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8日星期三

冬病夏治

2010/07/26

中國醫學認爲人體的健康與晝夜時間和四時季節的轉變息息相關,所以有子午流注和按季節調理身體等保健治療方法。 冬病夏治的理念,是針對一些在冬季寒冷日子最容易發生或惡化的病症,在全年最炎熱的日子,人體陽氣充沛的時候進行治療,可以達到固本培元,陰陽平衡的療效,增加日後的抗病能力,減少在冬季時候發病的機會。 治療通常在三伏天即本年度的 7 月 17 日至 8 月 17 日期間進行,分三次施針,艾灸或貼藥。 適用於患有長期呼吸道疾病,包括哮喘和支氣管炎,與及呼吸道重覆受到感染的病人。 治療方法是選擇背部三對穴位,大椎穴旁的定喘,第 3 胸椎旁開兩指的肺俞,與及第四胸椎旁開 4 指位置的膏盲穴,貼上辛溫的藥貼,含有前胡,甘遂,細辛,白芥子等成份。 兒童要貼上 30 分鐘至兩小時,成年人兩至六小時。 許多病人都會出現灼熱,紅腫的皮膚反應。 如果對藥物產生過敏反應,則可以改用艾灸的方法。
以西醫的觀點,我們希望有進一步的研究和數據來確定這一種傳統治療的功效,並且鼓勵病人在天氣溫暖的時候多做運動,增強體質。 減少接觸引發呼吸道疾病的病源、廢氣、塵瞞和冷空氣、戒煙和在冬季來臨前接受預防感冒注射。
北美洲有 1/3 成年人患有風濕痛症, 尤其是女性。 風濕痛症有許多成因和種類,但最常見是骨關節炎,特別是髖、膝、手指關節和脊骨。 關節内的軟骨因爲創傷或勞損而磨蝕,關節邊緣的骨骼增生形成骨刺,出現發炎和腫痛的症狀,影響到活動的能力。 許多患有風濕痛症的人士對天氣變化都特別敏感。 寒冷的天氣可能影響自主神經的運作,減少關節部位的血液循環,以致症狀惡化。
中醫認爲風濕痛症是因爲正氣不足,經脈關節受到風、寒、濕等邪氣入侵,阻礙氣血的運行。 可以借助夏天溫熱的氣候加強治療,暢通氣血。 在三伏天期間在患處貼上溫熱的藥物,與及採用艾灸的方法調理氣血和臟腑,例如選擇足三里、神闕(即肚臍)、下腹的氣海和關元、背部的腎俞和其他背俞穴進行艾灸。
減輕風濕痛症的症狀,必需結合藥物和理療,消炎止痛。 改變生活習慣,減輕體重可以減輕關節的負荷。 要有足夠的休息但亦需要有適當的運動。 從不承力的關節活動,與及局部收緊和放鬆肌肉開始,逐漸遞增至走路、游泳、太極拳和瑜珈。 年長人士可以使用護膝、護腰和助行工具。 家人的關懷,可以減少年長人士無助的感覺和對殘障的恐懼。
夏天陽光曝曬可以灼傷皮膚,加速皮膚老化和導致皮膚癌。 猛烈的陽光亦會損害眼睛。 但北美洲仍然有許多人酷愛日光浴,享受陽光的溫暖和愉悅的感覺。 防曬藥物必須能夠阻隔 UVA 和 UVB。 UVB 射線對身體亦有益處,可以將皮膚下層的膽固醇分子轉變成爲雛形的維他命 D,再經肝臟和腎臟轉化成爲有效的成份。 維他命 D 可以幫助小腸吸收鈣質。 如果血液内鈣含量不足,就會促使骨骼釋放出鈣。 近年的研究更顯示維他命 D 可以穩定細胞内的基因,減少癌症病變;並且有助於調節免疫功能,減少患上自體免疫失調,例如多發性硬化症和類風濕等病症。 脊椎受創的病人,下肢不能活動,補充維他命 D 可以減少骨質疏鬆的變化,預防病態的骨折。 夏天陽光普照的日子,每週只需要有兩次在陽光下隨意活動 5 至 30 分鐘,已經能夠產生足夠的維他命 D;但防曬用品可能阻礙皮膚吸收 UVB。 在北緯 37 度以北的地區,11 月至 2 月期間陽光照射不足,而且身體大部份被衣服遮蓋,就要經口服補充維他命 D。 因爲維他命 D 有多種益處,所以建議成年人每天要攝取 1000 IU 的份量,甚至可以提升至 1500 至 2000 的上限。 多油的魚類,例如三文魚和金鎗魚,添加了維他命 D 的牛奶和麥片,與及維他命 D 補充劑,都可以供給足夠的維他命 D,但不能夠服食過量,否則反而有害。

