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9日星期五

嬰兒常見症狀 Common Baby Health Issues

2016/01/25 

() 嬰兒慣性哭鬧症狀 

嬰兒最常用來表達需求的方法就是啼哭。 有經驗的父母,通常可以從嬰兒啼哭的聲音,知道他們是飢餓,還是尿布濕透感覺不適。 但在開始 3 個月,嬰兒可能持續哭鬧數小時,每次放下後哭鬧變得更厲害,父母經常會感覺無所適從和擔憂。 這種慣性哭啼習慣通常由出生後 5 8 週開始,維持至 3 個月大。 嬰兒日間大部份時一切正常,但在下午 4 7 時開始哭鬧,難以安撫。 這種哭鬧習慣並不表示嬰兒有病。 

嬰兒腹絞痛症狀亦在同期始,每 5 個嬰兒就會有一個患上同樣症狀。 典型的腹絞痛症狀,嬰兒腹部脹大隆起,不停抬雙腿和排氣,而且哭鬧會更加嚴重和維持更久。 有症狀的嬰兒,只有 10% 以下真正患有腸胃或其他問題。 醫生必須詳細檢查確定嬰兒沒有其他導致疼痛不適的原因。 

嬰兒的哭鬧或腹絞痛症狀,通常在數小時之後自動消退。 在嬰兒表現正常的時間,儘量讓他們多點睡覺休息,避免在哭鬧時太過疲倦。 在哭鬧期間,減少嘈吵聲音,強光或動作方面的刺激。 穩定將嬰兒貼身抱在懷中,輕拍背部或小幅度的搖晃。 如果天氣容許,抱著嬰兒到外間步行一圈可能有效停止哭鬧。

() 嬰兒嘔奶的處理方法 

嬰兒從開始餵奶就經常會有嘔奶的現象,通常只是少量,但部份嬰兒可能吐出較多,而且每次餵奶會吐奶。 嘔奶的現象到 3 個月大時最顯著。 醫生通常會觀察嬰兒的整體狀況,如果嬰兒看來活潑愉快,體重增加幅度平穩,顯示嘔奶量只是進食的少部份,無需擔心。 如果是因為餵飼過量,除卻嘔奶以外,可能會出現腹瀉現象,而嬰兒的體重增長會過度迅速。 只需要減少餵奶的次數、份量和餵奶的速度,幫助嬰兒在餵飼後將氣排出,症狀就會減輕。 

如果嬰兒在餵奶時吞咽困難,嘔奶前後顯得非常不適,體重增長緩慢,而且有咳和喘氣的現象,甚至引發肺炎,可能是因為胃液倒流。 醫生會安排窺鏡或 X 光檢查,確定原因。 治療的建議是每次餵少量的奶,在奶內加進米糊,和餵飼後 30 分鐘不能躺下。 若果症狀持續,可能需要服用減少胃氣和中和胃酸的藥物。 

幽門狹窄是比較少見的症狀,男嬰較多受到影響。 餵奶後不久嬰兒會開始嘔吐,而且非常劇烈,噴出大量混合胃液的奶。 嘔吐後又顯得飢餓。 幽門阻塞會導致體重迅速下降,甚至呈現脫水現象。 如果確診是胃出口阻塞,醫生會安排動手術將幽門括約肌放鬆,症狀就會消退。 

() 嬰兒發燒症狀 

嬰兒發燒經常令到父母擔心,若果在開始數週時出現高燒,許多父母都需要立即將嬰兒送到急症室求診。  發燒是身體抗病的反應,大部份幼兒發燒,都是因為病毒感染,例如傷風、感冒、或腸胃炎、中暑或注射預防針的反應。 未滿兩個月大的嬰兒,則需要進一步檢查,確定沒有患上肺炎、泌尿道感染、中耳炎、或更嚴重的細菌感染。 嬰兒在兩個月時注射的預防針,包括對抗肺炎球菌、腦膜炎球菌、六合一疫苗和口服的抗輪狀病毒疫苗,但在注射疫苗之前,對抗感染的抗體主要來自母親。 

兩個月以下的嬰兒,若果發燒加上神情萎靡、昏睡、呼吸困難、不肯進食、皮膚出現紅疹、嘔吐、痙攣、或出現脫水現象,例如小便減少、口乾、缺眼淚分泌;應立即到急症室接受診治。 年紀較大的嬰兒,可以承受高燒,但若果維持超過一天,進食和睡眠都受到影響,加上有呼吸道、中耳或腸胃感染症狀,亦應儘快到醫務所檢查。 在家裡可以嘗試用溫水沐浴,不要穿太多衣服阻礙散熱、補充水份、按照醫生和標籤指示,服用退燒藥物。 傷風感冒導致的發燒通常會維持數天,但若果有疑問,無妨到醫務所複診。

