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19日星期四

放射治療

2006/02/16
BC 癌症中心最近發表的報導,在治療一組屬於低危險程度,早期發現而未擴散的攝護腺腫瘤案例之中,用近接放射的方法治療,得到相當理想的成果。 95% 的病人接受治療後, 攝護腺癌指數 PSA 持續正常,並沒有復發的徵象。 自 1998 年至 2003 年期間,有1006 位病人接受這項治療,只有一個病人在治療五年之後癌病復發,需要進一步治療。
攝護腺位於膀胱頸的下方,圍繞著膀胱出口與尿道的接合部位。 功能是分泌攝護腺液,有保護和潤澤尿道的作用,並且與精子結合成爲精液。 隨著年歲老化,攝護腺細胞數量增加,體積變得肥大,可能擠壓和阻塞尿道。 50 歲至 77 歲的男性,1/10 可能出現攝護腺癌的病變。
攝護腺癌的危險程度,可以從 3 方面釐定。 PSA 指數的高度,細胞的蛻變形態,與及腫瘤的生長和擴散程度。 T1 第一期是探肛觸診不能察覺的腫瘤,通常是在做攝護腺刮削手術時的病理化驗顯示,或因為 PSA 上升而做細胞抽查時發現。 T2 第二期腫瘤較大,可以分佈在攝護腺左右兩端,但仍然局限在攝護腺之内。 T3 第三期腫瘤穿破包裹攝護腺的外囊;而且漫延至輸精管。 T4 第四期癌細胞擴散到鄰近器官,盤腔和脊骨。
近接輻射治療適用於局限在攝護腺内的初期腫瘤,與及未曾動過攝護腺切割手術的病人,較晚期的病變,就需要選用動手術切割,體外輻射,荷爾蒙壓抑或化療等治療方法。
放射性治療是使用放射綫的能量,破壞細胞内的染色體,歇止細胞的生長;可以用來對抗快速分裂成長中的癌細胞,但亦會損害身體内正常更替的細胞組織。 放射性治療可以用作主要的治療模式,亦可以用作輔助性的治療。 乳癌,子宮頸癌,陰道,攝護腺,淋巴細胞,耳鼻喉癌,血骨癌和大部份的腦癌細胞,都可以借助防射性治療來控制。 在進行骨髓移植之前,病人亦需要接受全身的放射線照射,消滅體内的癌細胞和做血細胞,再注入健康的骨髓。
傳統的放射治療,是在體外不同的角度使用放射綫照射,而最大的限制是會損害到鄰近的器官。 進一步的改進是使用 3D 立體聚焦的方法。 自從發展電腦斷層素描的科技之後,可以更準確地將腫瘤定位和衡量所需要的輻射劑量,配合腫瘤的大小和分佈形態,減少損害到週邊的細胞組織和器官。
一些放射性原素,因爲原素本身化學成份的特點,會凝聚在身體的一些特別器官組織之内,例如 碘-131 放射原素,可以用來治療過度活躍的甲狀腺。 一些凝聚在骨骼的放射性原素,例如 Strontium-89,可以用來消滅擴散到骨骼的癌細胞。 最新的發展是將放射性原素與單一類的抗體結合,例如 anti-CD20,可以跟蹤和黏附著淋巴癌的細胞,將癌細胞破壞,而不會攻擊其他正常的細胞。
近接放射治療是在腫瘤近距離内放置放射性的微粒或種子,適用於治療初期未擴散的攝護線癌;可以減少做切割手術的風險,副作用亦比較輕微。 治療前必須詳細評估和計劃,計算放置種子的部位和劑量。 本省癌症中心是採用永久植入低輻射量原素種子的治療方法。 輻射能量隨著距離減弱,距離增加一倍,能量就會減弱 4 倍。 將放射性的種子植入腫瘤的近距離之内,可以將能量集中在腫瘤,而減少對週邊組織的損害。 治療時病人先要接受麻醉,再將超聲波探測棒經肛門插入直腸,顯示攝護腺的體積和輪廓,和腫瘤的目標部位。 種子是經過用針穿刺會陰部位,注射進入攝護腺的目標範圍。 會陰是陰囊之後肛門之前的部位。 為了讓種子能夠平均分配,注射點是依據一塊放置在會陰部位的網格設定,將 70 至 150 粒米狀的種子分別注射進入攝護腺腫瘤的目標範圍。 種子注入後會逐漸釋放能量,摧毀癌細胞。 病人在植入放射性種子之後,通常休息數天便可以回復正常活動。 開始首兩個月要避免近距離接觸兒童和孕婦,一個月後可以開始性行爲。 因爲種子初期偶然會脫落經精液排出,所以在剛回復性行爲時要使用避孕套。 副作用包括小便困難或失禁,但數月後會逐漸回復正常。 陽痿是接受攝護腺癌治療之後經常出現的現象,使用近接治療,60 歲以下的正常男性,陽痿的症狀可以減低至 10% 至 30%,比其他治療方法優勝。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