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28日星期一

陽光與健康

2008/07/28

本省由七月一日開始徵收炭稅﹐在未來四年逐漸遞增﹐希望能夠減少燃油的消耗﹐控制廢氣排放。 2005 年的評估﹐在過去的一百年﹐地面的溫度上升了攝氏 0.74 度﹐而且繼續上揚。 原因可能是人為的溫室效應﹐水蒸氣﹑二氧化碳和甲烷的排放量增加。 溫室氣體主要來自工業開發,生產和運輸工具消耗的燃料。 溫室氣體在大氣層中可以容許大部份的太陽光穿透﹐但卻吸收了地球釋放出的紅外線熱能﹐阻礙降溫。 冰可以折射陽光﹐但北極的冰層溶解後﹐陸地和水域範圍擴大﹐吸收更多的太陽輻射﹐增加暖化的速度。

全球變暖﹐生態環境亦出現變化。 海洋的水蒸發加速﹐風暴出現的機會增加﹐除卻暴風的損毀之外﹐如果降雨量驟升﹐可以導致水淹﹑山泥傾瀉等禍害。 而氣溫增高﹐乾旱的地區會變得更加貧瘠。 暴雨﹑海水溫度的變化與及污染﹐亦會影響近岸海洋生物的繁殖﹐減少魚獲。 氣溫提升﹐熱帶傳染病亦會傳播更廣﹐而且持續進入冬季。

隨著城市的發展﹐樹木被砍伐﹐沿岸地帶出現多幢高層住宅建築物﹐大部分都有冷暖的空氣調節系統﹐對其他地區會否做成屏風障礙﹐實在難以估計。 住戶密度增加﹐汽車的流量亦相應增加﹐局部區域的廢氣排放量亦會大幅上升。 這種摩登城市的規劃是否值得鼓勵則有待公決。

陽光孕育萬物﹐賦與大地生物能量﹐但如果過度暴晒﹐卻會影響健康。 陽光包含有三種紫外光射線﹐UVA﹐B 和 C。 大部份 UVC 都會被大氣層吸收﹐很少能到達地面。 UVB 亦同樣被大氣層吸收﹐產生光化作用﹐製造保護地球的臭氧層。 UVA 可以穿透大氣層和雲層﹐玻璃亦不能阻隔。

大部份的防曬用品﹐都只能阻隔 UVB 和短波段的 UVA﹐但 90% 到達地面的紫外光都屬於 UVA。 UVB 影響較表層的皮膚﹐可以導致皮膚紅腫和灼傷。 UVA 則可以侵襲較深層的皮膚﹐導致長期的損害。 防曬用品標示的 SPF 數目﹐是代表阻隔 UVB 的效能。 SPF 15 可以阻隔 93% UVB﹐SPF 30 則達到 97%﹐但有效時間通常只能維持 60 至 90 分鐘。 Sunblock 含有氧化鈦或氧化鋅的微粒﹐在皮膚上形成一層薄膜﹐可以反射陽光。 但如果出汗過多﹐效能亦相應減少。 2006 年美國推出的 Mexoryl SX 和 XL 化學劑﹐可以阻隔 UVA﹐但實際效能難以釐定﹐只能夠約略區分為高﹑中或低成效。 計算使用的份量可以將身體劃分為不同的部份﹐頭頸作為一份﹐四肢各佔一份﹐身軀前後亦各佔一份﹐每個身體部份用一茶匙或一個樽蓋的份量﹐每兩小時或游泳後再搽上一次。 但不要太過相信產品的宣傳﹐因為防曬用品並不屬於藥物﹐ 沒有嚴格的監管。 最有效的防曬方法是避免暴晒。

適當的陽光照射﹐能夠令人產生愉悅和溫暖的感覺﹐而且可以促使皮膚製造維他命 D﹐保持骨骼健康。 如果陽光充足﹐只需要每星期曬兩次﹐5 至 10 分鐘直接照射暴露的頭﹑面和手腳﹐已經可以吸收足夠的 UVB 來生產維他命 D。 過度的暴曬﹐會增加皮膚被灼傷﹐提早老化﹑皮膚癌和眼球出現白內障的危險。 表皮的灼傷﹐通常很快便會痊癒﹐但深層皮膚細胞的損害﹐隨著時間累積﹐可能導致癌細胞的出現。 皮膚白皙﹑生有許多痣或雀斑﹑兒童時候曾經嚴重曬傷﹐經常在戶外工作﹐家族有皮膚癌的傾向﹔都會增加皮膚出現病變的機會。 皮膚癌之中最危險的是黑色素腫瘤﹐因為可以經淋巴腺擴散至內臟﹑肺和腦部。 定期檢查身體上的黑痣﹐如果形狀變得不對稱﹐黑痣體積迅速增長至超過 0.5 公分﹐週邊化開變得不規則﹑顏色變化﹑呈現潰爛﹑出血﹑痕癢或疼痛等症狀﹐最安全的處理方法是切除化驗。

