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7日星期四

校園欺淩 School Bullying

2012/09/24

            近年美國多次發生校園槍擊案,導致許多無辜的受害者。 追溯原因,71% 的槍手曾經在校園内被欺負,尤其是最終自殺的槍手,許多都留下遺言提及對被欺淩的怨恨。 校園欺淩須然經常發生,而部份受欺淩的學生亦試圖向老師或校長投訴和求助,但一般都只是提供一些輔導和建議學生學懂怎樣保護自己。

            欺淩包括暴力、言語和情緒的害。 欺淩是針對弱者,重覆作出具有惡意、傷害和欺壓的行爲,包括粗暴對待、勒索、恐嚇、嘲笑、利用電腦網絡誣衊或人身攻擊、組織小圈子來杯葛或孤立某些同學。 欺淩有不同的程度,有時候學生會做出欺淩同學的行爲而不自覺,但同學已經深受影響。

            基於自尊和恐懼報復,許多被欺淩的學生都沒有向老師求助;當老師陷入薪酬紛時,學生更求助無門。 美國的統計顯示,有40%  80%  的學童曾經受到欺淩,而低於半數會主動求助。 10% 的學生經常被欺淩,而在這一組學生之中,10% 的欺淩行爲會對人身安全構成威脅。 較輕的學童,欺淩的行爲通常是身體的攻擊,比較容易發現。 在中學和學院之内,欺淩則較多出現在人際關係的範疇,例如因爲拒絕接受或與性行爲而被嘲笑,排擠或孤立 受害人往往投訴無門,亦難以找到合適的傾訴對象。

            一個自幼生性和平,但對一些念非常堅持的中學生,成爲一群頑劣學生攻擊的對象。 在一次衝突中,更被打脫三只牙齒。 學生家長須然報警和向校方投訴,但因為缺乏證人,犯事的學生最終只是被警告。 一位同學建議受害人參與武術訓練,學懂保護自己。 在名師指導之下,年輕人逐漸成長而且武藝精進,更熱心扶掖新的學員。 在校園内擺脫了被欺淩的威脅,但亦從來沒有挑釁別人和報復。

       在名校就讀的一位 13 嵗女學生,因爲與班中一位非常活躍和歡迎的同學發生齟齬,備受杯,出現情緒低落和抑鬱症狀,更導致嚴重的厭食。 父母非常擔心,但女學生堅持自己沒有患病,拒絕就醫。  幸而在暑期興趣班中結識了新的朋友,與及得到輔導,放下在内被排擠的陰影,抑鬱和厭食的症狀亦逐漸改善。

            校園的欺淩並不局限於位處貧困地區的學校,在名校内亦經常發生。 欺淩者亦並一定是典型的粗暴惡霸;可能是一些表現優異,老師的寵兒;但憑藉自己的聰明和影響力,聯群結黨,操控別人和加以利用。 如果一旦誤入歧途,害更大。 崇尚暴力的欺淩者反而較容易被發現,於以制裁。 家長和學校必須保持溝通,瞭解孩子的成長和學業進,才可以減少欺淩的事故。

            許多欺淩的個案並不容易解決,因爲受害者可能不願意求助或承認被欺淩。 校方和執法人員亦難以匯集足夠證據將犯事的學生驅逐出學或起訴。 長期被欺淩的受害人,成績分數會明顯倒退、感受到嚴重的心理壓力、感覺惶恐、憤怒、抑鬱、生命驟然失去意義、甚至會興起自殺的念頭。 逐漸變得缺乏自信、不敢相信別人、極度敏感和覺,進一步更可能會尋找報復,以致出現校園槍擊的事件。

            為了避開欺淩,一些父母會要求轉校或採用在家教育的方法,離開學校。 若果仍然要留在校内,嘗試避開欺壓、攻擊和傷害自己的壞人,對他們的説話和行動要不聞不問。 當對方以暴力對待時,儘快逃跑和保護自己。 不要試圖報復,增加危險 若果出現情緒困擾,怕上學、學習出現困難、必須儘快告訴父母、老師、或社工,尋求專業的輔導。