2010年7月21日星期三

長者駕駛評估

2010/07/19

人口逐漸老化﹐估計到了 2025 年﹐1/4 加拿大的人口將會超過 50 歲﹐而患上老人痴獃症的人﹐數目亦會大幅上升。 須然每一個人的老化速度各有不同﹐但統計數字顯示年長人士較多在駕駛時候出錯﹐例如忘卻讓路給有權先行的車輛﹑衝過紅燈和停車路牌﹑轉彎位置失準﹑特別是左轉﹑危險切線﹔都顯示駕駛操控能力退減。 年長人士涉及多車碰撞的意外亦比較多﹐而且傷勢會比較嚴重﹔70 歲以上的駕車人士﹐車禍導致的死亡率亦特別高。 環境因素亦會影響長者的駕駛安全﹕不明顯的路標和劃線﹑複雜的出口和交匯處﹑缺乏安全設備的舊車﹑和超現代化的電腦標板﹐都會令到長者難以適從。
BC 省規定 80 歲以上的長者要每兩年接受一次身體檢查﹐合格才能夠延續駕駛執照﹔醫生可能要作出不適宜駕駛的建議。 一些獨居在偏遠地區的長者﹐如果不能夠再駕駛﹐可能要放棄居所搬遷到鄰近城市的地區。 但醫生亦可以幫助長者穩定健康狀況﹐改善視力和聽覺﹐讓他們可以繼續安全駕駛。 若果家人或朋友發現長者的駕駛能力出現障礙﹐可以向醫生求助﹐或向汽車管理局申報。 規勸長者停止駕駛﹐必須顧及他們的尊嚴和自主﹐曉以利害﹐強調有其他方法可以代步﹐而且放棄駕車可以節省汽油和保險費﹐兼且環保。
健康狀況的轉變可能影響長者的駕駛能力。 例如視力衰退﹐雖然有多種原因﹐但許多都可以改善﹐可以定期檢查眼睛﹐找出原因。 老花和遠視﹐可以配戴合適度數的眼鏡。 白內障可以動手術清除老化的晶片﹐植入人造的普通或多用途晶片﹔預防白內障出現必需減少紫外光的嚗曬。 青光眼是因為眼球壓力過高﹐損害色膜和視覺神經﹐可以用激光手術矯正和長期使用眼藥水降低眼壓。 黃斑退化症可以分為乾濕兩個類別﹐須然無法根治﹐但有些個案可以用激光治療和服用營養素減慢惡化速度。 大腦退化亦會影響分析和理解影像的能力。 若果聽覺退化可以配戴助聽器。
如果行動和反應比較緩慢﹐可以改變駕駛的習慣﹐例如保持在慢線上行駛﹐和前面車輛保持較大的距離﹐在交匯點讓其他車輛先行﹐和儘量減少左轉。 駕駛時不要分心接聽電話﹑抽煙﹑進食或過度投入談話。 減少在晚間和繁忙時間駕駛。 選擇自動波﹑電動助力方向盤和煞掣﹐與及請專家添加一些方便駕駛的裝置﹐保持擋風玻璃和倒後鏡清晰。
藥物可以影響神智和反應﹐睡眠不足亦會影響專注能力。 如果有嚴重的長期病症﹐例如心肺疾病﹑記憶和智能衰退﹐必須和醫生商討是否適宜繼續駕駛。
本省將會推出兩個新的測試作為評估長者駕駛能力的依據。 新版本的駕駛人士健康狀況評估指引﹐列舉各種病症對駕駛造成的不良影響。 本省政府更和 BC 醫學會合作﹐準備推出一個簡單快速的問答測試﹐評估年長駕車人士的認知能力﹐是否適宜繼續駕駛﹐作為延續駕駛執照例行體檢的附加部份。
SIMARD - MD 暫時只有英文版本﹐共有三個部份。 測試開始時先要病人聆聽和記憶 10 個名詞﹐例如蘋果﹑墨水﹑指甲﹑雀鳥﹑書本﹑戲票﹑樹木﹑桌椅﹑房屋﹑輪船﹔請病人儘量覆述﹐再重做一次。 第二部份是要求病人將兩組數字用開支票的模式詳細寫出﹐例如 236 等於二百三十六﹐1470 等於一千四百七十。 第三部份要在一分鐘內列舉能夠在超市內購買的各種物品﹐愈多愈好﹐例如奶類的牛奶﹑芝士﹐肉類的豬肉﹑牛扒﹐日用品類的手巾﹑牙刷。 最後要求病人覆述測試開始時記下的 10 個名詞。 滿分是 130 分﹐如果得分在 71 或以上﹐而視力和其他體檢項目都屬於合格﹐通常駕駛沒有多大困難。 70 以下的得分﹐將會建議重考駕駛路試。 30 分以下﹐智能嚴重退化﹐可能會忘記道路﹑出口﹐甚至忽略交通燈號和路標﹐再不適宜繼續駕駛。

