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29日星期四

衣食住行

2009/01/26
中國的飲食文化著重於調和臟腑,除夕夜家庭團聚,一起吃團年飯,通常都會比較豐盛。 到了年初一,就會改食素,減輕腸胃的負擔。 豐衣足食是眾人的願望,但健康飲食則要兼顧質和量。 在動物的實驗中,發現最有效的延長壽命方法,是長期限制熱能的攝取量,要避免吃得過飽。 細胞組織在飢餓狀況下,一組遺傳基因 SIR2 會變得活躍,增加白藜蘆醇的分泌來保護細胞。 白藜蘆醇更可以改善血脂肪的比例和擴張血管。 每天喝小量紅酒 (5oz 以下),亦有少許近似的功效。 少吃多餐,早餐可以多吃一點,應付工作期間需要消耗的能量。 午餐和晚餐維持在七至八分飽,就不會因爲吃得過飽而產生懨懨欲睡的感覺,而抗拒活動。 如果能夠控制飲食到七至八分飽,和在餐後步行一會,血糖和血脂肪的升幅就不會過高。 飢餓能夠引發動物的覓食本能,活動量相應增加而且會變得較爲積極。
每週不要吃多於 18 安士的紅肉,避免加工的熟食肉類,例如熱狗,香腸,與及腌,燻和臘製的肉類,可以減少彌患大腸和乳癌的機會。 多吃不同顔色的蔬菜和水果,例如葡萄,藍莓,蕃茄,紅蘿蔔,西蘭花,椰菜和枸杞子等。 飲品則建議飲用新鮮沖泡的綠茶。 儘量不要喝汽水和加糖的果汁,而且避免在快餐店進食高熱能和含有逆式脂肪的食品。
近日天氣比較冷,東部更陷入嚴寒大雪,兼且曾經停電;必須要有適當的衣物禦寒。 許多老人家都特別怕冷,穿著多層的衣服。 衣服和毯被只能夠減少熱量流失,阻隔風寒;但要維持體溫,身體必須能夠吸收和將食物轉化成爲熱能,而運動是提升體溫的最佳方法。 如果衣服穿得太厚太重,影響到身體和四肢的活動,反而會做成束縛。 年長人士上半身衣服穿得太過厚重,更會阻礙肺部呼吸擴張,導致痰涎淤塞,增加肺部感染的機會。 活動量不足亦會導致筋骨退化。
穿衣服必須要舒適和切合天氣的需要,最佳的保溫效果是一層衣服夾一層空氣,因爲空氣的隔熱功能較佳。 貼身的内衣要能夠容許汗液揮發和容易收乾,不會黏貼著皮膚。 内衣和外套中間可以加上一層夾衣,選用棉質或羊毛,能夠保暖和容易乾,厚薄要配合運動量。 外衣的作用是保暖,防風和防濕,禦寒功能則要適合天氣。 衣服一旦濕透,就會失去保溫的作用。 禦寒要兼顧頭頸和手腳,配戴帽,圍巾和手套。
老一輩的人士仍然喜愛穿著棉襖,如果收藏在衣箱内受到擠壓,就要先將棉花抛鬆後才能回復保暖的功能,但棉襖不能防濕。 棉花吸收了樟腦的氣味,最好先讓樟腦揮發,否則吸入呼吸道,可以做成刺激,增加分泌和導致過敏反應。
新春期間,我們仍然未能夠擺脫風雪的威脅。 而且在 2009 年初因清理積雪過勞而遺留下的肌肉酸痛;在冰上滑到導致的創傷,至今尚未完全平復。 市政府放棄清理非主要街道的積雪,要由市民自己負責,但雪鏟,鐵鏟和工業用鹽卻銷售一空。 照顧老人家的護理和送餐服務亦因街道阻塞而中斷。 學生上學道路難行,商戶的生意亦大受影響。 市政府有責任確保市民可以出入平安。
65 歲以上的年長人士,即使沒有風雪,每年仍然有 30% 會跌倒受傷。 跌倒可以導致淤傷,骨折,影響活動功能與及產生恐懼,駭怕再摔倒。 有部分傷者更需要留院治療,如果傷勢嚴重或出現併發症狀,甚至可能致命。
跌倒的風險隨著年歲遞增,可以改善的情況包括血壓不穩定,突然站
起來時血壓會驟然下降,導致暈眩。 服用超過 4 種藥物,尤其是包含有麻醉和止痛的藥物,都會影響神智。 手腳乏力和活動減少,不能支撐身體,協調動作和保持平衡,亦會較爲容易摔倒。 如果能夠檢討藥物的劑量和做出修訂;提醒病人站立前先要活動手腳和動作不要太過急速,指導他們起立和轉移位置的正確姿勢和方法,使用輔助器材,和開始物理治療,每天做一些抗阻力和負重的運動,增強肌肉的控制和力量,與及改善營養,對病人整體和防止跌倒都有幫助。 家居的安全措施可以將通道清理,減少絆腳的物件和設置扶手,增強照明,都可以減少跌倒的機會。

