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4
(一)皮膚顏色異常
人體皮膚, 黏膜,和分泌的顏色變化, 會隨著身體的狀況改變, 也可能是因為身體出現病變。中醫觀色是憑籍觀察人體外部的顏色變化, 來輔助診斷。認為紅、黃、青、白、黑的不同顏色變化,可以反映不同臟腑的功能失調和病變。結合望、聞、問、切,等診斷方法來確認。舌診是觀察舌頭的色澤、形態、舌苔來了解臟腑功能, 氣血津液的調笻,和病邪的性質和深淺程度。中醫認為舌頭的不同部位反映不同的臟腑運作狀況。舌頭左側對應肝,右側膽,舌尖到中部對應心、小腸、肺,舌頭中部對應脾胃,舌頭中部到舌根對應腎臟和膀胱。新一代的中醫很多都結合了中西醫的理論,可以更準確地診斷和提供治療。
皮膚的顏色變化和形態亦是西醫診斷的重要指標,但北美洲有多種不同膚色的人種, 皮膚的變化也有所差異。例如發炎在淡色皮膚上可能呈現粉紅色的紅腫。深色皮膚就可能顯現棕色,紫色或黑色。皮疹和其他皮膚病變在有色皮膚上, 顏色和形態都可能有所改變,增加診斷的難度。 皮膚科醫生會根據病人的病歷,身體和皮膚檢查,觀察皮膚病變的外觀,位置和分佈,加上近距離分析。按需要做微生物培植,提取皮膚樣本做活檢;按照發現安排進一步的檢查和治療。如果皮膚變得淤藍。 可能是因為缺氧; 過度蒼白。 可能是因為貧血或者失血, 都需要儘快救治。
(二)臉孔潮紅
臉紅可能是因為感覺尷尬,心理壓力,或者是環境過熱的反應。部分人稍為運動,面孔就會發紅。臉紅也可能是因為喝了酒,藥物刺激,荷爾蒙不穩定,例如更年期間的潮熱。持續不消退的臉紅可能是潛在疾病的徵兆,例如紅斑狼瘡,皮質類固醇服用或分泌過多,局部的過敏反應。當皮膚層的微細血管受到刺激擴張,血液流量增加,皮膚就會變得潮紅。淺色皮膚的人,皮膚呈現粉紅色或者紅色,伴隨有溫熱的感覺。 皮膚顏色較深的人可能沒有明顯的皮膚顏色變化,只是感覺到面龐溫熱。經常出現和持續的面紅,會影響外觀和導致不適。
部分人喝酒之後,面孔會變得潮紅。是因為遺傳的原因,缺少了分解酒精的功能。酒精在肝臟內會先分解產生乙醛,再經肝臟的酵素ALDH2, 將乙醛變成無害的物質,排出體外。缺少了ALDH2 酵素,乙醛就會在血液裡面累積,導致血管擴張,臉上潮紅髮熱,還會感覺到心跳加速、頭痛或者噁心。
女性的更年期症狀通常在40至58歲期間出現,直至停經。卵巢分泌的女性荷爾蒙量逐漸減少。荷爾蒙的變化可能會導致潮熱,通常出現在面龐、頸部和胸部。潮熱通常持續幾分鐘,繼而冒汗和發冷,對日常生活和睡眠都會造成困擾。治療更年期症狀可以服用或經皮膚吸收荷爾蒙補充劑,包括混合的雌激素和孕激素。荷爾蒙補充劑可能會稍微增加彌患乳腺癌的機會,需要定期篩檢。。
(三)黃疸病
身體出現黃疸,是因為體內的膽紅素過高,導致皮膚、鞏膜、黏膜呈現黃色或者黃綠色。黃疸通常伴隨有痕癢,糞便顏色變淡,尿液顏色變深。進食大量含有胡蘿蔔素的食物,皮膚也會變黃,但膽紅素不會升高。紅血球在代謝過程之中,細胞釋出血紅素,被肝臟和脾臟轉化成為膽紅素。膽紅素隨著膽汁分泌,排進十二指腸,再經腸道隨著大便排洩。黃疸是因為血紅素的代謝過程出現問題。例如大量紅血球被分解。肝臟出現病變,不能夠正常處理膽紅素。在肝內或者肝外排出膽汁的管道出現阻塞。
