症和腸道炎症,例如克羅思病和潰瘍性結腸炎。 

腸激躁症狀並沒有簡單根治的方法,但可以幫助抒和減輕症狀,和避免引發症狀的因素。 改變飲食習慣,例如少食多餐,增加蔬果和軟性纖維,減少煙酒,高脂肪和刺激性食品。 輔導和運動幫助抒減壓力,服用調節胃腸功能的藥物。 在工作和家居環境中作出安排方便如廁。 

() 益生菌 

益生菌近年非常流行,有包含益生菌的食品,例如酸奶、泡菜、酸菜、豆豉、紅茶菌,與及益生菌添加劑。 常用的添加劑通常包括乳酸桿菌,雙歧桿菌、嗜熱鏈球菌、布拉氏酵母。 世界衛生組織對益生菌的定義是攝取適當份量,能夠促進身體健康的細菌和真菌。 益生元是另一種保健食品,多屬於水溶性纖維和多類,可以促進腸道內寄生的益生菌滋長,和壓抑有害的細菌。 

益生菌確定的功能包括預防和減少因為服用抗生素導致的腹瀉。 用來治療細菌或病毒感染導致的腸胃炎,益生菌有助於減輕症狀和加速痊癒。 益生菌可以減少有害細菌的數量和有保護作用。 未能確定的效能包括用於治療腸激躁症狀、兒童的長期濕疹和連珠菌感染。 兒童濕疹可能涉及身體免疫功能的過度反應。  

益生菌要能夠發揮功效,必需通過上消化道而不被胃酸、膽汁和消化酶分解。 只有少數益生菌能夠達到大腸,而且必需長期服用才能夠維持有效的菌株數量。 購買益生菌不一定需要選擇名牌,每天服用的份量要因應病情需要。 兒童每天需要約  10 bill CFU, 成年人雙倍。 部份人服用後可能感覺輕微脹悶和增加排氣。

消化道病症 Digestive Tract (简体)

2023/11/20 

(一) 消化道的运作 

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嘴唇开始到肛门的消化道,加上肝脏分泌的胆汁,胰脏的消化酶,帮助将食物分解,提取其中的营养,再将剩余的渣滓排出。 食物从进入口腔开始,经咀嚼将食物咬碎,口腔分泌的唾液就开始将食物分解,然后吞咽。 整个消化过程就自然继续进行。 不同部位消化道的不如意肌肉收缩和蠕动,将食物推进。 食物在胃坑内会滞留 2 至 8 小时,经过胃的收缩绞扭,与及胃酸和酶素的分解作用,将蛋白质和脂肪消化,和将食物变成糜状,再排入小肠。 胃壁神经更会产生饥饿和饱胀的感觉,提示进食的需要。 

胃将食物排空进入小肠,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最主要部分,初段的 12 指肠接受来自胰腺的消化酶和肝脏的胆汁,继续将食物分解和消化,后两段的空肠和回肠负责吸收脂肪和其他营养物质。 当大部分的营养成分都经过小肠吸收之后,剩下的部分就经肠道的蠕动进入大肠。 大肠主要负责将食物渣滓中的水分和电解质吸收,粪便形成固体状。 大肠内的微生物分解和消化肠内的剩余营养物质,而且可以生产维生素 K。 正常的微生物组合有助于维持肠道的健康,但若果服食抗生素或因为感染而破坏平衡, 发炎反应增加黏液和水分分泌,就可能出现腹泻。 

(二) 呕吐症状 

噁心呕吐是我们急症部门经常要处理的症状,近期有许多儿童和青年人出现症状。 导致呕吐的原因会因为年岁而变异。 儿童呕吐通常是因为病毒或其他感染导致肠胃炎、食物不洁或过敏、饮食过量、咳嗽、和胃肠阻塞引发。 若果进食不久就开始呕吐,通常是因为食物刺激、食得过量、或胃部不适例如有胃炎或溃疡。 相隔数小时后开始的症状,可能是病毒或细菌感染。 成年人引发呕吐症状的病因较多,需要详细询问病历,排除头部创伤、脑膜炎、脑部肿瘤、胃肠道阻塞、盲肠炎、肾绞痛、酗酒滥药、或心理因素。 大麻有止呕吐的功效,但过度吸服亦可以引发重覆的呕吐症状。 怀孕初期,亦有少数孕妇出现严重的呕吐。 

