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0日星期三

憂鬱症狀 Depressive Illness


2011/04/18

急症室接收的嚴重病症當中,除卻嚴重創傷之外,最常見是心臟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腹痛、愛滋病和其他傳染病、酗酒濫藥與及憂鬱症狀。 北美洲的女性,10 至 25% 在一生中會被憂鬱症所困擾。 男性的比率較低,但自殺的風險卻比女性高。 嚴重的憂鬱症狀最多在 30 至 40 嵗期間出現, 50 至 60 嵗時達到最高峰。 因爲自殺而死亡的人士當中, 有 60% 曾經患有嚴重憂鬱或其他情緒症狀。 嚴重的憂鬱症狀,不但影響個人生活習慣,工作和學習,更拖累到親人和朋友,兼且對健康構成威脅。 壽命會因爲較容易染病或產生自殺傾向而縮減。
診治憂鬱症狀,需要詳細詢問病歷和做臨床身體檢查,找出其他的病源和健康障礙。 探討病人的心理狀況 : 睡眠是否出現困難,例如難以入睡,易醒或早醒。 煩躁不安,容易發怒和感覺苦惱。 缺乏幹勁和經常覺得疲倦,缺乏進取和不願意跟別人相比。 進一步要找出家庭内是否有成員曾經患上憂鬱症或其他精神病症。 病人對生命的觀感,能否感受到歡欣和喜悅。 病人有沒有自殺的意念和計劃。 喝酒的習慣,與及是否經常借助藥物抒緩神經,例如吸服大麻、可加因、或海洛英。 身體的症狀包括食慾、性需求、與及頭痛、腹痛等生理病態。 
社區為兒童和癌症病人籌募研究經費,通常都相當成功,但精神病患者卻往往被忽略。 精神病並沒有外在的明顯病徴,但對病人的損害可能較其它長期病症更大和更嚴重。 本省能夠接收嚴重精神病患者的設施經常供不應求,許多病人都只能夠由社區的精神病護理中心跟進,而病人必須能夠自發回到診所復診和配藥。 若果有妥善的跟進,可以減少許多精神病惡化和失控的案例,與及對急症室構成的壓力。
評估一位患有嚴重憂鬱症狀的病人,我們必須衡量病人是否有自殺與及危害他人的風險。 醫護人員會根據一組問卷式的提問來做客觀的評估 :詢問病人是否有嚴重的自殺意念和可信的自殺威脅。 預先訂下自殺計劃和有所準備。 開始或已經寫下自殺的訊息。 有一個可以輕易進行的自殺方法。 企圖掩飾或隱瞞自殺的計劃,例如時間和地點。 間接提及死亡與及死亡後的安排。 曾經在相約情況下試圖自殺。 近期生活出現突變,例如失去配偶或工作,或剛離開精神病院。 孤獨生活。 對治療感到不滿但卻不願意申請短暫離開醫院。 近期身體出現嚴重病變,健康狀況變得不穩定。 感覺到沒有希望和前景、對自己的失敗感到憤怒。 受到抑鬱的煎熬、出現惶恐、嚴重的驚怕症狀、與及情緒波動。 如果有酗酒和濫藥的習慣,亦會增加自殺的風險。
治療嚴重的憂鬱症相當困難,因爲許多病人都不願意合作接受和繼續診治。 治療大多數需要結合藥物和心理治療,幫助病人探討導致憂鬱症狀的原因,控制負面思想和情緒,提供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幫助病人重新開始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重建與親屬和朋友的關係。
以前選擇治療憂鬱症狀的藥物,都建基於憂鬱症狀可能是因爲神經系統內傳遞訊息的化學物質變得短缺或不平衡,希望憑藉藥物改善。 三月份多倫多一位醫生發表的報導,一些患有狂躁憂鬱雙極症狀的病人,在吸入胰島素後,症狀有所改善。 因此認爲情緒的變動可能與新陳代謝的機能有關。 50% 至 75% 患有憂鬱症或狂躁憂鬱症的病人,亦患有糖尿病或屬於肥胖和超重;而許多糖尿病患者亦出現情緒不穩定與及認知能力下降的變化。 但目前研究尚處於起點。
自從發現減肥藥物西布曲明可能增加患上心臟病和中風的機會後,西布曲明已經被回收和停產。 醫生亦關注到其他近似SSR1 類的抗憂鬱藥物。 心臟病風險低的病人,可以繼續服用;但高風險的人士,則需要平衡藥物的療效和副作用。 近來另一個負面報導,發現服用 SSR1 類抗憂鬱藥物的女性,一生之中患上乳癌的機會由 12.5% 稍微上升至 13.8%。 高風險的女性亦需要考慮是否必須要服食 SSR1 類的抗憂鬱藥物。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