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9日星期五

隆胸手術 Breast Implant

2014/08/25

(一)接受隆胸手術前的準備
美國的少女非常盛行隆胸,估計每年有超過 30 萬人接受手術。 加拿大比較保守,但本省亦有數萬人曾經接受手術,其中 20% 是乳癌或其他乳房手術後的重建程序。 大部份的少女都希望能夠和朋輩看齊,增加自信,能夠在穿著泳衣或較性感衣服時顯示美好的身段;但除卻胸部以外,體形、重量、高度和健康狀況亦必需 配合。
在接受手術之前,必需瞭解手術的過程與及可能出現的錯誤和後遺症狀。 如果手術是切除乳癌之後的重建程序,本省的醫療保險會為病人支付手術費用。 果是為了美化形象,則需要自付,價格在五千至一萬元之間,包括麻醉和手術室收費。 病人亦需要接受身體檢查和評估,並且可以和手術醫生商討,選擇隆胸的物料、希望達到的大小形狀、手術的切口位置、與及置放在胸大肌之前或後。  手術前要停止吸煙最少兩週,因爲吸煙會妨礙血液循環,影響手術後傷口的愈合。 避孕藥和精神科藥物通常可以繼續服用,但其他可能阻礙血液凝結的藥物或草藥,例如 ASA 都要在一週前停止服用。醫生會鼓勵病人維持健康的生活和飲食習慣,做強化頸部和腰背的運動。 我們亦希望病人接受心理評估和輔導,幫助適應手術前後的轉變。
(二)隆胸手術的過程簡介
隆胸採用的填塞物料,常選擇矽膠或鹽水袋。矽膠曾一度被禁用,因爲擔心一旦破裂漏出,可能引發身體的免疫排斥反應。 但 2006 年發表的審查研究,認為矽膠相當穩定,再次批准使用。 鹽水袋内盛載的是生理鹽水,即使日後破裂漏出,亦很容易被身體吸收,不會有副作用。 隆胸手術需要切開皮膚和在乳房之下創設一個空間,置入填塞物料。 切口必需細小和容易隱蔽, 避免被發現。 病人可以選擇在乳房之下、乳暈邊、腋窩下、或肚臍做切口,再開闢通道將填塞的矽膠或鹽水袋置入。 如果選擇鹽水袋,可以用内窺鏡將捲成細管的鹽水袋置入乳房下的空間,再注入生理鹽水;切口較爲細小。矽膠袋有圓形和水滴型兩種,適應病人的體態,但因爲體積較大,所以切口亦比較大。 乳房重建手術通常選擇將填塞物放置在胸大肌之下,日後檢查乳房比較容易。 鹽水袋亦多數置放在胸大肌之下,觸感和外觀都比較自然。 身體較爲豐滿而乳房較爲鬆垂的女性,將矽膠袋置放在胸大肌之前會較為美觀,而且矽膠的觸感亦相當柔軟。 任何手術都有麻醉,發炎和出血的風險,但隆胸手術大部份相當成功。 手術後需要充份休息一至兩週,才可以開始步行和下肢的運動。
(三)隆胸的手術後可能出現的問題
隆胸手術之後,通常都有局部的瘀黑和麻痹感覺。 傷口痊愈之後,少數人可能呈現局部結痂反應。 大部份的鹽水和矽膠袋都非常耐用,但劇烈踫撞和擠壓,可能導致破裂。 鹽水袋會迅速變形,漏出的鹽水會被身體完全吸收。 矽膠袋破裂則比較難以察覺,因爲漏出的矽膠仍然滯留在體内,但可能滲入鄰近的空間和淋巴系統。 置入矽膠袋的女士可以考慮在 3 年之後做一次磁振素描,既可以確定沒有滲漏,亦可以作爲乳癌的篩檢。 隨著時間和身體的變化,乳房的形態可能改變, 甚至出現因爲結痂反應的萎縮和凹陷,兩邊不對稱,需要做修補手術。 隆胸手術之後乳房的結構組織會出現變化,如果將填塞物取出,未必能夠回復手術前的形態。 大部份將填塞袋置放在胸大肌下的隆胸手術,都不會影響乳房的感覺和哺育人奶。 如果要做乳癌篩檢,則需要採用較先進的 X 光檢查或磁振素描。 許多女性在接受隆胸手術以後,都會感覺形象改善和自信增加。 心情變得開朗。 少部份的女性,如果有潛在的心理故障,隆胸之後可能出酗酒、吸毒、濫藥和抑鬱的問題。 在隆胸之前,女士們需要充份瞭解手術的風險和最壞的結果,切合實際的期望;因爲乳房只是表現體態的一部份。

