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6日星期二

整形手術 Plastic Sirgery

2013/03/25

            整形手術的原是憑藉手術修補或改變外觀和功能,包括一些先天性的缺陷,例如缺唇、多趾、或因爲後天的疾病或創傷導致的損害和傷殘。 加拿大的手術醫生許多都參與義務工作,到一些貧困的地區為當地的病人進行矯形手術。 另一項非常有意義的工作是為貧困地區的人士,做一些恢復力的手術,例如微創白内障矯正手術。 並且為當地人募捐和提供免費的配方眼鏡。
            整容手術則泛指美化外觀的手術,並非因身體有妨礙功能的缺陷或損害,而是因爲個人的喜好或選擇,要求改善容貌和外型。 經常做的手術包括收、眼皮手術、豐胸或縮胸、隆臀、矯正嘴唇、耳朵、下巴、鼻樑和面頰、抽脂、與及性器官的整形手術。
            近年非常流行注射的美容程序,包括注射肉毒桿菌、透明質酸、或膠原蛋白、來減少皺紋,增加肌膚的飽滿和彈性感覺。 光療法則包括使用鐳射或脈衝光、與及熱能、達到除皺和淡化色素的效果。
            美國和中國近年成爲最熱衷整形手術的國家。 隨著傳媒和廣告多方面的推介,許多演藝界和知名人士都接受手術。 影響所及,部份人會對自己的形貌產生不滿,甚至過度追求完美的形象,出現強迫性的需求,做成精神困擾。
            美國的整形醫生協會估計,每年有20 萬宗以上的手術,都是為 18 嵗或以下的青少年設計營造。 青少年經常要求做的手術包括隆鼻或矯正鼻骨、修補後屈的耳朵、修補下巴、縮少過度豐滿的乳房和要求達到左右均稱、與及磨皮手術來去除面部的疤印。 年青人的性格比較率直,但尖刻的批評,例如嘲笑別人的鼻子、面上的疤痕或印記,往往會嚴重傷害到別人的自尊。 受到批評的青少年會感覺到自卑,形象受損和失去自信;而急切希望能夠改善。 隆胸、抽脂、和面部手術,通常應該等待生育後才考慮,但在東南亞,有許多少女卻熱衷於提早整容為可以增加自信,魅力和對異性的吸引力,與及作爲晉身演藝界的本錢。
            青少年在選擇做手術的過程中,必需由自己決定,並且要充份明白和瞭解手術的利弊,避免因爲受到朋輩的影響和父母的壓力,而作出錯誤的選擇。 要減少手術的風險,找一位有經驗和有良好聲譽的醫生,在醫院或經政府檢定認可的診所進行手術但仍然有一定的風險,包括出血、發炎和手術效果不理想。 手術並不會改變個人的素質,或幫助解決個人的煩惱。 外貌和衣著須然可以增加身的機會,但真正的智識和内涵,才是日後成功的因素。 與其考慮做手術,嘗試稍為改變形象,訓練溝通的技能,和增加自己的信心。
            北美洲的女性,有近 0.8% 曾經接受過乳房手術,其中 60% 是基於美化外觀的要求。 隆胸手術收費相當高,如果只是置入鹽水袋,手術費約 $6,000 $7,000 加幣,内置矽膠需要 $7,000    $10,000,新的凝固矽膠質料則更加昂貴。 因爲乳房的發育通常持續至 20 嵗以後,所以在 22 嵗之前最好避免乳房手術。
            隆胸手術的切口,最直接和方便植入填塞物料是在乳房之下切入,但疤印比較明顯。 切口亦可選擇在乳暈邊、腋窩、或肚臍。 但如果要置入矽膠,切口需要擴闊至 5 公分。 醫生先要乳房的胸肌之上或下創設一個空間,再將隆胸用的鹽水袋或矽膠袋置入。 植入鹽水袋可以先將空的膠袋放入空間之内,再注入病人要求的鹽水體積,所以需要的切口比較細小。 但鹽水袋置入後比較容易移動和變形,如果被刺破就會完全漏出,與及在極寒冷天氣之下可能結冰。 凝固的矽膠則比較經久耐用。
            隆胸手術經常會導致局部疼痛、影響表皮和乳房的感覺、出現結痂反應和局部硬化的轉變。 手術亦有麻醉、出血和發炎感染的風險。 如果鹽水袋破裂,胸部會立刻下陷,但矽膠則慢慢漏出。 醫生通常建議使用矽膠填塞物的人士,每兩至三年做一次 MRI 檢查,確定矽膠袋沒有破裂,但仍然要繼續定期做  X  光乳癌篩檢。 病人對隆胸手術的投訴大部份是手術乳房不對稱和體積不夠大。

