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9日星期五

耳朵的病变 Ear Disease (简体)

2024/03/25 

(一) 耳朵的结构和保护 

耳朵有三个主要部分,外耳、中耳和内耳。 外耳接收声音,传送耳膜引起振动,经过 3 块小软骨传递内耳耳蜗,将声波震荡转成为神经讯息,传送脑部颞叶的听觉中心。 听觉是与生俱来的功能,我们依赖视和听来接收大部份外界的讯息,主导反应和沟通。 视和听感官都非常脆弱,若果不妥善保护,很容易就会受到损害。 耳朵接收声音,但太强的噪音例如铲草机、电锯和其他机器;与及响亮的音乐,都会损害听觉,而且难以修复。 长期重覆暴露在 85 分贝以上的音量,就会损害听觉。 音量越高,损害更大更快速。 例如爆炸的声音可以将耳膜振破,和严重损害听觉神经。 长时间在嘈吵的环境之内工作,或用耳机或耳塞聆听响亮的音乐,耳朵内的耳膜、耳蜗和毛细胞,都会因为过度刺激而损毁。 耳朵不能够承受碰撞和创伤。 失去听觉,沟通能力和生活质素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60 至 69 岁的年长人士,较多会出现听力问题,而且随着年岁继续退化。 保护听觉和减低损害避免暴露在有高度噪音的环境,和调低音响。 配戴阻隔声音的耳塞或耳罩。 避免使用棉花棒或耳挖清洁耳垢。 接受适当的疫苗注射,可以减少耳鼻喉受到的感染。 

(二) 突然失去听觉 

突发性的听觉受损,通常影响一侧耳朵,而且经常在早上醒来时察觉,部分人伴随有眩晕和耳鸣的感觉。 较常见的原因是耳垢阻塞、气压骤然变化、头部和耳朵受到撞击、耳朵受到细菌或病毒感染、或因为服用或注射损害听觉神经的药物。 听觉受损,亦可能是一些损害听觉神经疾病的先兆,例如压迫听觉神经的肿瘤、多发性硬化症、Meniere's 症状、小脑和内耳动脉阻塞、HIV 和梅毒侵袭神经系统。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和体免疫反应,亦可能损害听觉。 但部分失听可能没有明显的病因。 年长人士失聪,听力通常会逐渐退减,而且两侧都会受到影响。 

耳垢有保护耳朵的作用,可以吸附污染物质、减慢细菌生长,和阻止昆虫入侵。 耳垢若果积聚太多,可能会导致疼痛、痕痒、耳鸣、和影响听觉。 胡乱使用棉花棒、耳挖和经常配戴耳塞,都会增加耳垢堵塞的机会。 少量的耳垢,通常会随着牙关的活动、移动到耳通道的外缘排出。 清除堵塞的耳垢,通常会建议病人尝试使用软化耳垢的滴耳药液,注入 5 至 10 滴,保留在耳通道内数分钟,再用花洒冲洗耳朵。 若果不成功,可以诊所由医务人员冲洗,或将耳垢吸出或用仪器清除。 耳垢清除后听觉通常会改善 

(三) 诊治突发的失聪 

诊断突发性的失聪,先要了解病历,失聪是单一侧或两边。 排除明显的致病原因,例如头部创伤、气压转变、和感染症状。 伴随的症状,耳鸣、眩晕、和其他头颅神经运作失常,包括视觉、味觉、面孔肌肉的状态。 多发性硬化症会导致间歇性的神经损害。 以往的病历,是否有性传染病、脑中风、遗传失聪、服用过损害耳神经的药物,和肾脏衰竭。 

检查先要做听力测试,包括纯音听力测试和分辨言语,若果比正常人听力差别超过 25 dB,就属于有听力损失。 若果单一侧失聪怀疑是因为听觉神经受损,或头部创伤,医生会安排 MRI 检查,找出是否有挤压听觉神经的肿瘤或其他病变。 验血测试排除其他导致听力衰退的原因。 

若果曾经或正在服用可能损害听觉神经的药物,包括阿斯匹灵、利尿药、一些抗生素和化疗药物,要考虑需要的疗效和利弊,减低剂量或停止服用。 感染症状可以使用抗生素治疗。 压迫听觉神经的肿瘤就要动脑部手术去除。 原因不明的病例可以尝试使用糖皮质激素疗程,减轻发炎和肿胀。 糖皮质激素可以口服或经过鼓膜注射,直接达到中耳和内耳。 一些研究显示高压氧气治疗,亦可能帮助回复听力。 

(四) 耳朵发炎 

外耳通道、中耳、和内耳都可能受到感染,甚至延伸到耳后的乳突骨。幼年儿童较多出现耳朵的感染,被微生物例如细菌、病毒和真菌侵袭,亦可能因为其他疾病引发,例如感冒、伤风和过敏症状。 常见的症状包括耳痛、听力下降、耳鸣、有液体渗出、发烧、头痛、眩晕。 外耳和外耳通道可能变得红肿和出现水泡。 

外耳通道发炎,最常见的原因是污水积存在外耳通道,或因过度使用棉花棒清洁或扣挖,以致皮肤损伤,被细菌或真菌入侵。 医生通常会将分泌物、耳垢和皮肤碎屑清除,再使用综合类固醇、抗生素或抗真菌滴耳剂控制发炎感染。 稀释的醋酸或双氧水可以帮助恢复耳通道内的微生物平衡。 严重的发炎肿胀,可能要加上口服抗生素治疗。 

经常有儿童因为耳环深陷在耳垂内不能够取出,兼且出现皮肤感染,红肿和疼痛。 医生通常要和另一边比较,可以知道耳环的大小和形状。若果能够显露耳后的一端,通常可以在局部麻醉后取出。 若果前后都深陷耳垂内,就要做一个小的 X 切口取出。 钉状的耳环较容易因为前后压而导致发炎肿胀。 环形的耳环可以转动和不会深陷。 耳朵上端的穿刺,较容易导致出血和发炎,贯脓、软骨感染,与及引发结痂反应。 

(五) 鼻咽癌 

鼻咽癌在东南亚较为常见,尤其是广东沿海地区,包括台湾。 患鼻咽癌的男性比女性三倍,多数在 45 至 59 岁期间出现。在北美洲,则可能在 15 至 24 岁期间发病。 以往认为和食用咸鱼有关,因为咸鱼含有致癌物质亚硝胺。 但近年的观察,遗传基因是致病的主要原因。 抽、长期吸入污染物质,例如石棉、铬、和废气,都可能增加发病的机会。 接触过和血清中有 EB 病毒抗体的人若果受到外来刺激,免疫系统和 EB 病毒产生反应,亦可以诱发鼻咽癌和淋巴癌。 

鼻咽喉是鼻子后咽喉的上端,连结鼻腔和咽喉。 鼻咽癌的症状包括头部淋巴结肿胀、单侧耳鸣和听力障碍,并且有阻塞的感觉。 单侧鼻塞或分泌物增加。 痰或鼻涕可能有血丝。 鼻腔发炎有脓液或无故渗血,头痛。 若果癌细胞漫延到脑部底层,可能影响眼球活动和视力,和导致脸庞痹。 

耳鼻喉专科医生会采用鼻咽内窥镜检视鼻和咽喉,抽取可疑细胞组织做活检。 CT 扫描或 MRI 磁共振可确定肿瘤的部位和扩散程度,并且作为治疗后跟进。 医生会根据癌病的分期安排适当的治疗,结合放射线治疗和化疗。 若果能够及早发现和开始治疗,5 年后存活率近 80%。 幸而近年鼻咽癌的弥患率下降的趋势。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