2010年7月14日星期三

夏日保健

2010/07/12

(一)中暑的症狀和預防方法
近日天氣變得炎熱﹐而東南亞更是熱浪迫人。 香港一位小巴司機懷疑因中暑而死亡﹐因為香港效法加拿大﹐普通車輛停車後要在 3 分鐘內關掉引擎。 如果車輛停泊在烈日之下﹐車箱內氣溫超越攝氏 42 度﹐很容易會因為中暑而死亡﹐所以不能夠將人或寵物留在車內。 即使在樹蔭下﹐太陽照射的角度亦會隨著時間改變。
中暑的症狀﹐可以是突發或逐漸演進。 年幼的兒童和不良於行的老弱病人最容易中暑﹐因為不能夠主動離開高溫的環境。 如果患有長期的病症﹐或因服食藥物的副作用﹐影響調節體溫和出汗的機能﹔再加上缺乏水份補充﹐血量下降﹐便會導致嚴重的中暑和昏厥。 開始的症狀是眩暈﹑神智昏亂﹑語言含糊﹑行動不協調﹑出現錯覺和幻覺﹐繼而痙攣和陷入昏迷。 因為不能出汗﹐體溫持續攀升﹐如果不能夠在兩小時內救治﹐死亡率高達 70%。 留意天氣報告﹐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使用電風扇或空調降低溫度。 如果溫度仍然過高﹐就要幫助年長人士遷移到較爲涼快的地點或避暑中心。 避免在中午時間從事戶外工作和運動。 如果要參加比賽﹐容許一週的訓練時間來適應天氣。 穿著寬鬆透風的衣物﹐定期補充水份和鹽份﹐但不要喝含有酒精或高糖份的飲品﹐以免導致更多的水份流失。 治療中暑症狀﹐最重要是儘快降低體溫和補充水份。

