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1日星期四

冬季疾病 Cold Related Disease (繁體)

 2023/12/04 

() 寒冷對身體的影響 

極端的天氣,寒冷和炎熱,都會對身體構成壓力。 北美洲大部份的房屋都有暖氣設備,但若果不能夠保持室內溫暖,許多病症都會相繼出現或惡化。 當身體暴露在寒冷的天氣之下,為了減少熱力揮發流失,表皮的血管會自動收縮,將血液回歸到內臟器官。 因為中央血量增加,就會導致血壓上升,而且會持續到天氣回暖。 血量增加亦會刺激腎臟加速排尿,以致水份流失。 若果不能夠適當補充,血液濃度增加,血液循環變得不流暢,血凝塊出現的風險亦相應提升。 吸入寒冷的空氣亦會刺激氣管和整個呼吸道,引發咳嗽、痰涎阻塞、和呼吸不暢順。 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症狀亦較多在寒冷的季節惡化。 若果加上在寒冷的環境之下吸煙,對呼吸道的損害更大。 患有長期疾病的人士,例如心、肺、肝、腎和糖尿病,更要注意保暖。 年長人士的新陳代謝功能退減,皮下脂肪萎縮,若果行動不良,更容易被風寒入侵。 

許多年長人士因為怕冷,穿著厚重的衣服,對身體活動成障礙,減少活動量和伸展肢體的能力,而且容易摔倒。 為長者提供溫暖和濕度適中的家居環境,定期探訪或致電問侯,都有助於維持長者的平安和健康。 

() 冬季的安全措施 

冬季來臨,要在嚴寒的天氣之下確保安全,必需早作準備。 留意天氣報告和預警,若果要出行就要瞭解路途之間和目的地的情況。 先從家居安全做好準備,減少門窗邊旁的滲漏。 靠外牆的水管要加上保溫層以防結冰破裂,外間的水管要關閉和清空。  預防停電,準備照明的電筒和安全的蠟燭座, 適當的禦寒衣物。 若果要在室內生火取暖,就要有足夠的空氣流通,避免一氧化碳凝聚。 除卻火警鐘,亦需要裝置探測一氧化碳的警鐘。 準備足夠兩三天用的食水,和不需要冷藏或烹煮的食物。 

在冬季駕車旅遊,必需將行程和抵達的時間知會親友。 若果天氣不穩定就要避免不必要的旅程。 汽車發生故障,必需立即致電求助,和標示汽車所在,例如在車外繫上鮮明顏色的衣物。 每小時啟動引擎暖氣 10 分鐘,但要確保廢氣喉沒有被冰雪堵塞。 在車內要包裹身體保持溫暖,不要離開車輛,除非在 100 米內有安全的庇護點。 長者和年幼兒童不要獨自外出,在衣服內要有地址和聯絡人的電話標記,若果迷路可以協助回家。 在冰雪上行走要有防滑的雪鞋或鞋套,慎防摔倒。 攜帶手機以便聯絡和追尋所在位置。 

() 畏寒 

體質不同的人對溫度的感覺亦有差異,部份人怕熱,但亦有人特別怕冷。 即使外界的溫度正常,仍然感覺寒冷,甚至顫抖、手腳冰冷、麻痺和刺痛。 女性較多有怕冷的傾向,可能因為活動量和身體產生熱能的功能較低。 身體的病變亦可能導致怕冷。 年長人士大多數比年輕人怕冷。 

甲狀腺分泌不足,影響新陳代謝和調節體溫的功能,畏寒、感覺睏倦,和體重增加。 適當補充甲狀腺素就可以回復正常。 

貧血有多種病因,因為缺乏輸送氧氣和養份的紅血球,就會導致畏寒、疲倦和感覺虛弱。 最常見的原因是慢性的血液流失,例如經血過多、長期痔瘡出血,和缺乏鐵質。 治療先要找出導致貧血的原因。 缺乏營養可以適當補充、血液流失可以止血和補充血液。 多種長期病症例如腎臟衰竭、癌病亦會導致貧血和身體虛弱。 

雷諾氏綜合症是寒冷和情緒緊張引發的特殊反應。 手腳末端的血管痙攣收縮,以致短暫血液供應不足。 手指和腳趾變得蒼白、瘀藍、麻痺和刺痛。 當血流恢復後,就會變得潮紅和灼熱。 耳垂、鼻和嘴唇都可能出現症狀。 治療的方法是避免引發症狀的因素,戒煙和服用擴張血管的藥物。 

() 傷風感冒高峰期 

步入冬季,傷風、感冒的個案亦隨著增加。 許多病人都因為傷風、嚴重咳嗽、咽喉疼痛、噁心和腹部不適而要求診治。 近日有多宗因為 A 組鏈球菌感染導致的咽喉和扁桃腺炎,但大部份咽喉痛仍然是因為病毒感染。 醫生通常會從咽喉揩拭取得樣本送往化驗確定。 兒童較多染上鏈球菌引發的咽喉炎, 服用盤尼西林類的抗生素可以控制感染。 若果沒有接受抗生素治療,少部份病人可能會出現扁桃腺週邊貫膿,或引發猩紅熱、腎臟炎症和風濕熱,對心臟做成損害。 

傷風感冒和其他呼吸道感染病症較多在冬季出現,是因為天氣寒冷,較多人會聚集在室內,容易傳播病毒。 而且寒冷和乾燥的空氣會減弱鼻咽喉的抗菌能力。 

接種預防流感、新冠病毒、與及為高危人士注射預防肺炎球菌感染的疫苗,可以減少受到感染的機會。 近日許多人放棄了戴口罩、勤洗手、避免到人多聚集的地方、和有感染症狀留在家中的預防感染措施。 而最容易受到傳染的兒童,接種預防流感和新冠病毒感染的疫苗比率卻較低。 感冒和新冠病毒都可以導致嚴重的感染症狀,和引發其他併發症而需要入院治療。 抗病毒的藥物必需及早開始服用才能夠減輕症狀。 

() 低溫症狀 

長時間逗留在低溫環境之下,身體熱能散發過多而不能夠充分補充,體溫就會逐漸下降。 低溫影響腦部的運作,患者不能夠清醒思考和作出判斷,行動亦受到影響,以致經常被困和未能夠離開寒冷的環境。 低溫症狀可以出現在冰點以上的溫度,身體和衣服濕透,加上風寒效應,都可以加速熱能消耗。 高危人士包括年長和缺乏監管照顧的精神病患者,年幼嬰兒、長時間在外間工作、遠足、長程滑雪或無家可歸的露宿者。 酗酒濫藥後失去自我保護意識,亦可能倒臥在寒冷的環境。 若果體溫逐漸下降,就會出現顫抖、瑟縮亦感覺非常虛弱。 當大腦運作受到影響,就會變得頭腦昏亂、言語含糊和動作不協調,更可能漠視寒冷而離開較安全的庇護點。體溫持續下降,就會陷入昏迷。 

出現低溫症狀的病人必需立即轉移到溫暖的環境之內救治。 先除下濕衣物,提供溫暖的衣服和毯被、暖水袋。 嚴重的低溫,需要快速回復身體內部溫暖,例如呼吸溫暖濕潤的空氣、用導管將溫暖的液體輸入血液和體腔之內。 心跳紊亂,亦需要等待身體暖和後才能夠糾正。 看似凍僵的人,需要等待身體暖和後,若果仍然沒有生命跡象,才能夠確定死亡。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