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10日星期六

低溫病症

2009/01/05
聖誕前一週天氣驟然變得寒冷,而且連續下大雪,加拿大大部份的城市都渡過一個白色的聖誕。 因爲路面結冰,許多汽車因爲滑行失控而發生意外。 過去的數天,許多老人家在冰上滑倒摔跤而受傷,手腕,上臂骨,髖較,盤骨,腰椎,足踝的骨折個案大幅增加,而且大部份都需要接駁糾正。 預防勝於治療,如果地面結冰,最好避免外出。 本省法例,商業和多住戶樓宇外的行人路,要在早上十時前清理積雪,但私人的單戶房屋外的行人路,則純屬戶主的決定。 如果有年紀老邁的親屬,朋友或鄰居;儘量幫助他們購買食物和確保有足夠的暖氣系統供應;以免他們要冒險外出。
在積雪的路面行走,必須穿著適當的鞋,能夠防濕和減少滑跌的機會。 如果鞋底太厚,年長人士因爲不能感覺腳接觸到地面,反而會失去平衡。女士喜愛的時髦高跟靴鞋,偶一不慎就會扭傷足踝,更不適宜在雪地上行走。 如果準備在假期駕車出外旅遊,必須妥善檢查車輛和添加安全的設施,特別是防冷卻劑,發電池和適合氣候的車胎。 預先計劃添加汽油的地點,準備足夠的食物,水和禦寒衣物,配備急救的用品和剷雪的工具。 旅行前要配備足夠個人所需的藥物。知會朋友或親人抵達的時間和行車路綫;準備求救的通訊系統和標示。駕車時一旦覺得睏倦就要儘快找適當的地點停下休息。
今年溫哥華紀錄得零下 15 度的低溫,亦有年長人士在屋外凍斃的報導。低溫加上寒風吹襲,如果衣服潮濕,失熱更快。 人類的正常體溫是攝氏 36.8 度,上升或下跌超過一度都會影響身體的正常運作。 當體溫下降一至兩度達到攝氏 35 至 36 度時,就會開始全身發抖,四肢的血管收縮,皮膚變得雞皮疙瘩;身體試圖產生熱能和減少熱力流失。 手腳覺得麻痹和肌肉開始失控,呼吸變得緊促。 如果體溫繼續下降至 33 至 35 度,渾身顫抖加劇,肌肉和動作再難以協調,變得緩慢和笨拙。 病人雖然是清醒,但開始覺得頭腦昏亂。 皮膚表層血管收縮,面色變得蒼白,嘴唇,耳朵和指尖都變得淤藍。 當體溫下降至攝氏 32 度以下,顫抖反而會停止,但思考,記憶,和語言能力都會出現困難。手腳的動作再不能夠控制,如果起來行動就會很容易絆倒;内臟功能亦開始停頓。 體溫下降至攝氏 30 度以下時皮膚會變得淤藍腫脹,再不能夠起來走動,而且會做出一些怪異行爲,例如自己將頭部埋藏在縫隙之内,而且逐漸陷入昏迷,心跳和呼吸變得緩慢,内臟功能喪失。嚴重的個案,心跳變得紊亂,病人陷入休克狀態而致死亡。 在低溫水中遇溺,尤其是兒童,心跳和呼吸會迅速減慢至近乎動物冬眠狀態,而且腦細胞在低溫下可以承受較久的缺氧時間,如果能夠及時搶救,康復的機會反而比在正常溫度下遇溺稍勝。
預防低溫症狀出現,先要儘快離開寒冷的環境,找尋溫暖的地點避寒。 我在多倫多就讀時就以地鐵站作為避寒地點。 酗酒,吸毒和老年癡呆的人士,都有暴露在寒冷環境的危險。 加拿大政府須然設立了緊急的避寒居所,但仍然需要露宿者願意接受庇護,合作和遵守紀律。 在寒冷的天氣環境内,必需穿著適當的禦寒衣物。 棉質衣物容易吸水吸汗,一旦濕透便會失去禦寒作用。 人造纖維例如 GORE-TEX 和羊毛,保溫程度較好而且容易收乾。 20% 至 40% 的體溫可以經由頸部和頭部流失,所以要加上頸巾和帽覆蓋保護。 酒精會增加四肢的血液循環和擴張血管,做成身體發熱的感覺,如果脫去衣服,體溫揮發更快。 在冬季從事水上的活動或工作,必須穿上救生衣,一旦掉進水裡才能夠保持生命和等待救援。
救護低溫的病者,首先要搬移到溫暖的地點,將濕衣脫去,蓋上毯被。 但毯被只能夠保溫而不能提升身體的溫度,必須供應熱能才能提升體溫。 在野外可以用人體取暖,或飲用熱的甜飲品。 較嚴重的個案,必須送院救治。 不要揉捏手腳,以免冰冷和帶酸性的血液回歸心臟。 提升體溫要由内之外,在醫院内我們會給與加熱的氧氣,從不同的途徑輸送暖和的液體進入體内,例如經靜脈,食道,膀胱和腹腔輸液。 一個低溫的病人,即使心跳難以感覺,仍然需要等待體溫回復正常後才能決定是否已經死亡。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