2014年8月22日星期五

筋肌勞損 Muscle Strain & Tendinitis

2014/08/18

(一)網球肘的症狀和治療方法
網球肘是因爲手肘外緣的肌腱發炎,導致痛楚和失去部份活動功能。 重覆的勞損,例如經常用拇指和食中指緊握球拍手發球,逐漸會對筋肌做成損傷,或微細的肌肉撕裂。 許多患有網球肘的人士都沒有參與過使用球拍的運動;大部份是基於工作上重覆和承力的動作,累積形成損害:例如做木工、油漆、水電、園藝、打字和長時間的編織。 網球肘亦稱爲外上髁炎,是指勞損的肌腱連接骨骼的部位發炎,以致當要提起重物、緊握、轉動或舉起手和手腕時都會導致痛楚,由肘部的外緣轉遞到手臂上下。
治療的方法先要停止損害肌腱的動作,容許時間休息和康復。 發炎初期可以局部用冷敷、戴上護肘、與及服用消腫止痛的藥物。 物理治療和按摩治療可以減少肌肉僵硬和增加活動的幅度,針灸治療亦相當有效。 離心運動,是將手心朝下,握緊一至兩磅的啞鈴,先將手腕向上托起,逐漸慢慢下垂,重覆動作;當痛楚減輕之後可以按步遞增重量。 局部注射類固醇,可以迅速消除痛楚,但數週後症狀可能復發,必需配合其他治療方法才可以達到真正的療效。 預防受傷的方法,是避免急速過劇的手臂運動和驟然轉動的動作,接受舒張和強化筋肌的訓練。
(二)肩周炎的症狀
肩周炎通常在 40 嵗以後出現,女性比男性多。 50 嵗之後筋骨開始衰退,如果仍然要從事體力勞動的工作,很容易出現勞損症狀。 肩關節的結構是一個半圓窩内套入球形,肩袖肌肉群肱骨上端的球形包裹著,控制關節的活動。肱二頭肌腱亦穿越過肩關節。 肩關節炎可能是突發,例如摔倒時手臂向外伸展、踫撞的力量傳遞至肩周肌肉組織、或因爲要提過重的物件而拉傷肌腱。 長期的勞損包括手臂要長時間停留在一個固定位置工作,例如使用電腦、理髮和油漆。 經常要做高舉過頭的力動作,例如舉球拍接球、或舉重過頭。 長期缺乏運動或躺臥在同一邊,亦會導致退化損傷。
肩周炎病發時肩膊前感覺劇烈疼痛,延伸到上臂,手臂稍為活動或用力都會引發痛楚。 初期的治療亦是休息、局部用冷敷、和服食止痛藥物。 儘快開始物理治療和學習伸展和強化肩袖肌肉組織的運動。 肩周炎可能惡化,肩關節囊、韌帶和其他軟組織粘結萎縮、肩膊不能活動。 推拿、按摩和針灸都有幫助,但必需在導師指引下做適當的運動才能夠恢復力量和活動功能。 如果肩袖肌破裂,或疼痛持續,就要安排詳細檢查和  MRI 或超聲波素描,考慮是否需要動手術修補。 預防肩周肌肉受損,減少過度用力和舉手過頭的運動和工作。
(三)落枕或斜頸的症狀
早上起來發現頸部疼痛,肌肉僵硬不能夠轉動。 頸一側的肌肉,包括胸鎖乳突肌和斜方肌痙攣緊縮,頭部轉動、視野和行動都受到影響。 斜頸或落枕症狀多數因爲睡眠姿勢不正確或長時間俯臥、睡枕過厚或過薄頸一側肌肉長時間過度伸展,突然開始痙攣和緊縮。  工作期間坐姿或站姿不正、頭經常側向一邊,亦會引發症狀。 其他導致突然斜頸的原因,包括頸一側的淋巴結發炎腫脹、耳通道或中耳發炎、頸部受創、與及傷風感冒的影響。 服用一些精神科藥物,副作用亦可能導致部肌肉抽搐收緊。 兒童頸部脊骨和肌肉發育不健全、頸部的神經組織和血液循環出現障礙,都會影響到頸部肌肉的運作。
治療急性斜頸,可以局部用冷或熱敷、服用鬆弛神經和止痛的藥物。 針灸、按摩或物理治療、加上適當的頸部舒展運動、或戴上頸箍,都有助於暫時抒解斜頸的不適症狀。 近年流行注射肉毒桿菌素,舒張頭頸部的表層肌肉,肉毒桿菌素亦可以舒張緊縮的頸部肌肉,但必須小心不要注射過量,以免影響胸部呼吸肌肉的運作。 維持正確的頸部姿勢,例如練氣 “眼觀鼻、鼻觀心”頸部内收和鬆弛姿、更換枕頭、與及學習平衡和強化頸部肌肉的運動,都有助於減少斜頸出現。

