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8日星期六

骨質疏鬆症

2009/12/14

隨著年歲轉變﹐骨骼的鈣質逐漸流失﹐如果補充不足﹐骨骼就會呈現中空疏鬆的現象﹐增加骨折的機會。 嚴重的骨質疏鬆﹐即使沒有碰撞或跌倒受傷﹐脊骨亦可能出現壓碎的現象﹐導致劇痛。 世界衛生組織的指引﹐如果女性骨質密度低於 20 歲巔峰時期的 2.5 個 T 標準差值﹐相等於骨質密度下降超過 25% 至 30%﹐就屬於患有骨質疏鬆。 大部份女性在 40 歲以後骨質密度就會逐漸下降﹐停經之後骨質流失的速度更加大幅增加。 男性亦會患上骨質疏鬆﹐但機會比女性少一倍﹐而且比女性遲十年才出現變化。 荷爾蒙不調 ﹑長期疾病導致營養不良﹐與及長期服用影響骨骼的藥物﹐都會令到骨質疏鬆症狀提早出現。
預防骨質疏鬆症狀﹐先要從日常生活習慣開始改變﹐加上藥物的輔助﹔與及減少跌倒受傷的機會。 保持均衡的飲食﹐和經常做運動﹐從年輕時候開始鞏固骨骼。 婦女到了 35 歲﹐就要注意攝取足夠的鈣質和營養。 年長人士﹐更需要注意飲食和繼續做運動﹐保持肌肉和骨骼的健康。 運動要包括承擔體重的運動﹐例如步行﹑上梯級﹑跳舞﹑太極和做一些園藝﹔並且要加上抗阻力的運動﹐例如拉橡筋和舉重。 訓練平衡﹐舒展筋骨和肌肉﹐協調動作和增加肢體變換位置的感覺﹐都可以減少跌倒的機會。 行動不穩定的長者﹐可以配備安全的助行器材﹐穿著保護盤骨的護墊﹐裝置扶手﹐增加照明和清除通道之間絆腳的障礙。
確定骨質疏鬆的嚴重程度﹐最常採用是雙光能 X 光吸收圖譜﹐來計算脊骨和髖較骨質的流失量。 BC 省衛生局定下的指引﹐規定骨質疏鬆的篩檢只適用於女性。 50 至 55 歲的婦女﹐即使開始有骨質疏鬆的症狀﹐但因為骨質疏鬆而導致的骨折率仍然偏低﹐所以必需有特別的原因使到骨質疏鬆的風險增加﹐而量度的結果有助於治療才可以免費接受檢查。 65 歲以上的婦女則屬於骨質疏鬆的高危人士。 除卻年歲外﹐增加骨質疏鬆風險的主要原因包括因為輕度創傷而導致脊骨壓碎或其他骨折的病歷。 母親曾經因為骨質疏鬆而導致髖骨斷裂。 持續服用糖質類固醇超過三個月。 導致營養吸收不足的多種病症和手術。 副甲狀腺過度活躍﹑性腺荷爾蒙分泌不足和 45 歲之前提早停經。
