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15日星期二

預防醫院感染 Hospital Infection Control

2017/07/31

() 醫院內的隔離措施

為了減少病菌傳播,保護病人、親屬、訪客和醫護人員,防止病菌在醫院內漫延散播到外間,醫院經常會採用控制感染的隔離措施。 如果發現病房外張貼着隔離告示,進病房探訪前先詢問護士需要什麼程序才可以安全進入探訪病人。

經接觸傳染的隔離措施,應用於接觸病人或房間內物品可能沾染的傳播病菌,例如病人屙嘔吐瀉、大小便失禁、傷口發炎滲出膿液、染上多種抗藥性細菌、或其他經接觸傳播的高感染率細菌和病毒。 訪客和醫護人員都需要穿著保護罩袍和手套才能進入病房,離開前脫下和妥善清洗雙手。

飛沫防護措施,針對經由咳嗽、打噴嚏釋出的病菌,例如病人患有流行性感冒、百日咳、細菌導致的腦膜炎和肺炎。 訪客和醫護人員在病房內必需戴上口罩。 如果病人情況許可亦鼓勵戴上口罩減少噴灑飛沫。

經空氣傳播的病菌,例如肺結核菌、痲疹、水痘;懸浮粒子飄揚在空氣之內,容易擴散。 病人需要入住負氣壓隔離病房,房間有雙重門戶,要維持緊閉防止空氣溢出。 醫護人員在病房內要配戴 N95 口罩。 減少訪客和按照特定通道運送病人作其他檢查。

() 防止院內交叉感染

院內感染經常發生,許多患有嚴重病症、身體虛弱的年長病人、早產嬰兒、因為抵抗力薄弱,都較容易受到感染。 各種的侵入性醫療程序和檢查,例如窺鏡或導管檢查、手術、創傷或燒傷,都成為病菌入侵的途徑。 經常使用抗生素,導致抗藥性細菌出現,加上病人服用類固醇、或化療藥物,更容易導致嚴重的併發感染。 如果病房比較擠迫,訪客眾多,醫護和工作人員進出不同的病房,都可能做成交叉感染。 如果病人在院內出現併發感染,住院時間就會延長,病情可能變得更加嚴重。 醫護人員亦同樣有被感染的風險。 如果院內有多宗突發的流感或腹瀉感染狀,更需要關閉病房,停止接收病人。

近年醫生都減少穿著容易沾染病菌的衣物,例如領帶,但標準的預防感染措施,第一步是洗手。 醫護人員和訪客,在接觸病人或病人週遭環境的前後,都必需使用消毒皂液洗手。 搽遍整個手部包括指尖、指縫、拇指和手背約 15 20 秒鐘,不要忽略。  若果接觸過病人分泌物或血液,亦要再次洗手。 要探訪不同病人,先探訪沒有感染症狀的病人,適當配戴手套和口罩。 有感染症狀的病人或訪客,不要進入公眾休息室或食堂。

() 院內消毒程序

要確保病人安全,每一件可以重用的醫療器材,使用後都必需經過妥善消,才能夠再度使用。 近年許多手術都採用微創或窺鏡方法進行,儀器的消毒程序亦需要經常複檢。 儀器使用後需要妥善沖洗去除所有污垢、分泌物和血漬。 先用消毒液浸泡,再將裡外刷洗乾淨,沖洗後抹乾,檢查過沒有污漬留下或破損,就可以用認可的消毒袋或包裝包裹,置放入高壓蒸氣機內消毒。 消毒後的儀器要妥善儲存,防止受到污染。 消毒機器要定期作質量測試,確保可以完全清除病菌。 負責消毒程序的員工都需要經過嚴格訓練。

醫院內經常有嘔吐物或血漬污染地面或環境,亦要按照特定程序清理。 清潔員工要配戴適當的眼罩、口罩、手套、膠靴或保護袍服,以免受到污染。 先將污染物用紙或布吸乾,置放入膠袋。 在污染地帶倒下 10% 的漂白溶液消毒,10 30 分鐘後吸乾,再用稀釋的漂白液沖洗抹乾。 

本省醫院過去曾經出現少數的手術儀器和環境污染個案,所以每家醫院都設感染監察小組,檢討感染案例的數目和變化。 若果出現驟變,就要儘快找出感染源頭,阻止感染繼續擴散,保障病人安全。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