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9日星期三

2010 健康新聞回顧

2010/12/27

(一)本市的吸毒問題日趨嚴重

本市對於吸毒的問題,一向採取包容的策略。 四柱方案側重於減少吸毒人士受到的損害;例如設立安全注射屋,希望可以減少染上愛滋病和因注射過量毒品以致死亡的風險。 並且認爲可以改善市容和減少街上的罪案。 可惜本市的毒品市場卻日趨暢旺,一向較爲寧靜的西區,亦要讓子彈橫飛。 近期一部膾炙人口的電視劇,女主角九姑娘須然有決心戒除鴉片毒癮,亦需要知交好友的半強制阻止和支持,才能夠減少吸服鴉片。 如果採用自發性的戒毒方式,成功率微乎其微。 希望政府能夠將資源投放在教育兒童和青少年抗拒毒品方面,與及推行更有效的戒毒計劃。

(二)減肥藥西布曲明停售

控制食慾的減肥藥物,大部份有刺激中樞神經系統,導致亢奮的作用。 麻黃製劑和西布曲明,化學成份都近似興奮劑安非他命。 西布曲明的藥效可以增加中央神經系統內甲腎上腺素,多巴胺和 5 羥色胺的分泌,壓抑食慾。 在加拿大必需經醫生處方,但在東南亞卻流行於市面,例如諾美婷、和曲美等品牌。 常見的副作用是口乾、失眠、厭食、短暫嗜食、大便鬱結、頭痛和肌肉痛。 基於藥物可能增加心臟病猝發和中風的風險,雅培藥廠在十月份已經宣告停售和回收這種藥物。 減肥和戒毒一樣,必需有決心和專人輔導,節制飲食和多做運動。

(三)三聚氰胺奶粉的餘波

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自 2008 年擾攘至今。 去年仍然有乳業公司企圖將封查的奶粉再次包裝,推出銷售。 今年 11 月,發起爭取賠償的趙連海被判監禁兩年半,法院認爲趙連海利用三聚氰胺的事件,在網上惡意炒作和煽動群衆糾集,擾亂社會秩序。 按照賠償的規定,一般患有腎石的兒童,只能得到人民幣 2000 元的補償,重症例如出現急性腎臟功能衰竭的個案,亦只有 30000 元,並不足夠支付日後診治和護理的需要。
武漢有三個女嬰懷疑因飲用配方奶而出現乳房漲大和外陰充血的症狀,須然調查後認爲與奶粉無關,但較爲富裕的父母都改用外國入口的嬰兒奶粉,或南下到香港購買。

(四)海地地震後重建遲緩,更出現霍亂疫潮

今年 1 月12 日海地發生大地震,做成嚴重的損毀和傷亡。 搜救和醫療援助都出現阻滯,重建的工程更陷於停頓。 因爲近百萬的災民仍然居住在臨時的帳篷,衛生環境惡劣,食水污染,再加上霍亂菌的侵襲,在 10 月份爆發霍亂病的疫潮。 大部份的霍亂個案都只屬於輕微的屙嘔肚瀉,但卻會增加散播病菌的機會。 5% 病人會出現劇烈的嘔吐和水瀉,如果不能夠及時輸液補充足夠的水份,就會出現缺水,血壓下降而進入休克狀態,甚至死亡。 嚴重的感染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但必需參照養菌的結果。 口服的疫苗可以達到 85% 的預防成效,但最重要還是改善居住的環境,減少糞便污染,與及提供乾淨的食物和食水。

(五)糖尿病新的診治標準

糖尿病的徵狀是多飲、多食和多小便,但卻逐漸消瘦。 最常見是第二型糖尿病,受影響的主要是年長人士。 以往診斷的標準是量度血糖,若果空腹時血糖超過 7、飲用 75 克葡萄糖兩小時後血糖超過 11,都顯示患有糖尿病。 新的建議是量度糖化血紅素 HbA1C,而量度 A1C 並不需要隔晚空腹。 A1C 反映三個月内的平均血糖高度,5.7% 至 6.4% 是患有糖尿病的先兆,6.5% 以上則可以診斷為患有糖尿病。 A1C 亦可用於監察糖尿病的治療進程,如果能夠維持在 7% 以下,可以減少許多糖尿病的併發症狀,包括腎臟、神經系統、視覺、和牙内的損害。 如果能夠調低血壓、膽固醇、體重、和戒煙,更可以減少心臟病發的機會。

(六)補充鈣質可能增加心臟病發的風險

以往我們都鼓勵 35 歲以上的婦女開始補充鈣質,預防骨質疏鬆。 近期有報導發現如果服用鈣片而不加入維他命 D,心臟病發的風險增加達到 30%。 如果能夠從食物中每天攝取 800 mg 以下的鈣質,則不會有額外的風險。 過多的鈣可能會導致心臟韻律不穩定,結石和軟組織鈣化,大便鬱結,情緒不穩定。 問題可能是基於骨骼能否充份吸收血液中的鈣,維持血液中鈣的正常濃度。 在沒有更多實驗數據參考之前,每天鈣的攝取量不要超過 1500 mg,而且要加上服食 400 至 1000 IU 的維他命 D。 儘量從食物中攝取,例如奶類產品、豆腐、綠色的蔬菜、豆類、杏仁、三文魚、適量的紅肉,與及加鈣的豆奶和橙汁。

2010年12月22日星期三

防疫注射新資訊

2010/12/20

(一)流感疫苗

今年的流感預防注射,已經在 10 月底開始,省政府亦有充足的疫苗供應。 去年因爲 H1N1 豬流感的威脅,接種疫苗的民衆比較踴躍,但醫護人員當中,接受注射的人數仍然低於 50%。 許多人認爲身體健康良好,不需要依賴疫苗注射,但如果受到感染,亦同樣會發病,而且因爲缺乏抗體,症狀會比較嚴重。 居住在醫院或老人院舍的年長人士,如果染上感冒和併發的肺炎,可能導致死亡;年幼的兒童亦有同樣的風險。 如果能夠為年長和年幼的高風險人士注射感冒疫苗,再加上為照顧他們的醫護人員和親屬注射,可以減少 75% 的感冒傳染。 所有患有長期病症,50 歲和 6 個月以上的兒童,近分娩期的孕婦,經常接觸病人和在人多聚集地方工作的人士,都應該考慮接受注射,減少傳播和受到感染的機會。
流感疫苗的病毒經過化學分解,並不會做成感染。 注射後可以提升身體對抗流感的免疫功能,但只限於疫苗所包含三種病毒。 大部份人注射後都只會有短暫局部的紅腫和疼痛,少數初次或不經常注射流感疫苗的人士,可能有一至兩天輕微的感冒症狀。 上行的神經麻痹症狀只屬罕見。 除卻注射疫苗外,在感冒高峰期,要減少感染,可以配戴口罩和經常洗手。

(二)百日咳疫苗

百日咳是一種急性的呼吸道細菌感染,兒童特別容易受到傳染,一半的個案是一歲以下的嬰兒,而兩個月以下嬰兒的症狀更加嚴重。 除卻陣發性的嚴重咳嗽,1/5 會出現肺炎,並且有嘔吐、癲癇和窒息的症狀。 90% 的死亡個案都是兩個月以下的幼嬰。 感染的途徑主要經由父母或照顧嬰兒的親屬將病菌帶回家傳播。
初生嬰兒從母體得到保護性的抗體,如果用母乳哺育,更可以增強預防感染的能力。 但對抗百日咳的抗體並不能夠透過胎盤進入嬰兒體内,而且母體内的抗體亦會隨著時日而消逝。 加拿大的例行防疫注射,在 2、4、6、18 個月和 4 至 6 歲時為兒童注射含有百日咳的綜合疫苗,並且建議在 11 至 12 歲時補加注射。 沒有注射過加強劑的成年人,特別是要照顧幼年兒童的人士,可以在接受破傷風加強劑時改用 Adacel ,混合破傷風、白喉和百日咳的疫苗。 如果即將有嬰兒誕生,可以提早接受注射。 孕婦則可以在分娩後出院前注射疫苗,都可以減少受到感染和帶菌的風險。 疫苗相當有效,但並不是 100%。 如果有疑似的症狀出現,必須及早開始治療。 大部份染病的幼兒都需要入院治療,防止併發症的出現。 適當的抗生素療程,可以將病情縮短,但症狀通常都會持續 7 週或以上。

(三)預防子宮頸癌疫苗

自從 2008 年開始,省政府已經為第六和九年級的女學生注射預防 HPV 病毒感染的疫苗,加衛苗 ( Gardasil )包含有 HPV 16、18、6 和 11 四種病毒抗原,可以在注射後 5 年内產生足夠的保護抗體,減少 70% 以上 患上子宮頸癌的機會。 須然可以免費注射,但學校内的接種率只達到 60% 至 65%。 女學生沒有接受疫苗注射,大部份是因爲家長反對。 家長拒絕注射疫苗的原因,是擔心女孩子接種疫苗後對性方面會更加開放。 時下青少年並不欠缺性方面的資訊,加衛苗並沒有預防愛滋病和其他性病的功能,但卻可以減少致命的子宮頸癌。 兩性的正確觀念,必須由家長主導,和學校合作,從小開始向兒童灌輸正確的訊息。 家長亦需要學習更多輔導子女的知識和技巧。
HPV 人類乳突狀病毒感染力強,經常有性行爲的年輕女性,75% 曾經接觸過病毒,但大部份的病毒都會被身體的免疫系統清除。 有幾種較爲頑強的病毒,可以做成持續的感染,引致子宮頸出現癌症病變。 愛滋病患者如果同時受到 HPV 病毒感染,更加會增加患上口腔,肛門和子宮頸癌的機會,而且癌病會變得更加猛惡和迅速擴散。
省政府將會為六年級的女學生繼續加衛苗的注射計劃,與及為七至十一班未接受注射的女學生補加注射,希望家長能夠有更多的嘹解和合作。

2010年12月15日星期三

排氣的困擾

2010/12/13

腸胃脹氣和經常忍耐不禁而需要排氣,對許多人都會做成困擾。 估計一個人平均每天會排氣達到 13 次,排出約 200 至 2000 毫升的氣體。 排出的氣體,主要成份是甲烷、氫氣和氮氣,與及少量的氧氣和二氧化碳。 以往認爲進食大量肉食和蛋白質的人士,排出的氣體因為帶有硫化氫的成份,所以特別刺鼻。 經常排氣的人士,許多亦有脹氣和噯氣的問題。 腸的蠕動將食物的渣滓和氣體推至直腸,而直腸可以分辨氣體和固體的成份,將兩者分隔排出。
經常排氣的原因,大部份是基於飲食習慣,與及一些内在的消化問題。 心理壓力,可以做成經常吞咽氣體的習慣。 抽煙的人士,亦經常將氣體吸入氣管和消化道。 牙齒和牙托問題影響到嘴嚼、進食過於急速、使用飲管啜吸、經常嚼食香口膠或硬糖,都會增加氣體的吸納。 消化不良、食物不能充份吸收,排進大腸後被細菌分解發酵,產生大量的氣體。 乳糖不耐、乳糜瀉、腸燥症與及其他腸道的炎症,亦會增加腹脹、腹瀉、和排氣的症狀。女性在行經期間,因爲荷爾蒙的變動,亦會出現腹脹和排氣的問題。 進食含菊膠 ( Inulin )、乳糖、代糖、多醣類食品、減肥藥、抗生素和瀉藥,都會增加排氣的傾向。
除卻含有大量氣體的飲品和難以消化的食物之外,其他的食物亦會增加腸氣。 牛奶、雪糕和芝士,含有乳糖的成份。 小腸黏膜内的細胞,可以分泌乳糖酶,將乳糖分解成爲葡萄糖和半乳糖,很容易被小腸吸收。 但隨著年歲增長,酶素功能退減,未能夠被分解的乳糖被排進大腸。 大腸内的細菌將乳糖分解和發酵,產生乳酸和大量氣體,兼且吸入大量水份,導致脹悶、絞痛、腹瀉和排氣增加的現象。 症狀通常在進餐兩小時後出現。 進食過多的代糖和菊糖 ( Inulin ) 亦有同樣刺激大腸的作用。 乳糜瀉是一種先天加上後天引發的長期腹瀉。 黑麥和小麥内的一種麵筋 ( Gluten ),引發小腸内壁黏膜的排斥性免疫發炎反應,黏膜失去吸收養份的功能,以致出現腹瀉。 治療乳糜瀉先要停止食用含有麥的食品,讓腸的黏膜休養生息。
多醣類的食物,例如豆類、洋蔥、蒜、青蔥、白蘿蔔、薯和番薯,都會增加排氣。 十字花科蔬菜,包括椰菜花、西蘭花、捲心菜、甘藍菜球不但增加腸氣,而且氣味強烈。 豆類含有的聚糖成份,特別難消化和吸收,大部份排進大腸,被大腸内的細菌分解成爲酸和氣體。
航天和高空飛行的研究,發現高海拔、低氣壓、困於陜窄空間,和心理壓力,都會增加排氣的傾向。
診治長期排氣頻繁的症狀,通常要檢討飲食的習慣。 若果是特發的轉變和腹脹,加上局部腹部痛楚或排便習慣改變,則要做進一步的檢查和治理。
飲食方面,減少進食導致氣體增加的食物和飲料。 南方人患上腸胃病時多會進食稀粥,因爲白米的主要成份是澱粉質,很容易溶解分化成爲葡萄糖,易於吸收而且不會對腸胃構成負擔。 幫助消化的酵素,例如 Lactaid 可以幫助吸收乳糖,Beano 可以幫助消化豆類,胰臟酵素可以幫助分解脂肪和蛋白質,補充和輔助小腸的吸收功能。 加入活化益生菌的酸乳酪和益生菌製劑,可以將腸道内的細菌組合調節至較爲健康的平衡,即使患有乳糖不耐症的人士亦可以服用。 在服食抗生素期間,每天飲用兩至三杯酸乳酪,可以減少腹瀉和排氣增加的副作用。 如果能夠在早餐時加上全麥麥片,更可以保持腸胃暢通。
減少胃氣,可以服食抑制胃酸的藥物,與及在餐後服用 Simethicon,幫助氣泡凝聚易於排出,減輕脹悶的感覺。 活性碳多數用於急性中毒與及濫藥的急救,將腸道内的藥物吸收和排出,亦可以幫助減少排氣的量和氣味。
腸道内細菌過度滋生,與及有長期腹瀉症狀的病人,可以嘗試服食兩週的抗生素療程 ( Rifamin 40mg TID ),減少腸道内的大腸桿菌。

2010年12月8日星期三

肩頸痛症

2010/11/01

許多人都患有肩頸疼痛的症狀,尤其是長期在辦公室内工作的人士。 但其他的各行各業,不論是文職、勞工、學生或家庭主婦,都有機會出現肩頸痛的毛病。 頸部連接頭顱和胸部,成爲脊椎神經和主要血管的通道橋樑。 肩頸的疼痛,須然大部份是局部的問題,但亦可能反映更廣泛的病變。 頸部的痛楚,更可能延伸到頭部、上肢和胸部。 如果頸椎第四節以上受到嚴重創傷,頭面以下的肌肉大部份會失去控制,包括橫隔膜和胸肋的肌肉,再不能夠維持呼吸的功能。
評估肩頸的痛楚,先要知道病人曾否經歷意外以致頭頸受傷,與及受傷後痛症出現的時間。 疼痛的劇烈程度和分佈範圍,與及受傷後肩頸和四肢的活動能力。 如果頸部變得僵硬、手臂和手指感覺無力和麻痹,影響到行動和大小便的控制,應要立即尋求診治。 頸部淋巴腺腫脹、發燒、嘔吐、與及頸部不能屈伸,可能是受到細菌或病毒感染,需要進一步檢驗和儘快開始治療。 風濕痛症,亦可能影響到頸椎,但通常都伴隨有其他骨關節的病變。 任何頭頸部嚴重受傷的傷者,都有頸骨移動、碎裂、斷折和變得不穩定的可能,在搬動傷者前必需固定和保護頸椎和脊骨,以免傷害到頸椎或分支神經,做成永久的殘障。
導致肩頸痛的原因有許多,包括創傷、與及肩頸部的肌肉長期緊張,例如錯誤的姿勢,過度劇烈的運動,長期感受精神壓力和憤怒以致經常咬牙切齒,影響到肩頸部位的肌肉和韌帶。 頸部的脊椎、軟骨和關節,都會隨著年歲出現磨蝕和骨刺增生的變化。 椎間盤突出,擠壓頸椎或分支神經,會導致所屬神經區的疼痛、麻痹和失去活動功能。 嚴重的創傷,例如車禍或從高處下墮、脊骨可能碎裂和移動,壓迫著脊椎神經。 其他症狀,例如風濕痛症,包括類風濕、癌症、發炎感染、與及身體免疫功能過度反應,都可能侵襲頸椎的骨骼,軟組織和神經。
經過問症和臨床的詳細檢查之後,根據病徵,可以做進一步的檢測。 頸部的 X 光顯影,可以顯示較明顯的頸椎碎裂和移動;長期的勞損和骨刺增生變化。 頸部的電腦斷層素描,可以更清楚地顯示頸部脊骨、軟骨、脊椎和分支神經的聯繫,確定症狀是否基於神經受到擠壓。 MRI 磁力共振素描,可以用來檢查軟組織和頸椎神經内的變化,但輪候的時間超過兩個月。 如果懷疑上肢變得乏力是因爲頸椎或分支神經出現問題,可以做肌電圖量度神經訊息從頸椎傳遞到手的速度。 如果病人頸部僵硬,神情萎靡、發燒和嘔吐,症狀近似腦膜炎,就要經腰椎穿刺,抽取腦脊液化驗和養菌檢查,與及儘快開始抗生素治療。 其他的痛症,亦需要對症下藥。
電腦已經成爲許多人生活上不能欠缺的工具,除卻工作和學習的需要,更提供資訊、通訊、音樂、電影、和電子遊戲等多元化的功能。以往習慣到圖書館看書和搜集資料,現在小學生亦懂得上網搜尋和閲讀電子書。 如果每天都要坐下使用電腦數個小時,頭頸習慣性向前傾、聳肩、和彎腰、加上坐姿歪斜,整個背部和頸部的肌肉和韌帶都會長期處於緊張的狀態,而骨關節亦會出現勞損的病變。 如果再加上缺乏運動,病變發展便會更加迅速。 新出的電腦遊戲板,小型的只有 4.1 吋,大型的 9.7 吋,使用時對眼睛和頸背部都會構成壓力。 電腦手的症狀,是因爲長期使用滑鼠和鍵盤,手腕的壓力轉移到經陜窄腕管道通過的正中神經和手掌肌鍵。 長期的壓迫,導致手指和手腕變得麻痹無力, 甚至肌肉萎縮,而且多數影響較多用的右手。
預防長期使用電腦引發的症狀,可以選擇較大的電腦熒幕,放置在身體的正前方,可以減少身體的扭轉。 眼睛的水平線要和電腦的上方邊緣齊平,可以減少頭頸俯伏向前的錯誤姿勢。 選擇適當高度和能夠承託背部的椅子,注意坐姿。 在鍵盤和滑鼠前設置護腕的軟墊。 定時起立做一些鬆弛頸部和身體的屈伸動作。 管制兒童和青少年耗費在電網上的時間,並且要鼓勵他們多做戶外運動。

2010年12月1日星期三

減肥方法

2010/11/29

肥胖是因爲身體積聚過多的脂肪,導致體重超標。 形成肥胖體態的主要原因是吸納過多的熱能,而消耗不足。 其他因素包括遺傳的傾向,飲食過度和選擇錯誤,進食過多高脂肪、高熱能的食物;與及欠缺運動。 肥胖會增加患上糖尿病、心臟病、中風、風濕關節炎、和多種癌症的風險,包括大腸癌和乳癌。 近來更發現肥胖的青少年,患上二型糖尿病的數目大幅增加。 只要將體重降低 5% 至 10%,患上各種病症的風險亦隨著降低。 儲存脂肪的細胞,不但影響血液内三酸甘油脂和脂肪酸的含量,而且更有對抗胰島素的作用。 脂肪細胞能夠分泌多種的荷爾蒙,包括控制食慾和新陳代謝的肥胖荷爾蒙 ( Leptin )、影響發炎反應的抵抗素 ( Resistin )、影響血液凝結功能的激素、與及雌激素,以致一些肥胖男性出現乳房脹大的體態。
量度肥胖的指數 BMI,是以體重的公斤 ( kg ) 數目除以身高米數 ( metre ) 的 2 次方。 亞洲女性的理想體重指數 BMI 是 22,男性 24。 BMI 25 至 30 屬於超重,30 至 40 是嚴重超重,40 以上是病態肥胖。 男性腰圍上限是 102cm,女性 88cm,超越上限則顯示有中央肥胖的傾向。 但香港最近卻有報導,發現年長人士之中,肥胖的長者死亡率反而較低,瘦削的長者身體可能較爲孱弱,患上傳染病的比率較高。
許多真正肥胖的人士,對控制體重並不積極。 反而一些體重近乎適中的女性,卻熱衷於減肥和修身。 節食和運動是減肥的基本方法,但許多人卻要尋找捷徑,服食減肥藥物希望速成。
減肥藥大致可以分爲兩大類,中樞神經的刺激劑,和抑制小腸吸收脂肪的藥物。 抑制食慾的藥物,大部份有刺激中樞神經的亢奮作用;已經有許多因為出現嚴重副作用而被禁止使用和發售的先例,,例如麻黃製劑和近期受關注的西布曲明 ( Sibutramine )。 西布曲明的化學結構近似興奮劑安非他明,作用是增加中樞神經系統内的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必需經醫生處方才可購買,但許多纖體成藥卻滲入了這種成份。 常見的副作用是厭食、口乾、失眠和便秘;少數人會出現情緒波動,血壓上升,脈搏加速和心律不整的症狀。 基於西布曲明可能增加心臟病猝發和中風的危險,而減肥效用不大,加上 FDA 施加壓力,雅培藥廠已經停止發售這種藥物。 第二類包括羅氏鮮 (Orlistat )俗稱叫排油丸,是最流行的減肥藥,結構和三酸甘油脂相似,在小腸內可以干擾消化脂肪的酵素 Lipase,以致小腸不能夠充份分解和吸收脂肪,但卻只可以減少 30% 的脂肪吸收量。 未能夠吸收的脂肪進入大腸,被細菌和微生物分解,產生脂肪酸和氣體,因此最常見得副作用是胃腸不適、腹部絞痛和腹瀉,因爲脂溶性的維他命 A D E K 亦隨著流失,所以長期服用羅氏鮮必需補充這 4 種維他命,而且不能超越兩年的療程。
肥胖是一種嚴重的病症,必須及早正視和醫治,當達到病態肥胖的程度時,治療就會非常困難。 極度肥胖的人士,行動出現困難,如果患有心臟衰竭和關節疼痛,更不適宜做劇烈運動。 加上病態的心理,與及遺傳傾向,更無法節制飲食。 當所有的營養輔導和藥物治療都失敗時,可以考慮動手術減少腸胃的吸收功能和控制食慾。 時下最流行的手術是使用腹腔鏡做的微創胃繞道手術。 將胃的一端分隔截出一個約 25 (ml) 毫升的空間,與小腸下端的空腸連接。 胃的體積下降至 10%,不能夠容納太多的食物,很容易就會覺得飽脹。 原有的胃部和小腸亦接駁至空腸形成一個 Y 字型,但胃液、膽汁和胰臟分泌的消化液卻延遲抵達載有食物的空腸,消化和吸收功能都受到影響。 手術平均可以在三年内減低體重 40 公斤,減少許多因肥胖導致的併發症,但長期 ( 11 年以上 )的效用尚未肯定。 除卻麻醉之外,手術的風險包括出血、傷口發炎、接駁部位穿破、和肺炎。 20% 病人手術後會出現脹悶和腹瀉的症狀。 手術的成功率因人而異,必需找一個經常做這種手術的專家。
減肥應該從兒童時代開始灌輸健康體重的意識,而且要循步漸進,目標是減低 10% 至 20% 的體重。 每日要減少吸納 500 至 1000 kcal 的熱能和儘量做 30 分鐘的中量運動。 北美洲許多人都定期服食利尿藥和瀉藥來減輕體重,但進食和飲水後很快又再回復舊觀。

2010年11月24日星期三

面癱症狀

2010/11/22
中國人非常著重面相長得五官端正,而面頰的肌肉大部份是被頭顱神經第七條:顔面神經所控制;顯露出笑容、哀傷、皺眉、貶眼等面部表情和動作。 顔面神經與聽覺神經並行經過中耳部位,從耳朵的前下端離開頭骨進入面部,在腮腺内分叉成爲多個小分支,連接面部、頸部的肌肉和分泌腺。 如果失去顔面神經的協調功能,面部肌肉就會變得鬆弛、癱瘓、歪斜,與及出現不正常的抽搐。 笑的時候,嘴角會被拉向正常的一側。 癱瘓的一側,法令紋消失,而且因爲不能夠緊閉嘴巴,喝水和進食時會從嘴角漏出。 往上看時,癱瘓一側的額頭失去皺紋;而且因爲不能夠閉緊眼睛,眼角膜和黏膜變得乾瀝。 顔面神經更掌管淚腺和唾液的分泌、舌頭前端的味覺、與及中耳傳聲的靈敏度。
顔面神經癱瘓,可以劃分為中樞神經和週邊神經兩大類的病因。 如果控制面部肌肉的中樞神經出現病變,額頭以下的肌肉會變得癱瘓,但前額的肌肉仍然可以運作。週邊顔面神經被破壞,則整過面部上下都受到影響。 突發的顔面神經癱瘓症狀 ( Bell’s Palsy ) 相當常見,發生的機會約爲一萬份之二,而且隨著年歲遞增,有遺傳的傾向,孕婦和糖尿病患者亦特別容易發病。 加拿大上一任總理亦患有面癱的症狀。
導致顔面神經癱瘓的原因有許多:中樞性的病變包括局部腦部血管阻塞、腫瘤、創傷和發炎。週邊顔面神經的損毀,則包括在分娩時嬰兒面部被夾傷、頭顱骨的下層,面部或中耳部位的頭骨破裂、供應顔面神經的血管栓塞、神經受到病菌或病毒感染。 糖尿病失控、懷孕期間的身體變動,與及酒精和一氧化碳等毒素的影響,都會誘發顔面神經癱瘓的症狀。 帶狀皰疹發病,若果侵襲耳朵部位,可以經由外耳通道蔓延至中耳和内耳,第七和第八神經都受到影響,除卻面部肌肉癱瘓和神經痛外,更會影響聽覺和出現嚴重的眩暈和嘔吐症狀。 腮腺的腫瘤,可能侵襲和擠壓顔面神經,而動手術切除時更可能要犧牲顔面神經。
突發的顔面神經癱瘓 ( Bell’s Palsy ) ,真正的原因尚未確定。 寒冷的天氣、流行性感冒、皰疹和愛滋病毒感染、萊姆氏病、與及精神和身體承受過度壓力,都可能增加Bell’s Palsy 出現的機會。 病發後通常在 24 小時内就會演變成爲嚴重的面癱。 80% 以上的病人在 3 至 4 週内症狀會開始改進,一年後 70% 的患者會完全康復,4% 的病人面癱會持續,而 1% 的病人兩側面孔都可能同時受到影響。 除卻面部癱瘓以外,部份病人可能出現其他的併發症狀,例如面部刺痛、頭痛和頸痛,痛楚甚至蔓延至同一側的肩膊和手臂。 少數的病人更會覺得手腳笨重,失去平衡和記憶力受損。
美國的耳鼻喉專科醫生 House & Brackmann 將顔面神經的受損程度分爲六級,量度的準則包括眼眉中部向上皺摺的幅度,嘴角歪斜的程度,與及能否閉上眼睛。 一至三級是面部放鬆時看來正常或只有輕微的兩側不對稱。 四至五級是面部明顯歪斜,不能夠皺眉和只能夠部份閉上眼睛。 六級是極度歪斜,不能夠皺眉或閉上眼睛。 嚴重的面部癱瘓,如果時間維持太久,即使能夠部份康復,但仍然會出現表情不對稱,嘴嚼時流淚,眼睛不能完全閉上,面部神情詭異的變化。
突發的 Bell’s Palsy 癱瘓症狀,病因可能是身體的免疫系統受到病毒或其他生理心理因素的刺激,作出異常的反應,導致埋藏在陜窄頭骨通道内的顔面神經出現發炎、水腫、出血的病變而受到擠壓,做成神經就軸索的損害,甚至壞死。 但必須先剔除其他病因,例如病毒或細菌侵襲、腫瘤、創傷、血管栓塞等可以治愈的症狀。 如果能夠及早消炎和消腫,自然可以減少顔面神經的損害。 高劑量的類固醇,可以加速復原的時間, 但可能會令到血糖和血壓提升,和影響其他新陳代謝功能。 如果癱瘓之外更有神經痛的現象,可以考慮加進抗病毒的藥物。 在康復期間,病人可以借助物理治療保持面部肌肉的活動功能和必須注意保護眼睛。 病人亦可以考慮接受手術接駁顔面神經,或從足部移植神經來修補損毀了的顔面神經。

2010年11月17日星期三

冬季皮膚護理

2010/11/15

冬季來臨,氣溫下降,室内啓用了暖氣調節,如果濕度低於 10%,就會感覺到非常乾燥。 來自亞熱帶的人士,皮膚不能夠適應低濕度的環境,許多都會感覺到皮膚乾燥和痕癢。 年長人士,皮膚老化和皮下脂肪退減,水份流失,更會出現冬天痕癢的症狀,尤其是四肢、背部和經常抓癢的部位。 患有皮膚敏感症狀的人士,乾燥的氣候亦會令到症狀惡化。
皮膚由多層的細胞組成,表皮的最外層是沒有細胞核的角質細胞,部份會脫落,其餘被自然分泌的油脂浸潤,將水份保留,形成一個保護層,阻隔有害的微生物和外來物質。 油脂和水份充足,皮膚就會顯得柔軟和光滑。 經常接觸皂液,腐蝕性的化學物質、風吹日曬、磨擦、皮膚老化、受到感染或患上其他皮膚病症,都會將表皮破壞,失去保護的功能。
要改善皮膚乾燥痕癢的狀況,先要減少刺激皮膚的因素。 患有濕疹的人士,可能需要使用藥物減輕發炎的症狀。 增加皮膚的水分,不能剛靠泡水,如果泡水太久,皮膚外層的油脂溶解,反而變得更加脆弱。 角質層細胞内的角蛋白 ( Keratin ) ,有吸收水份的功能,但必需加上護膚品,才能夠保留水份。 儘量避免搔癢,否則引起發炎反應,愈搔愈癢。 
冬季護膚的幾點建議:(一)改變環境,例如到溫暖潮濕的地點避寒。 退而求次可以使用噴水霧器將室内濕度提升至 30% 至 40%,或容許浴室的水蒸氣滲入房間。 將室内溫度調低至攝氏 18 度至 20 度,因爲溫度過高,會導致皮下微絲血管膨脹,增加痕癢的感覺。 稍為降低溫度,皮膚會有較爲清爽的感覺。(二)喝足夠的水來維持健康,但要適量,過多只會增加排泄;尤其是高糖份,或含有酒精或咖啡因成份的飲品。 鹽份過高則會導致水腫,更加會覺得痕癢。 (三)洗澡時不要用太熱的水,減少使用肥皂,或改用低鹼性的肥皂,例如用燕麥做的產品。 洗澡時間不要超過 10 分鐘,洗澡完畢後立即用毛巾印乾皮膚,在離開水後 3 分鐘内搽上第一層潤膚膏,保留皮膚吸收的水份。 如果感覺到乾燥可以再多搽一次,暴露的皮膚可以每天多搽幾次潤膚膏。 (四)選擇適當的護膚品,在冬季可能要選用油質或油膏類的護膚品。 護膚品不需要選擇昂貴的系列,只要搽上後感覺到舒適和不會封閉毛孔便屬恰當。(五)在寒冷乾燥的日子,減少使用換膚、去皺、或去除暗瘡疤等帶有刺激性的藥物,例如含有酒精、水楊酸、維他命 A、或果酸類的皮膚用品。 (六)冬天到戶外活動,例如滑雪,必須防曬,以免被折射的陽光灼傷。 (七)保護手和腳,穿戴保暖的手套和襪,若果濕透,要立即脫下更換,減少皮膚凍傷的機會。
滋潤皮膚的用品大致可以劃分為用於面部和用於身體手腳的兩大類。 面部的護膚品因爲加入了許多美容和商業的元素,通常比較昂貴。 基本的需求仍然是能夠補濕、預防紫外光的損害、低敏感度和不會封閉毛孔。 用於身體其他部位的用品,可以分爲四大類:(一)油膏類: 最傳統的是凡士林,是一種半固體的石油副產品。 當初被推廣作爲保護傷口和治療灼傷的藥物。 凡士林只有阻隔和防水的作用,可以減少皮膚水份流失,而並沒有其他療效。 因爲比較濃稠和黏結,質感不佳。 近來有報導認爲一些凡士林類的產品可能受到多環芳香碳氫化合物的污染,長期使用可能會導致皮膚出現過敏反應,而且有致癌的風險。 (二)油質的護膚品,比較容易搽抹,黏稠度較低,例如沐浴用的浴油、礦物油、和可作食用的植物油。 補濕的作用亦相當理想。 (三)乳霜是最常用的護膚品,產品的質感主要是反映油和水的比例,經乳化劑溶合。 市面上護膚的乳霜林林種種,包括一些軟化的植物酥油。 (四)乳液包含的水份較高,容易搽抹和不會感覺到油膩。 因爲含有酒精,可能有輕微刺激皮膚的感覺。 冬季期間,乳液的補濕作用可能不足夠,要選擇較油性的產品。 乳液經常被用來調製藥物,因爲比較容易攪拌。 護膚品的品種繁多,如果感覺到無所適從,可以請醫生或皮膚護理專家推介。

