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3日星期五

關注孩子健康 Children’s Health (繁體)

2023/02/27

() 嬰兒健康篩檢 

本省已經解除疫情期間的禁例,希望醫療體系可以儘快回復正常。 嬰兒誕生後和成長期間,家庭醫生會建議定期做健康檢查。即使沒有生病,醫生亦可以關注和跟進孩子的整體健康和發育狀況,及早發現可能存在的問題,為孩子提供適當的診斷和治療。  24  6 個月開始例行防疫注射。 嬰兒出生後醫院都會派發一本小冊子提供疫苗注射的資訊和容許父母在注射後作出紀錄。 

嬰兒出生回家後,在第一週應要做第一次健康檢查。 因應父母的需要,亦可以安排護士做家訪。 醫生診所通常會作出安排減少嬰兒接觸到其他病人。 第一次檢查的重點是觀察嬰兒的生長狀況和提供資訊,幫助父母照顧嬰孩。 量度嬰兒的體重、身高和頭圍。 察看黃疸的程度,嬰兒的整體狀況,檢查帶、髖較和做全身檢查。 檢討餵飼嬰兒的選擇和有沒有遭遇困難。 父母親和其他家庭成員對出生嬰孩的接受和包容。 在開始的 18 個月,除卻例行的防疫注射,會再加上 9 個月大的例行檢查。 3 歲以後患病當然要看醫生,但每年可以做一次全面的健康檢查。 開始日託中心、幼稚園和小學的兒童,近來許多受到呼吸道病毒感染和腸胃炎。 接種疫苗可以減少患病的機會。 

() 餵飼母乳 

母乳是嬰兒的最佳食物,在出生後的首 6 個月可以純餵母乳,每天只需要加上 400IU 的維生素 D,已經足夠供應嬰兒發育成長的需要。  6 個月大可以嘗試引進其他嬰兒食物,但仍然鼓勵繼續餵飼母乳,直至幼兒可以學步行。 在開始的數天,可能需要吵醒嬰兒餵奶,但從第二週開始,可以按照嬰兒所需餵飼 嬰兒餓了自然會有顯示,例如張開嘴巴、轉動頭部覓食、將手放在嘴旁或吮吸其他物件、變得醒覺、煩燥和開始哭泣,母親會逐漸察覺嬰兒的需要。  24 小時內通常需要餵奶 8  12 次,在快速成長的時段,可能需要更加頻密。

嬰兒如果能夠吮吸足夠的母乳,可以聽到明顯的吞咽聲音,餵奶之後會顯得很滿足;通常會睡覺,母親餵奶亦不應感覺不適或痛楚。 嬰兒 24 小時內要換 6 更多濕尿片。 在初期,可能每次餵奶後都會排大便,正常的大便是黃色,柔軟和有一些小粒子 滿月後排便間隔較長,可能超過兩天才排便一次,但仍然保持柔軟。 母親可以帶同嬰兒診所量度重量和身長,通常在首 6 個月每個月體重會增加 1  2 磅。 嬰兒會有間歇性加速成長的時段,例如在出生 10 和圍繞滿月時間。 

() 配方奶 

許多父母都擔心嬰兒體重不足,出生體重在 2500  4000 克之間都屬於正常重量。 許多初為人母的女性都擔心不能夠提供足夠的母乳供應給嬰兒。 初乳是嬰兒出生後母親第一次分泌的乳汁,可以很濃和帶黃色,但亦可能是稀薄呈水狀逐漸轉變成為乳白色的母乳,可能需要 3 數天乳汁才會進入乳房令到乳房變得飽滿。 許多母親都為擔心母乳分泌不足而開始添配方奶而嬰兒餵飽配方奶之後自然不會再吸吮母乳。 缺乏刺激,母乳分泌量就不會隨著嬰兒的需要增加。 

餵配方奶優點是嬰兒父親可以代勞,容許母親多一點休息時間,而且容易量度餵飼份量。 在開始數天,嬰兒可能每次只需要半安士就停止吸吮,但會逐漸增加,通常每 2  3 小時餵 1  2 安士,一週後可以按照嬰兒所需約每 3  4 小時餵 2  3 安士。 在開始 4  6 個月,按照嬰兒的體重,24 小時內每磅給與 25 安士的配方奶,每天不要超過 32 安士。 若果餵得過飽,嬰兒會有腹部脹痛和嘔奶徵狀。 不要每次嬰兒啼哭都餵奶,嘗試用奶嘴或抱起嬰兒輕輕搖晃。 配方奶許多種品牌,大部份都是模仿母乳的營養成份,每安士提供 20 KCAL,奶糖和蛋白質,並且添加了維生素 D 和鐵質。 

()  孩子成長里程 

兒童從出生成年,除卻體重、高度和身體的發育成長,還會逐漸懂得展露笑容、揮手拜拜、爬起來走第一步。在玩耍、學習、講說話、行動和舉動方面達到成長過程里程碑。 在例行檢查中醫生會觀察和查詢孩子活動能力和體能,語言交流和理解,思考和解決問題能力,與人相處是否融 和情緒感受表達和控制。 醫護人員通常將孩子發育成長分為 5 個時段。 從出生到 18 個月,孩子開始析別照顧他們和熟悉的人,亦對陌生人產生恐懼。 使用基本器具,例如勺子,對面部表情,動作和語言作出反應。 學懂說一些字,自己站起走動。 18 個月至 3 歲,孩子開始懂得玩模仿和假裝的遊戲。 遵照分兩部份指令。 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扔球和奔跑。 懂得說親屬的名字。 3  5 歲,孩子能夠訴說自己喜好和厭惡,清楚表露脾性。 學習數字和分別顏色。 記得自己名字和住址,可以自己獨自玩耍。 能夠背誦童謠,唱歌、在父母催使下學習和彈奏音樂。 5  12 歲,從幼稚園到小學,孩子從學習中增強自信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多方面吸取智識,發展個人興趣和技能。 開始與朋輩建立親密友誼。 12 歲以後,青少年發展可以因為環境和親屬朋輩的影響,出現很大的分歧。 

() 需要關注的兒童症狀 

年幼兒童尚未有足夠的表達能力,父母親就要懂得觀察生病的徵象,若果發現孩子身體狀況出現轉變,就要致電尋求資訊或找醫生診治。 需要急切診治的病徵包括孩子的精神狀況變得昏昏欲睡,缺乏或反應遲鈍。 呼吸困難和急促,吸氣量少,咽喉有阻塞的痰聲,皮膚蒼白或瘀藍。 皮膚變得潮紅灼熱,或有按下不會消失紅斑。 缺水狀態,例如持續嘔吐或腹瀉,不能夠喝水補充,口腔和舌頭乾,排尿量減少,尿片不濕。 超過攝氏 39 度的高燒,若果伴隨有發冷顫抖,屙嘔肚瀉或持續咳嗽,都需要儘快診治,確定感染源頭。 孩子突然覺醒,哭鬧不能安撫,身體捲曲,亦需要找出痛楚和不適原因。 

孩子發燒可能會引致發熱性驚厥症狀,失去意識,手臂和腿部抖動或抽搐, 通常很短暫,但少數會持續數分鐘,通常在 24 小時內不會再復發。 較嚴重的抽搐症狀,可能維持長達 15 分鐘,多次復發,而且可能局限孩子身體一側。 在抖動抽搐的時間,父母要保護孩子預防碰撞受傷,不要餵服藥物或水以免嗆著。 第一次發驚厥,通常都建議儘快找醫生診治,排除感染症狀。 若果以往孩子健康狀況良好,沒有近親患有癲癇症狀,通常都只是偶發的症狀。

沒有留言: