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02
(一) 傳染病的傳播模式
多種微生物都可以侵襲人體導致發炎感染,包括病毒、細菌、黴菌和寄生蟲等病原體。 形成傳染病有 4 個主要因素,有致病的微生物存在。 感染的源頭,讓致病的微生物可以存活、寄居和繁殖。傳播的途徑,直接或間接將微生物傳遞。 而最後是受感染者,抵抗力薄弱的人較容易受到感染,例如幼兒、年邁的長者、和患有長期病症的人。 微生物的數量和侵襲能力,受感染者的免疫功能,都會影響感染的嚴重程度。 機會性感染是指一些致病力較低的病原體,不會感染健康情況良好的人,但若果免疫功能下降,就可能乘時入侵和導致感染症狀。 傳播的途徑包括直接碰觸患者的身體,皮膚和黏膜,或間接接觸到沾有病原體的物件,例如貼身的衣服、用過的毛巾、私人物件和污染的介面和事物。 吸入患者釋出的飛沫,例如打噴嚏、咳嗽、講說話噴出的涎沫。 一些微生物可以在空氣中漂浮,而且可以傳播到較遠距離。 污染的水、食物和餐具,都可以傳播病原體。 昆蟲可以傳播多種疾病,例如瘧疾、寄生蟲、登革熱和日本腦炎。 經輸血、紋身、穿刺或性行為,將血液或體液內的微生物傳播。 孕婦在懷孕期間,亦可能將自己患有的傳染病傳給胎兒。
(二) 預防注射
近年不跟從疫苗接種時間表為兒童防疫的父母有增加的趨勢。 許多是因為受到訛傳影響,認為接種疫苗有潛在的危險,而忽略了疫苗的保護功效。 2024 年本國有 130 多宗痲疹感染個案,和一宗懷孕期間的感染。 痲疹的症狀開始時近似感冒、發燒、流鼻水、咳嗽和紅眼。 症狀出現後 3 至 7 天,開始出現紅疹,紅斑和斑塊由臉孔開始,向下漫延到軀幹,手臂和腿部。 紅疹維持 4 至 7 天候就會逐漸消退,但症狀可能維持兩至三週。 較嚴重的感染可以引發中耳炎、肺炎和腹瀉,影響視力和聽覺。 出現呼吸窘厄,和侵襲大腦,導致腦細胞發炎腫脹和損害。 痲疹引發的腦炎並不常見,但兩歲以下的兒童若果出現腦炎症狀,腦部會嚴重受損,甚至死亡。 目前尚未有抗病毒的藥物可以抑制痲疹,治療主要是補充水份和抒減症狀。 若果能夠接種兩劑痲疹疫苗,預防痲疹感染的功效達到 97%。 疫苗通常在幼兒滿 12 個月和 18 個月時接種。
注射疫苗須然會有局部腫痛,和少數人出現較嚴重的不良反應,但反應很快就會過去。 接種疫苗可以保障兒童不會患上嚴重的傳染病,而且減少傳播的機會。 傳染病仍然存在,若果沒有接種疫苗,感染患病可能導致殘障甚至死亡。
(三) 接觸血液和體液
醫護人員和其他工作人員,偶然會接觸到體液或血。在手術、穿刺、檢拾針具時被刺傷或割傷,若果皮膚有破損而接觸到病人的血液和分泌物,都有可能受到感染。 醫護人員亦需要採取適當的預防措施,戴手套和避免直接接觸病人的黏膜和有發炎徵象或破損的皮膚。 最常見的意外感染包括愛滋病毒、乙型和丙型肝炎。 在意外接觸體液、血液和分泌物之後,醫生通常會評估受到感染的風險來決定是否需要預防性治療。 先要知道是否有戴手套和接觸後的清潔和處理方法。 接觸的身體部位和次數。 若果被針刺,就要知道針和針筒棄置的時間和針筒內是否有抽出的體液或血液,與及刺入的深度。 細菌和病毒,必需有足夠的數量和濃度才會做成感染,因為人體的免疫功能可以將少量的病原體消滅和清除。 侵襲和致病力強的細菌和病毒,則需要避免接觸,若果接觸後要做血液抗體測試,和儘快開始預防性治療。 接觸乙型肝炎後,若果以往已經接種過足夠次數的預防乙肝疫苗,只需要適當的傷口護理和安排日後跟進。 沒有接種疫苗就需要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補加注射 3 劑預防乙肝疫苗。 接觸愛滋病毒若果感染風險高,可以服用一個月的抗愛滋病毒療程,完成後再做跟進血液測試。
(四) 禽流感
流感病毒通常是患者咳嗽或打噴嚏時,將帶有病毒的水滴釋出,近距離的人若果吸入水滴,就可能引發感染。 黏附在週遭物件和介面的病毒,亦可以經手碰觸沾染後,再觸摸眼和口鼻而侵入體內。 導致人類感染的流感病毒主要有 A 和 B 兩類,A 型流感是導致廣泛疫情的最主要病源。 A 型流感是以表層的兩種蛋白質 H 和 N 作為區分和名字,例如 H3N2 和 H1N1。 A 型流感亦可以侵襲禽畜,包括野生和蓄養的禽鳥、豬、馬、貓和狗。禽流感是 A 型流感的分支病毒 H5N1,具有高度侵襲能力,但通常只限於禽畜的感染,很少感染人類。 但若果人和受感染的禽畜緊密接觸,就可能被傳染。 幸而本省至今只有一宗人類感染禽流感的個案,而並沒有人傳人的例子。
人類感染禽流感的症狀包括發燒、肌肉疼痛、咽喉痛、咳嗽、紅眼、嚴重的感染可以引發肺炎和導致呼吸窘迫症狀和缺氧。 患有近似症狀的病人需要高度隔離和深切護理。確診的方法是從鼻咽喉取得樣本做 PCR 病毒檢測。 若果能夠及早診斷,服用特敏福類的抗病毒藥物可以稍為抒減病情。 預防人類流感的疫苗並沒有預防禽流感的功效,但可以防止兩種病毒同時感染。 預防感染的方法是減少到疫區和避免接觸有病的禽畜。
(五) 猴痘
猴痘病毒可以引發人畜互通的傳染病,今年 8 月份在東非洲出現傳染力強的新變種猴痘病毒。 自從 2022 年開始北美洲亦出現猴痘的感染個案,幸而導致感染的 Clade 2b 猴痘病毒株,引發的症狀並不太過嚴重。 病毒可以經過動物傳給人和人傳人,但加拿大的感染通常是經由性行為的緊密接觸傳播。 自從引進疫苗為高危人士接種以後,確診的個案已經逐漸下降。 大部份的患者都是沒有接受足夠防疫注射的同性或雙性戀者,而以男同性者居多。
猴痘的症狀有兩個階段,初發的症狀近似流感,維持 1 - 5 天,發燒、頭痛、肌肉痛和感覺疲乏。 病發 1 - 3 天後出現皮疹,集中在口腔、腹股溝、和近肛門的部位。 從紅斑演變成為丘疹、水皰和膿皰,然後收乾結痂和脫落。 確診的方法是從患處揩抹,取得樣本做病毒檢測。 接種過疫苗的人感染的症狀通常比較輕微和較容易痊癒。 治療的方針通常是適當隔離和抒解症狀。 非常嚴重的感染可以嘗試服用抗病毒的藥物。
本省為高危人士提供兩劑 Imvamune TM 疫苗注射,包括同性和雙性戀者、跨性別和變性人,男性之間的性行為較容易傳染病毒,若果加上隨意濫交、有多個性伴侶、和性工作者,更需要接種疫苗加強保護。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