2010年11月10日星期三

治療和急救指引

2010/11/08

加拿大人口逐漸老化,預期到了 2031 年,20% 的人將會年屆 65 歲或以上,其中女性佔 60%,因爲女性平均壽數較長。 在三千三百多萬加拿大人當中,近 20 萬人可以活過 90 歲,超過 100 歲者約有 6000 人。 年歲增長,醫療的需求亦相應增加,幸而只有 20% 的年長人士需要慣常的醫療服務,10% 需要入住長期護理院舍,其餘大部份都可以居家獨立生活。年長人士最大的憂慮是罹患重病和智能衰退。 5% 至 6% 的長者會出現大腦退化症狀;而視力和聽覺退化,亦會做成反應遲鈍的狀態。 部份的長者因爲獨自居住,失去配偶,感覺孤獨無助,和失去生存的目標,而出現抑鬱徬徨的症狀;但大部份長者仍然保持樂觀和懂得享受人生。
健康雖然受到體能的限制;但更重要是自我的觀感和信念。 許多年長人士都會和同輩比較,而女性則較多出現不同症狀而需要找醫生診治,但加拿大女性的平均壽數比男性多 4 年。 如果有親屬和家人的支持,能夠保持和朋友交往,大部份長者都可以繼續生活得很安穩。 加拿大的醫療服務主要是提供短暫的醫療、急症、和必需的入院治療。 但因應老化的人口,亦要逐漸拓展社區服務,例如家訪的社工、護士、治療師。 提供送餐和輔助日常家居生活,與及對病人和家屬的輔導和支持。 許多義工團體對於照顧長者,亦作出極大的貢獻。
近來安大略省的一家醫院興起兩宗訴訟。 兩個病人的家屬要求醫生為患有末期病症頻臨死亡的病人進行心肺復甦急救和使用維生系統。 醫生則應為病人已經病入高肓,沒有康復的可能性。使用急救和維生系統,只會增加病人的痛楚和不適,延長死亡的時間,而並非拯救生命。 加拿大的公費醫療制度,昂貴的深切治療服務並不會對病人構成負擔,但亦需要考慮善用有限的資源。
當病人入住醫院或長期護理院舍時,通常都要簽署一份治療和急救程序的選擇表格,預先徵詢病人或親屬代言人的意願。在病人病情惡化,或出現突發危害生命的症狀時,需要進行的救治程序。 如果病人神智清醒,醫護人員自然會和病人直接相討。 神智不清的病人,至親的家屬就要代替病人作出決定,但必需以病人清醒時的意願為依歸。
急救和治療的方案大致分爲四個級別:(一)患有末期癌症或其他病症,頻臨死亡的病人,治療主要是消除痛楚和驚恐,不需要進行心肺復甦或進一步的藥物治療。(二)患有末期病症但尚未到死亡階段的病人,如有需要可以使用抗生素和其他藥物消除導致不適的症狀,不需要進行心肺復甦的急救。 (三)按照病人的症狀,作出適當的診治和治療,包括藥物和手術,但如果心肺出現衰竭狀況,則不進行心肺復甦或維生系統的救治,主要適用於患有嚴重心、肺、腎、腦部病症或癌症,但尚未到末期的病人,(四)全面的醫療和急救。
預先確定治療和急救的目標,醫護人員可以跟隨指引,給與病人適當的治療。 每一個病人的病情都不一樣,而且隨著時間轉變,所以醫護人員必須定期與病人或親屬商討,達成共識。 例如一個患有末期癌症兼且癌症已經擴散的病人,症狀包括劇痛、噁心和氣促;治療的方針是止痛、止嘔和安撫病人,讓病人可以較爲舒適地過渡直至生命終結。家人和朋友的陪伴和關懷,可以減少病人的惶恐和無助感覺,更勝於藥物治療。 即使採用維生系統延長性命,但最終亦會因癌症的侵襲,缺乏營養和感染而死亡。 病人再不能言和動,兼且要承受插喉和插針的痛苦。
即使簽署了同意書,但仍然可以因應個別情況而改變。 例如病人不慎摔倒而髖較截斷,動手術接駁可以減少痛楚和易於護理,讓病人可以坐起來和站立。 腸道阻塞,可以導致腹部絞痛和劇烈嘔吐。 將腸端接駁至腹部以外,可以控制症狀和消除痛楚。 末期肝病、癌症、和心臟衰竭,出現腹部積水,導致腹部鼓脹,和因爲擠壓橫隔膜而影響呼吸。須然可以用穿刺的方法將腹水排泄,但卻會導致水份和清蛋白大量流失,而需要經靜脈輸液補充。 結果只會做成惡性循環,腹水很快又再積聚。
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接受或拒絕治療,而醫生需要衡量病人的狀況,即使不能夠根治病症,亦需要找方法控制和舒緩症狀。

2010年11月3日星期三

動物實驗

2010/11/01

許多研究機構,都需要採用動物作為測試的對象,包括鼠、貓、狗、兔、豬、猿猴、青蛙、和其他動物。 近來一些保護動物組織,要求 BC 大學公開有關使用動物作爲實驗的詳細資料,意圖阻止動物測試繼續進行。 BC 大學研究部門作出回應,認爲一些保護動物的團體,發放負面的訊息令到公衆對動物測試感到不安,而且在其他國家更演變成爲暴力,威脅研究人員的安全。 用動物做實驗如果是為了發展科技和為人類求福祉,本國政府亦贊同和支持;而且每天都有許多動物被屠宰作爲食物,反而未見有反對的聲音。
聯邦法例規定,新的藥物和治療程序,必需在動物測試上取得成果,證實安全,才可以進一步進行人類的測試,研究人員必需向專家小組解釋需要用動物測試的原因和研究的目標,與及能否用其他的方法取代。 研究需要經由有經驗照顧動物的人員,例如獸醫監督,而且要符合加拿大動物協會 ( Canadian Council on Animal Care CCAC ) 訂定的標準。
BC 大學的網站,強調動物測試是爲了拯救生命、對抗疾病、和增進人類和動物的健康。 研究包括癌症、愛滋病、老人癡呆、黃斑退化症等治療方法;診斷心、肺、腎臟衰竭的程序;與及控制瘋牛症、禽流感、和 SARS 感染的研究。
許多實驗都需要採用動物作爲測試的對象。 藥廠研製成功一種新的藥物之後,必需使用兩種以上不同的動物來測試藥物的功能。 經不同的渠道,例如口服、靜脈或皮下注射、鼻或口吸入、皮貼,將藥物注入體内;再量度藥物的吸收、分化、排泄量和速度。 觀察藥物對身體器官和機能的影響,藥物的效應和副作用,對生殖、成胎的影響,和是否有致癌風險。經動物測試取得初步的數據證實安全後,才能夠進行人類測試。
在病理方面,遺傳基因的研究,可以改變動物的基因來模擬人類不同的病變,例如糖尿病、癌症、與及大腦神經退化所產生的症狀,觀察病變的演進過程和對治療的反應。 一些動物患有和人類相近的症狀,例如貓受到病毒感染後可能出現白血球癌,可以用來作爲治療血癌的研究。 研究人員亦可以採用藥物或手術做成病變,例如中風和柏金遜症,用來測試新的治療方法。 胎生繁殖和成長方面的研究,可以觀察改變遺傳基因的影響。 一組同位序列的基因,包含約有 160 對核甘酸 ( DNA Base Pair ),可以控制其他基因的活動狀況,而且人類、果蠅和酶菌,都有近似的基因。 航天之旅,經常使用動物作爲先驅,用來測試航天工具和維生系統的安全程度,與及在太空無重環境下產生的變化。
北美洲對採用動物來做實驗有相當嚴格的監管。實驗必需能夠增進科學上的智識。 研究機構先要和獸醫相討是否必需要使用動物測試,而不能夠用其他方法取代,和避免重覆相同的測試。 研究人員需要接受照顧動物和保健衛生方面的基本訓練,而且要有專人督導,和定期請獸醫監察。 測試期間要儘量減少動物的痛楚和壓力,或在麻醉狀況下進行。
須然有許多新的科技,例如培植的細胞組織,和電腦模擬程式,可以取代部份的動物測試;但卻不能夠提供更全面的生理反應數據,與及對不同器官做成的影響。
動物實驗有 3 大守則:(一)如果有其他方法取代,儘量避免使用動物測試。 (二)儘量將測試的動物數目減至最低,但研究數據必須可靠和符合統計學的標準。 (三)修改測試的程序,儘量減少動物的痛楚和壓力。 加拿大動物監管協會 ( CCAC ) 每年都會審核研究的進度,而研究人員每 4 年要重新作出申請才可以繼續實驗。
BC 大學在動物實驗方面有相當豐碩的成果,包括發展治療老年黃斑退化症的藥物、新的止痛藥、用來控制上心房顫動、與及化療的藥物。 對付前列腺癌亦有新的發現。 以前教授創傷急救程序,多數採用麻醉下的動物來做訓練,現在已改用電腦人體模型替代。

2010年10月27日星期三

單車意外

2010/10/25
近年本市市長大力推廣踏單車的運動,作爲增進健康和推行環保的策略,不惜投入大量公帑。 踏單車不但可以代步,亦是一種有益身心的運動,可以鍛煉肌肉和增進心肺功能。 但若果用作交通工具,則必須遵守交通規則,具有正確的道路安全意識,兼顧自己和他人的福利。 隨著天氣變得寒冷、白晝時間縮減、下雨時地濕路滑,踏單車時發生的意外創傷亦隨著增加。
加拿大 2008 年公佈的統計數字顯示,2007 年有 65 個踏單車人士因意外而傷亡。 每年都有 7500 個踏單車人士嚴重受傷,70000 多個人需要接受急症治療,美國的數字則更加嚴峻。 歐洲國家,例如德國和荷蘭的單車傷亡數字遠遠低於北美洲,可能因爲單車專用徑較多,而且踏單車人數衆多,其他車輛習慣容讓和共用道路。 但歐洲許多城市都有相當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統,街道比較狹窄和缺乏停車和泊車的空間,踏單車反而比較方便。
在北美洲,城市内的單車傷亡率比鄉鎮高,意外最多發生在下午下班的繁忙時間,與及光線晦暗的環境。 最危險的地點是交通交匯處和郊區時速每小時 80 公 里的路段。 24 歲以下的踏單車人士風險最高,而 20 至 39 歲人士的嚴重單車意外,許多是因爲時下流行的越野單車,下坡時速度太快而發生。
踏單車導致的創傷,最常見是手腳的破損和淤傷。 即使是表皮的損傷,但因爲路上的塵土和沙粒深陷皮膚之内,必須妥善清理才能夠不留下印痕。 較嚴重的筋肌扭傷和骨折亦經常發生。 其次是頭、臉、胸腹和頸部的創傷。 劇烈的踫撞、包括踫撞障礙物和車禍,可以因直接踫撞或下墮而導致嚴重頭部創傷。 腦部創傷佔因單車意外而死亡的 60% 個案。 腹部被單車把手撞擊亦可能導致腸道淤傷,與及肝臓和脾臟破裂出血。
騎單車亦可以導致許多勞損症狀,尤其是參加單車競賽的人士。 騎單車時身體向前俯伏而頭頸向上伸展的姿勢,可以導致腰酸頸痛。 矯正的方法是將單車把手縮短,減少俯伏的角度。 手和手腕長時間承受壓力,可能導致腕隧道内的中央神經與及尺神經受到壓迫,手指感覺麻痹和乏力,與及引發腱鞘炎。 臀部長時間磨擦,皮膚破損,甚至變厚結繭。 汗液及磨擦,增加腹股溝皮膚破損和受到細菌和真菌感染的機會。 坐骨和會陰部長時間承受壓力,可能損害會陰神經叢,導致男性生殖器官疼痛,麻痹和短暫的不舉症狀。 可以將單車的座位調教和穿著護墊。 髖較、膝關節和足腂亦可能出現勞損發炎症狀。 在夏日乘單車,必須注意補充水份,預防中暑,冬季則要著重保暖和帶手套,以免凍傷。
要減少單車的意外,有幾點保障安全的建議:(一)踏單車時必需帶上頭盔,(二)遵守交通規則,(三)讓其他車輛留意到單車的動向,穿著淺色反光的衣服,在晚間單車要配備前後燈,(四)越過交匯處時要特別小心,不要在行人道上駕駛單車,(五)即使有先行的權利,不要假定其他車輛會讓路,因爲有許多較爲莽撞的駕駛人士,(六)保持單車運作正常,定期維修,(七)學懂控制單車的技術,才能夠在馬路上行駛,(八)與其他車輛協調,不要在車輛間穿插超前,(九)下雨天視野模糊,避免在地濕路滑的環境駕駛單車。
1996 年本省引入了必須在踏單車時配戴頭盔的法例。 研究顯示只需要從 60cm (2 尺)的高度下墮,或在時速 7 至 10 公里之下踫撞,已經足夠做成永久的腦部創傷。 即使能夠生存,仍然會出現痙攣、癱瘓、智能衰退、和情緒不穩定等後遺症狀。 兒童最容易受到損害,而且 85% 的兒童單車意外都發生在居住地點的 5 個路段之内。 配戴頭盔可以減少頭腦受傷的機會 80% 以上,但要選擇認可的種類。本省仍然准許因宗教理由要配戴其他頭飾的人士選擇不戴頭盔,頭部過大或有其他醫療原因,例如敏感的人士亦不用佩戴。 接載遊客的三輪車亦獲得豁免。 違規罰款 29 元,所以阻嚇作用不大。

2010年10月20日星期三

膽石

2010/10/18

每逢大的節日之後,因爲暴飲暴食,急症室接收的心臟血管疾病和腸臓病症都會有上升的趨向。 進食過多的肥膩食品亦會引發膽石絞痛和膽囊炎。 膽囊緊貼肝臟,在右上腹的部位,功用是儲藏肝臟分泌的膽汁,因應消化食物的需要,將膽汁輸進腸道。 膽結石可以集結在膽囊或膽道之内,少於 8 毫米的膽石通常不會有症狀。 膽石大部份屬於膽固醇的沉澱結晶體,少數是膽色素和膽固醇混合鈣的結石。 在東南亞肝蟲感染亦會做成膽管栓塞。
膽固醇的結石,成因是膽汁内膽固醇的含量增加而幫助溶解膽固醇的膽鹽和酵素不足。 雌激素增加亦會增加膽汁内膽固醇的濃度和影響膽的收縮功能,例如在懷孕期間,服用荷爾蒙補充劑和避孕藥。 若果膽囊的活動功能受損,不能夠將膽汁完全排出,亦會增加膽石淤塞和沉積的機會。 食用高膽固醇和高澱粉質的食品,亦可能增加膽結石的病變。 其他因素包括體重驟降,例如過速的減肥、長期便秘、缺乏 Omega 3、葉酸、鎂、鈣、維他命 C、與及褪黑素,都會增加膽結石的機會。 膽色素的結石,多數是基於紅血球的病症,大量紅血球被破壞,釋出的紅血球被分解成為膽色素。
過於肥胖、年過 40 歲停經前的婦女,尤其是白人女性,特別容易患有膽結石。
膽囊炎有急性和慢性兩種症狀;病因是膽石阻塞膽管,膽汁不流暢,腸道的細菌逆行而上做成感染,最常見的細菌是大腸桿菌和短桿菌。 嚴重的急性感染,膽囊壁可能壞死穿破,細菌隨著漏出的膽汁漫延至腹腔和橫隔膜。 慢性的膽囊炎,是因爲膽管部份阻塞,膽囊長期輕微發炎,膽囊壁因爲發炎和結痂反應逐漸鈣化變厚,失去收縮和輸送膽汁的功能。 症狀並不明顯,通常只會覺得腸胃不適,噁心、打噎和腹瀉。
急性膽囊炎的症狀,通常是右上腹劇痛,痛感傳遞到右側和右上背部。 疼痛的感覺通常發生在進食肥膩食品之後,兼且有發燒和噁心嘔吐的症狀,繼而出現黃疸、血壓驟降和脈搏上升,顯示細菌漫延至膽管, 做成膽管炎與及循膽管進入腸臓。 急性膽囊和膽管炎的症狀大部份都非常明顯,而且許多病人都有膽結石的病歷。 確診可以做超聲波素描和血液檢查。
開始的護理是供應氧氣和輸液,補充因嘔吐而失去的水份。 止痛、止嘔與及選擇適當的抗生素療程; 待病人情況穩定後再安排切除膽囊。 嚴重的發炎,因爲擔心膽囊破裂,可以在超聲波引導下穿刺膽囊,用導管將膽汁疏導至體外。 病情穩定後,再切除膽囊。 年青病人和糖尿病患者,與及嚴重創傷的傷者,可能在沒有膽石阻塞情況下出現膽囊炎。
8 毫米以下的膽石,通常不會做成栓塞,大部份都沒有症狀。 較大的結石卻可能導致間歇性的栓塞, 出現膽絞痛的症狀。 疼痛的部位和膽囊炎相仿,從右上腹漫延到右背,肩胛骨和肩膊。 膽絞痛經常在進食肥膩食物之後開始,特別是晚間。 痛楚在 30 分鐘内遞升至高峰,而且可能持續數小時,加上有嘔心和劇烈嘔吐的症狀。 如果能夠排出膽石,症狀就會消退。 嚴重的栓塞,可能引致發炎感染,與及黃疸的症狀。
治療膽結石和膽囊炎,最徹底的方法是動手術切除膽囊,復發的機會低於 1%。大部份醫生都會選擇用微創窺鏡的方法切除膽囊,只需要在腹部做 4 個 1.0 至 2.5 毫米的切口就可以進行手術,但必需要肯定膽石的所在位置,能夠用窺鏡手術完全去除,否則日後可能要做逆行性胰道和膽管的窺鏡檢查和擴張手術來去除膽石。 因爲切口細小,手術後的痛楚較輕,很快就可以出院。 傳統的切割手術,需要在右上腹部位切開 10 至 18 毫米,手術後要留院 3 至 5 天。 曾經動過上腹腔手術和較爲肥胖的病人,與及有併發症狀,例如出血、膽管破裂、發炎貫膿,與及窺鏡失敗的個案,都要採用傳統的切除手術。
微創手術在 1980 年開始,近年更引進許多新科技和微創手術器材,但因爲切口細小,而且必需經過導管進行,所以手術需要的時間較長。 手術醫生更需要有特別的訓練和耐心才可以掌握微創手術的技巧。

2010年10月12日星期二

糖尿病的調控

2010/10/11

加拿大人有 4% 至 6% 患有糖尿病﹐65 歲以後更高達 20%。 中國人患有糖尿病的比率亦相當高﹐因為主要的食糧是高澱粉質的米飯和麵條。 如果患有糖尿病﹐心臟血管疾病的風險自然提升 2 至 5 倍。 足部因血管蔽塞壞死而需要截肢﹐有一半是糖尿病所引致。 糖尿病使到微細血管發炎栓塞﹐可以導致腎臟衰竭﹐色膜和週邊神經受損。 如果血糖失控﹐牙週和牙齒﹐與及皮膚受到病毒和細菌感染的機會亦相應增加。
糖尿病的致病原因﹐是胰臟不能夠分泌足夠的胰島素﹐和身體的細胞組織對胰島素失去反應﹐再不能夠吸收和將血糖分解轉化成為能量﹐做成惡性循環。 葡萄糖經過其他的途徑分解﹐產生許多有害的化學物質﹐刺激和損害血管內壁和神經組織。 治療糖尿病的主要目標是將血糖回復到近於正常﹕空腹血糖在 4 至 7 mmol/L 之間﹐血糖的指標糖化血紅素降至 7% 以下。 患有嚴重心臟血管疾病﹑體弱多病的年長人士﹐血糖的調控可以稍為放寬﹐避免出現低血糖症狀。 兒童和孕婦﹐則需要加強控制血糖。
降低血糖的方法﹐最重要是調節飲食﹑減低體重和做適量的運動﹐回復肌肉和其他細胞組織對胰島素的反應﹔加上服食降血糖的藥物﹐和注射胰島素。 如果能夠將糖化血紅素降低至 7 % 以下﹐許多糖尿病的併發症狀都會減少。 病人必須和醫生合作達到這個目標。
為二型糖尿病患者選擇口服的降糖藥物﹐需要考慮藥物的效能和副作用﹐降糖的功能是否能夠長久維持﹑低血糖症狀的發生率﹑服食藥物會否影響體重﹑與及藥物的價格﹐種種因素都會影響病人服藥的意願。 降糖的藥物並不能夠保護和減少胰臟分泌胰島素的 Beta 細胞衰退。
研究顯示大部份糖尿病患者都未能夠得到適當的治療。 糖化血紅素 ( HbA1C ) 高於 8% 的時間長達 5 年﹐ A1C 在 7% 至 8% 之間則達到 10 年﹐而只有 30% 的糖尿病人在接受治療後 A1C 能夠下降至 7% 以下。 通常 A1C 要上升至 9.6% 以上才會考慮開始注射胰島素。 持續五至十年的高血糖狀態﹐已經足夠做成永久的損害。 最有效的降血糖方法﹐仍然是注射胰島素。 可惜基於病人的抗拒心理﹐和醫生對注射胰島素方面的認識和訓練﹐往往做成耽擱。 注射適量的胰島素可以改善空腹和餐後的血糖高度。 胰島素大致可以劃分為長效的基礎胰島素﹑混合效能和短期速效的 3 大類。 長效的基礎胰島素﹐只需要在晚間注射一次﹐可以降低空腹的血糖值。 通常在開始時注射 10 IU 的劑量﹐每兩天按照醫生的指示增減。 大部份的製劑都有方便使用的注射器﹐裝載了足夠 28 天使用的份量。 每次只需要調教到適當的注射數目﹐套上針就可以注射。 如果餐後血糖上升過高﹐可以加上在餐前注射速效或混合的胰島素。
注射胰島素的最大憂慮是引發低血糖症狀﹐所以醫生通常都會轉介病人到糖尿病教育中心上課﹐先學習糖尿病的基本智識﹐使用血糖測試機自我檢查血糖的方法﹐注射胰島素的技能﹐應付低血糖症狀和其他的自我護理程序。 服食降血糖藥物或注射胰島素﹐如果劑量過高﹐病人進食的份量突然減少﹐或運動量驟升﹐都會增加低血糖症狀出現的機會。
當血糖下降至 3 至 4 或以下﹐就會引發身體的交感神經反應。 病人會感覺惶恐不安﹑顫抖﹑出汗﹑覺得虛弱﹑飢餓﹑和心跳﹐甚至不能說話。 如果能夠及時補充糖份﹐大部份都會穩定下來。 如果任隨血糖繼續下降﹐就會變得頭腦昏亂﹑眩暈﹑行為異常﹑陷入昏迷和痙攣。 如果病人尚能夠吞咽﹐立刻餵服相等於 15 克的糖﹐例如 4 茶匙糖﹑半杯含糖的果汁和汽水。 10 分鐘之後重覆一次﹐總共 3 次﹐直至症狀消退﹐並且為病人測試血糖。 如果症狀持續惡化﹐就要召喚救護車﹐為病人注射昇糖素或經靜脈注射葡萄糖。 病人清醒後要進食半份三文治或其他食物來穩定血糖。 如果經常出現低血糖症狀﹐就要做詳細的檢查﹐檢討飲食的習慣﹐服食藥物的劑量和藥物的副作用﹐和戒除酗酒的陋習。 在長程駕駛或從事高風險工作前測度血糖﹐帶備高糖份的補充劑﹐與及配戴標示患有糖尿病的飾物。

2010年10月6日星期三

心臟血管疾病的調控

2010/10/04

評估心臟血管疾病的風險,包括心臟病猝發和中風,通常都會選擇幾個重要的指標,例如量度血壓、血糖、膽固醇、身體體重指數、腰圍、與及吸煙、飲食的習慣和運動量。 最近英國報導,發現患有心臟病的人士,如果氣溫下降攝氏一度,心臟病猝發的機會就會上升 2%。 75 至 84 歲的心臟病患者最容易受到影響。 低溫可能導致血管收縮,血液不流暢和增加血液凝結的趨向。 服用 ASA 有保護的作用,但年長人士在寒冷天氣外出,必需保持身體溫暖。
美國癌病協會發表的報導,如果一個人長期每天坐下的時間超過 6 小時,死亡率比坐下不多於 3 小時的人高 20% 至 40%。 若果缺乏運動,死亡率更增加多一倍,而且對女性的影響特别嚴重。 死亡的原因主要是基於心臟血管疾病,但患癌症的風險亦有增加。 習慣久坐或當文職工作的人士,要經常起立活動和每天做適量的承力和帶氧運動,才能夠保持身體健康。
另一個報導則顯示即使體重正常,但腰圍過寬的人士,因心、肺或癌病導致的死亡機會亦比正常人高。 腰圍反影腹腔内積聚的脂肪。 研究顯示在 9 年的觀察期内,男性腰圍如果超越 120cm (44吋),女性超越 110cm (42吋),死亡率比腰圍正常的人士高一倍,再一次顯示要節制飲食和多做運動才可以減少病患,延長壽命。
2008 年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導,認爲高敏感度 C 反應蛋白的指數 (hsCRP),反映血管内的發炎反應和血管内壁的變化,可以預測心臟血管疾病的風險。 而低密度脂肪蛋白 LDL 和血脂的比例,則顯示血液内可能沉積的脂肪含量。 研究的對象是 50 歲以上的男性和 60 歲以上的女性,並沒有患過心臟血管疾病。 開始時所有人血液中的 LDL 都低於 3.4,但 hsCRP 卻在 2.0mg/L 以上。 一半人每天服食 Rosuvastatin 20 毫克,另一半服食安慰劑。 研究提早在兩年之内結束,因爲發現服藥的一組,LDL 平均下降 50%,hsCRP 下降 37%,而初次心臟血管疾病的病發率和死亡率都顯著下降,但患上糖尿病的傾向卻略有增加。 研究的影響所及,如果發現病人血液内的 LDL 和 hsCRP 都屬於偏高,許多醫生都會建議病人服用降血脂的藥物。
近日亦有學者對這個研究的數據提出異議,認爲研究在不到兩年時閒就終止,缺乏了長期跟進的數據。 須然中風和心臟病發率都顯著下降,但發病後的死亡率並沒有改善。 而且認爲研究由藥廠主導,可能滲入了商業和推廣藥物的元素。
Rosuvastatin 的藥效是阻礙肝臟細胞内製造膽固醇的酶素功能,適當的劑量可以減少 LDL 50% 或以上。但亦有少數人服用後肝功能出現變化,和偶然發生肌肉溶解症而導致急性腎衰竭。服食藥物後必需妥善跟進,而且要配合飲食節制和運動,才能達到減少心臟血管疾病的目標。
心臟血管疾病是加拿大的第一號致命原因,佔所有死亡個案的 37%。 以往的研究,發現亞斯匹靈 ASA 有防止血小板凝聚成爲血塊的功能;可以減少血管栓塞的風險。 1988 年開始做的研究,男性若果每天服食低劑量的 ASA,81 至 160 毫克,可以減少心臟病猝發的機會。 65 歲以下的女性, 服食 ASA 則可以減少中風的機會,但女性心臟病發的風險卻沒有改善。 近年的研究卻顯示,ASA 的保護效能可能被過於高估,尤其是未曾發病的人士,但副作用卻被忽略。 長期服用 ASA,嚴重腸胃出血的機會增加 1.47 至 2.69 倍,而腦部出血性中風的機會亦增加至 1.26 倍。 經歷過心臟病發或中風的人士,ASA 的保護效能反而較爲顯著,病症復發的機會下降 20% 或以上,但仍然要提防有内出血的危險。 糖尿病患者須然被列入心臟血管疾病的高危類別,但新的建議仍然要綜合其他指標,10 年内心臟病發的機會超過 20% 才建議服食 ASA。 低風險的人士,70 歲以上的長者,曾經有嚴重腸胃或其它部位出血的症狀,與及對 ASA 敏感的人士,都不適宜服食 ASA。 若果要減少腸胃不適,可以同時服用保護腸胃的藥物。
服用 ASA 期間如果感覺腹部不適,突然變得非常虛弱,眩暈和氣促,大便變黑,就要立刻停止服用,儘快請醫生檢查。

2010年9月29日星期三

預防感冒 2010

2010/09/27

隨著天氣日漸變得寒冷﹐呼吸道疾病和心臟血管疾病的發病率都呈現上升的趨勢。 流行性感冒大致可以劃分為 A﹑B﹑C 三類型﹐大部份的嚴重疫症﹐都屬於 A 型感冒﹐特別是 H3N2 和 H1N1 兩個品種。 加拿大在去年 8 月至今年的一月期間﹐因為豬流感肆虐﹐有 7081 人患上感冒需要住院﹐1155 人入住深切治療部﹐347 人死亡。 目前豬流感在加拿大已經受到控制﹐但香港近日仍然有一個小童因染上豬流感而死亡。 由流感症狀出現前的 24 小時開始﹐至發病後的 7 天﹐病人鼻和咽喉的分泌物都帶有病毒﹐可以經過近距離接觸傳染﹐或在咳嗽和打噴嚏時將病毒經由飛沫散播。 手沾染上病毒﹐再觸摸自己的眼﹑鼻和口﹐就有機會讓病毒循黏膜進入呼吸道再侵入體內。 年幼兒童﹑老弱﹑免疫功能不足和患有嚴重病症的人士﹐病毒可能滯留在體內更久。
兒童患上感冒﹐最常見的症狀是突發的高燒﹑發冷和發抖﹑噁心﹑屙﹑嘔﹐嬰兒更可能出現脫水的現象。 1/4 的幼年兒童染上感冒後可能出現併發症狀﹐包括痙攣﹑聲帶和支氣管炎﹑肺炎﹐兼且會引發長期病症﹐例如哮喘﹐與及肺部以外的症狀﹐包括肌肉發炎腫脹﹑心肌炎﹑心包膜炎﹑腦炎﹑腦膜炎﹑肝炎和向上漫延的癱瘓症狀。 最有效的預防方法是接種疫苗。 疫苗有噴鼻和注射兩種製劑。
去年的預防感冒疫苗有兩種﹐分別可以預防季節性流感和豬流感。 今年的疫苗只有一個配方﹐包括對抗豬流感 pH1N1﹐重覆去年的 B 流感 B/Brisbane 成份﹐與及加進一種新的 H3N2 病毒 ( A/Perth/6/2009)。 注射劑適用於 6 個月以上的所有人士﹐噴鼻劑 ( Flumist ) 因為含有減弱的活性病毒﹐只適宜給 2 至 59 歲和沒有懷孕的人士使用。 9 歲以下的兒童如果從未接受過預防感冒疫苗注射﹐需要在注射四週後重覆一次﹐其他人只需要注射一次﹔3 歲以下的兒童注射劑量減少一半。 保護功能則要看未來一年的流感病毒是否和疫苗選擇的相近。
防疫注射計劃著重於保護高風險的人士﹐包括患上感冒後會出現嚴重併發症狀的病人﹐例如所有患有長期病症和健康欠佳的人士﹕長期住在護理院或醫院的病人﹑65 歲以上的耆英﹑6 至 23 個月大的嬰孩﹑懷孕婦女。 另一組需要特別加強保護的是能夠將病毒散播的人士﹐例如醫護人員﹑與及照顧老人家或 24 個月以下嬰兒的父母﹑親屬或工作人員。 今年再加上病態肥胖﹐即 BMI 超越 40﹐與及 2 至 4 歲的幼兒和原住民﹐其實所有人卻應該接受注射。 年長人士更可以選用加強 4 倍的疫苗來增加免疫反應。
醫護人員應要以身作則推行注射感冒預防針。 去年醫生﹑牙醫﹑護士﹑醫務所助理的接種率達到 77%﹐但其他的醫護人員則只有 37% 接受疫苗注射。
注射預防流感疫苗固然重要﹐但要減少患病的機會﹐仍然要注重個人的衛生和公益。 咳嗽和打噴嚏時要用衣袖或紙巾掩蔽口鼻﹐減少飛沫噴灑的範圍。 將紙巾妥善棄置﹐用肥皂和水﹐或含有酒精的清潔液清潔雙手。 患病的兒童不要上學﹐可以減少傳播病毒。 在醫務所﹐患有傷風感冒症狀的病人要戴上口罩﹐ 與其他病人分隔。 嚴重污染的器皿或物品﹐可以用 1﹕10 的漂白水消毒。 清潔桌面﹑地板或手接觸過的範圍﹐可以用 1﹕100 的濃度﹐如果沒有足夠氯氣的氣味﹐可以多加進幾滴漂白水。 在冬季外出﹐年長人士和幼年兒童必需保持溫暖和避免到人多擠逼的地方。 常做運動和注意飲食均衡。
1/4 染上感冒的兒童都會出現併發症狀﹐如果有持續的高燒﹑咳嗽變得頻密﹑有氣促的現象﹐或感覺到極
度疲倦﹑神智不清﹑痙攣﹑劇烈嘔吐﹑胸口和腹部劇痛﹑出紅疹﹐都要儘快找醫生診斷和治療。 年長人士更加要注意感冒是否會令到長期的病症惡化。
治療感冒主要是補充水份和減輕症狀。 對抗病毒的藥物有兩種﹐特敏福要在發病後 48 小時內儘快開始服食﹐早晚一次共 5 至 10 天療程。 樂感清是噴鼻劑﹐適用於 7 歲以上的人士﹐每日使用 5 次﹐每次噴兩邊。

