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21
(一) 兒童哽塞症狀
一歲以下的幼兒,最主要的意外死亡原因是窒息。 1 歲至 24 歲的兒童和青少年,車禍奪去更多生命。 其他意外死亡原因包括遇溺、中毒或從高處墮下。
近日天氣變得炎熱,幼兒跌出窗外以致嚴重受傷的案例更容易發生。
幼兒經常將手抓到的事物放進嘴巴內。 他們需要學習嘴嚼、吞嚥和呼吸;但偶一不慎,就可能出現哽塞現象。
花生、提子、樱桃類的食物,必須切成小粒才能讓幼兒進食。 年紀較長的孩子,亦要避免在進食嘴嚼時走動玩耍,以免將食物吸進氣管做成阻塞。 哽塞狀況可能並不明顯,但孩子可能停止發出聲音,變得呆滯和陷入昏迷。氣管部份阻滯可能導致呼吸緊速,聆聽肺部有近哨子的聲音。
嚴重阻塞必須立即進行
CPR 急救,將導致阻塞的異物去除。
用奶瓶餵奶時亦必須陪伴在旁,幼兒即使能夠掌握奶瓶,但一旦出現哽塞時未必能夠將奶瓶推開。 其他小物件,和容易脫落的玩具部份、鈕扣、硬幣、螺絲、小磁鐵與及鈕扣形電蕊,對幼兒和懂得爬行的兒童都會構成危險。
鈕扣電池可能釋放出化學物質,嚴重灼傷氣管、食道和胃腸。 小磁鐵可能會導致腸道阻塞。
(二) 幼兒猝死症狀
除卻異物阻塞氣管以外,若果嬰兒頭部埋進床或沙發的縫隙、或被較厚重的毯被覊絆,口鼻可能受壓不能呼吸。
尿布或膠袋亦可能黏在頭臉上導致窒息;不要貪圖方便放置在幼兒能夠觸摸及的位置。 嬰兒和幼兒頭部較為柔軟,被繩或帶纏繞勒緊就會導致窒息死亡。 衣帶、較長的項鍊、絲帶、束袋的繩、或垂近嬰兒床邊的窗簾繩,都可能導致意外。
將繩帶等事物藏起來,或收束到幼兒和兒童不能夠觸及的位置。 若果父母喝酒、濫藥、抽煙或感覺非常睏倦,不要跟幼兒同睡以免做成擠壓,導致呼吸不暢。
幼兒猝死的個案數目須然稍為下降,但一旦發生,對父母和整個家庭都會構成震撼和難以承受。 幼兒猝死多數發生在一歲之前、入睡後不能再醒轉,並沒有掙扎或發出聲音的警告。 解剖檢查亦沒有重大發現。
環境的風險,包括附近有人經常抽煙、趴着睡覺、側睡、室內溫度上升、與父母同睡都會增加風險。 在北美洲,嬰兒猝死症的比例是 1% 以下。 預防的方法是讓幼兒仰天睡覺,使用較硬的嬰兒床墊。 床上不要有厚重的布料或毯被、環境溫度不要過高、和減少二手煙的污染。
(三) 兒童遇溺
許多兒童都喜愛在水中嬉玩,例如游泳池、海灘、河流和湖泊,大雨之中和家中的浴缸。
即使浴缸、水桶、或廁盤底部只有數毫米的水,如果頭埋在水裡不懂得抬起呼吸,兩三分鐘就會窒息溺斃。 在較貧困的地區,遇溺是導致兒童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通常發生在郊野水上環境。
經濟較富裕的地區,兒童較多在泳池遇溺;幸而大部份救生人員都能夠監察和析別遇溺的狀況,適時救治。 有 5% 遇溺的兒童,即使能夠拯救回生命,但大腦中樞神經仍然受到嚴重損害,需要長期照顧和護理。
部份人遇溺時會掙扎求生,但更多會迅速昏厥沈入水中。 若果能夠迅速將遇溺的兒童救出,而獲救後神智清醒,心肺沒有受到影響,不需要再作進一步測試診治。
但醫生需要找出兒童遇溺的原因,是否有痙攣症狀、心律不整、或藥物影響而導致意外;或因缺乏監管和安全設施,例如在水上活動時,沒有穿著救生衣,父母為嬰兒洗澡期間分心離開。
若果從高處墮入水中,就要排除頭部和頸部的創傷。 救治遇溺者主要是提供氧氣和輔助呼吸。 若果有低溫症狀就要儘快幫助回復正常體溫。 若果遇溺時間超過
10 分鐘,而經 40 分鐘救治後仍然未能恢復心肺功能,預期結果並不樂觀。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