2009年1月24日星期六

急救程序

2009/01/19
一個成年人如果心臟病猝發倒下,失去脈搏和停止呼吸, 生存的機會就端賴於是否有人能夠立即開始心肺復甦 CPR 的急救程序。 在醫院以外心臟病猝發的病人,能夠及時開始救治的是低於 1/3。 許多旁觀者都恐怕沒有足夠的訓練和急救經驗,會損害到病人。 其實病人如果不能夠獲得即時的 CPR 救治,大部份的結果是死亡。
以往進行 CPR 急救,如果只有一個救護人員,在致電 911 要求協助之後,就會先為病人做兩次人工呼吸,然後開始擠壓胸部進行心臟按摩。 因爲許多人都抗拒做口對口的人工呼吸,擔心感染病菌,所以新的指引:在外間進行的單人CPR,可以省卻人工呼吸的一部份,而集中在心臟按摩的正確技術。 病人剛倒下時血液内尚有充足的氧氣餘下,急救主要是恢復血液循環,將氧氣運送到重要的器官和腦部。 成年人胸部需要按壓的深度是 2 吋,每分鐘 100 次,按壓之後讓胸部反彈,產生負壓力,將血液吸進心肺之内,再憑藉按壓將血液運行。 如果心跳韻律不規則,過速或呈現心室顫動,除卻 CPR 外還要儘快使用電擊除顫。 若果可以在 6 分鐘内使用電擊除顫,有 40% 病人可以恢復正常心跳。 若果拖延到 11 分鐘,就只有 25% 的成功率。在醫院内 80% 心臟病猝發的病人,病發數小時前都有心絞痛,心跳,血壓和呼吸不穩定的先兆,如果能夠及早診治,就不會惡化至需要急救。
在醫院内,如果醫護人員發現病人心臟病猝發,就會立刻傳召急救組,開始 CPR 和供應氧氣。 急救組抵達後首先測試病人的心跳韻律,如果發現是心室顫動,就會立即使用電擊除顫。 如果不能夠成功恢復正常心跳,就要繼續 CPR 和注射麻黃素,將血壓和心跳提升,再嘗試使用電擊除顫。 急救組在進行心臟按摩時,可以同時使用氧氣面罩和泵氣袋供應氧氣和輔助呼吸。 使用氧氣面罩和泵氣袋的弊端是陽壓會導致胃脹和嘔吐,如果嘔吐物清理不及,吸進肺部,病人情況便會更加惡化。 最妥善的輸送氧氣方法是插入氣管喉,將氣管封閉保護,兼且可以將氧氣直接輸入肺部,和準確控制氧氣的濃度和壓力。 插氣管喉是急救的基本技術。
以往插氣管喉的方法,是使用有照明裝置的喉頭鏡,將舌頭壓下顯露出聲帶和氣管,再將氣管喉插入氣管的上端。 如果病人的嘴巴太小,牙齒突出,舌頭肥厚,牙關太緊,咽喉太窄或太深,頸部不能屈伸,再加上黏膜腫脹,插氣管喉便會相當困難,很容易會插進食道。 新的輔助儀器可以幫助應付這類困難的情況,特別是光纖導管和窺鏡的設備,可以在窺視鏡的清楚顯示之下,將光纖導管伸延至咽喉和氣管内,再將氣管喉套上,順著光纖導管納入正確的位置,並且可以確定咽喉和氣管沒有受到阻塞。
急救的首要任務是暢通呼吸道,輔助呼吸和增進血液循環。 嚴重失血,如果不能及時救治,血壓急速下降就會導致休克。 急症室最常見的失血狀況,包括嚴重創傷,血液外流,與及内出血,例如肺出血,肝、脾和腎臟破裂,大動脈腫瘤破裂,與及心包膜内積血。 其他症狀例如胃壁穿破,宮外孕等亦會導致大量失血。 如果不能夠儘快診斷和治療,可以危及生命。 以前要診斷隱蔽在腹腔内的出血症狀,需要動手術灌洗腹腔,察看是否有血液或腸道内的渣滓溢出,作爲決定動手術的參考指引。 如果病人情況急轉直下,當然要立刻供給氧氣,輸液,輸血和轉送到手術室動手術急救。 情況較爲穩定的病人,可以使用流動的超聲波機在急症室内進行檢查,確定是否有内出血的狀況,再決定是否需要立刻動手術。 超聲波素描亦可以鑒別宮内懷孕和宮外孕,亦可以輔助我們在頸部做穿刺手術,插入靜脈導管,輸液急救,量度中央靜脈的血壓,與及導入心臟起搏器的電線。 腦部出血雖然危險,但失血量通常不會太多。 進一步的檢查是在注射顯影劑後做電腦斷層素描,顯影度更高,但病人要離開急症室搬移到 X 光部門的檢查地區。磁力共振素描 MRI 並不適用於危急的情況,因爲檢查需時較長,而且病人身上不能藏有金屬物件。

