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7日星期三

學童健康資訊 Back to School Health Issues

2017/09/25

() 開學的健康提示

剛開始上學的兒童,要請家庭醫生備一份防疫注射記錄;確保他們接受過適當的防疫注射,包括白喉、破傷風、百日咳、乙肝、小兒痲痺和乙型流感的六合一混合針,肺炎球菌、丙型腦膜炎球菌,痲疹、腮腺炎和德國痲疹混合疫苗,水痘疫苗。  如果有遺缺,可以補加注射。 本省在 6 年級引入預防 HPV 病毒感染的疫苗注射,可以減少 HPV 病毒導致的子宮頸癌、肛門、口腔、咽喉等癌症病變,和生殖器官的皮膚疣。

健康的體魄可以減少疾病,年幼兒童每晚需要 10 12 小時睡眠,青少年亦需要 8 10 小時睡眠。 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習慣,才可以更有效地學習。 睡前為年幼兒童閱讀,講故事和陪伴他們,可以增進親子關係。

本省的學校大部份提供免費餐給有需要的學童,能夠吃一份營養早餐,可以讓兒童溫飽,有足夠的精神和體力學習。 為兒童選擇適當的食物,可以減少肥胖的傾向。 多吃新鮮蔬果、低脂肪奶類製品和水、減少高糖份的飲品和食物。 鼓勵兒童參與運動,每天一小時中量到劇烈運動,有助於控制體重,強化心肺功能、筋骨和肌肉。 鼓勵兒童踏單車或步行上學,但要視察和肯定路上安全。

() 學校和網上欺凌

父母要經常注意孩子是否成為被欺凌或網上霸凌的對象。 欺凌包括身體的侵襲、言語或社交上的挑釁行為。 欺凌可能發生在學校或鄰近地點、運動場、校車、或經互聯網或社交平台發出。 許多兒童都不會主動向父母或學校方面求助,以致逐漸造成傷害。 欺凌嚴重損害兒童的自、情緒和感受,引發惶恐和抑鬱症狀。 父母必須正視問題,聯絡校方共同商討解決的方法,鼓勵兒童向可以信賴的人士求助,例如老師學校的輔導員。 細心聆聽和誘導兒童訴說被欺凌的情況和感受;幫助兒童學懂應付和保護自己的方法,鼓勵他們多結交好的朋友,和參與學校以外有益身心的活動。 父母亦要安排時間或找人幫助保障孩子的安全。

注意孩子在社交媒體和短信互動方面活動。 網上有許多不良甚至危害兒童的遊戲和訊息,例如一些挑戰兒童和青少年作出自殘軀體的行為,與及描述借自殺解決問題的影片和影像。 即使足不出戶,陌生人可以經網絡入侵,攫取個人資料,誘騙或威嚇兒童。 網上發放許多不實的訊息,不恰當的廣告,與及兒童不應接觸或參與的賭博或色情資訊和活動。

() 頭蚤的處理方法

上幼稚園或小學幼年兒童,經常會惹上頭蚤。 頭蚤只會爬行,不會跳躍,通常是經過身體和頭髮接觸,共用帽、頭飾或梳傳播。 頭蚤倚賴吸取人血成長和產卵,離開人體後約兩天就會死亡。 因為方便吸血,通常依附在靠近頭皮或頸部的毛髮。 頭蚤體積約芝麻大小,吸血前是近透明白色,吸血後呈灰或棕色。 頭蚤的卵像圓形白色小點,緊緊依附在近皮膚的頭髮上,不會輕易脫落。 頭蚤初期可能沒有症狀,大量繁殖後才會導致痕癢。 少部份兒童可能會有過敏反應。 覺得非常痕癢和皮膚紅腫,如果過度搔癢可能導致皮膚破損和細菌感染。 

孩子們非常友善,很難避免緊密接觸,即使染上頭蚤。開始治療後就不用隔離。 預防的方法是經常檢查兒童的頭髮,如果懷疑惹上頭蚤,可以請醫生鑒定。 治療頭蚤經常使用從菊花提取的氯菊醋,依據標籤指示正確使用。 如果症狀持續,可以在一週後重覆一次。 依附在頭髮上的卵可以用密齒梳從濕頭髮上梳理去除。 所有受感染的家人都要同時接受治療。 近期接觸過的床單、枕袋和衣物,可以用熱水浸泡清洗,或用乾衣機乾 30 分鐘。