            被欺淩的學生,大部份身體荏弱,畏縮怕事和不敢反抗,需要保護和幫助。 但若果要解決問題,就必需要關注到欺淩者的心態。 欺淩者在成長過程中,可能自小被呼喝、責駡和虐打。 自小被灌輸可以欺壓別人,爭取自己利益的思想。 曾被欺淩的學生,覺得週遭充滿敵人,可能轉變成爲非常激動和暴力的欺淩者。 我非常贊成學校推行德育,鼓勵學生履行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尊重社會 但亦希望他們有宏觀的政治智識,日後可以自由選擇取向,兼容不同的政見,避免欺

2012年9月23日星期日

毒品與暴力 Addiction & Violence

2012/09/17


(一)設計改造的毒品

近年除卻海洛英、可加因、安非他明等經常被濫用的精神科藥物以外,更出現一些化學結構略經改造的藥物,用以逃避政府的藥物管制條例。 大部份改造藥物都屬於興奮劑類,與安非他明近似,但刺激大腦神經的作用可能更加強烈。 藥物在非法的實驗室內生産,缺乏專業的化學技師監督,而且粗製濫造。 製成品的藥效未經安全測試,包含的雜質亦難以估計,服用後部份人會出現中毒和精神錯亂的症狀。

北美洲的文化崇尚自由,許多人都希望能夠擺脫現實生活的束縛。 60 年代的花的文化開始是一個爭取和平的運動,但亦推廣了吸服大麻進入迷幻境界的潮流。 當時 LSD 迷幻葯亦非常盛行。 2010 年開始,北美洲因爲吸服 “浴鹽”而出現副作用,需要入院治療的案例迅速標升。 浴鹽這一種毒品和洗澡用的浴鹽完全無關;名字的來源可能是因爲形態近似和被僞裝作爲浴鹽逃避調查。 浴鹽是一種興奮劑,可以經口服、用鼻索吸、吸煙和注射;而且無色無味,必需使用特殊的檢驗方法才可以從尿液中分析。 最近引起關注的原因是因爲部份人吸服之後精神狀態變得極度亢奮和狂亂,引發自毀和毀壞的行爲,甚至攻擊和噬咬別人。 目前加拿大正在尋求立法來限制這類較新的毒品。

(二)浴鹽毒品的禍害

“浴鹽”的主要成份是 MDPV,是一種加強份量的脫氧麻黃鹼 ,但外間非法售賣的製劑可能包括三種經常轉變的成份,MDPV、甲氧麻黃胴和搖頭丸。 作用相近於可加因和冰毒的組合,刺激大腦大量分泌多巴胺和偽麻黃素,陷入極度亢奮的狀態,失去自制和理性。 須然美國和加拿大政府已經開始取締和禁止銷售 “浴鹽”,但在網上仍然有許多分銷網站,每包 50 毫克售價約為 25 至 50 美元,比可加因平宜但亢奮作用卻超出 10 倍。

因爲浴鹽在過去兩年才開始流行,大部份的治療案例都屬於急性中毒。 病人在精神錯亂的狀況之下,出現妄想、暴力、和荒誕的行爲,可能攻擊他人、或自殘身體,在狂性大發之下,往往需要 10 數人之力才能制服。 在美國的少數個案之中,因爲在藥物影響下噬咬別人,所以被形容為近似喪屍行徑。 其他的副作用包括心跳加速、高血壓、和體溫上升。 一般興奮劑的治療程序是將病人麻醉,代興奮劑逐漸經人體分化排泄之後,病人通常都會恢復常態。 但吸服過量 “浴鹽”的人士,即使體内藥物完全清除之後,部份人的精神狀態仍然不穩定,顯示藥物對腦部造成永久的損害。

