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4日星期五

心臟病 Heart diseases (繁體)

 2025/06/30

(一)心臟病的早期症狀

心臟病的早期症狀可能並不明顯,但如果可以及早發現和開始治療,就可以保護心臟和減少損害。成年人若果感覺胸部疼痛、有壓迫或繃緊的感覺,胸口作悶, 疼痛感可能出現在胸部中央,也可能蔓延到頸部,下巴,背部和手臂。其他症狀包括呼吸困難和氣促。持續咳嗽。冒出冷汗。噁心和上腹部脹悶。頭暈和有快要昏倒的感覺,或神智變得模糊。心跳快速或者不規則。突然感覺極度疲勞衰弱。下肢和麵部水腫。如果症狀持續超過5到 10分鐘, 休息也沒有改善,都需要立刻找醫生或者到醫院診治。如果懷疑是心臟病發,致電 911求助。

胸部疼痛屬於嚴重急症。部分救護車可以在現場開始檢測和治療,量度心跳速度,血壓,血氧飽和度,和觀察病人的整體狀況。供應氧氣。進行心電圖檢測。心電圖可以顯示心跳速度和韻律,和心肌肉受損的變化。如果判斷是心臟病發,就會和醫院聯絡,安排快速的心臟病突發治療程序。如果病人沒有過敏反應的病歷,會先服用ASA阿斯匹林,減少血管堵塞。到了急症室或診治心臟病的部門,就會安排血液和胸部的造影檢查,排除其他導致胸部疼痛的原因。治療心臟病突發,尤其是心電圖顯示主要冠狀動脈栓塞,情況不穩定的病人,除卻藥物治療,會立刻安排冠狀動脈導管顯影檢查,按照結果進行疏通血管栓塞的手術。

(二)心律不整

心率異常包括節奏和頻率的變化,心跳過速、過慢、或者跳動的韻律變得不規則。心臟的自律和傳導出現障礙。正常的心臟傳電訊息是從上心房的竇房結開始,竇房結是心臟的自然起搏點,再通過心房結,希氏朿和浦金氏纖維,激發心房和心室有次序的收縮,將血液輸送到肺部和身體其他部位。心跳快速是每分鐘心跳超過100 次, 心跳慢每分鐘少過60次。心跳不規則例如會感覺到心跳停了一拍。導致心率不整最常見的原因是冠狀動脈栓塞或心臟肌肉的病變,對心臟造成損害,影響調節心跳的信息,也可能是傳導系統出現問題。血液中的電解質、荷爾蒙和體液分泌不平衡,都會影響心跳。身體的病患,例如高血壓、心臟瓣膜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睡眠呼吸中止症、酗酒吸菸,吸收太多咖啡因,都會增加出現心跳不整的機會。

如果心跳不整,可能會出現心悸症狀,心臟跳動快速或經常漏跳,胸口不適,頭暈,呼吸不暢順,和感覺非常疲倦。確診的方法是做心電圖檢查,或進一步做24小時到5天的動態心電圖監察。治療先要糾正引發心率不整的原因。心跳過度快速,可能要用藥物或者電擊來控制心跳。過慢可能需要置入起搏器。心房震顫,除卻要控制心跳速度,還要服用抗凝血藥物,預防形成血凝塊,和減少血管栓塞和中風的風險。

(三)心臟衰竭

心臟衰竭是心臟泵血無力, 血液進入心室出現障礙,或每一次搏動泵出的血液不足應用。左心衰竭,導致血液淤積在肺靜脈和肺部,以致呼吸急促和感覺呼吸困難。右心衰竭,血液充塞在肝臟、腹腔、下肢,導致水腫。心臟亦可能不能夠完全收縮和放鬆,泵出的血量不足。導致心臟衰竭的原因,主要是冠心病導致心肌梗塞,心臟肌肉的病變,心律不整,先天性心臟病,心瓣膜的病變,嚴重的肺病,睡眠呼吸中止症,和過度肥胖。

