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9日星期五

2017 健康新聞回顧 Top Health News

2017/12/25

() 大麻合法化

聯邦政府將會批準合法使用大麻作為消閒用途,目前藥用大麻需要經醫生處方。 患有癌病、愛滋病、多種神經痛症的病人,若果傳統的治療未能夠抒解痛楚,嘔心和食慾欠佳等症狀,大麻製劑可能有少許輔助作用。 嘗試戒除毒癮的人士,大麻有助於減輕脫癮症狀,但主要是個人選擇。 吸服大麻亦有許多副作用,影響記憶、判斷能力和協調動作,可能增加車禍發生,但數據顯示並沒有增加致命的個案。 燃燒大麻產生的雜質和其他煙草一樣,損害氣管和肺部。 大麻可能和其他精神科藥物發生抵觸;要儘量減少使用的次數和份量。 人工製造的大麻製劑藥效較強,副作用難以估計,要避免服用。

() 芬太尼的毒害

本省發現 80% 以上吸服鴉片類毒品的致命個案都含有芬太尼成份。 每天都有 4 宗以上。非法銷售的毒品混合了芬太尼、海洛英、可卡因、和冰毒。 吸毒的人士甘冒風險,因為價格比較便宜,而且芬太尼即使不能夠注射進入靜脈血管,在皮下仍然能夠迅速吸收產生麻醉作用。 注射過量芬太尼可以導致昏迷、呼吸緊促繼而停頓、心跳和血壓下降。 省政府免費派發解毒劑 Narloxone並且勸喻吸毒人士減少注射和吸服的劑量,要有同伴陪同和能夠迅速求助的情況才可以使用毒品。

() 鏈球菌感染

在過去 18 個月安大略省有 9 宗感染鏈球菌的死亡個案, 部份是因為引發血毒休克、和壞死性筋膜炎而致命;其中一半是因為注射毒品或衛生環境欠佳,但另一半並沒有引發感染的原因。 鏈球菌是經過接觸帶有病菌人士的鼻、口腔和咽喉分泌物、皮膚上的傷口和膿瘡傳播。 若果有發燒、發冷、咽喉痛、傷口發炎紅腫劇痛、加上眩暈和頭腦昏亂等症狀,要儘快找醫生診治。 醫生會安排細菌培植檢查和決定是否需要開始抗生素療程。 預防感染要經常洗手;如果有感染症狀,咳嗽或打噴嚏時要掩蓋口鼻,和不要共用飲食器皿,和注射針具。

() 痲疹持續爆發

痲疹、腮腺炎和百日咳的病例持續出現,研究指出,因為痲疹病毒可以經過空氣散播,一個人染病已經可以散播病毒導致週遭多人受到感染。 加拿大綜合痲疹腮腺炎疫苗的接種率只有 90%,要達到 95% 才能夠真正為民眾提供保護。 接種預防感冒疫苗的人數比例更低。 近年部份年輕父母抗拒子女接受例行的疫苗注射,主要是因為一些錯誤報導引發恐慌。 痲疹疫苗並不會導致自閉症,少量的防腐劑不會影響健康和發育。 疫苗有助於加強免疫功能。 近年的疫苗含有的雜質不多,一次注射多種疫苗並不會對身體做成損害。

() 山火做成的損害

2017 本省山火燒毀近九千公頃的土地面積,除卻林木、房屋和財物損失,更導致嚴重空氣污染,引發許多呼吸道疾病。 部份人眼睛受到刺激會感覺痕癢和淚水分泌增加、鼻塞、頭痛、敏感症狀惡化。 患有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人士,症狀可能突然惡化,感覺氣促、氣喘、持續咳嗽、痰涎增加、和胸口有壓迫感,若果呼吸出現困難,或有缺氧的徵狀,嘴唇和手指變得淤藍、神智昏亂,必需立即致電 911 求助。 雷電可以引發山火,但許多是人為的錯誤,例如將未熄滅的煙蒂隨便拋棄,和在草叢或樹叢中生火,意外都可以避免。

() 虐待兒童的案例 

加拿大總理向以往被強制就讀寄宿學校的土著兒童作出道歉,許多投訴曾被性侵和虐待。 兒童被忽視和受到虐待有許多形,年幼的兒童最容易受到傷害,影響身心的發育成長,學習出現困難,缺乏自信和不能夠信任其他人,經常感覺憤怒和害怕,消極的兒童可能有自殺傾向。 部份兒童會認為是因為自己做錯事才會被懲罰,不敢求助。 急症室醫生若果發現兒童身體上有可疑的瘀傷、皮膚灼傷和損傷、痛楚、與及沒有合理解釋的嚴重骨折、腦部和內臟創傷,都需要轉介處理;但精神虐待和性侵犯更難發現和評估。 兒童需要成年人的照顧和保護。