2016年1月25日星期一

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us 2016

2016/01/18

() 糖尿病的分類和病因

本省近 40 萬人患有糖尿病,而且每年都有近 3 萬宗新症。 糖尿病可以劃分為一型、二型、介於一二型之間的症狀,與及妊娠期糖尿病。 一型糖尿病患者年歲較輕,多數在 30 歲前出現症狀,胰臟內分泌胰島素的 BETA 細胞受到破壞。 因為缺乏胰島素,除卻高血糖以外,更可能出現酮酸中毒症狀。 一型糖尿病有家族遺傳的傾向,亦可能因為免疫系統受到病毒侵襲,引發異常的自体免疫反應,破壞胰島的 BETA 細胞;但大部份都沒有明顯的發病原因。 一型糖尿病患者必需倚賴注射胰島素維持血糖平衡。

二型糖尿病比較普通,發病年歲較遲, 通常在 40 歲以後。 胰島素分泌變得不足和不協調,而且身體組織對胰島素的刺激缺乏反應。 除卻遺傳基因以外,族裔的傾向;例如原住民、亞裔、南亞裔、非洲裔都比白人多患上糖尿病。 肥胖、運動不足、高熱能飲食、患有其他疾病,例如高血壓、高血脂、心血管疾病、賀爾蒙失調和長期的感染,都比較容易引發二型糖尿病。 治療二型糖尿病必需結合改善生活習慣,節制飲食和增加運動,再加上口服的藥物和注射胰島素,才能夠妥善控制血糖,減少併發症狀。

() 前期糖尿病的預防和治療方法

成年人患上糖尿病,通常屬於第二型,平均發病年歲在 40 以後,所以醫生建議從 40 歲開始,每 3 年檢查血糖或糖化血紅素一次。 如果屬於高危類別,或已經出現症狀,則需要及早檢查。 糖尿病的初期症狀包括經常感覺口渴、飢餓、小便多量和頻密、視力變得模糊、體重無端下降。 診斷糖尿病主要是驗血和驗尿, 如果空腹血糖超越 7.0 mmol/L,餐後兩小時血糖高於 11 mmol/L,或有症狀的人士臨床檢查血糖高於 11,都是患上糖尿病。 糖化血紅素通常亦會在 6.5% 以上。

成年人的二型糖尿病通常都會逐漸演變和惡化,但如果能夠在前期發現,即空腹血糖仍停留在 6.1 6.9 mmol/L 之間,糖化血紅素 6.1% 6.4%,可以及早開始治療,將血糖回復正常,減少日後的病變。 治療前期糖尿病需要改善生活習慣。 過重的人士減輕體重 5 10 磅,消除腹部凝聚的脂肪。 逐漸增加運動量,例如每天步行一小時或做較劇烈的運動。 節制飲食,增加高纖維的食物,減少高脂肪和高能量食品。 每餐維持適量的碳水化合物,例如米麥、其他含澱粉質食品,例如馬鈴薯、南瓜和地瓜,甜食和水果,可以減少血糖的波幅。 醫生亦可能建議開始服用將血糖藥物,預防糖尿病惡化。

() 控制血糖的目標和預防低血糖症狀

治療糖尿病必需要定期跟進,提供資訊,幫助病人瞭解飲食,運動和服用藥物的重要性。 定期檢測血糖、糖化血紅素、血脂、血壓和體重。患有一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或出現併發症狀的二型糖尿病人更需要轉介到糖尿病中心接受綜合診治。

治療糖尿病的目標是將血糖降至適當的標準,但亦要避免出現低血糖症狀。 大部份身體健康狀況穩定的病人,治療的目標是將糖化血紅素 A1C 下降至 7% 以下。 較年輕的病人,可以嘗試控制  A1C 6% 以下,減少糖尿病對眼睛和腎臟的損害。 但當糖化血紅素達到低點,低血糖症狀出現的機會亦相應增加。 長期失控的糖尿病人、患有其他嚴重病症或心臟病、與及年紀老邁的人士、低血糖可能導致昏迷、引發心臟病或中風症狀,糖化血紅素可以放寬控制在 7.1% 8.5% 之間。

低血糖的先兆包括感覺虛弱、顫抖、出汗、惶恐和煩燥、眩暈、頭腦昏亂、飢餓、噁心、視力模糊、口舌痲痺、動作不協調。 如果不立即補充糖份,可能陷入昏迷或引發痙攣症狀。 立即吞服 15 克的糖,例如一湯匙砂糖或蜜糖、半杯果汁,如果症狀持續,重覆治療。 血糖穩定後再加上一點少食。