 紐約心臟社會將心臟衰竭的嚴重度劃分為四級。第一級:日常的活動並未受到影響,而且活動不會導致心臟不適的症狀。 第二級:身體的活動受到輕微的限制,仍然可以繼續正常的輕量活動,但較劇烈的運動卻會導致心跳、氣促和疲乏;休息後症狀就會消退。 第三級:身體活動明顯受到限制、休息時沒有症狀,但即使輕量的活動亦會導致心臟過度負荷。 第四級是嚴重的病況,即使在休息期間亦都會出現心跳、心絞痛和氣促的症狀,任何活動都會令到症狀惡化。心臟衰竭病程進展通常較慢,但若果沒有接受藥物治療和改善生活模式,心臟衰竭往往會持續惡化並逐漸出現呼吸困難、氣喘、容易疲勞或心悸等症狀。雖然心臟衰竭無法完全治癒,但若果能在心臟衰竭早期嚴加控制,盡量減少心臟功能衰退,心衰竭患者仍然能夠從事自己喜愛的工作和活動。

(四)心臟瓣膜疾病

心臟有4組瓣膜,左邊的主動脈和二尖瓣膜,和右邊的肺動脈和三尖瓣膜。心臟瓣膜調筇流經心臟的血液,但如果不能夠正確的打開和閉合,就會引發很多症狀。心瓣膜打開的出口可能太過狹窄,限制血液流量。若果不能夠完全閉合,血液就會逆流。心瓣膜也可能滑脫突出。心瓣膜病變可能是先天缺陷,也可能是後天患上。隨著年歲。瓣膜會老化磨蝕。細菌和微生物感染,導致心內膜和心瓣膜發炎和造成破壞。其他心臟病變,例如風濕熱,或控制心瓣膜開合的心臟肌肉因缺血受到損害。心臟瓣膜病變引發的症狀包括呼吸急促,稍為活動和努動就會感覺氣促。心跳快速和心悸。胸部疼痛。足腂、腳和腹部積水腫脹。頭暈和昏厥。覺得疲勞和衰弱。診斷除卻臨床的檢查,通常需要做超音波心動圖,觀察瓣膜的開合和心肌肉收縮運作功能。早期發現,確診和開始治療,可以預防和延慢病況進展。如果未能夠及時開始治療,可能會導致心臟衰竭,中風甚至死亡。治療先要評估心瓣膜病變的類形和嚴重程度,改善生活習慣,加上藥物治療。如果不能夠控制症狀,就需要考慮動手術修復或者更換受影響的瓣膜。 醫生根據病情,可以採用開胸或者窺鏡微創手術。置換主動脈心瓣,亦可以嘗試用導管將新的瓣膜置入有病變的大動脈瓣膜之內,適用於年長,身體比較虛弱,不能夠承受大手術的病人。

(五)心臟移植手術

加拿大東西兩岸和亞伯達省都設有心臟移植手術中心和網絡。70歲以下患有末期心臟衰竭的病人,可以經由心臟專科醫生轉介到心臟移植診所作全面的評估,確定移植是否合適的治療方案。本省的醫療計劃承擔整個手術過程近 $200萬的費用。輪候時間由幾天到幾個月,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安排手術。本省的統計,如果移植後第1年沒有出現嚴重問題,半數病人可以存活超過13年。心臟移植不適用於患有其他不能夠憑籍移植改善的危疾,例如末期癌症、擴散的感染、無法冶愈的心臟血管疾病、和精神狀況不穩定的病人。最常用的心臟移植方式,是將捐贈者的心臟完全取代病人的心臟。異位心臟移植,是保留受贈者的心臟,將捐贈的心臟植入,將兩個心臟連接在一起,同時運作。

手術的過程包括手術之前評估受贈者的心臟功能。測試紅色球和白細胞抗原,盡量找匹配的捐贈器官。確定可以接受抗排斥的免疫抑制劑。手術需要切開胸骨,建立體外血液循環維持身體的血液和氧氣供應。將捐贈者的心臟植入縫合。手術後要監察身體的狀況,確保所有器官運作正常。情況穩定後要調整藥物,開始復康運動和心理輔導。心臟移植有一定的風險,出血、血管栓塞、感染、心臟、肺、肝、腎臟衰竭,和早期的排斥反應,都需要及早發現和開始治療。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