治疗呕吐症状,主要是排除严重的病因,例如小肠阻塞,必须尽快正,否则肠道可能坏死。 儿童则较容易出现缺水症状,尤其是呕吐加上腹泻。 6 岁以下的儿童,若果呕吐加上发烧,持续超过几小时,排尿减少,就需要尽快找医生诊治。 在呕吐期间,不要尝试食用固体食物,逐渐少量补充水分,例如 Pedialyte 或稀释的果汁和椰子水。 止呕吐的药物不适宜给与年幼的儿童,因为可能导致昏睡。 

(三) 幽门螺旋菌 

幽门螺旋菌存活在消化道内,而且经常侵袭胃壁的黏膜。 估计全球有 44% 的人受到感染,大部分人都没有症状,但少数会导致胃肠溃疡。 螺旋形状帮助细菌侵进胃壁,可以到胃壁黏膜分泌的黏液层保护,不会被胃酸或免疫细胞消灭。 许多人都在年幼时受到感染,在发展中国家,人多挤逼,卫生环境和食水供应欠佳,和多人感染的地区,细菌更容易传播。 细菌通常是经接触唾液、呕吐物和粪便传播。 少数受到感染的人士,幽门螺旋菌可以导致胃溃疡。 症状包括空腹时胃部不适、胀闷、体重无故下降、胃口欠佳和经常打嗝。 须然较少发生,但幽门螺旋菌感染会增加患上胃癌的风险。 除却近似胃溃疡的症状,胃癌后期可能出现腹部胀痛、非常疲乏、体重骤降、和大便有血等变化。 

测试幽门螺旋菌可以在饮用尿素药液前后量度呼出的碳酸气浓度,测试血液或粪便的抗体和抗原。 若果不能够确定症状的成因,可以转介给胃肠病专科医生安排胃肠窥镜。 没有症状或肠胃不受到影响的感染,因为胃壁没有受到损害,不需要治疗。 若果有胃炎或胃溃疡的变化和症状,综合抗生素和抑压胃酸分泌的药物疗程,可以帮助胃壁康复和减少患上胃癌的风险。 

(四) 肠激躁症状 

肠激躁症状是一种影响肠道功能和运作的病况,肠道的结构正常,并没有明显的损害或破坏。 症状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困扰,但不会危害生命。 进食后会感觉胀闷不适,必须排便才能够抒解。 其他症状包括腹部经常感觉胀闷绞痛、排便习惯改变、经常有便意和感觉排便不清,可能出现腹泻或便秘,部分人更会感觉疲乏和烦燥不适。 北美洲估计 20% 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肠激躁症状。 诊断通常是经过详细问症和检查,和排除其他危险的病变。 

除却例行的体检,实验室检验包括血液、粪便、幽门螺旋菌筛检,医生可能建议造影检查,或转介胃肠专科医生做胃和大肠窥镜检查,排除发炎、溃疡、和肿瘤等病变。 近年引入一个新的粪便测试 Calprotectin,可以显示胃肠道内是否有发炎或感染的变化,有助于分辨肠激躁症和肠道炎症,例如克罗思病和溃疡性结肠炎。 

肠激躁症状并没有简单根治的方法,但可以帮助抒和减轻症状,和避免引发症状的因素。 改变饮食习惯,例如少食多餐,增加蔬果和软性纤维,减少烟酒,高脂肪和刺激性食品。 辅导和运动帮助抒减压力,服用调节胃肠功能的药物。 在工作和家居环境中作出安排方便如厕。 