剛出生的嬰孩很多都會出現黃疸,通常在三天內出現,大部分會自動消退。照射藍光和陽光可以幫助分解膽紅素。但如果膽紅素過高,和持續時間過久,可能會損害腦部,需要換血治療。成年人出現黃疸,在北美洲,大部分是因為肝炎,肝硬化,血液感染,酒精和藥物的影響,或者膽管內外出現堵塞。在熱帶地區,可能是因為虐疾和寄生蟲感染。診斷除卻驗血和驗尿,通常需要做影檢查,腹部的超聲波,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如果發現膽管出現堵塞,可能要安排 ERCP 逆行窺鏡膽胰管X光造影。治療黃疸要看引發的原因。如果是因為膽管石堵塞,可以嘗試逆行窺鏡去除堵塞的膽管石。膽管外的堵塞就要動手術矯正。如果身體不適合動手術,可以置入導管將膽汁引流。如果是因為肝臟感染,就要選擇恰當的藥物治療。
(四)皮膚瘀藍
碰撞受傷,皮下積瘀,開始會呈現紫紅色,過了一兩天就會變得瘀藍或者黑色,然後逐漸淡化,變綠變黃,顏色的變化是因為皮下瘀血漏出的血紅素被分解吸收。天氣寒冷的時候,部分人血液循環受到影響,手腳會變得冰冷,什致變得蒼白和發紫,但通常添加衣物和回覆溫暖後就會恢復正常顏色。但如果不是因為溫度變化,手腳未端和嘴唇部位呈現瘀藍,就可能是因為血液或者氧氣供應不足。缺氧是動脈供應的血液氧氣飽和度下降到低於85%。但如果有嚴重的貧血,血紅素偏低,就會變得蒼白而不是瘀藍。
發自中央的缺氧,嘴唇、舌頭、黏膜、面部和身體皮膚都會顯得瘀藍。導致缺氧的原因可能是心肺問題。嬰孩的先天性心臟缺陷,成年人的心肺病變,心臟衰竭,肺水腫、肺積水,肺動脈梗塞、嚴重肺炎、肺氣腫、和氣胸。呼吸道阻塞,例如哮喘突發、咽喉腫脹、氣管異物阻塞。血液內有異常的血紅蛋白,不能夠攜帶氧氣。
四肢和末端缺氧,是因為血液不流暢。雷諾現象是因為微細血管痙攣導致末端血流減小,手指最常受到影響,但腳趾、鼻、耳、咀唇都會出現症狀。開始變得蒼白,然後瘀藍發紫,感覺麻木疼痛。症狀通常維持幾分鐘,但可以持續數個小時。血流恢復後會短暫感覺到潮紅和灼熱。許多是因為寒冷和情緒壓力引發。有症狀的人要避免暴露在寒冷的環境,停止吸菸和使用興奮劑。如果症狀經常復發,可以服用藥物預防。
(五)白蝕
白蝕是一種慢性皮膚病變,部分皮膚失去色素而出現白色的班印,邊緣不規則也不太明顯。白蝕的變化大部分影響身體兩側,也可能出現在口鼻的內部,皮膚深色的人,白蝕會更加明顯。受影響的皮膚範圍會隨著時間擴張。因為影響外觀,對患者構成心理壓力。發病的原因尚未確定,可能是因為環境因素,污染,精神壓力,內分泌失調,或其它刺激,激發了基因的變化,出現自體免疫性疾病,對皮下色素細胞做成破壞。如果有家族的遺傳病例,包括白蝕和其他免疫性疾病,例如甲亢、班亢、牛皮癬、紅班狼瘡,都會增加皮膚出現白蝕的機會。白蝕不會傳染。大部分患者在15至30歲期間出現症狀,但部分在兒童時侯已經開始,男女同樣受到影響。因為沒有確切的致病原因,治療主要是改善外觀。例如用化妝品遮蓋。類固醇治療減少白蝕擴大。照射紫外線B增加色素。麵皮比較薄,恢復正常色素的機會比較高,但照射紫外線會增加皮膚癌出現的風險。
白化症是一種先天性疾病。皮膚、毛髮,眼睛裡面的色膜,部分或者完全缺少色素。眼睛的變化會影響視力,畏光,弱視和眼球震顫。皮膚缺乏色素會很容易曬傷, 和出現皮膚癌。少數的白化病有黑色素顆粒運送的缺陷,免疫細胞缺少了黑色素顆粒,免疫功能不能夠正常運作,身體會更容易受到感染。白化症是隱性基因遺傳引發,治療主要是保護皮膚不要曬傷,和保護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