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8
(一) 新冠狀病毒疫情回顧
2019 年 12 月底,中國政府報導武漢出現數十宗病因不明的肺炎個案。 在 2020 年 1 月初確定為新冠狀病毒感染。 最常見的症狀是發燒、乾咳、和感覺氣促。 病情惡化可以引發嚴重的肺炎,和呼吸衰竭症狀。 一月底一位 50 歲的男性從武漢回到多倫多,出現輕度感染症狀,入住醫院繼續觀察和治療,成為第一宗加拿大的感染個案。 病人妻子接受檢查亦呈現陽性反應。 BC 省在一月 28 日亦發現第一宗個案,病人亦是從中國公幹回來,因為病情並不嚴重,所以在家隔離。 本省 2 月份陸續有零星的個案,但都屬於輕微症狀。 2 月 20 日有一位從伊朗回來的女士亦發現感染病毒。
中國從 1 月 23 日開始在武漢實行封城措施,所有對外交通停頓。 1 月 30 日世衛宣佈全世界有超過 5000 宗個案,需要緊急應變,而美國在 1 月底禁止大部份到過中國的旅客入境。 二月初出現郵輪上的感染。 2 月下旬伊朗和南韓相繼出現因冠狀病毒感染的死亡個案。 意大利亦有多宗感染和 6 個病人死亡。 2 月底美國亦發現感染個案,並且禁止到中國、伊朗、意大利和南韓旅遊。 自 3 月開始,意大利和美國的案例急速上升,世衛宣佈冠狀病毒成為世界性的大流行感染疾病。 時至今日,美國、印度和巴西成為最多感染的首 3 位,幸而本月中疫苗已經開始在美國和加拿大分發接種。
(二) 應付新冠狀病毒感染的科技
新冠狀病毒感染的威脅須然對民生、經濟、社會、民眾的健康和心理都造成重大的影響,但亦刺激了一些應對疫情的科技發展。 多家藥廠投入大量資源,在短短數月時間之內成功研發了對抗新冠狀病毒的疫苗,而且已經獲得批準生產分發和開始接種。 疫苗須然有差異,但都可以提供足夠的保護。 民眾亦必須合作接受注射,減少傳播病毒的機會。
快速病毒測試,可以在半小時內得到結果,能夠儘快析別和確認是否受到感染,阻止病毒傳播。 已經在偏遠地區、長期護理院、和為高風險的接觸者,包括病人和護理人員進行測試。 快速測試相當簡單易做,從鼻腔用測試棒取得樣本後放進加入反應液的測試咭內摺疊,結果就會在 15 分鐘後呈現,陽性反應會有兩條紅線。
疫情開始時曾經因搶購導致許多保護用品銷售一空,本地許多小型企業已經投入生產口罩、眼罩、面罩和防護衣,相信不會再有短缺的現象。 醫護人員在近距離接觸病人和進行一些較高風險的治理程序時,都需要戴上保護較完善的 N95 口罩。 新一代的 N95 口罩,外層用硅膠製造,內間置入一至兩層可以消毒重用的 N95 過濾膜,確保有足夠 N95 口罩的供應和使用。
(三) 網上和在線診症
疫情改變了許多醫療模式,醫院和護理院因為要減少外來感染的風險,謝絕親友和非必要的探訪。 醫療保險亦支持醫生在互聯網上或經電話為病人診症,減少面對面診症構成的感染機會。 因為遠程醫療只需要在線或上網就可以進行,能夠跨越地域限制,容許多人參與和會診,可以為偏遠地區的居民提供醫療服務和資訊。 不良於行、工作時間較長或經常外出工作的人士,亦較容易聯絡醫生。 若果在線能夠解決一些醫療問題,可以減少非必要到急症室就診。 經遠程醫療,病人如果有需要,較容易可以安排轉介給專科醫生。 以皮膚病為例,病人可以拍下皮膚出現變化的照片傳給醫生,由皮膚專家審視後建議療程。
網上和在線的遠程醫療並不適用於所有病人。 病人必須懂得上網或在線,能夠清楚表達和描述症狀,而且必需在安全的地點和網絡上進行,以免泄露個人資料。 若果病人選用一些陌生的網上當值醫生就診,未必能夠清楚瞭解病人的狀況,診斷和治療可能並不理想,而且缺乏跟進。 在線醫療亦需要有清楚的病歷紀錄。 缺乏真正的接觸,很難評估病人的痛楚和機能運作,例如腹痛、皮下創傷、氣促和氣喘等症狀。 醫生最好能夠兩者並行,按照需要為病人做身體檢查。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