2010年9月22日星期三

抗藥細菌

2010/09/20

細菌繁殖迅速﹐而且不斷蛻變。 繼出現過能夠對抗多種抗生素的金黃葡萄球菌和腸球菌之後﹐今年又再發現新一類更頑強的抗藥細菌。 帶有 blaNDM-1 遺傳基因的細菌﹐能夠製造分化抗生素的化學酶素﹐最新品種的抗生素亦變得無效。 首宗個案去年 12 月在巴基斯坦發現和證實﹐加拿大在二月份亦錄得一宗病例。 英國自 5 月份陸續發現 37 宗﹐而且有幾宗死亡的個案。 美國亦發現 3 宗。 大部份感染 NDM-1 細菌的病人﹐都曾在印度接受過手術治療或整容﹐可能在醫院內受到傳染。
大腸桿菌 E Coli 是腸道內寄居的細菌之一﹐約佔大腸內細菌總量的 1%。 大腸桿菌有多種不同的菌株﹐許多熱血動物體內都有這種細菌。 在正常情況下大腸桿菌對身體並無害處﹐而且可以幫助腸道吸收維他命 B 和 K。 但動物排放的糞便﹐卻對自然界和水源造成污染。 大腸桿菌可以在體外短暫生存﹐因為容易檢測和量度﹔所以被用作監察水質清潔程度的指標。 大腸桿菌可以和其他細菌接合互傳基因﹐亦因此出現了帶有 NDM-1 基因的大腸桿菌。 因為大腸桿菌生長迅速﹐傳染力強﹐所以擔心可能引發廣泛的疫症。 帶有抗藥基因細菌出現的原因﹐是因為醫院內經常要服用和注射抗生素﹐細菌為了適應和生存﹐遺傳基因出現能夠抵禦抗生素的蛻變。
大腸桿菌寄生在腸道之內﹐通常不會影響健康﹐但在特殊情況下卻可以做成感染。 細菌進入泌尿道可以導致膀胱炎﹐如果上行更會導致嚴重的腎炎和血液感染。 剛開始性行為的女性﹑懷孕婦女﹑前列腺肥大的男性﹑做過泌尿道手術或曾經插入輸尿管﹐都會增加感染的機會。 初生嬰兒如果受到感染可能出現腦膜炎。 導致腸道感染的大腸桿菌可以來自外間﹐亦可以源於腸道之內。 腸道的炎症與及潰瘍﹐令到大腸桿菌乘時大量滋生而做成感染﹐如果穿破腸道黏膜進入腹腔﹐更會導致腹腔炎和血液感染。 大腸桿菌有許多不同的菌株﹐寄生在各種動物的體內﹐O157-H7 大腸桿菌寄生在牛的腸道之內﹐可以經過受到污染的碎牛肉﹑香腸﹑牛奶﹑甘藍菜﹑生菜﹑與及帶菌者的糞便傳染。 細菌分泌近似導致痢疾的毒素﹐引發急性的赤痢和腹部絞痛﹐但大部份個案都會在 5 至 10 天後逐漸痊癒。 如果幼年的兒童和年長人士受到感染﹐卻可能出現嚴重的併發症狀﹐紅血球被破壞﹑出現溶血性貧血﹔血小板凝聚做成栓塞﹐但血液內血小板的數量卻大幅下降。 0157-H7 大腸桿菌感染亦可能導致急性腎臟衰竭﹐甚至腎臟壞死﹐需要洗腎維持生命。 預防感染必須注重衛生﹐預備食物前先清洗雙手。 奶類產品必須有嚴格的消毒程序﹐蔬果在進食前亦要清洗乾淨。 所有盛載生肉的器皿都需要妥善清理﹐漢堡牛肉和碎牛肉要煮至全熟才能進食。
抗藥的 NDM-1 大腸桿菌﹐尚未有適當的抗生素可以治療﹐而近年抗生素的研究和發展卻幾陷于停頓。 因為在 2006 年﹐一種剛推出的抗生素 ( Ketek ) 被發現會嚴重損害肝臟﹐立刻被禁止使用﹐而美國 FDA 亦加強對抗生素的監管﹐並且推行儘量減少使用抗生素的理念。 藥廠要生產新的抗生素﹐必須針對較嚴重的感染症狀﹐兼且要證明新的抗生素比現存的更加有效﹐和提交更多的臨床測試數據。 如果能夠對症下藥﹐大部份抗生素都相當有效﹐很難分優劣高下。 要說服有感染症狀的人士參與抗生素的雙盲測試﹐一半服用功效尚未肯定的新藥﹐另一半服食沒有療效的安慰劑﹐實際上很難會有人願意嘗試。 因為研製新藥的成本暴升﹐因此缺乏藥廠問津。
美國一個兩歲女童出現嚴重腹瀉﹐所有試用過的抗生素都不能夠控制感染﹐最後嘗試注入不同種類的益生菌﹐終於挽回生命。 人體需要有適量無害的細菌寄居共存﹐才可以維持生態平衡。 科學家正嘗試分析人體內最常見的細菌基因﹐希望能夠找出最理想的保護細菌組合。
在 2006 年﹐美國已經開始研製對抗 0157-H7 大腸桿菌的疫苗﹐而且已經進入人類測試的階段﹐而預防動物受到大腸桿菌感染的疫苗已經推出。 蘇聯則嘗試使用剋制大腸桿菌的病毒來消滅細菌。 亦有科學家著眼於昆蟲的測試﹐因為昆蟲在污染的環境內生存﹐卻不會受到細菌感染。 即使沒有抗生素可以消滅新的 NDM-1 細菌﹐尚有其他的治療方法可以考慮。

2010年9月15日星期三

重大打擊後遺症

2010/09/13
近日世界各地都出現許多天災人禍﹐有導致多人流離失所和死亡的水災﹐駭人聽聞的劫持和屠殺。 東南亞區更連續多天用頭條和專輯報導。 除卻受害人需要承受無限的傷痛和精神打擊之外﹐社會上亦籠罩上一層陰影。 心理壓力可以引發異常的情緒變動﹐與及構成許多生理症狀﹐必須有適當的治療和輔導﹐才可以減少損害。
傳統心理學將哀傷掉念的心理歷程劃分為 5 個階段﹕開始時仍然抱著倖存的心理﹐不肯接受事實。 第二個階段是滿腔怨憤﹐惱恨厄運降臨在自己或摯愛的親友身上。 第三個是討價還價的階段﹐希望能夠借一些奉獻或承諾將事實改變或逆轉。 第四階段是陷入沮喪和抑鬱的低潮﹐可能要長時期的輔導和治療才能夠擺脫哀傷﹐接受現實和重新開始。
嚴重的精神打擊﹐可能來自童年時候身體和心理遭受到的虐待﹑殘酷的戰爭經歷﹑受到暴力攻擊﹑自然災害﹑交通意外﹑目睹摯愛的人遭逢不幸﹑或受到欺凌。 前線工作人員﹐包括警察﹑消防員﹑拯救和醫護人員﹐需要在災害的現場參與救援﹐因而要面對許多悲慘的情境﹐若果心理不能夠適應和適當地將悲傷的情緒釋出﹐亦可能出現病態症狀。 最重要是能夠承認自己的弱點﹐及時求助。
經歷過重大打擊的人士﹐可能會變得緊張﹐恐慌﹑焦慮﹑悲傷﹑憤怒﹑覺得無助和再沒有希望﹑而且精神恍惚﹑猶豫不決和失去所有的幹勁。 身體的症狀包括失眠﹑經常做噩夢﹑眩暈﹑頭痛﹑心跳﹑噁心﹑胃痛﹑呼吸困難﹑發抖和肌肉抽搐。 診斷病人是否患上重大打擊後遺症﹐通常病人都有慘痛的經歷﹐印象深刻。 當時的情景﹑感覺和回憶不斷湧現﹐不論是清醒或做夢都無法排除。 近似的環境﹑人和事物﹐都會觸發災難再次發生的感覺。 為了減壓﹐病人會作出逃避的反應﹐壓抑與災難和創傷有連帶的思想和感覺﹐而且避免談論﹐以致災難情景的回憶亦逐漸變得模糊。 病人會儘量避開勾起災難記憶的活動﹑地點和人物﹐以致逐漸變得自閉和疏遠別人﹐而且不願意再付出感情和愛﹐亦不再為未來打算。 為了避免再次陷入困境﹐病人會變得高度警覺﹐以致出現失眠的症狀﹐注意力不能集中﹐容易惱怒和生氣。 兼且變得懷疑和過度小心﹐一些小事亦會引起誇張的驚恐反應。 症狀通常持續超過一個月﹐影響到待人處事﹐和工作的表現。 如果有專業的輔導和治療﹐大部份病人都會逐漸康復﹐但必須特別關注成長中的兒童﹐患有長期生理﹑心理疾病﹐和老弱的病人。 尤其是獨居在外缺乏家人照顧的老人﹐必須安排跟進和治療。
若果有親人或朋友經歷過災難或悲慘的遭遇﹐真摯的慰問和支持﹐可以幫助他們渡過最困難的時刻。 許多人都擔心不懂得如何慰解親友﹐恐怕說話錯失會刺激他們和更令他們難過。 首先要明白我們並不能夠改變已經發生的災害﹐亦不能夠輕易減輕受害人的傷痛﹔但即使是默默的陪伴﹐只要是真誠的關懷﹐已經足以讓親友感覺到並不是孤身獨自面對困難﹔尚有真正可以傾訴的對象和關心支持他們的人。
哀傷中的人並不會忌諱別人提及死難者的名字﹐因為總是希望思念中的人不會輕易被遺忘。 給與一些希望和信心﹐如果有宗教信仰﹐可以借助有經驗長者的支持。 細心聆聽親友的陳述和感受﹐但除非親友徵詢意見﹐否則不要擅作批評和建議。 如果親友無故動怒。試瞭解他們的感受﹐等待他們心情平復後再找出原因。 若果為親友的苦難感覺到悲痛﹐可以分擔感受﹐但不要增加親友的壓力。 給與親友一點實際的幫忙﹐例如幫助接送孩子﹑購物﹑和清理家居等瑣事。 邀請親友到外間散步或進餐﹐可以暫時轉換環境和減壓。 答應的事必須實踐﹐在哀傷的期間﹐不要加重親友無助和被遺棄的感覺。 有空閒的時間多致電或傳送短訊慰問。 在關鍵的時刻﹐一點點的關懷可能減少親友因抑鬱而作出錯誤行為的決定。

2010年9月8日星期三

蛇、蟲、蝠鼠

2008/09/06

(一) 蛇毒
夏天是蛇蟲出沒的季節,亞省的南部和本省的湖泊區,每年都有 5 至 7 個人被響尾蛇咬傷。 響尾蛇通常都是因爲受驚或感覺被侵襲才會噬咬人類,很少會主動出擊。 噬咬之後毒液進入傷口,嚴重破壞細胞組織和阻礙血液凝結。 受傷的部位變得淤黑腫脹和非常疼痛,而且在數小時内迅速蔓延。 即使手指被咬傷,整隻手臂都會腫脹。 最嚴重的個案是因為試圖親吻毒蛇而被咬傷口部。 治療毒蛇咬傷有許多錯誤的觀念:例如割破傷口吸取毒液,不但不能夠清除毒液,而且會增加傷口受到細菌感染的機會。 如果吮吸毒液的人口腔或咽喉破損,毒液滲入可能導致口腔和咽喉腫脹,以致呼吸道閉塞。 使用止血綳帶緊束肢體,並不能夠阻止蛇毒蔓延,反而會因爲肢體缺氧而增加損害。


處理毒蛇咬傷,先將受傷的部位置放在心臓以下,減慢經淋巴腺的蔓延。 幫助病人保持鎮靜,以免血壓和心跳上升,加速蛇毒擴散。 用夾板和綳帶保護受傷的部位,但不能包紮過緊。 如果病人受傷的部位出現迅速蔓延的腫脹,加上有出血,或過度敏感的反應,例如心跳、血壓下降和氣速,必須儘快開始維生的救護和注射抑制蛇毒的血清。 救治一個被響尾蛇咬傷的傷者,可能需要 30 劑血清,每劑價格是美金 1500 元。 腫脹的部位通常在肌肉以外,所以並不需要動手術割破皮膚減壓。

( 二 )蜘蛛毒
很多人都害怕蜘蛛,但 98 至 99% 的蜘蛛噬咬都只會導致少許的局部不適,只有 4 種蜘蛛的毒液會危害人類的生命。 蜘蛛生性怕人,遇到危險時必然逃跑,只有無法逃避或被拍打時才會噬咬。 北美洲最常見的兩個有毒品種是黑寡婦和隱褐蜘蛛。 蜘蛛通常匿藏在黑暗無人干擾的環境,例如塵封的儲物櫃、舊木頭堆、和廁盆之下,可以結網捕捉蚊蠅。 當昆蟲墮入網中,蜘蛛會再分泌蛛絲重重束縛,噬咬昆蟲注入毒液,令到昆蟲癱瘓和消化成爲液體,以供吸取。
黑寡婦蜘蛛外殼呈現有光澤的黑色,下腹有明顯的鮮紅色滴漏印記,身體長約半吋。 蜘蛛的毒液刺激人體的神經系統分泌大量的乙酰膽素 ( Acetylcholine ),除卻局部劇痛之外,會導致肌肉猛烈抽搐、顫抖、腹部劇痛、與及全身的過敏反應,但很少會致命。 急症治療通常是止痛和鬆弛肌肉,治療嚴重的反應,可以注射解毒血情。


隱褐蜘蛛是黃褐色,頭和上背部有一個倒懸的提琴印記,身軀較短但足部長達 1 吋。 蜘蛛分泌的毒液嚴重破壞細胞組織,而且可以導致過度的發炎反應。 除卻局部壞死之外,更可能影響血液, 而且傷口經常會受到細菌感染。 治療除卻止痛,傷口護理,預防破傷風和其他細菌感染外,可能要切除壞死的細胞組織。
真正有毒的蜘蛛為數不多,但結網的蜘蛛可以幫助農民減少害蟲,維持自然的生態平衡。

( 三 )蝙蝠與瘋狗症
加拿大人感染到瘋狗症的個案並不多,在過去 25 年,只有三宗人類染上瘋狗症而死亡的個案,感染來源多數來自蝙蝠。 動物染上瘋狗症的案例則比較多,在過去 5 年有近一千多宗,包括鼬鼠、蝙蝠、浣熊和狐狸。 但在非洲和亞洲地區,因爲缺乏例行的寵物和狗隻防疫注射,每年仍然有近五萬宗人類被咬而染上瘋狗症,以致死亡的個案。
動物感染瘋狗症後,可以變得非常遲鈍,但亦可能變得非常兇惡和具有攻擊性。 人類感染瘋狗症,多數是被帶病的蝙蝠或動物噬咬,唾液内的病毒進入傷口,經神經線侵入中央神經系統。 病毒的潛伏期平均是 30 至 50 天,但可以長達一年。 發病初期病人會感覺到非常疲倦、食慾不振、吞咽困難、頭痛和發燒,而被噬咬的部位會覺得疼痛、痕癢和麻痹。 發病兩天至十天之後,中央神經系統受到損害,病人變得非常煩燥、坐立不安、感覺迷失和不能思考,繼而出現幻覺、全身痙攣、癱瘓和陷入昏迷。 部份病人會迅速進入休克狀態或因窒息而死亡,但亦有依靠維生糸統拖延數月。
瘋狗症並無藥物可以醫治,但卻可以在蕰釀期注射 5 次疫苗和一次免疫球蛋白預防發病。 目前本省只容許肯定被蝙蝠噬咬的傷者接受免費注射,因爲被其他動物噬咬的發病機會非常稀有,而且疫苗和免疫球蛋白的價格超越 1000 元。

2010年8月30日星期一

性早熟

2010/08/30

本月初中國報導,武漢有三個女嬰出現乳房脹大和外陰充血的徵象,懷疑是和食用的奶粉有關。 消息報導後引起廣泛的恐慌,其他省市亦紛紛發現近似的案例。 中國衛生部從市場和三個女嬰家中剩餘的奶粉共收集了 42 個樣本,檢驗雌激素和黃體胴的含量,發現並沒有超越安全限制的標準。 生産商應該不會在牛奶内添加激素,因爲不但增加成本,對質與量都不會有所改進,兼且對嬰兒有害。
乳牛在開始產奶後的第 70 天達到產奶最高峰,之後產奶量就會逐漸下降。 為了維持產奶量,美國部份的奶農會為乳牛注射牛的生長激素 ( Posilac ),維持乳房產奶的細胞活躍,但會增加牛奶内生長素 1GF-I 的含量。 1GF-I 並不能夠穿透腸胃的粘膜而被吸收,但有潛在的致癌風險。 加拿大、澳洲、紐西蘭和歐盟國家都禁用這種牛的生長激素。 如果乳牛在懷孕的期間繼續被擠取牛奶,牛奶内的激素含量可能會比較高,但仍然不會超越危險點,並不會引發性早熟。
人奶是餵飼嬰孩的首選食物,但在哺乳期間,母親不能進食含有雌激素的藥物。 中藥中的葛根、當歸、枸杞子、銀杏、女貞子亦含有植物雌激素,如果服用過多,可能滲入人奶,被嬰兒吸收。 母親在懷孕和哺乳期間不要胡亂進補,亦不能夠喝酒。 多種的藥物,包括一些抗抑鬱和醫治痙攣的藥物,都可能影響嬰兒的發育和成長。
性早熟的症狀是兒童提早進入青春期。 女孩子特然長高,乳房、性器官和毛髮出現變化,而且有青春痘和身體氣味變濃的煩惱。 男孩子除卻性器官和性徵的變化之外,聲音亦變得低沉。 北美洲女孩子通常在 7 至 8 歲,而男孩子則在 9 歲之後才會進入青春期。 青春期是隨著生理時鐘發出的訊息,由下丘腦主導,促使腦下垂腺增加荷爾蒙激素的分泌,刺激卵巢和睾丸加速製造性荷爾蒙。 過早進入青春期,可能是因爲大腦受到損害,例如創傷、發炎感染、腫瘤侵蝕。 週邊的變化,包括甲狀腺、腎上腺、卵巢和睾丸過度活躍。 外來的影響,例如藥物和一些治療程序,都可以導致荷爾蒙的波動。 男孩子性早熟亦可能是因爲遺傳基因的影響。
嬰兒在剛出生時,因爲受到胎盆分泌和母體荷爾蒙的刺激,可能會短暫出現乳房脹大和陰部充血的現象,但通常都會隨著時間或停止哺母乳後逐漸消退。
兒童若果有性早熟的現象,可以請醫生詳細檢查找出原因,包括驗血和驗尿,量度荷爾蒙的分泌情況。 照手和手腕的 X 光片,可以知道骨骼的成長程度,是否合乎年歲。進一步可以做大腦、卵巢和睾丸的素描。 治療是要針對導致性早熟的原因,如果純粹是過早發育,可以採用壓抑刺激荷爾蒙分泌激素的藥物。
近期美國兒科雜誌報導,和 1997 年的調查比較,女孩子越來越早熟。 7 歲的女孩子,15% 胸部開始發育,到了 8 歲,數目更上升至 27%﹔但第一次經期開始的時間仍然維持在 12 至 13 歲之間。 黑種人的女孩子比西班牙裔和白種人的女孩子更早出現乳房的變化。 體重過高的女孩子佔最多數,可能是因爲儲藏脂肪的細胞亦可以製造女性荷爾蒙。 身體的發育與心智的發育出現重大的差距,而外觀很容易會造成錯覺。
過早發育的女孩子很容易會受到朋輩嘲笑和排斥,而且會變得缺乏自信,不滿自己的身體形像,以致出現飲食失調,抑鬱和自殺的傾向。 因爲損友的教唆,會在較早年歲開始性行爲,增加感染性病和年輕未婚而懷孕的風險。 歷史上最年輕的母親年歲只有 5 歲 7 個月,誕生孩子的父親未被揭露,但行爲可恥。 骨骼提前發育,但亦會因爲過早完成,高度反而受到壓抑。 受到女性荷爾蒙長時間的刺激,日後患上乳癌和子宮癌的機會亦相應增加。 父母不能夠因爲孩子成熟的體態而將她們當作成年人看待,必須愛護和給與輔導和支持,不要讓他們受到欺淩。 為他們添置適當的衣物,並且鼓勵他們多參與運動,節制飲食和控制體重。 如果孩子變得情緒不穩定,學業倒退,對日常活動失去動力、興趣和變得抑鬱,必須儘快求助。

2010年8月25日星期三

嚴重腦部創傷

2010/08/24

今年 6 月份在 GM 體育館舉行第一次的綜合武術搏擊比賽。 BC 省醫學聯會的主席在賽後開會通過議案﹐希望能夠促請聯邦政府永久禁止在加拿大再次舉行同類的活動﹐認為比賽導致多人嚴重受傷﹐甚至腦部創傷。 比賽期間確實有多個參賽者面部淤傷﹑骨折﹑傷口破裂需要縫針﹐幸而並沒有嚴重腦部創傷和死亡的例子。 在過去的 4 年﹐美國的比賽中出現兩宗因嚴重腦部創傷出血而死亡的個案。
綜合武術搏擊﹐參賽者要戴上重 4 至 6 安士露出手指的拳套﹐但沒有頭盔和護甲等配備。 不准用頭撞﹑插眼﹑扯頭髮﹑和不能夠攻擊後腦﹑脊骨﹑咽喉﹑和下陰。 但容許拳﹑肘﹑腳﹑膝的攻擊和摔跤。 取勝的方法是將對手擊至昏迷或無法再戰﹐或對手主動認輸。 對頭部的密集攻擊卻引起醫生的關注。
一位資深的跆拳道導師認為﹐任何的搏擊比賽﹐參賽者都必須受過嚴格的訓練﹐懂得攻擊和能夠保護自己﹐選擇適當體重的組別。 比賽要有嚴格的監管﹑推行安全守則﹑聘請有經驗的公正和裁判﹑與及預設場內急救支援。 如果能夠為參賽者購買意外保險則更理想。 許多嚴重的創傷﹐都是因為一些年青人私下胡亂對打﹐或涉及賭博的黑市拳賽。 如果能夠戴上頭盔和以擊中的點數取勝﹐可以大幅減輕腦部創傷的風險。
全世界最危險的十項運動之中﹐英式欖球排在首位。 英式欖球的比賽方式近似美式足球﹐但球員並沒有頭盔和護甲的保護﹐所以很容易因碰撞而受傷。 其次是在洞穴中高空跳水和作為美式足球的少女啦啦隊﹐都是因為嘗試做高難度的危險動作時不慎受傷。
嚴重的腦部創傷﹐可以劃分為頭骨不破裂和貫穿頭骨兩大類。 封閉性的腦部創傷﹐是因為頭部受到撞擊﹐或在移動時驟停﹐以致腦部與頭顱骨碰撞。 例如速行中的車輛因碰撞而驟然停頓﹐或嬰兒被搖晃。 貫穿的創傷是頭骨被子彈或利器穿破。 嚴重的創傷導致大腦內出血﹐死亡率偏高。 即使能夠生存﹐亦會導致永久的殘障。 後遺症包括活動機能受影響﹑癱瘓﹑失去平衡﹑動作遲鈍和不協調﹑吞咽困難和手腳顫抖。 認知的障礙影響到記憶﹑理解﹑判斷和對別人的感覺和反應。 聽﹑視﹑味﹑嗅和觸覺亦可能受損。 發音和語言出現障礙。 性格改變﹑情緒變得不穩定﹑煩燥易怒和缺乏自制能力。 睡眠習慣被擾亂和大小便失控。 重覆的癲癇症更加難以控制。 日常生活和工作都受到影響﹐而且可能需要倚賴他人照顧。
部份腦部出血可以動手術止血和清除淤血﹐但大部份傷者需要經由康復的組團治療﹐幫助傷者適應和重新學習生活的技能。 家屬和朋友的關懷和支持亦有助於病人康復。
腦震蕩是較為輕微的腦部創傷﹐頭骨完整﹐腦部結構大致沒有受損﹐但腦部的功能卻受到影響。 病因亦是腦部和頭骨碰撞。 部份傷者會短暫昏迷﹐但通常不會多於 30 分鐘﹐而失憶的時段不超過 24 小時。 其他的症狀包括思考能力和記憶力退減﹐精神不能集中。 頭痛﹑眩暈﹑噁心嘔吐﹑視覺模糊﹑畏光和噪音﹑與及倦怠。 情緒失控﹑抑鬱﹑惶恐和睡眠出現障礙。 重覆的腦震蕩會對大腦造成累積的損害﹐導致部份失憶﹑精神困擾﹑與及加速大腦退化而提早出現柏金遜症和老人痴獃症等症狀。
運動員如果有腦震蕩的症狀﹐當天不能繼續參賽﹐必須充份休息直至症狀消退﹐才可以再開始循步漸進的訓練﹐待體能完全恢復後再參與碰觸性的訓練。 如果是第二次的腦震蕩﹐休息的時間更要延長。
腦部受傷可能會導致永久的殘障﹐所以必須著重於預防。 駕駛前不要喝酒和濫用藥物﹐戴上安全帶和將兒童安置在安全坐椅之內。 汽車要具備有充氣袋的安全裝置。 乘坐電單車或踏單車﹑與及參與任何的高速運動﹐都要配戴適當的頭盔。 高風險的碰撞運動更要加上面罩和護口膠托。 注意家居的安全﹐減少絆腳的地氈和物品﹑在浴室內裝置扶手和防滑墊﹑增加照明度。 如果有小孩子在家中﹐更要裝置窗花和安全閘。 為高危的家庭提供輔導﹐預防虐兒﹐與及加強管制槍械。

2010年8月18日星期三

休克症狀

2010/08/16
我們身體的器官和細胞組織﹐必需有充足的氧氣和養份供應﹐與及足夠的血液循環將廢物排出﹐才能夠維持正常的運作。 如果腦部細胞缺乏血液和氧氣供應超過四至五分鐘﹐已經會造成永久的損害﹐ 超過十分鐘﹐很少能夠生存﹐低溫狀態可以略為將時間延長。 休克是指有效的血液流量下降﹐導致重要的器官缺血缺氧。 休克是非常嚴重和致命的症狀﹐必需立即搶救。 導致死亡的原因﹐主要是窒息和休克。
休克的初期症狀是呼吸變得緊促﹑脈搏快速而微弱﹑血壓下降﹑面色蒼白﹑手腳冰冷﹑繼而出現內臟血液供應不足的狀態﹐小便量下降﹐頭腦昏亂而致昏迷。
休克的病因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類別﹕ (一) 血量不足﹐例如嚴重的失血﹐與及水份流失。 劇烈嘔吐和腹瀉﹑大量體液困在腸道之內或滲漏進入體腔﹐與及缺水﹐都會降低循環中的血量。 (二) 心臟嚴重受損﹐例如心肌梗塞﹐影響心臟的泵血功能與及出現不正常的心跳韻律。 (三) 血液分佈異常﹐週邊血管﹑微絲血管和靜脈過度擴張﹐血液不能夠回歸心臟﹐例如嚴重的發炎感染﹐過敏性反應﹐脊椎神經受損﹐和腎上腺功能不足。 (四) 血液循環受阻﹐例如心包膜內積水或淤血﹐壓逼心臟﹔肺動脈阻塞﹐和高壓的氣胸﹐都會阻礙血液循環和導致血壓大幅下降。
典型的出血性休克﹐是因為過度失血﹐例如嚴重創傷﹑手術﹑或內出血。 血液約佔身體重量的 8%。 一個標準體重 70 公斤的成年男性﹐大約有 5 至 6 公升的血液。 血液中 54.3% 是血漿﹐其中 90% 是水﹐其餘是蛋白﹑糖﹑礦物質﹑各種不同的化學物質和養份﹐和細胞排出的廢氣和廢物。 血液其餘的 45% 是紅血球﹐0.7% 是白血球和血小板。 紅血球最重要的功能是攜帶氧氣。
以五公升的血量為參照的標準﹐當失血量達到 750ml (15%)﹐身體仍然能夠承受和適應﹐除卻心跳速度稍為上升之外﹐大部份傷者都沒有其他的失血症狀。 但年長和患有嚴重心臟血管疾病的人士﹐卻可能出現心肌缺氧的心絞痛症狀。 當血量流失達到 750 至 1500ml (15 - 30%)﹐心跳速度進一步加速﹐上下血壓的差距收窄﹔指尖的血液循環亦受到影響。 失血量達到 1500 至 2000ml (30 - 40%)﹐身體再不能夠適應﹐血壓驟降﹑心跳加速﹑脈搏微弱﹑小便量不足。 如果繼續失血達到 2000 至 2500ml (40 - 50%)﹐身體進入休克狀態﹐如果再不能夠及時救治﹐內臟器官和腦部都會嚴重受損﹐甚至導致死亡。 急救的程序是維持呼吸暢順﹐供應氧氣﹐經靜脈輸液﹐和補充血液。 同時間要找出失血的原因﹐儘快安排動手術止血。 嚴重的創傷和內出血﹐可能要立即將病人轉移至手術室搶救。
每次捐一袋 450ml 的血﹐就有三個人可以受惠。 暑假很多人出外旅遊﹐捐血的人數下降﹐但意外導致的創傷卻特別多﹐而血液的需求量更大。 估計每七個入院病人當中﹐就有一個需要輸血。 治療嚴重的創傷﹐進行大的手術﹐和治療癌症﹐都需要有充足的血液供應才能夠確保安全。 血型可以劃分為 A﹑B﹑AB 和 O 型 4 大類﹐ O 型佔最多數﹐而 B 型比例較少﹐但中國人和亞洲人卻有 25% 屬於 B 型血型﹐所以希望能夠有更多的亞洲人參與捐血行動。 年歲在 17 至 60 之間﹐體重 50 公斤以上﹐體格良好﹐沒有患過肝炎﹐愛滋病和其他傳染病﹐近日沒有動過牙科手術﹐紋身和穿刺﹐都可以立即參與捐血。
加拿大是一個兼容的國家﹐醫生多數會尊重一些宗教團體反對輸血和血液產品的意願。 亦有部份人擔心會經輸血受到病毒或微生物感染。 但加拿大從捐贈者收集得到的血液﹐必須經過相當嚴格的篩檢之後﹐才會分發使用。 對於反對輸血的宗教人士﹐須然及時輸血能夠治療病症和拯救生命﹐但對病人的靈修和心理卻會留下永久的污點和烙印。 醫生會跟這些宗教人士詳細商討選擇不接受輸血的風險﹐和尋求其他可行的治療途徑。 即使治療未成年的兒童﹐亦儘量避免採用法律途徑強制輸血。 手術醫生更要面對技術上的挑戰﹐儘量減少手術期間的失血量。 幸而新一代的窺鏡技術﹑超聲波手術刀﹑與及血液代用品﹐都有助於減少輸血的需要。

