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31日星期四

輻射威脅 Radiation Threat

2011/03/28

因爲日本地震和海嘯所引發的福島核電厰輻射洩漏危機,一直擾釀至今,一些不法商人更憑藉謠言牟利。 鄰近福島的縣市,空氣、水源和農產品都出現不同程度的污染。 距離增加,輻射的指數就會隨著幾何級數下降。 香港和廣州,距離福島有 3000 多公哩,而且位於日本的另一邊,溫哥華則有 7000 多公哩。 福島的意外造成輻射洩漏,但並不是核爆。 歷史上最嚴重的烏克蘭核電厰事件,卻是核反應堆的爆炸,因此造成大規模的災難性損毀。
輻射性原素,例如鈾和鈈,會隨著時間分解,釋放出高能量的 Alpha 和 Beta 粒子,與及加瑪光和 X 光射綫。 因爲電離輻射並非人眼所能觀察,所以要儘量避免意外的接觸。 我們每天都會接觸小量的自然界輻射,包括太陽光和宇宙射綫,與及土壤中的微量輻射元素。 許多醫療檢驗和治療程序,都要採用 X 光射綫或放射性原素,但有嚴格的規管。 北美洲計算人體接收的輻射量,是以侖目 (Rem) 作爲單位,平均每人每年會從自然界接收到 1/3 侖目 ( 約 300 毫侖目 ) 的輻射量。 照胸肺 X 光約為 0.06 侖目 ( 60 毫侖目 ),但胸部 CT 素描則高達 0.8 侖目 ( 800 毫侖目 )。 如果在短時間内受到過量輻射照射或吸入大量輻射微塵,就會引發急性輻射病。 長期的慢性積聚,則會增加身體出現癌症病變的機會。
歷史上最大的核子災害是 1945 年在日本投擲兩枚原子彈爆炸所做成的損毀,有近 20 萬人傷亡。 統計發現,在爆炸點的 1000 至 2000 呎距離以内,93% 的人死亡,但在 10,000 呎 以外,則仍然能夠生存。 死亡原因,大部份是因爲被高熱或輻射綫灼傷、和被下墮物品及碎玻璃所傷。 1986 年烏克蘭核電站的爆炸,雖然因爆炸而立即死亡的人數不多,但因爲曾經暴露在高度輻射下而引發癌症的額外死亡人數卻盈千上萬。
急性的輻射病症,包括灼傷和過量輻射症狀,身體呈現急劇衰老的變化。 骨髓細胞被破壞,導致貧血、白血球數量不足而不能抵抗感染、與及出血症狀。 病人會感覺到虛弱、噁心嘔吐、腹瀉、脫髮、皮膚剝落;如果中央神經受損,更會導致痙攣和昏迷。 嚴重的輻射傷害,大部份會在兩個月内死亡。
長期接觸低量的輻射,會影響到細胞的新陳代謝。身體内的器官經常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而需要修補愈合,在正常情況下修補過程會適可而止。 如果細胞的生長失控,就會造成癌症病變。 輻射亦會導致細胞染色體内的 DNA 出現錯誤的變化。如果發生在父母親的精子和卵子,就會造成遺傳病。 成長中的胎兒受到輻射,可能會影響到器官和身體的成長過程。 在懷孕的2 至 15 週,輻射更會損害神經系統,影響日後的發育和智能。
當鈾元素或鈈元素分裂時,就會釋放出放射性的碘 129 和碘 131。 碘在高溫下是一種紫色氣體,如果太多碘集結,就會腐蝕核原料棒和冷卻系統;壓力增加,更可能釀成爆炸,放射性碘就會進入冷卻系統而排放至外間。 碘的氣體可以隨空氣飄散,但大部份會溶解在水中或與泥土中的有機物質結合而沉澱。 含碘的水不但污染農作物,而且會因爲牛食用了污染的草料而進入牛的體内,吸收和溶解滲入牛奶。 水產和海產亦受到污染,特別是貝殼類的海產。 碘可以經呼吸或飲食進入人體,大部份的碘都會凝聚在甲狀腺,其餘經尿液排洩。 甲狀腺吸收碘後要經過 100 天才能夠分解排洩下降至一半。 放射性的碘可能引發甲狀腺腫瘤和癌症病變。 如果週遭環境突然出現大量的放射性碘元素或物質,政府會建議 40 嵗以下的人士和孕婦服用碘化鉀來保護甲狀腺。 當甲狀腺内的碘達到飽和點,甲狀腺就不會再吸納含輻射的碘。 碘化鉀只能夠保護甲狀腺,對其他器官並沒有保護功能。 當週遭環境内的放射性碘含量回復正常,就可以停止服用碘化鉀。 若果無故服用碘片,則有害而無益。 如果週遭環境内突然出現大量的輻射物質,可以採取原地避難的措施: 關閉所有的門窗和抽風系統,封閉所有的進出口,轉移到地下室或遠離外間門窗的房間,與及使用收音機聆聽政府的建議。

