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8日星期五

昆蟲傳播疾病 Insect Transmitted Diseases (繁體)

2025/08/04

(一)蚊咬反應

雌蚊需要吸取血液才能夠產卵繁殖。蚊子噬咬時注入唾液,唾液內的蛋白質有抗凝血、擴張血管、和刺激免疫功能的作用,利便蚊子吸取血液。被蚊子叮咬後,大部分人都會局部紅腫痕癢,但亦可能引發嚴重的過敏反應。 Skeeter 症狀是較嚴重的局部發炎反應,出現較大範圍的紅腫痕癢,發熱,形成水皰和感覺疼痛,可能伴隨有發燒和困倦的感覺。Skeeter 症狀通常會在3至10天后自動消退。抒減症狀可以服用長效的抗組織胺藥物,和局部搽上含類固醇和薄荷的乳液或乳霜。保持水皰清潔,如果抓破了,細菌可能乘時入侵,導致皮膚感染,需要服用抗生素治療。過敏性休克是不常見但非常嚴重的過敏反應,可能導致呼吸困難和血壓驟降,要立刻開始急救。致電求助和注射腎上腺素,觀察反應,可能需要重複注射。提供氧氣,輔助呼吸,輸液維持血壓,加上抗組織胺和類固醇等輔助治療。如果過去有嚴重過敏反應的病歷,要準備2劑應急用的腎上腺素自動注射器。

減少被蚊子咬的機會,避免在蚊子最活躍的早上和黃昏時段,到多蚊的潮濕,多草和灌木地區。穿著淡色長袖衣物和長褲。身體暴露在外的部位噴灑含有DEET 的防蚊液,成年人可以用近30%的濃度。6個月大或以上的孩子可以用 10% 的製劑。如果要同時防曬,先搽上防曬乳霜,再搽防蚊液。

(二)蟲媒疾病

蚊蟲的叮咬可以傳播多種疾病。蚊子,蜱蟲,跳蚤可以將多種病原體傳播給動物和人類,包括病毒,細菌和寄生蟲。蚊子可以傳播多種疾病,例如虐疾,寨卡病毒,登革熱,西民羅病毒,黃熱病,和最近在廣東省出現的幾千宗基孔肯亞熱。蜱蟲可以傳播萊姆病和腦炎。跳蚤曾經引發鼠疫。疾病的擴散,傳播,和感染數目受到氣候、環境、旅遊和其他人為因素影響。全球的天氣變得溫暖,助長了昆蟲繁殖和延長活躍的時間,擴大活動範圍,超越了熱帶和亞熱帶,疫情爆發的風險也隨著增加。美國在去年出現了在當地感染的虐疾。在較為貧困的地區,蚊蟲傅播的疾病導致許多長期的併發症、痛苦感受、殘障和失去工作能力、什致死亡。水災和戰亂,更增加疫病的禍害。

世衛提供教育和資訊,幫助社區減少蚊蟲傳播的疾病,改善水的儲存和供應,優化衛生設施。提供個人保護自己不受到感染的方法。控制蟲媒疾病可以從減少繁殖開始,清除積聚的污水,清潔環境。不流動的池塘,可以用殺幼蟲的殺蟲劑,和在蚊蟲集結棲息的地方噴灑殺蟲藥。殺蟲劑有毒性,蜜蜂和蝴蝶都會被消滅,缺乏了這些益蟲,植物就不可以開花結果。家居可以裝置防蚊紗窗和紗帳。虐疾已經有疫苗在疫區推出。預防基孔肯亞症的疫苗,亦可以提供給18歲以上有高風險感染的成年人接種。