2017年12月22日星期五

預防癌症 Cancer Prevention

2017/12/18

() 吸煙和大麻的害處

吸煙危害生命,30% 致命的癌症都因為吸煙引發,尤其是肺癌。 長期吸煙損害肺部,破壞氣管和肺部的小氣囊,導致哮喘惡化,和增加感染肺炎的機會。 累積的損害,形成慢性阻塞性肺病,包括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 吸煙更會損害心臟、冠狀動脈和週邊血管、增加心臟病猝發、中風、和肢體因血管栓塞而壞死的機會。 本國推行大麻合法化,但吸服大麻可能引發的健康問題尚未有足夠的研究和數據確定。 大麻點燃後產生的焦油和致癌物質和其他煙草相近,而且沒有濾嘴阻隔。 索吸大麻通常比香煙更深入肺部,幸而吸服大麻的次數不會太過頻密許多吸服大麻的人士亦同時抽煙 非法銷售的大麻,可能滲入其他有害成份。 以往並沒有設定吸服大麻會否致癌的研究,大麻的致癌風險仍然難以確定。

吸煙和吸服大麻的年輕人較多會喝酒和嘗試使用其他違禁藥物;結交的朋友亦較多有同樣的習慣。 若果容許大麻合法銷售,必需加強年青人的教育,認識和抗拒染上吸煙、酗酒和吸服大麻的陋習;並且要鼓勵民眾注意飲食健康和多株做運動,從兒童時代開始教育和輔導。

() 癌病的食療

致癌的風險部份是來自基因遺傳,但其他都是環境和生活模式引發。 如果能夠戒除煙酒、維持穩定的作息時間、多運動、注意飲食健康和控制體重;不但可以減少致癌的風險,亦可以減少患上心臟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機會。

經期在 12 歲前開始,遲停經和 30 歲後才開始生育,與及停經後服用荷爾蒙補充劑,都會增加患上乳癌的風險。 如果能夠經常做中量或劇烈的運動;控制體重,減少高能量、高糖份和高脂肪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去皮雞鴨、魚和低脂肪奶類產品;儘量減少喝酒,就可以減少患上乳癌的機會。 徵詢醫生的意見,在適當的時候開始乳房 X 光檢查。

前列腺癌發病的機會因應年歲、遺傳和男性荷爾蒙刺激增加。 近年發現前列腺癌有一種經年不會變得活躍;與及另一種快速增長、擴散和致命的癌細胞品種。 肥胖的人士較多會患上致命的前列腺癌。 多吃蔬果,例如蕃茄、西蘭花、椰菜花、捲心菜、黃豆和其他豆類食品,可以減少發病的機會。 多運動和控制體重,有助於調節荷爾蒙分泌和增強免疫能力。 服用抗氧化劑並未見有效,高量維生素 E 和鈣補充劑可能會增加前列腺癌發病的機會。

() 癌病的輔佐治療

許多癌症病人都多方面尋求去除癌病的治療方法,估計超過半數癌病患者曾經接受過另類治療,例如服用藥材羮湯、針灸、按摩或氣功等療程。 部份草藥可能有毒性和副作用,必需有專業醫生指導服用。 草藥、針灸等治療方法,有助於控制傳統治療導致的不適,病人感覺較為踏實和可以參與決定治療的模式,但另類治療不能取代或耽擱多年研究釐定的治療方案。

靈芝經常用於預防和治療多種癌症,研究發現服用靈芝有助於加強化療和輻射治療的功效,但單服用靈芝並沒有顯著的抗癌作用。

近年許多癌病患者都嘗試服食蛹蟲草,幫助控制癌病。 蛹蟲草可以作為保健藥膳或羹湯服用。 初步的研究認為蛹蟲草有增加人體免疫功能的效用,提高身體承受輻射治療的能力。 

薑黃粉是咖哩的主要成份;一些實驗顯示薑黃粉可以壓抑癌細胞分化成長,與及擴散的機會。 紅葡萄含有少量的白藜蘆醇,有抗氧化和消炎作用,可以保護和減少細胞出現癌症病變。 草莓和藍莓亦都有抗氧化的作用,減少細胞出現癌症病變。 多喝水亦有清除毒素,保護膀胱和腸胃的功能。

