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5日星期一

進食失調症

2008/05/05

進食失調症﹐包括厭食﹑暴食與及厭食加上間歇暴食等綜合症狀。 女性患上進食失調症狀的機會比男性多 10 倍。 北美洲有 1% 的女性患有這種病症﹐但在香港則高達 3%。 厭食症是一種心理病態﹐懼怕肥胖和體重增加﹐覺得自己身體過重﹐於是過度克制進食﹐和對許多食物產生抗拒﹐以致體重急速下降。 暴食症的症狀是間歇失控大量進食﹐之後試圖嘔吐或服食瀉藥將食物排出。 須然大部份患上飲食失調症狀都是年輕的婦女﹐但老年人亦會患上近似的症狀﹐尤其是遭遇到突然的打擊﹐例如老年喪偶或失去至親﹐嚴重的抑鬱症狀﹐或患有重病和痛症﹐都會令到老年人士失去生趣和食慾﹐而不肯進食。 年長人士身體比較虛弱﹐而且許多都患有長期病症和需要服食多種藥物﹐一旦停止進食﹐可能導致脫水﹑低血糖和多種併發症狀﹐必須儘快補充。 嚴重酗酒的人士﹐以酒精作為主要的熱能﹐缺乏正常食物供應的營養﹔而且酒精直接損害胃腸﹑肝和胰臟﹐影響消化和吸收養份的功能﹔須然體重不會急劇下降﹐但對身體的損害比厭食更甚。 導致進食失調症狀的原因有許多﹐包括心理﹑生理﹑環境﹑工作需要﹑社會和時尚的趨向﹐而治療亦必需配合食療﹑藥物﹑心理治療﹑輔導和教育才能達到成效。 本省一些醫院附設有治療飲食失調症狀的專科部門﹐但輪候需要相當時間。

厭食的病人許多都不肯承認自己有病﹐直至身體狀況變得非常虛弱而受到親人或朋友關注才強迫他們接受治療。 診斷病人是否患有厭食症通常是根據幾項準則﹕病人拒絕維持正常的體重﹐或在發育期間未能達到預期的增長﹐而體重低於標準體重的 85% 以下。 病人對肥胖和體重增加表現強烈的反感和恐懼。 對自己的身體重量和體態產生歪曲的觀感﹐堅持要繼續節食減重。 已經開始有月經的女性連續三次經期不至。 厭食症的死亡率高達 10%﹐主要是因為營養不良﹐以致血糖過低﹐血液內的電解質失去平衡﹐鉀﹑鎂﹑鋅﹑硒和磷質過低﹐心跳變得緩慢和心跳韻律出現紊亂。 其他病變包括免疫功能下降﹐體內的生長激素﹑甲狀腺和性荷爾蒙激素分泌不足﹑肌肉乏力﹑各個器官功能都受到壓抑﹑腦部亦呈現萎縮的轉變。

治療的第一步是停止體重繼續下降﹐和幫助病人攝取營養和熱能。 開始時可能需要強制進食﹐經靜脈輸液﹐或置入食道管將流質食物直接輸進胃部﹐與及補充欠缺的各種養份。 配合心理治療﹑家庭輔導與及教育﹐改變病人對體重和形像的歪曲觀念和探討致病的心理因素﹐改善抗拒進食的錯誤行為。 有時候要加上服用低劑量的抗抑鬱藥物來減輕病人的憂鬱和焦慮症狀﹐與及自殺和自毀的傾向。 厭食症的復發率高達 30%﹐必須長期跟進和定期量度病人的體重和檢查身體的狀況。

當一個長期厭食的病人接受治療﹐再開始進食的時候﹐可能會出現以一些危險的併發症狀。 以前就有許多長期處於飢餓狀態的集中營戰俘﹐在釋放後第一時間開始大量進食﹐以致突然猝死。 和長期厭食的病人一樣﹐因為長期欠缺食物供應﹐以致體內嚴重缺乏多種必需要的養份﹐例如糖份﹑鹽份﹑蛋白質﹑維他命和礦物質。 當食物不敷應用時腸胃和其他內臟功能退減﹐近乎休止的狀態。 一旦恢復進食正常的食物﹐必須有足夠的營養支持腸胃和其他內臟的運作。 食物會增加胰島素的分泌﹐如果肝臟缺乏原糖的儲備﹐不能夠增加血液內的葡萄糖﹐就會出現低血糖的症狀﹐嚴重的可能導致昏迷。 心臟肌肉缺乏必需要的養份﹐和血液內電解質不平衡﹐都可能引發不穩定的心跳韻律﹐以致心臟衰竭﹐甚至死亡。

治療長期厭食的病人﹐先要驗血和檢查心臟﹐按照身體所需﹐補充欠缺的養份﹐例如葡萄糖﹑鉀﹑鎂﹑鋅﹑磷﹑和多種的維他命﹐配合腎臟功能作出調整。 之後循步漸進﹐由 800 至 1200 K卡路里的食物量開始﹐每數天增加少許﹐直至每日進食 1800 至 2200 K卡路里﹐目標是每週可以增加體重一公斤。 其間要定期量度體重﹑血糖﹑和血液內鉀﹑鎂和磷的含量﹐直至開始穩定進食的三週之後。 並且要配合心理治療和輔導﹐確保病人身心可以同時康復。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