(五) 益生菌 

益生菌近年非常流行,有包含益生菌的食品,例如酸奶、泡菜、酸菜、豆豉、紅茶菌,與及益生菌添加劑。 常用的添加劑通常包括乳酸桿菌,雙歧桿菌、嗜熱鏈球菌、布拉氏酵母。 世界衛生組織對益生菌的定義是攝取適當份量,能夠促進身體健康的細菌和真菌。 益生元是另一種保健食品,多屬於水溶性纖維和多類,可以促進腸道內寄生的益生菌滋長,和壓抑有害的細菌。 

益生菌確定的功能包括預防和減少因為服用抗生素導致的腹瀉。 用來治療細菌或病毒感染導致的腸胃炎,益生菌有助於減輕症狀和加速痊癒。 益生菌可以減少有害細菌的數量和有保護作用。 未能確定的效能包括用於治療腸激躁症狀、兒童的長期濕疹和連珠菌感染。 兒童濕疹可能涉及身體免疫功能的過度反應。 

益生菌要能夠發揮功效,必需通過上消化道而不被胃酸、膽汁和消化酶分解。 只有少數益生菌能夠達到大腸,而且必需長期服用才能夠維持有效的菌株數量。 購買益生菌不一定需要選擇名牌,每天服用的份量要因應病情需要。 兒童每天需要約  10 bill CFU, 成年人雙倍。 部份人服用後可能感覺輕微脹悶和增加排氣。

2023年11月17日星期五

傷口感染 Wound Infection (繁體)

 2023/11/13 

() 傷口護理 

傷口例如表面割破或刮傷,通常可以在家護理,大部份都會逐漸癒合。 減少傷口被細菌入侵感染,需要妥善清理傷口。 若果傷口沒有持續出血,先用乾淨的水沖洗傷口,再用肥皂和溫水清潔傷口週邊皮膚,等待水份揮發後,再搽上消毒藥膏和用紗布或消毒貼覆蓋。 在外間沒有乾淨水供應,可以用清潔液清理傷口旁邊的皮膚。 近年醫院和診所很少用雙氧水或碘酒類消毒液來清潔傷口,因為會刺激傷口和損害皮膚組織,通常都採用生理鹽水沖洗傷口。 若果傷口持續出血,就要局部按壓止血和考慮是否需要修補傷口。 若果已經超過 10 年沒有接種破傷風疫苗加強劑,儘快找醫生補種。 小傷口要每天清理一次,結痂後不一定需要覆蓋,不要將痂刮除。 

一般小傷口都會自動癒合,但若果發現傷口惡化,感覺疼痛、週邊皮膚變得溫熱、紅腫、傷口有分泌物滲出和發出異味、傷口旁紅腫以外還有上行的紅線,顯示淋巴組織出現感染、 感覺渾身不適、發燒發冷、有噁心嘔吐的感覺,都需要儘快到急症室或急症診所診治。 手術後切口亦需要注意是否有發炎感染的變化。 部份傷口可能需要清理、修補、將膿液釋出,與及開始抗生素治療。 

() 傷口感染 

妥善的傷口護理,可以減少發炎感染的機會。 若果傷口較大和深,邊參差不齊,可能有污垢或異物進入傷口,被骯髒、銹蝕或污染的物件刺入、動物或其他人咬傷、持續出血都需要專業護理。 頭、臉、手、腳的傷口,需要考慮會否影響外觀和運作功能,可能需要縫針修補,改善傷口和止血。 較為高危的人士,例如患有糖尿病、血液循環有障礙、免疫功能不足或被藥物壓抑、年長人士和幼兒、營養不良、和臥床不動的病人,都較容易會出現傷口感染。  