2014年8月15日星期五

Mosquito Bite 蚊子螫咬

2014/08/11 

() 蚊螫咬引發的敏感反應
 
近來天氣炎熱,蚊蟲滋生,兼且夏季戶外活動增加,身體暴露的部位經常被蚊蟲螫咬。 首次被咬通常不會覺察,但螫咬多次後就會產生敏感反應。  雌蚊需要飽吸人血才能夠產卵,螫咬後注入唾液。  唾液內含有不同作用的蛋白質,破壞微絲血管,防止血液凝結,便利蚊將血液吸取。  唾液內的蛋白質可以引發不同程度的敏感反應。
 
輕微的反應,在螫咬後皮膚感覺痕癢刺痛,局部呈現紅腫。 一天之後,紅腫部位擴散隆起,更可能出現水泡,和皮下出血現狀。
 
嚴重的敏感反應,可能在螫咬後一至兩天才突然出現。 紅腫的部位迅速擴散,手臂或腳變得腫脹,眼皮浮腫,或全身出現風疹現象。  如果感覺發燒、頭痛、混身不適和淋巴腺腫脹,必需儘快就醫。
 
輕微的局部反應,可以局部冷敷,或搽上薄荷軟膏和含有輕量類固醇的藥膏,減少痕癢。 儘量避免搔抓,以免細菌從破損的皮膚入侵,導致感染。 如果痕癢或紅腫難以控制,可以服用抗敏感的藥物,例如 BenadrylReactine、或 Claritin,到藥房購買時可以請藥劑師指示正確的服用方法。 
 
() 預防被蚊蟲螫咬的措施 
 
蚊通常追蹤氣味、體溫、汗液分泌和呼出的廢氣,找尋和侵襲人類。 在戶外工作和活動,如果要減少被蚊蟲螫咬,穿著長袖的衫和褲,將褲腳塞進襪內,戴上闊邊的帽,可以減少耳朵和後頸背螫咬的機會。
 
減少蚊蟲滋生,清除積存的污水。 沖洗屋檐下的去水澗,將水桶或花盆覆蓋,與及去除廢物,例如舊車胎或磚瓦木塊。
 
防止被蚊螫咬,可以在身體和衣服上噴曬防蚊的藥物,最常用的包括 DEETPicardin、和檸檬桉樹油。 DEET 比較安全,但仍然不適用於 6 個月以下的嬰孩。 DEET 的作用是經揮發產生蚊蟲厭惡的氣味,減少蚊蟲侵襲的機會。 服食蒜頭和衛生素  B12  並沒有辟蚊的作用。
12 歲以上的兒童和成年人可以採用 30% 或以下的 DEET 防蚊液,效能可以維持 6 小時。 2 12  歲的兒童,選用 10% 或以下的 DEET 製劑,但要避免噴灑在傷口、手和面部,以免抹進嘴裡和眼睛;效用維持約 3 小時。 將 DEET 噴灑在衣服上和暴露的部位,可以和防曬用品同時使用,或先搽上防曬膏,皮膚吸收之後再噴灑防蚊液。 回家後或進食前用肥皂和水清洗,去除剩餘的 DEET
 
() 飛蚊傳播的疾病和預防方法 
 
飛蚊螫咬導致的敏感反應,在夏季經常出現;嚴重的過敏症狀,包括風疹、噁心嘔吐、面部和咽喉浮腫、哮喘、氣速、眩暈和血壓驟降,必需立刻救治,注射腎上腺素或致電 911 求救。 蚊亦是傳播多種疾病的媒介。 北美洲每年夏季都有西尼羅病毒的感染個案,被帶有病毒的蚊螫咬之後,受到傳染的人士 1/5 會發病,出現發燒和感冒症狀。 1% 的病人會演變成為腦炎和腦膜炎;死亡率達到 10% 其他的嚴重感染個案亦須時數個月才能康復,而且因為腦部受損,可能有後遺的殘障。 幸而 2014 至今本省尚未有確診的西尼羅病毒感染案例。 但在夏季,仍然要做好準備預防被蚊螫咬。
 
如果要到中國一些偏遠或種植稻米的水鄉旅行,準備逗留超過一個月,或從事多種戶外活動,例如踏長途單車、遠足、露營、或到山區掃墓,考慮接種預防日本腦炎的防疫針。 日本腦炎病毒亦是經過蚊咬傳播,症狀和西尼羅病毒感染相近。 
 
預備到非洲和南美洲地區旅遊的人士,查看所選區域的旅遊指南,是否需要接種預防黃熱症的疫苗。 到瘧疾肆虐的地區,例如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東南亞廣泛的近熱帶區域,和中南美洲,考慮在旅遊前後和旅遊期間,每天服用抗瘧疾的藥物。

