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6日星期五

耳鳴和失聰 Tinnitus & Hearing Loss

2016/08/22   

() 耳鳴症狀 

1/10 以上的成年人都曾經患有不同程度的耳鳴。 耳鳴是在外間沒有聲音時仍然感覺到耳內聲響。 許多人的耳鳴症狀更長時間持續。 部份人的耳鳴近似脈搏跳動,醫生亦可以察覺到。 只有自己感覺到的耳鳴,近似電子儀器產生的雜音或風吹蟲鳴。 生活在喧嘈吵環境內的人士,更多患有耳鳴症狀。  

內耳的聽覺神經,將聲音轉變為電波訊息,傳遞到大腦。 當神經細胞受到損害,可能會發送錯誤的訊息,產生幻像聲音。 耳鳴亦和年歲聽覺退化有關。 中耳軟骨硬化有遺傳的傾向,亦會導致耳鳴。 耳垢充塞,與及中耳皮膚增生或癌細胞侵襲,都會引發耳鳴,與及眩暈症狀。牙退化與及頸脊部創傷都會產生聲音。 藥物反應、高血壓、和血管硬化都會導致耳鳴。 年輕人患有耳鳴的數目近年大幅增加,主要原因是噪音的影響。 

減少耳鳴和失聰,著重於保護聽覺。 若果使用耳筒或耳塞聽音樂,不要調較超過輸出量的 60%,與及以一小時為限,工作時要減低接收噪音。 請醫生安排聽覺測試或進一步的檢查,確定沒有其他導致損害聽覺和平衡神經的病 

() 聽覺障礙 

聽覺是一種保護功能,幫助察覺和躲避危機。 兒童需要有敏銳的聽覺,才能夠接收和學習語言,與人溝通,學習和聽取指令。 如果失去聽覺,學業、社交和日常生活都會出現障礙。 導致失聰的原因可以是先天性,例如遺傳的缺陷、或母親在懷孕時感染德國痲疹。 後天原因包括長期的中耳炎、其他的感染疾病、創傷、藥物、噪音、與及年長人士聽覺退化。 天生聲啞的人士是因為不能夠學習發聲和語言。 半數的聽覺障礙都可以預防,接受防疫注射、懷孕期間妥善護理、減少環境和人為的噪音、與及避免服用損害聽覺神經的藥物,包括高劑量的阿司匹林和一些常用的抗生素;兼且要避免吸納環境中的毒素,例如一些化學溶劑,一氧化碳和重金屬。 

診斷失聰的原因,除卻查詢病歷,檢查耳鼻喉和聽力反應以外,還需要做詳細的聽力測試,包括測試高低聲音頻率和分辨語言。 如有懷疑,醫生會安排腦部素描排除導致聽覺神經受損的病變。 如果聽覺障礙達到 70 分貝以上才能夠分辨聲音,通常需要使用內或外置的輔助聽覺器材。  聾啞人士可以學習手語或使用短訊聯絡。  

() 耳垢的清理方法 

耳垢積聚為許多人帶來煩惱,耳垢來自外耳通道脫落的皮膚細胞、柔毛、與及分泌物,通常都會自動脫落排出,而且可以保護外耳通道皮膚,潤澤、和阻隔蚊蟲、細菌、真菌入侵。 許多人都喜愛使用棉花棒清潔耳朵,但經常會將耳垢推得更深,做成阻塞和擠壓耳膜。 亞洲人包括中國人較多屬於乾耳,耳垢成灰色和片狀,較為容易清理。歐洲和非洲裔人士耳垢呈深棕色和較為黏結;同一個基因亦影響汗液的分泌。 外耳通道內窄外寬,耳垢通常會自動向外移動,並且將外間滲入的污垢帶出。 牙關活動幫助耳垢脫和向外移動。 經常使用耳塞或助聽器會阻礙耳垢排出。 

如果耳垢做成嚴重栓塞,不但影響聽覺,而且會導致感染。 乾和膠結的耳垢難以清除,先要用油或溶劑將耳垢軟化,再讓醫生沖洗或用吸管將耳垢清除。 藥房有軟化耳垢的滴耳油,每天滴 2 3 次,連續 3 5 天,耳垢就會鬆脫。 沖洗後必須確定耳垢完全清除。 年長人士要用和人體同溫的水灌洗,否則會引發眩暈感覺。 棉花棒和耳挖若果未經消毒,胡亂扣挖可能會做成損傷,導致發炎和將耳垢推得更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