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26日星期四

補充營養

2009/03/23
服用維生素和其他營養素的潮流隨著時間轉變﹐以前流行的維生素 A C E﹐已經因為缺乏效能和過量所產生的副作用而被取締。 Omega 3 是現今最流行的營養素﹐因為實驗數據顯示 Omega 3 有保護心臟和血管的功能。 Omega 3 是一組不飽和脂肪酸﹐人體不能夠生產 Omega 3﹐必須從食物中攝取。 Omega 3 之中最有效的成份是從魚油中提取的 EPA 和 DHA﹔相反比較流行的亞麻子油所包含的 ALA﹐經人體吸收後只有 5% 可以轉化成為 EPA。 攝取 DHA 和 EPA﹐最理想的方法是進食多油的魚類和海產﹐其次是服用魚油丸。 三文魚﹑沙甸魚﹑鱒魚﹑青魚﹑蝦和蠔都有豐富的 Omega 3﹐水銀含量亦不會太多。 但馬鮫魚﹑鯊魚﹑劍魚和方頭魚的水銀含量則比較高﹐ 孕婦和兒童不宜進食。 甲基水銀屬於水溶化學物﹐大部份被魚肉吸納﹐魚油中的含量不會太高。
DHA 和 EPA 可以增添細胞表層的磷脂﹐有保護血管和心臟內壁﹐減少心率不調﹑降低血壓﹑減少血小板凝聚﹑穩定自主神經系統﹐和減低血液內三酸甘油脂的功能。 Omega 3 可以在任何時間服用﹐很少和其他藥物發生抵觸。 作為保健營養劑﹐每天服用 300 至 600 毫克的 DHA 和 EPA 已經足夠﹐相等於一粒魚油丸。 高風險的病人﹐用以減少心臟病猝發和中風的機會﹐每天服用的劑量是 900 至 1200 毫克﹐約兩粒的份量。 要治療高三酸甘油脂的症狀﹐就要每天服用 4 克相等於 6 至 7 粒魚油丸的數量。 加拿大食物指南﹐建議成年人每週最少進食 150 克的魚肉。
每日飲用 3 至 4 杯綠茶﹐有擴張心臟血管的功能。 綠茶內的兒茶素﹐有抗氧化的功效﹐減少細胞組織內的發炎反應﹐能夠保護血管內壁﹐減少血管出現硬化和栓塞的危險。 動物實驗中綠茶有降低膽固醇﹐改善膽固醇的比例﹐與及減低進食後血糖的升幅。 去年的報導﹐從觀察所得的數據﹐飲用咖啡亦有近似的功效﹐兼且可以增進體內胰島素的功能﹐改善患有二型糖尿病人士血糖的波動。 飲用黑茶亦有降低 C 反應蛋白﹐減少血小板凝聚的功能。 所以認為每天飲用茶或咖啡﹐可以減少中風的機會。
