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30
(一) 開始服用藥物需知
加拿大的藥物可以劃分為兩大類,處方藥與非處方藥。 處方藥必須經由醫生處方,例如降血壓或降膽固醇的藥物。 藥劑師會確定劑量安全和藥物不會出現抵觸,並且提示病人服藥的正確方法。 非處方藥物通常置放在藥房外間的架上,任由顧客自己選擇購買,跟據標籤上註明的劑量服用,例如 Tylenol、 Ibuprofen 等止痛退燒藥物,潤眼的藥水。 食物補充劑亦不用配方,例如多種維生素、礦物質、抗氧化劑。 食物補充劑幫助維持或改善健康,補充食物欠缺的養份。
在開始服用一種新的藥物前,必須瞭解藥物的作用和可能出現的副作用。 確定以往服用同類藥物時沒有出現不良反應,並且請藥劑師鑑定不會和現在服用的其他藥物出現抵觸。 如果服用的藥物經由不同的家庭醫生或專科醫生提供處方,請藥劑師給與一份列明所有藥物的紀錄,和儘快告訴家庭醫生,在病歷上添加或減去藥物。 家庭醫生可以統籌和避免病人服用過多的藥物,及跟進服用後的反應和不良效應。 許多藥物服用後都需要定期跟進,量度療效和監測副作用,例如降血壓用的利尿藥,需要定期量度血壓是否達到標準高度,和驗血測試電解質的平衡是否受到影響。
(二) 減少藥物數量
許多長者因為患有多種長期病症,例如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風濕痛症、腦部退化等症狀,需要服用多種藥物控制病情,而且因為轉介給多位專科醫生,可能各自給與配方,但並沒有安排跟進。 家庭醫生提供統籌和跟進護理;並且可以幫助年長病人審查和簡化治療方案,減少服用多種藥物可能引發的害處。
要減少服用藥物的數目並不容易,先要看病人的意願,藥物的作用和療效、病人有沒有按照指示服用和服用了多久。 藥物是否經由其他醫生建議和處方。
藥物大致可以劃分為兩大類。 第一類是幫助病人保持健康和改善生活質素,例如止痛藥、預防心絞痛、和調節甲狀腺的藥物。 第二類是預防疾病的藥物,例如降血脂、抗凝血劑、和預防骨質疏鬆的藥物。 醫生先要找出開始服用藥物的原因是否恰當,和是否必需持續服用維持療效。 若果病況已經改善,是否還需要繼續服用同樣的劑量。
若果病人的風濕痛症已經消退,就可以減少或停止服用消炎止痛藥物,保護腸胃的藥物亦可以同時停止。 若果能夠減輕體重和多做運動,亦可以考慮減低降血脂和降血壓藥物的劑量。
(三) 抗生素
許多患上傷風咳嗽症狀的病人,都會要求醫生給與抗生素配方。 許多旅客和新移民,更配備抗生素按自己意願服用。 大部份傷風咳嗽和咽喉疼痛症狀,都是因為病毒感染,多休息和補充水份,症狀會自動消退。
經常需要服用抗生素的症狀包括鏈球菌導致的咽喉炎、泌尿道感染、和疑似百日咳的症狀。 鏈球菌咽喉炎通常是突發的劇烈咽喉疼痛,以致吞嚥困難。 伴隨有發燒、頭痛和渾身不適的症狀。 醫生檢查會發現扁桃腺紅腫,兼且有白斑和濃狀分泌物,上顎出現紅斑、頸部淋巴結脹大。 在診所醫生通常會從咽喉取得樣本化驗,才開始抗生素療程。 年幼兒童較容易受到感染。 鏈球菌感染可以引發發週邊頸部感染和貫膿。 少部份人會出現猩紅熱,腎小球發炎、風濕熱、和感染後反應性關節炎症。 適當治療可以減少併發症狀。
若果沒有確診而胡亂服用抗生素,可以導致腸胃不適,皮膚過敏反應、口腔、肛門和下陰部出現鏈珠菌感染。 較嚴重的副作用是劇烈腹瀉,危及生命的過敏反應,而且會導致抗藥性細菌出現。 預防勝於治療,接種防疫針、勤洗手、戴口罩、避免接觸患有呼吸道感染症狀的人,自己生病時要留在家中。
(四) 抗凝血劑
人體的凝血系統自動維持形成血栓和分解血栓的平衡,幫助止血但不會導致栓塞。 因為人口老化和壽命延長,許多長者會患上心臟血管疾病,部份心跳韻律變得紊亂。 上心房顫動會增加形成血栓的機會,若果脫落流注到主要或週邊的血管,可以導致腦中風,和其他器官因為缺乏血液供應而嚴重受損或壞死。
以往預防血栓形成的藥物主要是華法林 (Warfarin) 和注射的肝素 (Heparin)。 服用華法林必須經常驗血確定劑量適當,凝血指標 INR 維持在適當高度。 華法林的藥效更可能受到食物的影響,因為華法林的抗凝血作用是抑制維生素 K 主導形成的凝血因子。 新一代的口服抗凝血藥物不屬於維生素 K 拮抗劑,藥效穩定和不會受到食物影響,不需要經常驗血測試 INR 來調節劑量。 新一代的直接口服抗凝血劑 DOAC 需要經過腎臟排泄,腎功能衰退的患者需要按腎臟排泄功能調整劑量。
長期服用抗凝血劑的人士若果要動手術,可能需要暫停服用,減少手術期間出血的風險。 醫生會衡量病人出現血栓和手術出血的風險,新一代的 DOAC 藥物,只需要停服一至兩天。 低危和可以局部止血的手術,例如補牙或脫牙,只需要在牙齒手術當天停服一天。
(五) 多巴胺拮抗劑
在疫情期間,許多長者護理院都出現疫情。 住院的長者和工作人員都相繼受到感染。 因為年長人士抵抗力低和許多患有長期病症,一旦受到新冠病毒感染,病情可能非常嚴重。 因為要減少病毒傳播,探訪亦受到限制。 許多院舍都出現工作人員短缺的困難,但亦不能夠依賴義工或家人親屬代替照顧病人。
部份年長人士認知能力和行為出現障礙,可能變得粗暴和有攻擊性,對自己和其他人都構成威脅。 理想的護理是提供全時間的監察和看護;為病人抒解身體的不適和痛楚,排除其他觸發神智昏亂和行為失控的原因,細心聆聽和提供安全舒適的活動,例如音樂或寵物治療。 但近年招募基本的護理員工亦出現困難。
使用鎮靜劑來控制病人的昏亂和粗暴行為是最後的選擇,因為大部份鎮靜劑都屬於安睡藥或多巴胺拮抗劑,長期服用可能導致許多不良反應,包括近似帕金遜症:行動緩慢和不穩定,面容僵硬,手腳震顫。 肌肉會突然抽搐,或呈現重覆不能自主的動作。 若果出現副作用,就要儘快減低劑量和逐漸停止服用。 其他副作用包括口乾、眼睛乾澀、大小便不暢順。 20% 以上的長者院舍病人都有服用配方鎮靜劑。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