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5日星期三

急症室的安全措施 Emergency Room Safety

2015/11/23 

() 醫院內引發暴力的原因 

市中心醫院經常需要接收酗酒、吸毒、和精神失常的病人。 在急症室工作的醫護人員,半數以上曾經被病人襲擊。 護士在醫院工作時間內受到暴力傷害的個案亦持續上升。 在過去 5 年,急症室的病人數目持續攀升,輪候時間增加,而候診室空間有限,在人多擠迫的情況之下,許多人都會變得煩燥。 病人感覺痛楚不適、家屬憂慮和恐慌,漸漸變得忿怒和對醫護人員感覺不滿。 24 小時開放的急症室風險較高,若果沒有受過適當訓練的保安人員或警察駐守,更難以控制突爆發的暴力事故。  

醫院內的暴力事故可以分為 4 大類。 () 一些滋事份子或罪犯借故進入醫院,意圖偷竊藥物或財物。 醫院在週遭置放的清潔酒精,亦經常被盜去飲用。 () 醫護人員在提供服務時被病人、病人親屬或朋友襲擊。 () 同事之間發生爭執,或受到上級譴責不滿而引發的暴力行為。 ()員工的家屬或朋友,將工作外的糾紛延伸到工作空間,在工作時間施暴。 

護士是接近病人最多的醫護人員,亦因此最容易遭遇暴力意外,其次是醫生。 醫院內最高風險的地區是急症室和精神科病房。 工作人員必需接受應付暴力的訓練。

() 處理神智失常病人的情序 

急症室因為濫藥或酗酒變得神智失常的病人,部份非常粗暴和嘈吵,亦有些陷入半昏迷和大小便失禁。 除同的朋友或親屬果能夠合作提供資料和安撫病人,可以減輕醫護人員的工作;但若果朋友和病人同樣喝,更增添額外的處理問題。 醫生必需接納和診治病人,但在酒精和藥物影響之下,病人可能堅決拒絕接受治療和要求離去。 醫生需要評估耽擱治療時間和病人離去可能出現的危險,病人的精神狀況是否能夠作出明智決定;亦希望有親屬能夠與討論。 

處理粗暴和攻擊性的病人,醫生要決定病人的狀況是基於患有重病個性粗暴。先嘗試安撫和化解的方法;但若果病人開始破壞、攻擊和意圖傷害醫護人員,就需要求助和採用保安禁制的策略,與及要求警察援助;並且疏散週遭可能受影響的病人和訪客。 束縛病人的原因必須是 () 為保護病人和其他人的安全和避免做成傷害、() 容許診斷和治療、 () 控制病人症狀、 () 避免病人作出嚴重破壞。 病人情況穩定後要儘快解除束縛。 濫用興奮劑藥物的病人,可能需要短暫使用鎮靜劑減少肌肉抽搐和癲癇症狀,但其他精神失常的病人,必須找出病因對症治療。 

() 急症室醫生資歷和擠塞狀況

20 年前,急症室醫師大部份由家庭醫師充任,但發現急症室經常要迅速診斷和治理一些嚴重和突發的病症,例如創傷、心臟病猝發、中風、血液感染,需要加強急症室醫師的培訓和學歷,所以開設了急症醫學系的專科訓練。 畢業的急症醫師,因為有專業導師教導和在急症室內的實際工作經驗,應付急症需求的能力都比較缺乏正統訓練的醫生標準。 在偏遠地區,因為缺乏專業的急症醫師,必須提供定期進修學習,網上或電話上的專科諮詢支持。 24 小時運作的急症室,睡眠不足和疲倦可能影響思考,記憶和決策。 急症部門已經將醫生當值的時間縮短和採用賭場的輪班制度,例如早上 4 時開始當值。 

急症室最大的難題是疏導病人,到訪病人數目持續上升、床位不足和人口老化,需要入院治療的病人經常滯留在急症室內;以致剛到的重症病人需要在缺乏醫護人員的地區等候。 護士既要照顧急症室內的病人,亦要兼顧輪候病人可能出現的變化。 在不適當的地方,醫生不能當眾詢問病歷或詳細檢查,加上嘈吵和經常要接聽電話,更可能導致錯漏。 希望籌建新醫院的計劃能夠儘快實行,提供更妥善的服務。