2009年1月16日星期五

凍傷的症狀

2009/01/12
今年剛開始我們就經歷了連場的風雪,加上局部地區停電,相信許多人對寒冷的天氣尤有餘悸。 失溫和凍傷的症狀可以同時發生,如果體溫降至攝氏 30 度以下,肌肉就會變得僵硬,不能行動,而且逐漸陷入昏迷狀態。 如果發現有人倒臥在寒冷的外間,必需代為致電求救。 如果手腳拉直後仍然能夠反彈回縮,即表示尚未凍僵,要儘快搬移到溫暖的地點救治。
即使穿著足夠的衣物,暴露的部位,包括手,腳,耳,鼻和眼角膜,如果受到風寒侵襲,仍然會凍傷。 氣溫愈低和暴露的時間愈長,凍傷的程度就愈加嚴重。 如果皮膚直接接觸冰雪或冷凍的金屬,則更容易凍傷。 在冬天從事戶外活動或工作,必需有妥善的準備。 衣服和鞋襪都要能夠防濕保暖,覆蓋全身包括手腳,頸和頭部,再加上眼罩的保護。
寒冷的溫度,風速和潮濕是導致凍傷的外在原因,如果身體有病,例如缺乏營養,水份,或患有糖尿病,心臟血管疾病,甲狀腺功能不足,創傷失血,感染,酗酒和濫藥,都會增加凍傷的機會。 吸煙亦會導致手腳末梢血管收縮。 患有雷諾氏症狀的人士,手和腳趾一旦受寒,震動或突然的驚恐,末梢血管就會突然痙攣收縮,截斷血液的的供應。 手指和腳趾會變得蒼白,跟著淤藍,繼而血液回歸導致充血紅腫,患有這種症狀的人士手腳特別容易凍傷。
凍傷是泛指身體局部受到低溫的損害;損害的程度決定於外界的溫度,與及血液循環能否保持肢體的溫暖。 在寒冷的環境中,體溫流失加速,四肢血管會反射性地收縮,將血液集中在身軀中部和内臟。 如果手腳繼續受寒,就會被凍傷。 細胞組織暴露在冰點以下,就會逐漸冷卻,細胞内出現冰的結晶體,開始吸取細胞週遭的水份而導致細胞膨脹。 冰粒和細胞過度膨脹都會導致細胞破裂。 如果加上摩擦,損害更大。 當冰粒溶解時,就會吸納細胞外的鹽份,加快細胞膜的損毀。 因爲體液帶有鹽份,所以通常要在攝氏零下2度以下才會凍結,但如果長期浸泡在接近零度的冷水之中,因爲寒冷導致肢體的血管收縮,皮膚和表層的組織長期缺氧,亦會造成永久的損害。 手指,腳趾,耳朵,鼻和臉頰,與及眼角膜經常暴露於外,而且面積比例較大,所以特別容易凍傷。
凍傷的程度可以約略區分為表層的受損和深層的凍傷。剛開始的表層凍傷,皮膚會覺得刺痛,接著變得蒼白和麻木僵硬,如果能夠立刻回復正常溫度,大部份都可以完全康復。 進一步的冷凍,就會惡化成爲表層的凍瘡,皮膚變得冰冷蒼白,但深層的組織仍然保持柔軟。 解凍後會變得紅腫疼痛,形成類似二度灼傷的水泡和結痂反應。 護理時需要保持清潔和保護凍傷的部位,預防感染,才能減少疤痕和永久的損害。
深層的凍傷,除卻皮膚以外,會擴展到皮下的脂肪層,肌肉,血管,神經,甚至骨骼。 未解凍時病人只會有麻痹和針刺的感覺。 受損的部位變得瘀黑浮腫和像木頭般僵硬,皮膚與深層組織黏結一起,不能再在骨骼上滑動。 回暖後變得深褐色和出現血泡。 若果有壞死的組織或肢體因内部腫脹而壓迫到血管和神經,導致肢體缺乏血液供應,就要動手術減低肢體内的壓力,和截除壞死的部位,以免造成嚴重的細菌感染。 深層被凍傷,即使痊愈後仍然會留下永久的疤痕,肌肉萎縮,和長期的疼痛感覺。 表皮則感覺麻木,而且很容易會再度受損。 凍傷的護理程序,首先要回復正常的體溫,由内至外,以免冰冷的血液從四肢回歸心臟。 將傷者運送到安全,溫暖,有熱水供應的地方才可以開始解凍,如果在解凍後再次凍傷,損害會更加嚴重。 將凍傷的部位浸泡在攝氏 40 度的溫水之中約 30 分鐘,其間水溫不能低於正常人體溫度 37 度,亦不能超越 43 度;直至皮膚恢復血液循環和變得柔軟。 乾熱的溫度難以控制,並不適合用來解凍,而且更加要避免摩擦皮膚。 受傷的肢體必需完全康復後才能夠恢復正常的活動。
預防勝於治療,如果天氣嚴寒,進行戶外活動前,必須要考慮是否有被困在外間的危險。 穿著適當的衣服和鞋襪,保持溫暖乾燥,避免喝酒和濫藥以致失去保護自己的本能。 時常要帶備一些高熱能的食物和求救的設施。