2017年9月24日星期日

鼻塞症狀 Nasal Congestion

2017/09/18

() 花粉過敏症狀

花粉過敏症是因為鼻黏膜受到微細花粉粒子刺激,引發過度的免疫反應,排斥侵入黏膜的花粉抗原。 症狀開始後只要接觸空氣中飄浮的花粉微粒,幾分鐘內就會出現鼻塞、流鼻水、噴嚏、眼睛紅腫痕癢和流淚的反應。 患有花粉過敏症狀的人士,較多同時患有皮膚過敏和哮喘症狀。 對花粉過敏的人士,症狀通常是季節性,例如春天開始,樹和花粉增加;夏天草和其他雜草的過敏高峰期;8 月至 9 月初野草類植物,例如豚草,因為天氣變得乾燥,大量釋出花粉,隨風飄揚。 花樹的花粉通常經昆蟲在採花蜜時沾上傳播,花粉體積較大和黏結,不會引發鼻敏感症狀。 部份人長年累月都維持鼻敏感症狀, 抗原可能來自室內,例如塵蟎、羽毛、動物皮屑、黏附在枕頭、被褥、厚布簾和地氈。 潮濕的環境,例如室內的浴室和地窖,容許黴菌繁殖,釋出大量的孢子引發過敏症狀。

嚴重過敏的人士可以做過敏測試,確定後減少接觸引發症狀的抗原;亦可以考慮注射逐漸遞增濃度的過敏抗原療程,壓抑過敏反應。 花粉症有遺傳的傾向,但自小在農場長大和經常接觸動物的兒童,長大後較少會出現過敏症狀。

() 非過敏性鼻炎

非過敏性鼻炎,症狀跟過敏性鼻炎相近,但因不同。 過敏性鼻炎是因為免疫系統對外間接觸的抗原過度反應。 非過敏性鼻炎,是因為鼻腔黏膜的微細血管組織過度敏感,受到外界刺激,例如天氣、溫度、氣壓變動;化學刺激,包括氣味、煙霧和空氣污染;心理壓力或情緒波動;與及刺激性的藥物,會引發黏膜的微絲血管過度擴張充血,或大量增加黏分泌,出現鼻塞和流鼻涕的症狀,與及圍繞鼻竇所在的頭痛。 病人可以同時患上兩種不同類型的鼻炎症狀。 一般人嗅到香水通常沒有特別反應,但患有非過敏性鼻炎的人士,可能會開始噴嚏和鼻塞。 自主神經系統功能出現障礙,反應過度。 非過敏性鼻炎的診斷是將過敏的因素排除。
非過敏性鼻炎並沒有根治的方法,但可以嘗試用藥物舒緩症狀。 口服的製劑,例如含有僞麻黃素的藥物,有短暫功效,但會導致亢奮、失眠、和血壓脈搏提升等副作用。 大部份醫生都會建議避開引發症狀的環境變化,用生理鹽水沖洗鼻腔,和嘗試用含有抗組織胺、抗膽鹼能、皮質類固醇、色甘酸鈉 Cromolyn 等噴鼻劑控制症狀。 外出時可以戴上口罩。

() 鼻竇炎症狀

頭顱有 4 對鼻竇,分泌黏液潤澤鼻腔,與及減少外間溫度變化對腦部的影響。 大部份鼻竇炎的致病原因都是因為受到病毒感染,但若果症狀持續,細菌可以乘時入侵。 過敏症狀、空氣污染和鼻腔結構異常、或因創傷導致鼻竇阻塞,都會引發鼻竇炎。 估計每年 10 30% 的人會有短暫或長期的鼻竇炎症狀。

常見的症狀除卻傷風鼻塞以外,鼻涕變得濃稠,臉龐和前額疼痛,可能伴隨有發燒、頭痛、咽喉疼痛、咳嗽等症狀。 躺下時鼻水後淌,咳嗽加劇。 部份人嗅覺和味覺都會受到影響。 因為前額的兩組鼻竇鄰近腦部與及眼腔,嚴重的厭氣菌和金黃葡萄菌感染可能擴散入侵。  

因為大部份鼻竇炎都是病毒感染引致,治療主要是疏導鼻腔通道,例如呼吸低溫度的蒸汽或水霧、沖洗鼻腔、或使用含類固醇的噴鼻劑,減輕發炎反應和阻塞。 若果症狀持續超過 10 天,鼻涕變得濃稠,醫生會建議開始抗生素療程。 若果病情惡化,臉龐和頭部痛楚加劇和發高燒,則需要做電腦斷層素描確定感染是否擴散。 長期持續或經常復發的鼻竇炎,如果不能夠用藥物控制,可能需要動手術疏導鼻竇。