2013年3月24日星期日

急性肺病 Acute Respiratory Diseases

2013/03/18

(一)慢性阻塞性肺病惡化

安大略省的研究報導顯示,在醫院接收的病人當中,1/4 人患的病症都和吸煙有關;大部份屬於慢性阻塞性肺病。 加拿大的統計,近 1/10 人口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尤其是 35 嵗以上長期吸煙的人士。 曾經吸煙或仍然繼續吸煙的人士,果出現慣性的咳嗽、經常有痰、日常的活動,例如攀少數梯級或略為搬動重物都導致呼吸不暢、運動或勞動時有喘聲、經常患上傷風咳嗽症狀而且持續久,就需要請醫生安排做一個肺功能測試。 Spirometry  是量度吸入和呼出的空氣量,與及呼出空氣的最快速度來估計阻塞嚴重程度。
慢性阻塞性肺病隨著年歲逐漸惡化,但可以經過戒煙和治療來減慢疾病的進程。 急症室經常接收病情突然惡化的病人,大部份是因爲受到細菌或病毒感染,或因爲空氣污染度增加。 病人感覺呼吸困難、咳嗽增加、痰變得濃稠和多量、氣喘和胸口翳悶。  嚴重的個案,病人因爲缺氧而變得頭腦昏亂,呈現呼吸困厄和心臟衰竭的症狀,需要供應氧氣和輔助呼吸,開始舒張氣管和抗炎的藥物。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繼癌症、心血管和腦血管疾病之後的第四號致命病因。 如果能夠及早診斷,戒煙和改變生活習慣,在症狀惡化及早診治,都有助於減少對生命的威脅。

(二)感冒和氣管炎
近日流行性感冒相當猖獗,年輕和身體強壯的人士,須然會感覺不適,但如果能夠有充份休息和適當補充水粉,大部份都會不葯而愈。  但年幼和年長,抵抗力較爲薄弱的病人,卻可能出現併發的感染症狀,例如中耳炎、鼻竇炎、氣管炎和肺炎。 年長和患有長期病症的人士,一旦因感冒而引發肺炎,病情可能相當危殆。 最佳的預防方法仍然是注射對抗感冒和肺炎球菌的預防針。
氣管炎是因爲氣管的黏膜受到病毒或細菌侵襲,或因爲氣管受到污染氣體的刺激而出現敏反應。 氣管炎的症狀通常是隨著傷風鼻塞之後,咳嗽加劇和痰涎增加,呼吸感覺困難,而且有喘聲音。 過濾性病毒感染導致的氣管炎,大部份只需要多休息和補充水份,滋潤氣管,通常都會逐漸痊愈。 如果出現高燒和感覺非常虛弱、呼吸困難、痰有顔色或帶血、而且有腐臭味、咳嗽持續數週、或患有哮喘和阻塞性肺病的人士,都必需儘快請醫生診治。
許多病人都要求醫生處方止咳藥水,但自從 2008 年開始,我們建議 6 嵗以下的兒童不要服用有麻醉成份或近麻黃素作用的藥物。 一般的咳藥水成效並不理想,但成年人如果因劇烈咳嗽而影響睡眠,沒有其他病因,醫生會考慮處方可待因類的藥物,短暫壓抑症狀。

(三)兒童的肺炎症狀
過去數週傷風咳嗽的症狀非常普遍,兒童患上肺炎的個案亦有增加。 北美洲 5 嵗以下的兒童,每年有 4%  染上肺炎,9  嵗以上的兒童,則低於 1% 全球的統計數字顯示,肺炎是導致 5 嵗以下兒童死亡的第一號病因。 肺炎大部份都是因爲受到過瀘性病毒,例如流感、副流感、RSV 和腺狀病毒侵襲;或細菌和非典型細菌感染。 肺炎有不同的嚴重程度,高危的兒童;例如 3 個月以下的嬰孩、免疫功能不足、需要依賴機器輔助呼吸、或患有長期肺病的兒童,如果出現肺炎症狀,大部份都需要入院治療。 身體健康狀況良好的兒童,若果在醫院以外的社區感染肺炎,亦應要儘快接受診治,決定治療的方法,儘快控制病情。 肺炎的症狀主要是持續的咳嗽、超過攝氏 39 度的高燒、驗血顯示白血球數目上升。 臨床檢查如果發現兒童呼吸緊促,在吸氣時肋骨之間的肌肉下陷,病人很可能患上肺炎。 醫生通常會安排驗血和照 X 光片來確定肺部的變化。 6 個月以下的兒童,或其他呈現呼吸困難,血液中氧氣飽和程度在正常環境之内低於 90%,或需要超過 30% 氧氣維持呼吸的兒童,都需要在醫院接受診治。 曾經進出醫院,可能受到抗藥性細菌侵襲,在家疏於照顧和護理,病人不能按時服藥,與及病情較爲嚴重的病人,醫生亦都會建議住院治療。 病情較輕的病人,可以在家服用消炎葯和抗病毒的藥物,但要定期跟進。