2010年8月11日星期三

愛滋病 2010

2010/08/09

1981 年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首次發出警告﹐發現有一少撮的年輕男同性戀者﹐患上一種罕見的肺炎症狀﹐受到肺囊蟲感染 ( Pneumocystitis )。 1983 年成功從病人血液中分隔出愛滋病毒 HIV﹐開始了愛滋病的年代。 當初因為對愛滋病缺乏瞭解和沒有適當的藥物治療﹐在 1990 年之前愛滋病被視為世紀絕症﹐發病後很快就會死亡。 自從 1989 年開始試驗對抗愛滋病毒的藥物之後﹐治療愛滋病已經有重大的進展。
愛滋病毒主要劃分為 HIV-1 和 HIV-2 兩大類。 因為病毒並不穩定﹐所以每一類都有許多不同的品種。 HIV-1 是最普遍﹐感染和侵襲力強。 病毒攻擊人體的免疫細胞﹐尤其是幫助身體分辨外來物質和微生物的 CD4 T 細胞。 愛滋病毒在 CD4 T 細胞內大量繁殖﹐將細胞破壞﹐釋出後再感染其他細胞。 當 CD4 T 細胞出現連鎖性的死亡﹐數目下降至 200/uL 以下時﹐免疫功能便變得蕩然無存。 一些對正常人不會構成威脅的微生物亦乘時入侵﹐做成嚴重的感染。 其他的病毒﹐例如皰疹病毒和乳突狀病毒的並行感染﹐會引發細胞出現癌症病變﹐導致皮膚多發出血性肉瘤﹑嚴重的淋巴癌和子宮頸癌。
愛滋病毒可以經過血液﹑精液﹑陰道分泌物和母乳傳染。 如果皮膚沒有破損﹐即使接觸汗液﹑社交式的接吻﹑和共用坐廁﹐都不會受到感染。
每年國際研究愛滋病的專家和社會領袖﹐都會舉行會議檢討愛滋病的趨勢和交流控制愛滋病的進展。 本年度在維也納舉行的會議﹐帶出了幾項新的訊息。 在北美洲最容易受到愛滋病感染仍然是同性和雙性戀者﹐與及經常注射毒品的癮君子。 但異性戀人士的感染個案卻大幅增加﹐佔新症的 31%。 居住在較為貧困環境的人士﹐感染率更高。 東歐和中亞洲一些無家可歸的街童﹐因為注射毒品和買淫﹐做成愛滋病氾濫。 傳統的建議﹐例如安全的性行為﹑使用避孕套﹑不要共用注射針具﹑和醫護人員必須採取預防感染的措施﹐已經不足以控制愛滋病的漫延。 宣傳預防愛滋病的訊息﹐讓年青人真正瞭解感染性病和愛滋病的風險﹐尊重伴侶和減少濫交﹐都需要多方面的配合。 政府更要著意改善社會的狀況﹐希望年青人能夠抗拒毒品的誘感和不要淪為娼妓。
自從 1995 年開始﹐美籍華商科學家何大一博士引進了雞尾酒療法﹐逐漸發展成為 HAART ( 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 的綜合療程。 在 CD4 T 細胞數目下降至 350/uL 時﹐開始服用 3 種或以上的抗愛滋病毒藥物﹐可以壓抑病人體內的病毒﹐減輕症狀和傳播愛滋病的機會。 愛滋病患者的生存時間已經提升至平均 20 年以上。 但治療愛滋病的藥物非常昂貴﹐並不適用於一些貧困的國家。
適當的雞尾酒療程 ( HAART ) 可以控制愛滋病的症狀﹐成效達到 85%﹐但卻未能根治。 一旦停止服藥﹐症狀很快就會復發。 藥物可以對抗成長和分化中的病毒﹐但卻不能消除潛伏在記憶 T 細胞內的種子病毒。 新的治療方法是要析別出這些帶有愛滋病毒的細胞作為目標﹐將細胞和病毒一拼消滅。 如果能夠將病毒的數量降低至近乎零﹐自然可以減少復發的機會。 但先決條件是病人對 HAART 療程要有良好的反應﹐能夠將大部份的愛滋病毒壓抑﹐才能夠進行新的目標性治療。
另一個突破是一家藥廠試驗的一種含有 Tenofovir 的凝膠劑﹐可以壓抑愛滋病毒和皰疹病毒的感染。 Tenofovir 是雞尾酒療程中選用的口服藥物之一。 研究發現若果在性交前後 12 小時內將凝膠劑注入陰道﹐感染愛滋病的機會下降 37% 至 45%。 下一步是嘗試用口服藥物的途徑來預防愛滋病的感染。 實驗在南非進行﹐問題是當地的醫療體系是否能夠支付這一種昂貴的預防愛滋病藥物﹐ 用避孕套會比較便宜。
研究預防愛滋病的疫苗尚未成功﹐主要是因為愛滋病毒有許多不同的品種﹐而且不斷在蛻變。 但最近美國的科學家已經發現兩種可以對抗 90% 愛滋病毒的抗體﹐希望可以進一步研製成為疫苗。 另一個研究是製造可以抗拒愛滋病毒入侵的幹細胞﹐憑藉改變細胞遺傳基因的 方法來阻隔愛滋病毒。

2010年8月4日星期三

痛風症

2010/08/04

痛風症相當普遍﹐超過 1% 的華人患有這種風濕症狀﹐特別是中年和年長的男性﹐女性則多數在停經之後才會出現痛風症的症狀。 痛風症的成因是血液內的尿酸濃度過高﹐沈積在軟組織﹐例如關節膜或肌腱內﹐形成針狀結晶體﹐導致身體免疫系統的過度反應﹐出現紅腫﹑發熱﹑疼痛和影響行動。 最常受到影響的部位是大腳趾關節﹑足踝﹑膝﹑手肘﹑手指和耳廓部位。 如果不能夠妥善治療﹐症狀會經常復發。
細胞核內的 DNA 和 RNA 是由普林類的化學物質組成﹐普林分解後變成尿酸。血液中尿酸過高的人士﹐10% 會出現痛風症的症狀﹐ 高尿酸亦會導致腎結石。 進食含有高普林成份的食物﹐與及身體未能夠將普林和尿酸分解﹐經尿液排泄﹐都會導致尿酸過高。 高普林食品包括動物的內臟﹑肉類﹑雞鴨和貝殼類海產。 硬殼果例如花生﹑腰果﹐植物的幼芽﹐菜花類﹑露荀和荳類。
誘發痛風症的原因除卻飲食過度之外﹐寒冷的天氣﹔喝酒和高糖份的飲品﹐與及服食利尿藥物﹐都會導致水份大量流失﹔腎臟功能衰退﹔外傷﹑手術﹑化療﹑與及多種導致身體細胞組織嚴重損毀的病症﹐都會導致普林類化學物質從細胞核內釋出﹐以致尿酸濃度增加。 高尿酸的人士許多都患有高血壓症狀。
治療痛風症的宗旨是儘快控制發炎症狀﹐預防復發﹐和將積存在身體內的尿酸排出。 針對發炎症狀的藥物包括非類固醇類的消炎止痛藥物﹐但若果患有胃病﹐必須請醫生指示﹐與護胃的藥物同時服用。 高劑量的類固醇﹐有迅速消炎的作用﹐但不能夠長期服用。 秋水仙素 Colchicine 可以舒緩症狀﹐但有許多副作用﹐例如腹痛﹑腹瀉﹑嘔吐和影響血液凝結。 最新推出的藥物是一種抑制發炎反應的單株抗體 Canakinumab﹑注射後六小時內痛楚開始退減﹐ 78% 在 3 天後症狀顯著減輕﹐而且在 8 週內復發的機會低於 5%。 其餘在研究中的藥物包括抑制腎臟回收尿酸功能﹐與及新一代更有效的降尿酸藥物。
傳統的預防痛風症方法是戒口﹐減少進食肉類﹑內臟和不要喝酒﹑特別是啤酒和烈酒。 多喝開水﹐每天至少兩公升﹐可以幫助排泄尿酸。 減輕體重﹐可以減少關節的負荷。 最近有報導每天進食 45 至 60 粒車厘子﹐或早晚喝一湯匙的濃縮車厘子汁﹐可以減少痛風症復發的機會﹐如果與降尿酸的藥物 Allopurinol 同時服用﹐效果更加顯著。 車厘子並沒有降尿酸的作用﹐但可能有抗氧化和減輕發炎反應的功效。 每天喝兩杯橙汁﹐增加天然的維他命 C﹐亦有降尿酸的效用。
六月份歐洲發表的一份報導﹐認為喝酒的人士﹐患上類風濕﹑腰背風濕﹑與及和牛皮癬相關﹐或細菌感染後出現的風濕症狀的風險都顯著下降﹐達到 60% 至 70%。 但這個現象並不能夠證實喝酒直接影響風濕症狀的出現﹐因為研究中喝酒的一組人士﹐身體狀況可能較為優勝﹐和比較活躍。 而且喝酒的數量﹐與及風濕症狀的發生率﹐並沒有合符比例的趨勢。 酒精的作用可能是基於能夠壓抑發炎的連鎖反應。 中國人一向都認為喝少量的酒﹐有行血和活血的功能。
以往的觀念﹐大多數認為喝酒會加重風濕的症狀。 酒精會引發痛風症﹐壓抑骨骼的增生細胞﹐導致體重增加﹐與及影響正常的睡眠﹔這些變化都會使到風濕症狀加劇。 但停經後慣常喝酒的婦女﹐骨質密度反而比較不喝酒的女性高﹐可能是因為女性荷爾蒙的分泌和排泄都受到影響。
醫生絕對不贊成以酒精作為醫治風濕痛症的藥物﹐因為經常喝酒﹐很容易會成癮﹐長期喝酒會對身體做成嚴重的損害。 酒精和許多藥物都可能出現抵觸﹐例如酒精加上安眠藥和止痛藥﹐可能會變得過量。 酒精加上 ASA 或其他非類固醇消炎藥物﹐對胃壁黏膜的損害更大。 懷孕的婦女﹐不要喝酒﹐其他人最好以兩份酒為限﹐一份相等於 13.7 克純酒精或一罐啤酒。

2010年7月28日星期三

冬病夏治

2010/07/26

中國醫學認爲人體的健康與晝夜時間和四時季節的轉變息息相關,所以有子午流注和按季節調理身體等保健治療方法。 冬病夏治的理念,是針對一些在冬季寒冷日子最容易發生或惡化的病症,在全年最炎熱的日子,人體陽氣充沛的時候進行治療,可以達到固本培元,陰陽平衡的療效,增加日後的抗病能力,減少在冬季時候發病的機會。 治療通常在三伏天即本年度的 7 月 17 日至 8 月 17 日期間進行,分三次施針,艾灸或貼藥。 適用於患有長期呼吸道疾病,包括哮喘和支氣管炎,與及呼吸道重覆受到感染的病人。 治療方法是選擇背部三對穴位,大椎穴旁的定喘,第 3 胸椎旁開兩指的肺俞,與及第四胸椎旁開 4 指位置的膏盲穴,貼上辛溫的藥貼,含有前胡,甘遂,細辛,白芥子等成份。 兒童要貼上 30 分鐘至兩小時,成年人兩至六小時。 許多病人都會出現灼熱,紅腫的皮膚反應。 如果對藥物產生過敏反應,則可以改用艾灸的方法。
以西醫的觀點,我們希望有進一步的研究和數據來確定這一種傳統治療的功效,並且鼓勵病人在天氣溫暖的時候多做運動,增強體質。 減少接觸引發呼吸道疾病的病源、廢氣、塵瞞和冷空氣、戒煙和在冬季來臨前接受預防感冒注射。
北美洲有 1/3 成年人患有風濕痛症, 尤其是女性。 風濕痛症有許多成因和種類,但最常見是骨關節炎,特別是髖、膝、手指關節和脊骨。 關節内的軟骨因爲創傷或勞損而磨蝕,關節邊緣的骨骼增生形成骨刺,出現發炎和腫痛的症狀,影響到活動的能力。 許多患有風濕痛症的人士對天氣變化都特別敏感。 寒冷的天氣可能影響自主神經的運作,減少關節部位的血液循環,以致症狀惡化。
中醫認爲風濕痛症是因爲正氣不足,經脈關節受到風、寒、濕等邪氣入侵,阻礙氣血的運行。 可以借助夏天溫熱的氣候加強治療,暢通氣血。 在三伏天期間在患處貼上溫熱的藥物,與及採用艾灸的方法調理氣血和臟腑,例如選擇足三里、神闕(即肚臍)、下腹的氣海和關元、背部的腎俞和其他背俞穴進行艾灸。
減輕風濕痛症的症狀,必需結合藥物和理療,消炎止痛。 改變生活習慣,減輕體重可以減輕關節的負荷。 要有足夠的休息但亦需要有適當的運動。 從不承力的關節活動,與及局部收緊和放鬆肌肉開始,逐漸遞增至走路、游泳、太極拳和瑜珈。 年長人士可以使用護膝、護腰和助行工具。 家人的關懷,可以減少年長人士無助的感覺和對殘障的恐懼。
夏天陽光曝曬可以灼傷皮膚,加速皮膚老化和導致皮膚癌。 猛烈的陽光亦會損害眼睛。 但北美洲仍然有許多人酷愛日光浴,享受陽光的溫暖和愉悅的感覺。 防曬藥物必須能夠阻隔 UVA 和 UVB。 UVB 射線對身體亦有益處,可以將皮膚下層的膽固醇分子轉變成爲雛形的維他命 D,再經肝臟和腎臟轉化成爲有效的成份。 維他命 D 可以幫助小腸吸收鈣質。 如果血液内鈣含量不足,就會促使骨骼釋放出鈣。 近年的研究更顯示維他命 D 可以穩定細胞内的基因,減少癌症病變;並且有助於調節免疫功能,減少患上自體免疫失調,例如多發性硬化症和類風濕等病症。 脊椎受創的病人,下肢不能活動,補充維他命 D 可以減少骨質疏鬆的變化,預防病態的骨折。 夏天陽光普照的日子,每週只需要有兩次在陽光下隨意活動 5 至 30 分鐘,已經能夠產生足夠的維他命 D;但防曬用品可能阻礙皮膚吸收 UVB。 在北緯 37 度以北的地區,11 月至 2 月期間陽光照射不足,而且身體大部份被衣服遮蓋,就要經口服補充維他命 D。 因爲維他命 D 有多種益處,所以建議成年人每天要攝取 1000 IU 的份量,甚至可以提升至 1500 至 2000 的上限。 多油的魚類,例如三文魚和金鎗魚,添加了維他命 D 的牛奶和麥片,與及維他命 D 補充劑,都可以供給足夠的維他命 D,但不能夠服食過量,否則反而有害。

2010年7月21日星期三

長者駕駛評估

2010/07/19

人口逐漸老化﹐估計到了 2025 年﹐1/4 加拿大的人口將會超過 50 歲﹐而患上老人痴獃症的人﹐數目亦會大幅上升。 須然每一個人的老化速度各有不同﹐但統計數字顯示年長人士較多在駕駛時候出錯﹐例如忘卻讓路給有權先行的車輛﹑衝過紅燈和停車路牌﹑轉彎位置失準﹑特別是左轉﹑危險切線﹔都顯示駕駛操控能力退減。 年長人士涉及多車碰撞的意外亦比較多﹐而且傷勢會比較嚴重﹔70 歲以上的駕車人士﹐車禍導致的死亡率亦特別高。 環境因素亦會影響長者的駕駛安全﹕不明顯的路標和劃線﹑複雜的出口和交匯處﹑缺乏安全設備的舊車﹑和超現代化的電腦標板﹐都會令到長者難以適從。
BC 省規定 80 歲以上的長者要每兩年接受一次身體檢查﹐合格才能夠延續駕駛執照﹔醫生可能要作出不適宜駕駛的建議。 一些獨居在偏遠地區的長者﹐如果不能夠再駕駛﹐可能要放棄居所搬遷到鄰近城市的地區。 但醫生亦可以幫助長者穩定健康狀況﹐改善視力和聽覺﹐讓他們可以繼續安全駕駛。 若果家人或朋友發現長者的駕駛能力出現障礙﹐可以向醫生求助﹐或向汽車管理局申報。 規勸長者停止駕駛﹐必須顧及他們的尊嚴和自主﹐曉以利害﹐強調有其他方法可以代步﹐而且放棄駕車可以節省汽油和保險費﹐兼且環保。
健康狀況的轉變可能影響長者的駕駛能力。 例如視力衰退﹐雖然有多種原因﹐但許多都可以改善﹐可以定期檢查眼睛﹐找出原因。 老花和遠視﹐可以配戴合適度數的眼鏡。 白內障可以動手術清除老化的晶片﹐植入人造的普通或多用途晶片﹔預防白內障出現必需減少紫外光的嚗曬。 青光眼是因為眼球壓力過高﹐損害色膜和視覺神經﹐可以用激光手術矯正和長期使用眼藥水降低眼壓。 黃斑退化症可以分為乾濕兩個類別﹐須然無法根治﹐但有些個案可以用激光治療和服用營養素減慢惡化速度。 大腦退化亦會影響分析和理解影像的能力。 若果聽覺退化可以配戴助聽器。
如果行動和反應比較緩慢﹐可以改變駕駛的習慣﹐例如保持在慢線上行駛﹐和前面車輛保持較大的距離﹐在交匯點讓其他車輛先行﹐和儘量減少左轉。 駕駛時不要分心接聽電話﹑抽煙﹑進食或過度投入談話。 減少在晚間和繁忙時間駕駛。 選擇自動波﹑電動助力方向盤和煞掣﹐與及請專家添加一些方便駕駛的裝置﹐保持擋風玻璃和倒後鏡清晰。
藥物可以影響神智和反應﹐睡眠不足亦會影響專注能力。 如果有嚴重的長期病症﹐例如心肺疾病﹑記憶和智能衰退﹐必須和醫生商討是否適宜繼續駕駛。
本省將會推出兩個新的測試作為評估長者駕駛能力的依據。 新版本的駕駛人士健康狀況評估指引﹐列舉各種病症對駕駛造成的不良影響。 本省政府更和 BC 醫學會合作﹐準備推出一個簡單快速的問答測試﹐評估年長駕車人士的認知能力﹐是否適宜繼續駕駛﹐作為延續駕駛執照例行體檢的附加部份。
SIMARD - MD 暫時只有英文版本﹐共有三個部份。 測試開始時先要病人聆聽和記憶 10 個名詞﹐例如蘋果﹑墨水﹑指甲﹑雀鳥﹑書本﹑戲票﹑樹木﹑桌椅﹑房屋﹑輪船﹔請病人儘量覆述﹐再重做一次。 第二部份是要求病人將兩組數字用開支票的模式詳細寫出﹐例如 236 等於二百三十六﹐1470 等於一千四百七十。 第三部份要在一分鐘內列舉能夠在超市內購買的各種物品﹐愈多愈好﹐例如奶類的牛奶﹑芝士﹐肉類的豬肉﹑牛扒﹐日用品類的手巾﹑牙刷。 最後要求病人覆述測試開始時記下的 10 個名詞。 滿分是 130 分﹐如果得分在 71 或以上﹐而視力和其他體檢項目都屬於合格﹐通常駕駛沒有多大困難。 70 以下的得分﹐將會建議重考駕駛路試。 30 分以下﹐智能嚴重退化﹐可能會忘記道路﹑出口﹐甚至忽略交通燈號和路標﹐再不適宜繼續駕駛。

2010年7月14日星期三

夏日保健

2010/07/12

(一)中暑的症狀和預防方法
近日天氣變得炎熱﹐而東南亞更是熱浪迫人。 香港一位小巴司機懷疑因中暑而死亡﹐因為香港效法加拿大﹐普通車輛停車後要在 3 分鐘內關掉引擎。 如果車輛停泊在烈日之下﹐車箱內氣溫超越攝氏 42 度﹐很容易會因為中暑而死亡﹐所以不能夠將人或寵物留在車內。 即使在樹蔭下﹐太陽照射的角度亦會隨著時間改變。
中暑的症狀﹐可以是突發或逐漸演進。 年幼的兒童和不良於行的老弱病人最容易中暑﹐因為不能夠主動離開高溫的環境。 如果患有長期的病症﹐或因服食藥物的副作用﹐影響調節體溫和出汗的機能﹔再加上缺乏水份補充﹐血量下降﹐便會導致嚴重的中暑和昏厥。 開始的症狀是眩暈﹑神智昏亂﹑語言含糊﹑行動不協調﹑出現錯覺和幻覺﹐繼而痙攣和陷入昏迷。 因為不能出汗﹐體溫持續攀升﹐如果不能夠在兩小時內救治﹐死亡率高達 70%。 留意天氣報告﹐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使用電風扇或空調降低溫度。 如果溫度仍然過高﹐就要幫助年長人士遷移到較爲涼快的地點或避暑中心。 避免在中午時間從事戶外工作和運動。 如果要參加比賽﹐容許一週的訓練時間來適應天氣。 穿著寬鬆透風的衣物﹐定期補充水份和鹽份﹐但不要喝含有酒精或高糖份的飲品﹐以免導致更多的水份流失。 治療中暑症狀﹐最重要是儘快降低體溫和補充水份。

(二)紫外光的損害
加拿大許多人都喜愛日光浴﹐希望能夠有健康的膚色。 近日紫外光指數上升至 8 度以上﹐只要暴曬 15 分鐘﹐皮膚已經會被灼傷。 預防曬傷遠勝於在曬傷後治療﹐因為曬傷後﹐只能夠局部冷敷﹐搽上一點消炎藥膏﹐和服食止痛的藥物﹐等待足夠的時間逐漸痊癒。 長期暴曬會加速皮膚老化﹐增加皮膚癌出現的機會﹐和眼睛白內障的病變。 UVB 可以灼傷皮膚和導致皮膚細胞出現病變﹐但 UVA 亦會導致皮膚癌﹐而且可以穿透雲層和玻璃。 防曬的用品必需能夠阻隔 UVA 和
UVB。
加拿大醫學協會雜誌發表的報導﹐在 500 個防曬用品的樣本之中﹐只有 8% 可以推介使用。 因為許多防曬用品含有不穩定甚至有毒性的化學物質﹐例如 Oxybenzone﹐可能會影響荷爾蒙的功能。 標籤上的防曬系數 SPF 亦未必可靠﹐而且搽上防曬膏之後以為有持無恐﹐暴曬過久﹐反而會增加灼傷的機會。 一些皮膚專家則認為是過度憂慮﹐可以繼續使用防曬的皮膚用品﹐因為尚未有確實的致癌報導或數據。
另一個報導則顯示大部份受訪者並不知道太陽光會導致皮膚老化。 須然 66% 的加拿大人願意使用防曬膏﹐但卻不肯放棄日光浴和穿著防曬的衣物。 要減少紫外光的損害﹐避免在中午至下午二時期間暴曬﹐穿著長袖的衣物和長褲﹐戴上闊邊的帽﹐能夠折射紫外光的太陽眼鏡﹐與及搽上能夠阻隔 UVA 和 UVB 的防曬用品。

(三) 蜂螫刺的症狀和治療方法
近日發現屋外多了幾個蜂巢。 因為農業種植過度使用殺蟲劑﹐許多品種的蜜蜂都瀕臨滅絕。大自然需要倚靠蜜蜂傳播花粉﹐才能夠開花結果。 如果蜜蜂並沒有飛進屋內﹐而家人不會對蜜蜂螫刺出現過敏反應﹐最好能夠和平共處。
3% 的成年人和 1% 的兒童會因昆蟲螫咬而出現過敏反應﹐45 歲以上的人士風險更大。 蜜蜂只能夠針刺一次但黃蜂卻可以針刺多次﹐亦因此導致較多的過敏反應。 經螫刺輸進的蜂毒會導致局部紅腫和疼痛﹐但即使漫延至整個手臂或腿部﹐通常都會逐漸消退。 除非刺在頸部﹐才會壓迫氣管﹐而且蜂刺很少會出現細菌感染。 如果被螫刺多次﹐或對蜂毒嚴重過敏﹐可能會引發連串的身體過敏反應﹕80% 會出現風疹和皮膚水腫﹐60% 出現呼吸道症狀﹕ 呼吸緊促﹑哮喘﹑咽喉部位腫脹﹐30% 心跳和血壓會驟然下降﹔年長人士比兒童較多會出現嚴重的過敏症狀。 如果成年人再次被螫刺﹐40 至 70% 會出現同樣的過度敏感症狀。 局部的敏感反應﹐只需要冷敷﹐搽一些清涼消腫的藥膏﹐和服食抗敏藥物已經足夠。 嚴重的反應﹐必需儘快注射麻黃素來穩定血壓和防止呼吸道閉塞﹐再加上口服或注射的類固醇藥物。 成年人更要考慮接受對抗蜂毒的預防敏感注射﹐療程可能要維持兩至三年﹐但可以減少嚴重和危及生命的過敏反應。

2010年7月7日星期三

食水的安全

2010/07/05

近日的報導顯示有幾種在本國銷售的樽裝水﹐含菌數量遠超過一般認可的標準。 大部份人選用樽裝水都認為樽裝水比較潔淨﹐方便在上學﹑工作和出外旅遊時飲用。 在一個檢查過 12 個牌子的樽裝水報告之中﹐發現 70% 的樣本含有過量的異養菌﹐包括腐生菌和寄生菌﹐兼且含有其他的污染物質﹐例如藥物﹑肥田料﹑和工業原料﹐而且並不低於自來水的含量。 加拿大並沒有一個嚴格限制異養菌數量的標準﹐但美國則建議每毫升食水中不應含有超過 500 個細菌菌落 ( CFU )。 有些樽裝水樣本含菌量高達 80,000。 加拿大對自來水的監管比較嚴格﹐但對於樽裝水則比較寬鬆。
異養菌多數不會致病﹐但免疫功能比較薄弱的長者﹐幼兒和孕婦﹐卻可能會受到感染侵襲。 樽裝水的生產商則認為許多蔬菜水果都帶有異養菌﹐並不會影響健康。 一些生產商更標榜樽裝水來自礦泉﹐清潔純淨﹐因此售價比自來水貴一千倍。 若果樽裝水帶有眾多的細菌和雜質﹐水的來源﹑生產和消毒程序都值得置疑。 政府每年會定期檢查自來水的水質﹐但樽裝水的生產商未必會做相約的抽樣檢查。 本地出產的樽裝汽水和果汁都經過加熱消毒﹐和添加了防腐劑。 須然可以安全飲用﹐但含糖量過高﹐影響體重和健康。
樽裝水大部份用塑膠樽盛載﹐北美洲多數採用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 PET ) 的塑膠物料製造﹐因為比較輕和耐用﹐至今尚未有任何關於 PET 會影響健康的投訴。 用 PET 做的膠樽可以重覆使用﹐但不要用來裝載熱的飲品和避免曝曬。 以前含有 Bisphenol A ( BPA ) 的塑膠樽已經被取締﹐因為 BPA 有干擾荷爾蒙的作用﹐影響生殖能力﹐而且用老鼠做的實驗顯示 BPA 有導致乳腺和前列腺癌的風險。
加拿大的食水相當潔淨﹐低陸平原的食水 70% 來自 Seymour Capilano 區的水庫﹐採用薄膜過濾法﹐紫外光和加入氯氣消毒﹐所以可以直接飲用。 一些高齡的房屋可能尚有鉛製的水管存在﹐必須更換。 銅製和不鏽鋼的水管不會對食水造成污染﹐但接焊亦要採用不含鉛的金屬。 如果搬遷入住新的房屋﹐最好能夠先將所有水喉開啟沖洗半小時﹐兼且可以檢查水管是否有滲漏。 如果要進一步清潔食水﹐可以裝置家居用的瀘水器﹐與及將水燒滾 5 分鐘後才飲用。
嬰兒用的奶樽和奶嘴﹐餵奶後要用皂液清洗乾淨﹐再用沸水浸泡 15 分鐘消毒﹐風乾 1 小時後才注入新鮮混和的配方奶。 備用的奶必需冷藏﹐而且要在 24 小時內用畢。 如果餵奶的份量適當﹐6 個月以下的嬰兒不需要加上其他飲品或水。 不要使用外間的餐具餵飼嬰兒和不要讓嬰兒嘗試成人的食品。
夏天天氣燠熱﹐許多人都喜愛凍飲﹐而最快速的方法是加入冰塊。 美國芝加哥發表的一個化驗分析結果﹐從 49 家餐館抽取的樣本之中﹐有 21 家的冰塊含菌量高於廁盆內的水﹐而且含有大腸桿菌。 細菌在低溫環境下生長較慢﹐但仍然可以繼續滋長。 商用的冰塊多數用自來水冷卻而成﹐如果自來水不能直接飲用﹐冰塊亦不應加進飲品之內。 提取冰塊前必須清洗雙手﹐以免將手沾染上的細菌傳遞到冰塊。 製冰機如果沒有定期溶雪和徹底清潔的程序﹐細菌和穢物就會逐漸累積增加。 腸胃抵抗力較為薄弱的人士﹐可能受到冰塊內藏有的細菌侵襲感染。
中小學在上週開始放暑假﹐許多人都會乘時到東南亞或熱帶旅遊。 天氣炎熱和冷藏不足﹐食物可能受到細菌污染而引發腸胃炎。 在出發前服食兩劑 Dukoral 口服疫苗﹐可以預防受到霍亂菌和大腸桿菌感染。 在旅途中﹐選擇用沸水調校的飲品。 如果要喝樽裝水﹐ 要選擇信譽好的品牌。 不要食用冷凍的奶類食品或飲品。 除非自來水可以飲用﹐否則用自來水沖洗過的蔬果仍然不適合食用。 街邊的小食檔相當吸引﹐但衛生條件可能欠佳。 豬肉內可能有寄生蟲﹑魚可能有肝蟲﹑貝殼類水產亦可能帶有甲型肝炎病毒﹐必須煮至全熟才能進食。 注意醬汁和佐料是否從原瓶注入。

2010年6月30日星期三

旅遊平安資訊

2010/06/28
暑假是旅遊的旺季﹐在出發前請醫生作一次例行體檢﹐查詢目的地是否有疫症和特別的防疫需求﹐與及其他涉及健康和人身安全的風險﹐檢查身體健康狀況和預先作好準備﹐才可以確保旅遊平安。 加拿大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網頁有相當詳盡的資料可供參考。
即使到同一個國家旅遊﹐不同的區域有不同的氣候環境和衛生狀況。 一個僅局限在城市和旅遊熱點遊覽的遊客﹐與背著行囊到偏遠地區遊歷的人士相比﹐風險自然有很大的差異。 夏天亞熱帶和熱帶地區的溫度可能高於人體的正常體溫﹐必須預防中暑。 冬天到寒冷的地區﹐則需要有足夠的禦寒衣物。 旅遊的行程﹐在目的地逗留的時間﹐工作和休閒活動﹐乘坐的交通工具﹐與及居住的環境﹐身體都需要能夠充份適應。 其他影響健康的因素﹐例如年歲﹑性別﹑過去的病歷﹑服食的藥物﹑防疫注射紀錄﹑懷孕和哺乳﹐在旅遊前都需要作一個檢討。
一些移民家庭﹐在本國居住日久﹐以往的免疫功能隨著時間消退。 如果要帶同子女回原居地旅遊﹐必需考慮接受適當的防疫注射。 懷孕和哺乳的婦女﹐如果染上流行的疫症﹐可能會影響嬰兒﹔兼且不要到高海拔和太過酷熱的環境旅遊。 年紀老邁的人士﹐和年幼的嬰兒﹐在旅遊期間更加要特別小心﹐以免在陌生的環境之下發生意外。
要決定是否需要在旅行前接種疫苗﹐先要複查過往的防疫注射紀錄﹐如果欠缺了一些防疫注射或已經過期﹐就要補加注射。 普通的傳染病﹐例如痲疹和感冒﹐在人煙稠密的地區可能更加猖獗。 到東南亞或熱帶旅遊﹐如果當地水質欠佳和可能受到污染﹐我們通常會建議注射甲肝疫苗和口服預防霍亂和大腸桿菌的 Dukoral 疫苗。 到非洲和南美洲一些多蚊的地區﹐要預防感染黃熱症。 黃熱症是經毒蚊噬咬傳播的病毒感染﹐可以導致高燒﹑黃疸﹐和腸臟出血﹐如果出現嚴重的肝腎衰竭和休克症狀﹐死亡率達到 5 - 15%。 預防的方法是穿著緊身長袖的衣服和長褲﹐在暴露的身體部位噴灑防蚊液﹐使用蚊帳或空氣調節﹐與及在出發前兩週注射一劑預防黃熱症的疫苗。 瘧疾亦是經毒蚊傳播﹐是一種寄生蟲傳染病﹐感染後會出現週期性的高燒和發冷﹐與及嚴重的血液感染和貧血症狀﹐如果侵襲到腦部血管﹐更會導致昏迷和休克﹐死亡率超過 20% 。 除卻防蚊的措施之外﹐在出發前和旅遊期間要持續服用抗瘧疾的藥物﹐例如 Malarone ﹐直至回歸之後的一週。
傷寒和副傷寒 ( 腸熱病 ) 是因為受到不同品種的沙門氏菌感染﹐病因是食水和食物被糞便污染﹐導致高燒﹑肝脹﹑迴腸發炎﹑出血和穿破。 到南亞區旅遊之前﹐可以服用或注射預防傷寒症的疫苗﹐並且要注意飲食的衛生。
除卻健康檢查和防疫注射之外﹐患有長期病症的人士﹐在旅遊前要請醫生預備一份病歷撮要﹕清楚列明需要服食的藥物與及需要定期跟進的症狀﹐最好能夠用電腦印版﹐比較手寫容易閱讀。 配備足夠在旅遊期間服食的藥物﹔另外請醫生配備一些退燒止痛﹑安撫腸胃﹑防止眩暈﹑敏感症狀﹑與及治療突發痾痢的抗生素。 帶備防曬和防蚊用的噴劑或藥液。 購買適當的旅遊和醫療保險﹔ 認識旅遊區的醫療制度﹐急症設施與及收費﹕例如香港公立醫院非本地居民的急症收費是港幣 $570﹔普通病房每天 $3,300﹐深切治療每天 $18,100。 旅客亦可以參加一些國際旅遊保健計劃﹐如有需要可以找參與計劃的執業醫生診治。
旅遊期間必須小心飲食﹐注意食水是否可以安全飲用﹐否則就要煮沸。 如果需要駕駛﹐不要喝酒﹐以免發生意外和觸犯刑法。 從事戶外工作或消閑活動﹐尤其是水上的活動﹐必須參考詳盡的天氣報告。 熱帶的天氣和風暴﹐可以瞬息變化。在旅遊期間發生的不幸事故﹐最常見是心臟血管疾病和意外創傷﹐包括車禍﹑遇溺﹑自殺和被殺。 患有長期病症和精神病患者﹐要聽取醫生建議是否能夠承受旅遊的舟車勞頓﹑時差和精神壓力。 旅遊期間﹐故然要維護自己的尊嚴﹐但亦不要冒犯和挑釁別人﹐以免發生衝突。