(二)紫外光的損害
加拿大許多人都喜愛日光浴﹐希望能夠有健康的膚色。 近日紫外光指數上升至 8 度以上﹐只要暴曬 15 分鐘﹐皮膚已經會被灼傷。 預防曬傷遠勝於在曬傷後治療﹐因為曬傷後﹐只能夠局部冷敷﹐搽上一點消炎藥膏﹐和服食止痛的藥物﹐等待足夠的時間逐漸痊癒。 長期暴曬會加速皮膚老化﹐增加皮膚癌出現的機會﹐和眼睛白內障的病變。 UVB 可以灼傷皮膚和導致皮膚細胞出現病變﹐但 UVA 亦會導致皮膚癌﹐而且可以穿透雲層和玻璃。 防曬的用品必需能夠阻隔 UVA 和
UVB。
加拿大醫學協會雜誌發表的報導﹐在 500 個防曬用品的樣本之中﹐只有 8% 可以推介使用。 因為許多防曬用品含有不穩定甚至有毒性的化學物質﹐例如 Oxybenzone﹐可能會影響荷爾蒙的功能。 標籤上的防曬系數 SPF 亦未必可靠﹐而且搽上防曬膏之後以為有持無恐﹐暴曬過久﹐反而會增加灼傷的機會。 一些皮膚專家則認為是過度憂慮﹐可以繼續使用防曬的皮膚用品﹐因為尚未有確實的致癌報導或數據。
另一個報導則顯示大部份受訪者並不知道太陽光會導致皮膚老化。 須然 66% 的加拿大人願意使用防曬膏﹐但卻不肯放棄日光浴和穿著防曬的衣物。 要減少紫外光的損害﹐避免在中午至下午二時期間暴曬﹐穿著長袖的衣物和長褲﹐戴上闊邊的帽﹐能夠折射紫外光的太陽眼鏡﹐與及搽上能夠阻隔 UVA 和 UVB 的防曬用品。

(三) 蜂螫刺的症狀和治療方法
近日發現屋外多了幾個蜂巢。 因為農業種植過度使用殺蟲劑﹐許多品種的蜜蜂都瀕臨滅絕。大自然需要倚靠蜜蜂傳播花粉﹐才能夠開花結果。 如果蜜蜂並沒有飛進屋內﹐而家人不會對蜜蜂螫刺出現過敏反應﹐最好能夠和平共處。
3% 的成年人和 1% 的兒童會因昆蟲螫咬而出現過敏反應﹐45 歲以上的人士風險更大。 蜜蜂只能夠針刺一次但黃蜂卻可以針刺多次﹐亦因此導致較多的過敏反應。 經螫刺輸進的蜂毒會導致局部紅腫和疼痛﹐但即使漫延至整個手臂或腿部﹐通常都會逐漸消退。 除非刺在頸部﹐才會壓迫氣管﹐而且蜂刺很少會出現細菌感染。 如果被螫刺多次﹐或對蜂毒嚴重過敏﹐可能會引發連串的身體過敏反應﹕80% 會出現風疹和皮膚水腫﹐60% 出現呼吸道症狀﹕ 呼吸緊促﹑哮喘﹑咽喉部位腫脹﹐30% 心跳和血壓會驟然下降﹔年長人士比兒童較多會出現嚴重的過敏症狀。 如果成年人再次被螫刺﹐40 至 70% 會出現同樣的過度敏感症狀。 局部的敏感反應﹐只需要冷敷﹐搽一些清涼消腫的藥膏﹐和服食抗敏藥物已經足夠。 嚴重的反應﹐必需儘快注射麻黃素來穩定血壓和防止呼吸道閉塞﹐再加上口服或注射的類固醇藥物。 成年人更要考慮接受對抗蜂毒的預防敏感注射﹐療程可能要維持兩至三年﹐但可以減少嚴重和危及生命的過敏反應。

