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5日星期二

青少年濫藥問題

2009/08/24

近年青少年濫藥的情況日趨嚴重﹐在北美洲﹐酒精和大麻是最常被濫用的化學物品﹐但在香港﹐吸服氯胺胴 Ketamine ( 俗稱 K 仔 ) 卻成為最大的問題。 在過去四年﹐21 歲以下青少年濫用 K 仔的人數增幅達 57% ﹐而最年輕求助的個案﹐是一位 11 歲的兒童﹐但已經吸毒超過一年。
K 仔屬於全身的麻醉劑類﹐經靜脈注射﹐可以用於短暫的小手術和診斷治療程序﹐通常不需要輔助呼吸。 K 仔可以經口服﹑注射﹑加進香煙吸服﹐和用鼻吸入 ( 直接嗅索﹐或用吸管吸入鼻腔 )。 因為價格比較平宜﹐加上搖頭丸和冰毒﹐已經取代鴉片﹐海洛英和可加因等傳統毒品。
吸服 K 仔之後的兩小時﹐會陷入半醒半睡﹑醉生夢死的狀態﹔但藥物影響全身的感官﹑協調和判斷能力長達 16 至 24 小時﹐而且會導致短暫失憶﹑噁心和嘔吐等症狀。 因為行動不穩定﹐疼痛的感覺變得遲鈍﹐對周遭環境的觀察力亦變得模糊﹐很容易會發生嚴重的意外﹐或受到侮辱。 長期吸服會對藥物產生耐藥性和心理的倚賴﹐記憶力和智能衰退﹑情緒不穩定。 停止吸服後雖然沒有嚴重的脫癮症狀﹐但因為心理的倚賴和喝求﹐要戒除毒癮非常困難。 因為藥物含有雜質﹑長期用鼻吸索會導致黏膜破損﹑經常流鼻血﹐而且影響膀胱﹐導致尿頻的症狀。 這些藥物經常在一些娛樂場所兜售﹐但已伸延到經電話和網絡買賣。
香港計劃在新學年推行在校園驗毒﹐曾特首認為驗毒計劃可以幫助一些沒有吸毒的學生繼續抗拒吸毒﹔已經開始吸毒的學生﹐可以為他們提供專業輔助。天主教一位副主教﹐認為推行驗毒之前先要增加與驗毒並行的教育和跟進服務。將禁毒的訊息納入課程﹐向學生灌輸正面的思想﹐並且要訓練老師和社工如何輔導和跟進濫用藥物的學生﹔避免濫藥的學生被析別後不再為學校接納﹐而產生對立。 家庭醫生亦要參加培訓﹑加強對青少年濫藥的診斷﹑治療和輔導方面的智識。 