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07
(一) 酒後臉紅
臉紅耳熱通常是因為感覺尷尬、情緒激動、或天氣太熱的表面反應。 面部潮紅部份有遺傳的傾向,但大多數是因為其他的原因誘發。 頻繁出現的潮熱可能是因為身體調控出現變化。 一位聽眾詢問喝酒後面孔變得通紅是否正常。 統計數據顯示全球 8% 人酒後有面部潮紅的反應,亞洲人則超過半數,尤其是中、韓、日三個國家的人。 女孩子面頰嫣紅可能顯得更加嬌艷,但大部人都擔心被誤認為喝酒過多。
酒後面紅的原因是因為消化和分解酒精的功能出現障礙。 酒精經腸臟吸收後大部份都會經過肝臟分解,變成無害的物質才運送到腎臟排泄。 正常的成年男性每小時可以分解排泄約 14 克純酒精。 酒後面紅可能是因為體內一種幫助分解酒精內乙醛成份的酶素 ALDH 2 出現障礙。 乙醛含量增加除卻面紅,亦可能引發心跳、噁心嘔吐和頭痛等症狀。 進一步的研究顯示,喝酒後經常面紅人士較容易會有高血壓的傾向,但即使沒有酒後面紅的症狀,喝酒過多亦會引發高血壓。 最好的預防方法是減少或避免喝酒。 酒後多喝水幫助排泄,但不要飲用含有咖啡因的飲品。抒解酒後面紅症狀可以服用 Ranitidine 類的抗組胺 2 藥物。
(二) 導致面紅的多種原因
面紅的現象是因為皮下數百微細血管受到刺激後充血膨漲。 面孔、頸和前胸上部較為顯著。 皮下血量增加會感覺溫熱。 潮紅的現象通常都會在短暫時間內自動消退。 常見的面紅原因包括情緒和壓力反應,例如害羞緊張,或焦急和惱怒。 天氣炎熱,或劇烈運動、體溫驟升,都會出現皮膚潮紅的變化。 體溫上升,必需適當補充水份和降低溫度,避免對身體造成損害。 服用藥物或注射疫苗,可能引發過敏反應,導致面孔或其他部位皮膚潮紅發熱。 藥物亦可能有擴張微細血管的作用,例如一些血壓藥、硝酸甘油、維生素 B3、甲狀腺激素和鴉片類藥物。 只要停止或減少服用,皮膚自然會回復正常。 賀爾蒙的刺激,例如庫欣綜合症狀,是因為皮質醇分泌或吸納過多,導致皮膚變化,脂肪凝聚,以致體重增加,面容改變,出現圓臉和面紅的變化。 美容換膚和曝曬,都會導致皮膚紅腫,必須妥善護理。
若果能夠找出導致面紅的原因,治療基本的病變,面紅的症狀自然會跟著消退。 減少刺激性的食物,局部冷敷和做皮膚護理,避免暴曬和溫差的轉變,局部按摩,都可以幫助減輕症狀。
(三) 紅斑狼瘡症
紅斑狼瘡症是一種身體免疫性疾病,有不同的臨床症狀。 免疫系統攻擊人體內多個器官的結締組織,造成破壞,包括關節、皮膚、心臟、腎臟、肺部和血液。 最常見是系統性紅斑狼瘡類型,亦是最嚴重的症狀,因為多個器官可能先後出現病徵,初期較難診斷。 紅斑狼瘡症導致的皮膚變化包括背部大幅的皮疹、臉上出現鱗皮斑塊、口腔和鼻孔潰瘍,皮膚紅腫和脫皮,近似曬傷, 與及典型的兩邊面頰蝴蝶型紅斑。 紅斑狼瘡可以從皮膚開始,再漫延到其他器官。
紅斑狼瘡有遺傳的傾向,經常在 15 至 44 歲期間出現,以女性居多。 紅斑狼瘡症有時發時止的週期傾向,在休止期間可能完全沒有症狀,但發作時可能非常嚴重。 除卻皮膚變化,可能導致腎炎以致排泄功能衰竭、心包膜和肺膜發炎、關節和鄰近骨骼被破壞、和出現癲癇症狀。 紅血球、白血球和血小板都會被破壞而數目下降。 診斷相當困難,因為間歇影響不同的器官組織,但若果能夠確診,就可以開始治療,目標是防止和控制復發、減少器官的受損程度。 藥物治療主要因應症狀需要,例如調節或壓抑免疫系統、補充和平衡賀爾蒙、減少關節和骨骼的損害,控制血壓和血脂。
(四) 發燒出疹
小孩子到日托中心經常會出現感染症狀,例如發燒、傷風、腹瀉,主要是因為人多聚集和近距離接觸,但亦會令到免疫系統加速成長,日後的患病機會就會減少。 許多孩子在開始發燒後都會出現皮疹,最常見是玫瑰疹、手足口病、和第五病。 COVID 亦會導致多種皮膚變化,包括近似風疹、熱痱、和手腳指出現紅瘀色的腫脹。
第五病的典型皮膚變化是兩邊面頰出現深色的紅疹,口唇邊發白,驟看像被掌摑。 第五病是因為受到 B19 細小病毒感染。 12 歲以下的兒童較多出現症狀,痊癒後會有保護性的免疫功能。 初期症狀是輕微的發燒、流鼻涕。 除卻臉頰,胸、背、臀部和四肢亦可能出現紅疹。 症狀通常在 7 至 10 天內逐漸消退,部份人可能有關節腫痛。
玫瑰疹亦是病毒引發的皮膚變化,主要影響兩歲以下的兒童。 孩子會有突發的高燒,但約 3 日後就會自動退燒,可能伴隨有傷風、腸胃不適、頸部淋巴結腫脹等症狀。 紅疹在退燒 24 小時後出現,頸項、胸部和背部出現紅色斑點。 紅疹持續兩天就會消退。 玫瑰疹的特點是在退燒後才出現,其他病毒感染導致的皮疹通常在發燒期間同時出現。
(五) 頭面部的帶狀泡疹
帶狀泡疹是一種疼痛的皮疹,出水痘痊癒後,病毒潛伏在人體內,日後可能會突然復發出現症狀。 感染過水痘才會在日後患上帶狀泡疹。 兒童接種過預防水痘的疫苗之後,患上兩者的機會都會大幅下降。 1/3 的成年人會患上帶狀泡疹,年歲越大,風險越高,但近年已經推出預防帶狀泡疹的疫苗。 帶狀泡疹在發病前的數天可能有局部痕癢和刺痛的感覺,然後在身體單一側沿著一條神經的分佈區出現皮疹和水泡,逐漸收乾和結痂。 皮疹通常在 2 至 4 週內會逐漸消退,但部份人發病的部位可能持續感覺嚴重的神經痛,長達數個月,而且會復發,做成嚴重的困擾。
帶狀泡疹最常出現的部位是一側的胸、腹、上肩背和臉龐。 眼帶狀泡疹影響頭部三叉神經的第一支,分佈在一側的前額、眼和鼻。 年長人士較多受影響,疼痛劇烈,而且可能導致潰瘍性角膜炎,影響視力。 耳帶狀泡疹侵襲一側面部和聽覺神經,除卻疼痛外可能引發一邊面癱、耳朵、外耳通道和耳膜的泡疹變化。 口腔、軟齶和咽喉上部都可能出現泡疹。 聽覺可能受到損害,而且可能感覺眩暈和嘔心。 若果能夠及早診斷和開始抗病毒的治療,可以減輕症狀和損害。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