陽光普照﹐許多人都會出外活動。 上午 11 時至下午 4 時是陽光最猛烈的時間﹐如果 UV 指數超過 3 度﹐就要做好防曬準備。 穿著輕薄﹑鬆身但編織緊密的深色衣物﹐戴上闊邊帽子﹐使用太陽傘或選擇遮陰的地點﹐但水﹑沙和雪都會反射陽光。 配戴阻隔 UV 的眼鏡﹐每兩小時搽上一層保護性的防曬乳霜﹐ 避免使用日光床和太陽燈照射皮膚。 從兒童時代開始就要教導他們保護皮膚的意識。

2008年7月21日星期一

夏日皮膚病症

2008/07/21

刺熱皮疹(熱痱)

夏季的天氣炎熱潮濕﹐如果穿著不透風的衣物﹐出汗太多加上磨擦﹐可能會損害皮膚。 皮下的汗腺受到角質分泌物阻塞﹐就會出現熱痱的症狀。 如果只是表層汗腺阻塞﹐就會形成表皮上的小水泡。 深層的汗腺阻塞﹐就會呈現較深和較大的腫塊﹐在開始出汗時出現﹐但當皮膚和身體冷卻之後﹐在一至三小時內又會逐漸消退。 最常見的症狀是紅斑圍繞著小水泡﹐非常痕癢的熱痱。 如果受到細菌侵襲﹐更會導致皮膚發炎或轉變成為膿泡。 曾經出現過熱痱的皮膚﹐可能會短暫失去發汗的功能﹐如果受影響的皮膚面積較大﹐散熱的功能變得不足﹐而不能夠適應酷熱的環境﹐就會比較容易中暑。 持續發燒出汗﹐亦可能導致熱痱症狀。

防止熱痱出現﹐先要減少出汗和磨擦皮膚﹐保持空氣流通和降低環境和身體的溫度。 如果要在酷熱的環境之下工作或運動﹐最好能夠逐漸適應﹐穿著輕薄通風的衣物﹐和注意補充身體的水份。 用清涼的水和燕麥清潔液洗澡﹐可以減少痕癢﹔再加上用輕量的類固醇和薄荷乳液來安撫皮膚﹔但不能用油膏﹐以免封閉毛孔。 如果有細菌感染的徵象﹐取得樣本培植細菌檢驗後﹐就要開始服用抗生素。 辟汗劑並不適用於治療熱痱症狀。

游泳者的痕癢症狀

本省有許多淡水湖泊和溪流﹐景色宜人﹐吸引許多遊客。 但部份人在溪澗或湖中涉水或游泳後皮膚會出現紅斑和覺得痕癢﹐特別是皮膚過敏的人士。 泳者痕癢症狀﹐是因為皮膚受到一種血吸蟲的幼蟲侵襲﹐導致皮膚出現過敏反應。 血吸蟲的對象是水鳥﹐特別是水鴨﹐在鴨的腸臟內排卵﹐經鴨的糞便排進水中﹐孵化成為雛形的幼蟲﹐再侵襲水中的蝸牛和螺﹐進一步蛻變成為幼蟲﹐浮游在水面上再次侵襲水鳥。 如果幼蟲黏附在游泳者的皮膚之上﹐水乾之後就會試圖鑽入皮膚﹐導致痕癢和敏感反應。 幼蟲不能夠在人體內生長﹐不會鑽得太深﹐而且會逐漸隨著皮屑脫落。

如果要避免受到幼蟲侵襲﹐游泳或涉水後要立即用清潔的水沖洗﹐和仔細抹乾。 約 7% 的人會出現敏感反應﹐可以局部冷敷或搽上止癢的藥物。 如果要在淡水中游泳﹐必須要選擇水質較佳的地點。 在炎熱的天氣中蚊蟲和微生物都特別容易滋生。 如果水源受到糞便污染﹐更可以導致皮膚﹑黏膜和消化道的感染。