2014年8月14日星期四

Ebola Infection 致命病毒

2014/08/04

(一)伊波拉病毒的傳播模式
西非洲近日爆發伊波拉病毒感染疫潮,800 多人死亡,包括一些甘願冒生命危險照顧病人的醫人員。  疫情已經擴散鄰近 4 個國家。以往爆發 Ebola 疫症的地區多數屬於僻的小村落,比較容易控制。 當病毒傳播到人口密度高的城市,擴散的會大幅增加而隔離病人亦比較困難。當地仍然缺乏處理疫症的意識,衛生環境欠佳,缺乾淨的水,和專材的醫護人員。
伊波拉病毒經常發現在蝙蝠體內,猿猴和鹿亦會因為受到感染而死亡。 人類接觸或食用帶病的動物,就會受到感染,再經人傳人而播。 病人的血液、分泌物、體液、糞便、嘔吐物和器官都帶有病毒,而且會做成環境污染。 醫護人員或親屬如果沒有遵守嚴格的防疫措施,病毒就會經破損的皮膚或黏膜進入身體內做成感染。 當地人在殮葬死者的儀式中習慣觸摸遺體,亦可能受到病毒感染。 僥倖能夠生還的男性病人,痊癒 7 週後仍然可以經精液傳播病毒。
伊波拉病毒共有 5 個常見的病毒株,近期做成疫潮是最猛惡 Zaire 病毒,在過去的感染案例中,,死亡率達到 79% 在症狀出現之前,接觸過病毒的人士仍然不會傳播病毒。 當症狀開始後必需妥善隔離和嚴禁乘搭航機或其他公共交通工具。
() 伊波拉病毒的感染症狀
伊波拉病毒感染的死亡率高達 90%,因此患病的人士必須嚴格隔離,防止病毒傳播。 初期的症狀是突發的高燒,感覺非常疲弱、頭痛、混身肌肉痛和咽喉痛,繼而出現噁心嘔吐、腹瀉、出疹等症狀、肝臟和腎臟功能嚴重受到損害。 伊波拉病毒的晚期症狀包括廣泛的出血、口、鼻、耳朵、眼睛、口腔和肛門都開始滲血,而且腸、胃和內臟都可能出血。 導致死亡的原因是因為病毒同時侵襲多個器官,導致肝、腎和中央神經系統功能衰竭。 伊波拉病毒進入人體之後,經過 2 21 天的蘊期,症狀就會突然出現,大部份病人在發病後 6 16 天死亡。 病毒分泌的蛋白質,誤導和癱瘓身體的免疫系統,而且破壞白血球。 在沒有抵抗力情況之下,病毒迅速蔓延至全身各個器官組織。
許多病毒和細菌感染都可以導致發燒和出血症狀。 診斷伊波拉病毒感染,主要是憑藉曾經接觸過病人或污染環境的病歷、與及驗血測試確定。 病人的血液樣本可以導致感染,必需採取高度保安的程序處理。
目前尚未有肯定的藥物可以壓抑或消滅伊波拉病毒,治療主要是供應維生需要的水份、養份和氧氣,希望病人的免疫系統能夠復甦對抗病毒。
() 控制伊波拉病毒擴散的措施
伊波拉病毒須然危險,但並不會經過空氣散播,即使病人咳嗽或噴嚏,亦不會將病毒散佈在空氣之中;而且病人在發病之前不會傳染病毒。 只要穿著適當的保護衣物,避免接觸病人的血液、體液和分泌物,污染的床單和用具,慎防針刺和割傷,與及徹底用消毒藥水清潔環境,經常清洗雙手,醫護人員就不會受到感染。
近期導致西非洲疫情屬於最猛惡的病毒品種,有幾位醫生不幸死亡。 西非洲以前並未出現過大規模的伊波拉感染疫情,所以未能夠及時採取適當的控制措施。  因為缺乏對病症的認識,個別受感染的民眾未能及時就醫隔離,將病毒在社區內散播;兼且因為旅遊,將病毒傳播到鄰近國家。
北美洲的醫療衛生環境比較完善,如果有個別從西非洲回的感染個案,適當的隔離和護理不會讓病毒散播。 醫院內控制傳染病散播的準則非常明確,員工和訪客都必需嚴格遵守。
預防伊波拉病毒的疫苗研究已經成功研製出可以用於動物的試驗疫苗,但因為過往疫症都局限於非洲的貧困地區,大部份藥廠都不願意投放資源研製和生產保護人類的疫苗,需要各國政府和衛生組織能給與資助。一些試驗性的抗病毒藥物﹐ 亦已開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