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12日星期五

脊椎神經受傷

2010/03/08

冬奧殘障運動會將會在三月十二日至二十一日舉行﹐上屆市長蘇利民先生當選為推廣大使。 蘇利民先生在 19 歲時因滑雪發生意外以致頸骨斷折﹐下肢癱瘓﹐但終於能夠克服殘障投身社會工作。 導致脊髓神經受損的原因﹐ 最常見是意外創傷﹐例如車禍﹑從高處下墮﹑運動創傷﹑與及工業意外。 其他原因包括癌細胞侵襲﹑血管栓塞﹑發炎﹑退化等症狀﹑和先天性的缺陷。 脊骨突然屈曲﹑過度伸展﹑旋轉或受壓﹑都可能損害到脊髓神經。 脊髓神經如果完全損毀﹐受損部位以下的感覺和運動功能會完全喪失﹐95% 需要倚賴輪椅行動﹐但如果能夠保留肛門的感覺與及肛門可以反射收縮﹐仍然有希望恢復部份的行動能力。 脊髓部份受損﹐受損害的程度各有不同﹐但康復的機會通常比較大。
北美洲每一百萬人當中就有 35 宗脊髓神經受損的案例﹐但中國的數目則近于雙倍﹐反映車禍和工業意外的發生率﹐而大部份意外都可以避免。 60% 以上的傷者是男性﹐平均的年歲是 48 歲。 但本省勞工署的數據則顯示年紀較輕﹐15 至 24 歲的工人較多索取工傷賠償﹐ 可能是基於缺乏培訓和工作經驗﹐兼且經常被派遣做一些較危險和不熟悉的工作。
診治脊髓神經受傷的病人﹐先要決定脊髓神經受損的部位﹐才能夠預計身體受影響的程度﹐與及可能導致的殘障。 脊髓的前端控制肌肉的運動功能﹐受傷原因是頸部突然屈曲﹐對脊髓前端做成擠壓。 脊髓的後端主要是感覺神經﹐頭部突然過度伸展可能會做成損害﹐但這種創傷並不常見。 脊髓中部受損﹐上肢受影響較大﹐是因為過度屈伸和脊骨移位﹐行動和感覺都受到影響。 若果脊髓只是部份受損﹐因為保留了一些運動和感覺的能力﹐所以較難正確診斷受損的脊髓位置。 第四頸椎以上受損﹐就會失去大部份肌肉的控制能力﹐包括橫隔膜和胸肋間的肌肉﹐需要倚賴機器輔助呼吸。 第五頸椎以下受損﹐橫隔膜雖然可以收縮﹐但胸肋間的肌肉仍然不能運作﹐仍舊有呼吸的困難。 第三胸椎受損﹐仍然會導致下肢癱瘓﹐肩膊﹑頸﹑手臂﹑手都可以活動﹐但上身可能需要支撐﹐才能坐穩。 腰椎 11 至 12 節受損﹐失去支配膀胱三角肌和男性的勃起功能﹔膀胱和直腸不能夠隨意念排泄﹐只能夠倚靠反射性的排泄方法。 薦椎第 2 至 4 節神經是排尿的神經中樞﹐與及膀胱和大腸的神經反射區﹐損傷令到直腸和膀胱變得鬆弛無力和失去控制﹐再不能夠自動排泄﹐但傷者仍然可以站立走動。 脊髓受損﹐可能影響自主神經的運作﹐心跳﹑血壓﹑出汗和體溫調節都可能受到影響。
許多脊髓受傷的個案都可以預防和避免。 車禍是導致脊髓受傷的最大原因﹐小心駕駛﹑配戴安全帶和將幼兒放置在後座的安全椅上﹑駕車前不要喝酒和濫用精神藥物。 減少在家跌倒的機會﹐可以在樓梯設置扶手﹐洗手間內加上防滑的膠墊﹔如果有幼年兒童﹐就要在樓梯前裝置安全閘和將窗戶關好。 運動時要守規則﹐不要推撞。 在高處工作﹐必須繫上安全索﹔使用長梯必須小心放置﹐避免傾側滑跌。
治療脊髓神經受創的病人﹐需要顧及多方面的需要。 先要固定受傷的部位﹐避免移動時導致更大的損害。 頸椎上部受傷﹐需要輔助呼吸維持生命。 其他的創傷﹐治療主要是減少受損的程度和併發症狀﹐與及安排復康治療。 在受傷後 8 小時內注射高劑量的類固醇﹐希望能夠減輕神經組織受傷後的發炎反應和腫脹﹐但效果並未如理想。 許多研究都希望能夠幫助損毀的脊髓重生﹐例如移植幹細胞和局部注射刺激神經組織增生的藥物﹐幫助修補受損的神經組織﹐但尚未有顯著的突破。 物理治療和按摩﹐可以減少肌肉和關節萎縮。 基本護理﹕包括保持身體清潔﹐預防皮膚受到壓力損傷﹐與及處理排泄的問題。 兼且要幫助病人和家屬學懂照顧病人日常的起居生活﹐和給與心理輔導。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