2017年9月15日星期五

嬉水的安全規則 Water Safety

2017/09/11

() 深度潛水引發的症狀

年夏日比較漫長,許多人都愛參與水上活動。 Scuba Diving 使用水肺潛水必須有足夠訓練,懂得和掌握使用器材,有同伴一起參與才能夠減少意外。 患有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心臟衰竭、眩暈、鼻竇和耳炎、過度緊張有恐慌症狀的人士,都不適宜深度潛水。

下潛時壓力增加,耳膜內外壓力若果不能夠調整平衡,耳膜可能被壓破爆裂。 若果有傷風鼻塞症狀,咽鼓管閉塞,更容易導致耳膜受損。 溶解在血液內的氣體,會隨著身體週邊的氣壓和水壓增加,當壓力減低,氣體就會溢出形成氣泡和膨脹。壓縮空氣內 78% 屬於氮氣,潛水時溶解在血液內地氮氣增加,影響神經系統,可能導致過度興奮、頭腦昏亂、失去方向感和判斷能力、與及影響肌肉的協調操控。

若果潛水時突然急速上升,肺內氣體過度膨脹,可能出現氣胸,肺部出血,或氣泡進入血管,阻塞心臟、腦部和眼睛的血液供應。 症狀經常在上岸後 10 分鐘內出現;病人突然昏迷、痙攣、心跳紊亂,必須儘快送至高氣壓室內急救,才可以減輕損害。 氣泡亦可以影響皮膚、淋巴系統、脊椎神經、肌肉和關節,導致痛楚、痲痺和其他多種症狀。

() 遇溺的預防和救治

車禍和遇溺是導致兒童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兩者都可以預防和避免。 2/3 因遇溺而死亡的人年歲都在 30 以下。 年幼兒童好奇和喜歡探索,許多不懂游泳;若果偶然疏忽監管,就會發生意外。 大部份兒童遇溺都發生在浴缸或泳池。 泳池必須設置安全圍欄和關閘。 為年幼兒童沐浴時不能夠分心離開。 青少年和年輕人遇溺的原因,亦可能因不懂游泳,在水裡體力不支,或從事水上活動沒有穿著適當的救生衣。 即使擅泳,水溫低亦會導致肌肉僵硬失控。 其他原因包括醉酒或藥物影響、突然痙攣、創傷、或潛水時出現故障或意外。

遇溺的初期,少量水進入氣管,刺激和導致氣管的不如意肌束緊、空氣和水都不能進入肺部,直至昏迷。 因為氣管封閉,不能發聲呼救。 如果缺氧情況持續,就會導致心跳紊亂和停頓。 遇溺之後沉水裡的時間是能否救治成功的最大關鍵。 低水溫有保護作用。 其他因素,例如創傷、水壓、現場的急救都會影響結果。 即使遇溺達到一小時,果沒有明顯死亡的象徵,例如面部肌肉僵硬和瘀藍、手腳不能屈伸,亦應嘗試開始 CPR 急救。 短暫的遇溺,若果呼吸回復暢順和血正常,通常沒有大礙。

() 海洋生物的侵襲

因為著作和電影的渲染,許多游泳人士都擔心在海灘游泳會受到鯊魚襲擊。 2016 年全球有 81 宗鯊魚無故侵襲人類的報導,近 60% 發生在滑浪時間,幸而只有 4 宗致命。 只有 3 種鯊魚經常侵襲人類,大白鯊、虎鯊和公牛鯊。 大部份公眾海灘外沿都設置有防鯊網,和定期巡查是否有鯊魚出現,發警告。 鯊魚噬咬後通常會等待擸物失血死亡後才進食,亦容許受襲後有逃求救的時間。

熱帶海灘的淺水區容許水母迅速繁殖,水母的觸鬚可以延伸數米,觸鬚上的刺絲囊可以螫傷人體和分泌毒液,但大部份只會導致局部皮膚損害,出現紅腫和灼痛反應,過敏人士會有風疹現象。 澳洲箱形水母毒性較強,在幾分鐘內會因呼吸困厄而死亡,需要立即開始心肺復甦急救。 

魔鬼魚的尾端毒刺有倒鈎,刺入人體內會分泌毒液,導致局部創傷、劇痛、肌肉抽搐、潮紅出汗、噁心嘔吐和腹瀉等反應,如果不是刺在心肺部位,通常不會致命。 治理的方法是用熱水浸泡,沖洗後將倒鈎取出,如果有發炎反應就要因應海洋細菌的常見類別,開始抗生素治療。

