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8日星期五

免疫功能 Immunity (繁體)

2020/05/04

() 增強免疫功能

身體免疫能力不足,很容易會受到感染,服用抗生素或抗病毒的藥物亦未必有效。 增強免疫功能要從改善生活習慣開始。 成年人每日最少要有 7 小時睡眠時間。 身體在沈睡時有自我療治和修復的本能,生產和分配抗疫的蛋白和細胞。 經常在空氣流通和陽光之下運動,有助於減壓和改善抑鬱情緒。 運動要配合體能,避免過度以致勞損。 即使在疫症期間,在空曠人少的地方步行,接觸病毒的機會不大。 注意飲食健康,許多人長時間躭在家裡可能會增加進食的份量和次數。 選擇植物類的食品,例如蔬菜、水果、草本植物、香料和荳類。 補充適當的蛋白質,例如海產、瘦肉和禽畜。 戒除煙酒,因為兩者都含有伐害身體的毒素。 酒會影響肝臟的排毒功能,香煙損害呼吸道,細菌和病毒更容易入侵。 若果患有長期病症,例如心臟血管疾病、糖尿病或慢性阻塞性肺病,好好治理和保持情況穩定。 接種預防感冒和肺炎球菌疫苗,減少受到感染的機會。 

許多標榜可以增強抗疫功能的成藥、草藥和添加劑,都沒有進行過雙盲測試確定療效。 健康生活和接種疫苗仍然是最有效的防疫措施。 

() 免疫功能的運作

人體的免疫系統必需要平衡運作,一方面可以對抗疾病、感染和外來微生物的侵襲,另一方面要壓抑過度反應,以免引發敏感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除卻皮膚黏膜等保護層與及分泌物,免疫系統可以劃分為先天性與生俱來的免疫功能,例如骨髓內的吞噬細胞,可以覺察外來物質作出反應。 後天的免疫適應系統,是較為進化的淋巴細胞組織,能夠析別自身物質而不會產生反應。 對外來的物質作出發炎反應,排斥和消滅。 後天的免疫可以因為受到感染痊癒後自然獲得,例如痲疹、水痘等病毒感染,或經過接種疫苗後的人為免疫;通常免疫力可以維持較久。 被動性的免疫是經過注射輸入抗體、免疫球蛋白或活化 T 細胞,幫助病人短暫對抗感染。
群體免疫是當社群中許多人都感染過傳染疾病後都能夠痊癒和自然產生免疫反應,就不會再染上同樣的疾病,和傳播給其他人。 群體免疫亦可以經過大規模的疫苗注射計劃來實現,但以痲疹為例,需要 95% 民眾接受注射才能夠達到保護效應。 在疫症漫延期間,年長人士;嬰孩和幼兒、孕婦、免疫功能退減、患有長期疾病的人士,要儘量避免接觸有病徵或可能帶病毒,例如剛從疫區回來的人士,與及減少到人多聚集的地方。  

() 自身免疫性疾病

健康的免疫系統,可以析別自我,排斥和清除異物。 自身免疫疾病是因為免疫系統在分辨外來或異常細胞,與及正常細胞組織時出現錯誤,將身體部份組織,例如關節或皮膚,當作異常物質,釋放出抗體和淋巴細胞,排斥和攻擊,引發炎症。 自身免疫疾病可以針對一個器官,例如一型糖尿病會損害胰臟;但其他症候,例如紅斑狼瘡症則會影響身體多個部位。 

引發自身免疫疾病的原因尚未能夠確認,但部份研究觀察發現,女性患病率比男性多達一倍,而且經常在生育年齡期間即 15  44 歲出現病徵。 紅斑狼瘡症影響有色人種較多。 多發性硬化症則有家族性傾向,但不是每個家庭成員都會發病。 有研究人員認為環境污染,與及不健康的飲食、高糖、高脂肪、加工食品都會增加發炎反應。 在農村長大的孩子,免疫能力似乎比城市長大的孩子健全。 分別可能是在保護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因為缺乏接觸多種外界的微生物,減少了適應能力。 當日後接觸時,免疫系統可能產生過敏反應。 常見的自身免疫疾病包括一型糖尿病、類風濕、牛皮癬關節炎、多發性硬化症、紅斑狼瘡症、與及多種影響腸臟、血液和賀爾蒙分泌的症狀。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