2010年6月23日星期三

成年人酗酒濫藥問題

2010/06/21

一位駕駛波音 747 客機逾 9 年的副機長﹐最近發現藏有並且濫用可加因﹐須然任職期間未曾發生意外﹐但卻引起多方面的關注。 任何航空及公共交通機構﹐都不會容忍服務和駕駛人員濫藥﹐因為涉及乘客的安全﹐服務人員亦不能夠在出發前 12 小時內或工作期間喝酒。
以往涉及濫藥的問題通常都會針對年青的人士﹐但近來卻關注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嬰兒潮時代出生的中年人士﹐因為許多都經歷過作為花之兒子的潮流﹐年青時可能嘗試過吸服大麻。 北美洲 55 至 59 歲的人士﹐尤其是男性﹐吸食大麻的數目更加由 2002 年的 1.9% 提升至 2008 年的 2.9%﹐而濫用其他藥物的數目亦增加一倍﹐而最常濫用的除卻配方藥物之外﹐就是可加因。 年紀在 50 至 60 之間的人士﹐許多都身居要職。
可加因在短暫時間內可以導致亢奮的感覺﹑增加體力﹑忘卻疲勞﹑思考迅速﹐但藥物的效能只能維持達到 30 分鐘。 藥力過後會覺得非常疲乏﹑煩燥不安和情緒低落﹐以致掀起再度吸服藥物的需求。 長期吸服可加因會損害腦部細胞﹐引發妄想和侵略性的偏執行為。 驟然停止吸服﹐更會出現嚴重的抑鬱症狀。 鼻腔的黏膜亦會因為可加因的侵蝕﹐經常流鼻血﹔黏膜呈現潰瘍和穿破﹔這亦是吸服可加因其中一個較明顯的病變。 可加因唯一的藥用價值是在動鼻腔手術時﹐用來麻醉和止血。
加拿大的法例﹐如果因為酒精或藥物影響到駕駛能力而繼續駕駛﹐即屬違法。 任何駕駛人士﹐血液內的酒精含量都不能夠超越 0.08%。 新牌的司機﹐和駕駛公共交通車輛的人員﹐血液內不能有酒精存在﹔但卻尚未有強制檢驗其他藥物的法例。 19 歲的年青人﹐最常見的死亡原因是交通意外﹐而 40% 和酒精有關連。 年青人間歇性的酗酒﹐會增加發生意外和導致創傷的機會﹐但長期的酗酒﹐後果更加嚴重。 肝臟細胞受損﹐肝臟出現發炎﹐增生和硬化的變化﹐以致肝臟衰竭或產生癌症病變。 食道﹑胃﹑腸的黏膜受損﹐會導致潰瘍和出血。 心臟﹑腎臟﹑腦部﹑和生殖機能﹐亦會逐漸受到酒精的侵蝕。 酒醉後很容易會跌倒或發生其他意外﹔導致骨折和創傷。
除卻身體受損﹐酗酒更會引發家庭暴力和婚姻破裂。 許多專業人士﹐因為不能夠承受工作的壓力﹐企圖借助酒精的麻醉功能來減壓﹐可惜不能自制﹐形成酗酒的習慣﹐判斷力和工作能力都受到影響﹐甚至失去專業資格。
戒除酗酒的陋習﹐必須面對和承認有酗酒的病態﹐向醫生和專業的治療機構求助。 初期可以借助藥物抒緩停止喝酒後的斷癮症狀﹐與及減輕對酒精的渴求。 接受心理輔導和參加支持戒酒的團體﹐從新建立家庭和其他人際的關係。
酗酒和濫藥導致許多生理和心理的問題﹐但仍然次於吸煙對健康的損害。 須然反吸煙的宣傳不遺餘力﹐香煙稅亦不斷上升﹐但在 1946 至 1964 年期間出生的人士﹐許多仍然繼續吸煙﹐尤其是在東南亞地區。 吸煙可以致癌已經是眾所皆知的事實﹐近 90% 的肺癌都是吸煙所引致。 吸煙更會導致口腔癌﹑咽喉癌﹑食道癌和膀胱癌。 如果每天吸一包煙﹐患上肺癌和其他嚴重病症的機會會增加 20 倍。 吸食大麻亦有同等的風險。 如果能夠戒除吸煙 5 年﹐肺癌的風險會下降一倍﹐戒煙 10 年後更可以回復正常。
近來美國一個研究報導﹐發現一個 51 歲﹐平均每天吸煙 25 支﹐超過 15 年﹐而患上的肺癌病人﹐腫瘤以外的細胞組織亦出現超過 5 萬個基因變化﹐估計平均每吸 3 支煙就會導致一個基因特變。 身體有保護自我的功能﹐可以修補部份損毀的 DNA﹐但長期受到吸煙和其他致癌物質的影響﹐終於亦會出現癌症的病變。 愈早開始吸煙﹐吸煙的數目和時間愈長﹐患上肺癌的機會愈大。
吸煙人士的家屬亦會受到二手煙的影響。 女性長期吸入二手煙﹐可能會激活一個致癌的基因 GRPR﹐比男性更容易患上肺癌。 二手煙更會影響孕婦腹內成長中的胎兒﹐增加兒童患上呼吸道疾病﹐與及嬰兒猝死的個案。

2010年6月12日星期六

手足口病

2010/06/14

香港近日出現多宗手足口病的個案﹐一位 35 歲的女護士﹐可能經由女兒感染腸病毒﹐引發腦炎而不治逝世。 手足口病在北美洲亦經常發生﹐但通常都只限於輕微的感染症狀﹐成年人因感染而死亡的個案非常罕見。 中國在 2008 年曾經出現手足口病的疫潮﹐12,000 多名兒童發病﹐30 人死亡﹐大部份是受到 EV 71 型腸病毒感染。
手足口病可以由多種侵襲腸道的病毒引發﹐包括柯薩奇 A16 型病毒 ( Coxasackie A16 ) ﹐EV 71 型病毒和人類庖疹病毒﹔6 月至 7 月是高峰期。 病毒感染力強﹐可以經過人與人接觸傳染﹐與及在接觸過咳嗽和打噴嚏散播的分泌物﹐口水﹑嘔吐物﹑糞便﹑水泡穿破漏出的液體﹐由手帶到口而受到傳染。 在日托中心﹑幼兒園﹑學校﹑公園和兒童聚集玩耍的地點﹐最容易散播和感染病毒。 病毒潛伏和醞釀一週後才會發病。 因為致病的病毒有多個品種﹐所以並沒有可以預防手足口病的疫苗。
在北美洲﹐手足口病的症狀比較輕微﹐許多染病的兒童仍然繼續上學﹐幸而並未引發過重大的疫情。 在東南亞地區﹐病童出現嚴重併發症狀的機會較大﹐所以應要留在家中直至退燒﹐與及口腔﹑手﹑腳的水泡和潰瘍完全收乾結痂才能上學﹐但病毒仍然會繼續經糞便排泄達數月之久。
手足口病經過約一週的潛伏期之後﹐病毒會由口腔和腸道侵入淋巴組織﹐再經過血液散播。 開始的症狀近似感冒﹑發燒﹑食慾不振﹑腸胃不適﹑和感覺疲倦。 一至兩天後﹐舌頭﹑牙肉﹑兩頰黏膜﹑咽喉都會出現痛點﹑紅斑和水泡﹐穿破後變成潰瘍﹐頸部淋巴腺亦呈現腫脹。 如果沒有受到細菌的感染﹐口腔內的潰瘍會在 5 至 7 天後開始逐漸痊癒。 手和足部亦會出現無痛的紅斑﹐逐漸演變成為 0.2 至 0.3 公分的水泡。 手足口病的症狀和演變過程相當明顯﹐要鑑定致病的病毒可以從口腔或手腳的水泡揩取病毒化驗。
嚴重的感染並不常見﹐許多兒童會因為口腔和咽喉疼痛而拒絕進食﹐而致出現缺水的症狀。 若果出現嚴重缺水﹑高燒﹑腹瀉﹑咳嗽氣喘﹑頸部僵硬和神智不清的症狀﹐則必須儘快送到醫院診治。 因染病而死亡的兒童通常比較年幼﹐死因包括嚴重的肺炎﹑心臟肌肉發炎﹑腦炎和腦膜炎。 病毒的侵襲能力﹐病人的免疫功能﹑氣候和衛生環境﹐可以導致不同程度的感染。
治療主要是減輕症狀﹐退燒﹑止痛﹑用稀釋的鹽水嗽口﹑使用局部麻醉劑減輕口腔和咽喉的痛楚﹐與及補充水份。 接觸病人後必須徹底清洗雙手﹐與及定期用 1 : 50 的稀釋漂白水將環境消毒。
日本宮崎縣近日爆發豬牛的口蹄症﹐雖然已經大幅屠宰患病和可能染病的牲畜﹐但仍然有繼續漫延的跡象。 導致動物口蹄症的 FMD 病毒和人類手足口病的腸病毒完全不同﹐雖然人類亦有偶發性的感染案例﹐但受感染的主要是豬﹑牛﹑羊﹑鹿等偶蹄類動物﹔老鼠亦會受到感染﹐加速病毒擴散的幅度。病毒感染力強﹐可以經過直接接觸傳染。 人類和狗沾染病毒後須然不會發病﹐但卻可以將病毒傳播。 病毒會對飼料﹐肉類製成品﹑盛載和運送的器具和車輛造成污染﹔而且長時間存活在泥土和草內﹐踐踏後亦會沾染上病毒而將病毒傳播﹐甚至可以經風向和水流散播。
在醞釀期間﹐母牛的產奶量會驟然下降﹐隨著出現口角流涎的症狀﹐ 牲畜的唇﹑舌﹑牙肉﹑鼻腔﹑乳頭﹑蹄筋和指縫都會出現疼痛的水泡﹐而且範圍逐漸擴散和潰爛﹐以致不能進食和站立不穩。 高燒和發炎可以導致死亡﹐但年輕健壯的牲畜大部份都可以痊癒。 可惜為了需要迅速清除病原﹐所有染病和鄰近的牲畜都要被屠宰和燒毀﹐以免繼續排放病毒。 受影響的區域亦會被封鎖消毒。 馬匹很少會發病﹐但如果踐踏過鄰近的草地﹐亦可能沾染上病毒﹐成為傳播的媒介。
口蹄症嚴重打擊畜牧業﹐導致重大的金錢損失﹐而且奶類和肉類產品亦會長時期遭受到禁運﹐甚至賽馬的參賽資格亦會受到影響。

2010年6月9日星期三

泌尿道發炎

2010/06/07
兒童和 50 歲以下的男性﹐很少會出現泌尿道發炎﹐除非有泌尿道阻塞和尿液逆流的結構問題。 性生活比較活躍和處於懷孕期間的女性﹑前列腺肥大的男性﹑與及患有糖尿病和免疫功能失調的人士﹑泌尿道受到感染的機會都會比較大。 女性尿道的長度只有 4 至 6 公分﹐細菌可以逆流而上造成感染﹐特別是大腸桿菌。 年長的人士﹐例如男性前列腺脹大造成阻塞﹑膀胱收縮失去彈力引致遺尿﹐加上曾經插入尿管喉幫助排放小便﹐都會增加感染的風險。 患上急性膀胱炎﹐病人會覺得尿急﹑尿頻﹑多夜尿﹑排尿困難和灼痛﹑尿液混濁和帶有膿血﹐甚至失禁。 有些病人受到感染之後﹐並沒有明顯的症狀﹐以致未能及時獲得治療﹐反而更加危險。
如果能夠在症狀開始時立即治療﹐通常服食抗生素 3 至 5 天便可以清除感染﹐但必需繼續跟進﹐防止復發。 如果出現重覆的膀胱炎症狀﹐則需要做進一步檢查﹐排除尿道阻塞﹑結石和泌尿道結構上的問題。 性病感染﹑例如衣原體和淋病﹐都會導致和尿道發炎相約的症狀﹔可以經過尿液化驗來確定。
預防膀胱炎發生﹐必需改善排尿的習慣﹐不要強制忍尿。 保持下陰部清潔﹐但沖洗和楷抹時必需由前至後。 男女雙方在進行性行為之前﹐都要注意清潔衛生﹐女方在性行為前後排尿可以減少細菌滋生。 多喝水和穿著寬鬆的衣物﹐保持空氣流通。
上泌尿道感染﹐包括腎臟和腎盂急性發炎﹐通常是單側﹐但亦可能兩側同時發炎。 如果不能夠及早治療膀胱炎的症狀﹐或用藥不當﹐細菌就會逆流而上達到腎臟﹔而且亦以大腸桿菌居多。 血液傳播的細菌亦可以造成腎炎﹐例如不潔的毒品注射﹐或肺結核菌感染。 症狀除卻排尿不適之外﹐病人會覺得發燒﹑發冷﹑噁心嘔吐﹑後腰部疼痛﹑尿液出現眾多的膿細胞和細菌。 如果患有糖尿病﹐免疫功能失調和其他長期病症﹐症狀會更加嚴重。
治療的目標是儘快撲滅細菌﹐減輕發炎症狀。 通常都需要經靜脈輸液補充水份和注射有效的抗生素﹐待症狀穩定之後才改用口服藥物替代。 抗生素療程需要維持 14 天﹐如果男性有併發的前列腺炎﹐則需要繼續服用較長的療程。
如果未能及早治療尿道感染﹐或細菌較為猛惡﹐選用的抗生素不能克制﹐都可能出現併發症狀。 細菌導致貫膿和產生氣體﹐擴散到腎臟的週邊﹔進一步入侵血液和散播到身體其他部位﹐出現敗血症或敗血性休克。 即使及時開始深切治療﹐死亡率仍然相當高。 控制泌尿道感染﹐必需及早開始治療。 如果有膀胱尿液逆流﹑腎結石﹑前列腺肥大或其他阻塞泌尿道的病變﹐都需要兼顧治理﹐才可以妥善控制和防止復發。 多喝水﹑與及紅莓汁﹐都有保護泌尿道和減少細菌入侵的功能﹐綠茶的茶酸亦有近似的功效。
膀胱炎通常是因為膀胱和尿道受到細菌感染﹐出現發炎的症狀。 但一些以女性為主的病人﹐在細菌完全清除之後﹐仍然反覆出現尿頻﹑尿急﹑小便灼痛﹑與及在膀胱部位和盤腔內出現痛楚的感覺。 在膀胱漲尿時痛楚增加﹐排尿後減退。 有時候一些特別的食物或飲品都會引發症狀。 重覆的尿液檢查亦只發現有少數的紅血球﹐而沒有白血球和細菌存在。
患上間質性膀胱炎症狀的人士﹐90% 以上都是女性。 診斷通常是根據病人描述的症狀﹐而尿液檢驗確定並沒有細菌或其他微生物感染﹐而且即使重覆服用不同種類的抗生素﹐亦未能夠改善症狀。 為了排除其他的可能性﹐通常都要做膀胱窺鏡檢查﹐輸入 KCL 氯化鉀測試膀胱壁是否有破損﹐和經窺鏡管道將生理鹽水注入膀胱﹐直至漲滿後察看膀胱壁是否有破裂出血的現象。 將膀胱和尿道擴闊﹐有短暫消除症狀的功效﹐因為擴闊後排尿會比較暢順。
真正導致間質性膀胱炎的原因尚未確定﹐可能是膀胱發炎之後的後遺症﹐膀胱壁不能愈合而出現過敏或免疫反應。 亦有學者認為是基於心理因素﹐特別是患有焦慮症狀和強迫性行為的病人。
口服的藥物成效不大﹐通常都會採用直接將藥物灌注入膀胱的治療方法﹐例如使用 DMSO﹐一種滲透性強的止痛藥物﹐或一種結合肝素或 Pentosan﹑透明質酸﹑麻醉劑﹑與及含有提高尿液鹼性的梳打粉藥液﹐都有甚佳的療效。

2010年6月3日星期四

懷孕期的病症


2010/05/31

(一) 導致流產的原因
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重量低於 500 克或在 20 至 22 週產下的胎兒﹐很少能夠生存﹐仍然屬於流產。 23 週以上則屬於早產﹐生存的機會有 20 至 35%﹐到了 24 至 25 週則上升至 50 至 70%﹐而在 26 至 27 週以上誕生﹐生存率則達到 90%﹐但大部份都需要長時間的深切治療。 15 至 20% 懷孕的女性﹐懷孕都會因為流產而中斷﹐而大多數都在 13 週以前發生﹐更有一些女性在驗孕之前已經流產﹐只會被認為是經期稍為延遲。 懷孕的週期是從最後的一次經期第一天開始結算﹐或經過超聲波檢驗鑑定。
大部份的流產都屬於不能預防的意外。 12 週以下導致流產的原因﹐可能是胎兒的染色體結構有缺陷﹐而受到母體排斥。 母親患有自體免疫病症﹐例如紅斑狼瘡症﹑糖尿病失控﹑荷爾蒙失調﹑受到細菌或病毒侵襲﹑子宮結構異常﹐都會增加流產的機會。
身體健康的女性﹐做正常的工作﹑運動和性行為﹐都不會增加流產的機會。 但抽煙每天超過 10 支﹑酗酒﹑懷孕初期服用一些非類固醇類的消炎止痛藥物﹑過多的咖啡因﹑發高燒﹐都會增加流產的機會。 即使曾經連續兩次自然流產﹐第三次懷孕成功的機會仍然達到 80 至 90%。 但如果第三次仍然流產﹐則需要在再嘗試懷孕前做詳細的檢查和評估﹐找出可以改善的原因。

(二) 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是在懷孕期間出現的高血糖症狀﹐估計有 3 至 10% 的孕婦會患上這種症狀。 懷孕期間﹐女性體內的荷爾蒙大幅變動。 胎盤亦分泌多種的荷爾蒙支持胎兒的穩定成長﹐包括雌激素﹑皮質醇﹑和胎盤催乳激素﹐都會妨礙母體的胰島素功能。 隨著胎盤和胎兒的成長﹐懷孕 20 至 24 週時血糖變動更加顯著。 如果母體的胰臟不能夠增加胰島素的分泌﹐就會出現妊娠期糖尿病的變化。 醫生通常會在懷孕 24 至 28 週時為孕婦安排做血糖篩檢。
胎兒在患有糖尿病的母體內成長﹐受到高血糖的影響﹐胰島素分泌增加﹐以至脂肪凝聚和體重過度增加﹐分娩時可能出現困難﹐例如頭部過大或肩膊過寬﹐甚至胎死腹中﹔亦可能導致流產和早產。 受影響的嬰兒若果在 37 週前出生﹐肺部機能可能尚未成熟﹐出現呼吸困厄的症狀。 嬰兒出生後更可能有低血糖﹐缺鈣和鎂的現象﹐必需儘早餵飼和補充需要。
孕婦身體過於肥胖﹑過去曾經出現妊娠期糖尿病的症狀﹑曾經生產體重超過 4 公斤的嬰孩﹑早產或胎死腹中而原因未明﹑直系親屬患有糖尿病﹐和年過 35 歲的孕婦﹐都比較容易患上妊娠期糖尿病。 治療主要是節制飲食﹑多運動﹑定期檢驗血糖﹔ 如有需要﹐ 儘早開始注射胰島素。

(三) 懷孕期間要減少服用藥物
加拿大有1/5 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病症狀﹔而在懷孕期間﹐有 7.5% 的孕婦會出現抑鬱症狀。 服用抗抑鬱藥物的病人數目更持續上升。 抑鬱症狀可能是基於孕婦的心理狀況﹐但亦可能因為婚姻不協調﹑家境貧困﹑居住環境欠佳﹑缺乏配偶和家人的關懷和支持﹐與及曾經在懷孕時出現過抑鬱症狀。 嚴重的抑鬱症狀會影響孕婦的心態和生理﹐可能導致早產﹑低磅數嬰兒﹑妊娠期高血壓和驚厥症狀﹑增加動手術分娩的需要﹔與及酗酒﹑吸煙﹑濫藥﹑和營養不良的傾向。
服用抗抑鬱藥物須然可以稍為減輕症狀﹐但藥物可能增加流產的機會﹐影響胎兒成長中的心臟﹑導致肺部動脈高壓。 嬰兒出生後更難以適應環境﹑經常啼哭﹑無法安撫﹑容易受到驚嚇﹑餵飼困難﹑和不肯靜下睡覺﹔更有些出現痙攣的症狀。 因為服用抗抑鬱藥物的弊端過多﹐懷孕期間應要逐漸減少和停止服用。 安排心理輔導和治療﹑社會援助﹑與及幫助家人瞭解病人的狀況﹐給與支持。 適當的運動﹑均衡的飲食和改善睡眠習慣﹐亦有助於減輕症狀。
最近有報導認為產後抑鬱症其中一個成因﹔可能是因為大腦內一種蛋白質 MAO-A 過盛﹐消耗了穩定情緒的化學物質血清素和多巴胺。 研究希望能夠供應一些氨基酸添加劑來中和這種蛋白質的作用﹐減少產後抑鬱症狀。

2010年5月28日星期五

家庭醫生

2010/05/24

要獲得加拿大的醫療服務﹐最佳途徑是先找一位家庭醫生﹐而本省亦容許病人作自由選擇﹐並不局限在居住的地區内找醫生。 家庭醫生提供的醫療服務相當廣泛﹐除卻診治病症之外﹐更會為病人提供資訊﹐保障和增進健康﹔與及幫助病人解決心理和生理的問題﹐當面對嚴重病症時幫助病人對治療的取捨作出決擇。 家庭醫生會為病人儲存和整理病歷﹐包括記錄以往和現在的病症資料﹐並且會兼顧病症對病人的工作和家庭方面的影響。 家庭醫生通常會照顧病人及其他家屬﹐長期跟進﹐為家庭健康提供一個整體的護理。
家庭醫生在醫科畢業後尚需訓練兩年﹐考試合格後才能夠正式執業。只有 30% 的醫科學生選擇家庭醫生作為終生職業﹐因為家庭醫生的收入遠遜於其他的專科醫生。 家庭醫生每天能夠診治的病人數目受到時間的限制﹐不能過於草率﹐而且本省的醫療保險亦限制家庭醫生每天的診症數目。 年輕剛畢業的醫生較多選擇為一些開放式的診所工作﹐因為工作時間比較自由﹐而且採用編班制﹐在假期時可以有其他醫生替代。 但病人到開放式診所診治﹐除非預約﹐否則可能每次都要面對不同的醫生。 省政府亦推行網上的電子醫療記錄﹐容許病人在搬遷或轉醫生時容易傳遞﹐與及一旦遇上緊急事故時可以提取察閱。
近來有一些分析研究﹐將醫生的年歲和性別作出比較﹐與及訪問病人選擇醫生的取向。 本省現存執業醫生的平均年歲是 49 歲﹐仍然以男性居多。 教學醫院規限 65 歲以上的醫生不能夠再從事急救和危急症狀的應診工作。 40 歲以下的醫生﹐則男女各佔一半。 大學醫學院女性就讀率佔 60%。 男性醫生平均每週工作 35 小時﹐但女性醫生的工作時間只有 30 小時﹐因為許多都要兼顧家庭和盡母親的責任。 按照這個趨勢﹐在未來的 15 年﹐即使病人的數目維持不變﹐仍然需要更多的醫生來維持基本的醫療服務。
以病人的觀點分析﹐女性醫生通常願意花較長的時間診治病人﹐平均多 10% 的時間。 而且比較有耐心聆聽病人的病況﹐心理﹑家庭和工作方面受到的影響﹐願意與病人相討﹐作出治療的決定﹐而病人亦比較安心反駁和與女性醫生辯論。 女性醫生與女性病人之間會有較多體己的說話﹐經常會給與鼓勵和安慰﹐因為有設身的體會。 女性病人對男性的醫生會有一點戒心﹐不願意談及一些私隱和個人感受。 在婦產科方面﹐通常女性的專科醫生都比較繁忙﹐反而男性的婦產科醫生會比較有耐心和解釋詳盡﹐但女性病人仍然較多選擇女性的婦產科醫生。 醫學院針對這種現象﹐已經加強醫生與病人溝通和臨床態度方面的訓練﹐讓男性醫生可以學習和認識女性醫生的長處。
找尋一位家庭醫生﹐最好經由家人或朋友介紹﹐聽取他們對醫生的評價﹐但每一個人的要求和感覺都不一樣。 先跟隨朋友和家人到醫生的診所作實地觀察﹐查看診所開放的時間是否與自己的工作時間配合﹐地點是否鄰近。 醫生在下班後會否接聽電話提供資訊﹐病人入院治療時醫生會否繼續探訪和跟進﹐與及所屬醫院的地點和提供的服務是否適合所需。 一些醫生可能暫時性過度繁忙﹐不能夠接收新症。 病人要顯示一點誠意﹐將姓名和聯絡方法留下﹐和繼續嘗試。 不要等待真正染病時才找醫生﹐先請醫生做一些例行檢查和跟進過去的病歷﹐鞏固雙方的關係﹐與及觀察是否能夠互相適應和溝通。 醫生對症狀的認同﹑解釋和治療方法能否滿足病人的需求。 醫生的臨床態度雖然不能夠反影醫生的經驗和智識﹐但卻可以讓病人感覺到有信心。 醫生診所其他工作人員的態度是否友善和樂於幫助病人亦是重要的因素。 額外服務的收費與及病人無故缺席的罰款亦需列明讓病人參考。
一些家庭醫生可能有其他的專業訓練﹐例如急症﹑運動醫學﹑老人護理﹑婦產﹐可以吸引需要該項服務的病人。 但亦有病人投訴醫務所向他們推銷一些美容或健康產品﹐病人無需妥協。

2010年5月18日星期二

幼兒飼養

2010/05/17

近來香港報導一則審訊中的個案﹐一個 3 個月大的女嬰﹐因為父母不給與適當的餵飼﹐嚴重缺乏營養而死亡。 為了減少這些生而不養育的悲劇﹐本市一家醫院亦設立了天使搖籃計劃﹐採取完全包容的態度接收棄嬰。
母乳是哺育嬰兒的最佳選擇﹐嬰兒不會對母乳產生敏感反應﹐而且母乳的營養豐富﹐容易消化和吸收﹐質量更會隨著嬰兒的需要而自動調節。 母乳中含有免疫抗體﹑酵素和多種養份﹐可以增強嬰兒的抵抗力﹐減少受到病毒和細菌感染的機會。 母親每天哺乳﹐約需要消耗額外的 500 至 600 k 卡路里﹐可以輕易補充﹐或藉此消除懷孕期間積聚的脂肪和贅肉。
如果選擇餵配方奶﹐可以請醫生推介一種有添加鐵質的嬰兒奶粉或奶水。 餵配方奶不用選擇特別的環境﹐而且父親亦可以負責餵奶﹐讓母親可以有多些餘暇休息。 但必須詳細閱讀配方奶的說明書﹐先將奶樽用熱水消毒﹐再跟從指示﹐量度準確的份量和加進適量的水。 可以一次預備足夠一天餵飼的份量﹐但必須保持清潔和冷藏。
如果嬰兒有足夠的營養﹐在兩週內可以回復出生時的體重﹐而且在開始的兩個月﹐每個月會增加 1.5 磅至 2 磅﹐五個月達到出生時重量的一倍﹐週歲時達到三倍﹐生長率之後便會開始放緩。
餵人奶在剛開始時要餵的次數可能比較頻密﹐而且沒有一定的規則﹐24 小時內可能要餵奶 8 至 12 次。 一些嬰兒吮吸每邊乳房 5 分鐘已經很滿足﹐但有些卻需要吮吸 20 分鐘。 先從一邊乳房開始﹐直至嬰兒自動停止吮吸﹐幫助他們排氣和換尿片﹐再讓嬰兒吮吸另一邊乳房﹐直至嬰兒自動停止吮吸或入睡。 下一次餵飼時﹐可以從比較脹滿的一邊乳房開始。 嬰兒對奶的需求量可能會突然增加或減少﹐配合生長的速度。 如果哺乳量足夠﹐每天換濕尿片的數目應該在 6 次以上﹐尿液顏色清淡。 排大便大約每天 4 次﹐通常在餵奶以後﹐但滿月之後大便次數會逐漸減少。 六個月以下的嬰兒不需要餵飼其他食物﹐人奶或配方奶已經足夠﹐亦不需要喝水或其他飲品。
計算餵配方奶的份量﹐可以用嬰兒的磅數乘以 2.5 至 2.7 安士﹐作為一天的需要。 例如一個 10 磅重的嬰兒﹐每天約需要 25 至 27 安士的配方奶。 但亦需要考慮嬰兒的歲數﹐例如初生嬰兒第一週每次可以嘗試餵 30 至 60 毫升 (一至二安士)﹐滿月後每次 90 至 120ml ( 三至四安士)﹐三至六個月﹐每次可以增加至 120 至 180 毫升 (四至六安士)﹐六個月以後﹐每次 180 至 200 毫升 (六至八安士)﹐到開始加進其他食品後﹐可以略為減少餵奶的次數。到一歲之後可以改用全脂牛奶。 如果嬰兒很快就喝光一瓶奶﹐而且明顯表示不足夠﹐無妨再多給一些。
我們通常建議父母等待嬰兒過了六個月之後才開始餵其他食物。 觀察嬰兒是否需要額外的食物和已經懂得吞咽奶以外的食品。 年幼的嬰兒﹐除卻餵奶時的吮吸反應外﹐會伸出舌頭排斥所有放進嘴裡的事物﹐這樣可以減少哽咽的機會。 隨著成長過程﹐嬰兒逐漸懂得分辨可以接納的食物。 要能夠進食其他食物﹐嬰兒必須能夠穩定地坐下﹐頸項有足夠的力量支撐頭部。 如果在同桌一起進餐時嬰兒試圖攫取食物放進口裡﹐那明顯表示已經能夠進食適當的固體食品。 相反若果嘗試用匙羹餵飼時被嬰兒完全吐出﹐不需要堅持﹐等待一至兩週後再度嘗試。 開始時用牛奶混合一些米糊﹐之後可以引進嬰兒的果菜食品。 隔數天才嘗試一種新的食物﹐可以確定沒有敏感反應和腸胃不適。 嬰兒的配方奶有足夠的營養﹐並不需要急切加進其他食品。
週歲後才能夠開始食用蛋 (蛋白)﹐全脂牛奶﹑橙或橙汁與及蜜糖。 因為太早開始進食蛋白﹐可以導致敏感反應。 全脂牛奶的營養並不符合一歲以下嬰兒的營養需求。 橙或橙汁的檸檬酸可能刺激大腸和肛門﹐而野生蜜糖可能帶有病菌庖子。 如果有遺傳傾向或過敏體質﹐最好等待兩至三歲後才開始魚﹑有殼海產﹑花生和其他硬殼果。 東南亞富裕的人家很多用燕窩餵飼嬰兒﹐經常導致嚴重的過敏反應。