2016年1月15日星期五

健康資訊 Health Update 2016

2016/01/11 

() 調節血壓的指標 

12 歲以上的加拿大人,約 18% 患有高血壓症狀。 比例隨著年歲增加。 75 歲以後,女性患有高血壓的數目更超越男性。 導致高血壓的另一個主要因素是體重過高。 高血壓會增加中風、心臟病猝發、和腎臟衰竭的機會。 

研究發現當血壓的上壓攀升至 115 mmHg 以上,心臟血管疾病的風險就會隨著血壓標升。 以往一個針對糖尿病患者的研究,並未能夠顯示將血壓調節到上壓 120 mmHg 以下,會比調節到 140 mmHg 以下優勝。兩者的心臟血管疾病彌患率並無顯著的差異。 新的血壓研究剔除了所有患有糖尿病的人士,選擇了 9000 位患有高血壓的病人,半數憑藉組合藥物將血壓下降至上壓近 120 mmHg, 另一組則下調至 140 mmHg。 結果顯示血壓受到嚴格控制的病人,綜合心臟病發和因其他原因的死亡比率,都勝過血壓上壓只下調到 140 mmHg 的病人。 

使用多種藥物導致血壓上壓下降至 120 mmHg 以下的病人,可能會出現一些不良反應,但並未多於血壓上壓調節至 140 mmHg的病人。 血壓驟降引發的症狀包括眩暈、血壓太低、血液中的電解質變得紊亂、鉀質流失、與及腎臟衰竭。 除卻藥物以外,減輕體重、運動和舒緩心理壓力,都有助於調節血壓。 

() 長時間和當夜更工作對身體的影響 

近年一個跨國研究,發現工作過於辛勞,除卻睏倦以外,更會增加心臟血管疾病的風險。 每週在辦公室工作超過 55 小時的人士,中風的機會比標準工作時間的人士明顯增加。 工作時間越長風險越大。 長時間工作對心臟病發的影響則尚未確定,但有一些調查顯示可能會增加發病的機會。 東南亞國家,例如日本和香港,每日平均工作時間都較北美洲長,但有當地的比較數據。 導致中風機會增加的原因, 可能是因為心理負荷增加、長時間坐下工作和缺乏運動、借酗酒減壓、或因工作耽擱了就醫的時刻。   

晚間工作亦可能影響健康。 心臟病發率和中風的機會都比正常時間工作的人士高。 長期晚間工作或工作時間維持至午夜或清晨的人士,出現高血糖、高血脂和高血壓的變化亦比較多;而且體重可能較高。 因為睡眠障礙,情緒會受到影響,而且有抑鬱的傾向。 飲食節奏受到影響,患上胃病、和有腹瀉、嘔心、胃酸逆流等症狀的亦比較多。 賀爾蒙不調,可能影響月經流量,減少懷孕的機會。 如果要長期當夜班,必須定下時間表、作息要定時、選擇健康飲食和運動。 如果出現失眠或擔心不能懷孕;就需要和醫生商量應付方法。 

() 喝少量酒是否有益 

酗酒對身心都有害處,而且成癮後難以戒除。 醫生不會鼓勵病人喝酒,但去年一個研究,主旨是觀察每日喝一至兩杯酒對二型糖尿病人的影響。 選擇的對象是 224 位年歲在 40 75 歲患有二型糖尿病的人士。 糖化血紅素開始時平均在 6.9 之間,並不需要倚賴注射胰島素控制。 參與的病人分為三組,每天晚餐時喝 150 毫升的水、紅酒、或白酒。 在實驗的兩年期間,鼓勵參與者注意健康飲食,但並不限制每天進食的能量和運動量。 兩年之後發現喝紅酒的一組,血液中好的高密度脂蛋白 HDL 和去脂蛋白升。 喝紅酒和白酒兩組的三脂甘油都稍為下降。 喝白酒的一組空腹血糖改善,但糖化血紅素並無重大改變。 三組參與者兩年內體重和腰圍都稍為纖減。 三組人士生活質素都沒有重大變動,但喝酒的兩組睡眠較佳。 以往不喝酒的人士,喝少量酒之後,血糖下降的幅度較大。 在參與者當中,8 成以上的人士都能夠沒有過多喝酒。 

這個試驗加上以前的分析,發現每天喝少量酒可以稍為減少心臟病發和死亡的風險, 但中風的機會並無分別。 糖尿病人可以喝少量的酒,紅酒可以改善血脂,白酒可以改善血糖,但效用不大。