在熱帶的海水中游泳﹐亦可能受到海蝨的侵襲。 海蝨是水母的微型幼蟲﹐黏附在泳衣之上﹐在離開海水後便會侵襲皮膚。 毒液會導致皮膚變得紅腫疼痛﹐甚至出現發燒和噁心的反應﹐症狀可能持續兩天至兩週﹐所以要儘量避免在有海蝨出現的地區游泳。

毒蚊噬咬

天氣炎熱﹐蚊蟲大量滋生﹐如果要到戶外活動﹐很容易受到蚊蟲噬咬。 蚊蟲有許多不同的品種﹐但侵襲人類和動物大多數是雌性的蚊。 雌性的蚊必需要吸取血液才能夠有足夠的養份產卵和繁殖。 當蚊蟲噬咬和吸取血液時﹐會同時將唾液注入皮膚之內。 蚊的唾液有麻醉的功能﹐減少疼痛的感覺﹐並且有抗凝血的作用。 噬咬過的部位﹐大部份會變得紅腫和痕癢﹐通常會持續數小時﹐但亦會導致過敏反應﹐形成水泡或淤腫﹐數天後才會逐漸消退。 亦有些人被多次噬咬之後﹐變得毫無反應。

﹑ 不同地區的蚊蟲﹐可以傳播多種的傳染病﹐例如瘧疾﹑日本腦炎﹑登革熱﹑黃熱病和西尼羅病症。 幸而直至本月初﹐本省的例行監察檢查尚未發現有人類﹑雀鳥和蚊帶有西尼羅病毒的新案例﹔去年亦以加拿大中部的平原省份受影響最多﹔但美國仍然有新的西尼羅個案出現﹐包括嚴重的腦炎和腦膜炎。

要減少蚊蟲滋生﹐必須要保持環境衛生﹐清除污水﹐確保花盆﹑水澗﹑和渠道排水通暢。 不要徒手接觸死去的雀鳥。 清晨和黃昏是蚊蟲最活躍的時間﹐減少外出﹐或穿著密封的衣服。 適當地噴灑 DEET 防蟲劑在衣服和皮膚之上﹐但兒童則要避免噴灑在雙手和面部﹐而且兒童用的 DEET 濃度不應超過 10%。

2008年7月14日星期一

骨髓移植

2008/07/14

骨髓移植經過 30 年的研究和改進﹐加上免疫學方面的進展﹐已經成為治療血癌和多種其他病症的主要治療程序。 幹細胞的來源已經由骨髓擴展至臍帶血和週邊的血液﹐所以正確的名稱應該是血液幹細胞移植。 血液幹細胞可以成長蛻變成為紅血球﹑白血球和血小板。 紅血球負責將氧氣運送到身體各部份的器官組織﹐白血球幫助身體對抗感染﹑排斥外來和異常的細胞﹐血小板幫助傷口止血。

骨髓是大骨骼內的海棉組織﹐是血液幹細胞的主要來源。 收集的方法是使用輕量的全身麻醉﹐在手術室消毒環境內﹐從背後盆骨兩翼穿刺抽取。視乎病人的體重和體質﹐每次抽取 0.5 至 1.5 公升。 穿刺部位可能會呈現瘀黑腫痛﹐但通常數天後便會消退﹐而骨髓亦會在 6 週內自動補充﹐回復正常。

通常骨髓只會將少量幹細胞釋放入血液之內﹐但如果連續注射刺激骨髓的藥物 G-CSF 四至五天﹐血液內的幹細胞會大幅增加。 5 天後可以抽取血液﹐將捐贈者血液內的白血球和幹細胞用機器分隔貯存﹐而剩下的紅血球和血漿則可以回歸捐贈者體內。

臍帶血是從初生嬰兒臍帶和胎盤抽取的血液﹐含有大量充滿活力的幹細胞﹐但能夠抽取的血液量並不多。 臍帶血可以急凍貯藏﹐留待日後使用。

移植血液幹細胞﹐是用健康的幹細胞﹐取代病人不正常或缺乏的骨髓細胞﹐可以幫助治療多種病症﹐包括多種威脅生命的血液﹑免疫系統或基因失調症狀。 例如急性淋巴白血球癌﹑急性或慢性的骨髓白血球癌﹑輔助治療其他癌病﹑與及遺傳或後天的免疫系統失調﹑嚴重的地中海貧血症﹑淋巴腫瘤﹑血骨癌和骨髓衰竭等症狀。