2017年12月20日星期三

怕冷 Cold Intolerance

2017/12/11

() 保持體溫的方法

正常人體溫度在是攝氏 36.3 37.3 之間,平均口腔探溫是 36.8 度。 體溫會因為活動和休息略為變動,一般人在午夜達到低點,中午稍為上升;當夜班工作人士就會逆轉。 女性排卵後因為黃體胴分泌驟然標升,新陳代謝出現變化,體溫會稍為提升。

人體的內臟,腦、肝和腎臟都能夠產生熱能。 肌肉的活動和收縮,更加能加速將養份轉化成為熱能。 人體要保持正常運作,體溫必需維持穩定。 若果體溫上升,就要憑藉減少衣物、增加熱能經過對流、傳遞、放射和汗液揮發來降溫。 若果外界的溫度過冷過熱,就需要選擇適當衣物,和溫度較為適合的庇護居所。

寒冷的天氣,若果長時間要做戶外活動,必需選擇適當的衣物保暖。 選擇多層薄而暖的衣物;若果溫度提升,可以容易脫下。 穿著能夠充分水和保溫的鞋靴,選大一至兩碼,可以穿著較厚的襪和加入保溫的絨毛層。 穿著能夠保溫的長袖內衣和褲,配戴可以遮蓋頭部和耳朵的帽,適當的手套。 衣物外層必需能夠水,因為一旦濕透就會失去保溫作用。

() 的原因

下丘腦是人體控制溫度的中心,接收體內和體外感受到的溫度轉變,作出適應和調節。 長期居住在寒冷地區的人士,當移居到溫暖潮濕的環境,初期可能難以適應,但大腦和下丘腦會憑藉行為、活動和身體的調節,逐漸配合環境的需要。

大部份都能夠承受天氣轉變,但少數人特別怕冷。 怕冷可能是因為環境的突然轉變,例如由熱帶移居到寒帶。 部份是心理因素,感覺到冬天來臨難以承受。 部份人身體的代謝功能出現變化;例如嚴重貧血、身體各部份的氧氣和養份供應不足,未能夠產生足夠的熱能。 下丘腦或腦下垂腺出現變化,影響體溫調節和荷爾蒙分泌。 甲狀腺功能不足,影響新陳代謝的速度,不能夠產生足夠熱能。 患有厭食症,和其他長期病症的人士,因為吸收營養不足,影響身體的運作,亦經常感覺寒冷。 患有雷諾症狀的人士,一旦受寒或情緒激動,身體末端血管痙攣收縮,手指、腳趾、耳朵和鼻的血液循環受阻,會變得蒼白和淤藍。當血液循環恢復之後,就會呈現短暫的紅腫。 一些長者因為怕冷,在家內穿著厚重衣物,影響身體活動,更加感覺寒冷。

() 如何改善畏寒 

若果怕冷的原因是因為貧血,就要找出導致貧血的病因;例如缺乏鐵質、維生素 B12、葉酸、可以適量補充。 年長或患有長期病症的人士,若果做血功能出現障礙,血紅蛋白低於 7,呈現血液供應不足的症狀,就要考慮接受輸血。 慢性失血導致的貧血,亦要因應病因治療。 甲狀腺分泌不足,可以適量補充。 下丘腦或腦下垂腺出現腫瘤,可以動手術或使用輻射治療。 患有雷諾症狀的人士,在寒冷天氣之下,必需保持手腳和頭部溫暖,穿著適當的保暖衣物,減少刺激性的飲品和食物。 營養不良會影響身體的正常運作。 若果身體太過消瘦,缺乏皮下脂肪,亦會感覺寒冷。 請教營養師,按照身體需要,攝取足夠的養份和能量。 補充足夠水份,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 避免含咖啡因和酒精的飲品,因為喝後須然有短暫的暖和感覺,但會導致水份流失。 睡眠不足,影響大腦和整體運作,會感覺疲乏和煩燥,溫度調節功能亦會受到影響。 經常運動,可以強化肌肉,增加新陳代謝速度,將養份轉化成為熱能。 許多人在冬天喜愛用溫水泡腳,泡腳只能夠增加皮膚表層的血液循環,對肌肉和深層組織影響不大。 過熱的水可能灼傷皮膚,糖尿病患者必須特別小心,避免燙傷。