2011年3月23日星期三

捐贈血液幹細胞 Blood Stem Cell Donation

2011/03/21

三月二十六日上午 11 時至下午 5 時,在時代坊和麗晶廣場,將會設有捐贈幹細胞的登記站。 17 至 50 嵗的加拿大居民都可以參與登記,過程很簡單,只需用棉花棒在口腔内壁黏膜揩抹,提取細胞樣本,送交 One Match 幹細胞及骨髓網絡化驗。 捐贈者的白血球組織類型 (HLA) 資料,將會儲藏進入電腦的資料庫,兼且可以跟其他國家的捐贈骨髓資料庫聯繫。 血液肝細胞大部份儲藏在骨髓之内,當身體有需要時可以分化蛻變成爲紅血球、白血球和血小板。 正常情況下週邊血液只有少量的幹細胞。 移植血液幹細胞,是使用健康的幹細胞,取代病人出現病變或欠缺的骨髓細胞,適用於治療多種的病症,包括威脅生命的血液、免疫系統和基因出錯病變,例如白血球癌、淋巴癌、血骨癌、嚴重的地中海貧血症和其他紅血球的病變,骨髓造血功能衰竭、遺傳或後天的免疫失調、與及新陳代謝的障礙。
血液幹細胞可以經骨髓移植,亦可以從週邊血液中提取,但先要連續 5 天注射白血球生成激素 (G-GSF),刺激骨髓將幹細胞釋放進入血液,再將抽取的血液注入血球分隔機,將幹細胞收集和儲藏。 臍帶血亦可以用作移植,而且薀藏的幹細胞更多和更活躍,但卻受限制於能夠收集的份量。
近年經常向華人推廣捐贈血液幹細胞,因爲全國須然有20 多萬人參與捐贈血液幹細胞,但其中只有 4% 是華人。 要進行骨髓移植,捐贈者與病人血液内的 3 組 HLA 白血球抗原必需完全配合。 同卵的雙胞胎當然完全吻合:父母和子女相同的機會則有 50%,兄弟姐妹是 25%,而從外界徵募骨髓成功配對的機會約為 1/5000。 種族和出生地區相同的人士,遺傳基因會比較接近。 目前有 20 多個華裔病人等候血液幹細胞移植。 參與捐贈骨髓的華人越多,成功找到配對的機會越大。
年紀在 17 至 50 嵗之間願意捐贈血液幹細胞的人士都可以參加登記程序。 年紀較輕的人士,血液中的幹細胞活力可以維持較久,亦因此希望能夠招募更多的年輕人參與捐贈。 註冊後並不需要立即捐贈,等待有需要的病人配對成功後才會安排抽取血液幹細胞,平均七年才需要捐贈一次。 捐贈者必需答允將幹細胞捐贈給任何有需要治病的人士,而非自已選擇的親屬。 申請者除卻年歲外更要符合一些基本的安全限制:沒有患上傳染病,例如艾滋病、性病、肝炎和肺癆。 體格健康,沒有其他長期病症,例如癌病、心臟衰竭,需要注射胰島素控制的糖尿病,與及貧血症狀。
血液幹細胞大部份儲藏在骨髓之内,成年人最容易抽取的部位是胸骨和脊椎之下的盆骨側翼。 捐贈者接受輕度的全身麻醉之後,專科醫生就會將盆骨側翼上的皮膚切開約 5 毫米,將針從切口穿刺入盆骨内,視乎捐贈者的體質,抽取 500 至 1000 ml 毫升的骨髓。 抽出的骨髓儲藏在血液袋内,再經靜脈注射輸入病人體内。 血液幹細胞亦可以從自己身體内提取,在進行化療或放射治療前收集,治療後再輸回體内。 自體移植適用於治療淋巴腫瘤,因爲血液和骨髓可能尚未受到癌細胞侵襲。 通常捐贈骨髓後在家休息一至兩天就可以回復正常工作和活動,四至六週後骨髓經過休養生息自然會回復正常。 血液幹細胞亦可以在經過注射白血球生成激素 5 天後,從週邊靜脈抽取血液和收集,程序和捐血無異。
病人接受骨髓移植前先要接受清除病變組織和骨髓細胞的療程,和消滅口腔、牙齒、消化道和肛門的細菌,減少日後受到感染的機會。 入住隔離病房,減少探訪,再開始高劑量的化療和放射綫治療,消滅癌病細胞和不健康的骨髓。 病人接受化療或放射治療之後會變得非常虛弱,因爲缺乏了生産紅血球和白血球的細胞。 如果不能夠及時輸入血液幹細胞重新做血,可能會因爲感染或嚴重貧血而致命。 應允捐贈的人士屆時不要反悔。

