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03
今年的天氣異常反覆,冬天大雪酷寒,但近日卻出現創新高的炎熱。 如果人體不能夠適應外界氣溫的轉變,就會出現中暑和體溫過低等症狀。 身體吸收或產生過多熱力,例如在高溫之下做劇烈的運動,而不能夠調節和將熱力散發,體溫就會持續攀升至危險點。 人體主要依靠出汗來散熱,藉汗液的分泌將熱能排出體外,再將熱能揮發。 如果身體的水份不足,或發汗的功能出現障礙,就不能夠降溫。 幼兒,年長的人士,患有長期病症,心肺功能衰退,廣泛的皮膚病症,服用多種藥物的病人,都要避免在高溫環境之下逗留過久。 因爲高溫症狀而死亡的病人,44% 屬於 65 歲以上的長者。 如果家中有不良於行的年長親屬,幼兒,和其他高危的人士,必需保持空氣流通和調低室内的氣溫;例如使用電風扇或裝置空調系統;或暫時遷移到較爲涼快的居所。 千萬不要將人或寵物留在車内,如果溫度上升至超過攝氏 42 度,很快就會死亡。
預防勝於治療,認識中暑的徵象和儘早開始治療。 避免在高溫天氣之下外出暴曬和長時間活動,多喝水來補充失去的水份,但要避免飲用含有酒精或咖啡因成份的飲品,以免增加水份排泄。 如果必需在高溫環境至下長時間工作或運動,一週前就要開始適應天氣的訓練,和在勞動時每 15 分鐘補充水份一次,如果體重下降超過 7%,就要立即停止所有活動,降溫和補充水份。
中暑的症狀可以是突發或逐漸演進。 輕微的中暑,病人會覺得渾身不適,疲倦和大量出汗。 如果身體的水份和鹽份過度流失,就會出現肌肉抽搐和疼痛的感覺。 如果能夠儘早休息,降溫,補充水份和鹽份,症狀就不會惡化。 人體的正常溫度是攝氏 37 度,如果超越 41 度,腦部細胞和多個器官都會受到損害。 如果體溫上升至 45 度,很少能夠生存。
嚴重的中暑可以分爲兩大類:勞動形的中暑,通常受影響者是在高溫環境之下工作或運動過久的年輕人士,例如準備參賽的運動員,受訓中的消防員或軍人。 如果過於肥胖,患有感冒,體力過度透支,缺水,睡眠不足,以往缺乏運動和適應的訓練,中暑的機會更大。 開始的症狀是頭痛,眩暈,腹部絞痛,肌肉抽搐,噁心嘔吐,隨著陷入昏迷和體溫驟升。 因爲病人尚可以出汗散熱,所以體溫通常不會超越攝氏 41 度,但必需及時救治。
傳統的嚴重中暑症狀,受影響的多數是年紀幼小或老弱的病人,不能夠避開高溫的環境,調節體溫和維持身體水份的吸收。 加上血液循環不足,或因長期病症或服食的藥物,壓抑出汗的反應。 開始的症狀是神智昏亂,語言含糊和行動失控,出現幻覺和錯覺,痙攣和陷入昏迷。 後期更失去出汗的功能,以致體溫持續上升至攝氏 41 度以上。 救治非常困難而且死亡率偏高;兼且病人患有長期的病症,引發症狀和併發症狀都會相繼出現。 在高溫的日子,應該為他們預作安排,避免出現中暑的症狀。
中暑的初步救護,是將病人轉移到陰涼的環境,脫去衣物,與及用冷水抹身,風扇吹拂來降低體溫,但不能夠用冰水,否則會導致血管收縮和顫抖,反而會提升體溫。 仍舊清醒的病人可以喝水補充水份。 情況嚴重的病人則需要儘快送到醫院。 在急症室接收中暑的病人,醫生必須探討病人的病歷和做詳細的檢查,分析症狀。 因爲高體溫可能是受到嚴重感染,惡性高溫,服食過量的亢奮藥物和甲狀腺過度活躍的共同症狀。 並且要立即開始治療, 維護病人的生命,降溫,補充水份和恢復身體器官的功能。 首先供應氧氣,保持呼吸道暢通,和觀察心跳韻律。 量度體溫之後開始靜脈輸液和降溫的程序。 體外的降溫方法是用冷水噴灑和抹身,保持空氣流通。 體内降溫是以攝氏 4 度的冷水洗胃,灌洗腹腔和膀胱,儘快將體溫降至 40 度以下;當體溫下降至攝氏 39 度以下就可以停止降溫程序。 患有長期病症的人士,中暑可能會引發其他的併發症狀,需要繼續留院觀察和進一步接受治療。
本省許多年青人都喜愛在夏日到沙灘或湖畔曬日光浴。 如果喝酒過多或濫用藥物,在高溫烈日之下陷入昏睡,可能導致高溫症狀和嚴重灼傷。 高溫加上空氣受到廢氣污染,空氣質素下降,長者和患有心肺疾病的人士最好避免外出,但要和家人和朋友保持聯絡,如果出現中暑的症狀,就要儘快求助。 東南亞許多大城市的氣溫都超過攝氏 30 度,而且人煙稠密,長期患病的人士不適宜在這段時間到炎熱的地方旅遊。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