年青人在面對毒品誘感時必須有所警惕,以免因爲好奇而造成永久的殘障。 吸服毒品絕對不安全;即使開設安全使用毒品的場所,亦不能夠減輕毒品對身體的伐害。

(三)暴力電子遊戲的影響

在毒品的影響之下,大腦失控,激發獸性,人會變得兇暴,經常攻擊,甚至噬咬別人;被形容為近似喪屍。 喪屍的名稱來自非洲的巫毒教傳説,但隨著近代文學、影視和電子遊戲的渲染,形象變得相當多元化和種族化。 電子遊戲中經常以喪屍、異形生物、外星侵略者作爲攻擊清減的對象,原意是減少殂擊或殘殺人類的暴力場面。 但流行的喪屍遊戲中,必需擊爆喪屍的頭顱才能夠將喪屍消滅,相當血腥暴力。

統計顯示,最熱衷玩電子遊戲的人士,是 17 嵗以下的男孩子,與及 50 嵗以上的兩性成年人。 2011 年的數據,經常在家中玩電子遊戲有 40% 是女性。 青少年之中,半數男性選擇成熟、或僅限成年人的遊戲,女性只有 14% 選擇這兩類遊戲。 一些學者認爲充滿暴力的電子遊戲,可能在短暫時間内會增加暴力傾向,甚至影響思想和情緒,減少合群互助的精神,而且有亢奮刺激的作用。 另外一些學者則認爲暴力的傾向因人而異,剛開始玩電子遊戲人士,或很少接觸暴力的女性,都會較爲容易受到影響。 資深的電子遊戲玩家,對暴力遊戲已經習慣,能夠分辨清楚遊戲和現實;而且玩電子遊戲更有助他們鬆弛神經。

電子遊戲卻能夠導致許多青少年長時間沉迷,在過去的暑假期間,經常有父母帶同子女來診治,包括眼睛乾燥發炎,肩頸和手腕疼痛。 許多都承認曾經連續 10 數小時上網玩電子遊戲。

2012年9月12日星期三

預防流感 Influenza Prevention

2012/09/10

流感非常容易傳播,受到感染後,在症狀出現前的 24 小時,病人已經開始排放病毒,而且可能傳播給在近距離接觸過的人士。幼年兒童、年長人士、患有長期病症和免疫功能受到壓抑的病者,一旦受到流感病毒感染,症狀可能變得非常嚴重,甚至死亡。 流感更可以導致心臟血管疾病、糖尿病和其他長期病症的病情惡化。 醫院内的病人和護理院的長期住客,一旦患上感冒,可能引發多種併發症狀,例如高燒、肺炎、心、肺和腎臟衰竭。 在寒冷的季節,感冒是導致入院治療的主要病因之一。 如果能夠為照顧病人的員工、醫生和護士及早注射預防流感疫苗,可以減少受到流感侵襲,染病和傳播病毒給病人的機會。

本省的衛生廰廳和醫院配合,今年要為所有在醫院工作的人員與及經常接觸病人的輔助員工提供流感疫苗注射。 往年願意和接種疫苗的醫護人員低於半數;在保護病人的大前題之下,今年全力推行疫苗注射和注射後需要向院方提交證明。 不願意或因爲其他的理由不能夠接受預防流感疫苗注射的醫護人員,在近距離接觸病人時需要戴上口罩,減少飛沫傳染與及經人手接觸傳播到口、鼻和喉的機會。 其他預防措施亦不能夠忽視,包括經常清潔雙手,咳嗽和打噴嚏時掩蓋口鼻,減少接觸患有流感的病人,和患病後自我隔離在家,在醫院內儘早發現和將患有流感的病人隔離,與及服用抗病毒藥物,都有助於減少散播流感。