2010年5月9日星期日

乳癌新知

2010/05/10

乳癌是婦女最常患上的癌症﹐亦是繼肺癌之後的第二號癌症殺手。 女性在一生之中﹐有 1/9 的機會患上乳癌。 最高風險的年歲是 50 至 60 歲之間。 幸而自從推行定期篩檢﹐及早診斷和綜合治療之後﹐乳癌的死亡率已經稍有改善。 乳癌有遺傳的傾向﹐如果母親﹑祖母﹑姐妹﹑女兒或其他近親在停經前曾經患上乳癌或卵巢癌﹑或帶有致癌的遺傳基因 BRCA 1 和 2﹐都會大幅增加患上乳癌的機會。 其他高風險的因素包括曾經診斷發現乳房有局部的癌症病變或非典型細胞增生﹑乳房 X 光檢查顯示有 75% 以上的高密度變化﹑長期受到雌激素的刺激﹑例如經期開始較早﹐或停經較遲﹐沒有懷孕或 30 歲以後才第一次懷孕﹐與及服用荷爾蒙補充劑五年以上。 此外﹐過於肥胖﹑嗜食高脂肪的食物﹑吸煙﹑酗酒﹑經常接觸輻射和工作時間晝夜顛倒﹐都會增加乳癌出現的機會。
如果有家族遺傳的風險﹐可以考慮做遺傳基因的測試和評估。 20 歲開始每年做一次臨床的觸診檢查﹐醫生更可以指導病人正確的自我檢查方法。 按照親屬發病的年歲﹐提早開始做乳房 X 光檢驗。 認識乳癌的徵兆﹐例如新出現的腫塊﹐或現有的腫塊變動﹑乳房有持續的痛楚﹑乳頭或乳房局部凹陷﹑突然開始有分泌﹐尤其是帶血的分泌﹑乳房皮膚出現變動﹐發炎和潰瘍﹑都要儘快請醫生檢查。
本省在多個地區都設置有乳房 X 光篩檢的診所﹐但如果發現有可疑的腫塊或其他乳房的變化﹐則應要轉介到醫院或 X 光診所做詳細的 X 光檢查和超聲波素描。 為了影象清晰﹐乳房會被拉前和上下擠壓﹐從旁側和上下照射。 許多女性都因為擔心痛楚而不願意接受檢查。 如果確定有腫塊存在或有異常的變化﹐可以在超聲波引導下使用細針穿刺抽取細胞檢查﹐送交病理科醫師鑑定。 如果腋下的淋巴腺脹大﹐亦可以用針抽取細胞化驗。 病理化驗報告會指示是否有癌細胞的病變﹐與及進一步測試細胞的品種。 乳癌細胞有不同的感受體﹐最主要有 3 個類別﹐ER+ 的癌細胞會感受到雌激素的刺激﹑PR 代表黃體酮感受體﹑HER2 代表人類表層細胞生長因素的感受體﹔有特定的藥物可以壓抑這三類癌細胞的生長。 如果癌細胞缺乏任何的感受體﹐通常比較猛惡和難以治療﹐幸而亦有新的藥物可以對抗。 治療要考慮到癌細胞的形態和特性﹑腫瘤的大小﹑局部侵犯和擴散的程度。 通常從動手術開始﹐切割腫瘤或整個乳房和腋下的淋巴組織﹐再加上輻射治療﹐荷爾蒙治療﹑或使用抗癌的化療藥物。 30 歲以下的年輕女性亦會出現乳癌的病變﹐而且因為荷爾蒙旺盛﹑遺傳的因素﹑與及餵飼人奶以致耽擱了診斷﹐通常都會在較晚期才被發現。
許多女性知道患上乳癌之後﹐都會感覺到惶恐和不知所措﹔而且要承擔診斷﹑治療和種種症狀的痛楚和不適。 兼且要接受身體外觀的轉變﹑化療導致的脫髮和提早停經。 本市在去年開設了專責診斷和治療乳癌的診所﹐縮短診斷和治療的輪候時間﹐而且可以向病人提供資訊和輔導。 初期的乳癌﹐動手術時可以儘量保持正常的乳房組織﹐或立即做乳房的重建手術﹐讓女性可以維持外觀。 家庭醫生亦可以提供資訊﹑輔導﹑和手術後的跟進和護理。 密集的化療﹐即每兩週做一次治療﹐成效較大﹐但副作用亦較多﹐可能需要注射白血球生長素來維持白血球的數量﹐保持身體的抗菌和免疫功能。 脫髮﹑口腔潰瘍﹑噁心嘔吐﹑疲倦﹑貧血﹑缺少白血球和血小板的症狀﹐通常都不會維持太久﹐但化療亦可能會導致一些永久的轉變。 年紀較大的婦女﹐化療會導致提早收經和不育。 化療藥物可能損害週邊的神經﹐導致手腳痲痺﹑刺痛﹑和乏力。 長期的化療﹐可能損害心臟肌肉﹐影響心臟的泵血功能。 最近一個令人關注的報導﹐發現化療藥物可能會損害大腦﹐影響到專注和記憶﹐對以往和短暫的記憶都會形成片段的空白﹐甚至再不能夠應付比較繁複和多部驟的工作。 但新的化療藥物﹐卻可以對抗較為頑固的癌細胞﹐延續病人的壽命。

2010年4月28日星期三

慢性阻塞性肺病

2010/05/03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種長期持續惡化的呼吸道疾病。 在空氣污染﹑人多擠迫﹑仍然時尚吸煙的地區﹑發病率有不斷上升的趨勢。 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在未來的 10 年期間﹐慢性阻塞性肺病將會躍升至全球最常見疾病的第五位﹐成為繼心臟病和癌症之後的第三號殺手。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特徵是呼吸不暢順﹐吸氣和呼氣都感覺到阻塞。 症狀包括長期哮喘﹑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 病人的旁支氣管變得陜窄﹐空氣難以進出肺部﹐而且肺部組織受到破壞﹐缺乏膨脹和收縮的彈性﹐與及逐漸纖維硬化﹐再不能夠吸納氧氣。
如果在過去數年間﹐每年 3 個月以上﹐每天都出現痰多咳嗽的症狀﹔而且在患上傷風感冒症狀時﹐咳嗽變得更加頻密﹐進行一些日常生活的基本活動亦覺得氣促﹐晚間或運動後氣喘加劇﹐加上有吸煙的習慣﹐可能已經患上這種肺病。 90% 患上長期阻塞性肺病的人士都曾經或繼續吸煙﹐吸煙刺激氣管和肺部的黏膜﹐導致發炎反應﹐逐漸破壞氣管和肺部的組織。 空氣污染亦有相同的害處﹐而且這兩個病因都會增加肺部出現癌症病變的機會。 2% 的個案是因為病人帶有一個有缺陷的遺傳基因﹐缺乏了一種保護氣管和肺部黏膜的蛋白分泌﹐以致肺部容易受到損害。 預防肺病必需戒除吸煙和減少空氣污染。
慢性阻塞性肺病可以分為 3 個階段﹕初期的病徵﹐病人如果要快速地登上一層梯級或斜坡﹐才會感覺到氣促。 中期的症狀是在平地上步行數分鐘或一百碼後要停止歇息﹐抒緩呼吸。 嚴重的症狀﹐病人再不能夠外出﹐即使穿著衣服和日常生活上的活動亦導致氣促。 患有肺病的人士﹐如果能夠在剛發病時妥善處理﹐可以防止病情惡化和減少入住醫院的需要﹐但許多病人卻忽視了自己身體的變動。 初期和中期的病人﹐在病情穩定的時候﹐呼吸可以維持暢順﹐睡得安穩﹐醒來後可以隨意進行日常的生活程序和做適量的運動﹐痰涎可以輕易吐出。 當發病時﹐呼吸會變得緊促﹐痰涎增加﹐變得濃稠和帶有顏色﹐情緒不安穩和感覺到非常困倦。 我們建議病人嘗試增加使用擴張氣管噴劑 Ventolin 的次數﹐每 4 至 6 小時吸 2 至 4 次噴劑。 如果症狀仍然末見好轉﹐就要開始服用抗生素和口服的類固醇。 若果病人出現缺氧的症狀﹐例如面色淤藍﹑頭暈﹑神智昏亂﹐氣促和胸口有壓迫感﹐就要儘快送院治療。 嚴重的呼吸衰竭症狀﹐可能需要使用氧氣和機器輔助呼吸。
病情穩定的病人﹐通常要繼續使用吸入的噴霧或藥粉劑來控制症狀﹐但必須學懂正確的吸納和使用方法。 醫生﹐藥劑師和物理治療師都可以給與指導。
近年省政府著重於推行胸肺疾病的教育和康復計劃﹐在醫院內設立肺病康復治療部門﹐成員包括醫生﹑護士﹑物理和職業治療師﹐營養師和社工。 首先要鼓勵病人戒煙。在戒煙的初期﹐病人可能會感覺到不適﹐而且身體需要適應變動﹐醫生可以提供藥物輔助。 戒煙之後咳嗽和痰多的症狀都會顯著改善﹐而且可以減慢肺部呼吸功能衰退的速度。 戒煙五年後肺部功能會逐漸提升。
呼吸需要胸肺和橫隔膜的肌肉協調輔助﹐患有胸肺疾病的人士﹐呼吸消耗的能量可能比普通人高 10 倍。 若果病人營養不良﹐體重下降 10 磅以上﹐所有肌肉都會萎縮和變得軟弱。 肺部的呼吸量下降﹐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發病和死亡率都會增加。 我們建議病人少食多餐﹐減少腹部鼓脹。 選擇容易預備和容易吸收的營養食品﹐加上維他命添加劑。 病人要減少鹽﹑咖啡因﹑和其他刺激性的食品。 選擇食物可以參照加拿大食物指南。 運動可以幫助病人改善和維持日常生活上的活動功能﹐增加體能和自信﹐保持胸部和其他呼吸肌肉組織的能力﹐可以更有效地吸納氧氣。 運動更有助於控制體重﹐改善睡眠的質素和患病者的情緒﹐減少發病和住院的機會。 在家裡可以嘗試用一磅重的啞鈴或罐頭做舉重和擴張胸部的動作﹐與及按著桌面﹐從坐下至起立﹐到只是用腳尖觸地的重覆動作﹐循步漸進。

高山症

請踴躍捐款﹐資助青海玉樹縣地震救援和重建
中國和加拿大紅十字會捐款網頁

2010/04/26

青海玉樹縣在 4 月 14 日發生 7.1 級地震﹐造成多人死亡和受傷。 玉樹縣城位於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頭﹐平均海拔高度在 4200 米以上﹐而且天氣寒冷﹐搜救工作非常困難。 因為拯救行動不能夠耽擱﹔外來的工作人員沒有充足的時間適應﹐所以許多都出現了高山症狀。
高山症狀通常在海拔 2400 米以上才會出現﹐但一些身體健康的人士﹐到了海拔 1500 米高度已經感覺到不適﹔高山症最容易出現在急速攀升的爬山運動。 登山的速度﹐到達的高度﹐個人的體能訓練和適應程度﹐和不同的體質﹐是決定是否會出現高山症和症狀嚴重程度的主要原因。
沿海平地的氣壓是 760 毫米的水銀柱高度﹐但到了海拔 2500 米﹐就會下降至 560 毫米。 享利定律闡釋在常溫之下﹐溶解在液體內的氣體與在同一空間内和液體達到平衡的氣體壓力成正比例。 氣壓愈低﹐血液的含氧量相應下降。 長期在高地生活的人士﹐紅血球的數量會逐漸增加﹐ 增進血液傳遞氧氣的功能。 玉山縣地高而且天氣尚在雨雪之間﹐心肺負荷增加﹐而且手腳更容易凍傷。 患有長期疾病﹐例如營養不良﹑缺水﹑長期心肺疾病﹑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不足﹑和雷諾氏症狀的人士﹐更難適應高地的天氣和環境。
波音 767 客機在飛行時﹐通常會將機艙內的氣壓調教至與海拔 2100 米高度相仿﹐大部份人士都不會受到影響。 本地兩個著名的滑雪場地﹐Whister 和 Blackcomb , 都在海拔 2200 米之間。 一些特別敏感的人士﹐可能在海拔 2000 米高度出現症狀。 急性的高山症狀﹐通常在上山後 6 至 10 小時出現。 如果能夠逐漸適應﹐症狀會在一至兩天內退減﹐但亦可能會繼續惡化。 初期的症狀是頭痛﹑眩暈﹑頭腦昏亂﹑渾身乏力和覺得不適﹑噁心嘔吐﹑略為吃力的活動都會導致氣促和心跳加快﹑兼且可能出現流鼻血和手腳腫脹的現象。
嚴重的高山症狀﹐可能危及生命。 在 3000 米以上的高度﹐2% 人士會出現肺積水的症狀﹐症狀可能和患上氣管炎混淆﹐持續的乾咳﹑發燒﹑坐下亦覺得氣促﹐如果不能夠立即下山和開始治療﹐可能會惡化至心肺衰竭。 在海拔 2700 米的高度﹐1% 的人會出現腦水腫的症狀。 腦部因氧氣不足而導致血管膨脹﹐流入腦部的血量增加﹐微絲血管亦過度充血。 症狀包括劇烈的頭痛﹐止痛藥亦無效﹑走路搖擺不穩定和不能夠循著直線前進﹐手腳動作不協調﹑視力模糊﹑眼睛色膜的血管破裂﹑甚至半身癱瘓﹔必須儘快供應氧氣和運送至較低高度的營地救治。 如果症狀繼續惡化﹐可能陷入休克和死亡。 在登山之後﹐開始的 24 小時要避免過度的體能消耗﹐讓身體休息和逐漸適應。
預防高山症發生和惡化﹐必須瞭解高山症的症狀和及早預防。 攀山隊伍和救援團隊往往因為同伴的壓力﹐和擔心阻礙其他人的進程﹐強忍和勉強繼續攀升或留在高地上工作﹐以致出現嚴重的症狀。 治療高山症的首要目標﹐是要避免不必要的損害和死亡。 即使有輕微的症狀﹐亦要立即停止攀升。 如果休息後症狀沒有改善﹐就要下山回到較低的地段休息﹐復原後再嘗試攀爬。 在海拔 3000 米以上﹐必須遵從安全的戒律﹐可以挑戰高度爬高一些﹐但必須回到較低的地點紮營休息。 紮營點的高度每天不要上升超過 300 米。
許多要登高的人士都會預先服食 Acetazolamide 125 - 250mg, 每日兩次來預防和抒緩高山症狀﹐藥物的作用是增加血液的酸性﹐刺激呼吸神經中心﹔加快呼吸的頻率和深度﹐來吸納更多的氧氣。 紅血球從肺部攝取氧氣﹐在較酸性的環境﹐紅血球會比較容易釋放出吸納的氧氣﹐幫助需要氧氣的細胞組織。 亦都有嚼食古柯葉和銀杏葉來預防高山症的成功例子。 如果運送病人困難和需時﹐可以供應氧氣和將高山症患者放進一個圓桶型的塑膠袋 ( Gamow Bag ) 之內﹐再用腳泵將空氣輸入﹐相等於將病人移低 1500 米的海拔高度﹔與及容許時間將病人運送下山接受更徹底的治療。 青海玉樹縣災情嚴峻﹐救援人員都甘冒地震﹐種種意外﹐高山症和凍傷的危險﹐希望各位聽眾能夠踴躍捐輸﹐支持救災和重建。

2010年4月23日星期五

院內感染


2010/04/19

自從 3 月底 Nanaimo 地區醫院陸續出現腸道困難梭狀桿菌感染的案例﹐大部份屬於醫院內的感染﹐但亦有數宗來自社區。 醫院內的感染可能和清潔程序不足有關。 困難梭菌生長在低氧氣的環境﹐2 至 5% 的人腸道內帶有這種細菌﹐但因為有免疫功能的保護和受到其他正常細菌的壓抑﹐數量不多。 在醫院內居住超過兩週的病人﹐13% 會受到感染﹐如果居住超過四週﹐則增加至 50%。 帶菌者大部份都沒有症狀﹐ 但當病人接受抗生素治療之後﹐特別是氟哇諾胴和克林霉素﹐腸道內正常的細菌大量被消滅﹐而且因為病人的免疫能力下降﹐困難梭菌乘時大量繁殖。 在蘊釀期間﹐病人可能只有輕微的感冒和腸胃不適症狀﹐如果能夠及時停止抗生素﹐可能不會繼續惡化。 細菌繼續滋生﹐分泌毒素﹐就會出現發燒﹑噁心﹑腹痛和嚴重水瀉的症狀。 細菌進一步侵襲腸道演變成為偽膜性大腸炎﹐大腸失去吸收水份和蠕動的功能﹐做成阻塞和腸道腫脹﹐若果腸道穿破﹐就會出現腹腔炎﹐血液感染﹐ 和休克症狀。
困難梭菌感染的途徑是環境和器具被糞便污染。 再經手接觸傳至口。 控制的方法是適當的隔離﹐妥善的消毒﹐與及減少使用抗生素。 接觸病人後必須要洗手。
2007 年 BC 省發表的抗藥性微生物監察報告﹐顯示自 2002 年開始﹐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和抗藥性腸球菌的感染個案都大幅增加。 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 MRSA 以前主要在醫院內肆虐﹐因為病人免疫系統變得薄弱﹐而且因為有傷口﹐或治療需要插入喉管和插針輸液﹐讓細菌有途徑入侵。 但逐漸社區內亦出現 MRSA 的感染案例﹐尤其是經常注射毒品的人士﹐而細菌變得更具破壞力。 1/3 的人口都帶有普通的金黃葡萄球菌﹐通常不會有感染的症狀。 但如果皮膚破損﹐卻可能會從傷口入侵﹐導致發炎和貫膿。 醫院內經常使用高劑量的抗生素﹐而且可能超過一種﹐以致金黃葡萄球菌逐漸產生抗藥性﹐能夠抗衡青黴素和先鋒霉素。 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 MRSA 可以做成嚴重的感染﹐包括皮膚下的組織和肌肉﹐壞死性筋膜炎﹐與及經血液和淋巴腺擴散至肺部﹑心臟﹑骨骼和關節。 社區出現的 MRSA 更加危險﹐即使皮膚沒有破損亦可以經接觸而傳染。 能夠治療 MRSA 感染的藥物不多﹐萬古霉素需要經靜脈注射﹐早晚一劑﹐但亦開始有能夠對抗萬古霉素的金黃葡萄球菌出現﹔新的藥物 Linzolid 非常昂貴。 用肥皂和水﹐或酒精洗手都可以消滅手沾染上的細菌。 帶菌者可以嘗試用 Bactroban 2% 藥膏搽鼻腔與及稀釋的漂白水泡浴﹐連續五天﹐來消除細菌﹐份量是將半杯漂白水加進 1/4 浴缸的水。
抗萬古霉素的腸球菌 VRE﹐存活在消化道﹑腸和尿道﹐有高度的抗藥性。 健康正常的人士不會受影響。 醫院內的病人﹐因為免疫功能下降和受到抗生素影響﹐可能出現腸道和尿道感染﹐細菌更會侵入血液引發心內膜炎和敗血病。 VRE 亦出現在一些農場飼養的雞隻﹐可能亦是因為過度使用抗生素。 抗藥性的腸球菌 VRE 是糞便內的細菌﹐正常人接觸後亦可能成為帶菌者。感染 VRE 最大的風險是 VRE 可以將抗藥的基因傳遞給其他細菌﹐以致萬古霉素亦失去功效。
大部份超級細菌都來自醫院﹐所以醫院亦採取了多項預防措施﹐例如為入住醫院的病人作細菌篩檢﹐選擇來自其他護理院﹑接觸過或曾經受過 VRE 或 MRSA 感染的病人和其他高危人士﹐在鼻孔和肛門抽取細菌樣本。 將帶有病菌的病人隔離和使用特定的洗手間。 照顧病人的醫護人員和家屬都要穿著罩衫和經常洗手﹐避免沾染細菌。 最重要仍然是要改變使用抗生素的習慣﹐對症下藥。
本年初的一個報導﹐在 42 個願意接受檢查的醫生當中﹐有半數的領帶上帶有高度感染力的細菌和病毒。 長時間在醫院內工作的醫護人員﹐在工作期間應要更換上容易清洗和乾淨的工作制服。 醫院亦改用更有效的清潔劑﹐每天清潔容易碰觸的範圍兩次。

2010年4月11日星期日

空氣污染

2010/04/12

3 月 22 日香港受到南下的沙塵暴吹襲﹐空氣污染指數達到 500 的最高水平。幸而沙塵暴帶來的懸浮粒子體積較大﹐須然遮蔽天日﹐能見度偏低﹐但很快便沉降消失。 香港人煙稠密﹐地小車多﹐所以必須控制空氣污染才能夠確保民眾的健康。 香港的空氣污染指數幅度是由 0 至 500﹐0 - 50 對公眾不會有影響。 51 - 100 短期內亦不會有影響﹐但長期處於這個污染水平﹐可能會影響到健康狀況。 銅鑼灣和旺角區經常達到這個空氣水平。 101 - 200 已經超出能夠接受的安全指標﹐患有心臟病和呼吸道疾病的人士﹐病情可能惡化﹐其他人亦會稍感不適。 201 - 500 是嚴重的空氣污染程度﹐患有心臟病和呼吸道疾病的人士會明顯受到影響﹐引發症狀﹔正常人亦會出現眼睛痕癢不適﹑喉嚨痛﹑咳嗽﹑多痰和氣喘等症狀。 中國自從 2008 年開始亦採用近似的準則﹐監察 86 個主要城市的空氣質素。
本省用來量度空氣質素的水平略有不同﹐將空氣質素定為 1 至 10 度﹐度數越高影響身體健康的風險愈大。 1 - 3 度屬於低危﹐4 - 6 度是中度風險﹐7 - 10 度是高風險﹐很少會超過 10 度。 而一般市區內的指數﹐除卻上﹑下班繁忙時間之外﹐大多數徘徊在 3 度水平﹐只需要量力而為﹐可以安心在戶外進行活動和做運動。
受到空氣污染影響最大的包括患有長期呼吸道疾病的人士﹐例如哮喘﹐阻塞性肺病和肺癌。 如果污染程度增加﹐可能會引發哮喘﹑咳嗽﹑痰多﹑氣速﹑甚至缺氧的症狀。 心臟病患者﹐例如曾經心臟病發﹑有心絞痛症狀﹑心韻律不規則﹑與及心臟衰竭的人士﹐亦可能會因為空氣污染而病情惡化。
年幼的兒童﹐新陳代謝迅速﹐身體需要的氧氣量比例較成年人高﹐但免疫系統尚在成長的階段﹐空氣污染可能導致的損害亦比較大。 年長人士﹐心肺功能和免疫能力逐漸退減﹐對環境轉變的適應能力較為低﹐而且許多患有心肺疾病﹐空氣污染可能會使到長期病症惡化。 經常在戶外工作或運動的人士﹐接觸外界空氣的時間長而且體力消耗較大﹐如果空氣質素欠佳﹐身體自然會受到影響。
空氣污染影響健康﹐而最嚴重的人為空氣污染是抽煙﹑對自己和他人都會造成損害。 要減少室內的空氣污染﹐必須禁煙和戒煙。 如果外間空氣質素欠佳﹐高危的人士要減少外出和不要在戶外逗留太久﹐而且要避免過度體力消耗﹐減輕對氧氣的需求。 普通的手術口罩只能夠防止自己噴出的分泌物污染環境﹐如果要減少吸入污染空氣的懸浮微粒﹐就要配戴緊貼臉龐的呼吸過濾口罩﹐例如尺碼合適的 N95 類型口罩。
污染空氣的物質有氣體﹐和懸浮在空氣中的液體或固體微粒。 自然界的污染可以來自火山爆發﹑沙漠和乾干地區被刮起的風沙﹑山火冒出的濃煙﹑與及挖掘地面釋出的沼氣。 人為的空氣污染主要是因為使用不同燃料而產生廢氣﹐例如二氧化碳和氟氯碳化氣體。 大部份是來自汽車的排放﹑工業和生產能源所產生的廢氣﹑揮發的化學物質﹑油漆和各種噴霧﹑與及焚燒時產生的氣體。 污染空氣的懸浮粒子亦有 10% 是人為所致﹐通常是以微粒的大小作為區分。 直徑在 10 微米以下的微粒﹐可以直達肺部﹐刺激呼吸道和肺部的黏膜細胞組織。 2.5 微米以下的微粒﹐更可以穿透肺的氣泡進入微絲血管內的血液﹐擴散至身體其他部位。 較大的灰塵則會沉積在肺部﹔含有矽的微粒和石棉纖維﹐更加會侵入肺的氣囊之內﹐引致嚴重的發炎反應﹐做成永久的損害。
減少空氣污染﹐政府需要立例限制和監管工業和生產能源所排放出的廢氣﹐與及汽車的排放量。 每個人都可以幫助減少空氣污染﹐首先要戒煙﹑其次是儘量減少消耗能源。 冬奧進行期間﹐許多人都改用公共交通工具﹐成功地減少汽車擠塞的情況。 儘量減少獨自駕車﹐停車後儘快關掉引擎﹐選用節能汽車或混合動力車與及裝置氣體轉化器。除卻維護個人健康﹐減少空氣污染更加可以減少破壞臭氧層﹐保護生態環境。

2010年4月7日星期三

預防心臟血管疾病

2010/04/05

在過去的 10 年﹐加拿大肥胖人士的數目持續上升﹐兒童亦跟隨著同樣的趨勢。 身體質量指數 BMI 超過 24 已經是過重﹐如果超越 27 則屬於肥胖。 估計加拿大有 25% 的成年人身體質量指數超過 30﹐屬於病態的肥胖。 肥胖人士較多會患上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心臟和血管疾病﹐肝病﹑乳癌﹑肝癌﹑大腸和前列腺癌。 近期統計數字更顯示有 41% 的成年人膽固醇過高。 人體需要少量的膽固醇幫助細胞生長﹐製造維他命 D 和 荷爾蒙。 好的膽固醇 HDL 可以減少心臟血管疾病的病變﹐但壞的膽固醇 LDL 和三酸甘油脂卻會導致血管栓塞。 膽固醇會隨著年歲而積聚。
大約 5% 的成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心臟血管疾病﹐到了 80 歲則增加至 28%。 改善生活習慣和及早治療﹐可以減少患上心臟血管疾病和中風的機會。 奉行健康的飲食習慣﹐每天都要做運動﹐保持有充足的睡眠﹑正常的體重﹑戒煙酒﹑調節血壓﹑血糖和膽固醇﹑減輕心理壓力﹑與及做定期檢查﹐都有助於減少發病。 如果能夠借助藥物將高血壓和高血脂降低至標準﹐心臟病發和中風導致的死亡率會下降 20%﹐而發病率則減少 44%。 自從開始量度高敏感度 C 反應蛋白 ( hsCRP ) 作為心臟病的指標之後﹐更加增加了診斷的可靠程度﹔但嚴重的感染﹐和發炎都可以導致 ( hsCRP ) 大幅上升。
阿斯匹靈 ASA﹐可以在心臟病猝發時候用來做急救﹔而患有心臟血管疾病﹐或屬於高風險的人士﹐都可以長期服用低劑量的 ( ASA )﹐防止血管突然栓塞。 阿斯匹靈可以防止血少板黏附在損毀的血管內壁之上﹐與及減少血少板凝聚成為血栓塊﹐有保護和防止血管栓塞的功能﹐每天服用的劑量是 81 至 162 mg。 長期服用阿斯匹靈可能會損害胃壁﹐甚至釀成胃潰瘍和出血性胃炎﹐增加流鼻血﹑碰撞疹傷和出血的機會。 須然血管栓塞做成的中風症狀可以減少﹐但出血性中風的機會卻會增加。 如果要動手術﹐最好停止服用 ASA 五天﹐但要衡量血管栓塞的風險。 如果身體健康﹐並沒有心臟血管疾病的風險﹔服食阿斯匹靈亦未必能夠防止發病。 即使患有糖尿病﹐但若果沒有其他心臟血管疾病的病變﹐服用阿斯匹靈亦不會減少心臟病發和中風的機會。 阿斯匹靈只可以減少男性心臟病猝發的風險﹐但對女性卻沒有足夠的保護作用。
服食可邁丁﹐同樣有防止血液凝結成為血栓塊的功能﹐但副作用更大﹐適用於上心房顫抖等心韻律不規則的症狀﹐和治療深層靜脈栓塞。 Omega 3 可以改善血脂的比例﹐保護血管內壁和擴張血管。 動物的實驗顯示 Omega 3 有預防心臟病發時出現心室纖顫類致命韻律的機會﹐可能減少心臟病發猝死的危險。
加拿大血脂過高的人數目亦相當多﹐20 歲至 39 歲的年青和壯年人士﹐27% 血脂偏高。 可能是基於社會的轉變﹐商業取代了農業﹐而機器亦取代了人力。 辦公室的工作﹐體力消耗有限﹐而且大部份人駕駛汽車代步。 青少年則將大部份課餘時間耽擱在電視和電腦之上﹐減少了戶外活動和運動。 要預防心臟血管疾病﹐必須傳達健康的理念﹐改變生活習慣﹐注意飲食和運動。
大部份北美洲的人士﹐在 25 至 55 歲期間﹐每年體重都會上升 1.5 磅﹐尤其是女性。 如果要維持正常的體重﹐必須節制飲食和多做運動。 女性的體重因為荷爾蒙的轉變﹐特別容易增加。 如果不願意節食而要維持體重適中﹐每天就要做 60 分鐘運動﹐不能間斷﹐而且要做中量至劇烈的運動﹐例如速行﹑跑步﹑登山﹑踏單車﹑健康舞或拉丁舞﹑使用運動器材﹑瑜珈和太極。 男性則只需要每天運動 30 分鐘。 可惜許多人運動後食量增加﹐而且因為覺得疲倦﹐其他時間活動量大幅下降。
如果身體不能夠負荷較為劇烈和長達一小時的運動。 要控制體重就必須要節食。 減少每一餐進食的份量﹐早餐可以多吃一點﹐午餐和晚餐則要減少份量。 參照加拿大食物指南的建議﹐以蔬菜﹐水果和殼麥為主﹐減少鹽﹑糖﹑和高能量的快餐食品。