2010年7月7日星期三

食水的安全

2010/07/05

近日的報導顯示有幾種在本國銷售的樽裝水﹐含菌數量遠超過一般認可的標準。 大部份人選用樽裝水都認為樽裝水比較潔淨﹐方便在上學﹑工作和出外旅遊時飲用。 在一個檢查過 12 個牌子的樽裝水報告之中﹐發現 70% 的樣本含有過量的異養菌﹐包括腐生菌和寄生菌﹐兼且含有其他的污染物質﹐例如藥物﹑肥田料﹑和工業原料﹐而且並不低於自來水的含量。 加拿大並沒有一個嚴格限制異養菌數量的標準﹐但美國則建議每毫升食水中不應含有超過 500 個細菌菌落 ( CFU )。 有些樽裝水樣本含菌量高達 80,000。 加拿大對自來水的監管比較嚴格﹐但對於樽裝水則比較寬鬆。
異養菌多數不會致病﹐但免疫功能比較薄弱的長者﹐幼兒和孕婦﹐卻可能會受到感染侵襲。 樽裝水的生產商則認為許多蔬菜水果都帶有異養菌﹐並不會影響健康。 一些生產商更標榜樽裝水來自礦泉﹐清潔純淨﹐因此售價比自來水貴一千倍。 若果樽裝水帶有眾多的細菌和雜質﹐水的來源﹑生產和消毒程序都值得置疑。 政府每年會定期檢查自來水的水質﹐但樽裝水的生產商未必會做相約的抽樣檢查。 本地出產的樽裝汽水和果汁都經過加熱消毒﹐和添加了防腐劑。 須然可以安全飲用﹐但含糖量過高﹐影響體重和健康。
樽裝水大部份用塑膠樽盛載﹐北美洲多數採用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 PET ) 的塑膠物料製造﹐因為比較輕和耐用﹐至今尚未有任何關於 PET 會影響健康的投訴。 用 PET 做的膠樽可以重覆使用﹐但不要用來裝載熱的飲品和避免曝曬。 以前含有 Bisphenol A ( BPA ) 的塑膠樽已經被取締﹐因為 BPA 有干擾荷爾蒙的作用﹐影響生殖能力﹐而且用老鼠做的實驗顯示 BPA 有導致乳腺和前列腺癌的風險。
加拿大的食水相當潔淨﹐低陸平原的食水 70% 來自 Seymour Capilano 區的水庫﹐採用薄膜過濾法﹐紫外光和加入氯氣消毒﹐所以可以直接飲用。 一些高齡的房屋可能尚有鉛製的水管存在﹐必須更換。 銅製和不鏽鋼的水管不會對食水造成污染﹐但接焊亦要採用不含鉛的金屬。 如果搬遷入住新的房屋﹐最好能夠先將所有水喉開啟沖洗半小時﹐兼且可以檢查水管是否有滲漏。 如果要進一步清潔食水﹐可以裝置家居用的瀘水器﹐與及將水燒滾 5 分鐘後才飲用。
嬰兒用的奶樽和奶嘴﹐餵奶後要用皂液清洗乾淨﹐再用沸水浸泡 15 分鐘消毒﹐風乾 1 小時後才注入新鮮混和的配方奶。 備用的奶必需冷藏﹐而且要在 24 小時內用畢。 如果餵奶的份量適當﹐6 個月以下的嬰兒不需要加上其他飲品或水。 不要使用外間的餐具餵飼嬰兒和不要讓嬰兒嘗試成人的食品。
夏天天氣燠熱﹐許多人都喜愛凍飲﹐而最快速的方法是加入冰塊。 美國芝加哥發表的一個化驗分析結果﹐從 49 家餐館抽取的樣本之中﹐有 21 家的冰塊含菌量高於廁盆內的水﹐而且含有大腸桿菌。 細菌在低溫環境下生長較慢﹐但仍然可以繼續滋長。 商用的冰塊多數用自來水冷卻而成﹐如果自來水不能直接飲用﹐冰塊亦不應加進飲品之內。 提取冰塊前必須清洗雙手﹐以免將手沾染上的細菌傳遞到冰塊。 製冰機如果沒有定期溶雪和徹底清潔的程序﹐細菌和穢物就會逐漸累積增加。 腸胃抵抗力較為薄弱的人士﹐可能受到冰塊內藏有的細菌侵襲感染。
中小學在上週開始放暑假﹐許多人都會乘時到東南亞或熱帶旅遊。 天氣炎熱和冷藏不足﹐食物可能受到細菌污染而引發腸胃炎。 在出發前服食兩劑 Dukoral 口服疫苗﹐可以預防受到霍亂菌和大腸桿菌感染。 在旅途中﹐選擇用沸水調校的飲品。 如果要喝樽裝水﹐ 要選擇信譽好的品牌。 不要食用冷凍的奶類食品或飲品。 除非自來水可以飲用﹐否則用自來水沖洗過的蔬果仍然不適合食用。 街邊的小食檔相當吸引﹐但衛生條件可能欠佳。 豬肉內可能有寄生蟲﹑魚可能有肝蟲﹑貝殼類水產亦可能帶有甲型肝炎病毒﹐必須煮至全熟才能進食。 注意醬汁和佐料是否從原瓶注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