一位患有嚴重糖尿病的病人,經常抗拒服藥和注射胰島素,空腹血 >15 mmol/L 因為小腿側皮膚痕癢,經常抓癢以致皮膚破損。 自己選用一些驅風藥油搽擦,再浸泡熱水。 小腿變得紅腫疼痛和發高燒,而且呈現壞死變化。 因為拒絕手術治療,出現膿毒症以致器官衰竭而不治。 

近年注射毒品的人數持續增加,因為使用不潔的針具和藥物,經常導致細菌和病毒感染。 除卻局部的深層皮膚感染和貫膿,細菌更會經淋巴組織和血液擴散,引發其他部位和器官的感染。 骨髓炎是骨骼的嚴重感染,局部紅腫和疼痛,加上發燒和感覺不適。 治療需要長時間的抗生素療程,部份需要手術清理。 

() 壞死性筋膜炎 

壞死性筋膜炎是非常嚴重的急性感染,又稱為食肉菌感染,幸而並不常見。 細菌感染擴散到皮膚深處的筋膜內層組織。 食肉菌並不是單一種細菌,但最常見是 A 組鏈球菌,其他細菌,例如創傷孤菌、金黃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都可以引發症狀。 細菌通常經過皮膚的傷口,例如切或刮傷、穿刺、燒傷、蟲咬、或手術切口入侵。 創傷孤菌可能經過腸道感染引發症狀。 壞死性筋膜炎很少會人傳人,接觸病人只需要戴上手套預防。 

壞死性筋膜炎的患者,受感染的部位會變得紅腫和灼熱,而且迅速上行擴散。 皮膚可能出現潰瘍、水泡或瘀黑斑,兼且感覺劇烈疼痛。 病人會感覺非常不適、發燒、發冷、噁心嘔吐和睏倦。 病徵通常再皮膚破損後數小時就出現,沿著筋膜層空間漫延,破壞週邊組織和導致血液感染。 肢體可能會壞死,控制不及可能致命。 

危急感染需要立即開始適當高劑量抗生素治療。 阻止感染擴散,通常需要接受外科手術,清理壞死組織,或截肢。 感染經血液擴散可能導致器官衰竭和休克,死亡率高達 1/3 預防嚴重皮膚感染方法是妥善清理傷口,若果出現發炎感染變化,儘早開始治療。 

() 動物咬傷 

加拿大被動物咬傷個案,通常來自畜養寵物,或野外松鼠、狸貓。 非洲和東南亞,許多人被蛇咬傷。 毒蛇噬咬會注入毒液,若果不能夠及時注射解毒血清,肢體可能嚴重受損,甚至需要截肢。 毒液和感染更可能會致命。 

成年人被狗咬,通常是肢體受傷,兒童卻可能傷及頭部和頸部。 噬咬可能傷及肌肉筋骨,和做成較大瘀傷。 基本護理是妥善清洗傷口和包紮。 因為狗咬感染率若為 15  20%,免疫功能不足的傷者,若果傷口較深和影響較大範圍,建議服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觀察數天後若果沒有感染的徵狀,可以修補傷口。 

貓咬損傷表面看來並不嚴重,但因為貓的牙齒非常鋒利,咬在手部可能深入筋骨和關節。 貓的口腔藏有許多細菌,傷口的感染率達到 50% 以上。 除卻清洗傷口,醫生會建議服用預防感染的抗生素,觀察和跟進確定細菌不會導致感染。 被貓抓傷亦可能導致細菌或病毒入侵,必需妥善清理傷口和觀察是否有發炎感染的變化。 

所有動物噬咬都必需預防破傷風感染,若果不肯定接種疫苗的時間或已經超過 10 就需要補加接種。 加拿大瘋狗症的個案並不常見,近來致命的個案都是因為蝙蝠導致感染。 

() 血液和體液污染 

醫護人員或其他人工作期間或偶然不慎,被針刺傷或接觸到血液或體液,都會擔心被病毒或細菌感染。 醫護人員通常都會做好基本的禦防,配戴手套、口罩和眼罩。 處理針或其他尖銳器材時會特別小心。 若果在工作或社區意外被刺傷或沾染到血液或體液,就要評估感染的風險,決定是否要做進一步的檢驗和預防性治療 傷口和碰觸過部位都要妥善清洗,和將危險的物品清除。 