2015年11月19日星期四

酒精與健康 Alcohol Effect on Health

2015/11/16 

() 北美洲濫用酒精的統計 

日本人較少吃紅肉和飲紅酒;歐洲人多喝酒和多吃肉,例如啤酒,香腸,但兩者患上心臟病的比率都比北美洲的人的低。有報導喝少量酒可以減少心臟血管疾病,基於酒精有減低凝血作用,增加好的膽固醇和促進血液循環;但少量酒的定義是男性每天不超過 2 杯酒,一杯相約 14 克純酒精。 女性則以一杯為限。 懷孕期間,少量酒精也可能損害胚胎,應完全戒飲酒。 

北美洲的統計,18 歲以上的人士,87% 曾經喝酒, 25% 間中喝醉,7% 承認有酗酒問題。 更壞的數據顯示高達 30% 的美國人有濫用酒精的習慣。 12 20 歲的青少年,14% 經常喝醉。 大學內的一些學系,更經常舉辦啤酒節和 TGIF 週五喝酒的活動。 

CDC 疾病控制中心發表的數據,抽煙、喝酒、暴飲暴食等壞習慣都會影響健康和壽命。 酗酒更導致許多意外和多種健康問題;加重社會和醫療體系的負擔。 急症室經常接收因酗酒而導致的創傷和其他病症。酒精大部份經由小腸吸收,經血液輸送到肝臟分化。 正常的肝臟每一小時可以消化 14 克的純酒精,相約 12 安士啤酒,5 安士紅酒和一安半烈酒。  

() 酒精對大腦和精神的影響 

酒精對大腦的影響因人而異,要考慮喝酒人士的年歲、遺傳基因、健康狀況、從什麼時候開始喝酒、間歇還是每天都喝、與及每日喝多少的份量。 須然有報導標榜酒的療效,但只限於實驗中 50 64 歲的男性、和 65 歲以上的女性,而且他們每次都只喝少量。 酒對健康的裨益並沒有像一些報導般顯著。 

酒精進入大腦,刺激中腦主宰獎賞收穫產生愉悅快感的部位,增加多巴胺的分泌。 在酒的影響下明智的決斷被蒙蔽,而冒險行為卻帶來愉悅感覺,很容易會導致意外。 長期酗酒,對大腦做成廣泛破壞,變得痲木。 長期倚賴酒精痲醉的酒徒,更可能出現多種精神問題,焦慮和抑鬱症狀。 從另一角度觀察,患有精神病的人士,更容易會染上酗酒和濫藥的弊病。 

酗酒的初期,可能尚未對生活、工作和家庭做成嚴重的影響,果能及早醒覺,接受輔導和治療,戒除陋習並不困難。 一些在職工作的人士,若果開始調動時間、工作、和家庭活動來遷就喝酒的時間;或一開始喝酒就不能夠停止;起床後必須喝酒才能感覺到舒暢;停止喝酒後感覺出汗、顫抖、和噁心,但只要喝酒就能控制,都顯示可能已經需要倚賴酒精,必須儘快求助。 

() 酗酒可能導致肝硬化和肝癌 

研究發現,即使每日只喝一至兩杯酒,患上癌症的機會已經稍微上升。 有乳癌遺傳基因或屬高風險的女性,喝酒會增加乳房組織的密度,提升病變出現的機會。 喝酒越多,患上癌症的風險越大,例如口腔、咽喉、聲帶、食道、大腸、肝、胰臟和乳癌。 

80% 的酒精都經過肝臟分化排毒。 肝臟細胞長期受到酒精侵襲刺激,可能引致發炎反應,細胞受到破壞,被纖維組織取代,肝臟逐漸硬化。 肝臟有再生功能,即使 75% 受到破壞,仍然足夠繼續正常運作。 長期酗酒的人士,約 15 20% 會出現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病變。 若果病人患有其他肝病,例如乙型或丙型肝炎,酗酒更會加速病毒對肝臟的損害。 

肝硬化是肝臟的末期症狀,臨床症狀包括黃疸,肝臟腫脹不適。 後期因為肝臟瘀塞,門靜脈壓力增加,凝血功能下降,可能導致上消化道嚴重出血。 逐漸腹部積水、大腦、肝臟和腎臟功能衰竭,最終病人會陷入昏迷而死亡。 治療肝病先要停止對肝臟的損害,戒除喝酒。 沒有任何藥物可以減輕肝硬化的病變,但如果病人真正願意戒酒,肝臟移植是唯一可以延長壽命的方法,但輪候需時。