2011年3月16日星期三

地震的預防和救援 Earthquake Precautions

2011/03/14

在過去的 3 週之内,紐西蘭和日本相繼出現猛烈的地震。 紐西蘭的地震導致許多房屋倒塌,而日本的地震則引發海嘯,衝毀沿岸地區,災區内的一所核電廠更出現故障令到輻射大量外泄。 溫哥華離開環太平洋地震斷層界線亦只有數百公里,而災難發生前大部份都沒有警兆,如果能夠預先做好準備,就可以減少損害和傷亡。 本省在過去數載已經開始為許多公共建設,學校和樓宇進行防震的維修。
災難可以來自自然界的變動、亦可以是人爲、或因爲社會的動蕩。 因應所居地的風險,購買適當的保險和安排應變計劃。 預早和家人商量在災難發生時的逃難方法、途徑和集合地點。 因爲本地的電話綫路可能會被切斷或過於繁忙,但海外綫路仍然可能保持暢通,選擇一個外間的聯絡人作爲通訊點。 為家中每一個成員準備一個應急用品包,包括衣服、日用必需品、藥物、電筒、收音機、證件、乾糧和現金。 準備一些不用烹煮和可以經久存放的食物、與及食水。 減少在地震發生時重物下墮的危險,要將熱水器固定、書架和櫃加上角鐵,連結牆壁或地面、懸掛裝飾的要加上鐵線、沉重和容易碎裂的物件放在最低一格。 儘量在離開前關上水、電和煤氣總制。 預先安排老、幼和殘疾人士的運送方法,和照顧寵物。 每 6 個月更新用品和演習一次。
當地震發生時,搖動會導致牆壁或天花板下榻、玻璃碎裂、與及重物下墮。 立即在預先選定的安全點,例如堅固的木桌或床架之下,俯伏在地,雙手護頭或牢牢緊握家具。 如果沒有能夠阻擋下墮重物的家具,亦要躲避到遠離窗戶、掛燈和書架的内牆。 如果在外間,避開高的建築物、樹、燈柱、電線桿、懸掛的招牌和燈號。 正在駕駛汽車則要儘快離開橋樑和隧道,在空曠和安全的地點停下。 在多人聚集的地區,如果所在地結構堅固,可以留在原地等待地震平息。 一旦陷入逃離的人潮,雙手要緊抱胸前、用肩背承受推撞、隨著人潮移動。不要試圖超越他人,靠近牆邊或圍欄。 慎防絆跌,以免被人群踐踏。
幫助救援被壓埋的傷者,挖掘時要非常小心,避免工具踫撞或損害傷者。 先將傷者的頭部和上身釋出,清理傷者口鼻和呼吸道的沙土,供應氧氣和輔助呼吸,儘快輸液和補充水份和血量。 待血壓和脈搏較爲穩定後,才能夠釋出下半身。 如果驟然將壓埋的下肢釋出,可能導致血壓大幅下降和休克。 只要傷者能夠呼吸和脈搏穩定,可以爭取時間多救幾個被壓埋的遇難者,等待其他拯救人員抵達。 在進行救援期間,必需提防餘震,觀察災場是否有倒塌、水淹、爆炸、觸電和其他風險。
治療嚴重創傷的傷者,最理想的方法是在開始維生急救後,儘快將傷者運送至設備較爲完善的創傷救護中心,進行全面的急救、治療和手術。 如果傷者數目衆多,通訊和運送都出現障礙,救援人員就要衡量災區的狀況,病人的數目和受傷程度,決定緊急治療的先後次序。 為了增加救護的效率,和善用有限的醫療體系,救援人員會將傷者劃分為四大類:(一)頻臨死亡無法救活的傷者、(二)必須立即運送至醫院治療的嚴重傷者、(三)傷勢較爲穩定,可以等待稍後運送的傷者、(四)傷勢較輕並無迫切治療需要的傷者。 即使沒有生存希望的傷者,仍然可以給與止痛藥物和安撫情緒。
許多醫護人員都希望能夠參與一些重災區的救援工作,但每一個災區都有獨特的需要。 衛生環境惡劣的地區,災後可能發生瘟疫傳染,供應清潔的水,修復排污系統,供應能源和電力,比增添醫療服務更重要。 日本有完善的醫療體系,最需要的是經濟上的支持,與及進一步的醫療輔助,例如整形和整容手術,和創傷之後的心理輔導。 任何的援助都必需和當地的體系互相協調,以免增加紊亂。 援救行動必需立即開始,外援亦要迅速調動才能夠發揮作用。 為日本的地震捐款賑災,可以上網或致電紅十字會 1-800-4181111 或用手提電話傳遞 ASIA 四個字的短訊至 30333,就會扣除 $5 作爲捐獻。