2013年3月17日星期日

SARS 十載 10 Years after SARS

2013/03/11

    10 年前的 3 12 日,世界衛生組織發出警告,SARS  疫潮成爲威脅全球的健康問題,香港成爲疫埠。 當年的統計SARS 漫延至 30 國家,共有 8096 宗確診個案,導致 774 人死亡;死亡率幾近 1/10。 追索疫情,近似 SARS 的致命病症在 2002 11 月中已經在廣東順德出現,但當時政府並沒有發佈相關訊息,而且禁止傳媒報導。  直至 2003 2 21 日一位染病的退休教授入住香港的酒店;病毒經過排放在空氣中的小水滴散播,導致其他七名住客染病。 其中一位在兩日後回到多倫多,因爲缺乏資訊,沒有採取適當的隔離措施,結果在當地引發疫症,33 人死亡,其中包括醫護人員、住院病人和訪客。 溫哥華亦接收了一宗染上SARS 的病人,但因爲採取適當的隔離和嚴格的預防措施,疫症並沒有擴散。 SARS 的症狀是高燒、乾咳、呼吸緊促、與及近似嚴重感冒的不適感覺,肺 X 顯示肺炎的轉變。 傳染的模式是近距離接觸病人,或接觸病人排放的分泌物,與及吸入經咳嗽或噴嚏釋放在空氣中的小水滴。 因爲許多呼吸困厄的病人都需要使用加壓的氧氣治療,與及水霧化的藥物,以致病毒擴散的範圍增加。 許多 SARS 病人在患病時曾接受過高劑量的類固醇療程,近 15% 呈現股骨壞死地的後遺症,需要做修補骨關節的手術。

     自從去年 9 月開始,一位卡塔爾居民在造訪沙地亞拉伯後,出現近似 SARS 的症狀,化驗報告顯示受到一種新的冠狀病毒 NCoV 感染。 至今共有 11 宗感染個案,大部份在中東國家發現。 英國共有三宗,其中最新的一宗是因爲近距離接觸患病的親人而受到感染。 NCoV 的傳染速度較爲緩慢,但研究人員仍然擔憂病毒可能繼續蛻變。

   SARS 的一課顯示最初出現疫症的國家和城市,包括中國、香港、越南河内、新加波、和多倫多,因爲缺乏準備和應急措施,疫情非常嚴峻,佔 98% 的染病數目,79% 的死亡案例。 其後受到波及的 26 個地區,因爲提早防範和高度警覺,所以只有少數病人受到感染。 加拿大兩大城市亦出現截然不同的結果。 最受 SARS 影響的地區,衛生環境和醫療體系都相當健全,主要的分別是應變措施和處理特發疫症的危機意識。

     因爲交通的發展和旅行的人數衆多,疫症再不局限於一個地區,出現疫症的國家必須儘快匯報。 2005 年引進的國際健康條例,獲得 194 個國家和地區認同,在一旦有疫症或嚴重健康危機出現的時候,可以共同探討和計劃應變方法。 世界衛生組織亦大幅增強資料的搜集,分辨正確或偽誤的訊息,提供適當的指引。

     回顧 SARS 的疫情,中國和香港共有 1755 宗個案,298 人死亡,疫情由 2002 11 月開始,至 2003 7 月底終結,但對兩地都做成嚴重的傷害,經濟、地產、旅遊都陷入低潮,直至 2008 年中國主奧運會才能擺脫陰影。

     因爲 SARS 是突發的病症,所以並沒有時間容許醫護人員進行治療方面的研究。 及後再沒有新的案例,因此缺乏繼續研究和驗的對象。 當時選擇高劑量的類固醇療程,是希望能夠壓抑病毒感染引發的發炎反應;減少肺部組織的損害。 但高劑量的類固醇亦同時壓抑身體的免疫功能,以致病毒能夠迅速增長。 當時採用的抗病毒藥物 Ribavirin,須然有相當廣泛的抗病毒功能,但亦有許多副作用,包括貧血、影響肝臟和降低血液中鈣和鎂的含量;而且並未能夠壓抑冠狀病毒。

     許多病毒感染都並沒有藥物可以治療,大部份都需要依賴身體的免疫系統,產生足夠的抗體或免疫細胞來清除病毒。 在病危期間,病人可能需要深切治療來維持生命。  自從 SARS 出現之後,本地的醫院大幅增強了隔離的空間和措施。 受到經空氣傳播的病毒或細菌感染的病人,需要入住封閉式的負壓病房。 醫護人員和訪客都必需戴上 N95 口罩和穿著罩袍,探訪前後都必須小心清潔雙手。

