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15
(一)膿腫分支桿菌感染
香港上週報導,4 位女士在一個美容集團安排下,接受 DC-CIK 細胞注射療程。 注射後出現嚴重感染症狀,其中一位 46 嵗的女士更因敗血病休克而死亡。 DC-CIK 細胞療程是先抽取病人的血液,將其中兩種淋巴細胞聚集和培植 9 至 10 天,再注射回歸病人體内,認爲有助於清除癌細胞,尤其是在白血球癌病化療之後。 DC-CIK 療程並沒有廣泛的研究數據證明療效。 DR 美容集團在沒有任何科學根據下,宣傳和推廣相約的療程,作爲維持青春、美白,令皮膚變得細緻與及強化免疫功能之用。 四位病人在注射後先後入院,血液檢驗發現受到膿腫分支桿菌感染;肺結核菌亦屬於分支桿菌類。 膿腫分支桿菌的傳染案例很罕見,能夠有效殺菌的抗生素亦不多。 細菌可能來自用於注射的培植細胞樣本,進入血液後細菌大量繁殖,並且分泌毒素,導致發燒,血壓下降和心跳加速等症狀,血液循環和内臟的養份和氧氣供應變得不足。 細菌感染更可能引發彌漫性的血液凝結,導致廣泛的微絲血管栓塞。 因爲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被消耗淨盡,再不能夠負起止血的功能,可能出現皮下出血,與及内臟和創傷部位大量出血的現象,死亡率高達 50%。
香港的警方正著手調查,要找出導致病人死亡的主兇,追究責任,但更重要是追查病菌感染的源頭,防止再有其他人受到感染和損害。
(二)真菌腦膜炎
類固醇有止痛和減少發炎症狀的功效,可以經注射治理背痛和關節的風濕發炎症狀。 治療背痛,通常是將類固醇注射進入下背部脊椎神經外的空間。 近日美國多個地區發現罕見的真菌感染導致的腦膜炎,追朔原因是注射了麻省一間藥廠 NECC 生産的類固醇注射劑。 10 月 12 日美國疾病控制中心 CDC 報導,估計共有 14000 多人曾經接受過該種藥物注射,至今有169 宗在注射後出現的腦膜炎,和一宗注射關節之後出現的關節感染,14 人死亡。 化驗證實大部份受到 Exserohilum 真菌侵襲,只有一宗是 Aspergillus 真菌感染。 真菌通常不會經人與人之間接觸傳染。 真菌導致的腦膜炎症狀進展比較較慢,除卻發燒、頭痛、頸部僵硬、噁心以外,病人更會感覺到眩暈、畏光、和頭腦昏亂。 真菌更會漫延至微絲血管,導致栓塞或破裂出血;在腦内做成局部的中風損害。
治療真菌腦膜炎非常困難,因爲一般藥物經靜脈注射後只有少量能夠透過阻隔從血液進入腦脊髓液,而且必須長時間注射才能夠逐漸將真菌消滅。 疾病控制中心建議同時使用兩種抗真菌的藥物,Vanconazole 和 Amphotericin B。 兩者都有許多副作用,Vanconazole 可能影響視覺,Amphotericin B 則可能損害腎臟。 如果懷疑病人染上真菌腦膜炎,必需先抽取脊髓液化驗,證實後才可以開始注射抗真菌的藥物。
(三)注射 Botox 和填補劑的風險
為了維持青春的外表,許多人都定期接受肉毒桿菌 Botox 和透明質酸類皮下填補劑的注射。 注射肉毒桿菌製劑 Botox 可以減少面部的皺紋。 隨著年歲增長,皮膚失去彈性,皮下的表情肌肉收縮,就會出現皺紋。 Botox 是一種經高科技提煉的蛋白質酵素,可以放鬆表情肌肉,撫平皺紋。 注射後皮膚可能變得紅腫和出現瘀印,注射部位感覺不對稱,與及眼皮下垂。 因爲 Botox 是一種蛋白質製劑,可能導致過敏反應。 重覆注射,亦可能引發免疫系統的排斥,注射的份量要逐漸增加。 注射高劑量的 Botox,可能會流散到注射以外的範圍,導致神經麻痹,甚至影響到呼吸功能,與及出現吞嚥困難,說話含糊和肌肉僵硬等副作用。
注射透明質酸和聚乳酸基等皮下填補劑可以讓凹陷的皮膚變得平滑,令到嘴唇變得豐滿,與及改變輪廓。 但因爲填補劑會隨著時間被身體分解,所以要重覆注射,保持外貌。 近年亦有採用皮下抽取的脂肪組織,加上膠原蛋白,作爲較長效的填補劑。 注射脂肪組織,脂肪可能會被分解之後進入血液,導致血管栓塞。 近年韓國有報導注射脂肪組織在印堂和鼻翼部位之後,有少數病人出現眼部血管栓塞以致失明,與及腦部血管栓塞而出現中風的症狀。 選擇美容程序,必需先瞭解可能出現的不良效應和風險,找可靠的醫生或美容技師進行。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