2017年9月10日星期日

空氣質素與健康 Air Quality & Health

2017/09/04

() 空氣質素健康指標

空氣質素健康指標,反影空氣的污染程度,抽取和計算地面的臭、二氧化氮、和空氣中的懸浮粒子作為污染的指標。 污染程度越高,對身體的影響越大。

當污染程度增加,患有長期肺病,例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哮喘、肺癌的病人;或患有心血管疾病,例如心絞痛、心血管蔽塞、心律異常和心臟衰竭的人士;與及其他長期病患,包括糖尿病和肝腎衰竭,都會因為呼吸感覺不暢順,呼吸道和肺部受到刺激而感覺不適,甚至引發徵狀。 即使沒有明顯的病症,年長人士因為心、肺和免疫功能退化;年幼成長間的兒童,與及長期在戶外工作或運動的人士,呼吸過多污染的空氣,亦會對耳鼻喉、氣管和心肺造成影響。 指標分為 10+ 級,1-3 級屬於低風險,可以隨意享受戶外和郊野活動。 4-6 級中度風險,如果沒有咳嗽,咽喉不適的徵狀,可以繼續戶外工作和運動,如果感覺不適,就要酌量減少較吃力和勞累的活動。 7-10 級屬於高危,兒童和年長人士要減少戶外活動,其他人士亦要減少劇烈的戶外工作和運動。 10+ 以上的非常高危,儘量減少戶外的勞動和運動,如果兒童或長者感覺不適,徵詢醫生的意見。

() 空氣污染對兒童的影響

年幼兒童較容易出現呼吸道感染和敏感症狀,懷孕期間母親吸煙亦會影響胎兒肺部的發育成長。 足月嬰兒的肺部結構須然已經相當完整,但仍然需要繼續發育,擴展 23 倍至成年人肺部體積。 兒童肺部體積較少,但黏膜組織吸納廢氣和粒子的面積比例較成年人高。 因為呼吸速度較快,而許多廢氣和塵埃都沈積在近地面的高度,兒童更容易受到空氣污染的影響。

除卻室外的空氣污染,室內的空氣污染更容易影響兒童的健康,因為大部份兒童每天 80% 時間都會留在室內。 吸煙是最嚴重的室內污染來源,吸煙後呼出的廢氣,含有多種有害化學物質,包括一氧化碳、氧化氮、苯、甲醛和尼古丁,與及可以滲透進入肺部的懸化粒子。 近年室內較少使用煤炭作為燃料,但一些建築材料、油漆和清潔劑,亦可能釋放出有毒的化學物質。 室內的塵蹣、霉菌和動物皮屑,亦會影響呼吸系統。

空氣污染會增加兒童患上傷風、咳嗽、咽喉炎、中耳炎、肺炎的機會,引發哮喘和其他敏感症狀。 父母吸煙更會增加幼兒突然死亡的風險。 如果能夠減少吸入污染的空氣,保持家居清潔衛生,父母戒除吸煙,就可以減少兒童損害。

() 溫室氣體增加做成的影響

自從工業革命以後,因為大量採用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氣,與及砍伐樹林,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持續上升。 畜牧供應奶類產品和肉食,導致動物排放甲烷增加。  工業生產、使用化肥和燃燒生物體,亦大幅增加空氣中的其他溫室氣體。 溫室氣體吸收太陽光照射地面釋放的紅外線熱能;亦可吸收太陽光作出反應,產生熱能,例如將氧氣轉化成為臭氣。 溫室氣體在大氣層中做成屏障,阻止熱能流失。 因為氣體濃度與日俱增,預期地球的平均溫度會在 30 年內達到新的高峰。 地球暖化會導致冰川和凍土層融化、海平面上升,部份地區出現洪水,其他地區卻被熱浪和乾旱困擾。 

經昆蟲傳播的疾病,例如瘧疾和登革熱,在氣溫提升的環境中因蚊的數量增加加速傳播。 寨加病毒已經隨著蚊傳進北美洲。 壁蝨傳播的萊姆病,亦會因氣溫提升容許壁蝨在更多地區滋長。 在衛生環境欠佳的地區,酷熱和泛濫可能導致霍亂和腸熱等感染症狀迅速漫延。 每個人都可以幫助減少排放溫室氣體,只要減少駕車、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多走路;減少使用噴霧劑;停止抽煙;和將廢物循環。