一個長達 13 年的研究數據顯示﹐每天飲用多過 2 杯茶或咖啡的人士﹐血管栓塞而導致中風的現象減少 21%。 即使已經患有心臟病或糖尿病的高風險人士﹐亦能夠發揮保護的作用。 但對於出血性的中風症狀 ( 俗稱爆血管 )﹐則並沒有影響。 如果喝茶或咖啡時加進大量的奶和糖﹐額外的熱能可能會抵消茶和咖啡的保護功能。
一杯茶的咖啡因含量約為 45 至 55 毫克﹐咖啡近 80 毫克﹐而且不會愈沖愈淡。 咖啡因有刺激大腦的亢奮作用﹐睡前 5 小時不要飲用﹔咖啡因亦可能會引發偏頭痛﹑腸胃不適﹑心跳加速﹑手顫和煩燥等症狀。 高量的咖啡因可能會壓抑造骨細胞的分化成長﹐增加骨質的流失量。 如果每天飲用的咖啡因量不超過 200 毫克﹐很少會造成損害﹐但孕婦﹑兒童和有腸胃病的人士則要酌量減少。
雖然維他命 A C E 的防癌和保護心臟功能已經被否定﹐但維他命 D 卻在近年備受推崇﹐皮膚受到紫外光 UVB 照射﹐就會生產維生素 D3。 維他命 D 幫助腸臟吸收食物中的鈣質﹐和幫助腎臟回收排出的鈣﹐調節血液內鈣和磷質的含量﹐保持骨骼的密度。 如果缺乏維他命 D﹐長期陽光不足﹐或患有肝腎病症﹐不能夠將維他命 D 轉化成為有效的成份﹐兒童就會出現軟骨症﹐而成年人骨質流失量增加﹐逐漸會導致骨質疏鬆和增加骨折的機會。 維他命 D 亦會影響免疫系統﹐增進白血球吞噬細胞的活動能力﹐調節免疫和抗癌的功能。
加拿大癌症協會建議成年人在秋冬季節缺乏陽光的日子﹐每天服用 1000 IU 的維他命 D﹐即 2 至 3 粒 400 IU 的維他命 D 丸。 因為發現補充維他命 D 可以減少患上大腸癌﹑乳癌﹑卵巢﹑前列腺和胰臟癌的機會。 維他命 D 能夠促使癌細胞加速死亡﹐可能是基於調節免疫系統和細胞基因的功能。 研究更顯示在陽光充足的地區﹐除卻皮膚癌外﹐其他癌症的發生率都比較低。 在夏天接受癌症手術和治療的人士﹐生存的機會稍勝於在冬天開始治療。 如果血液內維他命 D 的含量可以保持在 80 nmol/L 以上﹐罹患大腸癌的機會下降 72%。 陽光不會導致維他命 D 過多﹐因為身體會自動調節。 但是服用4 萬 IU 以上超高量的維他命 D﹐可以導致鈣質過多﹑高血壓﹑噁心嘔吐﹑多飲﹑多尿﹑痕癢﹑疲倦和腎臟衰竭的現象﹐如果身體同時間缺乏 Vitamin K , 可以導致軟組織鈣化。