2015年11月12日星期四

帕金遜症 Parkinson's Disease


2015/11/03

帕金遜症是一種中央神經系統退化症狀,主要影響動作技能、語言、行動;但到晚期,更會導致思考、行為、情緒和睡眠的障礙。 為了幫助醫生在早期作出診斷,一些研究組織訂定必須有動作遲緩,再加上肌肉緊張僵硬,在靜止狀態時手、足或下顎震顫,與及平衡和走路不穩定等症狀。 症狀開始時通常只影響身體一邊,例如手的震顫,逐漸漫延惡化,但服用[左巴胺]後症狀會改善;兼且要沒有其他引發相約症狀的病因。 急症室經常接收帕金遜症病人的原因,是因為病人很容易摔倒,以致骨折;服用藥物失效或出現副作用,與及晚期出現的多種護理問題,例如吞咽困難、嗆噎、或不能行動。

大腦內有許多傳遞神經訊息的化學物質。 多巴胺協調動作、激發情緒和動力、與及從獎賞中得到快感。 當中腦部位的黑質腦細胞迅速退化死亡,多巴胺分泌不足,乙酰膽鹼比例上升,就會出現多種活動障礙。 原發的帕金遜症大部份找不到致病原因,約 15% 有遺傳基因的突變和家族遺傳的傾向。 一些環境因素,例如農藥、重金屬、或腦部創傷都可能會增加患病的風險。 服用精神病藥物過量、重覆頭部創傷、腦積水、肝臟衰竭,缺氧或中毒,都可以導致近帕金遜症的病狀。

北美洲約有 0.3% 的人患上帕金遜症,兩性同樣受到影響,但男性可能較早被發現。 平均發病年歲是 601% 60 歲以上的人會出現症狀,但 80 歲以上長者則高達 4% 帕金遜病可以劃分為 5 個階段: () 只有身體一側受到影響,() 兩側都受影響,() 平衡出現障礙,() 走路需要扶持,其他併發症亦開始呈現,() 不能行動,需要使用輪椅或卧床。 即使服用藥物治療,發病後 15 年內都會惡化至需要高度護理和照顧。

除卻行動受影響,患上帕金遜症的病人亦可能呈現語言、認知、思考、情緒和行為方面的故障。 40% 的帕金遜症病人會出現抑鬱症狀,需要治療。 50% 的病人有輕度記憶力減退、和神智昏亂,但可能是藥物的副作用。 60 90% 的病人說話變得呆滯,單一音調和音量下降。 50% 病人在晚期吞咽困難,容易噎塞,或將分泌食物吸入肺部導致肺炎。 Alzhelmer 的主要症狀是記憶力和智能衰退,但當病況惡化,亦會出現行動故障。 兩種症狀都有共通之處。 隨著年歲增長,Alzhelmer 和帕金遜症是最常見的腦部退化症狀,但心臟血管疾病、癌症、風濕痛症、骨質疏鬆、血壓高、糖尿病、白內障等亦相繼出現。

帕金遜症可以借助藥物控制,例如 L-DOPA 補充腦部的多巴胺,和其他作用近多巴胺的化學製劑。 減慢多巴胺分化排泄的藥物,可以維持多巴胺留在體內較久,與及一些平衡乙酰膽鹼作用的藥物。 服用 L-DOPA 開始時副作用相當嚴重,例如手腳出現異常的擺動或抽搐。 病人對藥物反應並不相同,但副作用多數會逐漸消退。 長期服用 L-DOPA 可能會出現慣藥性,藥物的效能會間歇嚴重減退,需要其他藥物輔助過渡。帕金遜症是因為大腦部份細胞退化死亡,治療只能改善症狀,和減慢退化的速度。

手術治療是在病人清醒狀況之下,在頭骨上鑽開一個小孔,將導線插入腦內,用電流刺激丘腦和基底核等部位,並觀察病人的反應,是否能夠減少顫抖和改善動作協調。 再將電線另一段經頸部接駁至埋在胸部皮下的脈衝器。
修復手術尚在研究階段,在腦內移植能夠蛻變成為分泌多巴胺的幹細胞。 其他的研究是測試和修補出錯的基因。 理療幫助鍛煉肢體力量和伸縮功能,保持行動穩定,與及維持面部表情,呼吸和吞咽等特殊訓練。語言治療可以幫助病人提高聲量,與及發音清晰。 飲食方面選擇營養充足和容易吞咽的食物,或在後期考慮置入胃導管注入食物和水份。