導致骨質疏鬆的次要原因則包括過去曾經有副甲狀腺過度活躍的病歷﹑長期服用醫治痙攣的藥物和抗胃酸的藥物﹑長期注射肝素﹑鈣質攝取量不足﹑吸煙﹑酗酒﹑每天喝多過 4 杯咖啡﹑身體重量低於 57 公斤﹑短期之內體重下降超過標準體重的 10%﹑患有類風濕關節炎。 病人亦可以選擇自費檢查﹐則不受政府的規限。
MRI 磁力共振造影使用磁力電波檢測﹐可以避免 X 光輻射。 使用 MRI 檢查脊骨﹐除卻可以清楚顯示骨骼的狀況之外﹐兼且可以顯示軟組織和脊椎神經的狀態和病變﹐但必需有特別的症狀和原因才可以獲得醫療保險認可﹐否則亦需要自費。
維他命 ADEK 同屬於溶解在脂肪內的維他命﹐近年維他命 D 大受推崇﹐除卻輔助吸收鈣質之外﹐更被認為有多方面調節身體的功能。 如果兒童缺乏維他命 D﹐就會出現軟骨症。 成年人缺乏維他命 D﹐骨骼則會變得脆弱。 一些報導顯示維他命 D 可以壓抑癌細胞生長的速度﹔減輕糖尿病﹑心臟血管疾病﹑和肺部感染導致的病變﹔減慢染色體衰退﹐有延長壽命的功能﹔但尚需要更多的實驗來證實。
因為母乳內維他命 D 的含量每公斤只有 25IU﹐所以用母乳餵飼的嬰兒﹐每天要補給 400IU 的維他命 D 添加劑。 加拿大防癌協會則建議成年人在秋冬缺乏陽光的季節﹐每天服用 1000IU 的維他命 D﹔而皮膚黑和年長的人士則需要長期服用。 過量的維他命 D 可以導致噁心嘔吐等急性中毒症狀。 長期服食超過 2000IU 份量的維他命 D﹐血液中鈣質含量變得偏高﹐可以導致軟組織鈣化和腎結石等症狀。
維他命 D 可以經由食物和添加劑中吸取﹐例如魚肝油﹑牛肝﹑雞蛋﹑紫外光照射過的草菰﹐與及加進維他命 D 的牛奶製品。 皮膚受到紫外光 UVB 照射﹐將皮膚層內的膽固醇轉變成為維他命 D3﹐再先後經過肝臟和腎臟的分化﹐成為有效能的維他命 D 分子。 患有嚴重肝病和腎病的人士﹐可能會出現維他命 D 短缺的症狀。 皮膚經光合作用產生的維他命 D﹐有自我調節的功能﹐不會造成過量。