2009年3月20日星期五

精神分裂症

2009/03/16
精神分裂症是一種嚴重的精神病症﹐多數在 20 至 30 歲期間發病。 主要的症狀是持續的幻覺﹐與現實不符的怪誕思想﹐懷疑受到迫害﹐以致行為和情緒都受到影響。 0.4% 至 0.6% 人口患有這種症狀。 近期一個患有精神病的中國移民﹐在旅遊巴士上斬殺一個青年人﹐以為是神的指示﹐需要消滅魔障﹐最後因為患有精神病的理由而獲判無罪﹐但需要長期接受監管和治療。 患有精神分裂症狀的人士犯上暴力罪案的機會比普通人高﹐但與酗酒和濫藥的人士相比則較低﹔而且往往會成為暴力的受害者。
要瞭解一個患有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心態﹐2001 年一部獲得奧斯卡金像獎的電影 “美麗心靈 ” 有非常細膩的描述。 一位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數學家﹐John Nash﹐長期受到幻覺支配﹐認為美國國防部要憑藉他的數學天份﹐在報章和雜誌上解讀一些用密碼撰寫的訊息﹐並且要定期匯報。 期間屢次感覺被人追殺﹐兼且荒廢了正常的學術工作。 當家人發現他的病況後﹐強迫他就醫﹐但他卻將藥物暗中棄置﹐因為擔心藥物會壓抑他的思想。 有一次當他為小兒子沐浴時特然病發而逕自離開﹐差點發生意外﹐所以妻子決定離開。 John Nash 幸而終於醒覺﹐接受電痙攣治療﹐並且憑藉決心壓抑幻覺﹐再從事研究﹐最後以平衡定點和搏奕論的學說﹐獲得諾貝爾獎的殊榮。 雖然病況不能夠根治﹐但卻可以充份控制﹐而且能夠重新投入社會和工作。
生理方面的病態﹐可以憑藉詳細的檢查來找出病源。 但診斷精神分裂症﹐則要倚賴病人﹑親屬﹑朋友和工作夥伴提供的資料﹐與及為病人做一個心理評估﹔並沒有其他的實驗室測試程序可以幫助確定診斷。 精神分裂症的症狀可以劃分為正面和負面兩種。 正面的症狀是基於病人將現實過度扭曲﹐出現幻覺﹑多疑﹑妄想﹑思想和行為的謬誤﹔負面的症狀是患病導致的結果﹐失去正常的工作和應變能力﹐思想內容貧乏﹑情緒淡漠﹑沒有歡欣的感覺﹐對週遭的人與事都缺乏興趣和動力。
治療精神分裂症主要是倚靠藥物和心理輔導﹔但要避免對病人構成壓力﹐或讓病人產生過度的倚賴。 傳統的精神病藥物已經有近 50 年的歷史﹐例如 CPZ 和 Haldol﹐作用是壓抑中央神經系統內多巴胺的協調作用﹐這些藥物可以減輕正面的症狀﹐但有許多不良的副作用。 新一代的藥物例如 Risperidone 和 Olanzaprine ( 得普樂 )﹐對兩類症狀都有幫助﹐副作用較輕﹔但新舊兩種藥物都會影響身體的代謝功能。
電痙攣治療法是在全身麻醉狀況下﹐用電流刺激腦部引起痙攣。 對於有自殺傾向和嚴重抑鬱症狀的病人﹐與及思想﹑情緒﹑言行完全失控﹐或呈現渾身僵硬不言不動的症狀﹐如果服用藥物和心理輔導都完全沒有進展﹐才會嘗試用電擊方法。 除卻為病人做心理輔導之外﹐家庭輔導亦非常重要﹐可以為家庭成員減壓和幫助他們瞭解病人的症狀和需要。
精神分裂症的病人許多都不願意接受治療和服藥﹐甚至認為是一種迫害﹐所以病況嚴重的病人﹐可能要強制入院治療。 但近年的趨勢是要減少用藥﹐鼓勵病人融入社會﹐與及安排長期的心理治療﹐改善病人的自信﹐認知能力和行為﹔並且要讓病人的朋友和親屬參與。
治療精神分裂症的藥物有許多副作用﹐尤其是傳統的一類﹐可以導致面部和四肢的肌肉抽搐和僵硬﹑手腳顫抖﹑動作遲鈍﹑口乾﹑頭暈﹑視力退減﹑與及性功能出現障礙。 近日備受關注的發現﹐是許多精神病患者都同時患有代謝症候群的症狀﹐包括腹部肥胖﹑HDL 膽固醇不足﹑三酸甘油脂﹑血糖和血壓過高。 患有精神分裂症的病人﹐有 15% 患有二型糖尿病﹐64% 血脂肪過高﹐ 而 18% 至 20% 會因心臟血管疾病而死亡。 體重激增﹐運動不足亦是精神病患者常見的問題。 長期服食治療精神病的藥物﹐包括新舊的兩代﹐都會增加代謝後群出現的機會。 但是﹐勸喻精神病患者接受治療已經相當困難﹐再要推行運動和節食則更加是百上加斤。
家族遺傳﹐酗酒﹐濫藥都會增加患上精神分裂症的機會﹐但除卻病歷和生活習慣之外﹐並沒有可靠的篩檢方法﹐可以及早發現和預防精神分裂症出現。 只有推行認識精神病的資訊教育﹐讓大家能夠察覺到精神病患者的症狀﹐及早鼓勵他們接受治療﹐才可以減少對家庭﹐工作的損害﹐和避免症狀惡化加深。

