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9日星期五

心理因素和身體疾病 Psychosomatic disease (繁體)

2025/09/15

(一) 身心病症

許多身體的症狀和疾病都會受到心理影響。心理恐慌和壓力會從多方面影響身體的狀況,引發或加重症狀,例如腸胃和皮膚病。消除壓力有助於減輕症狀。多類型的症狀都會受到心理影響,包括關節炎和其他炎症,纖維肌痛,壓力頭痛,腸躁症和其他腸胃病,體重過高,心臟病,血壓高,難以控制的糖尿病,睡眠障礙,創傷後遺症,和多種皮膚症狀。有一些心理引發的症狀,並沒有明顯的身體病。身體患病會導致不適和痛楚,影響日常的運作。心理障礙和壓力會令到症狀惡化。即使能夠去除身體的病變,仍然會感覺到不適

部分人面對壓力的時候,反應特別敏感,而且身體會出現變化。自主神經受到刺激,可能會激發抗禦或逃避的反應。下視丘,腦下垂體的荷爾蒙調節功能, 可能會增加腎上腺的分泌。血壓升高、心率、呼吸速度加快。肌肉的血流量增加。引發免疫系統的炎症反應。腸胃的消化活動減慢,身體的修復功能被壓抑。大腦前額葉負責專注和控制情緒的血流量供應減少。大部分人都可以承擔短暫的壓力,但如果對壓力反應過度,或者壓力過多和持續的時間太久,精神和身體都可能不能夠承受和出現多種症狀。心理壓力沒有準確的量度方法,非常主觀,只有自己才能夠判斷和衡量嚴重程度。如果發現失控,就要儘快求助。

(二)咽喉異物感覺

經常有病人因為感覺咽喉有梗塞的感覺要求診治,但進食,吞嚥和呼吸並未受到影響。  體重亦沒有減輕。 咽喉的感覺相當敏銳,因為有多組神經感覺支配。 其他器官的病變,亦可以經過反射和傳導作用,令到咽喉感覺異常。

診治咽喉不適的症狀,需要問症和檢查,排除咽喉發炎、異物堵塞、腫瘤、與及舌根靜脈曲張等病變。 再檢查頸部,看是否有甲狀腺或淋巴結腫脹、其他腫瘤和頸動脈過於敏感。 鼻水後淌可以刺激咽喉,察看是否有長期鼻炎、鼻息肉和鼻竇炎等病症。 胃酸逆流可以灼傷食道和咽喉,躺下時症狀會更加明顯。 胃酸上湧會損害食道、咽喉和牙齒。 若果有腫瘤、囊腫或長期發炎的變化,可以安排超聲波或電腦斷層素描等檢查來確定;與及轉介給耳鼻喉專科醫生跟進。 如果懷疑有吞嚥問題和胃酸逆流,可以介腸胃科醫生做食道和胃部窺鏡檢查。若果詳細檢查沒有發現異常和其他可疑的病變,醫生要明確為病人解釋,只需要繼續觀察,再做不必要的檢查只會加深病人的疑慮。考慮精神壓力導致情緒緊張,產生咽喉有異物的感覺。抒解症狀先要勸喻病人戒除吸菸、酗酒、暴飲暴食等陋習,和減少食用刺激性的食物。 經常喝少量的水保持咽喉潤濕。 減少過度說話或唱歌,控制胃酸逆流 提供精神和心理輔導,學習鬆弛神經和一些有益身心的運動

(三) 長期痛症

長期痛症開始時可能因為身體受到創傷或出現病患,但痊癒之後痛楚仍然持續而並未減退。 長期痛症部分是基於傳達痛感的神經受到損害,但許多都沒有明顯的病因。神經系統接收持續的疼痛訊號,重新組織結構、連接和運作功能,重塑後疼痛狀態通常會持續存在,而不是緩解。身體各個部分都可能出現長期痛症;性質亦因受影響部位而異,例如長期的頭痛、手術或創傷後的痛楚、腰背痛和其他風濕痛症、癌病、神經痛或心理故障導致的痛楚。慢性疼痛導致疲勞和睡眠障礙;情緒和心理影響,例如憂鬱、焦慮和憤怒情緒困擾,出現毀的意念。 影響記憶和注意力。對日常生活、工作、社交生活和人際關係做成干擾。 持續的疼痛也會引發恐懼和避,加身體機能衰退