2011年3月9日星期三

女性職業與健康 Women's Career & Health

2011/03/07

(一) BC 大學醫學院的收生程序
為了應付本省醫療體系的需求,BC 大學醫學系已經將下兩屆就讀的人數增加至 256 人。 須然學位增加,但入學需要的學分水平卻持續上升。 2013 年申請成功的學生當中,41% 學分在 85 分以上。 獲取受錄的平均學分是 84.6。 而醫學入學試的平均得分亦上升至 10.6。 申請就讀 2013 年度的學生,有 15.6% 被取錄,平均年歲是 24.7,其中 54% 是女性。 除卻醫學院外,其他的專業學院,例如法律系和工程系,女性學生的比率亦有持續上升的趨勢。 相反以往以女性為主的護士團隊之中,男護士的比率卻迅速上升。
除卻高學分之外,申請就讀的學生尚需要通過一連串的面試,在限時間内應對,或解決一個擬定的處境問題。 面試的目的是要評估學生讀書以外的質素,包括作爲醫生的理想和動力、對社會的認識和責任感、研究和創作精神、學習的態度,希望能夠錄取一些思想較爲成熟、穩重、懂得應變、有同情心和願意服務病人的醫科學生。 申請的學生除卻成績表外,尚需要準備一份課餘活動、工作經驗、著作和獎狀的紀錄;顯示學校以外的人生和工作態度、領袖才能、讀書以外的技能,例如運動和藝術的成就,與及接觸社會不同階層的經驗。女性的學生在溝通和瞭解情緒變化方面比較佔優勢,而男性則比較進取。女性學生最難作答的問題是婚姻、生兒育女與及事業方面的抉擇。 有志入醫的學生,應要充分瞭解申請的程序,和請正在就讀的醫學生指導。

(二) 工作導致的健康問題
在醫院任職適產年齡的女醫生,因爲病人的需求,和對工作的執着,許多在剛分娩後不久就再度投入工作。 在診治病人的同一時間,要兼顧哺育嬰兒,以致分身不暇。 哈佛大學的研究發現,17,000 專業女性之中,在高度壓力環境下工作的女性,心臟病發率比普通女性增加 40%。 而經常擔心工作不保的女性,患有高血壓、高膽固醇和超重症狀的機會亦比較大。 在經濟不景的環境下,更加難以適應。 北京的一個研究,顯示工作繁忙的辦公室女性,頸動脈内壁增生的變化亦較爲顯著,反映患上心臟血管疾病的風險。 身體其中一個保護功能,在出現威脅生命的危險時作出反應、準備逃跑或抵抗。 大腦的應變訊息,引發多種化學物質和賀爾蒙的分泌,令到心跳和呼吸加速、血壓提升、讓肌肉得到額外的能量供應。 但長期的危機和壓力,迫使應變的功能繼續啓動,逐漸身體便會難以負荷。 工作壓力加上女性特有的遺傳傾向和賀爾蒙分泌,可能會增加血管發炎和血塊凝結的病變。 工作繁忙的女性,更加無法抽空做運動,準備合乎營養的健康飲食,爭取減壓的時間和充足的睡眠。
要應付工作和生活的繁重壓力,第一步是要求取家人、朋友、和工作夥伴的支持。 如有需要,儘早請醫生或心理治療師輔導。 (二)安排適當的休息時間,其間不要再受工作困擾。 (三) 定期做適當的運動,參與鬆弛整體和神經的培訓,例如瑜珈、冥想和宗教信仰。

