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18
(一) 甲狀腺的功用
甲狀腺是頸前方圍繞着氣管上端的一個小器官,有兩翼,中間收窄。甲狀腺分泌和控制調整人體新陳代謝的激素。 新陳代謝最重要的一環是將食物轉化成為養份和能量,再將廢物排泄。 人體各個器官都需要足夠的養份才能夠維持正常運作。 甲狀腺會隨著身體的需要,分泌 T3 和 T4 兩種激素。 負責監察和調控甲狀腺的分泌量是腦下垂腺,若果發現 T3 或 T4 分泌量不足,就會釋放 TSH 刺激甲狀腺增加分泌。 若果 T3、T4 過多,腦下垂腺就會減少釋出 TSH。 這是腦下垂腺和甲狀腺之間的反饋控制。
甲狀腺病變大多數是因為分泌激素的功能出現故障,變得太多或太少,或甲狀腺結構出現變化,例如出現結節或腫瘤。
甲狀腺病變經常出現,任何年歲都可能受到影響,但女性發病的機會比男性高 5 至 8 倍,而亞洲和非洲裔人種的發病率較白種人高。 若果近親患有甲狀腺病症、患有自體免疫性疾病、年歲超過 60、長期服用含有高量碘的藥物、以前曾經有甲狀腺的病徵或接受過治療,發病的機會都比較大。 若果懷疑甲狀腺出現問題,可以做簡單的血液測試,量度 TSH 的指數。
(二) 甲狀腺過多分泌的症狀
甲狀腺最常見的病變是甲狀腺分泌過高或過低,甲狀腺分泌過多,俗稱甲亢。 許多病人開始都感覺不到身體出現問題,但體重卻驟然下降,例如在六個月內下降數公斤,但並沒有腸胃不適,反而食慾增加。 部份人因為腸胃蠕動速度增加,可能出現輕微腹瀉。 年長人士許多都會有手顫的現象,但年青人若果突然伸手和拿東西時都呈現手部顫抖,就需要找出原因。 甲亢亦會導致緊張、焦慮、煩躁和失眠等症狀,經常會被誤作情緒問題。 其他症狀包括無故出汗、心跳加速、怕熱、皮膚脆弱、眼睛不適、婦女經期變得紊亂。 甲亢最常見的病因是 Grave's Disease, 免疫系統產生近似促甲狀腺分泌的抗體,刺激甲狀腺過度分泌激素。 甲狀腺內可能出現單一個或多個過度分泌活躍的結節。 吸納過多的碘質,例如含碘的藥物。 短暫的甲亢可能是因為甲狀腺受到病毒感染,或出現發炎症狀。 診斷包括臨床的檢查、驗血測試 TSH、T3 和 T4, TPO 甲狀腺抗體,與及甲狀腺的做影檢查。
治療甲亢先要抒解症狀,例如緩和心跳、鎮靜情緒和促進睡眠。 減低甲狀腺激素分泌可以選擇服用抑制甲狀腺分泌的藥物、碘 131 放射治療破壞部份的甲狀腺,和切除部份甲狀腺的手術,破壞性的治療可能會導致日後甲狀腺分泌不足。
(三) 甲狀腺功能不足
甲狀腺腫、俗稱大頸泡,近年並不常見。 甲狀腺平均重量是 15 至 25 克, 但腫大的甲狀腺可以高達一公斤,對頸部和聲帶做成壓力。 以往大部份是因為缺乏碘的供應和吸收,但近年因為食鹽都加進了少量碘,所以很少會缺乏碘。 以往因為碘供應不足,甲狀腺不能夠製造足夠的激素,腦下垂腺的反饋作用增加 TSH 釋出,刺激甲狀腺增加分泌,但卻缺乏反應,所以持續刺激甲狀腺,導致腫脹。