若果知道針或體液的來源,在情況許可下要求體液來源的人做乙型、丙型肝炎和愛滋病篩查 若果無法找出來源,就需要考慮暴露的性質和受到感染的風險。 可能帶有病毒的體液包括血液、脊髓液、內臟器官組織和浸潤的液體 (保存移殖或切除的器官組織)、母乳、精液和陰道分泌。 糞便、嘔吐物、口水、鼻涕和痰很少會導致愛滋病感染。 沒有血液的棄置針筒和針,果不在濫藥的地區發現,並不屬於高危。 若果刺入皮下,接觸的部位有破損或傷口,感染的機會就會比較高。 

高風險的接觸,儘快到急症室或診所接受評估和做基本的血液測試,醫生會決定是否需要立即開始抗愛滋病和肝炎的療程。 急症室都配備有首五天預防愛滋病的療程,餘下的 23 天療程,會安排到醫院的藥房索取。 完成治療之後,可以再驗血測試確定沒有受到感染。

伤口感染 Wound Infection (简体)

2023/11/13 

(一) 伤口护理 

伤口例如表面割破或刮伤,通常可以在家护理,大部分都会逐渐愈合。 减少伤口被细菌入侵感染,需要妥善清理伤口。 若果伤口没有持续出血,先用干净的水冲洗伤口,再用肥皂和温水清洁伤口周边皮肤,等待水分挥发后,再搽上消毒药膏和用纱布或消毒贴覆盖。 在外间没有干净水供应,可以用清洁液清理伤口旁边的皮肤。 近年医院和诊所很少用双氧水或碘酒类消毒液来清洁伤口,因为会刺激伤口和损害皮肤组织,通常都采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 若果伤口持续出血,就要局部按压止血和考虑是否需要修补伤口。 若果已经超过 10 年没有接种破伤风疫苗加强剂,尽快找医生补种。 小伤口要每天清理一次,结痂后不一定需要覆盖,不要将痂刮除。 

一般小伤口都会自动愈合,但若果发现伤口恶化,感觉疼痛、周边皮肤变得温热、红肿、伤口有分泌物渗出和发出异味、伤口旁红肿以外还有上行的红线,显示淋巴组织出现感染、 感觉浑身不适、发烧发冷、有噁心呕吐的感觉,都需要尽快到急症室或急症诊所诊治。 手术后切口亦需要注意是否有发炎感染的变化。 部分伤口可能需要清理、修补、将脓液释出,与及开始抗生素治疗。 

(二) 伤口感染 

妥善的伤口护理,可以减少发炎感染的机会。 若果伤口较大和深,边参差不齐,可能有污垢或异物进入伤口,被肮脏、锈蚀或污染的物件刺入、动物或其他人咬伤、持续出血都需要专业护理。 头、脸、手、脚的伤口,需要考虑会否影响外观和运作功能,可能需要缝针修补,改善伤口和止血。 较为高危的人士,例如患有糖尿病、血液循环有障碍、免疫功能不足或被药物压抑、年长人士和幼儿、营养不良、和卧床不动的病人,都较容易会出现伤口感染。 

一位患有严重糖尿病的病人,经常抗拒服药和注射胰岛素,空腹血糖 >15 mmol/L。 因为小腿侧皮肤痕痒,经常抓痒以致皮肤破损。 自己选用一些驱风药油搽擦,再浸泡热水。 小腿变得红肿疼痛和发高烧,而且呈现坏死变化。 因为拒绝手术治疗,出现脓毒症以致器官衰竭而不治。 