吸服 K 仔之後﹐ 3 天之內尿液測試都會呈現陽性反應﹔但如果過了 5 天﹐大部份的藥物都已經排出體外﹐但毛髮仍然會保留少許剩餘的藥物。 檢驗小便必須提防作弊﹐例如用其他人的小便代替﹑檢驗前喝一至兩公升的水來稀釋小便﹐或加進一些漂白水和白醋。 正確的檢查方法是首先確定身份和將資料和記認標籤在盛載尿液的容器之上。 病人要換上罩袍或清除口袋內的所有物件。 廁所內的水加進藍色的清潔劑。 在近距離監督下先清潔下體﹐再用容器承接小便中段的尿液﹐約需 30 至 60 毫升。 剛承接尿液的濕度應該接近體溫。 因為服用一些草藥﹑配方藥物和治療傷風鼻塞的藥物都可能導致陽性反應﹐呈現陽性反應的樣本要進一步測試﹐用氣體﹑色譜質量分析儀 ( gas-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 ) 確定是哪一類藥物。
要幫助兒女抗拒吸毒的誘感﹐和戒除毒癮﹐父母必需要瞭解青少年的心態。 女孩子比男孩子早兩年進入青春期﹑身體發育﹑成長和外觀都出現急劇的轉變﹐而生理和心理的變化亦都需要支持和認同。 隨著心智的成長﹐許多青少年都希望能夠擺脫父母的護蔭﹐選擇自己的路向﹐往往變得很反叛和許多行為和決定都顯得不合邏輯。 青少年亦開始有自己的朋友圈子﹐而朋輩的認同和壓力更會影響青少年的行為和喜好﹐包括酗酒和濫藥。 父母要教育兒女必須從幼年開始﹐為他們奠定一個道德的標準﹐認識染上不良嗜好可能導致的後果﹐幫助兒女建立自信﹐對能夠保持潔身自愛感到驕傲。 父母要為兒女樹立一個好榜樣﹐作為他們永久的良師益友﹐最重要是能夠保持溝通和接受兒女成長後的轉變。
青少年有一些轉變是需要特別關注﹐例如成績特然退步﹑逃學﹑體重驟然增減﹑精神萎靡﹑眼睛失去光采和瞳孔過度收縮或擴張﹑對外觀和以往喜好的事物再不著重﹑整天將自己關閉在房內﹑言詞閃鑠﹑容易惱怒和變得暴躁﹑屏棄以前的好朋友而不願父母認識新結交的朋友﹑經常需要額外金錢﹑自己擁有和和家裡的貴重的物品無故消失﹑衣服帶有藥物的污積和藏有吸毒的工具。 父母必須保持冷靜﹐坦率地和子女傾談聽取他們的解釋﹐避免批判和嚴厲責備﹐但要鼓勵他們正視問題和接受輔導和治療。