2016年1月6日星期三

輸血 Blood Transfusion

2015/01/04 

() 輸血的簡介 

輸血通常是將捐贈者的血液直接注入病人血管,補充不足或失去的血液。 北美洲有許多願意捐血的人士,血庫的儲藏量通常足夠;但每年到了聖誕新年,假期加上出外旅遊,捐血的人數減少,交通和其他的意外卻增加,所以經常出現血液短缺的現象。 捐血救人,現在是最佳時間。 

輸血可以拯救生命,最安全的血液是從需要接受輸血的病人身體內預先抽取備用的血液;適用擇定時間的手術,但病人的體質必須能夠在短期內製造足夠的血液補充。 其次是指定捐贈者提供的血液,例如與病人血型配合的親屬。 其他捐贈者的血液,都是經血庫收集、測試和儲藏。 O 負型血適用大部份人、醫院都需要配備 O 負型血供應一些必需立即開始輸血維持生命的病人。 血液內含有多種有用的細胞:紅血球、白血球和血小板,被血清浸潤。 許多病人都只需要血液的其中一部份,例如紅血球可以補充貧血和失血,其他細胞和血清都各有功效。 

血庫要經常更新儲藏的血液,因為冷藏的血液會隨著時間逐漸出現變化。 紅血球的細胞膜在 3 週後開始硬化,失去柔軟度,不能穿越較微細的微絲血管。 目前容許使用儲藏至 6 週的血液。 

() 血液內的有用成份 

當血庫收集捐贈者的血液之後,就會為血液進行篩檢,確定血液內沒有肝炎、愛滋病毒、梅毒等性病感染;再將血液分類。 紅血球細胞的表層有不同的抗原分子,與自免疫系統配合。 輸血必需選擇適當配合的血型,才不會導致免疫系統排斥。 人類有兩種常見的血型系統, ABO 系統將血液劃分為 ABAB O 四種血型。 每一種血型都可以是 RH+ RH-。 屬於 RH- 的病人, 只能接受 RH- 的血。 大部份輸血都只需要血液內的紅血球,紅血球幫助傳送氧氣和將二氧化碳帶到部排出。 嚴重創傷和一些大手術,例如心臟手術,都需要補充血量。 

血小板和血漿內的凝血因子,都有助於止血。 患有血友病的人士,病發時必需補充適當的凝血因子才能夠停止出血。 患有血癌或免疫系統障礙的病人,血小板數目可能下降至危險點,必需輸血小板才能避免出血。 嚴重的感染或免疫反應,可能會引發廣泛的血液凝結症狀,耗盡體內的凝血因子和血小板,難以求援。 

血漿主要是水份,但含有不同的蛋白質、凝血因子、荷爾蒙分泌與及其他養份。 嚴重燒傷或感染,可能需要輸入血漿補充。 血漿內凝血因子和抗體,都可以分解淨化,濃縮之後使用。 

() 輸血的不良反應 

輸血主要用以補充嚴重失血或貧血,大部份的輸血過程都不會出錯,但有存在的風險。 若果病人有不良或過敏反應,就要立即停止。 抽取血液樣本的實驗室技師,必須核實病人的名字和編號,在血液樣本上貼上同樣標籤。 輸血前血液包上的標籤必需經兩人核對,與接受輸血的病人相符,確保輸入的血液血型和病人相容。 輸入不相容的血液會引發嚴重的排斥反應,病人血液內的抗體和免疫細胞攻擊輸入的血細胞;以致血細胞分解破裂。 嚴重的排斥反應可能導致休克、腎臟衰竭、甚至死亡。 

即使血型符合,偶然亦都會出現過敏反應,症狀包括發燒、發冷、潮熱、出汗、痕癢、噁心、呼吸困難、胸背疼痛、心跳、頭暈和感覺惶恐。 即使症狀輕微,亦要立即停止輸血,代症狀消退後,再決定是否繼續。 將輸入血液內的白血球去除,可以減少出現過敏反應的機會。 

