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06
(一) 癌症治療方針
加拿大人有半數在一生中會患上癌症,1/4 因癌症而死亡。 新出現的癌症當中,半數屬於肺、大腸、乳房和前列腺癌。 肺癌仍然是死亡率最高的癌症。
治療癌症須要考慮多方面因素,例如癌症的種類和特性,對身體做成的影響,癌症的分佈和擴散階段,病人的年歲、體質、其他病症、和接受治療的意願。
治療癌病的過程可能相當漫長,而且會引發多種併發症狀、痛楚和不適。 中醫治療癌症的理念是扶正祛邪,認為癌症發病的原因是基於氣血運行受到阻礙,排毒功能出現故障,以致免疫功能退減。
治療要找出致病的關鍵,調節體內的陰陽、氣血和臟腑,回復整體平衡,讓免疫監控能力再次發揮功效。 要實踐相當困難,而且並沒有可以根據的標準療程,與及評估療效的準則。
西醫治療癌病的方針,以預防為開始,防止細胞蛻變或去除可能蛻變成為癌細胞的癌前組織,例如去除大腸息肉和太陽光導致的皮膚損害和異常變化,當癌症形成之後希望能夠根治。
如果不能夠完全根除,可以採用控制和阻止癌細胞生長和擴散的療程,減少復發的風險。 當癌症發展到末期,治療主要是舒緩症狀,讓病人感覺舒適和維持生活質素。
(二) 化療的副作用
傳統的癌症治療,大部份是動手術切除腫瘤,加上輻射或化療清除擴散的癌細胞,減少復發機會。
化療和輻射治療,亦可以在手術之前進行,先將腫瘤控制和縮減。
化療是借助藥物,通常是幾種藥物的組合,破壞和清除癌細胞,或減慢癌細胞增長的速度。
化療藥物攻擊快速生長和分化的細胞,例如阻礙癌細胞複製 DNA,或破壞癌細胞內的 DNA。 正常細胞大部份生長速度較為緩慢,受到的影響比較少;但經常需要新陳代謝的細胞組織,例如骨髓內的做血細胞、腸的內膜細胞、毛囊和皮膚;亦會受到損害,導致許多常見的併發症狀,例如噁心嘔吐、腸胃或膀胱受損以致發炎出血、因為貧血而感覺疲倦、毛髮脫落。
如果白血球被過度壓抑,免疫功能不足,更容易受到病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感染。 長期的後遺症包括不育、賀爾蒙分泌下降,週邊和中央神經系統受到損害。
輔助治療,例如針灸和中藥方劑、按摩、安撫神經和減壓的運動和訓練,心理輔導,都有助於減輕治療期間的不適,精神壓力和惶恐。 大部份治療後出現的副作用都有恰當的控制方法。
(三) 癌病的免疫和基因治療
化療並不局限於直接攻擊和破壞癌細胞。正常的免疫系統有監察和消滅癌細胞的功能,但部份癌細胞可以逃避免疫系統的攻擊,或將免疫系統封閉。
免疫療法是刺激和增強免疫系統,幫助免疫系統發現和阻礙癌細胞繼續增長或擴散。
單株抗體是實驗室研發生產的抗體,可以黏附在癌細胞上的特有抗原,引發免疫系統反應,攻擊和消滅癌細胞。 單株抗體亦可以應用於標靶治療,封閉癌細胞的生長基因和刺激癌細胞增長的蛋白質分泌,加強其他化療藥物和輻射治療的療效。
免疫系統有自我監控和停止 T 細胞過度反應的反饋機制,癌細胞經常發出訊息干擾免疫系統,阻止免疫系統析別和攻擊癌細胞。
新的藥物可以幫助免疫系統回復正常功能。
癌症基因組學近年有突破性的發展,借助高科技可以列出癌細胞蛻變後的 DNA 變化,找出引發刺激細胞過度生長的基因病變。 基因變化可能引發異常的蛋白質分泌,刺激細胞分化和迅速生長,超越正常細胞的生長極限。
依據基因的病變,可以設計抑制癌細胞增長的藥物。 根據基因組學設計的標靶治療,已經成功改善慢性白血病患者的生存率。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