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0
(一)腫瘤的種類
腫瘤不一定是癌症,可以劃分為良性,惡性,和介於兩者之間有癌前病變的腫瘤。惡性的腫瘤,細胞組織受到致癌因素影響,控制細胞生長代謝的基因出現突變,細胞可以不斷生長和有散播到其他部位的能力。惡性腫瘤沒有原來細胞組織的生理功能,但會侵入鄰近的組織和器官造成破壞,和轉移到遠處的器官造成更大的損害。人體的毛髮,指甲,和心臟很少會出現癌症病變,但其他的細胞組織,例如表層皮膚和黏膜細胞組織,結締組織包括骨骼、軟骨、神經,生殖細胞,胚胎組織和發育中的細胞,都可能出現癌症病變。
良性的腫瘤,不會不斷生長,亦沒有轉移到其他器官的能力。生長速度通常比較慢,不會侵犯鄰近的細胞組織和器官。常見的有皮膚下的纖維瘤、脂肪瘤、和良性的水瘤。但長得比較大的良性腫瘤,如果生長在密封的空間,可能對周邊的細胞組織,血管,神經組織造成擠壓,例如長在頭顱骨內的聽覺神經瘤。
診斷腫瘤,通常要經過問症和體檢,實驗室和造影檢查。治療惡性腫瘤通常需要取得細胞樣本做活檢,確定癌細胞的種類。確認是癌症,就要評估侵襲和擴散程度,才能夠設計最好的治療方案。良性腫瘤,如果沒有影響到外觀和鄰近的器官組織,只需要定期復診,確定沒有不良的變化。
(二)淋巴結腫脹
淋巴結主要集中在下頷、頸部、腋下和腹股溝,通常不容易察覺。如果腫脹超過一公分,可能會看得見和觸摸得到。淋巴結腫大是很常見的徵狀,例如因為傷風感冒,或注射疫苗之後,免疫系統作出的反應。也可能因為較嚴重的感染,例如艾滋病。自體免疫性疾病,和癌症,都可以導致淋巴結腫大。多種細菌和病毒感染都可以導致淋巴結腫脹,通常腫起來的速度比較快,會感覺疼痛,但感染過後,淋巴結會消腫回覆正常。惡性的淋巴腫瘤,部分是因為淋巴細胞的病變,也可能因為癌症經過淋巴系統轉移。早期通常沒有發炎疼痛的感覺,腫脹的速度比較慢,但會繼續成長,不會消退。惡性的淋巴腫瘤比較硬,可能和周邊的組織黏連,按下去不會在皮下滑動。
如果發現有可疑的淋巴結,超過2到4週仍然沒有消退,兼且持續變大,而沒有明顯引發腫脹的原因,都需要進一步找出原因。如果伴隨有晚上發燒盜汗,體重下降等症狀,就需要做詳細檢查,排除癌症病變和長期感染的可能性。頸部的淋巴腫瘤,如果有咽喉疼痛,吞嚥和呼吸困難,就要加上耳鼻喉的詳細檢查。淺層的淋巴結,可以利用超聲波導引,抽取細胞做病理化驗。較深層的淋巴腫瘤,可能需要利用電腦斷層定位,進行切片檢查。淋巴組織的病理檢查,可以顯示癌細胞的種類和源頭,引領進一步的診治程序。
(三)聽神經瘤
聽神經瘤是一種非癌性的腫瘤,出現在從內耳連接到大腦的第八對前庭耳蝸神經,神經的分支傳遞平衡訊息,和掌管聽覺。聽神經瘤通常是包裹神經纖維的細胞組織出現變化。聽神經瘤生長率通常比較慢,所以初期的症狀可能並不明顯。 常見的症狀包括聽力逐漸衰退,通常一側比較嚴重,少數個案一側聽覺可能會驟然退減。受影響的一側可能有耳鳴和迴音的感覺。前庭神經受到影響會出現頭暈、失去平衡和站立感覺不穩定。體積比較大的聽神經瘤,可能壓迫控制面部肌肉活動的面容神經,和接收面部感覺的三叉神經,導致疼痛。極少數情況下,聽神經瘤可能長大到可以壓迫血管,和腦干,危及生命。診斷的方法包括局部檢查,排除耳垢栓塞和中耳發炎等病變。安排詳細聽力檢查,如果有失聰的變化, 就要安排磁共振成像。