2010年3月26日星期五

腦部創傷

2010/03/29

冬奧開幕前﹐一位運動員﹐在無舵雪橇滑道上訓練時發生意外﹐頭部重創而死亡。 近期亦有車禍發生﹐乘客被拋出車外重傷不治。 北美洲每年都有超過二百萬人腦部受到創傷﹐須然 90% 都屬於輕傷﹐但仍然有 10% 嚴重受傷的個案﹐導致死亡和殘障。 男性腦部受創傷的機會比女性高一倍﹐15 至 24 歲的年青人佔最多數。 如果受傷之後失去工作能力﹐對家庭和社會都會構成重大的損失。 5 至 9 歲和 65 歲以上的人士﹐腦部受創的程度比較嚴重﹔如果嬰兒和幼童腦部受創﹐更要探討虐兒的可能性。 新興發展蓬勃的國家﹐擁有汽車的人數暴升﹐但卻缺乏駕車的安全理念﹐公路的設計和急救醫療體系亦未能夠同步發展﹐所以車禍導致的死亡率更高。 北美洲自從引入必需配戴安全帶﹐踏單車要配戴頭盔﹐嚴懲酗酒和濫藥人士駕車等法例之後﹐加上有適當應付嚴重創傷的急救程序﹐診治和手術﹐腦部創傷導致的死亡率已經大幅下降﹐但卻增加了許多因為腦部創傷而導致殘障的人士。
暴力﹑車禍﹑建築﹑工業和運動意外﹐與及鬥毆﹐是導致腦部創傷的主要原因。 嬰兒和幼兒﹐劇烈搖晃可以導致嚴重的腦部創傷。 2 至 4 歲的幼童多數因為跌倒。 年紀較大的兒童﹐單車意外和車禍是導致腦部創傷的主要原因。 美國堅持不禁止檢械﹐所以槍擊仍然是導致成年人嚴重腦部創傷的主要原因﹐而 75% 是基於自殺。
大腦﹑後腦和中腦﹐被封閉在頭顱骨之內﹐有一些小洞孔容許頭顱神經穿透。 最大的缺口是腦部下端連接脊髓神經的出口﹐而腦幹正處於這個部位。 腦幹是控制呼吸﹑心跳﹑血壓和神經反射的中心。 如果腦部的壓力驟升﹐就會將腦部下端的組織擠向腦幹的出口﹐影響到基本的維生功能﹐與及壓迫控制瞳孔的神經﹐導致瞳孔擴張。 腦部被一層硬膜和兩層軟膜包裹﹐如果只是硬膜外的血管受損破裂﹐只需要儘快動手術抽出淤血塊﹐就不會做成嚴重的損害。 硬膜以下的創傷出血﹐與及腦內出血﹐情況嚴重﹐即使動手術止血之後﹐仍然有可能會再度出血﹐而且腦部的細胞組織亦受到損毀。
腦部創傷的程度決定於撞擊的力度﹑方向﹑和持續的時間。 即使沒有直接的碰撞﹐急速的前衝和驟停﹑劇烈搖晃﹐都會導致腦部撞擊頭顱骨。 急速前衝和驟停﹐不但腦部前端碰撞頭骨﹐回挫的力量亦導致後端碰撞。 劇烈的搖晃更會導致瀰漫性的損害。貫穿頭顱骨的創傷﹐大部份都是暴力所致。
腦部受損的程度﹐通常要等待病人接受急救﹐情況穩定之後才能夠評估。 結合 Glasglow 昏迷指數﹑昏迷的時間﹑與及失憶的時段作為指標。 如果病人眼睛不能夠張開﹐不能發聲講話﹐手腳變得僵硬和異常地彎曲或伸直﹐都表示腦部受創的程度非常嚴重。
腦部受創的病人﹐頸骨亦可能同時受傷﹐所以在移動傷者前必須將頭部﹐頸部和背部固定﹐以免損害脊髓神經。 急救首先要穩定傷者的呼吸﹑血壓和脈搏﹐維持身體和腦部的氧氣和血液供應。 臨床檢驗和評估後﹐儘快安排電腦斷層素描﹐檢查頸部和腦部。 如果腦部因為積聚淤血或細胞組織受創後出現腫脹﹐ 導致腦內的壓力驟升﹐不但會將腦部擠迫向下端的腦幹﹐而且壓力會阻止血液流注入腦部﹐導致缺血缺氧。 治療的方法包括使用藥物排出腦內的水份﹐用機器輔助呼吸﹐增加氧氣和去除碳酸氣﹐幫助收縮血管﹐與及動手術減低腦部的壓力。
腦部的創傷﹐破壞了腦部和血管之間的天然屏障﹐容許血液內導致發炎反應的細胞和化學物質進入受傷的腦部﹐導致更多的腦細胞組織損毀﹐而損毀的腦細胞亦會釋出更多有害的物質。 許多研究都希望能夠減少這些惡性的併發症狀﹐包括使用高壓氧氣﹑降低人體溫度﹑和使用藥物壓抑腦細胞受損後釋出的有害物質﹐但至今仍然沒有重大的突破。 已經被損毀的腦細胞組織﹐目前尚未有彌補的方法。 所以必需著重於預防腦部創傷方面的宣傳和教育。
腦部創傷做成的殘障﹐需要結合多方面的輔助治療﹐包括醫護人員﹑物理治療﹑語言訓練﹑日常生活和工作培訓﹐與及心理輔導和治療﹐幫助病人和家人適應﹐以冀可以參與幫助病人康復。

2010年3月16日星期二

血液幹細胞移植

2010/03/22

本週星期六﹐3月27日﹐加拿大幹細胞協會和加拿大血液服務中心轄下的 One Match 幹細胞及骨髓網絡﹐將會聯合在時代坊舉行招募華人捐贈骨髓和血液幹細胞的活動﹐希望更多華裔人士能夠參與。 超過 22 萬的加拿大人已經登記捐贈﹐但華人登記的數目卻未及 5000 人﹐只是佔總數的 2%。 雙胞胎的基因相同﹐自然可以捐贈﹐近親例如兄弟姐妹﹐能夠提供適合的血液幹細胞的機會亦相當高﹐有 30% 可以成功配對。 但剩餘的 70% 病人﹐則需要倚靠外界人士捐贈。 如果種族和出生地點相近﹐成功配對的機會比較高。 白種人找到適當骨髓捐贈的機會達到 80%﹐但華人則只有 10%。 目前有多個華裔病人急切需要血液幹細胞捐贈。
最常需要血液幹細胞移植作為主要治療步驟的病症是白血球癌和淋巴癌。 移植血液幹細胞的情序﹐是先將病人不正常和缺乏生長血液能力的骨髓去除﹐輸入正常健康的血液幹細胞﹐並且可以補充因為化療和電療所摧毀的骨髓血液幹細胞。 當白血球癌和淋巴癌發病的時候﹐化療和電療可以壓抑和消滅生長迅速的癌細胞﹐但骨髓中不斷生長的造血細胞亦受到損害﹐如果不能夠及時補充血液幹細胞﹐就會出現嚴重貧血﹑缺乏免疫能力以至嚴重感染﹐並且會因為缺乏血小板而嚴重出血。
骨髓是大骨骼內的海棉體﹐薀藏著大量的血液幹細胞。 血液幹細胞是充滿生長能力的雛形細胞﹐可以蛻變成為輸送氧氣的血紅球﹐抵抗感染和排斥異物的白血球﹐或有助於止血的血小板。 抽取骨髓的方法是在輕度全身麻醉和嚴格消毒的設施之下﹐從下背部盤骨的兩翼﹐用針穿刺抽取﹐每次抽取的數量約佔骨髓總量的 3 至 5%﹐大部份人在 4 至 6 週之內﹐骨髓就可以完全恢復正常。 抽取的部位可能有短暫的淤黑和腫痛﹐但不會影響行動﹐大部份捐贈者都可以在麻醉過後回家。 通常只有少量的血液幹細胞會從骨髓釋放進入週邊血液之內﹐但如果連續數天注射白血球生長激素 G-CSF﹐週邊血液內的血液幹細胞數量便會大幅增加﹐在注射五天後就可以收集。 收集的方法是將靜脈的血液輸入一部能夠分解血液內不同細胞種類的機器之內﹐將較大體積的血液幹細胞和白血球收集﹐剩下的紅血球﹐血小板和血漿可以循靜脈回歸捐贈者體內。 收集週邊血液幹細胞需要的時間比較抽取骨髓的時間長。
臍帶血是從初生嬰兒的臍帶和胎盤抽取﹐含有豐富的血液幹細胞﹐但卻限於能夠抽取的數量。 下一步的研究是如何培植更多的血液幹細胞。
血液幹細胞亦可以在進行化療和電療之前﹐從自己的身體抽取﹐適用於治療沒有擴散到骨髓的淋巴癌﹐治療後可以再回輸入體內。 用自體幹細胞﹐不會有排斥和感染外來傳染病的危險。
One Match 幹細胞及骨髓網絡﹐已經為超過 22 萬加拿大人登記和收集樣本﹐將檢驗所得的資料儲藏﹐與世界各地數以百萬計的捐贈者資料庫聯系﹐希望有更多的華人參與。 如果願意作為捐贈者﹐可以在本週六來到時代坊登記。 只要合乎資格﹐就可以收集細胞樣本﹐樣本是用棉花捧楷抹口腔內側的黏膜﹐就可以取得足夠檢驗的細胞﹐而不需要抽血。 捐贈者亦可以從網上下載表格﹐填妥後寄回 BC 血液服務中心 ( 表格附錄在我的網頁 www.doctorsze.com ) 。 問卷主要是記錄捐贈者的個人聯絡資料﹐與及初步評估是否適合捐贈血液幹細胞。 例如年歲需要在 17 至 50 之間﹐因爲年輕人的幹細胞更具活力。 個人身高﹑體重﹑是否有捐血的習慣﹐與及患上或感染愛滋病和其他性病的風險。 一些患有長期疾病和傳染病的人士亦不適宜捐贈。 如果中心認為適合捐贈﹐就會聯絡捐贈者到中心抽取樣本。 樣本將會經過人類白血球組織抗原 ( HLA ) 的測試分類﹐共有兩組六個不同的抗原﹐必需要完全配合才不會被排斥﹐和適合捐贈。 資料將會儲藏在 One Match 的電腦資料庫內﹐可以和有需要的病人配對。 捐贈者可以自由選擇退出 One Match 的登記網絡﹐或拒絕作出捐贈﹐但必需明白病人在進行高劑量化療和電療之後﹐如果不能夠得到適合的骨髓捐贈﹐可能會性命不保。

One Match 幹細胞及骨髓網絡申請章程

2010年3月14日星期日

過敏性鼻炎

2010/03/15

今年的天氣比較溫暖﹐櫻花在二月底已經盛放﹐許多患有過敏性鼻炎的人士﹐又開始感覺到鼻和眼睛痕癢﹐鼻堵塞不通﹑流鼻水和頻打噴嚏。 較嚴重的患者﹐再不能夠用鼻呼吸﹑失去嗅覺﹑鼻水後淌﹑經常流鼻血﹑兼且會導致中耳炎﹑鼻竇炎和鼻息肉等併發症狀。
鼻敏感的症狀﹐是因為耳鼻喉的黏膜受到外來致敏抗原的刺激﹐引發過敏反應﹐B 淋巴細胞大量分泌免疫球蛋白 IgE ﹐刺激黏膜層的肥大細胞﹐分泌組織胺和其他發炎反應的化學物質﹐導致黏膜腫脹﹐痕癢和分泌物大量增加﹔兼且可以引發皮膚反應和風疹等症狀。 最常見的抗原包括隨風飄送的樹和草花粉﹑霉菌孢子﹑豕草花粉﹑室內的塵蟎和動物的毫毛。 過敏性鼻炎可以劃分為季節性和持續全年的兩大類。 季節性鼻敏感症狀通常在 6 歲以後才會出現﹐但持續性的鼻炎﹐有先天的遺傳傾向﹐幼年的兒童已經開始有鼻炎的症狀。 典型的鼻敏感特徵是眼球的黏膜充血腫脹﹑眼皮浮腫﹑眼下眶有黑圈﹑鼻樑有橫的皺紋﹑鼻塞和中耳積水。 估計 1/3 的人口有敏感的傾向﹐4% 的人有顯著的敏感症狀﹐而過敏的人士許多會有濕疹﹑鼻敏感﹑哮喘﹑偏頭痛和抑鬱的症狀。
75% 至 80% 患有哮喘的病人﹐都有鼻敏感的症狀﹔而 20% 至 30% 的鼻敏感患者﹐亦會出現哮喘的併發症狀。 如果能夠妥善控制鼻敏感的症狀﹐就可以減輕哮喘的發病機會。 耳鼻喉和氣管﹑肺部相連﹐過敏反應可以影響到上下整個呼吸道。 許多病人對多種抗原都會有過敏的反應﹐例如微細的花粉﹑塵蟎﹑動物毛﹔但冷空氣﹑強烈的氣味﹑廢汽和抽煙亦都可能引發鼻敏感的症狀。 食物很少會導致鼻敏感﹐但食物內的化學物質﹐例如酸和辣﹐可以刺激黏膜。 要找出引發症狀的抗原﹐可以循病歷分析﹐再加上做過敏測試來證實。 檢驗血液可以量度對抗敏感抗原的 E 免疫球蛋白﹐或在皮下注射多種抗原﹐測試皮膚的反應。 如果能夠確定導致敏感症狀的抗原﹐就可以採取隔離抗原的措施﹐或長期注射減少過敏反應的疫苗。
要減少接觸樹和草的花粉﹐可以在植物繁殖的高峰期出外旅遊﹐或減少在戶外活動﹑緊閉門窗﹑採用過濾的空氣調節。 外出時要避開剛剷草或花樹茂盛的地區﹐和戴上口罩。 減少室內的塵蟎和霉菌﹐可以將濕度調教到 25% 至 45% 之間﹐拆除舊的地毯和保持室內乾爽清潔。 每週用熱水清洗床單﹑被和枕套﹐不要將毛公仔和羽毛枕放在床上。 如果對動物毛敏感﹐就不能讓貓狗進入屋內。
治療過敏性鼻炎﹐除卻採用避開致敏抗原的方法之外﹐亦可以借助藥物。 先用稀釋的鹽水沖洗鼻腔﹐有潤濕和清潔的功效。 市面上有許多鹽水沖洗劑﹐可以選擇生理鹽水或較稀釋的份量﹐亦可以將 1/4 茶匙的海鹽 ( 1.5 g )﹐1/4 茶匙的梳打粉﹐加進 250ml 蒸餾水﹐每天更換一次。 控制鼻敏感的症狀﹐主要是倚賴含輕量類固醇的噴鼻劑﹐但必需儘早開始噴鼻﹐而且要連續使用數天之後才會見效。 噴鼻後嗽口﹐可以減少細菌滋生。 副作用是黏膜會變得乾燥和容易流鼻血。 收縮黏膜血管和通鼻塞的噴劑﹐含有麻黃素成份﹐如果連續使用超過三天﹐可能會失效﹔而且會出現微絲血管過度充血和黏膜反彈性腫脹的現象。 口服的麻黃素製劑﹐可能提升血壓﹐而且會導致大小便不暢。 抗組織胺類藥物﹐有助於收乾黏膜﹐減少鼻子和眼睛的痕癢﹐但舊的製劑服用後會感覺到困倦和懨懨欲睡﹐不適宜駕駛。 新一代的藥物副作用較輕,但療效亦相應下降﹐而且價錢比較昂貴。
年輕的鼻敏感患者﹐在黏膜未受到永久損害之前﹐可以做測試找出導致鼻敏感的抗原﹐例如花粉﹑霉菌和塵蟎。 將抗原做成疫苗﹐定期注射﹐增加保護黏膜的抗體。 數據顯示﹐經過三年注射之後﹐鼻敏感和哮喘症狀都顯著下降。

2010年3月12日星期五

脊椎神經受傷

2010/03/08

冬奧殘障運動會將會在三月十二日至二十一日舉行﹐上屆市長蘇利民先生當選為推廣大使。 蘇利民先生在 19 歲時因滑雪發生意外以致頸骨斷折﹐下肢癱瘓﹐但終於能夠克服殘障投身社會工作。 導致脊髓神經受損的原因﹐ 最常見是意外創傷﹐例如車禍﹑從高處下墮﹑運動創傷﹑與及工業意外。 其他原因包括癌細胞侵襲﹑血管栓塞﹑發炎﹑退化等症狀﹑和先天性的缺陷。 脊骨突然屈曲﹑過度伸展﹑旋轉或受壓﹑都可能損害到脊髓神經。 脊髓神經如果完全損毀﹐受損部位以下的感覺和運動功能會完全喪失﹐95% 需要倚賴輪椅行動﹐但如果能夠保留肛門的感覺與及肛門可以反射收縮﹐仍然有希望恢復部份的行動能力。 脊髓部份受損﹐受損害的程度各有不同﹐但康復的機會通常比較大。
北美洲每一百萬人當中就有 35 宗脊髓神經受損的案例﹐但中國的數目則近于雙倍﹐反映車禍和工業意外的發生率﹐而大部份意外都可以避免。 60% 以上的傷者是男性﹐平均的年歲是 48 歲。 但本省勞工署的數據則顯示年紀較輕﹐15 至 24 歲的工人較多索取工傷賠償﹐ 可能是基於缺乏培訓和工作經驗﹐兼且經常被派遣做一些較危險和不熟悉的工作。
診治脊髓神經受傷的病人﹐先要決定脊髓神經受損的部位﹐才能夠預計身體受影響的程度﹐與及可能導致的殘障。 脊髓的前端控制肌肉的運動功能﹐受傷原因是頸部突然屈曲﹐對脊髓前端做成擠壓。 脊髓的後端主要是感覺神經﹐頭部突然過度伸展可能會做成損害﹐但這種創傷並不常見。 脊髓中部受損﹐上肢受影響較大﹐是因為過度屈伸和脊骨移位﹐行動和感覺都受到影響。 若果脊髓只是部份受損﹐因為保留了一些運動和感覺的能力﹐所以較難正確診斷受損的脊髓位置。 第四頸椎以上受損﹐就會失去大部份肌肉的控制能力﹐包括橫隔膜和胸肋間的肌肉﹐需要倚賴機器輔助呼吸。 第五頸椎以下受損﹐橫隔膜雖然可以收縮﹐但胸肋間的肌肉仍然不能運作﹐仍舊有呼吸的困難。 第三胸椎受損﹐仍然會導致下肢癱瘓﹐肩膊﹑頸﹑手臂﹑手都可以活動﹐但上身可能需要支撐﹐才能坐穩。 腰椎 11 至 12 節受損﹐失去支配膀胱三角肌和男性的勃起功能﹔膀胱和直腸不能夠隨意念排泄﹐只能夠倚靠反射性的排泄方法。 薦椎第 2 至 4 節神經是排尿的神經中樞﹐與及膀胱和大腸的神經反射區﹐損傷令到直腸和膀胱變得鬆弛無力和失去控制﹐再不能夠自動排泄﹐但傷者仍然可以站立走動。 脊髓受損﹐可能影響自主神經的運作﹐心跳﹑血壓﹑出汗和體溫調節都可能受到影響。
許多脊髓受傷的個案都可以預防和避免。 車禍是導致脊髓受傷的最大原因﹐小心駕駛﹑配戴安全帶和將幼兒放置在後座的安全椅上﹑駕車前不要喝酒和濫用精神藥物。 減少在家跌倒的機會﹐可以在樓梯設置扶手﹐洗手間內加上防滑的膠墊﹔如果有幼年兒童﹐就要在樓梯前裝置安全閘和將窗戶關好。 運動時要守規則﹐不要推撞。 在高處工作﹐必須繫上安全索﹔使用長梯必須小心放置﹐避免傾側滑跌。
治療脊髓神經受創的病人﹐需要顧及多方面的需要。 先要固定受傷的部位﹐避免移動時導致更大的損害。 頸椎上部受傷﹐需要輔助呼吸維持生命。 其他的創傷﹐治療主要是減少受損的程度和併發症狀﹐與及安排復康治療。 在受傷後 8 小時內注射高劑量的類固醇﹐希望能夠減輕神經組織受傷後的發炎反應和腫脹﹐但效果並未如理想。 許多研究都希望能夠幫助損毀的脊髓重生﹐例如移植幹細胞和局部注射刺激神經組織增生的藥物﹐幫助修補受損的神經組織﹐但尚未有顯著的突破。 物理治療和按摩﹐可以減少肌肉和關節萎縮。 基本護理﹕包括保持身體清潔﹐預防皮膚受到壓力損傷﹐與及處理排泄的問題。 兼且要幫助病人和家屬學懂照顧病人日常的起居生活﹐和給與心理輔導。

2010年3月2日星期二

冰曲棍球的常見創傷

2010/03/01

冬奧剛剛結束﹐但連場精采的競技比賽﹐和冰曲棍球的列強爭霸﹐仍然歷歷在目。 GO CANADA GO 的口號更不住迴響。 因為有合適的天氣﹐和多個全年開放的溜冰場﹐提供練習場地﹐冰曲棍球在加國非常流行。 三至四歲的兒童已經開始參與非比賽性質的初步訓練﹐而加拿大的冰曲棍球聯會更有五十多萬個註冊球員。 冰曲棍球屬於碰撞性的運動﹐球員溜冰的速度達到每小時 30 km﹐一旦發生意外﹐可能會導致嚴重創傷。 其他危險因素包括冰面非常堅硬﹑溜冰鞋的冰刀兩側鋒利﹑球棍可以用作攻擊性的武器。 冰球是一塊 1 吋厚﹑3 吋直徑重 6 安士的塑膠硬塊﹐經球棍揮擊﹐速度高達每小時 160 km。
運動時發生的創傷比率﹐冰曲棍球繼籃球和足球後排第三位。 非專業的年輕球員之中﹐10 至 14 歲的組別最容易受傷﹐但 15 至 19 歲的青少年球員受傷程度卻最嚴重。 表演賽和預備賽中出現的意外創傷較多﹐42% 發生在近完結的時刻﹐尤其是最後 5 分鐘﹐可能是因為球員要盡最後努力爭取得分﹐而且體能消耗過多﹐反應速度下降。 前鋒的受傷比率是 63%﹐防守 33%﹐守門員只佔 4%﹐主要是因為配戴了充足的保護裝備﹐包括保護整個頭臉的頭盔和護罩。
與冰曲棍球相關的創傷﹐大部份都是發生在比賽期間。 頭面受傷佔 42%﹐上身 27%﹐下肢 31%。 在練習和比賽時﹐球員大部份時間身體都要向前傾﹐帶球和傳球﹐而射球時頸部更要突然急速扭動﹐對脊骨和筋肌構成長期的勞損﹔一旦摔倒或受到碰撞﹐傷害更加嚴重。 在男子組賽事中須然容許用身體阻攔對方前進﹔但卻經常出現違規碰撞﹐和有意圖的絆跌。 高速滑行和突然煞停﹐小腿肌肉和膝關節都要承擔壓力。 足部和足踝長時間受硬的球鞋壓迫﹐缺乏關節的活動﹐影響血液循環﹐而出汗後冷空氣透入﹐加上磨擦﹐對皮膚和筋膜都會做成損害。
球員進入場地前必需配戴整套的頭盔﹑護罩和護墊﹐才可以開始練習﹐但大部份的前幅眼罩﹐都不能夠保護面龐的下部。 即使戴上牙套﹐下顎和嘴巴仍然不能承受碰撞。 而且除卻守門員有完整的面罩之外﹐球員的半幅眼罩並不能夠阻擋自下彈上的冰球。 一旦發生打鬥﹐很可能被球棍擊中面部和眼睛。 球員摔倒﹐更要避免被其他球員的冰刀割傷。 即使有適當的護墊﹐但高速的碰撞和下墮﹐仍然可能導致扭傷﹑骨折﹑和脊骨受傷﹐甚至損害到脊椎神經。 如果不遵守規律﹐受傷的機會更大。
冰曲棍球的配備相當昂貴﹐即使用最平宜的選擇﹐一套亦超過 $500﹐而普通採用的裝備都在 $1000 以上。 但若果要參與練習或比賽﹐一定要妥善配戴才能夠減少受傷的機會。 從一個急症醫生的觀點﹐冰曲棍球是高速和碰撞性的運動﹐家長必須慎重考慮才可以容許年幼的兒童參與。 訓練必須由一個負責任的教練督導﹐禁止違規的攔截﹑碰撞和從背後推撞。 嚴重的頭部和眼部受傷﹐部份是因為沒有採用頭盔和眼罩的保護﹐被冰球擊中﹐或在鬥毆時受傷。 一旦受傷﹐可能需要長時間的護理才能夠康復﹐再次參與練習﹐所以預防勝於治療。
賽前和賽後的訓練﹐可以維持體能和狀態。 筋骨柔軟的隊員﹐要多做負重運動﹐增強肌肉的力量。 柔軟度不足的隊員﹐則要多做伸展和拉筋的運動。 比賽前必需充份熱身﹐進入運動的最佳狀態。 賽後的鬆弛運動﹐可以將緊張的肌肉和情緒放鬆﹐幫助消除疲勞和減少勞損。
加拿大和美國近年引進了 ( Fair Play ) 公平比賽的策略﹐獎勵一些沒有犯規的球員﹐而嚴懲一些屢次犯規﹐有暴力和恐嚇行為的球員。 在少年團隊中﹐推行 Fair Play 之後﹐成效相當顯著﹐受傷的機會減低 4 倍。 所以運動必須要有體育精神﹑享受參與﹑尊重對手﹑而不應只著眼于輸贏。

2010年2月17日星期三

健康食品

2010/02/22

茶一向被視為養生的飲品﹐更是一種藝術和生活的享受。 喝一杯茶﹐有消除疲勞﹑提神醒腦﹑增加工作能力﹑和利尿的功能。 茶大致可以分為經過發酵程序和不發酵兩大類﹐綠茶是在摘取茶葉之後立即利用高溫解除茶葉中的酵素功能﹐ 茶葉不發酵可以保留較多的多酚類化合物(茶多酚)﹐例如兒茶素﹑茶黃素和葉綠素。 兒茶素的抗氧化功能遠勝於維他命 C 和 E﹐有保護細胞組織的作用。
茶的功能﹐在抗癌方面的研究最多。 茶葉中的茶多酚﹐能夠抑制多種致癌物質所誘發的癌症。 常喝綠茶可以減少患上乳癌﹑大腸癌﹑食道和胃癌﹐與及前列腺癌的風險﹔但不要喝過熱的茶。 綠茶有助於降低血壓和膽固醇﹐抑制腸道內分解澱粉質成為葡萄糖的酵素﹐減少餐後血糖的升幅﹔因此可以減少心臟病發和中風的機會。 茶亦有抑制細菌滋生和病毒入侵的功能﹐減少口腔內的蛀牙菌和經食物傳染的病菌﹔亦可以對抗腺病毒和皰疹病毒﹐ 茶亦有用於對抗愛滋病毒方面的研究。
綠茶最大的副作用是刺激腸胃﹐增加胃酸分泌﹔而且茶含有的丹寧酸會和來自植物的鐵質結合﹐妨礙部份鐵和其他礦物質的吸收﹐但不會影響吸收肉類所包含的鐵質。 茶含有咖啡因﹐有刺激中央神經的作用﹐可能會導致失眠。
許多人都經常服食維他命﹐而加拿大政府亦容許生產商在食物內加進維他命﹐例如在果汁內加進維他命 C﹐在牛奶和脂士內加進維他命 A 和 D。 維他命有助於調節身體的各種機能﹐但大部份維他命都可以從均衡的飲食中攝取﹐只有少數人需要倚賴維他命補充劑。 如果服用過多的維他命﹐更可能出現中毒的症狀。
維他命 A 有助於增進視力和分析顏色﹐促進皮膚新陳代謝。 如果服食過量﹐可能會損害肝臟﹐影響骨骼﹑皮膚﹑黏膜﹑和大腦的神經細胞﹐兼且會損害成長發育中的胚胎。 維他命 C 的功用是維持黏膜和肌肉的健康﹐減少黏膜破損和受到外來細菌和病毒的侵襲。 維他命 C 溶解於水中﹐即使服用過量亦可以迅速排泄﹐但仍然會導致嘔吐和腹瀉。 維他命 C 有抗氧化的作用﹐但服食過量反而會加速血管硬化。 許多數據都顯示維他命 D 除卻幫助吸收鈣質﹐鞏固骨骼之外﹐更有預防癌症﹐增強免疫功能﹐和減少高血壓和心臟血管疾病的功用﹐所以鼓勵每天要攝取 400 至 1000 IU 的維他命 D﹐尤其是在冬天較為陰暗的日子。 過量的維他命 D﹐會導致血液中鈣質含量標升﹐做成結石和損害腎臟。 在急症室經常見到服食過量維他命 B3 之後出現的症狀﹐包括皮膚潮熱﹑痕癢﹑心跳加速﹑腹痛﹑噁心和嘔吐。
身體健康的人士﹐只需要維持均衡的飲食﹐就可以從食物中攝取足夠的能量和養份。 近停經的婦女﹑素食人士﹑與及有腸胃病或動過胃腸手術的病人﹑吸收功能不足﹐才需要補充維他命﹐鐵質和鈣質。 要維持身體健康﹐必須要經常運動﹐與及注意飲食。 多吃新鮮的蔬果﹑荳類食品﹑果仁﹑和五穀類。 每天要進食 5 至 10 份蔬果﹐一份相等於一碗新鮮的綠葉蔬菜﹑一個橙或一個蘋果。
維他命 A 可以從加進添加劑的牛奶﹑肝臟﹑橙﹑紅蘿蔔﹑深色的綠葉蔬菜中攝取﹐例如芥蘭和菠菜。 維他命 B 最少有 12 個品種﹐可以從連殼的穀麥﹐例如全麥﹑燕麥﹑魚和海產﹑肉類﹑蛋﹑奶類食品﹑荳和綠葉蔬菜中攝取。 大部份的蔬果都含有豐富的維他命 C﹐選擇不同顏色和味道的蔬果﹐更可以吸納多種的養份。 只要有足夠的陽光﹐皮膚可以製造大量的維他命 D﹐含有維他命 D 的食物包括加進維他命 A 和 D 的奶類食品和麥片﹑魚﹑蛋黃﹑和肝臟。 維他命 E 可以從五穀﹑綠葉蔬菜﹑魚﹑蛋黃﹑果仁和種籽攝取。
早餐是保健最重要的一餐﹐多吃五穀類的食品﹐例如麥片和燕麥片﹑蔬菜和水果﹐增加食物纖維﹐和滿足腸胃的需要﹐並且可以減少在午餐和晚餐時進食的份量。

2010年2月11日星期四

新年健康展望

2010/02/15

農曆新年﹐恭祝大家身體健康﹐心境愉快﹐家庭和睦。 每當新年我們都會祝禱大家豐衣足食﹐但在一個物質充裕的社會之內﹐飲食過度和過於肥胖會導致許多健康的障礙。 節制飲食和持續運動是保健的最佳方法﹐不能夠因為節日而鬆懈﹐而流于放縱。 哈佛大學醫學院發表了十項改善心臟健康的建議﹐只要在新的一年稍為改變一些壞的習慣﹐循步漸進﹐自然可以達到健康的目標。
(一) 以往不經常做運動的人士﹐每天開始步行十分鐘﹐逐漸增加時間和運動量。 (二) 試做一些舉重運動。 每天搬移幾部厚書和字典﹐或兩磅重的啞鈴﹐當覺得輕而易舉時﹐就可以增加負重量。 (三) 每天多吃一份水果和蔬菜﹐增加食物纖維。 (四) 早餐吃一些水果﹐麥片和全麥麵飽。 (五) 停止喝汽水和甜的飲品﹐每天最少可以減低吸納 100 加路里。 (六) 用核桃﹑杏仁﹑花生﹑和其他果仁代替零食﹐在沙律和粉麵中加進果仁來取代肉類。 果仁含有 Omega 3﹐可以保護心臟血管。 (七) 每週吃一頓魚﹐來取代紅肉﹔不但熱能較低﹐而且亦含有豐富的 Omega 3。 (八) 每天靜坐﹑冥想和深呼吸數分鐘﹐有助於鬆弛神經﹐降低血壓。 (九) 經常洗手﹐減少傳染細菌和病毒。 (十) 知足常樂﹑拋開心內的怨憤﹑嫉妒和憂慮。
加拿大食物指南建議﹐每天要多吃蔬菜﹐水果和五穀類食物﹐攝取足夠的維他命﹑礦物質和身體需要的養份﹔並且要適量節制﹐避免變得肥胖﹐才可以減少糖尿病﹑心臟病﹑骨質疏鬆﹑與及致癌的傾向﹔增加健康和活力。
食物纖維是食物中不能消化和吸收的成份﹐主要來自植物﹔因為腸道不能夠分解吸收﹐所以進食後會完全被排泄。 不能溶解的纖維可以增加食物的體積﹐增加飽和滿足的感覺﹐促進腸胃蠕動﹐抒解便秘﹔並且可以幫助去除黏附在腸道內的有害物質。 含有不能溶解纖維的食品包括全麥粉﹑麥麩﹑果仁和蔬菜。 可以溶解的纖維與水混合之後會變成凝膠質﹐有助於減少膽固醇和糖份的吸收﹐例如燕麥﹑各種的荳類﹑蘋果﹑橙﹑紅蘿蔔﹑洋車前子殼磨成的粉末更加會遇水大幅膨脹。 但所有食物纖維都需要有足夠的水份才能夠幫助消化﹐否則反而會增加大便的黏結。 來自食物的纖維質更加蘊含有多種對身體有益的養份。
如果剛動過腸胃手術﹑或有其他腸胃病﹐必需先與醫生商討是否適宜進食高纖維的食品。食物纖維可能防礙一些藥物的吸收﹐例如抗凝血劑可邁汀( Coumadin ) 和一些治療癲癇症的藥物﹐需要調整劑量。
腳氣病 ( BeriBeri ) 的致病原因是缺乏了維他命 B1﹐在北美洲並不常見﹐因為許多食物都加進了維他命添加劑。 酗酒的人士﹐飲食失調﹐而酒精更損害了腸胃和肝臟﹐影響吸收維他命的功能﹐才會出現症狀。 在一些亞洲地區﹐主要食糧是去殼的白米﹐兼且欠缺了肉類﹑牛奶和新鮮的蔬果﹐以致缺乏維他命 B1。 神經細胞因為欠缺了維他命 B1﹐不能分解葡萄糖產生能量。 病人會出現腳腫﹑下肢無力﹐以致不良於行﹑手腳痲痺﹑心跳氣促﹑體重下降和精神萎靡。
長期進食低脂肪素食可以減少心臟病﹑糖尿病﹑和多種癌症﹔但血液凝結和修補血管的功能亦會受到壓抑。 如果血管容易破裂﹐腦部發生出血性中風的機會亦會相應增加。 許多素食食品﹐特別是用黃荳製造的仿肉類食品﹐都含有高的鹽份。 高鹽份會導致血壓上升﹐更加會增加腦部血管破裂的機會。 素食人士必須減少食鹽和將血壓調低﹐才能夠減少爆血管的風險。 成年人每天只需要補充 2400 毫克的鹽份已經足夠﹐相約一茶匙的份量﹐但北美洲的大部份人﹐都遠遠超越這個數目。 豐衣但不能夠穿著得太過累贅﹐以免防礙身體的活動。 足食卻不應暴食﹐多吃蔬果和纖維﹐減少糖﹑鹽和高脂肪食物﹔加上多做運動﹐自然可以確保健康。