2009年3月12日星期四

機會性感染

2009/03/09
近日香港有數間醫院﹐發現病人受到毛霉菌感染而致死亡﹐而且懷疑毛霉菌是來自食物或污染的藥物。 受到感染的病人免疫能力都是非常薄弱﹐包括接受骨髓移植和患有血癌的病人。 毛霉菌屬於真菌類﹐形狀近似棉絮﹐而且可以長出孢子。 毛霉菌通常是經鼻和咽喉吸入﹐再進入肺部或漫延至鼻竇﹑眼眶和腦部﹐亦可以侵襲消化道。 毛霉菌繼續侵入血管﹐導致血管栓塞﹔局部組織因為缺血缺氧而致壞死﹐發炎﹐潰爛﹐ 和出血。 因為病人缺乏抵抗力﹐所以感染漫延迅速﹐死亡率高達 50%。 真菌感染通常局限於皮膚和黏膜﹐例如香港腳﹑頭癬﹑念珠菌感染陰道。 當病人的免疫功能極度衰退時﹐才會侵入身體之內。
治療毛霉菌感染相當困難﹐必需要在早期發現和開始治療﹐與及改善病人的體質。 最常用的藥物是兩性霉素 B ( Amphotericin B )﹐作用可以破壞霉菌的細胞膜﹐令到霉菌細胞破裂和死亡。 藥物通常要經靜脈注射﹐療程是 4 至 12 週。 兩性霉素 B 具有高度的毒性﹐除非是致命的霉菌感染﹐ 否則不應使用。 藥物可能損害心臟﹑肝臟和腎臟﹐影響骨髓的做血功能﹐而且會導致高燒和發冷﹐與感染的症狀混淆。 香港的醫院已經改為訂購一種對抗毛霉菌的新藥 Posaconazole。 壞死的腸道可能需要動手術切除﹐與及局部用藥物灌洗才能徹底消除霉菌。
當身體的防預和免疫系統受到損害和壓抑﹐一些對健康人士不會做成感染的微生物就會藉機會入侵﹔包括細菌﹑真菌﹑單細胞﹑病毒和其他的微生物。 老年人﹑早產嬰兒﹑孕婦和糖尿病患者都比較容易受到感染。 免疫失調的原因包括營養不良﹑長期感染和過度使用抗生素﹑骨髓和器官移植後需要服食壓抑排斥功能的藥物﹑輻射治療和化療﹐與及愛滋病毒感染。 嚴重燒傷﹐與及多種治療程序﹐例如插入中央靜脈導管﹑食道﹑尿道﹑氣管等輔助器材﹐如果處理不當﹐亦會變成微生物入侵的渠道。
治療機會性感染﹐首先要作出正確的診斷﹐這亦是最困難的第一步。 許多構成機會性感染的微生物﹐都屬於人體內常見的寄生品種。 要抽取樣本化驗﹐可能要做內窺鏡﹐穿刺或外科手術。 當確定做成感染的微生物品種之後﹐就要選擇適當的藥物組合來開始治療﹐與及改善病人的身體狀況和免疫功能﹐去除和封閉微生物入侵的渠道。
治療機會性的感染亦有相當多的制肘﹐要消滅導致感染的微生物﹐可能需要使用多種的抗菌素組合﹐更加會擾亂身體內微生物的生態平衡。 益生菌可以改善因為服食抗生素導致的腸胃不適和肚瀉﹐但如果免疫功能不足﹐可能會出現過度增生和感染的危險。 免疫功能不足的人士﹐食物必須徹底煮熟。 護理人員必須清潔雙手和保持週遭環境清潔衛生。
愛滋病病毒嚴重破壞人體的免疫系統﹐削弱病人的抵抗力。 當 CD4 細胞數量下降至 200 以下時﹐多種不會影響健康人士的微生物﹐就會乘時入侵。 一些隱藏在身體內的細菌﹐亦會再度變得活躍﹐例如肺結核菌。 經常危害愛滋病患者的機會性感染包括侵入呼吸道和肺部的肺囊蟲肺炎菌 ( PCP )﹐ 導致視網膜炎的巨噬細胞病毒 ( CMV )﹐和導致腦膜炎的囊球菌。 藏匿在神經線内的單純泡疹和帶狀泡疹病毒亦都會再度肆虐﹐導致皮膚和身體的感染症狀。 口腔內的念珠菌感染﹐亦都會變得持續和難以清除。
肺囊蟲並不是寄生蟲﹐而是一種單細胞生物﹐經常侵襲愛滋病人的呼吸道和肺部﹐導致肺炎。 初期的症狀並不明顯﹐可能會開始發燒和乾咳。 症狀持續惡化﹐出現氣促和呼吸困難的現象。 預防肺囊蟲肺炎﹐CD4 低於 200 的病人﹐可以每天服用一次抗生素 Septra﹐ 或每週服用 3 次﹔或每週吸入 Pentamidine 一次。 一旦病徵出現﹐必需儘快找醫生診治。 CMV 巨噬細胞病毒在 CD4 低於 100 時會做成感染﹐侵襲視網膜造成發炎﹐如果沒有藥物控制﹐發炎擴散可能會導致失明。 醫治 CMV 病毒感染﹐可以經口服或靜脈注射抗病毒的藥物﹐例如 Ganciclovir﹐亦可以將藥物直接注射入眼睛之內。
近年因為採用了高效能的抗愛滋病毒治療方法 Haart﹐使用 3 至 4 種藥物來壓抑愛滋病毒的數量﹐愛滋病人的生命得以延長﹐但必須定期覆診﹐和按照醫生的建議服藥。 如果出現併發症﹐就要儘早治療。