(三)基孔肯雅熱病

基孔肯雅熱是經蚊傳播的病毒感染疾病,從非洲開始,現在已經傳播到世界各地。印度、泰國、歐洲、美洲、和近期中國廣東省都出現過疫情。當雌蚊叮咬感染到基孔肯雅熱的人吸取血液時,病毒亦會被吸納。病毒在蚊子體內複製數天後,進入唾液腺,當叮咬其他人的時候,就會將病毒注入。感染基孔肯雅熱的人越多,蚊子傳播疾病的機會亦隨著增加。病毒進入體內4 至8天后就會出現症狀,突然發燒,頭痛,肌肉痛,眼睛發炎,皮疹,噁心嘔吐,伴隨有劇烈的關筇腫脹疼痛,最常受影響是手腕、足踝、肩部、肘部和膝蓋,尤其是從前出現過發炎症狀的關節。肌肉和韌帶都會受到影響。基孔肯雅的意譯就是痛到將身體彎起來。關節和肌肉疼痛會令人感覺到衰弱無力,通常持續數天,但可能維持更久。大部分人的病情都會在一週內自動好轉。初生嬰兒,年幼兒童,長者,和患有其他長期疾病的人,感染可能引發嚴重的併發症。基孔肯雅熱偶爾可以引發中央神經系統的病變,大腦腫脹和退化,神經元的髓鞘炎。感染的死亡率約為0.1%。致病的屈公病毒可以憑籍驗血確認。發病初期可以用PCR 檢測病毒的RNA,,或對抗病毒的抗體。治療主要是服用退燒止疼藥,多喝水,休息和適當的護理,尚未有對抗病毒的特效藥物。目前已經有兩種疫苗批准用於高風險的族群,但還需要觀察疫苗的效能和反應。

(四)虐疾

虐疾是一種經蚊子傳播的寄生蟲傳染病。帶有虐原蟲的雌性蚊在叮咬時將虐原蟲注入人體血液內,再隨著血液流注入肝臟。在肝細胞中發育成長和繁殖成為能夠侵襲紅血球的虐原蟲細胞,釋出進入血液內迅速侵襲紅血球,在紅血球內複製,紅血球裂解釋出後再侵襲其他紅血球。部分虐原蟲繁殖細胞在骨髓內成長,回歸到血液,蚊子叮咬時就會吸收虐原蟲和將虐疾繼續傳播。虐疾的典型症狀是週期性的發冷,發抖,然後發燒和出汗,每2至3天出現一次。虐疾的併發症狀是因為紅血球的感染和大量被破壞,並且影響骨髓生產紅血球,導致嚴重貧血。脾和肝臟腫脹,出現黃疸。寄生蟲黏附在血管壁,血管和周邊組織都被破壞。破壞肺部以致肺衰竭。腎臟受損和衰竭。在腦部導致昏迷,痙攣。侵入孕婦的胎盤,影響胎兒的發育,增加早產,流產,和胎死腹中的風險。引發虐疾有5種常見的寄生蟲,治療要根據當地流行的感染品種。在有抗藥性的地區,可能需要服用綜合兩三種藥物的療程。虐疾治療後,症狀仍然可能會復發。在有大規模疫情的地區,滅蚊,個人保護,和全民預防性藥物治療都可以降低感染的機會。到疫區旅遊,建議在出發之前一兩天開始服用抗虐疾的藥物,一直到離開後再服用7天。現在有兩種預防虐疾的疫苗,在比較嚴重感染的地區,為兒童接種,但效果還是未如理想。

(五)其他蟲媒病毒感染

去年在 BC省海天公路地區出現四宗經蚊傳播的加州血清群感染,導致腦炎。以往這些病毒的感染症狀通常都很輕微。今年在當地捕蚊來做研究。西尼羅病毒的感染反而沒有出現。如果要到東南亞和西太平洋地區旅遊,要做好防蚊的準備。登革熱也是經過蚊子傳播的病毒傅染病。典型症狀包括高燒,頭痛,肌肉,關節疼痛,噁心嘔吐和皮疹。嚴重感染可能導致出血、休克、甚至死亡。目前還沒有特定藥物可以治療,也沒有預防的疫苗。治療主要是維持身體功能運作和抒減症狀。

如果要到中國一些偏遠或種植稻米的水鄉旅行,準備逗留超過一個月,或從事多種戶外活動,例如踏長途單車、遠足、露營、或到山區掃墓,考慮接種預防日本腦炎的防疫針。 日本腦炎病毒亦是經過蚊咬傳播,初期症狀是頭痛,發冷,高燒。但少數會導致嚴重的感染和腦炎,頸部僵硬,癱瘓,痙攣和昏迷,死亡率達到25%。尚沒有特效藥物可以治療。準備到非洲和南美洲地區旅遊的人士,要查看所選區域的旅遊指南,是否需要接種預防黃熱症的疫苗。黃熱症經過3至6日的潛伏期後,典型的症狀是發燒、肌肉疼痛、頭痛和背痛。15% 會影響肝、腎和心。也可能導致消化道出血。伴隨有因為肝功能衰竭黃疸 腎功能不足蛋白尿症狀。如果繼續惡化,會變得精神錯亂痙攣昏迷、低血壓和脫水。死亡率達到2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