2009年8月18日星期二

台灣風雨成災﹐希望各界踴躍捐輸

2009/08/17

台灣南部因颱風引發的八八水災﹐死亡人數超過 120 人﹐而高雄小林村估計有近 400 人被活埋。 公路﹑橋樑﹑農田﹑漁業和個人財物都被嚴重破壞。 大量雨水被土石阻塞形成的堰塞湖﹐一旦崩缺更會出現再度淹沒的危險。 中國自古以來多次因黃河改道和缺堤導致死傷無數。 加拿大緬省亦受到紅河氾濫的威脅﹐需要興建堤壩﹑分水道和排洪渠來疏導﹐減少災害。
救災需要面對許多嚴峻的考驗﹐堵塞的道路﹐傾盆大雨和湍急的水流﹐一旦失足或船隻傾覆就可能被淹沒。 洪水將垃圾和廢物沖出做成污染﹐如果區內有化工業的生產設施﹐危險的化學毒素亦可能滲進水裡。 漂浮的雜物可能撞擊救援人員。災場可能有漏電﹑煤氣和毒氣宣泄的危險﹐救護人員必須有充足的安全配備。
地球暖化﹐北極的冰塊亦開始溶化﹐影響海洋內水流的循環。 溫度提升﹐大量海水蒸發﹐更容易引發風暴。 增加綠化﹐減少污染﹐和將高危區列出﹐及早開始預防措施﹐都可以減少災害發生和可能導致的損害。 全世界各個地區都有機會出現天災﹐而收復和重建台灣災區必需要用大量的人力﹐物資和金錢。 救災是大眾的責任﹐希望大家能夠發揮互助互愛的精神﹐踴躍捐輸幫助台灣的同胞。
洪水氾濫之後﹐如果災民需要遷徙至臨時避難所﹐多人聚集就會增加疫症傳播的機會。 食水污染是最大的危險﹐可以引發霍亂﹑傷寒﹑細螺旋體病( Leptospirosis ) 和甲型肝炎。 細螺旋菌活在老鼠體內﹐如果災區內老鼠大量繁殖﹐細菌就可以經老鼠的尿液排進水裡。 如果皮膚或黏膜有破損﹐而浸泡在污染的水裡﹐或喝下污水﹐就會造成感染。 初期的症狀近似感冒﹐及後可能出現腦膜炎﹐和肝臟﹑腎臟嚴重損毀的症狀。 積水會導致大量的蚊蟲滋生﹐幸而台灣並不屬於虐疾疫區﹐但卻可以傳播登革熱和日本腦炎等病毒。 如果要在外間露宿﹐更加會受到蚊蟲螫咬。
如果死難者沒有患上傳染病﹐屍體通常不會傳染病症。 但需要搬移和處理遺體的工作人員﹐可能接觸到呼吸道的痰涎和分泌物﹐感染肺結核菌。 接觸血液和糞便﹐亦可能沾染細菌和病毒而受到傳染。 所以台灣政府已經準備入殮的膠袋﹐減少屍體暴露和直接碰觸的機會。
如果要到災區視察或探親﹐建議在出發兩星期前注射預防傷寒病的疫苗 Typhim Vi﹐與及甲型肝炎疫苗。 在出發前一至兩星期服食第一劑 Dukoral 疫苗﹐7 天後再重覆﹐可以預防大腸桿菌和霍亂菌的感染。例行的防疫注射﹐例如破傷風和預防流感疫苗﹐亦應加強注射。 兼且要帶備防蚊液﹐預先噴灑。
地震的災害﹐傷者可能受到硬物撞擊或壓埋﹐但如果頭面有足夠的空間可以呼吸﹐仍然有生存的機會。 如果被泥石和水淹沒﹐除非能夠立即拯救﹐否則大部份都會被水溺斃。人類遇溺﹐初時會感到極度驚恐﹐當透不過氣時就會將水吸入咽喉。 咽喉聲帶會反射性封閉﹐有 15% 更加會出現痙攣的狀態﹐空氣和水都再不能夠進入。 其餘 85%﹐水被吸入肺部。 通常只要吸入每公斤 4 毫升的水﹐已經足以致命。 這兩個情況都會導致缺氧﹐心臟停頓和腦部死亡。 不論是吸入海水或淡水﹐缺氧超過 3 分鐘﹐心臟就會停頓﹐六分鐘後大腦亦告死亡。 唯一的例外是年幼的兒童﹐如果在攝氏 20 度以下的冷水遇溺﹐可能會出現龜息反應﹕適時閉氣﹐心跳下降﹐週邊血管收縮﹐將血液循環凝聚中央供應心臟和腦部的需要﹐生命可以延長較久。 但一般遇溺的人士﹐如果超過六分鐘﹐生存的機會便會隨著時間下降。
許多人都會試圖按壓遇溺者的胸部﹐希望將呼吸道和肺部吸入的水擠壓出來。但按壓胸部並不能夠去除吸入的水﹔反而會導致嘔吐﹐讓更多的異物吸進氣管和肺部。 如果遇溺者尚未呈現肌肉僵硬的變化﹐正確的急救是立刻清理呼吸道﹐開始人工呼吸﹐供給 100% 純氧氣﹐儘快插入氣管喉﹐與及開始心臟按摩。 視乎遇溺者的反應﹐再決定是否繼續急救。 天災難以預測﹐但如果能夠預先關注高危的地區﹐在災難發生前將居民疏散﹐就可以減少傷亡和不需要冒險搶救。