血液幹細胞可以從自己身體抽取﹐在進行化療或放射治療前收集和貯備﹐治療後再輸回體內。 自體移植適用於治療淋巴腫瘤﹐因為病人的血液和骨髓可能尚未受到癌細胞侵襲。 輸入自體幹細胞﹐可以減少外來傳染病和排斥的風險。

異體移植是輸入捐贈者的血液幹細胞﹐捐贈者與病人血液內六對主要的人體白血球抗原 ( HLA ) 必需完全配合﹐才不會導致嚴重的相互排斥反應﹐適合捐輸。 同卵的雙胞胎當然完全吻合﹐父母和子女組合相同的機會是 50%﹐而兄弟姐妹是 25%。 沒有血緣關係但種族和背景近似的捐贈者﹐配對成功的機會約為 1/5000。

微型移植是為年長和身體較弱的病人研究和設計的療程。 使用較低劑量的化療和放射治療﹐與及較輕量的抗排斥藥物﹐容許捐贈者骨髓內的 T 淋巴細胞﹐攻擊病人體內剩餘的骨髓幹細胞和癌細胞組織。 因為使用的藥物份量較輕﹐所以副作用較低﹐但癌症復發的機會則比較大。

加拿大血液服務中心設有一個 OneMatch 的幹細胞和骨髓搜集網絡﹐與全世界 50 多個捐贈組織聯繫﹐幫助病人找到合適的捐贈者。 病人如果要從近親中找出適當的捐贈者﹐通常是經由負責骨髓移植的醫生為親人安排篩檢﹐但成功配對的機會低於 30%。 OneMatch 可以幫助餘下的 70% 病人找尋配對。 愈多不同種族的人士參與骨髓捐贈計劃﹐成功配對的機會愈大。

如果要參加 OneMatch 的骨髓捐贈計劃﹐第一步是瀏覽和認識捐贈的程序和資料﹐或致電查詢 1-888-2366283 。 申請者必需符合一些基本的限制﹐年歲在 17 至 50 歲之間﹐沒有患上任何的傳染病﹐例如愛滋病﹑性病﹑肝炎和肺癆。 身體健康﹐沒有其他長期病症﹐例如癌症﹑心臟衰弱﹐需要注射胰島素的糖尿病症。 在網上或血液中心填妥一份意願書之後﹐中心會安排抽取一個血液樣本﹐檢驗後捐贈者血液的資料將會儲藏在 OneMatch 的電腦資料庫內。真正能夠適合捐贈骨髓的機會並不大﹐但如果發現能夠配合病人需要﹐中心會邀請捐贈者接受一個詳盡的身體和血液檢查﹐與及清楚解釋抽取骨髓的程序。 捐贈者可以在任何時間退出捐贈計劃﹐並沒有任何的約束﹔但必需要明白病人在接受化療和放射治療後﹐如果不能獲得適當的骨髓移植﹐可能會導致死亡。 捐血和捐贈骨髓﹐都是於己無損﹐但可以拯救別人生命的功德善行。

2008年7月7日星期一

防疫新資訊

2008/07/07

HPV疫苗

人類乳頭瘤狀病毒 ( HPV ) 感染力強﹐經常有性行為的女性 75% 曾經受到傳染。 大部份的病毒都會被身體的免疫系統消滅﹐但有幾種較為頑強的病毒﹐可以持續感染導致病變。 HPV 病毒有 40 多種分類﹕6 和 11 型會導致下陰部位出現濕疣﹐俗稱椰菜花 ( 因為濕疣形似小粒狀的椰菜花 )。 16 和 18 型病毒感染﹐是導致七成子宮頸癌的主要成因。 加拿大每年有 1400 宗子宮癌的新症﹐其中 400 人會因染病而死亡。 定期的子宮頸抹片細胞檢查 ( Papsmear )﹐可以在初期發現病變和儘早開始治療。

加衛苗 ( Gardasil ) 包含有 HPV 16﹐18 ﹐ 6 和 11 四種病毒抗原﹐分三次注射﹐5 年內可以產生足夠的抗體防禦這四種病毒感染﹐減少 70% 患上子宮頸癌的機會。 加拿大國家研究中心建議﹐9 至 13 歲未開始有性行為的女孩子應該接受注射。 14 至 26 歲的年輕女性﹐即使已經開始有性行為﹐甚至曾經患有濕疣或子宮頸出現過病變﹐亦未必受到全部 4 種病毒侵襲﹐注射疫苗仍然有部份的保護作用。