近年注射毒品的人数持续增加,因为使用不洁的针具和药物,经常导致细菌和病毒感染。 除却局部的深层皮肤感染和贯脓,细菌更会经淋巴组织和血液扩散,引发其他部位和器官的感染。 骨髓炎是骨骼的严重感染,局部红肿和疼痛,加上发烧和感觉不适。 治疗需要长时间的抗生素疗程,部分需要手术清理。 

(三) 坏死性筋膜炎 

坏死性筋膜炎是非常严重的急性感染,又称为食肉菌感染,幸而并不常见。 细菌感染扩散到皮肤深处的筋膜内层组织。 食肉菌并不是单一种细菌,但最常见是 A 组链球菌,其他细菌,例如创伤孤菌、金黄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都可以引发症状。 细菌通常经过皮肤的伤口,例如切或刮伤、穿刺、烧伤、虫咬、或手术切口入侵。 创伤孤菌可能经过肠道感染引发症状。 坏死性筋膜炎很少会人传人,接触病人只需要戴上手套预防。 

坏死性筋膜炎的患者,受感染的部位会变得红肿和灼热,而且迅速上行扩散。 皮肤可能出现溃疡、水泡或瘀黑斑,兼且感觉剧烈疼痛。 病人会感觉非常不适、发烧、发冷、噁心呕吐和困倦。 病征通常再皮肤破损后数小时就出现,沿着筋膜层空间漫延,破坏周边组织和导致血液感染。 肢体可能会坏死,控制不及可能致命。 

危急感染需要立即开始适当高剂量抗生素治疗。 阻止感染扩散,通常需要接受外科手术,清理坏死组织,或截肢。 感染经血液扩散可能导致器官衰竭和休克,死亡率高达 1/3。 预防严重皮肤感染方法是妥善清理伤口,若果出现发炎感染变化,尽早开始治疗。

(四) 动物咬伤 

加拿大被动物咬伤个案,通常来自畜养宠物,或野外松鼠、狸猫。 非洲和东南亚,许多人被蛇咬伤。 毒蛇噬咬会注入毒液,若果不能够及时注射解毒血清,肢体可能严重受损,甚至需要截肢。 毒液和感染更可能会致命。 

成年人被狗咬,通常是肢体受伤,儿童却可能伤及头部和颈部。 噬咬可能伤及肌肉筋骨,和做成较大瘀伤。 基本护理是妥善清洗伤口和包扎。 因为狗咬感染率若为 15 至 20%,免疫功能不足的伤者,若果伤口较深和影响较大范围,建议服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观察数天后若果没有感染的征状,可以修补伤口。 

猫咬损伤表面看来并不严重,但因为猫的牙齿非常锋利,咬在手部可能深入筋骨和关节。 猫的口腔藏有许多细菌,伤口的感染率达到 50% 以上。 除却清洗伤口,医生会建议服用预防感染的抗生素,观察和跟进确定细菌不会导致感染。 被猫抓伤亦可能导致细菌或病毒入侵,必需妥善清理伤口和观察是否有发炎感染的变化。 

所有动物噬咬都必需预防破伤风感染,若果不肯定接种疫苗的时间或已经超过 10 年就需要补加接种。 加拿大疯狗症的个案并不常见,近来致命的个案都是因为蝙蝠导致感染。 

(五) 血液和体液污染 

医护人员或其他人工作期间或偶然不慎,被针刺伤或接触到血液或体液,都会担心被病毒或细菌感染。 医护人员通常都会做好基本的御

防,配戴手套、口罩和眼罩。 处理针或其他尖锐器材时会特别小心。 若果在工作或社区意外被刺伤或沾染到血液或体液,就要评估感染的风险,决定是否要做进一步的检验和预防性治疗 伤口和碰触过部位都要妥善清洗,和将危险的物品清除。 