2015年11月10日星期二

老人退化病症 Age Related Degenerative Diseases

2015/11/09 

() 腦部退化症狀的成因 

隨著年歲增長,部份長者會出現腦部退化症狀。 北美洲的統計,65 歲以上的人士,11% 患上老人痴呆症,1% 有帕金遜症狀,其他例如丁頓症,前腦和顳葉退化症狀,都對年長人士做成嚴重影響。 通常由症狀開始至死亡的 10 20 年期間,症狀會逐漸惡化,後期多數需要高度護理;對病人、家屬、和醫療體系都構成重大的負擔。 

許多科學家都希望能夠找出退化的病因,目前發現 Alzheimer 症病人的神經細胞被纖維細絲纏結,主要成份是一種 tou 蛋白,破壞腦神經細胞。 帕金遜症的病變是另一種叫 Synuclein 蛋白沈積在細胞內,導致分泌多巴胺的神經細胞大量死亡。丁頓症是基於遺傳基因病變。 

除卻腦部退化,年長人士許多會患上心臟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癌症、風濕骨痛、骨質疏鬆、多種眼科病症,例如白內障、青光眼、黃斑退化。 聽覺逐漸衰退,影響整體運作。 

研究長者退化症狀必須結合科學實驗、團隊合作,才能夠找出改進護理和治療的方法。 退化症狀許多都無法根治,治療主要目的是抒減症狀,延遲症狀惡化,幫助病人和家屬瞭解病況和適應。 

() 常見的腦部退化症狀 

Alzheimer 症是最常見的腦部退化症,65 歲以上的長者,有 6% 出現症狀,發病和進程須然緩慢,但隨著時間,神經的運作功能持續退化,最後需要倚賴人照顧起居飲食,直至死亡。 早期症狀是忘記最近發生的事情。 症狀加深,就會出現語言障礙,失去方向感、缺乏動力、再無法獨立生活。 行為和情緒都難以控制。 許多獨居住的病人,因為缺乏家庭成員的扶助,病況進展更加迅速。 經常做思考訓練和運動,控制體重,都可以減少日常生活方面出現的障礙。 服用藥物增加大腦內乙酰膽鹼的分泌,有助於減輕痴呆症狀,但對退化程度的演變並沒有影響。 

帕金遜症亦是常見的中央神經系統退化症狀,但主要影響動作技能、語言和行動;但發展到晚期,思考、行為、情緒、睡眠都會出現障礙。中腦分泌多巴胺的黑質腦細胞退化死亡,以致多巴胺分泌不足,乙酰膽鹼比例增加,呈現多種活動障礙。 診斷帕金遜症主要是臨床觀察症狀,包括動作遲緩、肌肉緊張僵硬、在靜止時手、足、下巴震顫、不能保持平衡、走路時向前傾、步伐細碎急促。 初期服用左巴胺補充劑可以改善症狀,但到了晚期,吞咽出現困難,逐漸不能進食,容易嗆噎,和不能行動,出現併發症而死亡。 

() 運動神經退化症狀 

運動神經退化症 (ALS) 通常在 55 75 歲期間出現,男比女多,在北美洲每 10 萬人當中約有 4 宗個案。 90% 以上並沒有明顯的致病原因,但有 5 10% 有遺傳基因的病變。 環境中致病的因素,例如鉛中毒、電擊、輻射、創傷在研究階段。 

ALS 的病因是腦部、腦幹、和脊椎連接肌肉的運動神經迅速退化死亡,以致肌肉失去收縮和動作的指令。 開始時症狀輕微,例如肌肉開始收縮僵硬、震顫、一隻手或腳變得無力。 如果頭顱神經受到影響,說話就會變得含糊不清,嘴嚼和吞咽出現困難。 症狀持續惡化,肌肉完全失去力量。 當症狀漫延至身體其他部位,病人無法起立行動,甚至不能移動手腳,不能進食和容易哽噎。 晚期症狀可能影響控制呼吸的肌肉,需要倚賴呼吸機器維生。 部份病人可能出現記憶和決斷能力退化的變化,但大部份病人都保持醒覺。 面對身體的活動機能逐漸喪失,病人會感覺到無助、焦慮、惶恐、許多變得嚴重抑鬱,甚至失去求生意慾。 退化症狀並沒有根治的方法,服用藥物可以減少運動神經的損害,延遲出現吞咽和呼吸困難的症狀。 若果病人家屬能夠與醫護人員配合,支持和照顧病者,可以讓他們感到安心和繼續生活;亦希望研究和實驗可以帶來一線曙光。