2009年1月10日星期六

低溫病症

2009/01/05
聖誕前一週天氣驟然變得寒冷,而且連續下大雪,加拿大大部份的城市都渡過一個白色的聖誕。 因爲路面結冰,許多汽車因爲滑行失控而發生意外。 過去的數天,許多老人家在冰上滑倒摔跤而受傷,手腕,上臂骨,髖較,盤骨,腰椎,足踝的骨折個案大幅增加,而且大部份都需要接駁糾正。 預防勝於治療,如果地面結冰,最好避免外出。 本省法例,商業和多住戶樓宇外的行人路,要在早上十時前清理積雪,但私人的單戶房屋外的行人路,則純屬戶主的決定。 如果有年紀老邁的親屬,朋友或鄰居;儘量幫助他們購買食物和確保有足夠的暖氣系統供應;以免他們要冒險外出。
在積雪的路面行走,必須穿著適當的鞋,能夠防濕和減少滑跌的機會。 如果鞋底太厚,年長人士因爲不能感覺腳接觸到地面,反而會失去平衡。女士喜愛的時髦高跟靴鞋,偶一不慎就會扭傷足踝,更不適宜在雪地上行走。 如果準備在假期駕車出外旅遊,必須妥善檢查車輛和添加安全的設施,特別是防冷卻劑,發電池和適合氣候的車胎。 預先計劃添加汽油的地點,準備足夠的食物,水和禦寒衣物,配備急救的用品和剷雪的工具。 旅行前要配備足夠個人所需的藥物。知會朋友或親人抵達的時間和行車路綫;準備求救的通訊系統和標示。駕車時一旦覺得睏倦就要儘快找適當的地點停下休息。
今年溫哥華紀錄得零下 15 度的低溫,亦有年長人士在屋外凍斃的報導。低溫加上寒風吹襲,如果衣服潮濕,失熱更快。 人類的正常體溫是攝氏 36.8 度,上升或下跌超過一度都會影響身體的正常運作。 當體溫下降一至兩度達到攝氏 35 至 36 度時,就會開始全身發抖,四肢的血管收縮,皮膚變得雞皮疙瘩;身體試圖產生熱能和減少熱力流失。 手腳覺得麻痹和肌肉開始失控,呼吸變得緊促。 如果體溫繼續下降至 33 至 35 度,渾身顫抖加劇,肌肉和動作再難以協調,變得緩慢和笨拙。 病人雖然是清醒,但開始覺得頭腦昏亂。 皮膚表層血管收縮,面色變得蒼白,嘴唇,耳朵和指尖都變得淤藍。 當體溫下降至攝氏 32 度以下,顫抖反而會停止,但思考,記憶,和語言能力都會出現困難。手腳的動作再不能夠控制,如果起來行動就會很容易絆倒;内臟功能亦開始停頓。 體溫下降至攝氏 30 度以下時皮膚會變得淤藍腫脹,再不能夠起來走動,而且會做出一些怪異行爲,例如自己將頭部埋藏在縫隙之内,而且逐漸陷入昏迷,心跳和呼吸變得緩慢,内臟功能喪失。嚴重的個案,心跳變得紊亂,病人陷入休克狀態而致死亡。 在低溫水中遇溺,尤其是兒童,心跳和呼吸會迅速減慢至近乎動物冬眠狀態,而且腦細胞在低溫下可以承受較久的缺氧時間,如果能夠及時搶救,康復的機會反而比在正常溫度下遇溺稍勝。