若果知道针或体液的来源,在情况许可下要求体液来源的人做乙型、丙型肝炎和爱滋病筛查 若果无法找出来源,就需要考虑暴露的性质和受到感染的风险。 可能带有病毒的体液包括血液、脊髓液、内脏器官组织和浸润的液体 (保存移殖或切除的器官组织)、母乳、精液和阴道分泌。 但粪便、呕吐物、口水、鼻涕和痰很少会导致爱滋病感染。 没有血液的弃置针筒和针,果不在滥药的地区发现,并不属于高危。 若果刺入皮下,接触的部位有破损或伤口,感染的机会就会比较高。

高风险的接触,尽快到急症室或诊所接受评估和做基本的血液测试,医生会决定是否需要立即开始抗爱滋病和肝炎的疗程。 急症室都配备有首五天预防爱滋病的疗程,余下的 23 天疗程,会安排到医院的药房索取。 完成治疗之后,可以再验血测试确定没有受到感染

2023年11月10日星期五

器官移植 Organ Donation & Transplant (繁體)

2023/11/06 

() 器官移植和捐贈 

加拿大有 4300 多人正在等待器官移植,註冊作為志願器官捐贈者的人數並不足夠。 腎臟移植的平均輪候時間是 3  5 年,在輪候期間需要依賴透析洗腎維持生命。 末期肝病和心臟衰竭的病人,移植的需要較為迫切,必需在數天或短期內找到適當的器官移植。 約半數的活人器官捐贈是來自親,因為捐贈一個腎或部份肝臟後仍然不會嚴重影響健康。 

除卻腦部尚未能夠移植,人體內多個器官和身體組織都可以捐贈給與有需要的病人,包括心臟、肝臟、腎臟、胰臟、肺和小腸等器官;眼角膜、主要骨骼、韌帶、皮膚、軟骨等細胞組織。 心臟和肺,必需在死亡後 4  6 小時內進行移植手術才能夠維持功能。 肝臟 12 小時、腎臟若果妥善保存,可以維持到 36 小時。 近年因為濫藥致命的人數上升,所以死捐贈器官的數目稍為增加。 肺部是最難移植的器官,因為許多捐贈者在生命末期都可能出現肺部感染,而且在移植過程中肺部可能受損,或肺部萎縮氣囊塌陷不能充氣。 

器官捐贈必需是個人意願和經近親同意才能夠在死後進行,亦需要經過兩位醫務人員鑑定是死於自然。 

()捐贈器官的程序 

90% 的加拿大人在訪問中都支持捐贈器官,但只有 1/3 人真正註冊和紀錄下捐贈的意願。 2022 年加拿大進行了 2936 宗移植手術,其中 80% 的器官來自死後捐贈。 加拿大不容許販賣器官,所有的移植器官都是來自志願捐贈者。 提取器官和移植的手術都包括在醫療保險提供的服務。 註冊死後捐贈器官,不能夠指定接受器官的受益病人,需要經過中央審查決定移植的需要和先後次序。 

註冊成為器官捐贈者的程序非常簡單,只需要上網花數分鐘時註冊,搜索 BC Transplant,填寫表格,包括醫療咭號碼、出生日期、名字、電郵、聯絡電話、和地址,簽署意願和同意書。 19 歲以下的志願者需要經父母或監護人同意。 沒有醫療咭號碼的捐贈者亦可以將表格下載,填寫妥當後郵寄到 BC Transplant 若果改變意願,亦可以再次填寫表格註冊不願意捐贈,或致電移植中心。 任何年歲的人都可以註冊成為器官或身體組織捐贈者,最年長的器官捐贈者是 92 歲,身體組織捐贈者 104 歲。 即使患有重病,仍然有部份器官或身體組織不會受到影響,除卻患有愛滋病或傳染病,和癌病擴散的病人。 部份病人會選擇死後將身體捐贈作為學術教授和研究的用途。 

() 移植器官配對 

器官移植必需妥善配對,才能夠減少排斥反應和維持移植後器官的運作功能。 根據染色體和基因的遺傳模式,父母親和兒女器官相互配合的機會是 50% 以上,兄弟姐妹的匹配率可能由零到 100%,例如同卵雙胞胎。 完全沒有血緣關係的捐贈器官能夠匹配的機會偏低。 最好的捐贈器官是同性別和完全匹配的器官。 