2010年2月2日星期二

可卡因的毒害

2010/02/08

BC 省上訴法庭最近裁定安全注射屋可以繼續營運﹐而聯邦政府將會繼續上訴。 自從 2003 年加拿大第一所安全注射屋在溫哥華成立﹐一直備受爭議。 本省的省和市政府支持安全注射屋的理念﹐認為可以減少注射過量毒品﹐和因為共用針具注射而受到感染或傳播病毒細菌的機會﹐兼且可以鼓勵更多的吸毒人士戒毒。 聯邦政府則認為不能夠繼續違反加拿大禁止濫用毒品的守則。 因為中心可以繼續運作﹐一些團體更鼓吹設立更多的分址﹐遍及全國﹐與及加設安全吸服可卡因的部門。
本市在 1996 年至 2005 年期間﹐吸服可卡因的人數上升 近 30%﹐而近 90% 的吸毒者都沒有故定居所﹐數據更顯示吸服可卡因會增加染上愛滋病的機會。 注射毒品的人士﹐如果共用針具﹐可能受到帶病毒人士的感染﹐增加患上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愛滋病的機會。吸服較為流行的霹靂可卡因﹐是將粉末加熱化成氣體﹐用玻璃或金屬管吸進呼吸道和肺部。 一些學者認為如果口腔﹐嘴唇和舌頭有破損﹐共用吸管亦可能傳染病毒﹔但研究卻顯示口交並不是傳播愛滋病的主要途徑。 為了賺錢購買毒品﹐一些女性可能從事賣淫。 在藥物影響之下﹐失去了戒心而進行高風險的性行為。 吸服可卡因可能影響免疫系統﹐增加受到感染的機會和導致愛滋病加速惡化。
可卡因是從古柯樹葉提煉而成﹐與安非他明類的興奮劑有近似的特性﹐但藥力更強。 非法銷售的可卡因有兩大類﹐鹽酸可卡因是水溶劑﹐可以經由鼻孔索入﹔而加入梳打粉或 Ammonia 製成的霹靂可卡因﹐加熱後會化成氣體﹐可以用管吸入肺部。 因為肺部面積大和有許多微絲血管﹐吸收快捷﹐15 秒鐘內就會經由血液傳散到腦部﹐導致短暫而強烈的興奮狀態﹐感覺無所不能。 興奮的高峰持續 5 至 7 分鐘﹐藥效很快就會過去﹐而需要再次吸服才能達到高峰﹔逐漸吸服的份量和次數都會越來越頻密。 近年可卡因的價格大幅下調﹐每次吸服的標準份量約為 0.1 克﹐價值 $10 至 $25 加幣﹔因此有更多人會因為好奇而嘗試﹐而且愈陷愈深。
第一次吸服可卡因之後﹐身體已經會感覺到有轉變。 吸服數次之後﹐心理和情緒都會產生倚賴的現狀。 如果停止吸服可卡因﹐整個人都會感覺到怠倦和失落﹐必須有少量的可卡因才能夠振作。 如果要達到興奮的高峰﹐吸服的份量需要更多。 可卡因導致的快感凌駕了其他的官感﹔食慾﹑情慾和性慾再不能夠引發滿足感。 病人感覺到沒有可卡因不能夠生存﹐所有的活動都會圍繞著吸服可卡因之上。 一旦停止吸服數天﹐就會覺得沮喪﹑抑鬱﹑煩燥﹑徬惶﹑疲倦卻不能入睡﹐更加出現噁心﹑肌肉抽搐﹑顫抖和極度喝求藥物的症狀。
可卡因唯一的藥用價值是局部麻醉和止血﹐特別適用於鼻和淚腺手術﹐和用來停止鼻血。 可卡因會令到微絲血管強烈收縮﹐如果吸收過多﹐可以影響心臟。 可卡因主要的作用是增加大腦內的多巴胺比例﹐與及影響自主神經系統的運作﹐產生極度亢奮的狀態。 長期吸服會導致許多不良效應﹕局部會損毀鼻腔的黏膜和軟骨﹑牙肉和咽喉腫痛﹑刺激肺部導致咳嗽﹑氣促﹑哮喘和咳血﹑增加心臟血管蔽塞和中風的機會﹑皮膚出現蟲行蟻走的感覺﹑與及導致思覺失調﹐出現幻覺﹑妄想﹑失眠﹑抑鬱﹑食慾不振等症狀﹐和攻擊性的行為。
濫用可卡因會損害腦部的細胞組織﹐即使停止吸服之後仍然有後遺的影響。 治療多數是採用改善認知行為的治療方法﹐與及鼓勵病人自發和主動去戒毒。 病人要與治療師合作﹐擬定治療的目標﹐運用各種具體和實際的方法﹐來改變負面的思想和不適當的行為。 可卡因疫苗仍然在研究的階段﹐希望可以阻隔可卡因的刺激作用。 藥物方面的研究﹐包括採用不同種類的抗抑鬱藥物和較溫和的興奮劑來取代可卡因﹐減少脫癮後的不適和情緒低落。 戒除可卡因的成功率並不樂觀﹐而且 94% 至 99% 在停止吸服後很快便會重蹈覆轍。 所以必須加強宣傳和教育﹐勸喻年青人不要嘗試吸服可卡因﹐以免沈淪。

2010年1月27日星期三

冬季運動創傷

2010/02/01

第 21 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將會在 2 月 12 至 28 日舉行﹐適值農曆新年。 比賽項目包括滑雪﹑溜冰﹑雪橇﹑冰上曲棍球﹑冰上石壺等運動。
加拿大許多人都熱愛冬季運動﹐尤其是滑雪﹐而年輕的小朋友則愛在在結冰的斜坡上乘坐滑雪橇。 不幸近期有兩位少女在 Crawbrook 鎮坐雪橇時﹐滑進了結冰的馬路之上﹐被車輛撞倒。 大部份滑雪橇意外的傷者﹐年歲都在 14 以下。 意外通常發生在滑行到近終點的一段﹐因為速度最高﹐而且不能停下。 父母必須監察玩滑雪橇的地點﹐避開車輛﹑障礙物﹑水邊﹑馬路﹑和其他人。 配戴頭盔和不要俯伏頭向前衝。 終點必須是安全地帶。
年輕人較多喜愛用單滑雪板滑雪﹐雖然受傷的機會和傳統的滑雪相近﹐但踏滑雪橇如果發生意外﹐受傷的程度卻比較嚴重。 受傷的原因﹐大部份是因為跌倒或碰撞。 降雪量不足地面太硬﹐或地面凹凸不平﹑跳躍後著地失去平衡﹑和速度太高﹐都會增加受傷的機會。 初學滑雪板時最容易受傷﹐但如果能夠請教練指導﹐穿著適當的衣物﹑配戴頭盔﹑護腕和護膝﹑跌倒時要緊縮四肢貼近身體成球狀﹐都可以減少受傷的機會。 當懂得滑行後更要小心觀察前進的途徑﹐避開障礙物和其他人﹐不要超越自己能夠控制的速度和跳躍的難度﹐更加不要偏離安全的滑雪區。
每一年都有雪崩的意外﹐但仍然有許多攀山﹑滑雪﹑和駕駛雪上電單車的人士﹐要挑戰有高風險的雪山區域。 因為需求增加﹐道路和房屋亦逐漸出現在有雪崩風險的地區。 雪崩較多出現在最冷和最多積雪的日子﹐但當天氣回暖﹐積雪開始溶化時亦會崩塌下墮。 強烈的風暴﹐將積雪堆疊到擋風的山峰之後﹔或連續下大雪以致積雪過厚﹔雨水和陽光溶解積雪﹔與及聲量產生共振﹔都會引發雪崩。 積雪從陡峭的山坡或峭壁﹐循最直接的途徑滑下﹐掩蓋低窪的地帶﹐積雪凝聚點亦是最危險的區域。
天威不可測﹐一旦雪崩出現﹐實在難以逃避﹔應要避免進入高危的地區。 同伴之間要共同配戴發放和接收求救訊號的通訊器﹐可以循訊號的強弱找尋。 當雪崩出現時﹐儘快躲避到樹木和大石之後。 立刻將身上沉重的物品和背囊卸下﹐保持四肢靈活。 在雪中要採用游泳的動作﹐爬到雪層之上。 如果被雪覆蓋﹐保護頭臉﹐容許有足夠的呼吸空間。 不要花費氣力呼救﹐在雪層變硬之前挖出通道。
如果有同伴被壓埋﹐回憶同伴最後出現的方位﹐循雪崩的方向往下搜尋。 如果能夠循訊號定位﹐搜救會更加快速。 統計顯示如果能夠在 15 分鐘之內救出﹐生存機會多於 93%。 過了一小時﹐只有 30% 可以生存。 死亡的原因大部份因為急速下墮﹐碰撞石或樹木﹐或因被壓埋導致窒息。
在冬季做運動﹐必須謹慎提防受傷。 天氣寒冷﹐許多人都選擇耽在家內﹐不願意出外做運動。 一旦要參加滑雪﹐溜冰等高速運動﹐身體未必能夠適應﹐很容易就會受傷。 先做些屈伸﹑強化肌肉和心肺的熱身運動﹐例如跳健康舞﹑游泳﹑瑜珈和太極。 穿著適當的衣物﹐選擇較輕但由多層組合﹐能夠保溫和外層防濕的衣服。 鞋襪同樣要能夠防水和保溫﹐減少足部的壓力和磨擦。 配戴能夠阻隔紫外光的眼罩或眼鏡﹐與及配戴頭盔﹑手套和護墊。 塗上防曬的護膚品﹐因為冰雪可以折射太陽光和聚焦﹐將皮膚灼傷。
檢查滑雪的裝備﹐調教鎖扣的寬緊。 開始學習滑雪時﹐最好聘請教練指導基本的平衡和滑行動作﹐跌倒之後爬起來的正確方法﹐與及認識冰上運動的特式和必需遵守的運動規則。
在寒冷天氣之下運動﹐必須補充足夠的水份﹐保護手腳和暴露的皮膚﹐以免凍傷。 如果皮膚變得淤藍或灰白色﹐感覺痲痺﹐出現水泡和腫脹﹐必須儘快解凍回復正常的溫度。
低溫症狀包括無法控制的顫抖﹐顫抖停止後肌肉變得僵硬疼痛。 身體的動作再不受協調﹐不能夠控制手指的活動﹐語言變得含糊不清﹐而且感覺極度困倦和喝睡。 必須儘快轉移到溫暖的環境﹐開始治療﹐回復正常體溫。 不要獨自參與冬天的戶外活動﹐必須有同伴互相支持﹐一旦發生意外可以幫忙求助﹐儘快脫離險境﹐接受治療。

2010年1月18日星期一

海地七級大地震﹐需要緊急援助


2010/01/18

海地位於西大西洋的一個大島﹐和多米尼加共和國接壤。 近年屢次經歷颶風和水災﹐加上人民的貧困和憤懣﹐引發多次暴亂。 一月十二日下午五時更發生七級地震﹐大部份建築物在兩分鐘之內被夷為平地﹐死傷無數。 須然多個國家都立刻響應救災﹐派遣搜救和醫療人員﹐與及運送救援物資﹐但因為災情嚴重﹐政府決定將機場的運作移交與美國﹐維持秩序﹐容許救援團隊和物資安全運送到災區。
量度地震強度的指數﹐最常用的是加州理工學院兩位地震學家在 1935 年共同制定的芮氏特制震級。 量度的標準是在距離地震震央 100 公里外的觀察點計算﹐如果水平面的移動幅度達到 1 毫米﹐就列為 0 級地震。 每上升一級﹐地震導致的移動幅度增加 10 倍。 當地震達到 4 至 5 級的時候﹐室內的物件會搖晃發出聲音﹐但不會有嚴重的破壞。 5.0 - 5.9 級﹐建築不合規格的房屋可能崩塌﹐但對有防震設計的建築物影響不大。 6.0 - 6.9 級﹐方圓 160 公里內的民居會被損毀。 7.0 - 7.9 級﹐地震波及更廣闊的區域。 8.0 - 9.9 級是毀滅性的破壞﹐波及數百至數千里的地域。 七級地震﹐相等於 340 萬噸 TNT 炸藥爆炸的威力﹐目前最大型的原子彈。 2008 年中國的汶川大地震達到第八級﹐但人口密度低於海地。 地震的救援工作不能耽擱﹐最直接有效的捐贈方法是將善款捐獻給可靠和有經驗救災的團體。 紅十字會的網頁是 www.redcross.ca
今天已經是海地發生地震之後的第七天﹐搜救行動須然繼續進行﹐但生還的機會已經相當渺茫。 以往的經驗﹐地震之後被壓埋的傷者﹐如果能夠在 20 分鐘之內挖掘出﹐生存的機會超過 90%。 1 小時之後救出﹐2/3 可以生存。 如果超過 2 小時才救出﹐生存的機會只有 40%﹐而且隨著時間過去而持續下降。 即使沒有食物﹐但如果有足夠的水份﹐正常人可以熬過五個星期﹔但若果缺乏水份﹐則不能超過五天。 身體會繼續從呼吸﹑出汗﹑腸道分泌和尿液排出水份。 如果缺乏水份補充﹑廢物積存﹑血量下降﹐就會逐漸陷入休克而致死亡。
救援工作並不能單靠勇氣和熱誠﹐必須遵從調配﹐和妥善協調。 首先要維持災區的治安和社會秩序﹐讓救援隊伍和物資能夠安全進入災區。 當地政府﹑民間組織和國際援助機構﹐必需成立一個共同的救災指揮中心﹐訂下一個整體的救援計劃﹐和監察進度。 如果各自為政﹐只會做成混亂和浪費資源。 搜救行動固然重要﹐但必需創設一個接收傷者的醫療中心﹐可以將傷者納入正規的醫療體系﹐提供進一步和更全面的治療﹐減少生理和心理的創傷。 慈善捐獻﹐亦必需切合當地的需要。 不合用的衣服和物品﹐與及容易腐爛或過期的食品﹐不但浪費運輸的費用﹐而且佔用了有限的儲物空間。 捐款是最直接有效的賑災方法。 災區的修復和重建需時多年﹐所以籌集善款必需顧及日後所需﹐由可靠的救援組織調配運用。
地震可以在任何地區和時間發生。 而我們正居住在環太平洋地震帶之內。 BC 省和 Yukon 地區有許多死火山﹐溫泉更顯示火山的活動尚未平息﹐所以必須要居安思危﹐預作準備。 地震並沒有先兆﹐但如果能夠在家中做一些防震的措施和演習﹐一旦地震發生時可以減少損害。 家中的高身櫃和書架要用螺絲釘旋緊在地面上﹐將沉重物品放在下格﹐熱水器要用金屬圈箍緊連結到支柱﹐以防傾覆。 興建房屋時地基和支柱必須穩固連結。 預備一些食水和不需要烹調的即食食品﹐定期更新。
地震發生時要留在屋內﹐因為下墮的碎片和玻璃會導致創傷。 爬伏在堅固的餐桌或床下﹐容許有足夠的活動和呼吸空間。 不要靠近窗戶和容易倒下的傢俱﹔亦不要點火﹐以防煤氣宣泄引起爆炸。 如果在外間﹐避開高的建築物﹑燈柱﹑電線杆和懸掛的招牌和燈號。 駕駛時要儘快離開橋樑和隧道﹐在安全地點停下。 地震之後仍然要預防有餘震﹐檢查自己和家人有沒有受傷﹐與及水電和煤氣是否受到破壞﹐如果有破漏的危險﹐立刻關掉。 避開塌下的建築物和牆壁﹐與及可能鬆脫下墮的燈飾和物件。 收聽電臺的資訊和建議。 地震之後通訊多數會受到影響﹐如無必須﹐不要使用電話﹐容許求助的電話可以接通。 和家人預先議定一套應變的措施﹐聯絡和聚會的方法。

2010年1月13日星期三

兒童培育

2010/01/18

許多父母在計劃生育時﹐都希望能夠誕生一個聰明伶俐﹑活潑可愛的健康嬰孩。 懷孕後的第一個月﹐胚胎的腦部﹑脊管和脊椎已經開始蛻變成長﹐如果缺乏葉酸 ( 維他命 B9 )﹐可能會出現成長的缺陷。 常用的小便驗孕測試﹐要在成孕四週之後才能夠顯示懷孕。 所以準備懷孕的婦女﹐許多會選擇服用含有葉酸的維他命補充劑。 懷孕期間﹐孕婦的血量增加﹐生產紅血球必需有適量的鐵質﹑葉酸和維他命 B12。 成長中的胎兒﹐尤其是接近分娩時間﹐更加需要攝取足夠的葉酸﹐用來支持神經系統的發育。 孕婦每天需要 0.4 至 0.8 毫克的葉酸﹐但亦不能服食太多。 成年人服食過量的葉酸﹐不但失去葉酸的保護功能﹐而且會增加患上惡性大腸癌和前列腺癌的機會。
許多嬰兒奶粉都加進了 Omega 3﹐而且被大肆推廣﹐認為有增進嬰兒大腦和視覺神經的發育功能。 孕婦在懷孕期間﹐需要足夠的 Omega 3 維持嬰兒的發育﹐但均衡的飲食﹐尤其是魚﹑雞蛋﹑亞麻子﹑核桃﹑杏仁﹑和大部份的肉類﹐都含有豐富的 Omega 3。 因為海洋受到污染﹐懷孕婦女每週不要進食超過 150 克的魚肉﹐避免吸收過多的水銀和氯化物。 一些報導顯示孕婦服用 Omega 3 補充劑﹐孩子在 4 歲時智商測試得分較高﹐但對視力並沒有多大影響。
IQ 智商測試的始創人 Binet 是法國的一位精神病學家﹐IQ 測試原本是用來析別在學習字彙詞語﹑理解和記憶方面有困難的學童﹐以便為他們設計特殊的教育來補救。 兼且強調智能並不可以憑藉一個簡單的方法來衡量﹐與及用數目來代表。 但現在 IQ 測試卻經常被用作取錄學生或僱員的工具﹐用來分別賢愚。
IQ 智商是將智能年齡除以實際年歲﹐再乘以 100。 例如一個 10 歲的學童﹐如果能夠在時限之內完成 12 歲的測試題目﹐IQ 就等於 12 除以 10﹐ 再乘以 100 ﹐相等於 120。 平均智商定為 100﹐而大部份人都處於 85 至 115 之間﹐120 - 140 屬於智能優異﹐140 以上近乎天才﹐70 以下則屬於智能有障礙。
IQ 測試通常分為 3 部份﹕語言﹑數目﹑圖像和空間的闡釋。 但人類的智能範疇廣闊﹐還有音樂﹑運動﹑維持心理平衡﹑和處理人際關係方面的才華。 更包括記憶力﹑反應﹑推理﹑歸納﹑演釋﹑和觀察等智能。 智商雖然和遺傳有關﹐但一些年幼時候智商超於常人的兒童﹐長大後成就卻有限。 一些智能普通的兒童﹐因為肯勤奮向學﹐反而能夠打破定律﹐成為優秀專才。 而且當學問達到高水平的領域時,創造力和新的意念會變得更加重要。
父母的責任是提供良好的成長和學習環境﹐讓孩子逐漸發揮自己的潛能和長處﹐按照他們的興趣和專長給與鼓勵和支持﹐並不需要施加壓力。
近年 BC 省教師聯會轄下的教師﹐大部份投票反對在二月份舉行的每年一度﹐為第四和第七班學生設定的基礎技能評核試。 教師認為因爲要預備考試﹐學生的學習進程會受到阻礙﹐而且考試並不能夠準確地量度學生的學業進程﹐兼且浪費教學和學習的時間和資源,忽略了學生的互助合作精神﹐自發﹑個人的毅力﹑責任感﹑誠信和創作能力﹔對教師﹑學生和家長都沒有益處﹐對 8 至 9 歲的學童構成心理負荷。 對於 10 至 11 班學生需要參與的省試﹐教師亦抱同樣的態度。 教師相信每天教學時在課堂中更能夠觀察和評估學生的進展程度﹐而且能夠和家長研討﹐改進學生的教育。
第 4 和 7 班的公開考試制度﹐主要是訂下一個客觀的準則﹐為不同校區的學生作出評估﹐測試閱讀﹑寫作和數學的能力。 成積可以讓學生﹑家長和教師作為參考﹐而不會影響學生就讀和升學的機會。 因為所有校區的考試成積都會被公佈﹐往往被誤解作為學校的評級。
即使取消所有中小學的考試﹐加拿大大學的專業學科﹐和領取執業牌照﹐仍然沿用嚴格的考試制度。 應付考試﹐除卻學習﹐複習和實習之外﹐尚需要學懂一些應付考試的技巧。 如果缺乏應付考試的心態和經驗﹐升讀大學之後就會更加難以適應。 為了確保加拿大醫生的質素﹐除卻醫科考試的成積之外﹐實習醫生亦需要接受教授的評估。

2010年1月5日星期二

胸痛

2010/01/11

經常有病人因為胸口痛的症狀來到急症室求診﹐不同年歲的病人﹐胸口痛有不同的原因。 兒童胸口痛﹐主要的原因是肺或氣管發炎﹐胸部創傷﹐與及胸部的骨骼﹐筋肌和肋骨發炎。 但 45 歲以上的男士﹐55 歲以上的女性﹐如果患有糖尿病﹑血壓高﹑高血脂﹑家族有心臟血管疾病的遺傳﹐則必需顧慮到心臟病發的可能性。 若果病人感覺到胸口有壓迫性的劇痛﹐持續超過數分鐘﹐或胸痛牽涉到頸部﹐左邊肩膊﹑手臂﹑下顎﹑都可能是心臟病發的徵兆。 不要猶疑﹐立即致電 911 求助﹔但切忌自己或請家人駕車送到醫院診治﹐以免途中病情惡化。 本省的救護車服務中心長駐有接受過心臟急救訓練的專業人員﹐可以在抵達病人所在地之後立即開始診斷和救治﹐與及和醫院聯絡安排進一步的治療。
胸部內有多個有疼痛感覺的器官組織﹐包括心﹑肺﹑食道﹑胸部的皮膚﹑肌肉﹑肋骨﹑骨骼和神經組織。 緊貼橫隔膜的內臟﹐例如胃﹑肝﹑膽﹑胰臟﹐如果出現發炎或出血的症狀﹐刺激橫隔膜﹐亦可以導致胸痛的感覺。 其他的神經痛症亦可以涉及胸部。 女性更要排除乳房的病變。 在肺癆病肆虐的地區﹐肺結核菌感染亦經常會導致胸痛。 胃和食道的病症﹐亦是引致胸痛的原因。
醫生診治胸痛﹐大致會將胸痛劃分為有生命危險的症狀﹐與及非危急兩大類。 急性心肌梗塞﹐是因為供應心臟肌肉氧氣和養份的主要血管突然蔽塞﹐心臟肌肉受損,心臟的泵血功能和心跳韻律變得極不穩定﹐必需穩定心臟功能和儘快暢通蔽塞的血管﹐回復血液供應。 不穩定的心絞痛﹐是因為冠狀動脈臨近於蔽塞﹑少許運動﹑甚至進餐﹐都會導致缺血的現象。 大動脈內壁中層剝裂﹐如果繼續緣下擴展﹐可以導致多條分支血管阻塞﹐影響多個器官。 肺動脈被凝結的血塊阻塞﹐右心房的血液不能夠進入肺部攝取氧氣﹐肺部和身體都會出現缺氧。 食道因為發炎或劇烈嘔吐而破裂﹐除失血外﹐漏出的空氣和細菌可能會導致鄰近的組織發炎。 氣胸是因為肺泡破裂﹐或胸部創傷﹐空氣進入胸腔﹐肺部受到壓縮﹐不能夠在吸氣時擴張。 濫用可加因的人士﹐即使沒有阻塞血管的病變﹐但藥物可以導致心冠狀血管痙攣收窄﹐阻礙血液流通﹐以致心肌缺血缺氧。
其他風險較低的胸痛原因包括心包膜發炎﹑二尖心瓣脫垂﹑肺炎﹑胃酸逆流導致食道發炎﹐胸部的肌肉﹑肋骨和胸骨發炎或受傷﹑乳房的病變﹑癌細胞擴散至胸部﹑和胸部出現帶狀皰疹。 須然胸痛有許多病因﹐但如果病人有心臟病的風險﹐而突然覺得胸部劇痛﹐有壓迫感﹐加上有氣促﹑盜汗﹑噁心﹑眩暈等症狀﹐就要立即致電 911 求助。
即使最有經驗的醫生﹐診治胸痛亦必需要仔細查詢病歷﹑詳細檢查﹑與及做適當的實驗室測試﹐才能夠找出病因。 但如果病人的症狀是典型的心肌梗塞﹐而心電圖呈現 ST 段提升的變化﹐就要在查詢過病人沒有出血的風險之後﹐儘快為合適的病人注射抗凝血劑﹐或安排心臟導管擴闊血管的手術﹐將蔽塞的血管暢通。 非危急的胸痛症狀﹐則需要考慮病人的年歲類別﹐是否有傷風﹑感冒﹑發燒﹑咳嗽﹑多痰等症狀。 胸痛會否在每次深呼吸時引發﹐和吞咽進食是否有關連﹐運動會否導致氣促﹐病人有沒有骨質疏鬆和背脊骨突發的痛楚﹐與及帶狀泡疹的徵兆。
治理胸口痛的病人﹐在開始供應氧氣﹑輸液﹑止痛﹑和連結到心臟觀察儀之後﹐跟著要做心電圖和抽血檢騐。 如果病人情況穩定﹐可以做肺部 X 光檢查。 CT 素描檢查心肺的時間比較快速﹐可以顯示大動脈和肺部血管的病變﹐兼且可以偵測其他胸肺的病症﹔但輻射量比肺 X 光片高 60 倍。 過量的 X 光照射可以導致細胞出現癌症病變。 如果一切檢查都屬於正常﹐而症狀消退﹐但病人有心臟病的風險﹐就要安排跟進的檢查和治療﹔例如運動心電圖測試﹐心肌流注素描﹐心臟超聲波素描﹐或按照症狀安排其他的檢測。 心理症狀亦可以導致胸痛﹐但首先要排除心肺和其他器官的病因。

2010年1月2日星期六

捐血救人

2010/01/04

血液有多種功能﹐主要是攜帶氧氣和養份﹐供應給身體所有的細胞組織﹐與及帶走細胞排出的廢物。 成年人體內的血液約佔體重的 7%﹐平均有 5 公升﹐其中 45% 是紅血球﹐其他是血漿和白血球。
嚴重的創傷﹐導致大量失血﹐如果不能夠及時止血和補充足夠的血液﹐病人就會進入休克狀態而致死亡。 但即使失血量達到總血量 15%﹐一般正常人仍然可以承受﹐但心跳會開始加速。 長者和心臟病患者﹐因為氧氣供應下降而心跳加速﹐可能出現心絞痛的症狀。
當失血量達到 30%﹐心跳持續加速但脈搏卻減弱﹐血壓上下壓的差距收窄﹐四肢的血液供應亦呈現不足。 如果繼續失血﹐達到總血量的 30 至 40%﹐身體再不能夠負荷﹐血壓大幅下降﹐排尿不足﹐皮膚和手腳冰冷﹐頭腦昏亂甚至陷入昏迷﹐清醒的病人會覺得口渴。
失血量達到 40 至 50%﹐再不足夠維持血液循環﹐如果不能夠即使搶救﹐止血和輸血﹐就會出現缺氧的現象﹐多個器官都會受到損害﹐逐漸陷入昏迷和休克狀態﹐甚至死亡。
嚴重失血的治療程序﹐是遵從急救規律﹐先要暢通呼吸道﹐供應氧氣和輔助呼吸﹐同時開始靜脈輸液和準備輸血﹐兼且要儘快找出失血的原因﹐使用藥物或動手術止血。
嚴重創傷是導致年輕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大部份都是來自車禍。 駕車時必需配戴安全帶和切記不要酒後駕駛。
診斷創傷導致的出血﹐必須詳細檢查身體前後各個部位﹐找出受傷的範圍﹐再加上 X 光造影檢查。 內出血的症狀則比較隱晦﹐必需詳細查詢病人的病歷﹑服食的藥物和煙酒的數量﹑懷孕的可能性﹑曾否受到碰撞創傷﹐與及近期接受過的手術。 常見的內出血症狀包括因為服用過量的抗凝血劑﹑血小板不足﹑主動脈瘤破裂﹑胃和十二指腸潰瘍﹐與及宮外孕等症狀。
超過 10% 的華人患有胃和十二指腸潰瘍﹐而 80% 的成因是受到幽門螺旋菌感染。 如果加上服用 ASA 和非類固醇類消炎藥物﹐酗酒﹐則出血的機會更大。 如果有胃痛和消化不良症狀﹐尚可以及早治理。 部份病人, 胃和十二指腸潰瘍會侵蝕至血管﹐導致急性出血﹐大便變成黑色﹐呈漿液狀﹐而且感覺到非常虛弱。 治療通常是使用藥物保護胃壁﹐輸血, 與及進行窺鏡檢查消化道﹐並且止血。 如果潰瘍穿破胃壁﹐則必需動手術修補。 宮外孕是因為受精的卵子﹐未能進入子宮內安頓成長﹐大部份會滯留在輸卵管內﹐間中會黏附在卵巢和腹腔之內。 當胚胎成長至 6 至 7 週時﹐可能侵入鄰近血管或導致輸卵管破裂﹐引致嚴重出血。
急性失血超過 30%﹐通常需要輸血補充。 慢性的貧血或失血﹐若果年歲在 55 歲以下﹐沒有心臟病症﹐而血紅素能夠保持在 7 度以上﹐大部份都不需要輸血。 因為擔心受到病毒感染的風險﹐輸血前必須讓病人瞭解輸血的需要和簽署同意書。
聖誕和新年期間﹐許多人都出外旅遊﹐但治療創傷﹑動手術和其他病症的血液需求﹐並沒有因此而減少。 二月份冬奧開幕﹐運動員和外來的遊客都會大幅增加﹐血液的需求量更大。 但冬奧期間交通和泊車都有許多限制﹐往來受阻﹐我們擔心捐贈血液的人士可能會減少到捐血站﹐所以要呼籲更多的熱心人士繼續捐血。 除卻創傷和內外出血的症狀之外﹐治療癌症﹑肝腎移植﹑骨科﹑心臟和腦科等手術﹐亦需要有充足的血液供應﹐維持病人的生命。
年歲在 17 至 71 之間﹐體重超過 50 公斤﹐身體健康的人士﹐都可以每八週捐一次血。 患上感冒﹐要等待完全痊癒﹐才可以捐血。 而剛做過紋身或穿刺身體的人士﹐則需要等待至六個月後才可以捐血﹐確保沒有受到細菌或病毒感染。 捐血前先要閱讀一份關於捐血需知的資料﹐和填寫一份表格﹐回答一些關於健康狀況的問題﹐與及是否有染上愛滋病和肝炎的風險。 如果適合捐血﹐就要檢查體溫﹐脈搏和血壓﹐與及量度血紅素。 捐血的時間只需要 15 至 20 分鐘﹐所有用來收集血液的針具都經過嚴格消毒﹐確保無菌。 血液在使用前要經過嚴格的篩檢﹐確定沒有肝炎﹑梅毒﹑愛滋病﹑西尼羅病毒和鑑定血型。 每次的捐血量是 450 毫升﹐對身體不會構成嚴重的負荷。
加拿大血液服務中心的查詢電話是 1-888-2366283﹐網頁是 blood.ca
溫哥華 4750 Oak Street 的捐血站是每週一至六﹐ 與及隔一個星期天都接受捐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