2017年12月8日星期五

高血壓 Hypertension

2017/12/04

() 高血壓的定義

正常的血壓標準,上壓不超過 120mmHg, 下壓 80mmHg。 如果沒有糖尿病或其他導致心臟血管疾病的風險,上壓達到 130mmHg,下壓 80mmHg,亦只需要繼續觀察和定期量度,確保不會繼續標升。 量度血壓務求準確,第一次量度最好在早上起床梳洗後,進早餐和服藥前坐下量度。 每一次重覆量度兩至三次,選擇最接近的兩個數據。 若果血壓波幅較大,可以在睡前再量度比較。

今年美國心臟協會建議,將血壓上壓在 130-139mmHg 之間,下壓 80 89,列為第一期高血壓。  即使血壓只是稍為偏高,但心臟病突發和中風的風險已經比血壓在 120/80mmHg 以下的高出一倍。 若果血壓偏高,就要作進一步的評估。 其他的心臟血管疾病風險包括年歲、性別、族裔、體重、高血脂、患有糖尿病,已經開始服用降血壓藥物和吸煙。 

若果只是血壓偏高,而沒有其他風險,通常不需要立即開始服藥治療,但必需改變生活模式,例如體重過高必需節食和運動減輕體重。 幫助控制高血壓的餐飲模式,簡稱 DASH 或得舒飲食,可以在網上下載,主要是增加蔬菜水果,低脂肪奶類產品和低脂肪食品、豆類和堅果,與及控制食鹽量。 如果能夠嚴格遵守,血壓可以調低 6 11mmHg

() 治療高血壓的藥物

高血壓若果未能夠妥善控制,可能導致心臟病突發、中風、心臟衰竭、與及損害腎臟。 及早治療高血壓,可以減少對腦部、心臟、腎臟和其他重要器官的損害。 高風險的人士,例如 65 歲以上的長者,或 10 年內會因心臟血管硬化而發病的人士,若果血壓高於 130/80,除卻改善生活模式以外,都建議開始服用降血壓藥物。

治療高血壓的藥物種類繁多,醫生需要根據病人的病情和體質作出選擇;評估血壓高度,誘發血壓高的病因、其他病症、與及對降血壓藥物的反應。 血壓較高的人士,可能需要採用多過一種的綜合藥物治療才能夠妥善控制血壓。

最常用的降血壓藥物是利尿劑,幫助腎臟將鹽份和水份排出體外。 減少血管內流動的水份,減輕對血管構成的壓力。 利尿藥可以導致鹽份和鉀質過度流失,必需定期跟進和驗血測試。

BETA 阻隔劑,緩和心跳和降低心房的壓力量,減輕心臟的工作和血量。 近年最流行的 ACE ARB 抑制劑,有抒張和保護血管的功效。 鈣通道阻斷劑,阻止鈣進入心臟和血管壁的自主肌肉內細胞,可以放鬆血管,減低血壓。 使用任何藥物,都必需定期跟進和觀察,衡量療效和不良反應。

() 惡性高血壓的突發症狀

嚴重的惡性高血壓是突然迅速標升的高血壓症狀,血壓超越 180/120。 急症室經常要處理血壓超過 230/130 的病例。 引發惡性高血壓的主要原因是未能夠妥善控制高血壓,例如在旅遊期間忘記服食降血壓藥物,加上飲食不禁、吸煙、喝酒、進食高量的鹽、糖和高脂肪食物。 其他原因包括患有膠原血管疾病,例如硬皮症、嚴重腎病以致留鹽積水、脊椎受創、腎上腺分泌異常、服食血壓提升的藥物和濫用興奮劑。 婦女妊娠期間亦可能出現惡性高血壓。

1% 患有高血壓的人士可能突然血壓標升,出現頭痛、視力模糊、眩暈、胸口翳悶疼痛、手腳和面部痲痺、氣促、排尿量減少和感覺惶恐。 若果腦部壓力驟升,可能導致頭腦昏亂、神智不清、陷入昏迷、與及出現痙攣症狀。 視力可能嚴重受損。 惡性高血壓可能對腎臟做成嚴重損害,喪失過濾和排泄廢物的功能,引發心臟病和大動脈夾層撕裂。 治療惡性高血壓除卻供應適量氧氣等維生措施以外,要將血壓迅速降至較安全的水平,在首 24 小時內將平均血壓降低約 25%,若果血壓下降太過急劇,可能影響主要器官的血液供應。 病人情況穩定後必需詳細分析引發症狀的原因,避免惡性高血壓再次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