2009年3月6日星期五

2009 感冒資訊

2009/03/02
根據疾病控制中心的統計﹐北美洲流行性感冒在一月至二月期間有持續上升的現象﹐但尚未超越流感高峰的基本線範圍。 自從一月份開始﹐在幾個鄰近的校區﹐學生因患上流感而缺課的數目超越 10%﹐所以要通知學生家長和教職員﹐有病的不要上學﹐而且要徹底清潔雙手﹐但本國尚未流行戴口罩的習慣。 由上週開始﹐在我任職的急症室﹐就診的人數驟然上升﹐包括因感冒導致的高燒﹑呼吸道和心肺病症﹐但尚未超越 2008 的最高峰期。
二月份的監察報告﹐大部份致病的流感病毒﹐都屬於 H1N1 的 A 型感冒與及 H3N2 的品種﹐與今年推行注射的流感疫苗中的病毒相仿﹔注射過疫苗的人士可以得到保護。 B 型感冒則出現兩種流行的病毒﹐其中 33 個樣本中的病毒與流感疫苗中的相近﹐但有 87 個病毒樣本則屬於疫苗以外的品種﹐所以疫苗並不足以預防 B 型感冒。 幸而 B 型感冒的疫情通常都比 A 型感冒輕微﹐但兒童受到感染後發病的機會卻較多。 雖然流感的個案大幅上升﹐但因為感冒肺炎﹐與及兒童因嚴重感染以致死亡的數目尚未超越基本線。
在醫院之內﹐醫護人員是傳播病毒和細菌的一個媒介﹐所以本市的各大醫院﹐都強制醫護人員接受洗手的訓練﹐才能延續服務醫院的合約。 所以在我的網頁之中﹐附上一個網頁連結示範正確的洗手方法﹐以供大家參考。
感冒的初期症狀﹐包括突發的高燒﹑發冷﹑頭痛﹑鼻塞﹑喉痛和咳嗽等症狀。 流感病毒是致病的原因。 嚴重的感染可以引發許多併發的病症﹐例如鼻竇炎﹑肺炎﹑腦炎﹑與及影響心﹑肺和腎臟功能。 患有長期病症﹐例如哮喘﹑糖尿病﹐心﹑肺和腎臟疾病﹑免疫功能不足的人士﹑兩歲以下的兒童﹑65 歲以上的長者﹑感冒的症狀都會比較嚴重。 平均每年 5% 至 15% 的人口會染上感冒﹐大部份都會在兩個星期內痊癒。 嚴重的感冒﹐則需要入院治療﹐而且死亡率高達 5% 至 10%。 今年選取的疫苗﹐對預防 A 型感冒相當有效﹐現在尚有少量的疫苗可供未接受注射的人士使用。 年長的人士﹐接種疫苗後的抗體反應可能未如理想﹐照顧和經常探訪長者的人士應該注射疫苗﹐才能夠減少長者患上感冒的機會。
如果注射疫苗之後仍然染上流感﹐而且病情嚴重﹐除卻基本的護理之外﹐可以考慮服用對抗流感的藥物。 2008 年 10 月份的統計﹐98.5% 的 H1N1 A 型流感病毒﹐對特敏福產生抗藥性﹐但服用金剛胺則仍然有效。 H3N2 和 B 型流感則仍然可以用特敏福控制。
特敏福要在發病前或發病後兩天之內服用﹐每天早晚服用一粒 75mg 的藥丸﹐可以阻止病毒繁殖﹐減少病毒的數量。 服藥後 30% 的病人會感覺到症狀減輕﹐而且復原的時間可以減少 1.3 日。 一歲以上的兒童才可以服用特敏福﹐而且因為有報導認為特敏福可能導致一些青少年精神和行為失常﹐所以必須衡量利弊才可服用。
自從 1996 至 1997 年期間﹐在香港首次爆發疫潮之後﹐禽流感一直受到各國防疫專家的關注。 今年初持續有新的人類感染禽流感的個案﹐在中國﹑越南﹑印尼等國家出現。 H5N1 屬於 A 型流感類的病毒﹐可以劃分為高感染力和低感染力兩種。 高感染力的 H5N1 病毒﹐偶然會在禽鳥爆發疫症時人類因為直接接觸到帶病毒的禽鳥而受到感染。 人傳人的個案仍屬於罕見。 但人類一旦受到 H5N1 病毒感染﹐症狀非常嚴重﹐超過半數死亡。 因為人類感染 H5N1 病毒的數目並不多﹐所以帶有保護性抗體的人士亦很少﹐如果病毒進化至人傳人的階段﹐可能導致可怕的疫潮。
H5N1 病毒尚未做成廣泛的人類感染是基於幾個原因﹐H5N1 病毒習慣存活在雀鳥的腸臟之中﹐溫度約為攝氏 37 度。 人類上呼吸道的溫度是攝氏 33 至 34 度﹐並不適宜病毒生存。 除非病從口入﹐直達腸臟﹐才能夠找到適當的生長環境。 只需要將食物煮熟才進食﹐就不會受到感染。 鳥類呼吸道黏膜細胞帶有纖毛﹐容許病毒滲透進入細胞。 人類的黏膜細胞表面並沒有纖毛﹐並不適宜 H5N1 病毒成長。 H5N1 病毒表面的 HA ( Hemaglutein ) 蛋白﹐可以幫助病毒黏附和進入禽鳥的細胞。 目前大部份 H5N1 病毒尚未能夠與人類細胞結合。 但如果病毒能夠先感染豬﹐病毒的基因在豬體內只要略作改變﹐就有可能蛻變成為能夠感染人類的品種﹔所以不能夠將禽鳥和豬一同飼養。 注射人類流感疫苗﹐並不能夠預防禽流感﹐但是如果容許人流和禽流病毒在體內同時存在﹐病毒可能會交換基因﹐出現新的人類 H5N1 品種。 所以到疫區旅遊之前﹐ 最好先注射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