2009年8月12日星期三

中毒

2009/08/10

每年 BC 省都有近 3 萬宗的中毒個案,包括意圖服毒和意外中毒。 受害者超過一半是兒童,一至三歲的幼年兒童風險最高。 年幼的兒童對週遭的環境充滿好奇心,探索時喜愛將不同的事物放進嘴裏。 75% 兒童中毒的來源是基於家中藥物或化學物品沒有妥善收藏,而嚴重的中毒多數是因爲誤服了成年人的藥物或家人重覆多次餵服藥物。 如果家中出現特變,例如家人患上重病,搬遷,旅遊,或有客人探訪暫住,則更加容易發生意外。 青少年中毒個案的數目較少,但近半數是因為意圖自殺或濫用藥物,許多時候都需要送院急救,而且死亡率偏高。 青少年意外中毒通常是因爲沒有看清楚藥物標籤的指示,胡亂服用;或誤服一些放置在水樽或罐内的有毒化學物品。
成年人中毒 70% 是出於意外,例如錯誤服藥,劑量混淆,或將有毒的化學劑胡亂擺防,以致錯誤吞服。 視力不良的長者,服用多種藥物與及酗酒濫藥的人士,更容易出錯。 成年人中毒而導致死亡的案例,卻有大部份是基於自毀的意圖。 經常被過量服用的藥劑包括止痛藥,安眠藥,精神科藥物,興奮劑,酒精,和各種配方和非配方的常用藥物。 我們時常勸喻長者不要擅自將藥物瓶更換,以致失去標籤和服藥指示。 若果能夠將每星期需要服用的藥物用定格包裝,每次服藥時將藥丸按出,亦可以減少服藥出錯的機會。
七月中香港的報導,一個 3 歲的小童,因爲誤飲母親用礦泉水樽裝載含有山埃的電鍍水,陷入昏迷,經搶救後在醫院渡過多日,病情才逐漸穩定。 嘗試回家後又再度昏迷,送院時已告不治。 山埃毒性猛烈,但經常在實驗室中用作測試劑,而且常用於電鍍和治金等化學工業。 苦杏仁亦含有能夠釋放出山埃的毒素 ( Amygdalin ),每天不能食用多過 3 粒,甜杏仁則沒有這種毒素。
山埃可以化爲氣體,或粉狀的山埃鹽。 可以經過呼吸道吸入,飲食中毒,或從眼睛和皮膚吸收。 山埃在人體内迅速和細胞色素酶 P450 的鐵離子結合,將細胞吸納氧氣生産能量的機能完全阻隔,以致細胞組織因缺氧而死亡。 中央神經系統和心臟肌肉因爲缺氧而嚴重受損。 即使中毒後能夠維持呼吸,氧氣仍然不能夠被細胞取用。 輕微中毒會出現眩暈,頭腦昏亂和噁心的感覺。 嚴重的中毒會導致痙攣,昏迷和皮膚呈現粉紅色,繼而呼吸和心臟停頓。 視乎吸收的途徑,如果吸納的份量超越每公斤 1.5 毫克,在數分鐘至一小時内可以致命。
救治中山埃毒的病人有特定的急救程序,供給純氧氣,嗅吸硝酸戊脂 ( Amylnitrite ),將血紅素内的鐵質氧化,增加吸納山埃的功能,再注射解毒劑將山埃中和,溶解和排泄。 維他命 B12 亦有中和山埃的功效。
Tylenol 是大部份家庭都備有的成藥,用來退燒和止痛,在東南亞亦相當普及,最流行的品種是必理痛。 除卻有衆多的品種和不同劑量的產品之外,許多用以治療傷風感冒,和合成的止痛藥物,都含有Tylenol 的成份。 如果按照安全劑量服用,即使長期服食,亦不會出現中毒的徵狀。 但如果服食過量,則可能對肝臟做成嚴重的損害。
Tylenol 主要經由肝臟處理分化,如果服用過多,肝臟不能負荷,就會出現中毒的徵象。 如果病人患有重病,需要服食多種藥物,或患有肝炎,和長期酗酒濫藥,肝功能大幅退減,中毒的機會亦相應增加。
即使服食過量的 Tylenol,24 小時之内並沒有明顯的症狀。 24 小時後才會出現食慾不振,混身不適,噁心嘔吐和腹部絞痛的症狀。 如果不能夠及時治療,肝臟可能嚴重受損,甚至出現肝臟衰竭的現象。 如果病情惡化,移植肝臟是唯一的挽救方法。 治療 Tylenol 急性中毒主要是清除胃腸道内尚未吸收的藥物和解毒。 服食過量的初期可以考慮洗胃和注入活性碳,與及連續 3 天服食或注射解毒的藥物 N-acetyl-L-cysteine (NAC),增強肝臟分化 Tylenol 的功能,直至血液内 Tylenol 的含量下降回復至正常。
美國的 FDA 今年六月宣佈,將成年人每天服食 Tylenol 的安全劑量下調至 2600 毫克,即每天不能夠多於 8 粒普通裝 325 毫克的 Tylenol。 兒童的服用份量是每公斤 12 毫克,每四至六小時一次。 0 – 4 個月的嬰兒則以每劑 40 毫克爲限。