本省政府將會在 9 月份開始為六至九年級的女學生免費注射疫苗﹐在開始﹐兩個月和六個月後總共注射三次。 三年後則只會為 6 年級的女學生提供免費注射。 疫苗對禦防子宮頸癌只有七成的功效﹐而且並不能夠抵禦其他細菌和病毒的侵襲。 所以安全的性行為和定期的婦科檢查﹐仍然是女性保健的必要守則。

MMR 疫苗

近期在歐洲多個國家﹐安大略省和美國華盛頓洲都有紅痲疹個案增加的報導。 BC 省鄰近幾個市鎮亦出現腮腺炎疫症。 大部份患者都沒有接受足夠的防疫注射。 加拿大出生的兒童﹐一般都會在週歲後和 18 個月大時﹐注射兩次 MMR 疫苗﹐包括痲疹﹑德國痲疹和腮腺炎三種疫苗。 在 1956 年以前出生的人士﹐多數曾經感染過痲疹﹐自然免疫﹐不需要補加注射疫苗。 1956 年以後出生的人士﹐如果未曾接受過 MMR 的注射﹐或紀錄不詳﹐應該接種一次。從事醫護工作﹐或到疫區旅遊的人士﹐則需要接種兩次。 6 至 12 個月大的幼兒﹐如果要到外地旅遊﹐亦應該提早注射一次 MMR 疫苗﹐但到週歲和 18 個月大時仍然要接受例行的注射。

痲疹的感染力強﹐症狀包括發燒﹑咳嗽﹑流鼻水﹑紅眼﹐和皮膚出現紅疹﹕通常由發病後第三至四天開始﹐由前額髮際經臉龐一直向下漫延﹐口腔黏膜亦出現紅斑和白點。 併發症包括肺炎﹑中耳炎和腦炎。 在較為落後的地區﹐痲疹仍然是導致兒童夭折的主要病因之一。 在 1999 至 2003 年期間﹐世衛和多個其他衛生組織﹐與及美國紅十字會在非洲等國家努力推行注射痲疹疫苗﹐兒童的死亡率下降超過 40%。 但 MMR 疫苗內含有少量 Neomycin 殺菌劑﹐少數人可能出現敏感反應。 疫苗內含有活性病毒﹐可能傷害胚胎﹐所以孕婦不能接受注射。

卡介苗

2004 年的統計顯示﹐每十萬個加拿大人當中﹐有五個人患有肺癆病。 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加拿大的肺癆案例持續減少﹐直至 1987 年後卻維持在同一水平。 加拿大北方的土著民族﹐由高疫情地區移民至加國的人士﹐患有愛滋病的病人﹐長期接觸肺癆病人﹑與及年長﹑貧困和長期流浪的人士﹐都比其他加拿大人容易受到肺癆病菌感染。 香港每年仍然有 6000 宗肺癆新症﹐而最近更有一位年輕的英藉女教師懷疑因肺癆病併發而死亡。

卡介苗 ( BCG ) 是一種用牛分支桿菌培植﹐減去毒性的預防肺癆疫苗﹐自從 1921 年已經開始使用﹐特別對禦防擴散性的感染和結核腦膜炎有效。 對肺部感染的保護效能接近 50%﹐而且可以維持 20 年。 雖然不能夠 100% 有效﹐但可以預防嚴重的肺癆病﹐所以在疫區成長的嬰兒和兒童﹐都應該在出生後儘早接種卡介苗。

加拿大的肺癆個案累積在一些較為獨特的社群﹐所以對接種卡介苗 ( BCG ) 的建議亦不一樣。 應該接受卡介苗 ( BCG ) 注射的人士包括﹕(一) 在每年有超過 1% 人口感染到肺癆菌的高危社群內成長的嬰孩和幼兒﹔(二) 長期或近距離接觸到患有肺癆病或未能根治的肺癆病例﹐例如受到多種抗藥性肺癆菌感染的病人﹔(三) 有機會接觸肺癆菌﹐尤其是多種抗藥性類肺癆菌的醫護人員和實驗室工作者﹔(四) 移民或長期到疫區居留的人士﹐除非可以定期做肺癆菌的測試。 疫苗並沒有治療的功能﹐必需在受到肺癆菌感染前注射才有保護的功效﹐注射後會留下一個 0.3 至 0.7cm 的疤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