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2日星期二

冰曲棍球的常見創傷

2010/03/01

冬奧剛剛結束﹐但連場精采的競技比賽﹐和冰曲棍球的列強爭霸﹐仍然歷歷在目。 GO CANADA GO 的口號更不住迴響。 因為有合適的天氣﹐和多個全年開放的溜冰場﹐提供練習場地﹐冰曲棍球在加國非常流行。 三至四歲的兒童已經開始參與非比賽性質的初步訓練﹐而加拿大的冰曲棍球聯會更有五十多萬個註冊球員。 冰曲棍球屬於碰撞性的運動﹐球員溜冰的速度達到每小時 30 km﹐一旦發生意外﹐可能會導致嚴重創傷。 其他危險因素包括冰面非常堅硬﹑溜冰鞋的冰刀兩側鋒利﹑球棍可以用作攻擊性的武器。 冰球是一塊 1 吋厚﹑3 吋直徑重 6 安士的塑膠硬塊﹐經球棍揮擊﹐速度高達每小時 160 km。
運動時發生的創傷比率﹐冰曲棍球繼籃球和足球後排第三位。 非專業的年輕球員之中﹐10 至 14 歲的組別最容易受傷﹐但 15 至 19 歲的青少年球員受傷程度卻最嚴重。 表演賽和預備賽中出現的意外創傷較多﹐42% 發生在近完結的時刻﹐尤其是最後 5 分鐘﹐可能是因為球員要盡最後努力爭取得分﹐而且體能消耗過多﹐反應速度下降。 前鋒的受傷比率是 63%﹐防守 33%﹐守門員只佔 4%﹐主要是因為配戴了充足的保護裝備﹐包括保護整個頭臉的頭盔和護罩。
與冰曲棍球相關的創傷﹐大部份都是發生在比賽期間。 頭面受傷佔 42%﹐上身 27%﹐下肢 31%。 在練習和比賽時﹐球員大部份時間身體都要向前傾﹐帶球和傳球﹐而射球時頸部更要突然急速扭動﹐對脊骨和筋肌構成長期的勞損﹔一旦摔倒或受到碰撞﹐傷害更加嚴重。 在男子組賽事中須然容許用身體阻攔對方前進﹔但卻經常出現違規碰撞﹐和有意圖的絆跌。 高速滑行和突然煞停﹐小腿肌肉和膝關節都要承擔壓力。 足部和足踝長時間受硬的球鞋壓迫﹐缺乏關節的活動﹐影響血液循環﹐而出汗後冷空氣透入﹐加上磨擦﹐對皮膚和筋膜都會做成損害。
球員進入場地前必需配戴整套的頭盔﹑護罩和護墊﹐才可以開始練習﹐但大部份的前幅眼罩﹐都不能夠保護面龐的下部。 即使戴上牙套﹐下顎和嘴巴仍然不能承受碰撞。 而且除卻守門員有完整的面罩之外﹐球員的半幅眼罩並不能夠阻擋自下彈上的冰球。 一旦發生打鬥﹐很可能被球棍擊中面部和眼睛。 球員摔倒﹐更要避免被其他球員的冰刀割傷。 即使有適當的護墊﹐但高速的碰撞和下墮﹐仍然可能導致扭傷﹑骨折﹑和脊骨受傷﹐甚至損害到脊椎神經。 如果不遵守規律﹐受傷的機會更大。
冰曲棍球的配備相當昂貴﹐即使用最平宜的選擇﹐一套亦超過 $500﹐而普通採用的裝備都在 $1000 以上。 但若果要參與練習或比賽﹐一定要妥善配戴才能夠減少受傷的機會。 從一個急症醫生的觀點﹐冰曲棍球是高速和碰撞性的運動﹐家長必須慎重考慮才可以容許年幼的兒童參與。 訓練必須由一個負責任的教練督導﹐禁止違規的攔截﹑碰撞和從背後推撞。 嚴重的頭部和眼部受傷﹐部份是因為沒有採用頭盔和眼罩的保護﹐被冰球擊中﹐或在鬥毆時受傷。 一旦受傷﹐可能需要長時間的護理才能夠康復﹐再次參與練習﹐所以預防勝於治療。
賽前和賽後的訓練﹐可以維持體能和狀態。 筋骨柔軟的隊員﹐要多做負重運動﹐增強肌肉的力量。 柔軟度不足的隊員﹐則要多做伸展和拉筋的運動。 比賽前必需充份熱身﹐進入運動的最佳狀態。 賽後的鬆弛運動﹐可以將緊張的肌肉和情緒放鬆﹐幫助消除疲勞和減少勞損。
加拿大和美國近年引進了 ( Fair Play ) 公平比賽的策略﹐獎勵一些沒有犯規的球員﹐而嚴懲一些屢次犯規﹐有暴力和恐嚇行為的球員。 在少年團隊中﹐推行 Fair Play 之後﹐成效相當顯著﹐受傷的機會減低 4 倍。 所以運動必須要有體育精神﹑享受參與﹑尊重對手﹑而不應只著眼于輸贏。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