預防低溫症狀出現,先要儘快離開寒冷的環境,找尋溫暖的地點避寒。 我在多倫多就讀時就以地鐵站作為避寒地點。 酗酒,吸毒和老年癡呆的人士,都有暴露在寒冷環境的危險。 加拿大政府須然設立了緊急的避寒居所,但仍然需要露宿者願意接受庇護,合作和遵守紀律。 在寒冷的天氣環境内,必需穿著適當的禦寒衣物。 棉質衣物容易吸水吸汗,一旦濕透便會失去禦寒作用。 人造纖維例如 GORE-TEX 和羊毛,保溫程度較好而且容易收乾。 20% 至 40% 的體溫可以經由頸部和頭部流失,所以要加上頸巾和帽覆蓋保護。 酒精會增加四肢的血液循環和擴張血管,做成身體發熱的感覺,如果脫去衣服,體溫揮發更快。 在冬季從事水上的活動或工作,必須穿上救生衣,一旦掉進水裡才能夠保持生命和等待救援。
救護低溫的病者,首先要搬移到溫暖的地點,將濕衣脫去,蓋上毯被。 但毯被只能夠保溫而不能提升身體的溫度,必須供應熱能才能提升體溫。 在野外可以用人體取暖,或飲用熱的甜飲品。 較嚴重的個案,必須送院救治。 不要揉捏手腳,以免冰冷和帶酸性的血液回歸心臟。 提升體溫要由内之外,在醫院内我們會給與加熱的氧氣,從不同的途徑輸送暖和的液體進入體内,例如經靜脈,食道,膀胱和腹腔輸液。 一個低溫的病人,即使心跳難以感覺,仍然需要等待體溫回復正常後才能決定是否已經死亡。

2009年1月1日星期四

2008 健康新聞回顧

2008/12/29

(一)沙門氏菌和李斯特菌的食物污染

2008 年不斷有食物污染的報導,美國發現蕃茄和辣椒受到沙門氏菌污染,導致 1400 多人感染發病,幸而大部份個案都只是腹瀉,嘔吐,肚痛和發燒。 沖洗蔬菜並不足以去除細菌,用洗潔精浸泡亦未必有效,而且殘餘的洗潔精並不適宜食用。 最安全的消毒方法是將蔬菜徹底煮熟。 生肉,牛奶產品,蛋和海產亦可能受到沙門氏菌污染,如果將污染的食品和其他食物一併存放,就會容許病菌傳播。
加拿大的楓葉食品公司,一些凍肉產品亦被李斯特菌污染。李斯特菌普遍存活在週遭環境之内,必須採取嚴格的清潔消毒程序,才能避免肉類產品受到污染。 調查結果發現病源是來自多倫多一間廠房的切肉機,内部藏有細菌,必須將機器拆卸開來才能夠清洗消毒。 一般經食物傳播的細菌,主要症狀都是因爲腸胃受到侵襲。 李斯特菌卻會侵入血液,經血液傳播和影響中央神經系統;特別會侵襲孕婦,初生嬰兒和幼兒,年長人士和免疫功能不足的病人。 一種能夠清除李斯特菌的病毒噴劑,已經研製成功。 選擇即食的凍肉產品,仍然需要信賴生産的公司能夠採取適當的安全措施,和政府的監管。 徹底煮熟仍然是最有效的消毒方法。 購買肉食時要確定熱的熟食保存在攝氏 63 度以上,冷凍的食品則需要保存在攝氏 4 度以下。 預備食物之前必需將雙手洗乾淨。

