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12日星期五

環境與健康

2009/06/09
根據 2009 年的馬賽生活環境質素調查所得﹐維也納﹑蘇黎世﹑日內瓦佔全世界最佳居住環境的頭三位﹐溫哥華排第四位。 但以人口的平均壽數比較﹐日本人最長壽﹐平均達到 83 歲﹐而澳洲﹑冰島﹑意大利居次﹐亦達到 82 歲。 非洲一些小市鎮和阿富汗位居於末﹐平均壽數只有 41 至 42 歲。 相差幾近一倍。 即使在發達的工業國家之內﹐不但民生出現貧富懸殊﹐壽命亦有同樣趨向。 貧窮的民眾壽命比富裕的相差 10 數年。
科技和醫學的進展﹐可以及早發現心臟血管疾病的病變﹐和多種癌症的先兆﹐及早預防和治療。 富裕和學識較高的人士﹐可以經過電腦和多個渠道取得資訊﹐充份利用這些醫療設施和科技﹐對錯誤的生活模式亦有所警惕。 貧窮和教育水平較低的人士﹐居住環境衛生欠佳﹐不懂得選擇適當的飲食。 吸煙﹑酗酒﹑濫藥的人數亦較多。 更可能會從事較高風險的工作﹑行為和生活模式﹔患上傳染病的機會亦較大。 本市東端的形像與排行世界第四的美譽實在有很大的差距﹐政府曾經屢次大量注資﹐力求改善﹐但並未能夠取得成效。 要預防新一代誤入歧途而淪落至困境﹐必需從成長的環境和教育開始。 反觀華人的社會﹐雖然許多人都出身寒微﹐但因為父母具有遠見﹐和憑藉自己不斷的努力﹐都能夠得到驕人的成就。
在一些貧困的地區﹐5 歲以下兒童的夭折率達到死亡總數的 20%﹐而兒童的死亡數目直接影響到所在地區平均壽數的統計。 聯合國發表的報導﹐70% 的兒童死亡個案都出現在屬於發展中的國家內。 導致死亡的原因﹐主要是呼吸道感染﹕例如肺炎和肺癆﹑嚴重腹瀉﹑痲疹﹑瘧疾和營養不良。 5% 的死亡原因是缺乏食物和能夠飲用的水。 一些研究認為只需要供應疫苗﹑藥物﹑清潔的水和防蚊帳﹐補充營養﹔與及推廣家庭﹑衛生﹑哺乳方面的輔導﹐就可以減少兒童的死亡率。 自從 2000 年開始為非洲兒童注射疫苗之後﹐因為患上痲疹而死亡的數目下降 94%。 而美國一些富豪亦捐款支持減少非洲兒童患上肺炎方面的研究。 隨著兒童的死亡率下降﹐糧食供應的需求大幅增加。 2006 年美國的富豪亦資助推進印度和非洲等地的農業改革﹐供應改良的種子﹐肥田料和殺蟲劑。 改良的種子生長較為迅速﹐而且能夠適應較乾旱的地區﹐兼且有抗蟲蚊的特性。 但計劃備受批評﹐認為未見其利先見其害。 因為以往負困的農人仍然可以繼續種植生產﹐勉強做到自給自足﹐不需要倚賴外援。 自從改用新法種植之後﹐大部份的農產品都被較富裕的農民操控﹐而且將產品外銷。 因為產品價格下降﹐貧困的農民再不能夠套取足夠的金錢添置種子和器材﹐加上水源被截取和大量農藥流入生態環境之内﹐週邊的土地變得更加貧瘠﹐生活更加艱苦。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