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3日星期五

慢性腸道炎症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2013/04/29

            6 9 日早上 10 時,加拿大腸道炎症協會將會在 BC 大學的雷鳥公園舉行一個步行籌款運動,支持腸道炎症的研究,希望能夠找出控制和根治腸道炎症的方法。 慢性的腸道炎症,主要有克隆氏症和潰瘍性結腸炎兩大類,或介於兩者之間的混合症狀。 加拿大患有腸道炎症的人數超越 20 萬,佔總人口的 0.7%  慢性的腸道炎症大部份在 20 30  嵗期間發病,但亦可能在幼年時開始。 致病的原因尚未確定,但專家估計可能是受到遺傳基因和環境因素的影響,身體的免疫系統錯誤地攻擊消化道,導致嚴重的發炎反應。 兩種症狀都有不同的發病部位和病變,但症狀非常近似,包括腹部絞痛、嘔吐、腹瀉和大便有血。 因爲影響到吸收食物和養份的功能,而且胃口欠佳,病人體重會持續下降和出現貧血症狀。 除卻消化系統以外,更可能出現關節風濕、皮膚潰瘍、與及膽管炎等併發症狀。 經常發病的病人,生活習慣、學業和工作都受到影響,許多患有腸道炎症的年輕人,都會呈現心理和行爲的障礙。 治療腸道炎症的藥物價格相當昂貴,尤其是需要注射的生物製劑,而且可能要依靠手術來控制併發症狀。 因爲患有腸道炎症的人數有持續增加的趨勢,所以必須支持研究找出更妥善的治療方法,希望可以更有效地控制症狀和防止發病。
            許多人都經常有腹部絞痛、漲氣、經常排氣、餐後腹瀉、間歇性便秘的症狀幸而大部份人都只是腸道功能異常。 但如果經常排出黏液、大便有血、而體重下降,則需要做進一步的檢查。 初步的檢查是收集大便樣本,查看是否有明顯或潛藏的血、培植細菌、寄生蟲、與及測試糞便内 Calprotectin 蛋白的含量。Calprotectin 是白血球内的一種蛋白質,在發炎情況下就會大量釋出,如果指數標升,醫生就會建議做腸道的窺鏡檢查。
            加拿大的統計發現慢性腸道炎症在發達的國家中較多,反而在發展中的國家則較少出現。 本省東南亞移民較多,所以慢性腸道炎症的個案亦較東部省份少。
            慢性腸道炎症的患病率隨著年歲增加,但 20% 30% 的個案在 20 嵗前已經出現,而且有年輕化的趨勢,30 嵗是最高峰期;但患病比率亦可能反映診斷的效率和醫療制度。 一般腸道炎症都和食物環境有關,但慢性腸道炎症則較多出現在衛生環境較佳,食物和水源較少污染的地區。 研究發現慢性腸道炎症和遺傳基因有關,但並不是單一基因的影響。 亦有論據認爲健康的免疫系統必需從自然界中接觸不同的微生物才會穩健成長,受到過度保護的嬰孩和兒童,免疫功能反而較低。
       慢性腸道炎症主要劃分為克隆氏症和潰瘍性結腸炎,最大的分別是腸道發炎的部位,與及發炎的嚴重程度。 克隆氏症可以在嘴唇至肛門之間消化道内任何的區域出現,發炎的位置並不連貫,例如可以同時出現口腔潰瘍、痔瘡破損、小腸或大腸局部發炎腫脹;但大部份都是從迴腸的末端開始,腸壁内外都出現病變。 潰瘍性結腸炎通常局限於大腸和直腸,而且只是腸道内的表層黏膜發炎,如果將大腸切除,大部份症狀都會受到控制,但仍然可以在遺留下的部份直腸和肛門繼續發病。 除卻消化道的症狀以外,患有慢性腸道炎症的病人可能同時患有關節炎、皮膚潰瘍或膿瘡、虹膜炎、肝臟和膽管亦可能受到影響。
            克隆氏症的病況通常比較嚴重,最常見的併發症狀是小腸因爲嚴重發炎腫脹,結痂反應而做成阻塞,需要動手術修補,但仍然經常復發。 發炎的腸道更可能相互黏連或黏連到其他器官,穿破或破漏。 長期的發炎會增加大腸癌出現的機會,但因爲病人經常接受檢查,所以大部份都能夠及早發現。
            治療慢性腸道炎症需要長時間服用藥物來壓抑發炎症狀,包括類固醇和抑制免疫系統的藥物,但藥物許多副作用。 近年開始使用的生物製劑,注射後病徵有明顯的改善,但除卻價錢昂貴,生物製劑亦可能影響造血功能和減弱免疫能力。  我們尚需要更多的研究找出更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