(三) 女性心臟血管疾病風險指標
Framingham 點分制是用來計算十年内心臟血管疾病發病的風險指標;包括年歲、總量膽固醇、吸煙者的年歲、保護性膽固醇 HDL 的高度、上血壓高度和對控制血壓的反應。 以前高危的定義是 10 年内死於心臟病的風險超過 20%,現在女性的高危度要降低至 10%,希望能夠鼓勵女性及早接受檢查和按照需要開始治療,減輕風險。 除卻高血壓、高血脂、和高血糖以外,女性尚有其他需要關注的症狀。 年長的女性中風的機會比心臟病發高,而且受到停經後賀爾蒙衰退的影響。 若果在懷孕期間曾經出現妊娠期糖尿病、血壓提升、早產、嬰兒不足磅數,和懷孕後期出血,日後患上心臟血管疾病的機會亦比較高,需要長期跟進。 預防勝於治療,理想的血壓是 120/80 以下。 治療高血壓,固然要著重減輕體重、節制飲食、減少食鹽和增加運動;但若果未能達到目標,就要服食降血壓的藥物。 控制膽固醇,要增加進食高纖維的食品,蔬菜和水果,和每週食魚兩至三次,吸收 Omega 3。 如果壞膽固醇 LDL 仍然偏高,則要考慮藥物治療。 高風險和患有糖尿病的人士,可以考慮服食低劑量的 ASA 來減少血液凝結,栓塞血管的風險,但 65 歲以下的女性服用 ASA 的成效並不理想,而且要考慮腦部因踫撞或跌倒出血,與及腸胃潰瘍出血的風險。 糖尿病的調控,亦需要避免出現低血糖症狀,目標是將糖化血紅素降至 7 度以下。 治療更要考慮病人的生活和飲食習慣,有否服食另類的藥物和添加劑,平衡治療的成效和可能導致的副作用和風險。

2011年3月2日星期三

麻疹類病毒感染 Measles Rubella & Mumps

(一) 紅麻疹的感染

BC 省近來發現四宗麻疹新症,懷疑是來自内陸一個滑雪場地。 幸而本省大部份的兒童都在 18 個月大之前接受過兩次 MMR 混合疫苗注射,所以感染麻疹的風險不大。 在世界其他較爲貧困的地區,麻疹仍然是導致幼兒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 2008 年的統計,全球共有 16 萬多宗死於麻疹的個案。 歐洲亦有麻疹的新症。 注射疫苗可以有效地減少感染麻疹和死亡的機會。 BC 省衛生部門最近發出警告,如果發現有近似感染麻疹的個案,要儘快為接觸過病人而未曾注射疫苗的人士補加注射。 在接觸後首三天注射疫苗,預防功能相當有效。 麻疹病毒感染力強,經咳嗽和打噴嚏散播在空氣中和週遭環境,可以存活兩小時。 吸入或經手佔染傳入體内,就會在咽喉和肺部黏膜繼續滋長。 經過 10 至 12 天文谮伏期後,開始發高燒,和傷風咳嗽症狀。 發燒後的 3 至 4 天紅疹出現,從髮際下行至面龐、身軀和四肢,嘴唇内側亦出現紅斑。 發燒通常持續 4 至 7 天,而紅疹則會在一週後開始逐漸消退。 確診的方法是從咽喉取得病毒樣本化驗,和抽取血液樣本量度對抗麻疹病毒的抗體反應。 麻疹可以導致結膜和中耳炎、肺炎、和屙嘔吐瀉。 治療主要是維持病人的養份和水份,與及治療併發的細菌感染。 預防的方法是在週歲和 18 個月時為幼兒注射兩次疫苗。 1957 年後出生的人士,如果未曾注射過疫苗,可以在一個月間格期間注射兩次疫苗。