2013年3月9日星期六

風濕病 Rheumatism

2013/03/04

     許多病人都患有風濕病,風濕病可以區分為多種疾病和症狀,大多數因爲關節、筋骨、肌肉、血管、和結締組織出現病變。 在西醫的範疇當中,大部份風濕症狀都屬於勞損、退化、和身體免疫性的疾病,但亦可以基於感染的反應、内分泌或代謝功能不協調、遺傳、腫瘤侵襲、藥物反應等病因。
    
70% 80% 患有風濕病症的人士,都呈現關節的病變、呈現疼痛、局部腫脹、發熱發紅、和功能受損。 同一種風濕病症,亦因爲病人的體質、環境因素和遺傳基因,出現不同的病徵,症狀和輕重程度,對治療的反應亦不一致。 許多人都認爲寒冷和潮濕的天氣,會引發風濕症狀,但問卷調查顯示,天氣的影響因人而異。

     治療風濕病的建議更眾議紛紜,而且引發許多傳統和另類治療方面的歧見。 許多風濕病症都屬於長期症狀,醫生的主要方針消腫、止痛、控制和減少關節和軟組織的受損程度,保持病人的活動和工作能力,與及向病人提供輔導,減輕風濕病症帶來的負面影響。 西醫並不反對病人接受針灸和按摩等輔助治療,但病人必須注意草藥和西藥如果同時服用,可能會導致不良反應。
     類風濕關節炎是較常見的一種結締組織病症,身體免疫系統錯誤地攻擊有滑膜的關節,導致長期發炎和損害。 關節變形,引發痛楚和影響活動能力。 關節以外的器官組織,包括皮膚、血管、心臟、肺部和肌肉亦受到影響。 通常在 30 嵗以後發病,女性比男性多,但亦可能在兒童和青少年時候出現症狀。 類風濕的病變通常是左右均稱,手指、手腕、腳、足踝、膝關節經常受到影響。 症狀發緩慢,但會導致發炎和疼痛、關節僵硬、病人感覺非常疲勞。 早上起床之後需要活動一小時以上才能夠減輕僵硬的感覺。 隨著病情惡化,關節會逐漸變形,關節活動幅度受到限制。
     治療類風濕的藥物包括非類固醇類抗炎葯、糖皮質激素(類固醇)、與及能夠改善病情的抗風濕藥物。 受到嚴重破壞和變形的關節,可以考慮動手術更換。 一位年近 60 的建築工人,手指關節變得僵硬和疼痛,不能運作,服用草藥和抗炎藥物未能消除痛楚。 醫生嘗試使用類固醇才能夠控制發炎症狀,但需要逐漸提升劑量保持效應。 專科醫生建議加上壓抑免疫功能的藥物。 病人逐漸出現發燒,咳嗽和夜間盜汗的症狀,檢查發現因爲免疫功能受到壓抑,潛伏的肺結核菌變得活躍,引發肺癆感染,而真菌感染亦乘時入侵。 類風濕的病情和治療,都可以導致許多併發的病症。
    紅斑狼瘡症亦是相當常見的結締組織病症,身體的免疫系統出現故障,皮膚、骨節、腎臟和腦部都受到侵襲。 引發病症的原因尚未能夠確定,但患紅斑狼瘡症的女性比男性多,而亞裔和非洲裔人士發病的比率亦較高,部份個案是因爲藥物刺激引發。 症狀多數在 10 50 嵗期間出現。
   紅斑狼瘡症的症狀因人而異,但大部份病人都有關節發炎和腫脹的病變,尤其是手、手腕和膝關節。 30% 的病人兩邊面頰會出現紅色的蝴蝶斑,其他皮膚症狀包括鱗狀的紅斑,脫,口、鼻孔和陰部出現潰瘍;對陽光照射特別敏感。 心臟、肺部、腎臟和凝血功能都可能受到侵襲。 病人發病時會感覺到虛弱、胸口翳悶不適、無故發燒、和非常困倦。 較爲危險的症狀是中央神經系統受到侵襲,腦内的血管嚴重受損,出現劇烈的頭痛、手腳麻痹、攣、眼球肌肉癱瘓,認知能力、情緒和行爲都變得異常。
     輕微的風濕和皮膚症狀可以服用抗炎藥物、低劑量的類固醇和一種治療瘧疾的藥物 Plaquenil 來控制。 嚴重的症狀則需要專科醫生主導,使用高劑量的類固醇和壓抑免疫系統的藥物,但副作用相當多。 紅斑狼瘡症影響整個身體的器官組織,並沒有完全根除的治療方法,病情的演變亦要看受影響的部位和病發的嚴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