2015年11月6日星期五

致癌食物

2015/11/02 

() 食物中的硝酸和亞硝酸鹽 

人體需要攝取多種氨基酸來製造蛋白質,供應各個器官組織。 如果欠缺重要的氨基酸,對腦部和神經組織、免疫系統、皮膚和黏膜,都會造成嚴重的影響。 人體可以製造和合成部份氨基酸,但最少有 9 種重要氨基酸,必須經由食物攝取。 動物的肉、奶和雞蛋,都有豐富蛋白質;但多種植物,亦可以提供足夠蛋白質,而且熱能較低,例如花生和多種荳類。 

植物從土中吸納氮元素,製造氨基酸和蛋白質。 部份氮元素經氧化作用轉化成為硝酸鹽。 新鮮的蔬菜都含有硝酸鹽,對人體並無害處。 但經細菌酶素分化,可能產生亞硝酸鹽。 亞硝酸鹽是一種致癌的化學物質,而且影響紅血球內血紅蛋白輸送氧氣的功能。 小量亞硝酸鹽,可以經由免疫系統和肝臟分解和排毒。 若果身體沒有足夠的解毒功能,例如不足月的初生嬰兒或患有肝病的人士,就需要選擇較低硝酸鹽含量的食品。 椰菜花、菠菜、甘藍菜、蘿蔔、馬鈴薯和洋蔥等都含有較高的硝酸鹽果經高熱烹調,部份可能轉化成為亞硝酸鹽。 隔夜的蔬菜,再加熱後亦會產生少量亞硝酸鹽,但不足對人體構成威脅。 

() 世衛將加工和醃製肉列為致癌食品 

世界衛生組織上週報告,將加工醃製的肉類,例如火腿、煙肉和香腸,列入為第一組致癌物質;與酒精、煙草、砒霜、石棉並列。 加工過程包括鹽折、發酵、煙薰、和固化,可以增加食物的風味和儲藏時間較久,而大部份都是選用豬肉和牛肉。 英國癌症研究中心數據,指出每一千個進食大量加工肉類的人士,就有 66 個會患上腸癌,比不吃這類肉食的人比例多出 10 個。 患上胃癌的機會亦比較大。 新鮮的紅肉包括豬、牛、羊、馬肉亦列為可能致癌食品,懷疑與大腸、胰臟、前列腺、和乳癌有聯繫。 

對於世衛的論據,亦有許多研究員提出異議。 在英國一個 6 萬人的普查當中,素食和肉食者的腸癌發病率並無重大差異。 吸煙導致肺癌的風險,遠遠超越加工肉食對腸道的影響,兩者不能相比。 癌症有些生長緩慢,但亦有病人剛發現時,細胞已經擴散,分別可能來自遺傳基因,後天的影響相對比較輕微。 紅肉提供足夠的鐵和鋅,可以減少年青婦女出現貧血的現象。 如果在進食紅肉時能夠加多一點蔬菜和纖維,就可以平衡進食紅肉的風險。 我們建議多源化健康均衡的飲食,每週不要進食超過 500 克的紅肉,儘量減少加工醃製肉類,多吃水果和蔬菜。 

() 致癌的食物 

不良的飲食習慣,除卻影響體重、血壓、血脂和血糖以外,更增加患上癌病的風險。 須然沒有確切的數據,但選擇低脂肪的飲食餐單,和減輕體重,都有助於減少患上心臟病和癌病的風險。 油脂攝取量應低於食物總熱量的 20% 

除卻醃製肉類含有亞硝胺;經高溫燒烤或油炸的肉類,亦會釋放出致癌物質雜環胺和多環芳烴。 食用的時候將外層和燒焦的部份切除,可以減少損害。 食物的添加色素,部份亦會致癌,例如蘇丹紅和奶油黃,已經禁用。 過度刺激性的飲食,例如過酸、過、或過熱都會對口腔、咽喉和食道的黏膜做成損害,增加癌症病變機會。 飲酒和吸煙,影響更甚。 天然的食物料亦可能含有致癌毒素,例如肉桂、黑胡椒、八角,含有少量黃樟素,在動物實驗中損害肝臟,不要食用過多。 穀麥、荳和玉米,果在濕熱環境內儲藏過久,可能滋生黴菌,產生黃麴毒素,侵襲肝臟。 如果肝臟的排毒功能不足,就會做成損害,引發肝癌。 攝氏 280 度高溫和紫外光,可以消除黃麴毒素。 

戒除煙酒,減少進食肥膩、煎炸、煙燻和醃製食品,避免農藥污染;多進食新鮮蔬菜、水果、高纖維穀麥,  保持飲食均衡,才符合健康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