(二) 德國麻疹感染症狀

自從德國麻疹疫苗在 1969 年推出之後,兒童受到感染的機會已經大幅度下降。 以前受到德國麻疹侵襲的主要是 5 至 9 歲的兒童,現在受到感染的是一些沒有接種疫苗的年輕人。 病毒是經過病人散播在空氣中的分泌物水滴傳染,亦可經由母體的血液侵入胎兒體内。 病毒主要影響皮膚和淋巴組織,但卻會嚴重損害成長中的胎兒。 病毒進入體内之後,谮伏兩至三週之後才會發病。 病童會有輕微發燒、頸和耳後的淋巴結腫脹。 一至兩天後紅疹出現,由面部向下擴散。 小粒紅斑集結成爲大幅的紅疹,但面龐的紅疹卻會很快消退,和出現脫皮的現象。 年輕人更會感覺到頭痛、食慾下降、鼻塞、結膜發炎、關節腫痛。 德國麻疹可以經由母體傳給成長中的胎兒,損害大腦和多個器官組織,導致嬰兒出生時不足磅數、腦部發育遲鈍、失聰和失明;心臟、肝、脾和骨髓亦可能受損。 孕婦越早期受到病毒感染,對胎兒的危害越大。 德國麻疹的感染症狀並沒有特效的藥物可以對抗,通常需要等待身體的免疫功能自然提升後才能夠清除病毒。 兒童可以服用退燒藥物來抒緩症狀,但不能採用 ASA,因爲可能會引發肝臟衰竭。 疫苗非常有效,通常在 12 個月和 18 個月時為幼兒注射。 預防德國麻疹的疫苗屬於活性疫苗,可以短暫繁殖增加,所以不能夠在懷孕期間注射,但可以為孕婦檢查血液,測試是否有足夠對抗德國麻疹的抗體。 婦女接受注射後要等待一個月才可以懷孕,而孕婦如果缺乏抵抗德國麻疹的保護抗體,就要避免接觸發燒和出疹的病人,與及在分娩後補上疫苗注射。

(三) 腮腺炎的感染症狀

亦因爲在 1967 年推出有效的預防腮腺炎疫苗,感染的機會已經大幅下降。 腮腺位於耳下和牙關之間,分泌唾液。 除卻 Mumps 病毒以外,其他的細菌,病毒和異常的抗體亦可以導致腮腺炎的症狀。 腮腺炎開始的症狀是高燒、頭痛和食慾不振。 跟著腮腺就會變得腫痛,影響到嘴嚼、吞咽、和講說話。 喝酸性飲品亦會刺激腮腺增加分泌,引致痛楚。 腮腺炎可以影響單一邊或兩邊腮腺。 在罕有情況之下可能出現腦炎和腦膜炎的併發症狀,在腮腺發炎後的一週之内,出現持續高燒、頭痛、頸部僵硬、嘔吐、昏迷和痙攣,必須儘早送院治療。 20% 至 30% 患上腮腺炎的年輕男性,病毒可能侵襲睾丸,導致單或雙邊睾丸發炎。 單一邊的睾丸腫痛,必需進一步做超聲波或放射性素描檢查來鑑定是否因爲睾丸扭轉。 睾丸扭轉必需儘快動手術矯正,恢復睾丸的正常位置和血液循環,否則睾丸可能壞死。 腮腺炎導致的睾丸發炎,即使雙邊都受到影響,亦很少會導致不孕。 5% 成年女性,腮腺炎可能引發卵巢炎,如果痛在右邊,則必需詳細檢查,分辨出是否盲腸發炎。 胰臟亦可能受到病毒影響。 預防腮腺炎的疫苗非常有效,通常與紅麻疹、德國麻疹疫苗混合一起注射。
本省有政府認可的兒童防疫注射指引,而大部份疫苗亦都免費供應。 有 10% 的年輕人並沒有接受足夠的防疫注射, 需要參照個人狀況補加注射,才可以減少傳播病毒、病菌和受到感染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