今年二月底世界衛生組織制定了供應北半球使用的 2012/2013  年度預防流感疫苗,包括對抗加利福尼亞甲型 (A/California/7/2009 (H1N1)-like virus)、維多利亞甲型 (A/Victoria/361/2011 (H3N2)-like virus) 和威斯康辛乙型 (B/Wisconsin/1/2010-like virus) 的三種流感病毒抗原。 其中的加利福尼亞甲型疫苗,是對抗自從 2009 年開始爆發的 H1N1 或豬流感疫苗,其他兩種是新選擇的病毒品種。 若果流感的趨勢沒有重大變動,疫苗應該相當有效。 注射疫苗内的病毒已被分化,不會導致流感。 噴鼻的製劑則屬於減弱的活性疫苗,適合兩嵗以上至 49 嵗以下的人士,不需注射。 許多抗拒注射流感疫苗的人士對疫苗都有不同的誤解,例如注射疫苗後會立即生病。 注射疫苗製劑内的病毒已經被殺死,不會因為接種疫苗而患上流感。 注射後可能有局部的疼痛和紅腫反應,與及短暫的發燒、頭痛和傷風症狀,但通常一至兩天後就會逐漸消退。 嚴重的過敏反應十分罕見,1976 年曾經有報導,當時的疫苗可能引發一種嚴重的癱瘓症狀 Guillain–Barré syndrome (GBS),但往後並沒有明顯因爲注射疫苗之後出現 GBS 癱瘓症狀的病例,估計 GBS 癱瘓症狀出現的風險低於百萬份之一至二。 一些父母擔心疫苗内含有微量的水銀泵基防腐劑 Thimerosol。 藥廠已經儘量減少水銀的含量,而且研究報導並未發現注射疫苗與小兒自閉症或其他幼兒行爲失控的問題有關;反而最近的研究關注到父親的年歲對遺傳基因的影響。 市面上亦有不含水銀防腐劑的單劑疫苗出售,但需要自費。

2009 年出現的甲型 H1N1 流感,是近年發現的一種新流感變種,由墨西哥和美國加州開始,迅速擴散。 在墨西哥境内,患上流感後的死亡率高達 2%, 但境外的死亡率則約 0.1%。 當年本國政府迅速供應對抗 H1N1 的疫苗,疫情得到控制。

自從 2003 年開始,H5N1 禽流感出現,在鳥群中迅速互傳,感染禽流感的雀鳥和雞鵝大部份都死亡,兼且間中出現人類感染的病例。 2011 年 10 月的統計,總共有 566 宗確診的人類 H5N1 禽流感病例,332 人死亡。 禽流感大部份在東南亞出現,近年中國已經研製成功保護雞隻的新疫苗,而在北美洲,對抗人類 H5N1 的疫苗亦已經開始臨床試驗。 因爲感染 H5N1 後的死亡率超過 50 %,所以科學家擔心如果動物和人類同時受到禽流感和人類流感兩種病毒感染,兩種病毒可能在體內互傳基因而產生一種新的超級流感病毒,可能導致嚴重的人類流感爆發。 注射預防流感疫苗,可以減少流感在體内出現蛻變的風險。

真正不適宜注射流感疫苗的人士,包括在接種疫苗後曾經出現過嚴重的過敏反應,眼和呼吸道綜合症狀,對雞蛋有嚴重的過敏反應,與及在注射後 6 週内出現過 GBS 癱瘓症狀的稀有病例。 其他所有超過 6 個月大的人士,都應該接受注射。 醫護人員更加應該以身作則,樹立一個好榜樣。

2012年9月4日星期二

懷孕期間的憂慮

2012/09/03

(一)早產

懷孕的週期,是從最後一次經期的第一天開始計算。 加拿大的婦兒科醫生,通常以 24 週作爲分劃標準,決定早產嬰兒的存活機會。 24 週以下的早產嬰兒,即使勉強救治,生存的機會仍然低於 50%,而且大部份會出現嚴重的生理障礙。 26 週以上的早產嬰兒,如果有妥善的深切治療,生存的機會達到 90%,因爲肺部和神經系統的發育比較成熟。 懷孕以 40 週為足月,24 至 37 週期之間出生的嬰兒屬於早產。 北美洲有11% 至12% 的孕婦早產分娩,而超過半數並沒有預知的早產風險。