治療要衡量聽神經瘤體積的大小、生長的速度,症狀的嚴重程度,和整體的健康狀況。年歲較長的病人,如果腫瘤生長緩慢,症狀輕微,可以定期監察。生長比較快,症狀持續惡化的腫瘤,就需要考慮將腫瘤去除。手術可能會導致一側聽力喪失,和影響平衡。較大的聽神經瘤,切除後腦壓下降,可能會導致腦內出血。若果不能夠接受手術,可以嘗試用珈瑪刀立體定向放射治療,用輻射線阻止腫瘤繼續生長。
(四)脂肪瘤
脂肪瘤是皮膚下一種良性的軟組織腫瘤。100個人當中就有兩個身體上會出現脂肪瘤,可以是1個脂肪瘤,也可以有多個。男性出現脂肪瘤的比例比較高,通常在40至60歲之間發現。脂肪瘤最常出現的位置包括頸部、上背部、肩膀、腹部、和大腿,但也可以出現在任何位置,前額、手和腳。因為脂肪瘤生長在皮膚下的淺層,所以比較容易在早期發現,可以看到皮膚有突出的腫塊,但覆蓋的皮膚不會有任何轉變。大部分的脂肪瘤都不超過5公分,但也有少數凝聚脂肪,越長越大。脂肪瘤有遺傳的傾向,較多出現在體重高的人身上。
隨卻外觀之外,脂肪瘤通常沒有什麼特別症狀,不痛不癢。但如果出現在一些比較敏感的部位,例如頸後和肩膀,可能對筋肌造成壓力,影響活動。如果長在周邊神經附近,也可能壓迫神經,導致痲痹感覺。因為脂肪瘤裡面包含的是脂肪,所以觸摸會覺得很軟,容易滑動,不會跟旁邊的皮膚組織黏連。醫生通常可以憑臨床檢查確認。比較硬的腫塊,可以安排超聲波素描,或者切片檢查。小的脂肪瘤可以繼續觀察,如果變大或者出現其他變化,可以安排手術切除。要完全清除脂肪瘤,可能會留下一個較長的疤痕。任何手術都有出血和發炎的機會。多做運動,保持體重,脂肪瘤就不會變大。
(五)瘀傷
瘀傷通常是摔倒或身體受到碰撞,以致皮下或更深層的組織受到傷害,但皮膚沒有破裂。皮下的血管受損,血液漏出,形成淤血,或者更大的血腫塊。較嚴重的碰撞,可能導致肌肉、骨骼、神經和其他軟組織受損。檢查瘀傷,需要考慮較深層的組織是否受到影響,可能要安排進一步的做影檢查。輕微的瘀傷,血管破裂漏出來的血會滲進周邊組織,但血管會自動修復。當初的紅腫是因為帶氧血紅素的顏色,一兩天之後,血紅素失去氧氣,就會出現藍、紫、黑等較深的顏色。 5到10天,血紅素被分解成為膽紅素和膽綠素,就會呈現黃和綠色。過了10天后,顏色就會慢慢淡化。觀察顏色,可以約略知道受傷的時間。嚴重的瘀傷,過多的血液和體液積聚在受傷部位,形成血腫,可能非常疼痛,壓迫周邊的組織,影響血液循環,和神經的運作功能,還要排除骨骼斷裂,內部創傷,和腦部出血的可能性。如果正在服用抗凝血劑,頭部和內贓受到碰撞,就會增加內出血的機會。頸部的血腫可能影響呼吸。如果血腫導致肢體不能活動,可能是因為斷骨,也可能是因為筋膜間的壓力增加,要立即找醫生診治。沒有原因出現的重複瘀傷,亦要儘快診治。
輕微的瘀傷,首48 小時可以用冰敷,減少紅腫,之後就要改用暖敷,每天三次,增加血液循環。大的血腫塊,需要進一步的跟進和治療。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