防癌指引

2009/12/07

癌症和心臟血管疾病是北美洲兩個最大的健康問題﹐而且隨著第二次世界後嬰兒潮時代誕生的人士逐漸老化﹐因患上癌症而死亡的人數越來越多﹐有凌駕於因心臟血管疾病而死亡的趨勢。 幸而預防癌症和心臟血管疾病有許多共通點﹕主要是改善生活習慣﹐而且要從年輕時候開始。
2007 年世界癌病研究基金會發表了一份專家報告﹐列舉了十項防癌的建議﹐重點是針對改善飲食習慣﹐增加整體的活動量和戒除煙酒。 60% 因癌症而死亡的案例都發生在 70 歲以後﹐細胞老化﹑免疫功能衰退﹑營養欠佳﹑荷爾蒙分泌不協調﹑環境和空氣污染﹑病毒和細菌感染﹑都會增加癌病發生和惡化的機會。
防癌的第一步是從年輕時候開始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保持活動量﹑戒除煙酒的陋習。 第二步是及早察覺和開始治療。 留意身體的變化和一些癌病的徵狀﹕例如異常的出血﹑包括咳血﹑大便有血﹑停經之後陰道再度見血﹑血尿﹑無故多次流鼻血﹑單邊耳鳴和聽覺減弱﹑淋巴腺和乳房出現腫瘤﹑吞咽困難﹑大便習慣驟然改變﹑經久不癒的黏膜或皮膚潰瘍﹑皮膚疣和痣出現明顯的變化。 患有長期肝炎﹑子宮頸細胞呈現不正常蛻變﹐近親患有癌病的人士﹐都需要找醫生檢查﹑診治和跟進。 按時做合乎年歲的篩檢﹐例如 50 歲之後開的始檢查大腸﹐都有助於預防癌症。
世界癌病研究基金會建議的十大防癌要訣包括﹕(1) 維持正常的體重﹐但要偏向於較為輕盈的一端﹐身體重量指數要保持在 21 至 23 之間﹐以一個身高 175cm 的人計算﹐理想的體重應該是 65 至 77 公斤之間。 從小就要開始注意體重﹐21 歲達到理想的體重之後﹐就要儘量避免體重和腰圍繼續增加。 (2) 將運動納入為生活的一部份﹐每天要保持活躍﹐和做適量的運動﹐例如速行 30 分鐘﹐逐漸遞增至一小時。 (3) 減少食用高能量和高糖份的食物和飲品﹐尤其是快餐食品。 (4) 選擇非澱粉質類的蔬果作為主要食糧﹐每天最少 600 克 ( 21 oz)﹐加上最少 25 克未經製鍊過的殼麥和荳類來增加食物中的纖維。 (5) 每週不要進食超過 500 克 (18 oz) 的紅肉。 摒除醃製﹑煙燻﹑燒烤過的肉類食品。 (6) 減少喝酒﹑男士每天以兩杯為限﹐一杯相等於 10 至 15 克純酒精﹐女士只能喝一杯﹐孕婦則要奉行零酒精的規限。 (7) 食鹽每天以 6 克為限﹐避免進食用鹽醃製過的食品﹐因為會損害胃壁﹔與及避免進食發酵過的殼麥和荳類﹐發酵產生的黃曲霉毒素會增加肝癌出現的機會。 (8) 從均衡的食物中攝取足夠的營養﹐不需要倚靠維他命和其他添加劑。 (9) 首六個月用純母乳哺育嬰兒﹐六個月後才引進其他食物。 (10) 曾經患過癌症的人士﹐更加要遵守以上的建議﹐如果有疑問可以請教營養師。 這些建議亦曾引起一些爭議﹐例如維他命補充劑和肉類製成品方面的限制﹐但亦不失為合理的守則。
除卻改善飲食和活動的習慣之外﹐戒除吸煙亦可以防癌。 每吸一枝煙就會縮減 5 分鐘的壽命﹐二手煙亦同樣有害。 90% 的肺癌都是吸煙所導致﹐而越年輕開始吸煙和吸煙的時間越長﹐肺癌出現的機會越大。 吸煙人士死於肺癌的機會比非吸煙人士高 15 至 20 倍﹐吸煙亦是導致咽喉癌﹑食道癌﹑口腔癌和膀胱癌的重要成因。 戒煙可以減少癌症出現的機會﹐戒煙 5 年後患肺癌的風險減少一倍。 戒煙十年後則可以回復跟正常人一樣的風險。 吸食大麻亦有同等致癌的危險。
皮膚受到紫外光照射﹐可以製造維他命 D﹐有保護骨骼的作用。 但是過度的暴曬﹐皮膚被灼傷﹐細胞 DNA 受損﹐都會增加彌患皮膚癌的機會。 照太陽燈亦有同樣的風險。 為求準確診斷﹐我們經常會選擇電腦斷層素描作為檢測的工具。 大腸的CT 造影﹐ X 光輻射量比舊有的鋇灌腸造影高出 50 倍﹐但影象較為清晰﹐而且是 3D 立體化﹐兼且可以顯示其他的內臟的狀況。 MRI 沒有輻射的危險﹐但每次檢查需時超過 30 分鐘﹐所以不適用於急症﹐而且每天只能夠做有限數目的檢查。
雖然沒有確切的數據證明精神壓力可以致癌﹐但長期承受壓力﹐身體的適應能力﹐免疫功能和正常運作都會被擾亂﹔癌症生長和擴散的速度亦相應增加。 醫生可以幫助病人認識所患的癌症﹐明白治療的過程和副作用﹐與及給與支持和輔導﹐減少病人的恐懼和心理壓力。