早產的孕婦可以劃分為胎膜自動穿破和沒有穿破兩個組別。 胎膜沒有穿破的一組之中,病歷中近親曾經誕生過低磅數的嬰兒是增加早產機會的最大風險。 其他風險包括子宮頸過短、子宮血液循環異常、懷孕期間經常感覺身體不適、經常吸食大麻和其他毒品、孕婦的母親患有糖尿病和妊娠期高血壓、與及屬於西方人種。 在胎膜穿破而導致早產的一組之中,孕婦身材矮少、瘦弱、難以成孕而需要人工輔助、高血壓、與及曾經患有妊娠期糖尿病,都會增加胎膜穿破而早產的機會。 但有一半的早產個案並沒有任何上述的風險。

如果在懷孕期間下腹部出現近似月經前的脹痛,而且繼續加劇,感覺腹部間歇重覆變硬,腰背持續酸痛,分泌物增加和帶有血絲,不停腹瀉,都可能是早產的先兆,應儘快到婦產科醫院接受詳細的檢查和觀察。

(二)流產

在計劃懷孕以後,每一個孕婦都盼望嬰兒能夠健康成長,但部份女性受孕後仍然會因爲流產而終結。 自然流產的定義是懷孕至 24 週前,胎兒和胎盤脫落而被排出。 24 週以後,部份嬰兒可以生存,屬於早產。 年歲是最大的風險,30 嵗以下的女性,懷孕後流產的機會是 1/10,35 至 39 嵗的流產率是 2/10,45 嵗以後,半數的懷孕會以流產作爲終結。

大部份的流產都發生在懷孕達到 12  週之前,主要的原因是成孕時胚胎的染色體配對不健全,以致胎兒不能夠正常成長;或因胎盤出現缺陷以致脫落。 除卻母親的年歲以外,其他的風險包括過度肥胖、懷孕後繼續抽煙、酗酒和濫用藥物,都會影響胎兒的成長。

14 週以後出現的流產,通常是因爲母親的健康問題,例如患有糖尿病、高血壓、腎病、甲狀腺分泌不調與及免疫系統的病症。 細菌和病毒感染,傷害母親和胚胎。 服用對胎兒有害的藥物,包括高量維生素 A 和一些治療風濕症狀的藥物。 異常的抗體分泌,導致血液凝結,阻塞供應胚胎養份和氧氣的血管,與及子宮和子宮頸的結構不健全。

健康的飲食和活動,愉快和開朗的心態,家庭成員的鼓勵和支持,都有助於增進孕婦和胎兒的健康,和減少流產的機會。

(三)懷孕期間的性生活

和諧的性生活可以促進一對伴侶的感情,而增添一個健康的寶寶之後,家庭會變得更加完整。 許多夫婦都擔心懷孕後的性愛會影響胎兒,但大多數醫生都認爲如果不屬於高風險的懷孕,在懷孕後所有階段內都可以繼續正常的性生活。 醫生可以提供資訊,減少疑慮,而夫婦之間亦要坦誠溝通,瞭解對方的需要和感受,互相適應和遷就。 高危的懷孕包括曾經有自然流產和早產的病歷,懷有多胞胎、懷孕期間有出血、下腹抽搐,和胎水滲漏的徵象、胎盤覆蓋子宮頸口、和子宮頸不能閉鎖。

在懷孕的初期,盤腔内的變化正在藴釀,孕婦的身段不會有明顯的變化,如果檢查一切正常,可以繼續正常的活動和性生活。 若果出現早晨嘔吐和感覺到非常疲倦,則需要暫時休息。 懷孕的中期,大部份孕婦的嘔吐症狀都已經停止,而且體能恢復正常,身段會變得稍為豐滿。 胎兒受到胎囊和子宮的保護,而且傾向盤骨之前,子宮頸亦被黏液凝結封閉,不會因爲正常的性行爲受到損害。 女性的性慾在懷孕期間可能減退或增加,如果雙方都有意欲,性愛是非常安全。

懷孕的後期,須然孕婦的體重增加,體態改變,但只要雙方願意和有共同的需要,仍然可以繼續正常的性愛。 懷孕期間,和往常一樣,必須避免高風險的性接觸,以免導致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