許多長期痛症都無法根治,要控制慢性疼痛,自我護,例如輕運動、放鬆技巧(冥想、深呼吸)和健康飲食。認知行為療法 (CBT) 可以幫助改變與疼痛相關的負面思模式。專責治療痛症的診所可以提供輔導和議定治療計劃,幫助減輕痛楚,和增加活動能力。幫助培養自我控制和緩解疼痛的技能。治療包括服用或注射止痛藥物局部注射封閉神經。 輔助性的抗抑鬱藥或抗癲癇症狀藥物,可以減輕神經痛對精神構成的壓力。 物理治療、按摩、針灸、心理輔導治療、都有助於抒減痛楚。

(四)昏厥

昏厥是短暫失去知覺,和肌肉無力不能運作,但通常會自動甦醒。昏倒的原因大部分是因為血壓驟降,腦部的血液供應減少。在昏倒之前,可能會有警告信號,頭暈、出汗、皮膚變得蒼白、視力模糊,噁心嘔吐和感覺發熱。部分人可能手腳或全身抽搐。導致昏厥的原因有很多,大部分都是輕微的病變,但也可能是危及生命的病徵。昏厥可以劃分為三大類。第1類的昏厥是因為心臟出現變化,包括心律不整、心臟瓣膜或心臟肌肉出現病變、肺動脈栓塞、主動脈內壁剝離和心臟病突發。第2類是神經系統調控失誤,周邊血管擴張,但心率不能夠提升來持血液循環,心率反而變得太慢, 通常因為特別情況引發,例如怕血的人見到鮮血,劇烈痛楚、情緒激動。排尿、嘔吐、咳嗽,按壓頸動脈竇也可能引發反應。第3類是站起來時血壓驟降,通常是因為藥物影響,但脫水、失血、感染可以導致血量不足,站起來血壓下降。預防和治療昏厥,先排除嚴重的病變。除卻詢問病歷,臨床體檢,量度躺坐和站起來的血壓,血氧,血糖,加上心電圖檢查是否有心律不整,心肌缺血,和其他突發病變。治療要針對導致昏厥的原因,例如補充和血。年長的病人,可能需要進一步的檢查和觀察,排除間歇的心律異常,心臟泵血功能不足,供應腦部血液的血管栓塞。年輕病人通常是因為短暫的迷走神經失調

(五)耳鳴

耳鳴是在外間沒有聲音的情況下,一邊或者兩邊耳朵感覺到有聲音。年長人士,近 20% 有不同程度的耳鳴症狀。耳鳴通常由潛在的病因引發,例如隨著年齡聽覺退化,耳朵受損,聽覺神經或頭顱內血液循環出現病變。描述耳鳴的聲音包括鈴聲、輕敲、嘶聲、低吼聲,和脈搏跳動的聲音。音調可高可低,音量亦個彆不同。耳鳴可能是間歇性,也可能長時間持續。耳鳴的感覺通常會越來越嚴重,以致精神不能夠集中,情緒低落,焦慮,影響睡眠和日常生活。耳鳴如果伴隨有失聰、眩暈、頭疼、情緒受到影響,都需要找醫生診治。

除卻耳鳴的描述和演變,醫生會轉介做詳細的耳鼻喉和身體檢查。活動頭頸和身體,看會不會影響耳鳴的症狀。安排聽力測試,跟同年紀的人比較,確定聽力的受損程度。聽神經瘤是一種良性腫瘤,長在頭顱內大腦和內耳連接的腦神經。內耳神經控制平衡和聽覺。內耳神經瘤雖然不會轉移和侵襲周邊組織。但因為長在密封的空間之內,會增加腦壓。其他頭頸的腫瘤也可能影響聽覺。核磁共振素描 MRI可以幫助顯示腫瘤。血管硬化收窄、彎曲異常、高血壓、血液流動受阻也會引發耳鳴。患有糖尿病,甲狀腺問題,貧血,偏頭痛和自體免疫性疾病,亦都較多出現耳鳴。治療要改善引發的原因,清除耳垢和佩戴助聽器。睡覺時播放一些輕音樂或者舒適的聲音。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