2009年11月24日星期二

醫療雙軌制

2009/11/30

加拿大推行普及全國的醫療制度﹐反對用者自付的模式。 但除卻加拿大以外﹐只有古巴和北韓奉行相約的醫療制度。 其他的國家﹐都有並行的公立和私營兩種制度﹕政府提供基本的醫療服務﹐確保民眾生病時能夠得到護理﹐但亦容許比較富裕的民眾﹐支付一些較為快速和適合他們的醫療服務。
醫療保健計劃的費用非常昂貴﹐而且醫院的營運和藥物的價格更加與日俱增。 須然本年度的經濟遲滯不前﹐但加拿大 2009 年的醫療開支卻可能增加達到 1831 億﹐佔國內生產總值的 11.9%﹐每年為每一個國民支出的平均費用是 $5452。 即使個人暫時並沒有接受醫療服務的需要﹐但醫療體系仍要繼續運作﹐在有需要時可以提供服務。 因為要削減開支﹐許多手術和檢查程序的輪候時間都變得更加漫長。 2005 年高等法院判決﹐如果輪候時間太長﹐民眾可以獲得轉介到私人開設的醫療中心接受診斷和治療。
醫療保險並不容許醫生向病人額外收費﹐但醫生可以選擇脫離醫療保險的管轄﹐向病人收取全部的費用。 在醫療保險的制度之下﹐一個剛開始行醫的醫生﹐與及一個資深和技術精湛的醫生﹐所獲得的回饋並無分別﹔所以每 9 個在加拿大畢業的醫生當中﹐就有一個選擇離開﹐包括一些特別優秀的人材。 反而在香港﹐許多專科醫生都會選擇留在大學醫院內任職十數年﹐到有所建樹之後才開設自己的診所。
美國許多民眾都需要購買私人的醫療保險﹐而許多治療程序亦要經過審批才可以進行﹐ 一些預防性的檢測更會受到保險公司的支配。
最近美國一個專責研究預防性醫療服務的組織作出建議﹐認為女性乳癌的篩檢不需要自 40 歲開始﹐可以延遲到 50 歲﹐直至 74 歲停止﹐而且只需要每兩年做一次。 報告的理據是女性乳癌的高峰期是 55 至 59 歲﹐如果在 50 至 79 歲期間每一年做一次乳房的篩檢﹐可以減少因乳癌導致的死亡率 37%﹐每兩年做一次則可以減少 30%。 由 40 歲開始篩檢﹐死亡率只能再減低 5%﹐所以認為得益不大﹐但花費卻過多。 加拿大仍然支持婦女由 40 歲開始做乳房 X 光檢查。 停經前年紀較輕的婦女﹐雌激素的分泌仍然旺盛﹐一旦出現乳癌的病變﹐癌細胞生長和擴散的時間都比年長的婦女迅速。 如果近親曾經患有乳癌﹐更要提早檢查。 即使 X 光檢查的報告顯示完全正常﹐如果乳房突然出現腫塊﹑異常的分泌或皮膚的變化﹐亦應要儘快複檢。
男性前列腺癌的高峰期是 70 至 74 歲﹔因為前列腺癌生長緩慢﹐如果沒有症狀﹐我們並不建議太早開始篩檢。 前列腺的篩檢程序是探肛觸診﹐如果發現有病變才做 PSA 的驗血測試。 如果過早開始檢查﹐而發現一些初期或局部的病變﹐反而要決定是否要立即進行輻射或手術治療﹐並且要承受治療後可能出現的後遺症﹐包括男性不舉和小便失禁。
本省的醫療保險計劃﹐對許多病症都設下指引和限制﹐減少不必要的檢測程序。 篩檢要針對有患病風險的人士﹐而篩檢的結果應該可以幫助決定治療的取向。 許多病人每年都要求做例行的身體檢查﹔特別是實驗室的測試。 如果病人並沒有患病的徵狀﹐大部份檢驗結果都會屬於正常。 即使發現膽固醇持續偏高﹔增加心臟血管栓塞和中風的機會﹐許多人仍然抗拒服藥治療﹐而只是要求複檢。 檢查的花費相當昂貴﹐以香港一家著名的私立醫院為例﹐香港醫院的體格檢查計劃﹐包括查詢病歷﹑體檢﹑驗血和小便﹐心電圖﹑肺 X 光檢查﹑腹部和盆腔超聲波檢驗﹐與及營養師的專業指導﹐收費是港幣 $4680﹐約 $700 加幣。所以我們希望病人能夠聽取醫生的建議﹐有需要才做適當的實驗室測試。
雖然我們並不贊同不必要的實驗室測試﹐但卻鼓勵病人定期找醫生檢討病歷﹐複核服用的藥物和做身體檢查。 量度血壓﹑身高﹑體重和腰圍﹐與及尿液和血糖的測試﹐可以衡量心臟血管疾病的風險。 為老人家量度身高﹐更可以反映脊骨彎曲的狀況和骨質疏鬆的風險。 女性的病人﹐要定期做子宮頸抹片檢查。在做乳房 X 光檢查的間格期間﹐請醫生做觸診的檢驗。 男士則要做探肛指驗﹐察看前列腺和直腸的狀況﹐與及檢查睾丸。 50 歲以上的病人﹐檢查大便是否有匿藏的血﹐作為大腸癌篩檢的第一步。 檢查須然簡單﹐但已包括最常見的病變。