經輸血感染肝炎或愛滋病的機會,在加拿大低於 100 萬份之一。 感染瘋牛症的機會亦很罕見,但曾經接觸過患有瘋牛症親屬的人士都不應捐血。  

年長心臟衰竭的人士,輸血之後血量驟然增加,可能對心臟造成負荷。 輸血的速度要比較緩慢,在輸血之後給與利尿藥將過多的鹽和水份排出。

2016年1月2日星期六

2015 健康新聞回顧 Top Health News 2015

2015/12/28 

() 氣溫上升對健康的影響 

2015 聯合國氣候峰會的目標是遏止全球氣溫持續上升,希望在 2100 年時,全球氣溫不會上升超過攝氏 2 度。 海洋氣溫提升,會影響部份地區的降雨量,甚至出現旱災。 其他地區則可能出現嚴重的風暴。 氣候的轉變,可能影響空氣質素、食水供應、食物生產、和居住的環境。 估計如果全球氣溫持續上升,每年全球因缺乏營養、患上瘧疾、感染腹瀉、和體溫過高的死亡個案都會每年遞升超過 25 萬。 發展中的國家,缺乏應變資源,遺害更大。 改善公共交通、選擇健康飲食、避免造成空氣污染,都有助於減少溫室效應。 

() 伊波拉病毒感染的餘波 

2014 年出現的伊波拉病毒感染疫潮,須然已經逐漸受到控制,但仍然有新的感染個案。 一位年輕婦女在確定受到伊波拉病毒感染後,七天之內死亡。 導致感染的途徑可能來自一個受到病毒感染後能夠生還的男性。 該名男性在 6 個月前感染症狀已經消退,驗血測試顯示血液內沒有病毒,但精液內仍然有病毒存在。 病毒可能是經性交傳遞。 伊波拉病毒可以潛伏在免疫功能較為薄弱的器官,例如眼睛和男性的睾丸。 受到伊波拉病毒感染之後能夠生存的病人,必需繼續監察 6 12 個月,直至體液完全沒有病毒才能作親密接觸。 

() 食水含鉛量高對身體的影響 

香港食水含鉛量超標,鎖定是因為受到含鉛釬接物料污染。 香港的食水含鉛量限制,每公升食水不能超越 10 微克,北美洲則訂定為 15 微克。 

鉛是有毒性的重金屬,但用鉛含金製造的水管,比較經久耐用。 長期吸納過量的鉛,可能會影響兒童身體和心智的成長,注意力和學習能力都會出現障礙。 鉛可以經過母親血液進入胎兒體內,或經餵飼母乳傳給嬰兒。 在成長時間,腦部很容易被鉛損害。 鉛能夠產生自由基,破壞細胞內的 DNA 和細胞膜,影響體內多種調節功能:例如阻礙身體製造維生素 D,紅血球變得脆弱、骨骼和牙齒亦受到影響。  

() 吸毒過量的個案增加 

過去一年,因為濫用藥物以致死亡的人數持續上升,多數因為過度使用海洛英和鴉片類止痛藥物。 最大的禍害來自非法製造的芬太尼和其他彷鴉片人工製劑。 濫用配方止痛藥以致過量的個案亦大幅增加。 毒品價格下降,非法銷售的海洛英部份混雜了副作用更大的芬太尼或其他人工製劑,壓抑呼吸功能導致缺氧窒息;年輕吸毒者因吸服過量毒品而死亡的人數亦隨著增加。 政府尚未有明確的對策,但希望醫護人員能夠教育年輕人不要嘗試吸毒,增加戒毒治療設施、救護人員要配備解毒藥物 Naloxone, 和減少毒品的供應。

() 汽水可能含有致癌物質 

美國消費者報告的研究員抽查了 11 種不同品牌的汽水,共 110 個樣本,發現在製造焦糖顏色的過程之中,可能產生 4-MEI ( 4-methylimidazole )致癌物質。 若果每日攝取超過 29mcg,就會增加 10 萬份之一患上癌症的機會。 動物測試已經確定 4-MEI 的致癌毒性。 可樂是最流行的汽水, 正牌可樂致癌物質含量最低,但一些雜牌汽水則較高。 在聯邦法例監管下,致癌物質的含量並未超標,但青少年和年輕人在夏天每天可能喝大量的汽水,就可能超越上限。 焦糖顏色對味道並沒有重大的影響,只是用來維持汽水的一貫外觀,所以專家都建議取締。 

() 糖是導致肥胖的主要原因 

英國醫學雜報導運動員即使艱苦鍛煉,但果飲食不禁,仍然會變得肥胖。 在過去 30 年,西方人士的活動和運動量並沒有重大改變,但肥胖人數的比例卻迅速標升。 運動可以減少患上心臟血管疾病、二型糖尿病、老人退化症和一些癌病的機會,但對控制體重並沒有多大作用。 導致肥胖最大原因是進食過多的糖和碳水化合物。 來自糖的能量會提升身體儲藏脂肪的反應;當血糖稍降,就會產生飢餓感覺。 許多零食和甜飲品都含有高量的糖,例如一罐汽水平均加進 7 茶匙糖,而一包巧克力則含有 6 茶匙糖。 要減肥先要評估每天進食的熱能量和熱能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