2009年8月5日星期三

中暑

2009/08/03

今年的天氣異常反覆,冬天大雪酷寒,但近日卻出現創新高的炎熱。 如果人體不能夠適應外界氣溫的轉變,就會出現中暑和體溫過低等症狀。 身體吸收或產生過多熱力,例如在高溫之下做劇烈的運動,而不能夠調節和將熱力散發,體溫就會持續攀升至危險點。 人體主要依靠出汗來散熱,藉汗液的分泌將熱能排出體外,再將熱能揮發。 如果身體的水份不足,或發汗的功能出現障礙,就不能夠降溫。 幼兒,年長的人士,患有長期病症,心肺功能衰退,廣泛的皮膚病症,服用多種藥物的病人,都要避免在高溫環境之下逗留過久。 因爲高溫症狀而死亡的病人,44% 屬於 65 歲以上的長者。 如果家中有不良於行的年長親屬,幼兒,和其他高危的人士,必需保持空氣流通和調低室内的氣溫;例如使用電風扇或裝置空調系統;或暫時遷移到較爲涼快的居所。 千萬不要將人或寵物留在車内,如果溫度上升至超過攝氏 42 度,很快就會死亡。
預防勝於治療,認識中暑的徵象和儘早開始治療。 避免在高溫天氣之下外出暴曬和長時間活動,多喝水來補充失去的水份,但要避免飲用含有酒精或咖啡因成份的飲品,以免增加水份排泄。 如果必需在高溫環境至下長時間工作或運動,一週前就要開始適應天氣的訓練,和在勞動時每 15 分鐘補充水份一次,如果體重下降超過 7%,就要立即停止所有活動,降溫和補充水份。
中暑的症狀可以是突發或逐漸演進。 輕微的中暑,病人會覺得渾身不適,疲倦和大量出汗。 如果身體的水份和鹽份過度流失,就會出現肌肉抽搐和疼痛的感覺。 如果能夠儘早休息,降溫,補充水份和鹽份,症狀就不會惡化。 人體的正常溫度是攝氏 37 度,如果超越 41 度,腦部細胞和多個器官都會受到損害。 如果體溫上升至 45 度,很少能夠生存。
嚴重的中暑可以分爲兩大類:勞動形的中暑,通常受影響者是在高溫環境之下工作或運動過久的年輕人士,例如準備參賽的運動員,受訓中的消防員或軍人。 如果過於肥胖,患有感冒,體力過度透支,缺水,睡眠不足,以往缺乏運動和適應的訓練,中暑的機會更大。 開始的症狀是頭痛,眩暈,腹部絞痛,肌肉抽搐,噁心嘔吐,隨著陷入昏迷和體溫驟升。 因爲病人尚可以出汗散熱,所以體溫通常不會超越攝氏 41 度,但必需及時救治。
傳統的嚴重中暑症狀,受影響的多數是年紀幼小或老弱的病人,不能夠避開高溫的環境,調節體溫和維持身體水份的吸收。 加上血液循環不足,或因長期病症或服食的藥物,壓抑出汗的反應。 開始的症狀是神智昏亂,語言含糊和行動失控,出現幻覺和錯覺,痙攣和陷入昏迷。 後期更失去出汗的功能,以致體溫持續上升至攝氏 41 度以上。 救治非常困難而且死亡率偏高;兼且病人患有長期的病症,引發症狀和併發症狀都會相繼出現。 在高溫的日子,應該為他們預作安排,避免出現中暑的症狀。
中暑的初步救護,是將病人轉移到陰涼的環境,脫去衣物,與及用冷水抹身,風扇吹拂來降低體溫,但不能夠用冰水,否則會導致血管收縮和顫抖,反而會提升體溫。 仍舊清醒的病人可以喝水補充水份。 情況嚴重的病人則需要儘快送到醫院。 在急症室接收中暑的病人,醫生必須探討病人的病歷和做詳細的檢查,分析症狀。 因爲高體溫可能是受到嚴重感染,惡性高溫,服食過量的亢奮藥物和甲狀腺過度活躍的共同症狀。 並且要立即開始治療, 維護病人的生命,降溫,補充水份和恢復身體器官的功能。 首先供應氧氣,保持呼吸道暢通,和觀察心跳韻律。 量度體溫之後開始靜脈輸液和降溫的程序。 體外的降溫方法是用冷水噴灑和抹身,保持空氣流通。 體内降溫是以攝氏 4 度的冷水洗胃,灌洗腹腔和膀胱,儘快將體溫降至 40 度以下;當體溫下降至攝氏 39 度以下就可以停止降溫程序。 患有長期病症的人士,中暑可能會引發其他的併發症狀,需要繼續留院觀察和進一步接受治療。
本省許多年青人都喜愛在夏日到沙灘或湖畔曬日光浴。 如果喝酒過多或濫用藥物,在高溫烈日之下陷入昏睡,可能導致高溫症狀和嚴重灼傷。 高溫加上空氣受到廢氣污染,空氣質素下降,長者和患有心肺疾病的人士最好避免外出,但要和家人和朋友保持聯絡,如果出現中暑的症狀,就要儘快求助。 東南亞許多大城市的氣溫都超過攝氏 30 度,而且人煙稠密,長期患病的人士不適宜在這段時間到炎熱的地方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