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9日星期五

新冠狀病毒感染後遺症 Post Covid Conditions (繁體)

 2021/11/15 

() 新冠狀病毒後遺症 

部份曾被新冠病毒感染的病人,即使感染期間症狀好轉,但過了一個月仍然可能有持續、復發或新的症狀出現。 在急性感染期間不同嚴重程度的病人,都可能出現感染後後遺症。 最常見的症狀是持續的氣促和感覺呼吸困難, 與及血含氧量低,尤其是曾經患上嚴重肺炎需要輔助呼吸的病人其次是長時間失去嗅覺和味覺因為病毒破壞了鼻粘膜下支持細胞,氣味不能夠刺激到嗅覺神經。 許多病人會感覺虛弱和疲勞,認知出現障礙、睡眠受到影響、日常行動和運作不靈活、肌肉和關節疼痛、咳嗽、胸口不適、頭暈目眩、心悸、腹痛腹瀉、風疹、情緒不穩定和感覺異常。 

兒童和青少年,可能出現多個系統發炎症狀,免疫系統出現障礙、影響心、肺、腎、神經、皮膚和心理狀態。 即使急性症狀痊癒後仍然可能出現肺纖維化心肌炎等變化。 年長和患有長期病症的人士較多出現後遺症狀但年輕人亦會受到影響。 本省去年成立新冠病毒感染後的康復診所,用團隊的模式提供護理和治療,給與症狀持續 12 週以上的病人,並且提供多源化資訊,幫助病人和親屬瞭解和處理感染後後遺症狀。 

() 導致 COVID 後遺症的其他原因 

新冠病毒導致肺部嚴重感染的病人,因為嚴重缺氧可能需要入住重症監護病房,插入氣管喉和依賴機器輔助呼吸。 病人通常需要醉和鬆馳肌肉,才能夠承受插氣管喉和泵氣進肺部的不適。 部份病人描述當醉藥的效能逐漸消退後能夠察覺週遭講話和聲音,但不能動彈求助,而且感覺到各種痛楚但無法表達,心內非常惶恐,即使離開重症病房後心理陰影仍然未能消退。 

後遺症狀例如持續的咳嗽、疲倦、和身體的不適感覺,和感染開始時的症狀相近,亦很難確定是病毒的持續損害,復發或的感染。 長期住院後亦可能出現適應問題,加上疫情期間的隔離,經濟下滑和收入減少,與及缺乏人與人之間的接觸和互動,都可能做成深遠的影響。  

應付新冠病毒感染最佳的方法是注射預防疫苗。 政府已經開始推行注射第三劑加強劑的計劃。 先由老人和多人居住的院舍開始,為病人和工作人員接種,再推廣至免疫功能不足的病人和前線醫護人員,再按年歲分配。 近期研究顯示,若果接種過兩劑 Pfizer 疫苗,第三劑採用 Moderna 疫苗較為有效。 接種兩劑 Moderna 疫苗以後,加強劑可以採用任何一種 mRNA 疫苗。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