2009年11月16日星期一

自體免疫疾病

2009/11/23

pH1N1 流感病毒﹐可以侵襲肺部﹐導致嚴重的肺炎。 少數的病人﹐更出現連串發炎反應現象﹐病況變得更加凶險。 近期急症室更有病人在患上感冒之後﹐自體免疫疾病乘時併發﹐導致溶血性的貧血﹐出現缺氧的現象。 免疫系統如果調節不當﹐身體失去保護﹐就會出現許多病狀。
自體免疫疾病﹐成因是體內的免疫系統出現異常的轉變﹐攻擊自己身體内正常的細胞組織。 正常的免疫系統﹐包括分泌免疫球蛋白抗體的 B 淋巴細胞和 T 細胞﹐通常都會協調一致﹐對抗和消滅外來的細菌﹑病毒和其他抗原。 監控和清除體內不正常的細胞組織﹐例如受到損毀和出現癌症病變的細胞組織﹐維持身體健康。 異常的免疫轉變﹐產生對抗體內正常細胞的抗體和 T 細胞﹐導致連串的發炎反應﹐對身體不同的器官造成嚴重的損害。 自體的抗體可以攻擊細胞核﹑染色體﹑DNA﹑RNA﹑和構成細胞內外的其他元素。 同一種的異常抗體﹐可以導致多種病變﹔而單一種病症﹐例如紅斑狼瘡症﹐可能是基於多種異常的抗體。 因為自體免疫疾病之中﹐許多都涉及軟組織和關節﹐出現發炎和腫痛﹐所以有結締組織和類風濕病症等不同名稱﹐更涉及 80 多種病症﹐亦成為內科醫學中的一個專門學科。 自體免疫病症亦是導致 65 歲以下婦女死亡的十大致命原因之一。
最常見的自體免疫疾病﹐包括一型糖尿病﹑紅斑狼瘡症﹑類風濕關節炎﹑多發性硬化症﹑乳糜瀉﹑和一些導致貧血和血小板缺乏的症狀。 形成自體免疫疾病的原因有許多不同的揣測﹕正常的免疫系統應該能夠析別自己身體細胞組織的特性﹐視之為友﹐不加干擾。 外來的抗原﹑細菌﹑病毒﹐則應要視之為敵﹐攻擊和排斥。 如果免疫系統出現混淆﹐敵友不分﹐就可能出現病變。 許多微生物都有模仿人體細胞抗原的適應功能﹐能夠干擾和躲避免疫系統的排斥。 人體的免疫系統亦需要包容一些異常的變動﹐例如懷孕期間﹐胎兒的遺傳基因和母體的基因有顯著的分別。 免疫系統會自動下調﹐不會排斥胎兒。 亦因為免疫系統受到抑制﹐懷孕期間一旦受到病毒或細菌感染﹐抵抗力不足﹐病況便會變得嚴重。 異常的遺傳基因亦會增加患上自體免疫疾病的機會﹐但可能涉及多個基因﹐再加上其他的引發因素才會發病。 75% 患上自體免疫疾病的病人都是女性﹐例如紅斑狼瘡症﹐女性彌患的機會比男性多 8 倍﹔但男性的症狀卻較女性嚴重。 一型糖尿病﹑牛皮癬﹑強直性脊椎炎的彌患率﹐則屬男女均等。 環境的影響卻顯示一個強烈的對比﹕疫症較多﹐特別是經常出現寄生蟲感染的地區﹐自體免疫疾病反而較少出現。 做成分別的原因﹐可能是熱帶溫暖的天氣﹐與及寄生蟲感染﹐都有助於增進免疫系統的正常運作。
自體免疫病症大致可以劃分為影響全身多個系統和單一器官兩大類。 影響全身的類別包括紅斑狼瘡症﹑類風濕﹑乾燥症候群等症狀。 單一器官受影響的類別則包括一型糖尿病﹐胰臟分泌胰島素的Beta 細胞受到侵襲﹑橋本氏甲狀腺炎﹑自體溶血性貧血﹑和血小板缺乏等病狀。 須然是單一個官或細胞組織受到抗體排斥﹐但導致的病變卻會影響整個身體。 自體免疫疾病尚未有完全根治的方法﹐治療的方針是壓抑症狀﹑抒緩身體的不適﹐和減少對身體造成的損害。
診治必需憑藉聽取病情的演變和觀察身體呈現的病徵﹐加上適當的實驗室檢驗來確定。 治療包括服用抑制免疫功能的藥物﹐例如高劑量的類固醇﹐與及壓抑淋巴細胞生長的藥物﹐包括一些在器官移植後使用的抗排斥藥物。 非類固醇的消炎藥物﹐有消腫止痛和減輕關節炎症狀的功用。 這幾種藥物都有許多副作用﹐而且因為免疫功能受到壓抑﹐病人缺乏抵抗力﹐特別容易受到感染。
血液置換技術﹐可以去除血液中的異常抗體和一些導致連串發炎反應的化學物質﹐再輸進正常人的血漿﹔適用於治療嚴重的紅斑狼瘡症。 一些學者認為寄生蟲感染有保護免疫系統的功能﹐所以製造一些線蟲和鉤蟲的製劑﹐模擬感染。 患有紅斑狼瘡症的懷孕婦女則需要特別的監護﹐因為懷孕期間﹐症狀可能會加重﹐而且容易受到感染。 血液凝結功能上升﹐血管和靜脈栓塞的機會亦會比較大。

