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2日星期二

嬰兒啼哭 (Baby Crying) (繁體)

2021/06/14 

(一) 嬰兒哭鬧 

嬰兒每天都會哭鬧 1 至 3 小時,因為這是嬰兒唯一表達需求的方式。 沒有經驗的父母開始可能會感覺到很徬徨和擔心,但隨著時間,都能夠逐漸聽懂哭聲傳遞的訊息。 哭鬧通常是因為飢餓、睏倦、尿片濕、胃氣、過冷或過熱。只需要餵飼和改善狀況,通常會停止哭鬧。 

較為有條理應付嬰兒哭鬧不停的方法,先確定嬰孩有沒有發燒,準備一個可靠的探熱器。 3 個月以下的嬰兒,若果發燒,需做詳細檢查排除感染症狀。 查看尿片有沒有濕,是否需要更換。已經到了需要餵奶的時間,嘗試餵飼 若果換尿片和餵奶後仍然哭泣,抱著嬰兒走動和輕輕搖晃、唱歌、和嬰孩講說話,或播一些音樂。 輕拍背部或放入嬰兒車內推行。 洗一個溫水澡。 部份嬰兒喜歡抱著緊貼身體,或緊緊包裹,但必須有足夠無阻礙的呼吸空間。 其他嬰兒可能需要哭鬧足夠時間才會自動停止。 將嬰兒置放在沒有氈被或其他物品的嬰兒床上,開上門,但要每 10 分鐘視察一次。  在 10 分鐘期間母親可以稍為休息和鬆弛下來,或找有經驗的家屬或朋友幫忙。 若果嬰兒哭鬧持續不息,致電家庭醫生或社區護士聽取意見。 

(二) 嬰兒腸絞痛 

除卻生理需要,嬰兒持續哭鬧亦可能因為生病。 若果嬰兒面色潮紅、嘴唇乾燥、哭聲沙啞、顯得缺乏活力、觸摸皮膚有點燙熱感覺,就要量度溫度確定是否發燒。 嬰孩張口呼吸;鼻腔有分泌阻塞,可以用生理鹽水清潔鼻腔。 肚子鼓脹,伴隨嘔吐和腹瀉,要儘快找醫生檢查。 檢查嬰兒的衣物是否有尖銳或硬的物件刺激皮膚手腳是否有頭髮或繩線纏擾,與及皮膚有沒有破損。 排便量是否正常。 

30% 至 40% 的嬰兒有間歇腸絞痛症狀,通常在頭 3 個月內發生,每天哭鬧 3 小時或以上,每週最少 3 天維持超過 3 週而且經常在傍晚時候開始。 發作過後又會自動回復正常。 發作時腹部脹起;身體蜷縮,餵奶可能會短暫平靜,但很快又再開始哭鬧。 大部份嬰兒腸絞痛都沒有致病的原因,有研究認為可能因為腸道神經發育尚未成熟,腸道蠕動不規則,以致出現糾結或痙攣絞痛。 腸絞痛通常不會有嘔吐或腹瀉症狀,而且症狀會自動平息。 若果醫生檢查過嬰兒沒有病徵,父母要有耐心照顧嬰兒,和不需要太過緊張。 腸絞痛症狀通常在 4 個月大以後就會逐漸減少,而且不會影響嬰兒發育成長。 

(三) 嬰兒長時間啼哭的病因 

經常有父母帶同長時間哭鬧的嬰兒到急症室診治。 統計數據顯示約 5% 的案例是因為身體患病,多數是因為泌尿道感染,尤其是未滿月的嬰兒。 急症醫生通常會跟循一些守則,嬰兒腸絞痛症符合年歲在 3 週至 3 個月之間,90% 在 4 個月大之後開始改善。 每週最少 3 天每天 3 小時以上的哭鬧症狀,而且過後會完全回服正常。 體檢沒有異常發現。 嬰兒對陌生人的恐懼通常在 8 至 9 個月大以後才開始。 注意嬰兒母親是否有產後抑鬱的表現,以致照顧嬰兒出現困難。 醫生特別關注的症狀是嬰兒在急症室內持續哭鬧超過一小時,即使資深的護士亦無法安撫。 嬰兒發育不良,體重偏低。 父母發現嬰兒有間歇呼吸不暢或停頓,與及面色變得瘀藍。 嬰兒顯得疲乏和缺乏正常反應、高燒、呼吸快速、手腳冰冷和血液不流暢。 若果有這些症狀,必需做詳細的評估和檢驗。 

最常導致嬰孩長時間哭鬧的症狀仍然是腸絞痛,其次是角膜抓損或眼睛有異物,例如毛髮,與及手指腳趾被頭髮纏繞。 超過 3 個月大才出現的腸絞痛症狀,可能是因為腸套、腸扭轉、或腸嵌入氙氣內被困需要動手術糾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