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9日星期四

中風和腦部短暫缺血

2009/11/02

中風是繼癌症和心臟病之後的第三號致命病症。 加拿大有 30 多萬人因中風後導致殘障﹐而每年都有 5 萬宗新的中風案例﹐14,000 人因中風而死亡。 中風可以分為腦部血管栓塞和腦部血管爆裂出血兩大類﹐但大部份都是基於血管栓塞。 腦部血管流注的範圍﹐因栓塞以致缺血缺氧而受到損害﹐嚴重的可以導致死亡﹐和不同程度的殘障。 病人失去行動和語言能力﹐吞嚥困難﹐再不能夠獨立生活。
心臟病發﹐有特定的拯救和治療指引﹐和跟進的康復計劃。 PHC 屬下的醫院﹐亦希望能夠成立專科部門﹐接收中風和短暫性腦部缺血症狀的病人。 由急症室開始﹐儘快為病人診斷和治療﹐將中風導致的損害減至最低。 在中風後的 3 至 4 個半小時之內﹐仍然可以借助藥物疏通栓塞的血管﹐回復正常的腦部血液供應。
析別中風症狀﹐先要認識增加中風機會的風險。 55 歲以後﹐中風的機會增加一倍﹐男性比女性多。 肥胖﹑患有糖尿病﹑血壓高都會增加中風的機會。 七成中風的病人都患有血壓高的症狀﹐如果早上起床時的血壓偏高﹐或上壓高於 150 mmHg﹐則風險更大﹔高血壓亦是導致腦部血管破裂出血的主要原因。 心臟病患者﹐尤其是患有類風濕心臟病﹐和心跳韻律不穩定的病人﹐都可能增加血栓塊形成的機會。 家族遺傳﹑吸煙﹑酗酒﹑精神壓力和寒冷的天氣﹐都會增加中風的機會。
不論是中風﹑短暫性腦部缺血﹑或心臟病猝發﹐如果能夠認識病發時的症狀﹐及早求助﹐將病人送到醫院救治﹐可以減少腦部細胞組織受到的損害﹐而且康復的機會和速度亦相應增加。 中風的症狀包括突發的半邊臉龐﹑手腳和身軀痲痺﹑刺痛和癱瘓﹐行動出現困難和不能夠保持身體平衡﹐舌頭的活動和吞嚥都難以協調﹐說話含糊﹐眩暈﹐理解力退減﹐意識變得模糊﹐視覺出現障礙﹐與及突發的劇烈頭痛﹐都可能是中風的警兆。 如果家人或朋友察覺病人出現這些症狀﹐要儘快致電救護中心求助。 病人情況不穩定﹐不要試圖自己將病人運送到醫院。
短暫性腦部缺血的症狀和中風相仿﹐腦部的血管短暫蔽塞。 症狀通常在數分鐘至數小時後退減﹐逐漸回復正常。 短暫性腦部缺血是中風的先兆﹐5% 的病人在兩天內演變成為中風﹔90 天之內中風人數增加至 10%。 如果症狀維持超過一小時﹐中風的機會更大。 在急症室﹐我們會為病人做詳細的身體﹑血液和心臟檢查﹐腦部的電腦斷層素描﹔與及頸部動脈的超聲波素描﹐察看是否有嚴重的栓塞。 如果導致腦部缺血的原因並非源於心臟﹐而病人並沒有敏感或出血的危險﹐就要立即開始服用阿斯匹靈或較昂貴的 Plavix﹐防止血小板凝聚導致血管蔽塞﹐與及安排入院觀察或轉介給腦科醫生跟進。
確定病人有中風的症狀之後﹐就要分辨中風是因為腦部血管蔽塞﹐還是腦部血管破裂出血﹐兩者的症狀近似但治療方法完全不同。 “爆血管”比較多出現頭痛和嘔吐症狀﹐而且死亡率較高﹐可能需要動手術開腦止血﹐幸而大部份中風都是因為血管蔽塞。 如果中風症狀發生在三至四個半小時之內﹐而電腦斷層素描確定為腦部血管蔽塞所致﹐可以嘗試注射 tPA﹐將導致栓塞的血栓塊溶解。 大腦血液灌注成像可以進一步決定血管蔽塞所影響的範圍,與及周邊腦部細胞組織受損害的程度﹐預測回復生機的可能性﹔但需要耽擱多一些檢查時間。 疏導血管可以減少腦部受損的程度﹐減少殘障﹔但注射 tPA 亦可能導致受損害的部位出血﹐轉變成為出血性中風﹐使到病情變得更加危險。 注射 tPA 溶解血塊有許多限制﹔不適用於有內出血症狀的病人﹑大動脈內壁破裂﹑血壓高於 180/110﹑腦部曾經受創和有出血的風險﹑剛進行過心肺後甦的拯救程序﹑兩週內曾經做過大手術﹑懷孕﹑和患有其他增加出血機會的病症﹐都不適宜注射 tPA。
預防勝於治療﹐減少中風機會先要從健康的生活習慣開始﹕心平氣和﹐減輕精神壓力﹑作息有定時﹑每星期最少運動三次﹐每次 30 分鐘以上﹐例如速行或游泳﹑戒除煙酒﹑減少高糖和高熱能食物﹑定期檢查﹑控制體重﹑將血壓﹐血脂肪﹐和血糖調節至安全點﹑與及按照醫生指示服藥和複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