2009年11月14日星期六

2009 甲型流感

2009/11/16
H1N1 的疫苗供應出現阻滯﹐但政府保證有足夠數量的疫苗為全民注射防疫﹐屬於高危容易受到感染和容易患重病的人士﹐則可以優先接受注射。 以往的統計顯示﹐每年只有 30% 民眾接受流感防疫注射﹐而醫護人員亦只有半數願意接受注射。 面對 H1N1 豬流感的威脅﹐注射防疫針的態度應該有所改變。對抗 H1N1 的疫苗有兩種﹐加上增效劑和不含增效劑的疫苗﹐兩種疫苗都有足夠的安全測試數據﹐而兒童注射含有增效劑的疫苗會更加有效。
在注射疫苗之前如果染上感冒﹐應該留在家中休息﹔但 70% 患上輕微感冒症狀的醫護人員仍然選擇繼續工作。 如果沒有戴上口罩和經常洗手﹐很可能會將病毒散播﹐傳染給其他工作人員和病人。 95% 的感染都是因為吸入感冒病人咳嗽或打噴嚏時散播在空氣中的水滴微粒﹐而咳嗽和打噴嚏可以將病毒散播到兩米的範圍。 病毒可以留存在光滑的金屬和塑膠器皿上達到 24 小時﹐在衣物和紙巾上可以存活 8 至 12 小時。 時常清潔和洗手可以減少傳播感冒﹑其他病毒和細菌的機會。
醫護人員拒絕注射疫苗的藉口是認為自己身體健康﹐習慣接觸不同的病毒和細菌﹐有足夠的免疫能力﹐而不承認自己屬於高危的一族﹐兼且會特別注意到疫苗的不良效應和懷疑疫苗的成效。 為了提高醫護人員的接種率﹐院方已經在當眼處張貼海報和經電郵傳遞訊息﹐強調防疫的重要性﹐使用賞罰的方法來推行﹐和鼓勵醫護人員互相提醒大家接收注射。
H1N1 的出現是因為醫學界忽視了感冒病毒可以在不同動物之間互傳的危險性。 人類流感病毒主要有 A, B, C 三大類。 C 型流感的症狀輕微﹔兒童可能受到感染﹐但不會做成疫潮。 B 型流感可以導致嚴重的感冒症狀﹐但病毒只限於感染人類﹐而且病毒相當穩定﹐預期不會出現重大的轉變。 A 型流感有許多不同的品種﹐病毒中 H 部份有 16 種﹐N 部份有 9 種。 H 主宰病毒侵襲的動物種類﹐N 則幫助病毒成長﹑脫離細胞和擴散感染。 A 型流感屬於 RNA 類的病毒﹐病毒有 8 個分段﹐每個分段都可以和同類的病毒交換和轉移基因﹐而且可以感染人類﹑雞﹑豬﹑鯨魚多種不同的動物。 病毒每年都呈現輕微的轉變﹐所以每年要生產新的疫苗。 