其他導致甲狀腺功能減退的原因最常見是橋本代甲狀腺炎,身體免疫系統攻擊甲狀腺,逐漸做成破壞。 曾經患有甲亢需要服用碘 131 的放射治療,或頸部有惡性腫瘤需要幅射治療。 動過手術切除甲狀腺和其他壓抑甲狀腺藥物的影響。
甲狀腺功能不足的症狀包括食慾下降,體重增加。 聲音變得嘶啞。 疲累嗜睡、缺乏動力和情緒低落。 頭腦不清和反應遲鈍、畏寒、四肢乏力、肌肉僵硬和痠痛。 皮膚乾燥和毛髮脫落。 月經不調、性慾減退和不孕。 確診的方法亦是驗血測試 TSH 和甲狀腺激素,頸部腫脹需要做超聲波素描確定沒有其他病變。
治療甲狀腺功能不足只需要每天服用補充甲狀腺分泌的激素,通常要空腹服用,逐漸按照驗血測試的結果調節劑量。
(四) 甲狀腺癌
甲狀腺出現的結節只有少部份會發現癌症病變。 可以先做自我檢查,坐直和放鬆頸部肌肉,模仿吞咽同時觸摸聲帶的下方,感覺是否有疼痛或不對稱的感覺。 若果不能夠確定,可以請醫生檢查和安排超聲波素描,若果發現有可疑的腫塊,可以在超聲波引導下用細針穿刺抽取細胞檢查。 甲狀腺癌有幾個品種,來自甲狀腺內不同的細胞組織。 最常見是乳突癌,佔甲狀腺癌的 80%。 乳突癌生長緩慢,但發現時仍然有 30% 已經轉移至淋巴結,而且可以在甲狀腺內不同部位同時出現。 其次是濾泡癌,佔甲狀腺癌的 15%,通常是在單一點發現,但可能轉移到淋巴結,和經血液擴散到其他器官。 最猛惡是未分化的癌細胞,只佔 1%。 年長人士較多出現這種病變,可以迅速惡化;發現時間多數已經轉移擴散和難以根除。 部份甲狀腺癌有遺傳的傾向。
發現甲狀腺癌後通常要確定癌細胞品種和擴散的幅度,才能夠徹底治療。 動手術切除是最主要的治療部驟,切除後可以按照腫瘤的種類和形態,癌細胞的猛惡和擴散程度設定療程。 輔助治療包括體內外的放射治療、抑制腦下垂線分泌刺激甲狀腺的甲狀腺促素。 標靶治療適用於其他治療無效或晚期的甲狀腺癌症。
(五) 兒童頸部淋巴結腫脹
許多健康狀況良好的孩子,頸部都可能出現可以看到或觸摸到的淋巴結,通常超過一公分才會被發現,可以在頸的前後兩側,單一個或數個。 若果孩子沒有發燒或其他症狀,父母不用擔心,只需要觀察和繼續跟進。
大部份頸部淋巴結腫脹都是因為上呼吸道受到病毒感染,症狀消退後淋巴結可能維持數週才會自動消退。 細菌感染導致的淋巴結發炎,通常是單一邊,比較腫脹和疼痛,伴隨有發燒症狀,聲音沙啞和影響牙關的活動。 感染的源頭通常是來自口腔、牙齒、或頭臉的皮膚感染。 若果淋巴結腫脹持續超過 6 週,多個淋巴結受到影響,或有其他的可疑症狀,例如胃口欠佳、重量下降、容易瘀傷、皮膚出疹、關節痠痛,就要做詳細的檢查,排除長期感染,例如川崎病、癌病和身體免疫性疾病。
病毒感染導致的淋巴結腫脹,包括新冠病毒,通常會隨著時間慢慢消退,不需要特定治療。 治療細菌感染先嘗試抗生素療程,若果貫膿,就需要動手術切開引流。 肺結核菌導致的淋巴結腫脹在北美洲並不常見,需要將整個淋巴結切除和排除胸肺及其他部位的感染,再開始適當的療程。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