在進行移植之前,不論是活體或屍體的器官,都必需先做血液檢測來確定捐贈者和接受者的血液和身體組織類型。 血型測試包括 () ABO 血型分類,共有 ABAB  O 四種血型。 () 人類白細胞抗原,HLA 是身體細胞組織的遺傳特性,尤其是白血球細胞。 HLA 抗原若果能夠完全配合,排斥的機會就會減少。 附加的測試是接受器官者血液內是否有攻擊 HLA 抗原的抗體。 輸血、手術、流產、嚴重感染都可能產生異常的抗體。 異常的抗體可能損害捐贈的器官。 () 測試接受者血液內是否有對抗捐贈者細胞的抗體,若果抗體數量高就可能會損毀和排斥捐贈的器官。 

除卻遺傳基因的配合,接受器官者亦需要接受詳細檢查排除嚴重的心、肺疾病、癌病和感染症狀,衡量能否承受手術的壓力和可能引發的併發症狀。 

() 器官移植的利弊 

需要接受器官移植的病人,通常是因為身體的器官嚴重損壞和失去運作功能。 移植器官可以延長生命和改善生活質素,例如腎臟衰竭的病人,接受腎臟移植之後就不再需要定期做透析治療。接受眼角膜移植後就可以重見光明。 

當專科醫生經過詳細診斷後確定病人需要接受器官移植,就會將病人轉介到移植中心,並且進行配對篩檢和開始輪候。 移植的先後次序可能會因為病人的嚴重程度和配對的結果更改。 當輪候到該個病人時就必需準備隨時接受手術通知,因為提取的器官不能夠離開身體過久。一個捐贈者死後可以提供器官給與 8 位病人,而身體的不同組織更可以惠及更多的病人。 

任何手術都有存在的風險,包括醉、出血和發炎感染。 器官移植後亦可能會出現嚴重排斥反應,需要壓抑反應或再次移植。 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心臟、腎臟和肝臟移植的成功率都超過 90% 腎臟移植的成功率是 95% 移植手術最大的困難是在適當的時間找到適當的器官,所以有 20% 的移植器官是來自近親。  

近年有研究採用動物的器官移植給人類,但先要改變動物細胞的基因來配合人類的基因組合。 一些團體基於圍護動物和對人畜的安全置疑而作出反對。 

() 移植後的跟進治療 

接受器官移植後,即使手術成功,仍然有急性排斥的風險,通常會在移植後數天至兩至三個月內發生。 身體的免疫系統將植入器官辨認為外來物體,攻擊和排斥。 要減少排斥反應出現,捐贈的器官和接受移植者必需有適當匹配的血型和身體組織基因。 接受肺和心臟移植後,在 5 年內有半數以上出現後期的排斥症狀。  

為了減少排斥反應出現,接受器官移植後必須長期服用抗排斥的藥物來保護移植的器官,但抗排斥藥物會同時壓抑和削弱身體的免疫系統,增加身體受到病毒和細菌感染的機會。 接受肺部移植的人士,可能需要長期服用低量抗生素減少細菌感染的機會。 採取預防感染的安全措施,注射預防感染的疫苗、避免接觸有傳染症狀的病人、勤洗手、必須要到多人聚集的地方就要配戴口罩,和注意飲食衛生。 

長期服用抗排斥藥物的病人,在移植後數年間患上癌病的風險可能會增加 5%  6% 最常見是表層的皮膚癌、子宮頸和嘴唇的癌症病變;與及內在的淋巴癌,而且經常會侵襲神經系統。 病人接受器官移植後必須按時服藥減少排斥的機會,與及定期到移植中心接受篩檢,監察感染和癌症病變,與及藥物可能引發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