但 pH1N1 卻出現了重大的轉變﹐揉合了北美豬流感﹑北美雞﹑北美人類與及歐亞豬流感等病毒的因子﹐成為一種嶄新的病毒。 在 1940 至1950 年期間出生的人士﹐可能接觸過近似 pH1N1 的流感病毒﹐所以受到感染的機會較低﹔但較年輕的病人﹐則缺乏抵抗 pH1N1 的免疫能力。 A 型流感病毒可以在動物之間互傳﹐亦可以直接由動物傳染給人類﹐或由人類傳給動物。 更大的憂慮是人和雞的流感病毒都傳染給豬﹐在豬隻內不同的病毒可以重組和交換基因﹐產生一種新的流感病毒。 患有感冒症狀的病人﹐不但要避免和其他人近距離接觸﹐亦要避免接觸豬﹑雞﹑和其他動物。 患有流感的豬和雞亦要分別隔離﹐或屠宰消毀。
自從一個身體健康的 13 歲男孩子因感染 pH1N1 而死亡﹐許多父母都感覺到恐慌。 季節性流感主要侵襲老少多病的人士﹐例如 65 歲以上的長者﹐與及 5 歲以下的兒童﹐尤其是兩歲以下﹐患有哮喘﹑腦部神經受損導致癱瘓或經常痙攣﹐長期患有腎病﹑肺病和心臟病的病人。 本省每年都有 400 至 800 宗因染上季節性流感而死亡的案例﹐大部份是老年人。 致命的原因是感冒誘發長期的病症﹐例如阻塞性呼吸道疾病﹑心臟衰竭﹑和細菌乘時入侵導致肺炎。 pH1N1 病毒有截然不同的特性﹐死亡的個案當中﹐88% 在 65 歲以下﹐而 1/4 更是 25 歲以下的年輕人。 高危人士包括孕婦﹑65 歲以下患有哮喘﹑糖尿病﹑心臟病與及其他長期病症的人士﹑幼年兒童﹑醫護人員﹑與及居住在偏遠地區和貧困環境的人士。
80% 的死亡原因是病毒感染導致的肺炎。 季節性流感病毒通常只會侵襲上呼吸道﹐但 pH1N1 卻可以直達肺部的深層組織﹐導致肺炎。 更有學者認為 pH1N1 會導致少數病人產生異常和過度的連串免疫反應﹑細胞激素過於活躍﹐損害肺部内的組織和擴大受影響的面積﹐最後因肺積水﹑缺氧而死亡。 病毒導致的肺炎並沒有特效的藥物可以治療。
患上感冒後如果出現持續高燒和發冷﹐影響神智﹑胸口痛楚﹑呼吸緊促﹐和呼吸感覺困難﹑劇烈的嘔吐﹐都需要儘快找醫生診治。 輕微的發燒感冒症狀﹐只需要在家休息﹐多喝水﹐服食一點退燒止痛的藥物。 大部份都會在 3 至 4 天後自動好轉。