2017年9月2日星期六

糖尿病 2017 Diabetes Mellitus

2017/08/28

() 一型糖尿病

一位 21 歲以往健康良好的年青人,在過去兩個月內體重下降 50 磅。食慾正常,而且因為感覺飢餓,常光顧快餐店。 近日因為感覺非常疲倦,運動量減少,但仍然經常感覺口喝。 陽光下間歇感覺視力模糊。 睡眠時間增加,但經常要起來排尿,感覺非常煩燥。 兄長在同年歲診斷患有一型糖尿病。 病人檢查血糖結果是 34.5

胰臟分泌幫助消化的酶素,另一組 Beta 細胞因應血糖升高,分泌胰島素將血糖吸納、儲藏或轉化成為能量,如果運作正常,血糖就會回復正常。 一型糖尿病大部份是因為身體的免疫系統錯誤攻擊和破壞胰臟的 Beta 細胞。 誘發原因可能是遺傳基因顯露,或因為病毒感染和其他環境因素對身體構成壓力。 一型糖尿病佔糖尿病總數的 5 10%, 大部份在兒童或青少年期間發病。 治療必需倚賴定時注射胰島素,但必須與進食的計劃配合,以免血糖驟升驟降。

近年較新的科技,採用胰島素泵控制一型糖尿病。 較先進的泵可以量度血糖,和經過置入皮下的導管,持續注射少量的胰島素,與及配合進餐的習慣,定時增加輸入胰島素,抵消和控制餐後的血糖升幅。 良好的血糖控制,可疑減少糖尿病導致的損害。

() 二型糖尿病

二型糖尿病通常在 25 歲以後出現,但逐漸有年輕化的趨向;佔糖尿病總數的 90%。 二型糖尿病患者分泌胰島素的功能須然逐漸衰退,並未喪失,但胰島素卻未能達到功效。 身體的細胞組織對胰島素產生抗拒,不能夠因應血糖波幅,從血液中提取血糖,儲藏或轉化成為能量,以致血糖逐漸升高。 引發二型糖尿病的原因主要是肥胖和缺乏運動,營養過盛。 隨著肥胖的兒童和年青人數目增加,二型糖尿病可能提早出現。 大部份二型糖尿病都隨著年歲逐漸演進,伴隨有高血壓和高血脂等症狀。 遺傳和種族的因素會增加患病的機會,但生活模式仍然是最大的引發原因。 空腹血糖超越 7.0 mmol/L,或隨意測試血糖高於 11,加上有口喝、多飲多食、多小便、體重驟降、疲倦和肌肉萎縮症狀,屬於患有糖尿病。

二型糖尿病可能引發許多併發症狀,增加心臟病突發和中風的機會,導致腎臟衰竭,損害週邊神經、眼球內的色膜、足部潰瘍和因血管栓塞以致肢體壞死。 成年人要定期檢查,及早發現和開始治療。 改善飲食習慣和增加運動量,減輕體重和戒除煙酒。 如果血糖仍然偏高,就要開始藥物治療,調節和增加胰島素的分泌和功效。 部份二型糖尿病人需要注射胰島素來達到控制。

() 糖尿病酮酸中毒症狀

糖尿病失控可能演變成為酮酸中毒,一型糖尿病患者較多出現症狀。 引發症狀的原因包括沒有正確地注射足夠的胰島素、嚴重感染、中風、服用類固醇類藥物。 病人感覺虛弱、嘔吐、腹部絞痛、排尿量增加以致水份流失、神智變得模糊不清,甚至昏迷。 呼吸困厄、深和快速、呼氣中有腐爛蘋果的氣味。 許多年輕人在出現酮酸中毒症狀之後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 酮酸中毒是一種危急症狀,必需儘快到醫院治療,因為死亡率高達 4%。 兒童可能在治療期間出現腦部水腫的併發症狀。

酮酸中毒是因為缺乏胰島素,血糖標升、從尿液溢出,導致大量水份和鹽份流失。 身體不能吸納血糖,轉而分解和氧化脂肪,產生酮酸,以致血液內酸度攀升。 

酮酸中毒的病人可能嚴重缺水而致休克。 急救措施包括供應氧氣和迅速輸液,補充體液和增加血液循環。 但必需監察心臟的泵血功能能夠負荷。 如果血液內鉀質不過低, 可以立即開始經靜脈注射胰島素,降低血糖和停止酮酸繼續產生。 年青人比較反叛,不肯遵從指示定時注射胰島素和調節飲食,以致酮酸中毒症狀可能重複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