(二)三聚氰氨的污染和雙酚 A 的爭論

今年最受華人關注的食物污染事件, 是中國三鹿牌嬰兒奶粉滲入了三聚氰氨。 2007 年美國已經發現一些寵物飼料内的蛋白粉含有三聚氰氨,導致寵物生病和死亡。 中國衛生署估計有近 30 萬個兒童受到影響,6 個嬰兒死亡。 嬰兒飲用含有三聚氰氨的奶, 可以導致腎結石, 如果阻塞泌尿道而無法排尿,可以導致腎臟衰竭,發炎, 甚至死亡;目前尚未有妥善的方法為嬰兒去除結石。 除卻三鹿公司的奶粉之外,伊利和蒙牛集團生産的牛奶產品,亦曾經有部份含有超過法定上限一百萬份之 2.5 的三聚氰氨。 影響所及,在本地銷售的 Mr. Brown 三合一咖啡和一些進口的夾心餅乾,亦可能受到三聚氰氨污染。 據報導中國的牛奶業容許個別奶農畜養牛隻,定期將乳牛帶到牛奶收集站擠取牛奶。 本地的牛奶牧場全部都受到政府監管,可以穩定牛奶的生産量和價格。 平均一個牧場飼養 50 頭乳牛,每年生産約 326,000 公升的牛奶。 一旦發現有瘋牛症或口蹄症,全部牛隻都要消毀,不能流入食物市場。
另外一個備受爭議的話題是一種塑膠添加化學物品雙酚 A ( Bisphenol A) 的安全性。雙酚 A 可以用來製造嬰兒奶瓶和水樽,令到產品更加堅固耐用,目前並沒有規限使用雙酚 A。 有些科學家認爲雙酚 A 可能對身體有害, 影響大腦,前列腺,幼兒的心智和行爲,但動物的實驗並沒有確切的證據。 美國的 FDA 將會在 2009 年二月發表進一步的指引。

(三)關於心臟血管疾病的健康新聞

今年三月份發表的一份報導,每天服食一種降膽固醇藥物 Rosuvastatn 20 毫克,兩年後血液内的低密度脂肪蛋白 LDL 和 C 反應蛋白 CRP 都大幅下降。 CRP 和 LDL 下降,心臟病發,中風, 和因心臟血管疾病死亡的機會亦隨之減低。 即使心臟病風險並不列入高危的人士亦同樣受惠,但服藥的一組之中,糖尿病的趨勢卻略有增加。 另一家藥廠試驗的一種新藥 Vytorin,綜合了兩種降膽固醇藥物,須然有效地降低膽固醇,但防止血管粥狀硬化的效能與單獨服用 Statin 成份的藥物並沒有多大的分別。 控制膽固醇可以減少心臟病發的風險, 如果 CRP 偏高,更應儘早開始服用 Statin 類的藥物。
另一份報導,選擇 80 歲以上的老人家作爲實驗對象,發覺在兩年内如果能夠改善高血壓;心臟衰竭,中風和死亡率亦隨著下降。 所以醫生不能夠因年紀老邁而不給與老人家適當的藥物,手術和醫療器材。
糖尿病二型,以往的治療目標是將血糖降低至近於 6,糖化血紅素低於 7.0。 實驗顯示 60 歲以上,或有其他長期疾病,和身體較弱的糖尿病患者,血糖降至太低反而會增加心臟病發和中風的機會。 血糖只需要維持在 6 至 8 之間,但要兼顧血壓和血脂肪的控制。 即使體重不算太高,但如果男性腰圍超過 40 吋,女性超過 35 吋,心臟病發,中風,甚至死亡的機會亦會大幅增加。 腰圍每增加 2 吋,風險就會上升超過 10%。 所以要維持健康,必須節制飲食,多做運動和減輕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