2009年11月3日星期二

冬奧濫藥測試

2009/11/09

十月中旬烈治文市的高科技藥物測試中心落成啟用﹐在東奧期間﹐將會為參賽者做藥物抽樣測試﹐與及檢驗一些被舉報的個案。 抽取的尿液和血液樣本亦會在嚴格監管之下運送到設有多重保安的實驗室化驗﹐防止作弊。 東奧結束後藥物測試中心將會改建成為一個運動醫學中心。
為了超越自己的極限﹐一些運動員會採用違禁的方法或藥物來增強體能﹐以冀能夠達到更出色的表現﹔包括服用合成類固醇﹐借助雄性激素的功能﹐刺激肌肉發展。 使用血液回輸的程序﹐增加帶氧量﹔與及借助興奮劑和其他藥物來增加衝勁和速度。
許多動物睾丸﹐例如海豹﹐都含有豐富的雄性激素。 而人工合成的同化和雄性激素﹐更在 1940 年期間被一些東歐國家用來增強運動員的體能﹐與及肌肉的負重能力和持久力。 同化激素有兩方面的效能﹐刺激新陳代謝﹐和促進雄性的特徵。 在合成和刺激生長方面﹐可以刺激肌肉細胞增長﹐肌肉變得更加發達﹐負重和耐力亦相應增加﹐特別適合一些舉重的運動員和用來增進女性運動員的體能。 其他的效能包括促進食慾﹐增加吸收和製造蛋白質﹐促進骨骼的蛻變和成長﹔與及刺激骨髓﹐生產更多的紅血球。 雄性的作用﹐令到女性變得男性化﹕聲音變得低沉﹑毛髮增加﹑乳房收縮﹑陰蒂脹大﹐和壓抑經期時間荷爾蒙的交替變動。
未成年的男童服用雄性激素﹐會提早發育﹐性器官加速成長和出現其他男性的特徵。 如果骨骼過早開始增長﹐亦可能會提早鈣化和停止發育﹐而不能夠達到理想的長度﹐變得矮少
成年的男性如果缺乏雄性激素﹐可以適量補充﹐增加活力和體力。 但如果過度服用﹐則適得其反。 過多的睾丸酮會被轉化成為女性荷爾蒙﹐導致男性胸部脹大﹑睾丸萎縮﹑出現不舉和不育的現象。
長期服食雄性激素﹐心臟亦會受到影響。 左心房肌肉發大﹐增加心臟病突發和死亡的機會﹐對於從事劇烈運動的人士﹐更加危險。
血液回輸的方法﹐是在參賽前預先抽取一定數量的血液﹐儲藏備用。 抽取血液之後開始注射紅血球生成激素﹐刺激骨髓產生紅血球﹐在短期之內恢復正常的紅血球數量。 在參賽前的一至七天﹐將儲藏的血液回輸體內。 因為血液內的紅血球數量驟升﹐可以提高血液的帶氧量﹐延長運動的極限時間和能耐。 曾經有一些單車參賽者因為使用血液回輸的方法而被取消資格。 紅血球過多和血液儲藏過久都會增加血液凝結的機會﹐在睡夢中出現血管栓塞﹑心臟病猝發和中風的症狀。 而且在抽取﹑儲藏和回輸的過程當中﹐血液可能受到污染。
運動員服用安非他明類的興奮劑﹐可以減少長時間練習和比賽後的疲勞。 服食低劑量的安非他明亦有增加專注力和爆破力的功效。 以自由搏擊為例﹐服食興奮劑之後﹐選手會變得勇悍和更具有侵略性﹔但卻失去了冷靜﹐沉著和運用思考策略的優點。 如果遇到頑強的對手﹐雙方發生意外和受傷的機會都會增加。 安非他明刺激心臟﹐提高血壓和心跳速度。 過量服用可能會導致脫水﹑增加腦出血﹑和心臟病猝發的風險。 咖啡因亦經常被濫用﹐藉以恢復疲勞和增進運動的持久力﹐但效果並不理想。 奧運規定血液內咖啡因濃度不能超越 12 至 15 mcg/ml﹐相等於在檢驗前 2 至 3 小時內喝下 6 至 8 杯咖啡。 過量的咖啡因可以導致煩燥不安﹑失眠﹑緊張﹑顫抖﹑和不穩定的心跳韻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